CN205293031U -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 Google Patents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3031U
CN205293031U CN201620024343.6U CN201620024343U CN205293031U CN 205293031 U CN205293031 U CN 205293031U CN 201620024343 U CN201620024343 U CN 201620024343U CN 205293031 U CN205293031 U CN 205293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outh
pipeline
hol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243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显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243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3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3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30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属于潜水员的空气供给领域。它包括储存空气的箱体,管道,面罩;所述管道上端连接箱体,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箱体和管道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上安装有控制开闭的浮力开关。实现了水上水下自动控制空气供给,且使用方便可靠,不会受水面情况的影响。

Description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水员的空气供给领域,具体来说,是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背景技术
长江之星一次事故淹溺死亡人数442人,岁月号也是几百人,MH370也有几百人死亡,为了救落水者,又有更多的人被淹溺而死,潜水装备越来越重要,而现有潜水装备需要高压瓶及压力泵泵氧气,一方面高压瓶笨重不易携带,另一方面相配套的其他设施造价昂贵,并不能普及大众。
专利文献CN2570171Y(公告日:20030903)公开了一种深水、汹水水下呼吸器,主要由浮子、吸气管、排气管、面罩等构成,吸气管、排气管中内衬钢丝,吸气管与浮子几何中心孔相通,排气管经过浮子几何中心处(附近),上端口露出浮子外,吸气管、排气管均与面罩密封连接,吸气管、排气管中均有单向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通过长排气管呼气时感觉到的气压与水面的大气压一致,潜水者深水呼吸轻松自如,汹水时不易进水。
上述专利文献具有以下不足:浮子虽然能够使吸气管和排气管保持于水面之上,但是并没有储存空气的功能,不能够实现浮子浸入水中的下潜方式;管口暴露于水面之上,即使在水下有单向阀,也不能防止水进入连接管和吸气管位于单向阀上面部分,当水进入管内,会阻碍吸气和通气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可储存空气实现下潜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包括储存空气的箱体,管道,面罩;所述管道上端连接箱体,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箱体和管道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上安装有控制开闭的浮力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箱体和管道连接处设有的三通管件,三通管件有效的连接管道和箱体,三通管件上安装的浮力开关,能根据浮力的大小调节开关的开闭,实现开关的自动调节控制。
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端连接三通管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第二管道上端连接三通管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第二管道上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浮力开关包括球体,活塞,杆,所述球体连接于杆下端,所述活塞连接于杆上端,所述杆是弯折的,且弯折角度为90度;所述三通管件包括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接于活塞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口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口与箱体连接,所述第三管口连接于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口内置有单向阀;所述面罩设有用于呼入空气的胶管。
在第一管口上设计第二通孔,当在水面上时,第二通孔处于打开状态,潜水者可以同时呼入箱体中的空气和大气环境中的空气,同时大气环境中的空气也可以进入箱体实现存储气体。当在水面之下时,球体受浮力影响,推动活塞往上移动到第二通孔位置,此时第二通孔关闭,隔离外界环境,阻止水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箱体及第一管道,第一通孔一直处于连通状态,箱体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运输到面罩处,保证了呼入空气的顺畅,同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能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一通孔,进入箱体。在第一管道与第三管口连接处设立单向阀,使呼出的二氧化碳能顺利排入大气或者水中,并且能保证水不会进入第一管道,阻碍呼出气体的排除。面罩设有的胶管,当在水面下时,咬住胶管,嘴巴实现呼入空气,鼻子呼出二氧化碳,实现呼入空气和呼出空气的隔离,当在水面上时,可以自由呼吸,不用咬住胶管。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通孔为长方形,它的长为2cm,宽为1cm。
下潜时活塞需要上移到第二通孔位置,且活塞能密封住第二通孔,实现了自动控制空气供给。
进一步限定,所述胶管与第二管道连接部分小于胶管另一端。
能让潜水者在水下吸入空气时,能够咬住胶管,隔离呼入的空气与呼出的二氧化碳,便于呼吸。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管口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当第三通孔堵塞时,第四通孔能保证气体排出,当第四通孔堵塞时,第三通孔能保证气体排出,实现了呼出气体经过单向阀排入大气环境中或者水中。
进一步限定,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箱体。
能有效的保证箱体的稳定性,不易被风浪吹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空气供给自动控制,防水,有效储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淹溺死亡逃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箱体1,管道2,三通管件3,面罩4,浮力开关5,盖板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球体9,活塞10,杆11,第一通孔12,第一管口13,第二管口14,第三管口15,第二通孔16,单向阀17,胶管18,第三通孔19,第四通孔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包括储存空气的箱体1,管道2,面罩4;管道2上端连接箱体1,其下端连接面罩4,箱体1和管道2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件3,三通管件3上安装有控制开闭的浮力开关5。
优选实施方案,箱体1上方设有盖板6;管道2包括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第一管道7上端连接三通管件3,下端连接面罩4,第二管道8上端连接三通管件3,第二管道8上方设有第一通孔12,下端连接面罩4;浮力开关5包括球体9,活塞10,杆11,球体9连接于杆11下端,活塞10连接于杆11上端,杆11是弯折的,且弯折角度为90度;三通管件3包括第一管口13,第二管口14,第三管口15,第一管口13连接于活塞10和第二管道8,且第一管口13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第二通孔16,第二管口14与箱体1连接,第三管口15连接于第一管道7,第三管口15内置有单向阀17;面罩4设有用于呼入空气的胶管18。需要说明的是,球体9内设置安装有感应开关,当感应开关感应到水后,会触发动作开关,通过杆11内的信号传输线,使活塞10动作,密封住第二通孔16,隔绝外界空气进入。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包括储存空气的箱体1,管道2,面罩4;管道2上端连接箱体1,其下端连接面罩4,箱体1和管道2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件3,三通管件3上安装有控制开闭的浮力开关5。
优选实施方案,箱体1上方设有盖板6;管道2包括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第一管道7上端连接三通管件3,下端连接面罩4,第二管道8上端连接三通管件3,第二管道8上方设有第一通孔12,下端连接面罩4;浮力开关5包括球体9,活塞10,杆11,球体9连接于杆11下端,活塞10连接于杆11上端,杆11是弯折的,且弯折角度为90度;三通管件3包括第一管口13,第二管口14,第三管口15,第一管口13连接于活塞10和第二管道8,且第一管口13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第二通孔16,第二管口14与箱体1连接,第三管口15连接于第一管道7,第三管口15内置有单向阀17;面罩4设有用于呼入空气的胶管18。需要说明的是,球体9内设置安装有感应开关,当感应开关感应到水后,会触发动作开关,通过杆11内的信号传输线,使活塞10动作,密封住第二通孔16,隔绝外界空气进入。
第二通孔16为长方形,它的长为2cm,宽为1cm。
胶管18与第二管道8连接部分小于胶管18另一端。
第三管口15设有第三通孔19和第四通孔20。
最佳方案中,盖板6的直径大于箱体1。
上述技术方案的区别在于,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二增设了第三通孔19和第四通孔20,实现了呼出气体经过单向阀17排入大气环境中或者水中,且当第三通孔19堵塞时,第四通孔20能保证气体排出,当第四通孔20堵塞时,第三通孔19能保证气体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空气的箱体,管道,面罩;所述管道上端连接箱体,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箱体和管道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上安装有控制开闭的浮力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端连接三通管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第二管道上端连接三通管件,下端连接面罩,所述第二管道上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浮力开关包括球体,活塞,杆,所述球体连接于杆下端,所述活塞连接于杆上端,所述杆是弯折的,且弯折角度为90度;所述三通管件包括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接于活塞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口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口与箱体连接,所述第三管口连接于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口内置有单向阀;所述面罩设有用于呼入空气的胶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为长方形,它的长为2cm,宽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与第二管道连接部分小于胶管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口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淹溺死亡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箱体。
CN201620024343.6U 2016-01-11 2016-01-11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93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24343.6U CN205293031U (zh) 2016-01-11 2016-01-11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24343.6U CN205293031U (zh) 2016-01-11 2016-01-11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3031U true CN205293031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2434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93031U (zh) 2016-01-11 2016-01-11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3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5096A (zh) * 2019-11-04 2020-01-10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新生儿专用雾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5096A (zh) * 2019-11-04 2020-01-10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新生儿专用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8450U (zh) 一种新型的浮潜全面罩
CN109334920B (zh) 一种水下自由呼吸系统
CN203372379U (zh) 游泳潜水装置
CN205293031U (zh) 防淹溺死亡逃生器
CN201321155Y (zh) 水下呼吸器
CN204236754U (zh) 多人水下自救呼吸器
CN201080243Y (zh) 一种潜水装置
CN201647108U (zh) 潜水呼吸器
CN101811565B (zh) 潜水呼吸器
CN204871537U (zh) 一种水下呼吸器
CN210681099U (zh) 便携式潜水呼吸器
CN209142360U (zh) 一种水下自由呼吸系统
CN208882085U (zh) 浮潜呼吸器
CN205770077U (zh) 一种潜水用呼吸装置
CN102530205B (zh) 游水双重安全装置
CN207389510U (zh) 用于浅水潜水的水下呼吸器
CN201338719Y (zh) 潜水呼吸器改良结构
CN202765270U (zh) 简式通气潜水头罩组合
CN206125372U (zh) 带醒目标识的水下呼吸装置
CN201923295U (zh) 可自救水下呼吸器
CN204223168U (zh) 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
CN104859818A (zh) 水下自然呼吸器
CN104890837A (zh) 一种救生娱乐面具
CN114013609B (zh) 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
CN2340689Y (zh) 潜水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