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479A -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479A
CN106576479A CN201611082266.0A CN201611082266A CN106576479A CN 106576479 A CN106576479 A CN 106576479A CN 201611082266 A CN201611082266 A CN 201611082266A CN 106576479 A CN106576479 A CN 106576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biogas slurry
bamboo
fertilizer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22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彦君
单胜道
姜培坤
平立凤
李艳
袁小利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822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6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6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该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竹林地选择;2)试验区的设置及处理方法;3)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4)根据步骤3)的测定结果,得出毛竹林沼液培肥适宜的施用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研究沼液对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了沼液与肥料混合施用的最佳方式,为我国南方丘陵区毛竹林土壤肥力预测与调控,为毛竹笋的高产稳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沼液是人畜粪便、农作物稻秆等各种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的液体残余物,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液体肥料,富含动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沼液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值,有效地防止土壤的酸化,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电导率和保湿系数,长期施用沼液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效。沼液中的腐殖酸也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施用沼液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各类养分的含量,尤其是速效养分的含量。
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之一,其笋味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力发展毛竹业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毛竹资源丰富,据最新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价值年度公告显示,2013年毛竹林面积达76.6万hm2,占全省竹林总面积的86.94%,毛竹总株数261329万株,新竹占毛竹总株数的16.39%,立竹量为3141株/hm2
随着对毛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林地土壤管理为核心的毛竹林丰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和竹资源的培育工作。这就对毛竹林的土壤培肥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探讨沼液施用对毛竹林地土壤培肥与改良的作用并指导大面积的毛竹生产,浙江科技学院在龙游县横山镇后徐村建立了“毛竹林土壤培肥定位监测试验基地”,为我国南方丘陵区毛竹林土壤肥力预测与调控,为毛竹笋的高产稳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竹林地选择:试验竹林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试验地土壤条件为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竹林地竹林隔年留养新竹,隔年采伐老竹,竹林为异龄竹林,大小年不明显;
2)试验区的设置及处理方法:试验区采用随机区组设置,试验区共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肥对照;NPK-化肥单施(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0%); N1P1K1Z1-低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20%); N2P2K2Z2-中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40%); N3P3K3Z3-高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60%),沼液还田处理中不足的 P2O5、K2O用化肥补足,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10m*10m,同时相邻样方相互之间间隔5m以上,防止交叉影响;
3)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后采集土壤样品,在10m*10m样地内的中心点及4个角桩点共设置5个采样点,挖掘土壤剖面,除去枯落物层后,每个剖面按Ⅰ层(0-20cm)、Ⅱ层(20-40cm)取样,用环刀法测定其密度,按土层将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分别取400~600g土壤样品,去除全部直径大于2mm石砾、根系和其它有机残体后分为两份,一份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碎,过2mm筛后,用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另一份新鲜土样同样过孔径为 2mm的土筛后,进行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
4)根据步骤3)的测定结果,得出毛竹林沼液培肥适宜的施用方法。
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竹林地立竹密度为2400~4300株·hm-2
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沼液为发酵三个月以上时间的猪粪尿,沼液每季度施一次,冬季不施。
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适宜的施用方法包括:每年施肥4次: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用化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顷施尿素50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在5~6月施用化肥与沼液,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10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0kg,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沼液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施用量为每公顷10t;第三次,在9~10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倾可施尿素6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5kg,沼液5t,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每公顷施用沼液10.3t,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研究沼液对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了沼液与肥料混合施用的最佳方式,为我国南方丘陵区毛竹林土壤肥力预测与调控,为毛竹笋的高产稳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沼液对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从而为竹林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毛竹林土壤培肥
试验竹林地选择:选择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作为试验基地,其东经119°02′-119°20′,北纬28°44′-29°1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随着季节的变化,光照、气温、降雨、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都有明显的变化,其特点是: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年平均气温 17.1℃,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8.8℃,最冷月平均温度5.0℃,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为-11.4℃。全年无霜期为257 d;≥10℃的活动积温5441℃;年平均降雨量1602.6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日照数为1761.9 h。试验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肥力水平较差。试验区内竹林隔年留养新竹,隔年采伐老竹,一般采伐 5~6 年生老竹。该竹林为异龄竹林,大小年不明显。立竹密度为2400~4300株·hm-2。林下少灌木,多杂草。
试验设计
该试验于2015年5月开始实施,采用随机区组设置,试验区共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肥对照;NPK-化肥单施(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0%); N1P1K1Z1-低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20%); N2P2K2Z2-中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40%); N3P3K3Z3-高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60%),沼液还田处理中不足的 P2O5、K2O用化肥补足(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10m*10m,同时相邻样方相互之间间隔5m以上,防止交叉影响。
表1 各试验处理施肥量
毛竹林地折合总施肥 N-P2O5-K2O 为240-135-195kg/hm2,化肥NPK处理施用氮肥为尿素(N46%)、磷肥为钙镁磷肥(P2O5 12%)、钾肥为氯化钾(K2O 60%)。供试沼液取自试验基地内的中小型养猪场正常使用的沼气池,原料主要是猪粪尿等,发酵时间3个月以上,无明显粪臭味。沼液每季度施一次,分别于2015年6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等量施入土壤,冬季没有施用,不同季节的沼液养分含量见表2。
表2. 供试沼液理化性质
研究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分别于试验前(2015年5月)和试验后(2016年5月)采集土壤样品,在10m*10m样地内的中心点及4个角桩点共设置5个采样点,挖掘土壤剖面,除去枯落物层后,每个剖面按Ⅰ层(0-20cm)、Ⅱ层(20-40cm)取样,用环刀法测定其密度。按土层将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分别取400~600 g土壤样品,去除全部直径大于2mm石砾、根系和其它有机残体后分为两份。一份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碎,过筛( 2mm) 后用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另一份新鲜土样同样过孔径为 2mm的土筛后,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等的测定。
分析方法
土壤及沼液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采用 Walkley–Black method 法(Nelson & Sommers,1982)测定;土壤全氮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Bremner et al.,1996);土壤pH 采用pH计(水土比 2:1);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8);MBC和MBN 采用氯仿熏蒸- K2SO4浸提法(Frey et al.,2004),土壤碱解氮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鲍士旦,2000);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均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李酉开,1983);土壤速效钾和全钾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8)。沼液的pH值采用电位法测定;沼液中有机质采用岛津 TOC-VCPH分析仪测定;全氮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2002);土壤团聚体分离方法采用干筛法(李辉信等,2006)。
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测定:微生物活菌数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林先贵,2010)。分别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3 d)、马丁式培养基(25℃,3 d)、高式一号培养基(25℃,7 d)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各培养基浓度 3 次重复。本试验采用新鲜土壤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鲁如坤,2000)。
土壤酶活性:脲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周礼凯,1987)。土样经甲苯和尿素溶液处理后 37℃恒温箱培养 24 h,然后离心、过滤。滤液中的 NH4 +与苯酚钠、次氯酸钠反应形成蓝色靛酚,578 nm处进行比色。脲酶活性以μg/(g·d)表示;脱氢酶活性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转化法(周礼凯,1987)测定。土样经 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和1%葡萄糖溶液处理后37℃恒温箱培养24 h,然后离心、过滤,滤液于485 nm处进行比色,测定脱氢酶作用下生成的三苯基甲臜,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三苯基甲臜浓度。脱氢酶活性以μg/(g·d)表示。
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
沼液对哇哦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前(2015年)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见表3,各试验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粘粒含量都大于40%,可见试验区土壤粘性较大。试验区土壤0-20 cm土壤的砂粒含量11.0%~18.8%,粗粉粒含量12.6%~20.3%,细粉粒含量18.8%~28.5%,粘粒含量40.2%~48.0%;20-40cm土壤的砂粒含量13.5%~19.9%,粗粉粒含量12.0%~20.0%,细粉粒含量16.1%~24.5%,粘粒含量43.6%~49.4%。
表3. 不同处理土壤颗粒组成(%)
沼液施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施肥前后,各试验处理土壤的容重见表4。2015年,各处理中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以CK处理最大,N1P1K1Z1处理土壤容重最小;N3P3K3Z3处理林分的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大,N1P1K1Z1处理林分的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2015年相比,2016年各处理林分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基本没有变化,因为仅施肥1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容重的变化
沼液施用对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土壤中团聚体的组成和数量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大于1mm的团聚体对调节土壤通气与保水以及养分平衡与释放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其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由表5可知,与2015年相比,2016年0-20cm土层中,CK处理>5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3%,NPK处理>5mm团聚体含量减少了2.3%;施用沼液的处理>5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8.1%~36.9%,其中N3P3K3Z3处理的增加的幅度最大。CK处理1-5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7.3%,NPK处理>5 mm团聚体含量却降低了10.1%;施用沼液的处理1-5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23.7%,其中仍以N3P3K3Z3处理的1-5mm团聚体含量增加的幅度最大。0-20cm 土层,NPK处理>1mm团聚体含量下降了6.5%,而CK处理和施用沼液的各处理>1mm团聚体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N3P3K3Z3处理的增加的幅度最大,增加了28.1%,表明沼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液体肥料,能促进大团聚体形成。施用沼液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进而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施用化肥使得大团聚体有机碳加速降解,进而使得大团聚体解聚,则不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
与2015年相比,2016年0-20cm土层中,各处理0.5-1mm团聚体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4.6%~8.7%之间,其中NPK处理下降幅度最低,为4.6%;而N1P1K1Z1处理下降幅度最大,达8.7%(见表3-5)。各处理0.25-0.5mm团聚体含量也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1.7%~7.0%之间,其中CK处理下降幅度最大,达7.0%,而N3P3K3Z3处理下降幅度最小,为1.7%。2016年0-20cm土层中,施用化肥的NPK处理<0.25mm团聚体含量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2.1%,而其它处理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1.6%~11.1%之间,其中N3P3K3Z3处理下降的幅度最大。可见,沼液作为一种有机质源,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主要胶结剂,其能够胶结土壤微团聚体进一步形成大团聚体。
与2015年相比,2016年20-40cm土层中,各处理的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变化趋势相似,见表5。
表5. 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的变化
沼液对毛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沼液施用前后毛竹林地表层土壤(0-20cm)养分变化见表6。毛竹林地土壤偏酸性,与试验前相比,施用沼液(N1P1K1Z1、N2P2K2Z2和N3P3K3Z3)三个处理的pH值分别提高了2.0%、3.5%和8.0%。可见,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随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沼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良酸性土壤。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和NPK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5%和4.1%,而施用沼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N1P1K1Z1、N2P2K2Z2和N3P3K3Z3三个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6%、5.6%和7.8%。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下降了1.8%,而施用化肥及沼液的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都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在1.6%~13.8%之间,其中NPK处理土壤全氮增加的幅度最大。与试验前相比,各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在3.9%~9.0%之间,其中N3P3K3Z3处理全磷含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各处理(CK除外)与试验前相比,土壤全钾含量提高了3.1%~11.9%,其中仍以N3P3K3Z3处理全钾含量提高的幅度最大。与施肥前相比,CK处理的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8.3%、5.9%和2.3%,而其它各施肥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肥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5%~12.7%、1.4%~9.7%和12.4%~18.2%,其中均以N3P3K3Z3处理增加的幅度最大。综上可知,沼液的施用能够起到改良毛竹林土壤,并提高土壤养分,达到培肥毛竹林地土壤的目的。
表6. 沼液对毛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0-20 cm)
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生物学性质
沼液对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及生物量的影响
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由表7可知,毛竹林土壤中细菌比例最大,而真菌比例最小。与CK处理相比,施用化肥或者沼液与化肥混施均增加了细菌的比例,降低了放线菌的比例;NPK处理降低了真菌的比例,而沼液与化肥混施却增加了真菌的比例。与CK处理相比,NPK处理增加了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增幅为 24.51%;而沼液与化肥配施的处理则对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1P1K1Z1、N2P2K2Z2和N3P3K3Z3三个处理分别降低了0.74%、6.02%和1.15%。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重要特征指标。郑学博等(2015)和冯丹妮等(2014)的研究结果指出,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表明土壤有从高肥低害“细菌型”转为低肥高害“真菌型”的风险。所以,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知,沼液在毛竹林施用可能会使得林地土壤微生态失衡,使得土壤质量存在潜在危险,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表7. 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0-20 cm)
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微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与养分循环、转化的推动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从表8可以看出,施用化肥或者化肥与沼液混施能够提高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提高了7.8%~62.0%,微生物量氮的含量提高了28.1%~147.3%;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以N3P3K3Z3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在土壤有机碳中,土壤微生物量碳虽然含量较小,但却是有机碳中最活跃的部分,其参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养分转化和循环的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状态,能够快速反应土壤养分的变化,易受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等条件的影响。而土壤微生物量氮指标反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能够直观反映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氮素的矿化、固持作用。
可见,N3P3K3Z3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的累积及土壤养分的转化。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可以反映出土壤中微生物的区系构成。由表8可知,施用化肥及化肥与沼液混施能够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值。与CK处理相比,随着沼液施用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微生物量氮碳比随之逐渐降低,降低了15.8%~34.5%。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范围在3~6时,微生物中细菌活性较高,碳氮比范围在7~12时,真菌活性较高(Beheraand Sahani,2003)。可见,沼液毛竹林地施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了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细菌是土壤物质转化的主要动力,许多细菌类群可增加土壤中可利用氮和磷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所以,沼液的施用不仅可以直接为土壤带来速效养分物质,还可以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间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
表8. 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0-20 cm)
沼液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土壤酶作为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刘善江等,2011)。土壤酶的来源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活体或残体等,土壤酶是通过催化土壤中的生化反应来发挥重要作用,其活性是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蔗糖酶和脲酶分别与土壤碳、氮含量密切相关,对土壤碳、氮循环,分解土壤碳源及提供养分和能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磷酸酶在对土壤有机磷的水解和磷酸活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酶,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它参与了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动同土壤性质关系密切。这些酶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弱。
由表9可知,施用化肥或者化肥与沼液混施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蔗糖酶活性提高了30.8%~138.5%,其中N3P3K3Z3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本研究以沼液作为外源性碳源反应底物对土壤蔗糖酶活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能与本研究的试验期较短以及施用沼液引起土壤原有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有关,这与Kayikcioglu(2012)的研究结果相似。
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脲酶或者相应地随之增加,NPK、N1P1K1Z1、N2P2K2Z2和N3P3K3Z3处理的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倍、9.1倍、11.9倍和14.5倍。此结果说明沼液能提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这与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易分解的含氮化合物、生物活体及可以分泌脲酶等土壤酶类有关。沼液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对脲酶活性提高可能有重要影响。
由表9可知,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而N3P3K3Z3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沼液pH偏碱性,加上是厌氧发酵的产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能对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毛竹林施用沼液能够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速有毒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减少其对毛竹根系的损害。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沼液的施用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随之增加。总体而言,各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短期施用沼液用于毛竹生产相对比较安全,不会积累过多抑制毛竹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
表9. 沼液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0-20 cm)
毛竹林沼液培肥适宜施用方案:沼液的施用能够降低毛竹林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并能够提高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其对毛竹林地土壤改良与培肥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N3P3K3Z3处理,即每公顷毛竹林施用尿素210 kg、钙镁磷肥1000 kg、氯化钾145 kg、以及沼液25.3 t,对土壤改良与培肥的效果最佳。沼液的施用对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沼液应用于毛竹林地中进行消解利用是安全可行的。
施用方法:为了使毛竹林达到丰产,每年应施肥4次。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用化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顷可施尿素50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应在5~6月施用化肥与沼液,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10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0kg,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沼液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施用量为每公顷10t;第三次,应在9~10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倾可施尿素6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5kg,沼液5t,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应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每公顷施用沼液10.3t,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
本发明研究方法在施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项:1. 沼液配置。在林牧结合区,可先将沼液作简单预处理后,通过沼液专用输送管直接施用;若在林牧分离区,可先将沼液浓缩液进行加水稀释,达到毛竹所需养分用量,将其配成稀释液后施用。2. 保存方法。因沼液成分较不稳定,受温度、空气流动等影响较大,故为了保存沼液营养成分不损失,需要尽快施用。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施用,尽量在室内阴凉干燥处密闭状态下存放,施用之前需要先摇晃均匀。3. 平衡施肥。应根据毛竹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点,来对毛竹进行均衡化营养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4. 及时除草。因竹林地上往往生长大量的杂草,这些杂草若不及时去除,将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严重影响竹林地土壤对沼液养分的固存,同时也影响竹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Claims (4)

1.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竹林地选择:试验竹林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试验地土壤条件为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竹林地竹林隔年留养新竹,隔年采伐老竹,竹林为异龄竹林,大小年不明显;
2)试验区的设置及处理方法:试验区采用随机区组设置,试验区共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肥对照;NPK-化肥单施(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0%); N1P1K1Z1-低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20%); N2P2K2Z2-中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40%); N3P3K3Z3-高量沼液(以NPK处理施氮量为标准,沼液全氮占施氮总量的60%),沼液还田处理中不足的 P2O5、K2O用化肥补足,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10m*10m,同时相邻样方相互之间间隔5m以上,防止交叉影响;
3)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后采集土壤样品,在10m*10m样地内的中心点及4个角桩点共设置5个采样点,挖掘土壤剖面,除去枯落物层后,每个剖面按Ⅰ层(0-20cm)、Ⅱ层(20-40cm)取样,用环刀法测定其密度,按土层将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分别取400~600g土壤样品,去除全部直径大于2mm石砾、根系和其它有机残体后分为两份,一份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碎,过2mm筛后,用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另一份新鲜土样同样过孔径为 2mm的土筛后,进行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
4)根据步骤3)的测定结果,得出毛竹林沼液培肥适宜的施用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竹林地立竹密度为2400~4300株·h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沼液为发酵三个月以上时间的猪粪尿,沼液每季度施一次,冬季不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适宜的施用方法包括:每年施肥4次: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用化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顷施尿素50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在5~6月施用化肥与沼液,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10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0kg,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沼液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施用量为每公顷10t;第三次,在9~10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倾可施尿素60kg、钙镁磷肥500kg、氯化钾75kg,沼液5t,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每公顷施用沼液10.3t,以喷灌的方式进行喷施。
CN201611082266.0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Pending CN106576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2266.0A CN10657647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2266.0A CN10657647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479A true CN106576479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2266.0A Pending CN10657647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64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819A (zh) * 2017-08-31 2018-01-16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新垦造水稻田耕作层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11567172A (zh) * 2020-03-11 2020-08-2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水热炭-沼液联合改良酸性水稻土的方法
CN114402778A (zh) * 2021-12-29 2022-04-29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一种基于测土配方分析设计竹林控释肥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EP20084356B (en) * 2005-09-15 2008-04-29 Koba Kilasonia Method for slope erosion protection
CN102249775A (zh) * 2011-04-21 2011-11-2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户用沼气池沼液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9420A (zh) * 2011-06-24 2012-02-15 浙江农林大学 毛竹林碳汇能力的测定与提高碳汇能力的配肥方法
CN104186225A (zh) * 2014-08-28 2014-12-10 湖南城头山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楠竹林丰产的方法
CN104350938A (zh) * 2014-12-08 2015-02-18 严汉彬 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
CN104686042A (zh) * 2015-03-31 2015-06-10 浙江农林大学 基于沼液水肥的稻田施肥方法
CN105875002A (zh) * 2016-04-12 2016-08-2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设施黄瓜沼液水肥一体化安全施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EP20084356B (en) * 2005-09-15 2008-04-29 Koba Kilasonia Method for slope erosion protection
CN102249775A (zh) * 2011-04-21 2011-11-2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户用沼气池沼液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9420A (zh) * 2011-06-24 2012-02-15 浙江农林大学 毛竹林碳汇能力的测定与提高碳汇能力的配肥方法
CN104186225A (zh) * 2014-08-28 2014-12-10 湖南城头山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楠竹林丰产的方法
CN104350938A (zh) * 2014-12-08 2015-02-18 严汉彬 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
CN104686042A (zh) * 2015-03-31 2015-06-10 浙江农林大学 基于沼液水肥的稻田施肥方法
CN105875002A (zh) * 2016-04-12 2016-08-2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设施黄瓜沼液水肥一体化安全施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泽碧 等: "沼液、沼渣与化肥配施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沼气》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819A (zh) * 2017-08-31 2018-01-16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新垦造水稻田耕作层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07580819B (zh) * 2017-08-31 2021-05-04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新垦造水稻田耕作层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11567172A (zh) * 2020-03-11 2020-08-2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水热炭-沼液联合改良酸性水稻土的方法
CN114402778A (zh) * 2021-12-29 2022-04-29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一种基于测土配方分析设计竹林控释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soil properties and water-fertilizer productivity of tomato in semi-arid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CN105838644B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修复盐碱土壤中的应用
CN101697705B (zh) 一种用于番茄育苗的无土栽培有机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7828B (zh) 用于生态烟叶种植的专用基肥
CN106171888B (zh) 一种铁皮石斛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CN103214292A (zh) 一种植物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2943A (zh) 复合微生物发酵型土壤调理剂
Li et al. Calla lily intercropping in rubber tree plantations changes the nutrient content, microbial abundance, and enzyme activity of both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and calla lily growth
Iijima et al.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oculated with root nodule bacteria to subsoil enhances yield of soybean by the nodulation control using crack fertilization technique
Kütük et al. Effects of beer factory sludge on soil properties and growth of 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saccharifera L.)
CN107493898A (zh) 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方法
Yadav et al. Effect of media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cid lime (Citrus aurantifolia Swingle) seedling with or without Azotobacter
CN111892455A (zh) 一种抗烤烟连作障碍的炭基生物酶肥
Yang et al. 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CO2 exchange in paddy fields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Southeast China
CN105315080B (zh) 一种利用生活排泄物和秸秆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Pang et al. The relation among soil microorganism,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s under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
CN108911861A (zh) 一种长效改土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6479A (zh) 一种利用沼液改良毛竹林地土壤的方法
CN108738442B (zh) 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18678A (zh) 抗重茬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8929B (zh) 蚓粪、堆肥或蚓粪-堆肥浸提液浸种在草坪植物中的应用
CN108651180A (zh) 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
Sinha et al.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Organic Manure, Biofertilizer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on Soil Properties, Yield and Quality in Sugarcane Plant-ratoon System under Calcareous Soil of Indo-gangetic Plains of India
Abido et al. Bradyrhizobium and humic substances fertigation improved fert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drip-irrigated sandy soil: Field observations on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CN110583415A (zh) 利用烟田套种鸡腿菇生态调控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