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279B -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279B
CN106576279B CN201480080563.4A CN201480080563A CN106576279B CN 106576279 B CN106576279 B CN 106576279B CN 201480080563 A CN201480080563 A CN 201480080563A CN 106576279 B CN106576279 B CN 106576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munication
layer
wireless cellular
w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05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279A (zh
Inventor
李云岗
倪锐
彭程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6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adapted for mobile IP [M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发送端将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了可靠稳定的无线蜂窝通信制式来补充WLAN通信制式的不足,可有效克服WLAN传输速度不稳的问题。同时,通信制式切换是在IP层之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的,并不涉及也不需要IP地址和IP路由路径的改变,从而不会出现业务流因IP和路由的变化而中断的现象。

Description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用户终端的普及,用户终端既可以连接无线蜂窝网络,也可以连接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
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来选择某一通信制式单独进行数据通信。在采用WLAN制式(例如WiFi技术)单独工作过程中,会因共享的无线信道繁忙等原因,造成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进而造成传输速度不稳定。
而如从WLAN通信制式切换至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则又面临另一问题:
如将用户终端和Internet业务服务器视作用户业务流的两端,当业务流在不同的通信制式之间进行切换时,业务流将会使用完全不同的IP地址和路由路径。这种IP和路由的变化将令业务流出现不可避免的中断现象,例如视频卡壳、网页重新打开、语音电话中断等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仅采用WLAN通信制式传输速度不稳,而在不同通信制式切换时,业务流又会暂时中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包括:
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所述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包括: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由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以便所述业务流由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包括: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以便所述业务流由所述WLAN通信链路进行续传。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端建立会话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会话连接包括:所述发送端在所述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和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创建所述业务流的流标识和上下文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会话连接还包括:所述发送端为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由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端将WLAN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与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所述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步骤,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的。
结合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端为所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并为所述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所述共享存储区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业务流中经过高层处理的、待发送数据将放入所述存储空间;所述公共标识位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公共标识位至少包含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一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传输完毕,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二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未传输完毕,所述第一取值不等于第二取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响应于ACK反馈,所述发送端删除所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发送端实时监测所述WLAN通信链路是否无法通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所述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会话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建立会话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匹配映射单元,用于在由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将WLAN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与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协商单元,用于在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所述选择单元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为所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并为所述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所述共享存储区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业务流中经过高层处理的、待发送数据将放入所述存储空间;所述公共标识位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公共标识位至少包含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一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传输完毕,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二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未传输完毕,所述第一取值不等于第二取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删除单元,用于响应于ACK反馈,删除所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到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WLAN通信链路是否无法通信。
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传输业务流。在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时,则使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续传业务流。利用了可靠稳定的无线蜂窝通信制式来补充WLAN通信制式的不足,可有效地克服WLAN技术本身因为因共享无线信道繁忙等而造成的传输速率不稳定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制式的切换是在IP层之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的,因此,并不涉及也不需要IP地址和IP路由路径的改变,从而不会出现业务流因IP和路由的变化而中断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种通信制式的无线网络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协议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控制层与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分别结合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另一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又一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又一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另一示例性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又一示例性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又一示例性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又一示例性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又一示例性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又一示例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多种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未来5G网络制式、WLAN、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和红外线等通信制式。其中,上述GSM、CDMA、WCDMA、LTE可统称为无线蜂窝通信制式。
为适应用户终端的多种通信制式或者多种连接的差异化需求,无线网络的演进趋势正在加速向无线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异构融合发展。
现有的通信网络融合架构由核心网(Core Network,CN)和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两部分构成。
核心网具体由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Gateway,PGW)、G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网元组成控制面和用户面,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Function,PCRF),验证、授权和记账服务器(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Server,AAA Server)、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单元(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Selection Function,ANDSF)等辅助网元组成用户信息数据库。
接入网既包括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等组成的无线蜂窝网络,也包括WLAN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组成的WLAN网络。
另外还有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与WLAN网络融合的方案是在RAN新增一个无线保真控制器(Wireless Fidelity Controller,WIC)。WIC利用一套自定义的接口与第二代无线蜂窝网络的BSC、第三代无线蜂窝网络的RNC和第四代无线蜂窝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中无线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的融合方案都是工作在网络层及其以上的网络融合方式,网络融合节点是GGSN/PGW或WIC。
请参考图1a-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多种通信制式的无线网络的简单示意图,其中包括无线网络接入点200,终端1和终端2(其他终端或者网络节点未示出)。该无线网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设备上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多种制式控制功能。尤其的,无线网络中作为发送端的设备上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
如图1a,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无线网络接入点200,可以和终端1和终端2进行不同制式的统一的通信,终端1和终端2可以只具有多制式通信功能,不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
无线网络接入点200可融合无线蜂窝网络接入设备(例如融合基站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收发台/基站/演进型基站)的功能,以及,WLAN接入点的功能。
如图1b,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终端1,可以和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接入点200进行统一的通信。
如图1c,无线网络接入点200、终端1和终端2上可以都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
如图1d,无线网络中可以只包括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终端1和终端2(可以不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只有多制式通信功能),终端1和终端2可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进行直接的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
其中,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设备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独立的无线接入制式的物理层以及数据链路层;同时,还包含独立的融合控制层;融合控制层与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之间具有接口,而在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之间也建立了高速互联接口。通过融合控制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接口可以实现控制操作(例如切换)在多种通信制式被高速地响应和执行。数据链路层和融合控制层之上都有接口与网络层相连,或者,融合控制层之上有接口与网络层相连。
参考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协议层简单示意图,用于说明其工作原理。
图2a所示的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设备,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独立的物理层,以支持多种通信制式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部分;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独立的数据链路层,各通信制式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可统称为通信链路;各数据链路层之上有一个统一的融合控制层;融合控制层之上有接口与网络层(IP层)相连。
图2a所示各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之间通过高速互连接口协同工作,可达到逻辑上为统一的Mac层的效果。
或者,请参见图2b,也可以有且仅有一个物理MAC层。也即,多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融合之后得到新的数据链路层。
此外,融合控制层以下、数据链路层之间,可以有一块高速的共享存储区(共享内存),上述共享存储区可同时被多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访问(访问可包括读取和写入)。
请参见图2c,在融合控制层与网络层之间,还可有高层协议栈。以LTE手机为例,高层协议栈可包含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协议)、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
而对于作为LTE基站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则高层协议栈可包含RLC、PDCP、RRC。
图2a-图2c中的融合控制层为集中式的。此外,融合控制层还可为分散式的,其可与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分别结合(例如图3)。
图3所示的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设备,为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设备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无线蜂窝网络制式和WiFi制式为例,融合控制层的控制功能分布在各通信制式的通信链路层。
其中,图2a、图2b、图2c以及图3中数据链路层支持的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蜂窝网络、WLAN(尤其是WiFi)、WiMAX、蓝牙以及红外线。
示例性的,上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可以是芯片或者单板等硬件模块。例如,图2b所示的多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融合之后得到新的数据链路层,其可以是在一个通信单板上(通常是多核处理器架构)同时运行着一组软件程序,在程序组中的部分程序对应于第一通信制式的独有的数据链路层功能,部分程序对应于第二通信制式的独有的数据链路层功能,部分程序对应于第一通信制式和第二通信制式的公有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其中,第一通信制式或第二通信制式是多种通信制式中的不同的通信制式。以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通信制式和WLAN通信制式为例,它们两者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大约有30%左右是可以公用的,例如速率自适应功能,拆组包功能,乱序重排功能,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公有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处理不同的通信制式的数据时采用的系统参数是不同的。融合之后的新的数据链路层的可以是将不同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视作一个更大的、更宏观的数据链路层之和,剔除不同的通信制式之间重复的功能,并且在这些数据链路层之上封装一层统一的对外接口。对于更高层或更低层而言,它们看到的是只有统一接口的新的数据链路层,而不再区分究竟对应于哪一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
融合控制层可以是独立的控制网元,或者为软件,具体的,融合控制层可以是在一个通信单板上(通常是多核处理器架构)同时运行着的一组软件程序)。
对于图3所示的融合控制层与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分别结合的示例,可在一个通信单板上(通常是多核处理器架构)同时运行各通信制式对应的软件程序,以实现本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融合控制层的功能。
网络层可以是运行在CPU的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协议。
更具体的,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可包括:寻呼信道(PagingChannel,PCH)、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Channel,RACH)、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
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的物理层可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acket Data Channel,PDSCH)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而WiFi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可包括: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模块(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
WiFi通信制式的物理层可包括共享的无线信道。
对于图2b所示的统一的数据链路层,则其可具体包括:寻呼信道、广播信道、随机接入信道、下行共享信道、上行共享信道以及CSMA/CA模块。
当然,统一数据链路层中的寻呼信道、广播信道、随机接入信道、下行共享信道、上行共享信道,与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的物理层仍可视为构成无线蜂窝通信链路。
而统一数据链路层中的CSMA/CA模块等,与WLAN通信制式的物理层仍可视为构成WLAN通信链路。
不同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协调工作,可由融合控制层负责调度。或者,在融合控制层与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分别结合的场景下,可由不同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来实现协调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请参见图4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的发送端所执行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可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用时,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应用时,亦可将WLAN通信制式替换成蓝牙、红外线等通信制式。例如,在蓝牙、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用时,优先采用蓝牙通信制式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或者,也可扩展为,在WLAN、蓝牙、红外、无线蜂窝等通信制式均可用时,优先采用WLAN(或蓝牙或红外)通信制式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S2、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发送端在数据链路层将业务流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
其中,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可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
进一步的,无法通信的原因可包含共享的无线信道繁忙。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传输业务流。在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时,则使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续传业务流。利用了可靠稳定的无线蜂窝通信制式来补充WLAN通信制式的不足,可有效地克服WLAN技术本身因为因共享无线信道繁忙等而造成的传输速率不稳定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制式的切换是在IP层之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的,因此,并不涉及也不需要IP地址和IP路由路径的改变,从而不会出现业务流因IP和路由的变化而出现中断的现象。事实上,在用户通过本方案享受通信服务时(例如观看网络视频),用户根本不知道底层的通信制式曾经发生过切换和改变,本方案对用户是透明的。
此外,由于业务流承载的通信制式的调度切换点位于接入网(RAN,Radio AccessNetwork)的IP层以下,而不是位于核心网(CN,Core Network)的GGSN/PGW网关或WIC。因此,本实施例可以更加实时地动态选择业务流承载的通信制式。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相互独立的场景下,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将业务流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可具体细化包括:发送端将业务流由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以便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
而当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融合为统一的新的MAC层(如图2b)时,则在新的MAC层对通信制式进行切换。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b,上述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3、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发送端在数据链路层将业务流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
其中,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可包括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传输业务流。在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时,则使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续传业务流,并在WLAN通信链路恢复至可传输状态时,继续使用WLAN通信制式传输业务流。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相互独立的场景下,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将业务流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可具体细化包括:将上述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以便该业务流由WLAN通信链路进行续传。
而当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融合为统一的新的MAC层(如图2b)时,则在新的MAC层对通信制式进行切换。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上述实施例在上述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上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在步骤S1之前),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0、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会话连接。
建立会话连接可包含多个细节。例如,其可细化包括:
发送端在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和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分别创建上述业务流的流标识(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Context)。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流可指用户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业务流。应用层业务流通常会采用TCP/UDP/RTP的传输层协议和IP路由层协议进行数据封装。不论无线接入网(RAN)采用的是蜂窝链路还是WLAN链路,来自/去往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流数据到达GGSN/PGW或WIC时都是IP报文的形式。
为了承载这些IP报文,需要创建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数据链路层与高层协议栈或网络层之间,需要通过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来识别传输的数据属于哪一业务流。MAC层与高层协议栈或网络层之间如何通过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来识别、传输业务流,可采用现有的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若业务流的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可由统一的融合控制层创建,则WLAN通信链路与无线蜂窝通信链路对应于同一业务流的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是相同的。而如果由通信链路和无线蜂窝通信链路各自的MAC层分别创建,则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一般是不相同的。
相应的,接收端一侧也需要在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和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分别创建上述业务流的流标识和上下文信息。
而当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融合为统一的新的MAC层(如图2b)时,则在新的MAC层创建对应于该业务流的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即可,无须分别创建。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建立会话连接的过程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为无线蜂窝通信制式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更具体的,在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相互独立的场景下,可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MAC层或MAC层以上的高层执行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的操作。
而在MAC层为融合的统一的新MAC层的场景下,也可由统一的新MAC层或MAC层以上的高层执行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的操作。例如,可由统一的融合控制层或者IP层或者高层协议栈执行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的操作。
预申请成功后,如是由MAC层以上的高层执行的预申请操作,高层会将申请到的资源告知MAC层(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MAC层或新的MAC层)。
此外,若预申请成功,发送端还需要通知接收端申请到的物理层传输资源。
预申请资源的目的是为了令多制式间的切换速度足够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论当前是否正在使用无线蜂窝制式进行数据传输,都会为业务流进行无线传输资源(主要是物理层传输资源)的预申请。这样,在由WLAN通信制式切换到蜂窝通信制式时,可直接利用已申请到的物理层传输资源传输数据。而不是等切换到蜂窝通信制式之后,才去申请传输资源,从而可大大加快多制式间切换的响应速度。
相应的,在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MAC层相互独立的场景下,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可进一步细化为:
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调用本通信链路中的物理层,在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上续传业务流。
或者,在MAC层为融合的统一的新MAC层的场景下,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则可进一步细化为:
由融合统一的MAC层调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物理层,在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上续传业务流。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得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文下面以无线网络接入点作为发送端(发送端包含多通信制式独立的MAC层,并且多通信制式包括WiFi和无线蜂窝)为例,以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6,该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业务会话连接。
具体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会在无线蜂窝通信链路和WiFi通信链路的MAC层分别创建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并且,发送端还会为无线蜂窝通信链路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相关介绍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602:发送端利用WiFi链路向接收端发送业务流数据,同时,发送端实时监测WiFi链路是否无法通信。
前已述及,无法通信的原因可包含共享的无线信道繁忙。在WiFi通信制式中,无线信道繁忙的原因则可包含共享的无线信道发生了CSMA/CA竞争和退避。
实际中,在采用WiFi单独工作过程中,在某一时刻,可能会有多个无线WiFi设备作为发送端在竞争使用共享无线信道。这多个WiFi设备发出的无线信号在共享无线信道上重叠在一起。在接收设备看来,其收到的是杂乱不堪的无线信号,因此无法正确的解码接收信息,这种情况也称之为无线信号发生CSMA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不会向发送端反馈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帧))。
而发送端监测到CSMA竞争后,会选择退避。或者可以说,第一切换条件具体包含共享无线信道发生CSMA竞争和退避。
发送端监测到退避结束后,可继续使用共享无线信道。
CSMA/CA是指WiFi网卡遵循的载波帧听多址接入/竞争退避协议——IEEE 802.11协议定义。发送端通过监测WiFi网卡的CSMA/CA寄存器可以获知WiFi链路当前是否可以传输数据,或者,还需要等待多久才可以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实时监测WiFi链路是否无法通信可细化包括:发送端实时监测WiFi链路是否发生CSMA竞争,或,退避是否结束。
进一步的,可由发送端侧WiFi链路的CSMA/CA模块监测本链路是否发生CSMA竞争或退避是否结束,并且实时向WiFi链路的控制器汇报。
如发送端包含统一的融合控制层,则WiFi链路的控制器会向统一的融合控制层汇报WiFi链路是否发生竞争和退避,由统一的融合控制层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切换(也即后续步骤603、604)。
步骤603:发送端监测到WiFi链路发生竞争和退避(对应第一切换条件),同时还符合第一判决条件时,触发切换,转而利用无线蜂窝通信链路向接收端发送业务流数据。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是一旦监测到WiFi链路CSMA/CA发生竞争和退避之后就会立即从WiFi制式切换到蜂窝制式,而是还需要满足第一判决条件之后才会触发切换。
上述第一判决条件包括但不局限于:
条件1:在规定时长的观察窗口内,WiFi链路发生竞争的次数达到阈值N。其中,N≥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及经验设计时长以及阈值N,例如,时长可为0.5s、1s等等,N可为2、3、4、5等等。
条件2:待发送数据在发送端的缓存队列里等待的时间达到阈值D。其中,D≥N*T。T表示退避平均等待的时间。
T的具体取值可灵活设计,例如可取100ms。
条件3:蜂窝链路当前拥有足够的可用传输资源。
上述第一判决条件以及第一切换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触发从WiFi制式(链路)切换到蜂窝制式(链路)。
或者,也可以认为第一切换条件还包含第一判决条件。
步骤604:在发送端利用蜂窝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若发送端监测到WiFi链路的退避结束(对应第二切换条件)同时还符合第二判断条件时,则触发切换,从蜂窝链路切回到WiFi链路,转入步骤602。
前已述及,第二切换条件可包括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无法通信的原因又可包含无线信道繁忙。进一步的,WiFi链路无线信道繁忙的原因包含无线信道发生了竞争和退避。因此,第二切换条件也可视为包含WiFi通信链路退避结束。
上述第二判决条件包括但不局限于:
条件4:在规定时长的观察窗口内,WiFi链路保持可传输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及经验设计时长,例如,时长可为0.5s、1s等等。
条件5:发送端的数据缓存队列里有新数据等待发送(如果缓存队列中没有新数据要发送,也就不需要再传输,从而也就没有切换的必要了)。
上述条件4-5,以及WiFi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触发从蜂窝制式(链路)切换到WiFi制式(链路)。
可选的,上述第二判决条件还可包括条件6:无线蜂窝链路当前正在发送的数据已经完成ACK反馈确认。
或者,也可以认为第二切换条件还包含第二判决条件。
步骤605:会话结束,释放蜂窝链路和WiFi链路资源。
实际上,上层会通知会话结束,蜂窝链路和WiFi链路的MAC层在接收到通知后,会释放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前已述及,现有技术在采用WiFi通信时,如发送端监测到CSMA竞争后,会选择退避,在退避结束后,再使用共享无线信道。因此,采用WiFi通信时,用户不可避免得需要等待退避结束,并且在等待期间(或称退避时间)内不会传输业务流。在每次竞争发生后,退避时间长度在几毫秒至几十毫秒的量级。
而现有的切换机制是在IP层进行通信制式切换的,其极限响应时间是200毫秒以上1000毫秒以下,远大于几毫秒至几十毫秒。这是因为TCP/IP协议是基于RTT(Round-TripTime,往返时延)进行制式切换的,而RTT的测量周期是秒级的。
由于现有切换机制的响应时间远大于WiFi技术的退避时长,因此,采用现有的切换机制无法实时快速得在WiFi链路发生竞争和退避时进行制式切换。
而本发明实施例,是在IP层以下的MAC层进行通信制式的切换。这样,可以实现通信制式的快速切换。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可在等待WiFi退避结束的期间内,高速切换至无线蜂窝制式传输业务流,而在退避结束后,又可高速切换回WiFi制式传输业务流,从而可将等待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用户数据的吞吐量。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实施例在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
因为只有双方均支持多通信制式,才可实现多通信制式的切换。如果一方只支持一种通信制式,则无法进行通信制式的切换。
前述的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步骤,也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的。
更具体的,可由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询问消息,询问接收端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询问消息中还可携带发送端所支持的多通信制式,以便于接收端知悉发送端支持哪些通信制式。
接收端回复应答消息,回应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同理,应答消息中还可携带接收端所支持的多通信制式。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实施例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为上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中划分存储空间,并为该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
上述共享存储区和公共标识位,均可被发送端中各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或统一的数据链路层访问(访问包括读取和写操作)。
业务流中经过高层处理的、待发送数据(块)将放入上述存储空间中(在逻辑上即形成前述提及的缓存队列)。需要说明的是,WiFi通信制式的高层具体为IP层,而LTE通信制式的高层为高层协议栈。
共享存储区可设置在MAC层之间,或者设置在可被MAC层访问到的任意设备上。
公共标识位则可存储于寄存器中。
其中,公共标识位可至少包含传输标识位。传输标识位的第一取值可用于标识业务流传输完毕,而传输标识位的第二取值可用于标识业务流未传输完毕。第一取值不等于第二取值。典型的,第一取值具体可为1,第二取值具体可为0,或者相反。
传输标识位的初始取值为第二取值。在确定上述业务流传输完毕后,发送端将传输标识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相应的,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实施例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ACK反馈,发送端删除上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不同的通信链路在传输时其链路性能是不尽相同的,为了令链路切换前后,传输质量尽可能一致,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实施例在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将WLAN通信链路的链路性能参数,与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更具体的,上述链路性能参数可为“期望传输速率”。也即,发送端可将WLAN通信制式的期望传输速率,与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期望传输速率进行匹配映射。
匹配映射后,不同通信制式的MAC层或统一的新MAC层会将匹配映射完成后的期望传输速率拆解成物理层可以理解的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多天线方式、时频资源方式等。
相应的,前述的“在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上续传业务流”可进一步包括:
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或统一的新数据链路层)根据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分配部分或全部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用于续传上述业务流;
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物理层在分配的传输资源上续传上述业务流。
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可作为公共标识位的一部分,存储在寄存器中。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得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以图7所示的发送端为例,以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发送端,其融合控制层的控制功能分布在各通信制式的通信链路层。其中:
无线蜂窝链路的MAC层包括控制器一、独享存储区,以及寻呼信道、广播信道、随机接入信道、下行共享信道、上行共享信道。
无线蜂窝链路的物理层包括:物理广播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WiFi链路的MAC层则包括控制器二、独享存储区以及CSMA/CA模块。
基于图7所示的发送端,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在建立业务会话之前,由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能力协商(通信),判断各自的设备硬件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
进一步的,可由MAC层以上的高层与接收端进行能力协商。
步骤2:如果能力协商结果是支持,则发送端的蜂窝链路的MAC层包含的控制器一与WiFi链路的MAC层包含的控制器二同时被激活。
WiFi链路的MAC层可为业务流在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指定存储公共标识位的寄存器。
或者,在其他实施列中,也可由MAC层以上的高层划分存储空间,指定存储公共标识位的寄存器。
同时,控制器一和控制器二将分别创建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控制器一还向蜂窝链路的无线资源管理器(RRM)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或者,无线蜂窝链路的Traffic ID和上下文信息也可由RRC层创建。
而如果能力协商结果是不支持多通信制式,则发送端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数据传输:将业务流的待发送数据放入蜂窝链路MAC层的独享存储区或WiFi链路MAC的独享存储区,后续的处理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步骤3:待发送数据从IP层进入共享存储区的存储空间。
步骤4:经过控制器一和控制器二的协商(通信),判决当前采用W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控制器一和控制器二可通过高速互联接口直接进行协商。
步骤5:WiFi链路MAC层的CSMA/CA模块监测WiFi链路是否处于可传输状态。
步骤6:当CSMA/CA模块感知WiFi链路处于可传输状态时,WiFi链路的PHY层从共享存储区取得数据,并发送到无线信道。
步骤7:WiFi链路的PHY层等待ACK/NACK反馈信号。
若WiFi-PHY收到ACK,则WiFi-MAC删除共享存储区的相应数据;若收到NACK/NULL,则保留相应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WiFi机制只反馈ACK,并不反馈NACK/NULL。WiFi在等待超时还未收到ACK时,会认为发送失败,从而对数据进行重发。但不排除未来WiFi机制将引入NACK/NULL反馈。
除超时或接收NACK/NULL外,WiFi链路还可通过CSMA/CA模块的监测,获知上一次发送的数据是否发生了竞争和退避,如CSMA/CA模块监测到发生了竞争和退避,则可知发送失败,从而对发送失败的数据进行重发。
步骤8:WiFi链路的CSMA/CA模块监测WiFi信道出现竞争,并向控制器二汇报竞争和退避信息。
步骤9:经过控制器二与控制器一的协商(通信),判决当前采用蜂窝链路进行数据续传。
步骤10:控制器一与控制器二进行上下文交互、并且完成蜂窝链路和WiFi链路性能参数的匹配映射,得到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然后根据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由控制器一分配部分或全部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用于续传。
当然,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现预申请到的传输资源不够用,则还可以再次预申请。
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由蜂窝链路续传之前,WiFi链路的MAC层(控制器二)需要将对存储空间的访问权限移交蜂窝链路的MAC层(控制器一),由蜂窝链路的MAC层访问存储空间,从存储空间获取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续传。
另外,在第一次由WiFi链路切换至蜂窝链路过程中,在判决当前采用蜂窝链路进行数据续传之后、蜂窝链路的MAC层访问存储空间之前,还需要控制器一与控制器二交互期望的传输速率(链路性能参数),由控制器一进行匹配映射。匹配映射完成后,会将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存储在公共标识位中。
这样,下次再切换时,可直接应用公共标识位中存储的链路性能参数映射关系,从而可节省时间。
步骤11:控制器一从共享存储区取得数据,先后经过DL-SCH传输信道和PDSCH传输信道将数据发送到无线信道。
步骤12:控制器一在PUSCH传输信道和UL-SCH传输信道等待ACK/NACK反馈。
若收到ACK,则删除共享存储区的相应数据;若收到NACK/NULL,则保留相应数据。
步骤13:WiFi链路的控制器二监测到WiFi链路退避结束且不再有竞争,则触发切换,转入步骤6。循环往复,直至业务会话结束,跳转到步骤14。
步骤14:发送端的上层通知蜂窝链路的控制器一和WiFi链路的控制器二“业务会话结束”,控制器一和控制器二分别释放蜂窝链路和WiFi链路的无线资源、共享存储区、公共标识位。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发送端中包含统一的融合控制层,则融合控制层可负责诸如与接收端协商(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判决采用哪一通信制式进行通信、判决和通知MAC层进行通信制式切换、链路性能参数匹配映射等等。
此外,统一的融合控制层还可参与业务流传输。例如,其可将IP报文透明传输至某一制式的MAC层(此时,共享存储区可认为在融合控制层),除透明传输外,不排除未来融合控制层将对IP报文进行封装、处理的可能。
当然,统一的融合控制层也可不参与业务流传输,由IP层(或高层)直接将业务流待发送数据放入共享存储区。
而在融合控制层的功能分别融入各通信制式的MAC层的情况下,则可由MAC层之间进行通信来协商采用哪一通信制式进行通信、通信制式切换、链路性能参数匹配映射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前已述及,发送端可指UE,也可指无线网络接入点(例如基站)。
在由UE作为发送端时,UE可完成本发明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发送端所作的操作,例如主动判决采用哪一通信制式进行通信、进行通信制式切换、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等。
此外,为了降低UE侧的复杂度,也可由基站侧判决采用哪一通信制式进行通信、进行通信制式切换、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等。
以判决采用哪一通信制式进行通信为例,在建立会话连接后,基站可判决并指示UE采用WiFi通信制式通信,UE则遵从基站的指示,采用WiFi通信制式发送业务流。
以进行通信制式切换为例,作为发送端的UE可监测WiFi链路,在WiFi链路出现竞争时,向基站汇报竞争和退避信息,由基站判决进行通信制式切换(例如切换至采用蜂窝链路进行数据续传),并通知UE,UE再在MAC层进行通信制式切换。
而UE监测到WiFi链路退避结束且不再有竞争时,也会汇报至基站,由基站判决进行通信制式切换(例如切换至采用WiFi链路进行数据续传),并通知UE,UE再在MAC层进行通信制式切换。
而以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为例,UE可通过上行专用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请求,告知基站“需要发送多少数据,请求分配物理层传输资源”。
基站在收到请求信息后,如果有可用资源供该UE使用,则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向该UE反馈其可使用的物理层传输资源。
若UE一次预申请没有能够将所有的数据都发送完毕,则UE可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再次预申请传输资源。
与之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欲保护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其可作为无线网络接入点或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计算机)。此外,各个实施例提到的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其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或者可穿戴设备。
图8示出了上述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其可包括:
选择单元1,用于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
第一切换单元2,用于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将上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切换至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进行续传;上述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
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切换单元3,用于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将上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
上述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上述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会话建立单元4,用于在选择单元1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上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建立会话连接。
建立会话连接可包含多个细节。例如,其可细化包括:在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和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分别创建上述业务流的流标识和上下文信息。
此外,建立会话连接还可包括如下操作:为无线蜂窝通信制式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匹配映射单元5,用于在由上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将WLAN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与上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2,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协商单元6,用于在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
选择单元1也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的。
更具体的,可由协商单元6向接收端发送询问消息,询问接收端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询问消息中还可携带发送端(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所支持的多通信制式,以便于接收端知悉发送端支持哪些通信制式。
接收端回复应答消息,回应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同理,应答消息中还可携带接收端所支持的多通信制式。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3,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
设置单元7,用于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为上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并为上述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删除单元,用于响应于ACK反馈,删除上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4,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包括监测单元8,用于实时监测上述WLAN通信链路是否无法通信。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所述发送端和/或所述接收端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
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由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续传;所述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所述数据链路层位于IP层之下;
具体地,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对应的控制器从共享存储区读取待发送数据,并通过相应的传输信道发送给接收端;所述发送端中多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均可访问所述共享存储区;所述待发送数据是经高层处理放入所述共享存储区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所述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包括: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流由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以便所述业务流由所述WLAN通信链路进行续传。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建立会话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会话连接包括: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和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创建所述业务流的流标识和上下文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会话连接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预申请物理层传输资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WLAN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与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
所述支持多通信制式的发送端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步骤,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并为所述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
所述公共标识位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公共标识位至少包含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一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传输完毕,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二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未传输完毕,所述第一取值不等于第二取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ACK反馈,所述发送端删除所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实时监测所述WLAN通信链路是否无法通信。
12.一种多通信制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WLAN通信制式和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均可采用时,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发送端和/或所述接收端具有多种制式控制功能;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切换条件被满足,将所述业务流由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切换至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续传;所述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无法通信;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对应的控制器从共享存储区读取待发送数据,并通过相应的传输信道发送给所述接收端;所述发送端中多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均可访问所述共享存储区;所述待发送数据是经高层处理放入所述共享存储区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切换条件被满足,将所述业务流在数据链路层由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切换至采用WLAN通信制式进行续传;所述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所述WLAN通信链路由无法通信状态恢复到可传输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会话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优先采用WLAN通信链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之前,建立会话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匹配映射单元,用于在由所述无线蜂窝通信链路进行续传之前,将WLAN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与所述无线蜂窝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进行匹配映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协商单元,用于在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与接收端通信,以确定双方是否支持多通信制式;
所述选择单元是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后执行优先采用WLAN通信制式,向支持多通信制式的接收端发送业务会话的业务流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在确定双方支持多通信制式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为所述业务流在多通信制式的共享存储区划分存储空间,并为所述业务流设置公共标识位;
所述公共标识位可被所述发送端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所述公共标识位至少包含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一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传输完毕,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第二取值用于标识所述业务流未传输完毕,所述第一取值不等于第二取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删除单元,用于响应于ACK反馈,删除所述存储空间中相应的待发送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WLAN通信链路是否无法通信。
CN201480080563.4A 2014-07-30 2014-07-30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76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3302 WO2016015244A1 (zh) 2014-07-30 2014-07-30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279A CN106576279A (zh) 2017-04-19
CN106576279B true CN106576279B (zh) 2020-11-17

Family

ID=5521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0563.4A Active CN106576279B (zh) 2014-07-30 2014-07-30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5486B2 (zh)
CN (1) CN106576279B (zh)
WO (1) WO2016015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6582B2 (en) * 2017-05-12 2021-12-21 Apple Inc. Fast return to Wi-Fi
CN108718458A (zh) * 2018-06-11 2018-10-3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0769416B (zh) * 2018-07-27 2023-06-2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2128A (zh) * 2018-09-28 2018-12-11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诊断系统的通信方法、上位机及汽车诊断系统
US11070480B2 (en) 2019-07-03 2021-07-20 Kaloom Inc. Method and computing devices for enforcing packet order based on packet marking
US10951243B2 (en) * 2019-07-26 2021-03-16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Wireless system having diverse transmission protocols
CN111278071B (zh) * 2020-02-27 2022-04-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个人热点开启方法及系统
CN111356155B (zh) * 2020-03-12 2023-09-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988645B (zh) * 2020-08-27 2022-07-19 上海七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音视频传输带宽自适应方法
CN113328921B (zh) * 2021-05-10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络的数据链路层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604773A (zh) * 2021-07-07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n) 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3010235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控制电路和传输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66A (zh) * 2009-06-03 2009-12-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转发站点的移动视频平滑切换方法
CN10162655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移动终端及其下载资源的方法
US20120140651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Deutsche Telekom Ag System support for accessing and switching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interfaces on mobile devices
CN202663551U (zh) * 2012-07-06 2013-01-09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无缝切换嵌入式模块
CN10353359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无缝切换嵌入式模块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015A (en) 1996-07-11 2000-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s when the mobile is home registered in a microcellular network and receives support from a macrocellular network
US8315228B2 (en) * 2010-01-25 2012-1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voice calls on a dual-mode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609326B (zh) * 2012-01-17 2014-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24844A (zh) * 2012-12-0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045384B2 (en) * 2013-08-23 201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link failure of user equipment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to multiple rats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66A (zh) * 2009-06-03 2009-12-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转发站点的移动视频平滑切换方法
CN10162655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移动终端及其下载资源的方法
US20120140651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Deutsche Telekom Ag System support for accessing and switching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interfaces on mobile devices
CN202663551U (zh) * 2012-07-06 2013-01-09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无缝切换嵌入式模块
CN10353359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无缝切换嵌入式模块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279A (zh) 2017-04-19
US10165486B2 (en) 2018-12-25
WO2016015244A1 (zh) 2016-02-04
US20170135014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279B (zh) 多通信制式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767981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3965440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2215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968565B2 (en) User plan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55354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aggregation and uniform control of multi-RAT networks
US107360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ircuit switch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23091B1 (ko) 레이어 2 처리 방법, cu 및 du
US11751096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KR20180125450A (ko) 중계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및 중계 단말 장비
CN106416418B (zh)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7474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17285A1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26255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nhancing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s for new radio
CN110708720B (zh) 切换方法、分布单元、终端、集中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873115B (zh) 接入技术网络间的网络资源调整方法及终端
CN1086329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23022425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3300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2126330A1 (zh) 联合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22033374A1 (zh) 网络共享下的网络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63832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0061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9987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nhancing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s for new radio
WO202409371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