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936A -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1936A
CN106571936A CN201510646574.0A CN201510646574A CN106571936A CN 106571936 A CN106571936 A CN 106571936A CN 201510646574 A CN201510646574 A CN 201510646574A CN 106571936 A CN106571936 A CN 106571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message
loop network
network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6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465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19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9809 priority patent/WO20170597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环形网络保护协议,例如,G.8032标准描述的以太网多环保护技术(Ethernet RingProtection Switching,简称为ERPS),在网络正常时阻塞环形网络保护链路(Ring Protection Link,简称为RPL链路),在检测到链路故障后阻塞故障链路,打开RPL链路,以实现业务保护和快速切换的功能。
在部署环形网络保护功能时,一般会在环形网络内设置多台设备,其中,每台设备都需要保护协议相关的复杂的配置命令。一方面,为每台设备均进行配置的重复性操作会大大增加工作量,从而降低易用性;另一方面,大量的复杂配置容易引入差错,影响功能的顺利部署和使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包括: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可选地,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包括: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其中,目标节点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用于指示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启动环形网络保护功能。
可选地,第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包括:每个其他节点分别生成第三报文,其中,第三报文携带有该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每个其他节点分别将生成的第三报文发送至环形网络中除自身之外的节点;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
可选地,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分别判断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节点是否为目标节点。
可选地,节点标识包括该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预设规则为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大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
可选地,在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目标节点生成并发送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携带有生存时间TTL;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四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四报文;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四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可选地,在环形网络中包括多个子环形网络的情况下,其中,每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第一报文和第三报文还携带有端口计数信息,端口计数信息中包括端口作为目标端口和邻居端口的总次数,目标端口为目标节点用于发送初始TTL的端口,邻居端口为接收初始TTL的端口,多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则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其他子环形网络的端口计数信息确定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目标端口确定目标节点。
可选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选择总次数最少的端口中对应的MAC地址最大的节点的端口作为目标端口。
可选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第三报文时,该方法还包括:目标节点重置第一定时器;目标节点检测第一定时器的是否超时;以及如果检测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目标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接收到第三报文时,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分别检测对应的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检测到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则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
可选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该方法还包括:在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该方法还包括:在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第二报文;如果是,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以及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如果否,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将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中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信息删除,并重新确定目标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发送模块,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用于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根据本发明,通过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syndata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learning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中新增节点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
第一节点可以为环形网络中的任意选定的一个节点。配置数据为环形网络为实现环形网络保护功能所需配置的数据,例如,该配置数据可以为以太网多环保护技术(ERPS)数据、环形网络保护协议相关的配置数据。其中,需要在每个节点的数据配置均完成后,才可实现环形网络保护功能。
下面以ERPS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配置数据包括:ERPS实例号,关联虚拟局域网VLAN(协议VLAN,业务VLAN),两个环网端口(默认阻塞其中一个,以防止成环)。其他协议相关数据可采用默认配置,也可以手动配置,包括:关联的MSTP实例(默认与ERPS实例号相同),ERPS定时器参数,切换模式(默认是可恢复模式),Ringid(默认是实例号)等。对于环形网络中每个端口的角色(相对连接关系)可采用自动学习方式。
步骤S104,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为了提高发送效率,第一节点向环形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发送第一报文可以采用双向发送的方式。发送方式为转发的方式,例如,环形网络中包括第1至第5共5个节点,其中,第1个节点为上述的第一节点,1-2-3-4-5-1组成环形网络。第1个节点分别向第2个节点和第5个节点发送第一报文,第2个节点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发送至第3个节点,第5个节点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发送至第4个报文。其中,每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报文之后,获取其中包含的配置数据的信息,并根据配置数据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数据配置。也即,上述对第一报文的处理,第一节点(发送节点)可以向两个环网端口执行发送,收到自己发送的报文丢弃;其他节点收到该报文,经过相应处理后向另一个环网端口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中配置了配置数据,激活整个环形网络的同步功能。激活后,第一节点向2个环网端口发送第一报文(例如,携带ERPS参数信息,并包含节点上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的计数)。其他节点收到该报文后,根据报文内容确定ERPS实例号,关联VLAN,以及其他参数,其中,收包端口作为环网端口。
其中,第一报文可采用与标准ERPS协议相类似的结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为01-19-a8-00-00-[instance id],以太网类型8902,version、opcode与ERPS标准协议报文一致,报文载荷部分自定义。具体包括:报文类型(例如,以01代表第一报文),生存时间TTL值,ERPS参数信息,端口信息等。
根据该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通过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通过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并将配置数据发送至环形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避免了将环形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均进行相应的复杂的数据配置,才能实现环网保护功能的部署,而导致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该实施例达到了提高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环形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均进行了必要的数据配置之后,可进行整个环形网络的环网保护功能的部署。以实现业务保护和快速切换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包括: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其中,目标节点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用于指示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启动环形网络保护功能。
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可以包括:人为指定,例如,可以指定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并指定该节点的任意一个端口作为目标端口);或者,也可以按照预设规则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一个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并指定该节点的任意一个端口作为目标端口)。其中,人为指定简便易行;通过预设规则确定目标节点可以充分考虑负载均衡等情况(例如,在环形网络中包括多条环形链路的情况下)。
第二报文可采用与标准ERPS协议相类似的结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为01-19-a8-00-00-[instance id],以太网类型8902,version、opcode与ERPS标准协议报文一致,报文载荷部分自定义。具体包括:报文类型(例如,以02代表第二报文),生存时间TTL值,ERPS参数信息,端口信息等。
第二报文用于通知环网内其他节点协议启动进入等待(pending)状态,也即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等待阶段。例如,各个节点中配置的ERPS协议进入pending状态后,可按照G.8032标准运行。目标节点向其他节点发送第二报文,非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第二报文后进入环形网络保护准备状态,例如,可以采用定时器的方式判断何时执行环形网络保护,当定时器超时后各个节点启动环形网络保护功能。
可选地,第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包括:每个其他节点分别生成第三报文,其中,第三报文携带有该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每个其他节点分别将生成的第三报文发送至环形网络中除自身之外的节点;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
在其他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报文之后,可触发该节点生成第三报文,并将第三报文发送给环形网络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三报文携带有发送节点的节点标识,节点标识类似于每个节点的ID,也即将环形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区别开来的标识信息。例如,该标识信息可以是每个节点的MAC地址。另外,第三报文也包括其他的信息,例如,环形网络节点的端口在所有ERPS实例中作为RPL端口的计数(也即端口计数信息)。
其中,第三报文可采用与标准ERPS协议相类似的结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为01-19-a8-00-00-[instance id],以太网类型8902,version、opcode与ERPS标准协议报文一致,报文载荷部分自定义。具体包括:报文类型(例如,以03代表第三报文),生存时间TTL值,ERPS参数信息,端口信息等。
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可以包括:(1)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判断自身是否为目标节点(其具有的端口之一为目标端口);(2)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对目标节点进行判断。在方式(1)中,每个节点根据获取到的所有的节点标识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符合预设规则,则该节点可以确定自身为目标节点。每个节点只进行自身是否为目标节点的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不符合预设规则,不进行其他任何处理,。在方式(2)中,由于每个节点都获取到了环形网路中的每个节点的标识信息,因此,可以指定其中一个节点进行判断,如果判断出自身为目标节点,则可以不通知其他节点,直接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触发环网保护);如果判断出其他某个节点为目标节点,则发送报文通知该节点,该节点进行后续的处理。
可选地,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分别判断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节点是否为目标节点。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节点仅判断自身的节点标识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关系不作判断。例如,节点标识为MAC地址,则只需要判断节点自身的MAC地址与其他节点的MAC地址之间的大小关系,当大小关系满足预设规则时,可确定该节点为目标节点。根据判断结果也可确定该节点的目标端口,包括:如果判断出该节点为目标节点,则可以默认目标节点中的任意一个端口为目标端口。
可选地,节点标识包括该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预设规则为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大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作为节点标识;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大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作为预设规则。例如,对于环形网络内只有一个ERPS实例的情况,在各个节点接收到其他所有节点的MAC地址之后,可以将MAC地址最大的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将该节点的任意一个端口作为目标端口。
可选地,在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目标节点生成并发送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携带有生存时间TTL;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四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四报文;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四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其中,第四报文可采用与标准ERPS协议相类似的结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为01-19-a8-00-00-[instance id],以太网类型8902,version、opcode与ERPS标准协议报文一致,报文载荷部分自定义。具体包括:报文类型(例如,以04代表第四报文),生存时间TTL值,ERPS参数信息,端口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至第四报文,结构类似。在节点接收到某一报文时,根据报文类型来确定应该获取报文中的哪些内容。
具体地,在目标节点确定以后,目标节点会通过目标端口发送携带TTL(例如,值为255)的第四报文。各节点收到该报文后,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例如,执行减1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报文进行转发。如果收到的报文TTL值为初始TTL(例如255),则可确定收包端口与目标端口相邻,该节点为与目标节点位置上相邻的节点,如果收到的报文TTL值不为初始TTL,则可确定收包端口不与目标端口相邻,也即该节点不是与目标节点位置上相邻的节点。也即,通过该实施例可以确定整个环形网络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假设TTL的初始值为255,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某个节点收到的TTL值为1,则继续转发的话TTL减1为0,则携带该TTL的报文不再转发,执行丢弃处理。
可选地,在环形网络中包括多个子环形网络的情况下,其中,每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第一报文和第三报文还携带有端口计数信息,端口计数信息中包括端口作为目标端口和邻居端口的总次数,目标端口为目标节点用于发送初始TTL的端口,邻居端口为接收初始TTL的端口,多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则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其他子环形网络的端口计数信息确定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目标端口确定目标节点。
优选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选择总次数最少的端口中对应的MAC地址最大的节点的端口作为目标端口。
在多个环形网络要求部署的情况下,采取先后激活的方式,即在一个环形网络部署好之后再部署之后的环形网络。这样后续的环形网络部署时,前面的环形网络已经部署完成,已存产生完整有效的端口计数。
在该实施例中,在同一环形网络物理链路中存在多个逻辑子环形网络的情况下,考虑到整个网络系统的负载均衡,也即为了一定程度上实现正常工作时的负载分担,可以依次确定每个逻辑子环形网络的目标节点,其中,下一个子环形网络的目标节点的确定基于之前已经确定目标节点的子环形网络,之前已经确定目标节点的子环形网络的端口计数信息提供了之前已经确定目标节点的子环形网络的端口中已作为目标端口和邻居端口的总次数(端口计数信息),其中,目标端口为发送初始TTL的端口,邻居端口为接收初始TTL的端口。第一子环形网络可以根据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节点。优选地,可以选择总次数最少的端口所对应的节点中MAC地址最大的节点的端口作为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并将该目标端口对应的节点作为目标节点。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个子环形网络(多个实例)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
可选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第三报文时,该方法还包括:目标节点重置第一定时器;目标节点检测第一定时器的是否超时;以及如果检测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目标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时器来判断是否触发各个节点的环形网络保护功能。环形网络中的各节点确认各自的位置后,各个节点将不再发送第三报文。目标节点每收到第三报文会重置第一定时器。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未收到第三报文,则第一定时器超时,此时,目标节点可以通过两个环网端口发送第二报文,以通知其他的节点启动环形网络保护功能。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二报文后,环网保护协议启动进入pending状态。各个非目标节点(包括邻节点和非邻节点,其中,邻节点为邻居端口所在的节点,也即接收到初始TTL的节点,非邻节点为除目标节点和邻节点之外的节点)收到第二报文后启动并重置第三定时器(start timeout定时器)。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接收到第三报文时,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分别检测对应的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检测到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则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时器来判断是否触发各个节点确定目标节点。各个节点在第二定时器持续时间内,将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或者其他节点发送的第一报文所包含的节点标识(例如MAC地址)及报文发送节点的端口作为所有ERPS实例的RPL端口的计数保存在本地。在第二定时器超时后,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等信息确定目标节点。该实施例通过采用定时器的形式,可以保证确定目标节点的自动执行,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执行效率。
可选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该方法还包括:在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对于环内新增的节点,可保持目标节点不变,通过目标节点定时发送的第二报文同步获得协议数据,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根据该方式,可以在确保环形网络已执行的程序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环网保护的执行效率。
可选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该方法还包括:在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第二报文;如果是,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以及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如果否,环形网络中除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将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中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信息删除,并重新确定目标节点。
对于删除节点并环网恢复连通的情况(所有环网端口UP),如果删除的是非目标节点,其他节点根据第二报文中的TTL值重新学习角色,以确定各个节点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如果删除的是目标节点,各个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无法接收到第二报文,也即无法确定在环形网络中的位置,则各节点可确定被删除的节点为目标节点,可删除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包括RPL端口计数条目),并重新发送第三报文(每个节点阻塞一个端口,以防止成环),并重复执行上述确定目标节点(端口)的步骤。其中,可以通过第三定时器来判断目标节点是否被删除。删除目标节点后,其他节点收不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三定时器超时,这时可重新选则目标节点。
下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该实施例可以作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干台设备组成环网,其中网元1为配置节点(同第一节点),该配置节点配置了运行ERPS协议必要的配置数据:实例号1,关联VLAN(协议VLAN100,业务VLAN 101-200),环网端口等。其他设备只有相应的端口、VLAN配置。网元2至7依次相连接,形成环形网络链路。其中,网元1具有两个端口:port1和port2,其中,port1为阻塞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syndata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配置节点(同第一节点)的ERPS协议必要的配置数据完备后,激活同步功能。配置节点向两个环网端口发送syndata报文(同第一报文),目的MAC为01-19-a8-00-00-01,VLAN100,载荷部分:报文类型为01为syndata报文,业务VLAN信息101-200,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并包含节点上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的计数,由于当前只有一个ERPS实例且尚未部署完成,因此,网元1的ERPS实例1环网端口下的该计数都是0。
其中,syndata报文从配置节点的两个端口分别向环形的相反方向传输,被其他的节点接收并转发。其他节点收到配置节点发送的syndata报文后,从报文中获取ERPS的配置数据,确定ERPS实例号1,关联VLAN(协议VLAN100,业务VLAN 100-200),以及其他参数,收包端口作为环网端口。同时将配置节点的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的计数与配置节点MAC地址保存在本地。然后收包节点开始发送finding owner报文(同第三报文),其包含该节点上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的计数,同时启用finding owner定时器(同第二定时器)。其他节点收到该报文后,记录该节点MAC地址以及该节点上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的计数。配置节点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finding owner报文后启用finding owner定时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说明,图3中每个节点的两个环网端口均用port1和port2表示,但是实际为不同的端口。
在finding owner定时器计时期间内,各节点本地不断更新环网内所有节点的MAC地址与节点上所有ERPS实例的环网端口作为RPL端口(包括目标端口和邻居端口)的计数表。表1为finding owner状态下的MAC地址与RPL端口计数表。由于当前网络中只有一个ERPS实例1且尚未部署完成,因此不存在RPL端口,也即表1中各个端口的RPL计数均是0。在finding owner定时器超时后,选择MAC地址最大的节点作为Rpl-owner节点。假设节点4的MAC地址Mac4最大,则节点4被确定为Rpl-owner节点(同目标节点)。由于两个端口计数相同,可选择端口1作为Rpl-owner端口。
表1
节点 MAC 端口1计数 端口2计数
1 Mac1 0 0
2 Mac2 0 0
3 Mac3 0 0
4 Mac4(最大) 0 0
5 Mac5 0 0
6 Mac6 0 0
7 Mac7 0 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的learning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Rpl-owner端口确定以后,节点4向Rpl-owner端口(端口1)发送TTL为255的learning报文(同第四报文)。各节点收到该报文后,TTL减1并转发。节点5的端口2收到TTL值为255的learning报文,则该端口作为Rpl-neighbor端口(同相邻节点的端口),该节点为Rpl-neighbor节点(同相邻节点)。收到TTL为其他值的端口作为Common端口(同非相邻节点的端口)。各节点确认角色后不再发送finding owner报文,Rpl-owner节点每收到findingowner报文会重置learning定时器(同第一定时器)。表2为learning状态下MAC地址与RPL端口计数表。
表2
节点 MAC 端口1计数 端口2计数
1 Mac1 0 0
2 Mac2 0 0
3 Mac3 0 0
4 Mac4(最大) 1 0
5 Mac5 0 1
6 Mac6 0 0
7 Mac7 0 0
当环内节点都确定了角色,不再发送finding owner报文,节点4的learning定时器超时,进入pending状态并向环网端口定时发送start报文(同第二报文),通知环网内其他节点ERPS协议启动,进入pending状态,非Rpl-owner节点收到start报文后启动并重置start timeout定时器(同第三定时器)。至此,单个ERPS实例的自动部署完成。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中新增节点情况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节点4和节点5之间新加入一台节点8进入环网。各环网端口恢复UP后,节点8通过Rpl-owner定时发送的start报文获得协议数据并进入learning状态(也即确定环形网络中相邻节点和非相邻节点的状态)。此时由于节点8的端口2收到了TTL为255的报文,此端口被确定为Rpl-neighbor端口(同相邻节点的端口),其他端口相应的根据TTL值更新角色,节点5变为common节点(同非相邻节点)。如果加入节点的位置不在Rpl-owner和Rpl-neighbor之间,将会确定该节点为common节点。
另外,如果将节点5从环网内删除,各环网端口恢复UP后,此时收到TTL为255的start报文的端口是节点6的端口2,则该端口被确定为Rpl-neighbor端口。如果将节点4删除,环网恢复后,各个节点将收不到start报文,待start timeout定时器超时,各个节点将节点4的MAC地址与RPL端口计数条目从表中删除,重新发送finding owner报文以确定Rpl-owner端口。
另外,对于多个ERPS实例的环网部署,考虑到负载均衡,应尽量将各条Rpl链路均匀地分布在环网内。在finding owner处理过程中,可从环网端口的RPL计数最小的端口内选择出节点MAC地址最大的端口作为Rpl-owner端口。其他与单个ERPS实例的情况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环网保护功能的自动部署,简化了配置复杂度,降低部署工作量,提高易用性和灵活性。用户只需要在环网内选择某一个节点(配置节点或第一节点)配置ERPS的必要配置数据,在保证环网内各节点VLAN配置正确、环网端口Up的情况下,激活同步功能,配置节点向环网内发送同步报文(syndata报文或者第一报文)。各节点收到同步报文后获取相应配置信息并转发该报文,然后各节点向环网内发送Finding Owner报文(第三报文),通过比较各节点的MAC地址确定Rpl-owner节点和Rpl-owner端口(目标节点和目标端口)。Rpl-owner节点通过Rpl-owner端口发送TTL为255的Learning报文,其他节点收到后将TTL减1并转发,收到TTL为254的端口被确定为Rpl-neighbor端口(相邻节点),其他端口被确定为common端口(非相邻节点)。收到Learning报文(第四报文)后各节点停止发送Findingowner报文,一段时间收不到Learning报文后Rpl-owner节点发送Start报文(第二报文)通知环网内各节点启动ERPS协议。该实施例只需在环网内一台设备上配置ERPS相关配置即可在整个环网部署协议功能,减少工作量,降低了维护难度,提高了环网保护的易用性及部署效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和发送模块22。
获取模块20,用于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
发送模块22,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根据该实施例的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获取模块20通过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发送模块22通过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环形网络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第一报文用于指示其他节点根据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用于第一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在完成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所述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
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报文用于指示所述其他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其他节点在完成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其他节点在完成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包括:
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
其中,所述目标节点用于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启动环形网络保护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有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包括:
每个所述其他节点分别生成第三报文,其中,所述第三报文携带有该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每个所述其他节点分别将生成的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环形网络中除自身之外的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所述目标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分别判断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节点是否为所述目标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该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所述预设规则为节点自身的节点标识大于获取到的节点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中确定目标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节点生成并发送第四报文,其中,所述第四报文携带有生存时间TTL;
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四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四报文;
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四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所述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网络中包括多个子环形网络的情况下,其中,每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其他节点,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三报文还携带有端口计数信息,所述端口计数信息中包括端口作为目标端口和邻居端口的总次数,所述目标端口为所述目标节点用于发送初始TTL的端口,所述邻居端口为接收所述初始TTL的端口,所述多个子环形网络包括第一子环形网络,则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其他子环形网络的端口计数信息确定所述总次数最少的端口;
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所述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
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确定所述目标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根据所述总次数最少的端口确定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的目标端口包括:
所述第一子环形网络选择所述总次数最少的端口中对应的MAC地址最大的节点的端口作为所述目标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报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节点重置第一定时器;
所述目标节点检测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是否超时;
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目标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报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分别检测对应的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
如果检测到所述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获取到的节点标识确定所述目标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
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所述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携带有TTL,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环形网络中新增节点的情况下,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报文;
如果是,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报文中的TTL执行预设变化处理,并转发处理后的第二报文,以及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报文的TTL确定自身在所述环形网络中的位置;
如果否,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将获取到的节点标识中所述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信息删除,并重新确定所述目标节点。
14.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环形网络的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获取配置数据,其中,所述配置数据为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相关的配置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配置数据的第一报文至所述环形网络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报文用于指示所述其他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中的配置数据执行数据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其他节点在完成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后,执行环形网络保护的部署。
CN201510646574.0A 2015-10-08 2015-10-08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571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6574.0A CN106571936A (zh) 2015-10-08 2015-10-08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89809 WO2017059715A1 (zh) 2015-10-08 2016-07-12 一种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6574.0A CN106571936A (zh) 2015-10-08 2015-10-08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936A true CN106571936A (zh) 2017-04-19

Family

ID=5848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6574.0A Pending CN106571936A (zh) 2015-10-08 2015-10-08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1936A (zh)
WO (1) WO20170597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658A (zh) * 2020-10-30 2021-03-05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40132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5865701A (zh) * 2023-02-21 2023-03-28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菊花链网络的节点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047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66457A (zh) * 2023-09-04 2023-10-10 常州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 二层网络的环路检测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5058A (zh) * 2004-09-16 2007-12-26 以色列阿尔卡特电信公司 在使用标签交换协议的环形拓扑网络中保护多播业务的有效保护机制
CN101483571A (zh) * 2009-02-26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pp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100165834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ing topology discovery and forwarding database flush nullification
CN10177159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置eaps传输节点的方法
CN104079462A (zh) * 2014-07-16 2014-10-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环网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5058A (zh) * 2004-09-16 2007-12-26 以色列阿尔卡特电信公司 在使用标签交换协议的环形拓扑网络中保护多播业务的有效保护机制
US20100165834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ing topology discovery and forwarding database flush nullification
CN10177159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置eaps传输节点的方法
CN101483571A (zh) * 2009-02-26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pp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079462A (zh) * 2014-07-16 2014-10-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环网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658A (zh) * 2020-10-30 2021-03-05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40132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4401324B (zh) * 2021-12-30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5865701A (zh) * 2023-02-21 2023-03-28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菊花链网络的节点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9715A1 (zh)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1936A (zh) 环形网络保护的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636628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94281B (zh) 基于业务功能链sfc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8811190B2 (en)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MTU) size discovery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ata-link layers
CN105591859B (zh) 为erps环动态调整阻塞端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80876C (zh) 在通信弹性数据包环路网络中实现oam功能的方法
CN102480753A (zh) 链路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535238A (zh) 一种链路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4365070B (zh) 用于多链接透明互连局域网问候的最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59280A (zh) 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10505306A (ja) 移動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ループ検出
US20170222953A1 (en) User packet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ssing node
CN103581971B (zh) 用于集中式无线局域网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接入点
JP4093999B2 (ja) トラフィック過負荷状態の間のスパニングツリーループを防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989200A (zh) 数据包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65622A (zh) 一种利用lldp实现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和系统
CN114786241B (zh) 选网方法以及相关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12517A (zh) 中继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JP364158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667568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physical connections of ethernet bridges connected to a root bridge
CN107465621A (zh) 一种路由器发现方法、sdn控制器、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CN105450697B (zh) 一种多设备同屏共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6789623B (zh) 基于ospf协议的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和系统
CN103780437A (zh) 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6788921A (zh) 多cpe冗余链路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