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128A8 -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1128A8
CN106571128A8 CN201610832781.XA CN201610832781A CN106571128A8 CN 106571128 A8 CN106571128 A8 CN 106571128A8 CN 201610832781 A CN201610832781 A CN 201610832781A CN 106571128 A8 CN106571128 A8 CN 106571128A8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air
accordion
cha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27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1128A (zh
Inventor
顾震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327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1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1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1128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128A8/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1/00Accordions, concertinas or the like; Keyboard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省近一半成本和空间的,高效的手风发音系统。现有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必须用两个簧片,才能两面来风都能振响发音。而本发明,在一个独特的双气室中,用a、b、c、d四个风门的调节,使两面来风都从进气室进入,通过簧片的正面和簧片孔的缝隙,从出气室吹出,一个簧片都能振响发音。

Description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节省原材料,最节省空间,使乐器更轻便,使乐器音域更宽,给 乐器提供了巨大发展前景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某一个音的一个簧片,不论风 从正面吹来还是从反面吹来,都能震响发音。不像现有的手风琴簧,某一个音,必须有两个 簧片,才能保证正反两方吹来的风,都能震响发音。节省了大量成本,减轻了琴的重量,为拓 展琴的音域,留下了大量空间。 二.
背景技术:
[0002] 十八世纪末,世上惟一的簧管乐器,中国的笙传到西方,西方人据此发明了簧乐 器。原来的笙簧,就是在响铜簧板上直接刻出簧片来,即笙的簧板和簧片是一体的,再加上 一定长度的管的频率对应,就能做到,一个簧片吹吸两面来风都响。西方人让簧脱离了管而 单独发音,这代价,就是把原来吹吸两面来风都响的一个簧片,增加成了两个簧片,即把琴 簧的簧板和簧片分离,在一个簧板上,两面各安装一个簧片,各管一面来风。这是一个重大 的改变。可以用更轻便的铝,来制造簧板,而用发音更好的铜和钢制造簧片,减轻了整体重 量。还可以使难以机械生产的,簧板与簧片一体的笙簧,变成便于工业化生产的,簧板与簧 片分离的琴簧。于是产生了的,口琴、风琴、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但是,一个音要用两个簧片, 毕竟增加了分量。因为当时手风琴较小,音域比较窄,使用簧片不多,分量不重,所以多些簧 片也不是大事;而如今手风琴的发展,使音域不断拓宽,最大的琴竟达到64音,琴箱中,原来 的两排簧根本挤不下那么多簧片,只得改成三排。而这样,琴箱就变得很厚,笨重而前墜,且 目前还有再扩大音域的需求。手风琴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情况令人担忧。本发明就 是为解决这个难题而诞生的。
[0003]本发明是一种手风琴发音系统,把现有手风琴簧两个簧片发一个音,改成一个簧 片发一个音,即同一个音的一个簧片,两面来风都能奏响。仅此,就能使整个行业大大减低 成本,使所有手风琴更加轻便,音域更加宽广,必然大大促进手风琴事业的发展。 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D提供一种手风琴发音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独特的双气 室中,一个某个音的一个簧片,两面来风都能振响发音。不同于现有的手风琴簧,一个某个 音,要两个簧片,才能两面来风都能振响发音。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如上述1)的手风琴发音系统中的琴簧,其特征在于,和现 有的手风琴簧一样,琴簧整体分为簧板、簧片和簧钉三部分;但本发明在每个簧板上,只在 一面装有一个簧片;相比于现有手风琴簧,簧板的两面,每一面装有一个簧片,共有两个簧 片,本发明少了一个簧片,却有着同样的功能。
[0006]进一步,其中称为“簧片”的,是随风振响发音的金属片,一般为钢质;承载簧片的, 更大、更厚,本身不发音的金属板,称“簧板”,一般为招质;将簧片固定在簧板上的钉子,称 “簧钉”。簧片又分为“簧头,,和“簧体”两部分,形状不同,紧联不分;簧头呈正方形,中间有钉 孔,用以固定簧片;簧体细长,用于发音。把簧片用簧钉固定在簧板上,成为一个整体的,称 为“琴簧”。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如上述1)的手风琴发音系统中的琴簧,其特征在于,一个 簧板只有一个簧片孔,一个钉孔,相比现有的手风琴簧,每个簧板少了一个簧片孔,少了一 个钉孔;簧板体积因此也窄了近一半。本发明簧板的长度,和现有的手风琴的簧板一样,完 全依据各自簧板上所安装簧片的音高不同而不同:音越低簧片越长,音越高簧片越短,各音 簧板的长度,随簧片的长度不同而变化。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如上述1)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其特征在于,和现有手风琴 一样,琴簧必须和气室结合才能发音。现有手风琴的气室是一个立体的长方箱,四面长方, 两端近正方。一端近正方开口,五面阻断,其中四面都是木板阻断,不漏气,只另一面,安装 了长方形琴簧来相对阻断。风的进出通道,就是近正方开口端和琴簧的簧孔与簧片之间的 缝隙。推风箱时,风从琴簧与簧片的缝隙进入,从近正方开口吹出,安装在气室外的簧片振 响发音;拉风箱时,风从近正方开口进入,从琴簧与簧片的缝隙吹出,安装在气室内的另一 簧片振响发音。本发明,是将现有手风琴的气室,近正方的另一端也打开,把长方的四面都 封死,成为一个筒状通口。本发明,琴簧只装有一个簧片,比现有手风琴簧窄了近一半,气室 也就相应变窄,从通口端看就是一个长方口。再将这样的琴簧,安装在长方口气室的中间, 作为隔断,使气室再一分为二,成了两个更小的约正方形气室,称为双气室。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如上述1)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在用琴簧隔断的双气室中, 琴簧两面各对着一个气室:簧板上装有簧片那一面的气室,是进气室;簧板上无簧的那一面 的气室,是出气室。在进气室的两端,安装了a、b两个风门;在出气室的琴簧两端安装了 c、d 两个风门;风从a方向吹入时:进气室a门被吹开,而b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同时,在出气室 内,c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而从a门进入的风,从簧片孔和簧片的缝隙中吹入出气室,而使d 门打开,簧片便振响发音。同样,当风从b方向吹入时:进气室b门被吹开,而a门被吹得紧闭 不透风;同时,在出气室内,d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而从b门进入的风,从簧片孔和簧片的缝 隙中吹入出气室,而使c门打开;簧片便振响发音。 进一步,上述分为a、b、c、d的四个气门,其横向宽度应比气室宽度略小,使它能在气室 内,既能自由开合,又不会跑气。其垂直长度也应比气室略短,使它在自然下垂的情况下,开 合自然。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如上述1)手风琴发音系统,能用气室和风门调节,使两个 方向的来风,都从琴簧装有簧片的一面吹入,使一个簧片两面来风都能振响的发音技术,也 能在风琴、口风琴等类似的簧片发音的乐器上运用。 四、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琴簧平面图:本图展现的是拆卸开的和整体琴簧的平面外观。左侧为簧板, 上有钉孔和簧孔。左二为簧钉,其下方为簧钉侧面图。左三为簧片,上有钉孔。右侧两图均为 簧钉把簧片钉在黃板上,安装好的琴簧,上方为侧面,下方为平面。 图2是安装琴簧后的双气室侧面断面图,本图是展现气室内装置的断面图,从侧面能把 琴簧和两个气室的关系看得更清楚。上方为进气室,下方为出气室,但其实两气室的位置, 从这个方向看是重叠的,本图把两者上下放置,是为了观看方便。 ^ 左方两图是气室静止状态图。左上是进气室图:可见隔断两气室的琴簧,安装了簧片的 在这一面;气室左侧为下垂关闭的气门a (侧视呈灰色粗线);右侧为下垂关闭的气(侧视 呈灰色粗线)。左下为出气室图:可见隔断两气室的琴簧,未安装簧片的在这一面;气室左侧 稍里紧贴琴簧的为下垂关闭的气门c (侧视呈灰色粗线);右侧稍里紧贴琴簧的为下垂关闭 的气门d (侧视呈灰色粗线)。所有门上端的黑点,均为门的固定端。 中间为两气室左端进气状态图;上图可见进气室的a气门被吹开(灰线平躺),而b气门 被吹垂直关紧(灰线垂直);下图可见出气室的c气门同时被吹垂直关紧,而d气门被吹开(灰 线平躺)。 右方为右侧进气状态图;上图可见进气室的b气门被吹开(灰线平躺),而8气门被吹垂 直关紧(灰线垂直);下图可见出气室的c气门同时被吹开(灰线平躺),而d气门被吹垂直关 紧(灰线垂直)。 所有图中,无论气门开闭,固定气门的黑点位置不变。 图3是安装琴簧后的双气室平面断面图,本图对气的进出看得更清楚,俯瞰可见两气室 和琴簧的实际所在位置,琴簧把气室隔开分成了两个,安装簧片的一面为进气室,风无论从 哪方吹来,因了气门的调节,都会先进入进气室,穿过簧片,从出气室出去,使两边来风,都 从琴簧有簧片的一面吹来,使之振响发音。 左图为静态图,可见四个气门垂直关闭着(俯视呈一条粗线)。 中间图为左方进气状态图,可见箭头标示,风把a门吹开(俯视呈方形),进入进气室,穿 过簧板与簧片的缝隙,进入出气室,再把d门吹开(俯视呈方形),出去了。风同时也把b门和c 门吹得紧紧关闭(俯视呈一条粗线);这样,就能使簧片振响。 下右图为右方进气状态图,可见箭头标示,风把b门吹开(俯视呈方形),进入进气室,穿 过簧板与簧片的缝隙,进入出气室,再把c门吹开(俯视呈方形),出去了。风同时也把a门和d 门吹得紧紧关闭(俯视呈一条粗线);这样,就能使簧片振响。 图4是一组(两对)双气室端口外观图,展现从端口方向观看的气室外观。 左侧为气室原始图,可见左侧板中部有一块突起,是用以阻挡c、d两气门的,图中还写 明了构成气室各板块的标记;左二为气室安装了琴簧(灰色)图,可见琴簧并不装在两气室 的正中,而是向出气室突出,以便和对面板的突出部配合,挡住向内关的c、d两气门的另一 侧使之能关严;左三为加装了盖口板的图,加装盖口板是为了挡住进气室的a、b两气门使之 〇 右侧是风门的平面和侧面图,侧面图中显示,门的上端是如布类薄软物,一端粘贴于板 上,另一端粘贴于门上,下垂的门就能因风自由开合。 图5是双气室各面的块板平面图,展现构成气室的板块和安装后的状态。本图分为两部 分: 左侧分别展现8块板的平面图,所有板块都有标记,a板和b板是一对,C板和d板是一对, 两对板的中部凹凸相对处,是用于夹住琴簧的,两端则是用来夹住e板和f板的,a板和b板板 上灰色粗,标示出气门的安装位置;e板和f板是短板,其下边或上边的一条线,标示出边缘 更薄的一部分,琴簧就压在这里;g板有两块灰色,这是突出部,用以和琴簧配合挡住c、d气 门;h板较少,两组纵向连接,用3块g板,才在连接后最外侧用一块h板。e、f、g、h四块板都是 横向各组共用的长板,图中用虚线显示的是,它在一格中的宽度。 右侧五图说明安装好以后,板块和琴簧的状态,从左至右:未装簧状态,显示a、c、e、f这 4块板,可清楚看到e、f板上端或下端的薄边;装簧正面状态,显示b、d板已将a、c板和琴簧正 面的两边压住,同时琴簧的两端也将e、f板的薄边压住;装簧反面状态,显示a、c板已将b、d 板压住,同时e、f板的薄边也将琴簧的两端压住;侧面断面状态,显示从侧面能把e、f板和琴 簧的关系看得更清楚,同时也显示也两块g板,一面有突起一面是平的;侧面外观状态,显示 从侧面能把a、b板和c、d夹住琴賛和e、f板的关系看得更清楚。 图6是多组双气室端口纵横连接图,本图展现多组双气室的整体结构,从中可以很清楚 地看到,纵向的只有两组双气室头顶头的连接,而横向就可以连接很多组,e、f、g、h四块板 都是各个气室共用的长板,e和f板各在一端,图中只能看到其中之一;而a、b、c、d各板都是 窄板,各自独立;最右边那块板更宽厚,表不这种组合的横向尽头,可见上两大块下有钉子, 对准下一组相应的孔洞,正好咬合。 本图下面还有三个图,说明本图这种气室相联的结构,在制作上,是由上、中、下三个大 块组合而成的,这种灵活的构造,便于拆卸修理。 图7是多组琴簧与e板f板关系图,可清楚看到e、f板的全面形态与安装状态。 上方两图是两块单独的板,e板是直板,f板则要因为要适应琴簧一个比一个长,而在每 个气室中都要退出一点,且不能是一条斜线,必须是阶梯式的,以适应平的气门;两板的右 侧还有各自的侧面图,可见两板都有一侧有薄边,放置琴簧的两端。 下图显示出两板紧紧挤住了琴簧,而琴簧则正好盖住了两板的薄边。 图8是e端与f端盖口正面图,每个气室两端的盖口从正面看是一样的,图中可见进气室 口和出气室大小不同,这是因为盖口只在进气室口挡了三面,(右侧安装气门的那一面是不 用挡的);出气口因为气门在里边,端口无阻挡作用,就完全敞口没有挡;下面依次是 e端盖口板正面图 e端盖口板侧面图,可见在这一端盖口板就是一块平板 f端盖口板正面图,可见每一组气室之间都是断开的, f端盖口板侧面图,可见每一气室位置都是不同的,要依据琴簧的长度来变化。 图9是加上盖口的多组气室平面外观图,可见所有气室的两端都要有盖口板,e端的板 是整体的,一条直线,f板则是各气室位置不同的单个板。 图10是琴簧的另一种设想平面图,这种设想,是像口琴那样许多琴簧连成一体,这是安 装好的e、f板和琴簧的关系平面图。

Claims (6)

1. 一种手风琴簧,其特征在于,一个某个音的簧片,两面来风都能振响发音。不同于现 有的手风琴簧,一个某个音,要两个簧片,才能两面来风都能振响发音。
2. 如权利要求1的手风琴簧,其特征在于,和现有的手风琴簧一样,琴簧整体分为簧板、 簧片和簧钉三部分;但本发明在每个簧板上,只在一面装有一个簧片;相比于现有手风琴 簧,簧板的两面,每一面装有一个簧片,共有两个簧片,本发明少了一个簧片。且随风振响发 音的金属片称簧片;承载簧片的,更大、更厚,本身不发音的金属板,称簧板;将簧片固定在 簧板上的钉子,称簧钉。簧片又分为簧头和簧体两部分,紧联不分;簧头呈正方形,中间有钉 孔,用以固定簧片;簧体细长,用于发音。 、
3.如权利要求2的手风琴簧,其特征在于,一个簧板只有一个簧片孔,一个钉孔,相比现 有的手风琴簧,每个簧板少了一个簧片孔,少了一个钉孔;簧板体积因此也窄了近一半。本 发明簧板的长度,和现有的手风琴的簧板一样,完全依据各自簧板上,所安装簧片的音高不 同而不同:音越低簧片越长,音越高簧片越短,各音簧板的长度,随簧片音高的不同相应变 化。
4.如权利要求1-2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独特的双气室。和现有手风 琴一样,琴簧必须和气室结合才能发音。现有手风琴的气室是一个立体的长方箱,四面长 方,两端近正方。一端近正方开口,五面阻断,其中四面都是木板阻断,不漏气,只另一面,安 装了长方形琴簧来相对阻断。风的进出通道,就是近正方开口端和琴簧的簧孔与簧片之间 的缝隙。推风箱时,风从琴簧与簧片的缝隙进入,从近正方开口吹出,安装在气室外的簧片 振响发音;拉风箱时,风从近正方开口进入,从琴簧与簧片的缝隙吹出,安装在气室内的另 一簧片振响发音。本发明,是将现有手风琴的气室,近正方的另一端也打开,把长方的四面 都封死,成为一个筒状通口。本发明,琴簧只装有一个簧片,比现有手风琴簧窄了近一半,气 室也就相应变窄,从通口端看就是一个长方口。再将这样的琴簧,安装在长方口气室的中 间,作为隔断,使气室再一分为二,成了两个更小的约正方形气室,称为双气室。
5.如权利要求3的手风琴发音系统,在用琴簧隔断的双气室中,琴簧两面各对着一个气 室:簧板上装有簧片那一面的气室,是进气室;簧板上无簧的那一面的气室,是出气室。在进 气室的两端,安装了a、b两个风门;在出气室的琴簧两端安装了c、d两个风门;风从a方向吹 入时:进气室a门被吹开,而b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同时,在出气室内,c门被吹得紧闭不透 风,而从a门进入的风,从簧片孔和簧片的缝隙中吹入出气室,而使d门打开,簧片便振响发 音。同样,当风从b方向吹入时:进气室b门被吹开,而a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同时,在出气室 内,d门被吹得紧闭不透风,而从b门进入的风,从簧片孔和簧片的缝隙中吹入出气室,而使c 门打开;簧片便振响发音。 进一步,本系统通过风门调节,使两面来风都从进气室进入,从出气室吹出,其实就是 把两面来风变成了一面来风,即都从琴簧装有簧片的一面吹入,使簧片振响发音。
6.如权利要求1-5的手风琴发音系统,能用气室和风门调节,使两个方向的来风,都从 琴簧装有簧片的一面吹入,使一个簧片两面来风都能振响的发音技术,在风琴、口风琴等类 似的簧片发音的乐器上的运用。
CN201610832781.XA 2016-02-02 2016-09-01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Pending CN106571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2781.XA CN106571128A (zh) 2016-02-02 2016-09-01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5794.7 2016-02-02
CN201610832781.XA CN106571128A (zh) 2016-02-02 2016-09-01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128A CN106571128A (zh) 2017-04-19
CN106571128A8 true CN106571128A8 (zh) 2017-05-24

Family

ID=5853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2781.XA Pending CN106571128A (zh) 2016-02-02 2016-09-01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112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14B (zh) * 1986-12-23 1991-07-31 段圣义 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
FR2811128B1 (fr) * 2000-06-28 2002-11-08 Pierre Bonnat Instrument de musique a anches libres
CN1607573A (zh) * 2003-10-16 2005-04-20 保罗·法克 对偶的独特的簧组件,尤其用于手风琴类的乐器
US7265286B1 (en) * 2006-03-30 2007-09-04 Hsiu-Hsiung Lin Harmonica
CN201725552U (zh) * 2010-05-18 2011-01-26 余烈 新型低音结构的手风琴
CN202512870U (zh) * 2012-04-10 2012-10-31 江苏东方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整体音孔板的琴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128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1128A8 (zh) 双气室手风琴发音系统
US6518489B2 (en) Harmonica comb
US5182413A (en) Harmonica
US3145608A (en) Mouthpiece operated wind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piano keyboard
WO2018150825A1 (ja) 鍵盤ハーモニカ
CN205541863U (zh) 24孔复音口琴
CN202258286U (zh) 16孔64音口琴
CN107221310A (zh) 一种双联低音口琴
CN202711674U (zh) 一种变音和声口琴
CN102063890A (zh) 10孔20音口琴
CN2338847Y (zh) 半音阶口琴
CN210325175U (zh) 自由簧片乐器及用于自由簧片乐器的垫片-阀部件
CN2290099Y (zh) 无贝司合奏手风琴
CN210865594U (zh) 一种全音域多声部葫芦丝演奏装置
KR200406247Y1 (ko) 스피커 손잡이 겸 연결 키트
CN103377645A (zh) 变音和声口琴
CN2521696Y (zh) 复音半音阶口琴
CN215680089U (zh) 一种可防止误吹的口琴
CN103226938A (zh) 16孔64音双音孔板口琴
CN2785086Y (zh) 一种改进的三根弦、双共鸣筒拉弦琴
US2711666A (en) Valve control for accordions
US523649A (en) reynolds
CN2509667Y (zh) 折叠式共鸣箱音块
JPS5943595Y2 (ja) 吹奏楽器
CN201323049Y (zh) 10孔20音船形口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 Zheny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of Patent App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National priority

False: 201610075794.7 2016.02.02 CN

Number: 16

Volume: 33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National priority

False: 201610075794.7 2016.02.02 CN

Number: 16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3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