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0972B -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0972B
CN106570972B CN201611001285.6A CN201611001285A CN106570972B CN 106570972 B CN106570972 B CN 106570972B CN 201611001285 A CN201611001285 A CN 201611001285A CN 106570972 B CN106570972 B CN 106570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binding
door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12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0972A (zh
Inventor
王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012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0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0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0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0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0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使用户开锁更简便。所属方法包括: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便携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解决了现有开门过程繁琐,用户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开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门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生活中,智能门锁普遍应用于家庭、公司以及银行等场所。智能门锁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在使用智能门锁时,普遍采用指纹或IC卡开锁,也有的采用移动终端APP进行开锁。在采用指纹或IC卡开锁时,用户需要来到采集装置前,输入自身的指纹,或者将IC卡放到采集装置前,使其获取开锁指令才能开锁。该过程中用户需要来到采集装置前才能进行操作,开锁的效率较低。
在现有技术中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开锁,在移动终端中安装相应的APP,当移动终端位于智能门锁的设定范围内时,用户打开移动终端中的APP,并点击APP上的开锁按钮,向智能门锁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智能门锁接收开锁指令并完成开锁。该开锁过程首先需要用户拿出移动终端,打开APP,点击开锁按钮向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简单的一个开锁过程,需要用户进行多步操作,使得开锁过程较繁琐,用户等待时间长,影响了门锁打开的效率,导致用户体验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开锁过程繁琐,用户等待时间长,用户体验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
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确定做该动作的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所述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预先保存所述绑定特征信息的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
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进一步地,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
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针对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如果否,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或
当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时,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蓝牙连接或无线网络WiFi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当查找到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信息相同;
如果是,进行后续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步骤。
进一步地,获取并保存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的过程包括:
发送绑定开始指令;
获取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并获取至少一个第二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当发送绑定结束指令后,在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保存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及第二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划分为一个标识组。
进一步地,当查找到时,控制门锁打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在的标识组;
判断所述标识组中是否存在除第一标识信息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便携设备当前与自身连接;
如果是,进行后续控制门锁打开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与第一便携设备、第二便携设备蓝牙连接或无线网络WiFi连接。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查找所述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当查找到时,触发第一发送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应用于便携设备的开锁装置,及如上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的开锁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便携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因此该开锁过程较简单,避免了用户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得用户开锁变得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用户开锁变得便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锁方法应用于便携设备。所述便携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手环、眼镜、鞋子等智能设备。
用户携带便携设备,并且在开锁时用户会做出一定的动作,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所述便携设备可以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
为了使便携设备获取动作的特征信息,所述便携设备中可以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在用户携带便携设备做出一定动作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所述便携设备中也可以设置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其中通过位置检测装置获取动作的位置信息,以及通过位移检测装置获取动作的位移信息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该过程不进行赘述。
S102: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便携设备中预先保存有绑定特征信息,该绑定特征信息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到其内部的,当然也可以是便携设备根据用户的设置,在该设置过程中记录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相应的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的。例如便携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相应的设置界面,用户点击设置开始按钮时,做一些绑定动作,当便携设备识别到绑定动作时,提取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当用户点击设置结束按钮时,便携设备保存该绑定特征信息。
因为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及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的特征信息,都是便携设备采用相同的方式获取的,因此便携设备可以判断两者是否一致。
S103: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时,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便携设备判断获取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可以认为当前用户在进行开锁操作,便携设备向与自身蓝牙或WiFi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为了标识当前该开锁指令是哪个设备发送的,该开锁指令中包含有便携设备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当然,如果便携设备判断获取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不一致,则便携设备不发送开锁指令,此时便携设备可以认为用户是在做运动,获取用户的误操作,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便携设备在判断获取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不一致时,还可以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当前的动作不正确,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提示,当然也可以是震动提示等等。
S104: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锁方法,在门锁控制装置中保存有可以进行开锁操作的用户的便携设备的标识信息,即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为能够控制门锁控制装置打开门锁的设备的标识信息,只要这样的设备向其发送开锁指令,该门锁控制装置即可控制门锁打开。
因此当门锁控制装置接收到开锁指令时,因为该开锁指令中携带有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判断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存在该第一标识信息,如果存在,则可以控制门锁打开。并且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该门锁控制装置控制门锁打开后,或控制门锁打开的同时,可以向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以便用户及时获取到当前的开锁状况。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便携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便携设备第一标识信息的开锁指令,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可以控制门锁打开。因此该开锁过程较简单,避免了用户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得用户开锁变得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获取到更准确的用户所做动作的特征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包含有加速度传感器的便携设备,因此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确定做该动作的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所述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设备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此时该便携设备,可以确定用户做该动作的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所述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例如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为手表,当用户携带手表做敲门三次的动作时,所述手表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确定这三次敲门动作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获取到的用户当前所动作的特征信息。
其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该过程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便携设备预先保存所述绑定特征信息的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
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在进行开锁之前,需要将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绑定,并且在该绑定过程中用户需要做开锁的动作,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开锁动作,获取该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该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保存到本地。
具体的,该绑定过程中,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绑定开始指令,当用户点击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上的绑定开始按钮后时,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绑定开始指令。所述便携设备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可以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可以做绑定动作了。
当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后,用户可以携带便携设备做出绑定动作,该绑定动作也可以固定的一些动作,即所有的用户的绑定动作都应该是这些固定动作中的动作,也可以是用户随机所做的动作,即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动作,不受任何限制。另外,用户在所绑定动作时,该绑定动作可以包含一个动作,也可以是包含至少两个动作,该至少两个动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并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其中该特征信息可以是位置信息、位移信息、加速度信息中的一种。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如果否,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或
当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时,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
具体的,所述便携设备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所述绑定结束指令可以是用户点击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绑定结束按钮后,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如果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则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在所述便携设备中;如果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没有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或者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则所述便携设备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
由于所述便携设备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没有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或者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则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使得在所述便携设备与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绑定失败或者取消绑定时,所述便携设备能够及时清理自身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
实施例4:
进一步地,当便携设备获取并保存了绑定特征信息后,可以认为用户的该动作绑定成功,为了使门锁控制装置获得当前与其绑定的便携设备的信息,以便后续该便携设备能够通过开锁指令,控制门锁控制装置,便携设备将自身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该门锁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此时门锁控制装置中即可保存有与其绑定的便携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的便携设备向自身发送了开锁指令后,门锁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门锁打开。
实施例5:
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并保存该绑定特征信息后,该便携设备即可使用该绑定特征信息进行开锁操作。如果用户在家中、公司等多个场所都需要进行开锁操作,在便携设备中针对每个门锁控制装置都设置相同的绑定动作,则通过该绑定动作即可控制每个门锁。但为了实现控制灵活性,及安全性,用户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智能门锁设置不同的绑定动作。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添加到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并将自身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到所述便携设备,所述便携设备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因为在便携设备中针对每个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有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因此当用户在进行开锁操作时,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动作,获取该动作的特征信息,并与自身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匹配后,根据匹配成功的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即可获知用户当前需要控制第二标识信息的门锁控制装置,控制门锁打开。
因此,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
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并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如果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不一致,则不控制门锁打开。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不一致时,还可以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锁失败,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提示,当然也可以是震动提示等等。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S202: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取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S203: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自身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是,进行S204,如果否,该开锁过程结束。
S204: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S205:门锁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开锁指令,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一致,且自身保存有所述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进行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绑定时,便携设备还可以记录该门锁控制装置的位置信息,以方便后续用户查询。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针对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
具体的该第一位置的信息,可以是第一位置的坐标信息,例如该第一位置的经纬度信息,也可以是第一位置的文字描述信息,例如某某小区、某某大厦等。
当便携设备中保存了该门锁控制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后,可以方便用户后续查询,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开锁的效率,提高用户的体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
为了省电当用户需使用该便携设备时,一般便携设备处于省电模式,用户在使用该便携设备中的某一功能时,需要对该便携设备进行开锁操作,并打开该功能对应的APP。而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并进一步简化开锁流程,当便携设备识别其当前的位置的信息,如果当前位于与自身绑定的某一门锁控制装置所在的区域内时,即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
另外,由于在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绑定时,便携设备在本地记录了对应该门锁控制装置的绑定特征信息,以及该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因此当便携设备识别其当前的位置的信息,如果当前位于与自身绑定的某一门锁控制装置所在的区域内时,可以确定用户可能需要对该区域内的门锁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因此,进一步地,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信息;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在开锁过程中,便携设备根据与用户所做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保存的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并识别用户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判断第二位置是否位于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时,可以根据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设定的距离阈值进行判断,也可以是针对第一位置保存有该第一位置所在区域的范围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该范围内。
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设备在判定用户所做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与绑定特征信息一致,并且当前位置在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门锁控制装置所在的位置区域内时,才发送开锁指令,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的误操作,达到准确控制智能门锁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开锁过程示意图,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301:便携设备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S302:便携设备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根据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针对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
S303:便携设备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进行S304,如果否,该开锁过程结束。
S304: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自身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是,进行S305,如果否,该开锁过程结束。
S305: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信息,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时,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S306:门锁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开锁指令,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设备和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中包括有蓝牙或WiFi模块,打开便携设备的蓝牙或WiFi,使得便携设备和门锁控制装置通过蓝牙或WiFi进行信息交互。
通过蓝牙或WiFi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该过程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开锁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锁方法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
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向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S402: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中预先保存有与自身绑定的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所述便携设备在获取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后,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当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后,其中所述开锁指令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S403:当查找到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当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为了使所述便携设备省电,可以在所述便携设备收到开锁成功指令后,提示用户断开与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蓝牙连接,停止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所做动作的特征信息,使所述便携设备进入省电模式。
当然,如果查找不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则开锁失败,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出提示指令,提示当前的动作非绑定动作。当提示次数大于等于三次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失败指令,并提示用户断开与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蓝牙连接,停止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所做动作的特征信息,使所述便携设备进入省电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所述提示指令可以为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提示,当然也可以是震动提示等等。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门锁控制装置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包含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开锁指令,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因此该开锁过程较简单,避免了用户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得用户开锁变得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8:
为了实现对不同门锁控制装置的控制,在本便携设备中针对每个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有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因此便携设备当判断存在与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时,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信息相同;
如果是,进行后续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步骤。
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并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并根据是否保存该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是否进行开锁操作。当然,如果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不一致,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可以不进行开锁操作。
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并判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自身的标识信息一致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才进行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因此,使得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与门锁控制装置一一对应,使得开锁方法更加安全,便捷。
实施例9:
在进行开锁之前,需要将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绑定,并且在该绑定过程中用户需要做开锁的动作,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开锁动作,获取该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该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保存到本地。
具体的,该绑定过程中,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绑定开始指令,当用户点击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上的绑定开始按钮后时,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绑定开始指令。所述便携设备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可以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可以做绑定动作了。
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并保存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的过程包括:
发送绑定开始指令;
获取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并获取至少一个第二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当发送绑定结束指令后,在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保存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及第二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划分为一个标识组。
所述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并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便携设备在本地保存了该绑定特征信息后,可以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因为便携设备的普及,同一用户可能拥有两个以上的便携设备,为了使用户能够通过任何一个便携设备控制智能门锁,在进行绑定时,该用户可以将自身的至少两个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绑定。
在该绑定过程中,每个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确定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并且将自身的标识信息发送给门锁控制装置。而且便携设备中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
因为在整个绑定过程中,即发送绑定开始指令到发送绑定结束指令的时间段内,每个便携设备在保存了绑定特征信息后,都会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自身的标识信息,因此门锁控制装置可以将该绑定过程中接收到的标识信息保存为到一个标识组中,可以认为该标识组中的标识信息都是针对同一用户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开锁过程更安全,当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控制门锁打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在的标识组;
判断所述标识组中是否存在除第一标识信息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便携设备当前与自身连接;
如果是,进行后续控制门锁打开的步骤。
门锁控制装置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识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在的标识组,并根据当前与自身连接的每个便携设备的标识信息,判断每个标识信息是否位于该标识组中,如果存在至少一个除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位于该标识组中,则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因此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开锁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如果用户的一个便携设备丢失了,即使捡到该便携设备的其他用户做出的动作的特征信息,与绑定特征信息相同,门锁控制装置也会因为没有识别到该用户的其他便携设备的标识信息而不控制门锁打开。
如果查找不到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则开锁失败,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出提示指令,提示当前的动作非绑定动作。当提示次数大于等于三次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失败指令。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所述提示指令可以为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提示,当然也可以是震动提示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设备和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中包括有蓝牙或WiFi模块,打开便携设备的蓝牙或WiFi,使得便携设备和门锁控制装置通过蓝牙或WiFi进行信息交互。
通过蓝牙或WiFi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该过程不进行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便携设备,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发送模块53,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模块54,用于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所述获取模块51,具体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确定做该动作的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所述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5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所述发送模块53,还用于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51,还用于获取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存模块55,用于根据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针对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
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模块56,用于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57,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
所述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信息;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58,用于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如果否,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或,当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时,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
其中,该便携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手环、眼镜、鞋子等智能设备。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查找模块62,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查找所述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当查找到时,触发第一发送模块63;
第一发送模块63,用于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识别模块64,用于识别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信息相同;如果是,触发查找模块62。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65,发送绑定开始指令;
获取模块66,用于获取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获取模块66,还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第二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保存模块67,用于当发送绑定结束指令后,在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保存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及第二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划分为一个标识组。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识别模块68,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在的标识组;
判断模块69,用于判断所述标识组中是否存在除第一标识信息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便携设备当前与自身连接;如果是,触发第一发送模块6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系统,所述开锁系统包括所述应用于便携设备的开锁装置,及所述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的开锁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便携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便携设备标识信息的开锁指令,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标识信息时,可以控制门锁打开。因此解决了现有开门过程繁琐,用户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使得用户开锁变得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对于系统/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便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所述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在用户携带便携设备做出一定动作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或者所述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确定做该动作的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将所述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保存所述绑定特征信息的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绑定开始指令;
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获取的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作为绑定特征信息并保存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使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针对当前的绑定特征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
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绑定开始指令的第一位置的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针对所述绑定特征信息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激活门锁控制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绑定结束指令,如果否,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或
当接收到取消绑定指令时,删除所述绑定特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与门锁控制装置蓝牙连接或无线网络WiFi连接。
11.一种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当查找到时,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在用户携带第一便携设备做出一定动作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其中,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包括:
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
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的门锁控制装置的第二标识信息,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信息相同;
如果是,进行后续保存的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并保存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的过程包括:
发送绑定开始指令;
获取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并获取至少一个第二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便携设备根据用户所做的绑定动作,获取到所述绑定动作的特征信息后发送的;
当发送绑定结束指令后,在与自身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保存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及第二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划分为一个标识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查找到时,控制门锁打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在的标识组;
判断所述标识组中是否存在除第一标识信息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便携设备当前与自身连接;
如果是,进行后续控制门锁打开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控制装置与第一便携设备、第二便携设备蓝牙连接或无线网络WiFi连接。
16.一种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发送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是时,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发送的开锁成功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成功指令为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在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发送的;
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在用户携带便携设备做出一定动作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或者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其中,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17.一种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便携设备发送的开锁指令,其中所述开锁指令为所述第一便携设备根据用户当前所做的动作,获取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保存的绑定特征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开锁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查找所述与其绑定的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当查找到时,触发第一发送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控制门锁打开,并向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开锁成功指令;
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在用户携带第一便携设备做出一定动作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便携设备中设置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动作对应的位移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动作的特征信息;
其中,根据与所述特征信息一致的绑定特征信息,查找与该绑定特征信息对应保存的第一位置的信息;识别当前的第二位置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位置是否位于自身保存的第一位置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是,向与自身连接的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开锁指令。
18.一种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应用于便携设备的开锁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于门锁控制装置的开锁装置。
CN201611001285.6A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6570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1285.6A CN106570972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1285.6A CN106570972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0972A CN106570972A (zh) 2017-04-19
CN106570972B true CN106570972B (zh) 2019-09-17

Family

ID=5854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01285.6A Active CN106570972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09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7312B (zh) * 2017-08-29 2020-1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执行门锁操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57700A (zh) * 2017-10-20 2018-02-02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锁的终端防盗方法
CN108230517B (zh) * 2018-01-30 2021-01-12 重庆与展微电子有限公司 门禁解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24891A (zh) * 2020-05-29 2020-09-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391A (zh) * 2011-11-14 2013-05-15 株式会社东芝 手势识别设备及其方法
CN203386262U (zh) * 2013-07-25 2014-01-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认证确认装置及认证系统
CN104050468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66398A (zh) * 2015-04-28 2015-07-08 李翀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303651A (zh) * 2014-07-30 2016-02-03 许加庆 基于蓝牙的双向通讯自动锁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363A (zh) * 2006-09-30 2008-04-02 海尔集团公司 利用动作感应实现手机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97277B (zh) * 2009-10-23 2013-01-30 罗富强 一种实现智能无线麦克风多功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79273A (zh) * 2013-03-11 2013-06-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操作方法
US9058702B2 (en) * 2013-03-12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securely delivering indoor positioning data and applications
CN204791516U (zh) * 2015-06-02 2015-11-18 艾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391A (zh) * 2011-11-14 2013-05-15 株式会社东芝 手势识别设备及其方法
CN104050468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3386262U (zh) * 2013-07-25 2014-01-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认证确认装置及认证系统
CN105303651A (zh) * 2014-07-30 2016-02-03 许加庆 基于蓝牙的双向通讯自动锁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66398A (zh) * 2015-04-28 2015-07-08 李翀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0972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0972B (zh)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491524B (zh) 一种确定目标便携设备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4822A (zh) 用于车辆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系统以及方法
CN104936134B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7426069B (zh) 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4887A (zh) 一种集成位置判断与运动方向的智能蓝牙门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844823A (zh) Peps便携式设备定位
CN109920114B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门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67970B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50614B (zh) 一种服务器账户登录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610842B (zh) 一种wifi热点接入方法及移动设备
TWI645310B (zh) 偷盜偵破系統及方法
CN106028284B (zh) 识别智能设备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701887A (zh) 一种声纹锁及其开锁方法
CN105847303A (zh) 一种智能门禁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6878471A (zh) 一种蓝牙自动开锁验证及云端客户自动同步的方法
CN106301778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用户终端
CN105376711A (zh) 可穿戴设备的位置提示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5915544A (zh) 一种智能门禁管理方法及智能门禁系统
CN104753898B (zh) 一种验证方法、验证终端、验证服务器
CN108973934A (zh) 一种无钥匙进入系统及方法
CN107452095B (zh) 一种用于开启门锁的方法和设备
CN106355684B (zh) 受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32741A (zh) 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及防盗追踪手机
CN106327703A (zh) 寄存柜的寄存方法、装置及寄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