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9364A -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9364A
CN106559364A CN201510629267.1A CN201510629267A CN106559364A CN 106559364 A CN106559364 A CN 106559364A CN 201510629267 A CN201510629267 A CN 201510629267A CN 106559364 A CN106559364 A CN 106559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odulation
noise ratio
output signal
sign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92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292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93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8506 priority patent/WO20170543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降低迭代信道估计算法的复杂性,减小网络时延。所述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本发明主要用于信道估计中。

Description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作为第2代(2G)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已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如何在不明显增加设备负荷、降低系统容量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改善通话质量,是现阶段2G系统维护改进的重点课题。
对于基于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帧结构类型的通信系统而言,发送端通常采用编码、交织技术以抵抗空口传输中存在的多径衰落;接收端则利用估计的信道脉冲响应,采用基于ML(Most Likelihood,最大似然)或MAP(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的均衡器将传输过程中引入的符号间干扰去除,从而检测出有用信号。
现有的用于迭代均衡的传统接收机,一般是将后级解交织、解码后的比特数据进行反编码及再交织处理后送入信道估计器进行二次信道脉冲响应估计,从而完成迭代的信号检测。由此不难发现,现有的迭代接收机的工作基于解调、解码联合检测技术,算法较为复杂,网络时延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迭代信道估计算法的复杂性,减小网络时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
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所述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
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
优选的,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所述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包括:
在多种测试环境下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
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
优选的,所述反馈信道信号为信道脉冲响应,所述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包括:
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所述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包括:
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获取反馈信道信号还包括: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有效长度,对所述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按照如下方式做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r=[r(L-1)r(L).....r(147)]T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不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迭代信道估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
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比较单元,用于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处理单元,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
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
优选的,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多种测试环境下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
比较模块,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包括:
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有效长度,对所述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按照如下方式做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r=[r(L-1)r(L).....r(147)]T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解码单元,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不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优选的,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
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在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然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继而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获取了检测信号的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后,即可根据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将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获取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进而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从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避免了现有迭代方案中的繁琐处理。因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算法简单,网络时延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GSM系统的常规突发脉冲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实现原理框架图;
图4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仿真后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迭代信道估计装置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迭代信道估计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包括:
步骤1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
步骤12、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检测信号进行检测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检测方法执行。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步骤13、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可以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
如果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那么在此步骤中,可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如均值、方差等,然后,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如均值平方除方差等)。
如果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那么在此步骤中,可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步骤14、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在此步骤中,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在多种测试环境下(如静态、TU(城区)、RA(农村)信道)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在此该预设值可取为1%。然后,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
在获取了迭代判决门限值后,即可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具体的,是将解调输出信噪比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步骤15、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如图2所示为GSM系统中常规突发脉冲(Normal Burst,NB)的结构。其中,训练序列码(TSC,Training Sequence Code)占26比特,有效信号(Data)及尾比特(Trail)在训练序列码的左右两侧,分别各占58比特及3比特,保护位(GP)占8.25比特。特别地,尾比特填充全“0”,训练序列码段提供16种图样选择。接收端需检出有效信号部分的116个符号。
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则执行下述过程。具体的,在获取反馈信道信号时,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151、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步骤152、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通常L的取值为6。
步骤153、依据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差)准则,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其中,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在本实施例中可取0.008;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步骤154、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在此步骤中,除了可以利用的LMS准则进行信道迭代估计外,还可采用RLS(Recurrence Least Square,递推最小二乘)准则对信道进行跟踪迭代。该RLS准则算法收敛速度快,但同时增加的复杂度也相对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获取了检测信号的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后,即可根据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将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获取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进而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从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避免了现有迭代方案中的繁琐处理。因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算法简单,网络时延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实施原理框架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次迭代而言,用于信号检测的信号为由发送端接收来的信号。对于第二迭代以后的信道迭代而言,用于信号检测的信号为由发送端接收来的信号以及上次信道迭代产生的迭代输出信号。根据该原理框架图,将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进行信号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然后,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的不同,可按照如下不同的方式处理:
以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为例,若解调输出信噪比小于迭代判断门限,则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该迭代输出信号和接收到的检测信号一起再进行信号检测。
若解调输出信噪比大于迭代判断门限,则将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此外,还可以获得连续三次的解调输出信噪比。也即,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并将当前的解调输出信噪比、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两两之间进行比较。若当前的解调输出信噪比、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在此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中的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一的获取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依据GSM系统脉冲的有效长度n=0,1,…148-L,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方式如下:
r=[r(L-1)r(L).....r(147)]T,那么,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从算法角度看,虽然LMS本身收敛速度较慢,但由于信道迭代估计时引入包括已知训练序列码以外的解调数据段所有硬判信息,有效地规避了算法瓶颈、使得至少一次迭代后的信道跟踪性能更可靠,提升接收机信号检测能力。而且该算法简单,网络时延小。
图4所示为TU50邻频200KHz单干扰仿真性能。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1次迭代信道估计算法在邻频干扰下存在0.5dB左右性能增益,符合预期。可见,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在不明显增加设备负荷的同时,可有效改善频率规划为紧密复用小区的实际应用场景的用户感知度。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并不局限于GSM系统,还可同样适用于诸如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系统、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的迭代信道估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单元52,用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获取单元53,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比较单元54,用于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处理单元55,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解调输出信噪可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此时,所述获取单元53包括: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
或者,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可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此时,所述获取单元5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比较单元54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多种测试环境下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比较模块,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55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包括:
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有效长度,对所述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按照如下方式做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r=[r(L-1)r(L).....r(147)]T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此外,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码单元56,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不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或者,所述获取单元53还用于,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处理单元55还用于,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此时,所述解码单元56,用于在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获取了检测信号的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后,即可根据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将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获取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进而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从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避免了现有迭代方案中的繁琐处理。因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算法简单,网络时延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
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所述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
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所述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包括:
在多种测试环境下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
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道信号为信道脉冲响应,所述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包括:
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所述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解调硬比特与所述检测信号的训练序列码图案、尾比特的联合信息其中,k表示信道迭代的次数,为整数;
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e k ( n + L - 1 ) = r ( n + L - 1 ) - Σ l = 0 L - 1 d k , L - 1 - l + n h k , l
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h k + 1 , l → = h k , l → + μ { d → k ( n + L - 1 ) } H e k ( n + L - 1 ) = h k , l → + μ { d → k ( n + L - 1 ) } H { r ( n + L - 1 ) - d → k ( n + L - 1 ) h k , l → }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反馈信道信号还包括: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有效长度,对所述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按照如下方式做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D k = [ { d → k ( L - 1 ) } T { d → k ( L ) } T ... { d → k ( 147 ) } T ] T = d L - 1 d L - 2 ..... d 0 d L d L - 1 ........ d 1 · · · d 147 d 146 ....... d 148 - L
r=[r(L-1)r(L).....r(147)]T
h ′ k + 1 , l → = h k , l → + μD k H ( r - D k h k , l → ) ;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不需要进行信道迭代,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9.一种迭代信道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检测信号;
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检测,获取解调硬比特和解调软比特;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比较单元,用于获取迭代判决门限值,并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处理单元,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并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获取迭代输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计算所述解调软比特的软解调统计特性;
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软解调统计特性进行估计,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为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调软比特查找映射关系,根据对所述映射关系的查找结果获取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储有解调软比特和解调输出信噪比度量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多种测试环境下测试链路性能,获取各测试环境下删帧率为预设值时的测试信噪比;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信噪比对应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并获得各测试环境下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迭代判决门限值;
比较模块,用于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与所述判决门限值进行比较。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若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获取反馈信道信号,包括:
获取第k次信道迭代后的信道脉冲响应其中,
获取在n+L-1时刻、第k次信道迭代时的误差信号ek(n+L-1),其中,
148-L;
e k ( n + L - 1 ) = r ( n + L - 1 ) - Σ l = 0 L - 1 d k , L - 1 - l + n h k , l
利用所述误差信号获取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h k + 1 , l → = h k , l → + μ { d → k ( n + L - 1 ) } H e k ( n + L - 1 ) = h k , l → + μ { d → k ( n + L - 1 ) } H { r ( n + L - 1 ) - d → k ( n + L - 1 ) h k , l → }
其中,l表示多径信道抽头系数;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l取值为[0~L-1];r(n+L-1)表示在第n+L-1时刻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其中n=(0,1,2…155),μ为跟踪步长,为常数;表示用于重构第n+L-1时刻、第k次迭代无噪信号的输入向量;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解调硬比特和所述反馈信道信号进行迭代信道估计,获得迭代输出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有效长度,对所述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按照如下方式做时间维度扩展,获得扩展后的第k+1次的信道脉冲响应
D k = [ { d → k ( L - 1 ) } T { d → k ( L ) } T ... { d → k ( 147 ) } T ] T = d L - 1 d L - 2 ..... d 0 d L d L - 1 ........ d 1 · · · d 147 d 146 ....... d 148 - L
r=[r(L-1)r(L).....r(147)]T
h ′ k + 1 , l → = h k , l → + μD k H ( r - D k h k , l → ) ;
其中,r表示从L-1时刻到147时刻接收的检测信号向量;Dk表示第k次迭代,从L-1时刻到147时刻的重构信号矩阵;L表示信道弥散长度,为常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不需要进行信道迭代时,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分别获取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信道迭代时的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
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在所述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所述第二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和所述第三解调输出信噪比参数两两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则利用所述解调软比特进行解码。
CN201510629267.1A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559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267.1A CN106559364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98506 WO2017054339A1 (zh) 2015-09-29 2015-12-23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267.1A CN106559364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364A true CN106559364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1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9267.1A Pending CN106559364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9364A (zh)
WO (1) WO20170543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881A (zh) * 2020-12-01 2021-03-26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长短时多门限信道状态预测的5g通信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14785434B (zh) * 2022-03-23 2022-12-02 北京睿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S波段频道可用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4832B2 (en) * 2002-05-31 2005-10-1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rleaver for iterative decoder
US7551664B2 (en) * 2004-09-17 2009-06-23 Nokia Corporation Iterative and turbo-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qualization of spread-spectrum downlink channels
US8254502B2 (en) * 2008-12-22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t decoding sof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3918194B (zh) * 2011-10-12 2016-10-12 Zte维创通讯公司 消除带内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4339A1 (zh)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074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adaptive VBLAST receiver for wireless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out (MIMO) detection
RU2303330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каналами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US9008240B1 (en) Near maximum likelihood spatial multiplexing receiver
CN102790747B (zh) 一种空间调制系统映射方法
WO2015192704A1 (zh) 最大似然ml接收机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30688A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稀疏码多址接入检测方法
CN101582742B (zh) 多入多出系统迭代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139669B2 (en) Space domain filter detecting method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hoi et al. Low complexity detection and precoding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CN106559364A (zh) 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5610484B (zh) 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迭代接收方法
CN106209312A (zh) 一种利用软判决的循环码参数盲识别算法
CN102739366B (zh) 一种比特软信息截位处理装置和方法
EP26805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MIMO reception with reduced complexity
CN103188003B (zh) 基于迭代检测的低复杂度并行干扰消除方法及系统
CN101009533A (zh) 用于mimo系统中的检测方法
CN105337685A (zh) 一种图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Kim et al. Soft linear MMSE detection for coded MIMO systems
JP658774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111784A (zh) 一种vamos联合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119860A (zh) 一种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
CN101292485A (zh) 适用于edge系统的自适应8psk解调的方法
CN111294125B (zh) 信噪比估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402246B1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로그 우도율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Jakubisin et al. Approximate joint MAP detection of co-channel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