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310A -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6310A CN106556310A CN201510633769.1A CN201510633769A CN106556310A CN 106556310 A CN106556310 A CN 106556310A CN 201510633769 A CN201510633769 A CN 201510633769A CN 106556310 A CN106556310 A CN 1065563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y
- intelligent measuring
- code
- code channel
- measuring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31 channel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ape Measur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当用户需多次分段测量长度时,则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并在每段长度测量完成后按下清零按钮即可继续测量,无需将尺带收回后再分段测量,极大方便了用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卷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背景技术
格雷码属于可靠性编码,是一种错误最小化的编码方式。因为,虽然自然二进制码可以直接由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但在某些情况,例如从十进制的3转换为4时二进制码的每一位都要变,能使数字电路产生很大的尖峰电流脉冲。而格雷码则没有这一缺点,它在相邻位间转换时,只有一位产生变化。它大大地减少了由一个状态到下一个状态时逻辑的混淆。由于这种编码相邻的两个码组之间只有一位不同,因而在用于方向的直线位移量-数字量的转换中,当直线位移量发生微小变化(而可能引起数字量发生变化时,格雷码仅改变一位,这样与其它编码同时改变两位或多位的情况相比更为可靠,即可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格雷码盘用于检测或计数,在编码器或电刷装置读取格雷码盘时常会出现跳刷或漏刷的现象,即由于电刷装置转速过快,出现电刷装置弹跳过某个格雷码,导致计数错误的现象,不利于格雷码的使用。同时,将格雷码盘设置在智能卷尺本体内占用较大内部空间,使得装置体积较大。
而且现有技术中,对需要对物体进行分段多次测量时,每测量一段后需收回尺带后重新拉出再测下一段,而不是直接继续拉出尺带测量。同时,分段测量时需获取总长度时,需人工将多次测量结果叠加,而不能直接由卷尺获得测量结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及其测围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体进行分段多次测量时,每测量一段后需收回尺带后重新拉出再测下一段,导致测量效率低下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包括智能卷尺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并可抽出的卷尺带,所述卷尺带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至少一个格雷码道,所述格雷码道中的格雷码按指定周期重复设置;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与格雷码道一一对应、用于读取格雷码道中格雷码的红外收发装置;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有MCU控制芯片;所述智能卷尺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的分段测量按钮,及用于将智能卷尺的当前长度读数存储后清零的清零按钮;所述MCU控制芯片与红外收发装置、分段测量按钮及清零按钮均电连接。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格雷码读取装置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格雷码读取装置电连接。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卷尺带带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型的格雷码道,所述格雷码道上设置有多个计数的格雷码。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卷尺带的正面和背面均从下至上设置有3个格雷码道。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卷尺带的正面设置低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一位格雷码道、第二位格雷码道及第三位格雷码道。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正对卷尺带正面的一侧设置有3个格雷码读取装置,分别为第一格雷码读取装置、第二格雷码读取装置及第三格雷码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二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二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三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三位格雷码道。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卷尺带的背面设置高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四位格雷码道、第五位格雷码道及第六位格雷码道。
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中,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正对卷尺带背面的一侧设置有3个格雷码读取装置,分别为第四格雷码读取装置、第五格雷码读取装置及第六格雷码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五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五位格雷码道,所述第六格雷码读取装置正对所述第六位格雷码道。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当用户需多次分段测量长度时,则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并在每段长度测量完成后按下清零按钮即可继续测量,无需将尺带收回后再分段测量,极大方便了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中卷尺带正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中卷尺带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同时参见图1-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包括智能卷尺本体100,及设置在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并可抽出的卷尺带200,所述卷尺带20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至少一个格雷码道,所述格雷码道中的格雷码按指定周期重复设置;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还设置与格雷码道一一对应、用于读取格雷码道中格雷码的红外收发装置300;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还设置有MCU控制芯片(图中未标出);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的分段测量按钮110,及用于将智能卷尺的当前长度读数存储后清零的清零按钮120;所述MCU控制芯片与红外收发装置300、分段测量按钮110及清零按钮120均电连接。
当用户需分段测量物体长度时,则需先按下分段测量按钮110,将智能卷尺切换至分段测量模式。然后将卷尺带200从智能卷尺本体100内抽出,测量完第一段后,按下清零按钮120,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每一段长度都测量完。这样,使用智能卷尺分段测量的每一段长度都保存在智能卷尺中,且能通过智能卷尺本体100上设置的翻页按钮查看每一测量结果的历史记录。同时,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上还可设置一求和按钮,当各段长度均测量完毕时,按下求和按钮即可将之前测量(从按下分段测量按钮110开始直至按下求和按钮为止这一时间段所测量的多个长度)的多段长度叠加求和,得到总长度。在每段长度测量完成后按下清零按钮即可继续测量,无需将尺带收回后再分段测量,极大方便了用户。
例如,用户使用智能卷尺测量身高时,可按下分段测量按钮110切换至分段测量模式,第一段测量脚底到膝盖的高度,第二段测量膝盖到腰部的高度,第三段测量腰部到肩部的高度,第四段测量肩部到头顶部的高度,最后再按下求和按钮即可得到总身高,同时通过翻页按钮可查看每一测量结果的历史记录。
具体实施时,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智能卷尺的实时读数和状态的显示屏;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智能卷尺的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或接收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源。更具体的,所述显示屏为E-ink显示屏、TN显示屏、STN显示屏或TFT显示屏;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蓝牙模块。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收发装置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红外收发装置300电连接。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智能卷尺本体100内PCB板400上的码盘及与所述码盘触接的电刷410。当卷尺带200被拉动时则带动电刷410转动,当电刷410转动时不断触接码盘中不同的接触片,并产生脉冲(也即开关触发信号),此时则开启红外收发装置300对卷尺带200上的格雷码进行读数。当电刷410已停止转动,则红外收发装置300进入待机省电状态或是进入关闭状态。这样,红外读取装置并未一直开启,而是在开关装置的控制下开启,有效的节省了电能。
具体实施时,所述红外收发装置300包括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发射模块连接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智能卷尺内的MCU控制芯片。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卷尺带200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型的格雷码道210,所述格雷码道210上设置有多个计数格雷码。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上设置有卷尺带出口130,所述智能卷尺本体100内靠近卷尺带出口130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格雷码道210一一对应的红外收发装置300。
由于将所有格雷码道210均设置在卷尺带200的同一面会增大卷尺带200的宽度,即增大卷尺带出口130的高度,也就是增加了智能卷尺本体100的厚度,从而增大了整个智能卷尺的体积,不便于用户携带。
若将格雷码道210设置在卷尺带200的两面时,则可降低卷尺带200的宽度,有利于减小智能卷尺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
例如,当卷尺带200上共设置有6个格雷码道210时,可在正面设置N个格雷码道(其中1≤N≤6,且N为正整数),在背面设置(6-N)个格雷码道。由于每一格雷码道210的高度均相等且是固定值,卷尺带200同一面的格雷码道210的高度之和等于卷尺带200的宽度,故当卷尺带200正面的格雷码道210的个数与卷尺带200背面的格雷码道210的个数相差1个或完全相等时,可将卷尺带200的宽度降至最低值。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卷尺带200的正面及背面均从下至上设置有3个格雷码道210;所述卷尺带200的正面设置低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一位格雷码道211、第二位格雷码道212及第三位格雷码道213;所述卷尺带200的背面设置高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四位格雷码道214、第五位格雷码道215及第六位格雷码道216。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211上设置有黑白依次交替出现的第一位格雷码道黑码和第一位格雷码道白码,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黑码的最大宽度为2mm。如图4所示,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214上设置有黑白依次交替出现的第四位格雷码道黑码和第四位格雷码道白码,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黑码的最大宽度为16mm。当将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黑码的最大宽度设置为2mm时,则第六位格雷码道216中每一长度周期为64mm(即在同一周期内只出现一次黑码,也只出现一次白码),也即卷尺带200中设置6位格雷码的重复周期LT为64mm。同理,当将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黑码的最大宽度设置为4mm时,6位格雷码的重复周期LT为128mm。由于当在卷尺带200上设置了6个格雷码道,且将6位格雷码的重复周期LT为64mm时,已经能满足用户按各种速度抽取所述卷尺带200时,不会使红外收发装置300漏掉统计重复周期LT重复出现的次数,故具体实施时将6位格雷码的重复周期LT设置为64mm即可。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中卷尺带200上6位格雷码的设置方式,下面通过如表1-表4所示的6位格雷码表及图3和图4来进一步说明。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1 | 000000 | 0 | 0 | 9 | 001100 | 1 | 7 |
2 | 000001 | 0 | 1 | 10 | 001101 | 1 | 6 |
3 | 000011 | 0 | 2 | 11 | 001111 | 1 | 5 |
4 | 000010 | 0 | 3 | 12 | 001110 | 1 | 4 |
5 | 000110 | 0 | 4 | 13 | 001010 | 1 | 3 |
6 | 000111 | 0 | 5 | 14 | 001011 | 1 | 2 |
7 | 000101 | 0 | 6 | 15 | 001001 | 1 | 1 |
8 | 000100 | 0 | 7 | 16 | 001000 | 1 | 0 |
表1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17 | 011000 | 2 | 0 | 25 | 010100 | 3 | 7 |
18 | 011001 | 2 | 1 | 26 | 010101 | 3 | 6 |
19 | 011011 | 2 | 2 | 27 | 010111 | 3 | 5 |
20 | 011010 | 2 | 3 | 28 | 010110 | 3 | 4 |
21 | 011110 | 2 | 4 | 29 | 010010 | 3 | 3 |
22 | 011111 | 2 | 5 | 30 | 010011 | 3 | 2 |
23 | 011101 | 2 | 6 | 31 | 010001 | 3 | 1 |
24 | 011100 | 2 | 7 | 32 | 010000 | 3 | 0 |
表2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33 | 110000 | 4 | 0 | 41 | 111100 | 5 | 7 |
34 | 110001 | 4 | 1 | 42 | 111101 | 5 | 6 |
35 | 110011 | 4 | 2 | 43 | 111111 | 5 | 5 |
36 | 110010 | 4 | 3 | 44 | 111110 | 5 | 4 |
37 | 110110 | 4 | 4 | 45 | 111010 | 5 | 3 |
38 | 110111 | 4 | 5 | 46 | 111011 | 5 | 2 |
39 | 110101 | 4 | 6 | 47 | 111001 | 5 | 1 |
40 | 110100 | 4 | 7 | 48 | 111000 | 5 | 0 |
表3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序号 | 6位格雷码 | 高3位对应十进制数 | 低3位对应十进制数 |
49 | 101000 | 6 | 0 | 57 | 100100 | 7 | 7 |
50 | 101001 | 6 | 1 | 58 | 100101 | 7 | 6 |
51 | 101011 | 6 | 2 | 59 | 100111 | 7 | 5 |
52 | 101010 | 6 | 3 | 60 | 100110 | 7 | 4 |
53 | 101110 | 6 | 4 | 61 | 100010 | 7 | 3 |
54 | 101111 | 6 | 5 | 62 | 100011 | 7 | 2 |
55 | 101101 | 6 | 6 | 63 | 100001 | 7 | 1 |
56 | 101100 | 6 | 7 | 64 | 100000 | 7 | 0 |
表4
可见,从表1-表4的6位格雷码表中可知,6位格雷码的重复周期为64,且序号为(M+1)的格雷码与序号为M的格雷码相比(其中1≤M≤63),有且仅有一位数字发生了变化(由1变0,或由0变为1)。若将黑码记为0,白码记为1,则将上述64个6位格雷码以卷尺带200的一端为起点,依序向另一端印制。例如将序号为1的000000这6位格雷码设置在起点所在端,具体的将6位格雷码中最高位(即第六位)0设置在第六位格雷码道216,将次高位(即第五位)0设置在第五位格雷码道215,将第四位0设置在第四位格雷码道214,将第三位0设置在第三位格雷码道213,将次低位(即第二位)0设置在第二位格雷码道212,将最低位(即第一位)0设置在第一位格雷码道,上述6个码的高度与对应的格雷码道的高度相等,上述6个码均为矩形条,且矩形条的宽度均为1mm,这样按表1-表4所示的序号在卷尺带200上依序设置格雷码,即可得到如图3和图4所示的卷尺带200。其中,如图3所示的卷尺带200正面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位格雷码道211、第二位格雷码道212及第三位格雷码道213,如图4所示的卷尺带200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六格雷码道216、第五格雷码道215及第四位格雷码道214。
当所述智能卷尺的卷尺带200的正面及背面均从下至上设置有3个格雷码道210时,还设置有与所述格雷码道210一一对应的红外收发装置300,且每一红外收发装置发出的红外光的照射范围不超出每一格雷码道210的高度范围。具体的,第一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211,第二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二位格雷码道,第三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三位格雷码道213,第四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214,第五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五位格雷码道215,第六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六位格雷码道216。上述六个红外收发装置分别连接智能卷尺本体100内的MCU控制芯片中的对应I/O口。
由于卷尺带200的两侧各设置了3个红外收发装置300,若卷尺带200两侧的红外收发装置完全正对,则卷尺带200一侧的红外收发装置300发出的红外线透射过所述卷尺带200时,会导致另一侧的红外收发装置300的红外光接收结果改变,影响测量结果。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将所述卷尺带200正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与所述卷尺带200背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错位设置。由于当卷尺带200为初始未被拉出的状态时,所述第一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211的起点,第二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二位格雷码道212的起点,第三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三位格雷码道213的起点,第四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214的起点,第五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五位格雷码道215的起点,第六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六位格雷码道216的起点。由于卷尺带200双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存在错位,故分布在所述卷尺带200一侧的第一红外收发装置、第二红外收发装置及第三红外收发装置正对的位置相对于分布在所述卷尺带200另一侧的第四红外收发装置、第五红外收发装置及第六红外收发装置正对的位置有一定距离的错位。具体实施时,所述卷尺带200正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与所述卷尺带200背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错位距离为3-10mm。最佳的,所述卷尺带200正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与所述卷尺带200背面的格雷码道的起点错位距离为5.5mm。
由于每一格雷码道210上都是以一定周期出现黑码和白码,而且白码和黑码是交替出现。同时黑码及白码对红外收发装置300发出的红外光的吸收率不同,具体是黑码对红外光的吸收率高,白码对红外光的吸收率低、且低于黑码的红外光吸收率,经过黑码反射回去的红外光被红外收发装置300接收后被解码为0,经过白码反射回去的红外光被红外收发装置300接收后被解码为1。
故当卷尺带200在被拉动的过程中,由红外收发装置300、及与设置在智能卷尺本体100内且与红外收发装置300连接的MCU控制芯片共同检测卷尺带200被拉动时重复周期长度的次数n和在当前重复周期长度内的偏移量ΔL,再通过L=n*LT+ΔL即可计算得到实际测量长度L,这样实现对长度的精准测量,降低了测量误差。具体是因为在尺带每一格雷码道上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黑码和白码,可通过读取装置读取卷尺带上的格雷码,取代了传统的刻度读取方式,增强了读数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当用户需多次分段测量长度时,则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并在每段长度测量完成后按下清零按钮即可继续测量,无需将尺带收回后再分段测量,极大方便了用户。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卷尺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并可抽出的卷尺带,所述卷尺带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至少一个格雷码道,所述格雷码道中的格雷码按指定周期重复设置;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与格雷码道一一对应、用于读取格雷码道中格雷码的红外收发装置;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有MCU控制芯片;所述智能卷尺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切换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至分段测量模式的分段测量按钮,及用于将智能卷尺的当前长度读数存储后清零的清零按钮;所述MCU控制芯片与红外收发装置、分段测量按钮及清零按钮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收发装置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红外收发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尺带的正面和背面均从下至上设置有3个格雷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尺带的正面设置低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一位格雷码道、第二位格雷码道及第三位格雷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正对卷尺带正面的一侧设置有3个红外收发装置,分别为第一红外收发装置、第二红外收发装置及第三红外收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一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二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二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三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三位格雷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尺带的背面设置高三位格雷码道,分别为第四位格雷码道、第五位格雷码道及第六位格雷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卷尺本体内正对卷尺带背面的一侧设置有3个红外收发装置,分别为第四红外收发装置、第五红外收发装置及第六红外收发装置;其中,所述第四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四位格雷码道,所述第五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五位格雷码道,所述第六红外收发装置正对所述第六位格雷码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3769.1A CN106556310B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3769.1A CN106556310B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6310A true CN106556310A (zh) | 2017-04-05 |
CN106556310B CN106556310B (zh) | 2019-12-03 |
Family
ID=5841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3376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56310B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56310B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2292A (zh) * | 1986-03-27 | 1988-01-20 | 杜拉塞尔国际公司 | 卷尺装置 |
CN2081524U (zh) * | 1990-08-24 | 1991-07-24 | 戴进武 | 测量位移量的循环码尺带 |
CN2168232Y (zh) * | 1993-05-22 | 1994-06-08 | 张爱勤 | 带机械数字显示器的卷尺 |
CN2285887Y (zh) * | 1996-05-17 | 1998-07-08 | 林炳麟 | 改良结构的卷尺 |
CN1896694A (zh) * | 2005-06-17 | 2007-01-17 | 阿瓦戈科技Ecbuip(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 在图案介质的两个相对表面上进行光学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73244A (zh) * | 2005-07-25 | 2008-09-24 | 霍克斯特马斯巴尔泽有限责任公司 | 电子测量带和包括电子测量带的长度测量设备 |
CN101458116A (zh) * | 2008-11-25 | 2009-06-17 | 西安信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适合不同测长要求的物位测量方法 |
CN201955032U (zh) * | 2011-01-31 | 2011-08-31 | 杨凯博 | 电子卷尺 |
CN202092529U (zh) * | 2011-06-09 | 2011-12-28 | 陈天宇 | 一种卷尺 |
CN202281571U (zh) * | 2011-10-31 | 2012-06-20 | 梅景荣 | 电子测量卷尺 |
CN203274605U (zh) * | 2013-05-29 | 2013-11-06 | 浙江新蓝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简便自动伸长钢卷尺 |
CN103673801A (zh) * | 2013-12-16 | 2014-03-26 | 苏州市峰之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卷尺 |
US8739426B1 (en) * | 2010-12-29 | 2014-06-03 | Jeffory D. Freed | Measuring device |
CN104236409A (zh) * | 2014-08-29 | 2014-12-24 | 常州宏力称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自动读数钢卷尺 |
CN104303018A (zh) * | 2012-04-11 | 2015-01-21 | 泰科电子Amp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借助于串联布置的多个磁场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
US9086265B2 (en) * | 2012-10-23 | 2015-07-21 | Robert Paul Kocenko | Tape measure multi-tool |
-
2015
- 2015-09-30 CN CN201510633769.1A patent/CN1065563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2292A (zh) * | 1986-03-27 | 1988-01-20 | 杜拉塞尔国际公司 | 卷尺装置 |
CN2081524U (zh) * | 1990-08-24 | 1991-07-24 | 戴进武 | 测量位移量的循环码尺带 |
CN2168232Y (zh) * | 1993-05-22 | 1994-06-08 | 张爱勤 | 带机械数字显示器的卷尺 |
CN2285887Y (zh) * | 1996-05-17 | 1998-07-08 | 林炳麟 | 改良结构的卷尺 |
CN1896694A (zh) * | 2005-06-17 | 2007-01-17 | 阿瓦戈科技Ecbuip(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 在图案介质的两个相对表面上进行光学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73244A (zh) * | 2005-07-25 | 2008-09-24 | 霍克斯特马斯巴尔泽有限责任公司 | 电子测量带和包括电子测量带的长度测量设备 |
CN101458116A (zh) * | 2008-11-25 | 2009-06-17 | 西安信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适合不同测长要求的物位测量方法 |
US8739426B1 (en) * | 2010-12-29 | 2014-06-03 | Jeffory D. Freed | Measuring device |
CN201955032U (zh) * | 2011-01-31 | 2011-08-31 | 杨凯博 | 电子卷尺 |
CN202092529U (zh) * | 2011-06-09 | 2011-12-28 | 陈天宇 | 一种卷尺 |
CN202281571U (zh) * | 2011-10-31 | 2012-06-20 | 梅景荣 | 电子测量卷尺 |
CN104303018A (zh) * | 2012-04-11 | 2015-01-21 | 泰科电子Amp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借助于串联布置的多个磁场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
US9086265B2 (en) * | 2012-10-23 | 2015-07-21 | Robert Paul Kocenko | Tape measure multi-tool |
CN203274605U (zh) * | 2013-05-29 | 2013-11-06 | 浙江新蓝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简便自动伸长钢卷尺 |
CN103673801A (zh) * | 2013-12-16 | 2014-03-26 | 苏州市峰之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卷尺 |
CN104236409A (zh) * | 2014-08-29 | 2014-12-24 | 常州宏力称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自动读数钢卷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6310B (zh) | 2019-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27225U (zh) | 一种可测围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23U (zh) | 一种可红外测距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0U (zh) | 一种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106556303B (zh) | 一种可测围的智能卷尺及其测围方法 | |
CN106556297A (zh) | 一种可将测量长度转化为鞋码值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9U (zh) | 一种具有划粉装置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106556304A (zh) | 一种可扫码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及虚拟试衣实现方法 | |
CN205027231U (zh) | 一种可语音播报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106556295A (zh) | 一种具有划粉装置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41U (zh) | 一种基于红外收发读数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28U (zh) | 一种码带初始位置错位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279905U (zh) | 一种可扫码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106556310A (zh) | 一种可多段测量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6U (zh) | 一种具有全黑涂层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7U (zh) | 一种格雷码带及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192362U (zh) | 一种带开关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26U (zh) | 一种具有尺带挂钩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312U (zh) | 一种具有折叠扣结构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4U (zh) | 一种自发电式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33U (zh) | 一种具有防摩擦杆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205027240U (zh) | 一种节电式智能卷尺 | |
CN106556307A (zh) | 一种可显示面积周长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
CN106556294A (zh) | 一种基于红外收发读数的智能卷尺 | |
CN205027222U (zh) | 一种基于电刷读数的智能卷尺 | |
CN106556302A (zh) | 一种可显示测量差值的格雷码带智能卷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