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2449A -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2449A
CN106552449A CN201510640617.4A CN201510640617A CN106552449A CN 106552449 A CN106552449 A CN 106552449A CN 201510640617 A CN201510640617 A CN 201510640617A CN 106552449 A CN106552449 A CN 106552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ilter
element kit
filter layer
suppor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0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06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24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2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在整个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杂质均匀分布,以便各滤芯充分发挥效用,而且不会造成流量波动,避免影响制冷系统的效率。所述滤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滤芯,还包括筒状的过滤层,所述滤芯套装在所述过滤层上,以使流体依次流经所述滤芯和所述过滤层后由所述过滤层的中空筒腔的一端流出。与现有技术中平面结构的过滤网相比,本申请将过滤层设置为圆筒状的立体结构,不仅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过滤面积,还可以使得杂质能够均匀地集结在整个过滤层的筒壁上。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简称过滤器,用于冷藏运输,可以安装于冷水机组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液体和吸气管路中;采用干燥、过滤的组合设计,发挥干燥和过滤的功能。干燥功能主要是提供化学保护,包括吸水和吸酸,其目的是避免金属表面的腐蚀以及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分解;过滤功能主要是提供物理保护,包括拦截颗粒及其它杂质,能有效防止颗粒物、可溶物进入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从而保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请参考图1-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过滤器的器体组件和下法兰组件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过滤器的滤芯组件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滤芯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如图1-3所示,现有技术中,过滤器包括器体组件10、下法兰组件20和滤芯组件30,其中,器体组件10和下法兰组件20可以连接为一体,形成过滤器的主体部分;滤芯组件30可以套装在器体组件10内,并通过下法兰组件20支撑定位。
如图1所示,器体组件10可以设置为中空圆柱状,其上端可以焊接出口接管40,其靠近下端的侧壁上可以焊接进口接管50,整个器体组件10可以永久性地连接于制冷系统;器体组件10的下端可以设置为环形端面,在环形端面的周向可以间隔分布若干螺纹孔,以便与下法兰组件20连接。下法兰组件20包括下法兰盘201、密封垫圈202和固定弹簧203,其中,下法兰盘201可以在其上端面的周向设置环形密封槽,密封垫圈202能够垫装在环形密封槽内;同时,下法兰盘201还可以在其上端面的周向间隔分布若干螺纹孔,则可以通过螺栓依次贯穿下法兰盘201上的螺纹孔以及器体组件10上的螺纹孔,实现器体组件10与下法兰组件20的连接。
如图2,滤芯组件30可以包括若干滤芯,本文以设置两个滤芯为例进行说明,设置在上方的滤芯为上滤芯301,设置在下方的滤芯为下滤芯302。滤芯组件30还包括上托架303、中托架304和下托架305,上滤芯301和下滤芯302分别安装在上托架303与中托架304之间、中托架304与下托架305之间;在上托架303与上滤芯301的顶面之间垫装有上过滤网306,中托架304与下滤芯302的顶面之间垫装有下过滤网307,可以通过上下两个滤芯实现干燥功能,上下两个过滤网实现过滤功能。
如图3所示,滤芯组件30还包括中心定位棒308,中心定位棒308贯穿上滤芯301和下滤芯302的中心,并以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托架303和下托架305固定连接,以实现对上下滤芯的定位,最终组装形成一个芯筒状的滤芯组件30。
请进一步参考图4,图4为现有技术中器体组件10、下法兰组件20以及滤芯组件30组装后所形成过滤器的剖面图。
如图4所示,当滤芯组件30组装完成后,可以内置于器体组件10中,然后再将下法兰组件20安装在器体组件10上;此时,固定弹簧203可以压缩在滤芯组件30与下法兰盘201之间,在固定弹簧203的抵顶作用下,滤芯组件30的上托架303与器体组件10的封盖101抵接,整个滤芯组件30得以固定。
采用上述现有的过滤器,当制冷剂由进口接管50进入时,由于出口侧的流动阻力较小,故制冷剂会顺着器体组件10的内壁向上流动,经过上滤芯301的干燥处理后,直接通过上过滤网306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出口接管40流出;当上过滤网306收集了部分杂质后,使得出口侧的流动阻力增大,此时,制冷剂才会往下过滤网307的方向流动,通过下过滤网307和下滤芯302进行过滤。换言之,当过滤器设有多个滤芯和过滤网时,各过滤网由上至下依次工作的,而且最靠近出口侧的过滤网产生了较大的流动阻力后才会经由下方的过滤网进行过滤。
因此,采用上述现有的滤芯组件30进行过滤时,最接近出口侧的过滤网首先发生堵塞,此时,下过滤芯302和下过滤网307还没有完全发挥效用,但整个滤芯组件30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必须进行拆装,以及时更换滤芯、清洗过滤网;这不仅提高了更换频率,还降低了滤芯利用率。
同理,当滤芯组件30仅包含一个滤芯和一个过滤网时,制冷剂也会首先朝向出口侧的过滤网流动,当过滤网堵塞时,就需要进行滤芯组件30的拆装,以更换滤芯、清洗过滤网;但此时,滤芯还具有一定的过滤能力,更换滤芯必然降低了滤芯利用率。
更为重要的是,结合杂质的过滤原理可知,当上方的过滤网阻力增大而转移至下方的过滤网进行过滤时,会导致流量发生波动,这种流量的波动会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效率。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以提高滤芯利用率,降低流量波动,使得制冷系统的效率维持稳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在整个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杂质均匀分布,以便各滤芯充分发挥效用,而且不会造成流量波动,避免影响制冷系统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滤芯组件,用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所述滤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滤芯,还包括筒状的过滤层,所述滤芯套装在所述过滤层上,以使流体依次流经所述滤芯和所述过滤层后由所述过滤层的中空筒腔的一端流出。
与现有技术中平面结构的过滤网相比,本申请将过滤层设置为圆筒状的立体结构,不仅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过滤面积,还可以使得杂质能够均匀地集结在整个过滤层的筒壁上。
详细地,制冷剂可以沿过滤层任一横截面的任一径向延长线流入,并由过滤层的中空筒腔流出,与现有技术中由上至下间隔分布的若干过滤网相比,不会因靠近出口侧的过滤层堵塞而导致制冷剂不能流出;由于过滤层轴向贯通,这种轴向延伸的结构使得过滤层的中空筒腔能够始终作为制冷剂的出口腔,与径向延伸的过滤网相比,不会因某个横截面的过滤层堵塞而阻断制冷剂的流动,或者影响制冷剂的流量,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流量波动,避免了流量波动对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而且,即使过滤层的某部分过滤层发生堵塞,制冷剂也会经由未堵塞的过滤层进行过滤,最终使得杂质均匀地分布在过滤层的整个筒壁上,可以充分发挥过滤层以及滤芯的效用,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缩短了拆装周期。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和镂空的支撑筒,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筒壁上;所述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连接,所述第一托架具有与所述支撑筒连通的贯通孔,以供流体流出。
可选地,所述支撑筒与所述第一托架密封连接;和/或所述支撑筒与所述第二托架密封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出口密封件,所述第一托架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连接所述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封盖,所述出口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封盖。
可选地,所述连接面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架外周的环形面,且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卡口,所述出口密封件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卡部。
可选地,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滤芯,各所述滤芯沿所述过滤层的轴向依次套装在所述过滤层上,两相邻的所述滤芯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或所述第二托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过滤层的外径小于所述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内径,且两者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可选地,所述过滤层的外壁与所述滤芯的内壁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
可选地,还包括圆筒状的器体组件,所述器体组件的一端通过封盖盖合,所述封盖具有出口接管,所述器体组件的周壁设有进口接管,所述滤芯组件内置在所述器体组件中,所述过滤层的中空筒腔的一端与所述出口接管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法兰和固定弹簧,所述法兰封装在所述器体组件的下端,所述固定弹簧以压缩状态固定在所述第二托架与所述法兰之间。
由于本发明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能够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发明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过滤器的器体组件和下法兰组件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过滤器的滤芯组件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滤芯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器体组件、下法兰组件以及滤芯组件组装后所形成过滤器的剖面图;
图5a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本发明所提供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滤芯组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滤芯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8为采用图7所示滤芯组件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剖面图;
图9a为图8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b为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c为图8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滤芯组件中第一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滤芯组件中支撑筒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中:
器体组件10、封盖101、下法兰组件20、下法兰盘201、密封垫圈202、固定弹簧203、滤芯组件30、上滤芯301、下滤芯302、上托架303、中托架304、下托架305、上过滤网306、下过滤网307、中心定位棒308、滤垫309、出口接管40、进口接管50;
图6-10中:
滤芯组件1、第一托架11、贯通孔111、连接面112、卡口113、第二托架12、滤芯13、支撑筒14、过滤层141、出口密封件15、第一密封件16、第二密封件17、第三密封件18、封盖2、器体组件3、出口接管4、进口接管5、法兰6、固定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在整个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杂质均匀分布,以便各滤芯充分发挥效用,而且不会造成流量波动,避免影响制冷系统的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文中的方位以可拆式干燥过滤器为参照进行定义,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延伸方向或者说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以下仅以出口设置在上方为例对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进行说明。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件或者不同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芯组件,用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滤芯组件1可以包括第一托架11、第二托架12和至少一个滤芯13,滤芯13通常设置为中空筒状结构,设置在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之间;滤芯13的个数可以根据过滤需要进行调整,当包括两个以上的滤芯13时,各滤芯13由上至下层叠设置。
本发明的滤芯组件1还包括支撑筒14,支撑筒14由上至下延伸,滤芯13套装在支撑筒14上,或者说支撑筒14贯穿滤芯13设置,当设置两个以上的滤芯13时,各滤芯13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支撑筒14上。支撑筒14的一端(图6中具体为上端)与第一托架11连接,另一端(本申请的附图中具体为下端)与第二托架12连接,此时,处于最上端的滤芯13的上端面能够与第一托架11抵接,处于最下端的滤芯13的下端面能够与第二托架12抵接。支撑筒14的筒壁设有过滤层141,过滤层141可以由上至下延伸,具体可以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或者说,可以采用过滤网等物质围合形成支撑筒14的筒壁,以使得支撑筒14的筒壁形成过滤层141。
概括而言,过滤层141可以设置为筒状,然后将滤芯13直接套装在过滤层141上。此时,流体依次流经滤芯13和过滤层141,然后经由过滤层141的中空筒腔流出;中空筒腔的两端均可以作为出口端,本申请以中空筒腔的上端形成出口端为例,则过滤后的流体可以由中空筒腔的上端流出。由于过滤层141通常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为实现过滤层141的定位,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支撑筒14,将过滤层141设置在支撑筒14的筒壁上,具体可以由支撑筒14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此时,支撑筒14可以采用镂空结构,以便经过滤后的流体能够由过滤层141进入支撑筒14的筒腔,进而由支撑筒14的筒腔向外流出。也可以直接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此时也可以省略支撑筒14。下文仅以过滤层141设置在支撑筒14上为例进行说明。
当采用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对支撑筒14以及滤芯13进行定位时,还可以在第一托架11上设置贯通孔111,以使得贯通孔111与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连通,以便流体进入中空筒腔后能够由贯通孔111向外流出。此时,第一托架11设置在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对应的位置,贯通孔111能够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连通,以实现流体的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为便于表达,利用上下等方位词说明各部件的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这仅是图6-11中的具体方位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滤芯组件1以及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具体限制,当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存在其他使用状态时,本申请中的方位也会随之改变。
采用上述结构,滤芯13套装在支撑筒14上,过滤层141在支撑筒14的筒壁上由上至下延伸,以待过滤物为制冷剂为例,当制冷剂进入滤芯组件1时,首先通过滤芯13进行干燥和过滤,然后由支撑筒14的径向向内流动而穿过过滤层141,通过过滤层141进行精细过滤,再由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流出;在整个过滤过程中,制冷剂均是沿滤芯13——支撑筒14——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这一路径流动的,不会因流动阻力大小而改变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从而可以保持流动的稳定性,避免因流动阻力的变化而产生流量波动,也就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由上至下贯通整个滤芯组件1,并在上端形成供制冷剂流出的开口,即使支撑筒14的上端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制冷剂的流动;而且,中空筒腔在上下方向上的流动阻力相差较小,制冷剂可以大致均匀地在整个支撑筒14的长度方向上流过,不会使得杂质过多地集中在上端的过滤层141上;即使支撑筒14上端的过滤层141首先发生堵塞,制冷剂经由下端的过滤层141进行过滤时,由于过滤后的制冷剂直接通过中空筒腔流出,故上端的过滤层141不会影响制冷剂向出口的流动,也就不会影响滤芯组件1的继续使用。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滤芯组件1,最终可以使得杂质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支撑筒14上,使得支撑筒14和滤芯13充分发挥效用,尤其能够提高滤芯13的利用率;由于滤芯13和支撑筒14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可以降低滤芯13的更换频率以及支撑筒14的清洗频率,从而降低滤芯组件1的拆装频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两个滤芯1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滤芯13的个数可以根据使用场合的需求进行设置,不限于两个的具体形式。
其中,第一托架11与支撑筒14、第二托架12与支撑筒14具体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如图6所示,可以在支撑筒14的上端设置外螺纹,下端设置内螺纹,在第一托架11的贯通孔111的内孔壁上设置内螺纹,在第二托架12上设置具有外螺纹的连接筒或者连接管,然后通过螺接的方式实现支撑筒14与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的连接,形成图7所示的滤芯组件1。
第一托架11与支撑筒14、第二托架12与支撑筒14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过盈配合、销接、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实现滤芯13的更换。
第一托架11的贯通孔111与支撑筒14连通是指,在第一托架11与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所述贯通孔111,以实现与中空筒腔的连通;如上文所述,具体可以在贯通孔111的内壁设置内螺纹,以实现与支撑筒14的连接,也就是说,贯通孔111还可以作为与支撑筒14的连接部。
本发明中,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均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塑胶材料。请参考现有技术的图1-4,现有技术中,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均采用碳钢材料,然后在表面进行镀层处理,以达到防锈目的;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镀层,在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反复拆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锈斑,从而影响内部清洁度,降低系统效率。而本申请中,将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防止锈斑的产生,从而提高内部清洁度,消除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使得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可重复利用的性能更好。
尤其是,滤芯13是由小颗粒球形分子筛粘合烧结成型的,而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果滤芯13与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直接接触,便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摩擦,或者受到第一托架11与第二托架12的振动冲击;长期的摩擦和振动会导致滤芯13中颗粒的脱落,甚至开裂。因此,现有技术中,在滤芯13的上下端面均设有非金属材料的软质滤垫,隔垫在滤芯13与第一托架11、滤芯13与第二托架12之间,起到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一方面,滤垫的设置无疑增加了滤芯组件1的拆装复杂度,还容易导致错装以及漏装;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杂质和油污容易粘附在滤垫上,给滤垫的清洗带来了难度,还会影响滤垫的二次使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一方面,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可以有效缓冲振动,也不会与滤芯13产生相对摩擦,从而起到了减少摩擦以及缓冲振动的作用,也就不会影响滤芯13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杂质和油污已经通过滤芯13过滤,而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处于滤芯13的上下两端,当然不会被杂质和油污所粘附;而且,当第一托架11和第二托架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滤垫,不仅节约成本,更简化了拆装过程,不会产生错装、漏装的问题。
请进一步参考图8-9c,支撑筒14与第一托架1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密封件16密封连接,支撑筒14与第二托架12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三密封件18密封连接,如图9a和图9c所示,第一密封件16和第三密封件18均可以采用密封圈等结构进行密封。
如图9b所示,当设置两个以上的滤芯13时,各滤芯13可以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支撑筒14上,各滤芯13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相邻滤芯13之间也可以密封连接,具体可以在相邻滤芯13的接触面设置第二密封件17,第二密封件17可以为密封圈,以实现相邻滤芯13的隔离密封。
请结合图5a和图5b,现有技术中的滤芯组件30,由于上托架303与上滤芯301之间、下托架305与下滤芯302之间、中托架304与上滤芯301之间均只设置有软性材料制成的滤垫309,而滤垫309仅能够起到缓冲和降低摩擦的作用,不具备密封功能,因此,少部分制冷剂便会沿连接处的间隙直接向出口流动,而不经过滤芯。这种现象也称之为“内漏”,内漏会影响干燥和过滤效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图9a-9c所示,本申请在第一托架11与滤芯13之间、第二托架12与滤芯13之间、以及相邻滤芯13之间设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实现密封连接,避免内漏,使得制冷剂均能够经过滤芯13进行干燥和过滤处理,改善干燥和过滤效果。
在上述基础上,由于本申请的支撑筒14具有中空筒腔,且中空筒腔构成处理后的制冷剂的流出通道,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实心的中心定位棒308,本申请的支撑筒14的直径可以扩大。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由于滤芯组件30的中心定位棒308正对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如果中心定位棒308过粗,会影响流通量;而本申请中,支撑筒14正对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且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经由第一托架11的贯通孔111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连通,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增加支撑筒14的直径。
具体地,支撑筒14的外径可以略小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内径,可以将两者的差值控制在一定较小范围内,例如,可以使得两者的差值小于某个预定值,该预定值可以处于5~10mm之间。
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支撑筒14的外径,以兼顾滤芯13的安装可靠性以及流通量。如图8所示,可以使得支撑筒14的外壁与滤芯13的内壁贴合,以实现对滤芯13的支撑定位;或者,可以设置支撑筒14的外壁与滤芯1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实现小间隙配合,以兼顾定位可靠性以及拆装便捷性。
当支撑筒14采用大口径设置时,各滤芯13可以稳定地套装在支撑筒14上,通过支撑筒14实现定位支撑,此时,即可省略现有技术中的中托架。详细地,现有技术中,受到流通量的限制,中心定位棒308的直径不能过大,而当设置两个以上的滤芯13时,单纯依靠较细的中心定位棒308则无法实现对各滤芯13的可靠定位,因此,需要在相邻滤芯13之间增设中托架304,以辅助实现对滤芯13的定位。显然,当设置多个滤芯13时就需要设置若干个中托架304,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增加了装配难度。而本申请中采用支撑筒14可直接实现对滤芯13的定位,省去了中托架304,在较大程度上简化了滤芯组件1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拆装便捷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滤芯组件1。
可拆式干燥过滤器还可以包括器体组件3,器体组件3具体可以设置为中空圆筒状的结构,其上端可以通过封盖2盖合,然后在封盖2上设置出口,并在出口的位置连接出口接管4,以便将处理后的制冷剂导出;在器体组件3的周壁可以开设进口,并连接进口接管5,以便将制冷剂导入器体组件3内部进行干燥和过滤处理;可以将上述滤芯组件1内置在器体组件3中,此时,滤芯组件1的第一托架11与封盖2抵顶配合,第一托架11上开设的贯通孔111与出口接管4相连通,则制冷剂依次经由进口接管5——滤芯13——支撑筒14——支撑筒14的中空筒腔——第一托架11的贯通孔111——出口接管4向外流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路径。
请再次参考图5a和图9a,对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第一托架11与封盖2的连接处也有可能存在内漏。如图5a所示,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托架11和封盖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两者的结合处必然不可能形成密封,部分制冷剂由可能不经过滤芯13和过滤网的处理,而直接经由第一托架11与封盖2之间的间隙流出,产生内漏。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的滤芯组件1还可以包括出口密封件15,将出口密封件15设置在第一托架11与封盖2之间,以实现两者的密封,避免两者连接处产生内漏。如图9a所示,第一托架11的外周可以具有环形面,该环形面形成与封盖2抵接的连接面112,则可以将出口密封件15设置在该连接面112上,当第一托架11以连接面112与封盖2抵接时即可实现密封。出口密封件15可以根据连接面112的结构进行设置,当连接面112为环形面时,可以采用密封圈,或者可以在连接面112上设置其他形式的密封垫。
请结合图10,在其中一种设置方式中,出口密封件15可以为密封圈,具体可以固定连接在连接面112上。可以在连接面112的周向间隔开设若干卡口113,然后在出口密封件15对应的位置设置卡部,则可以将出口密封件15的卡部卡入连接面112的卡口113内,以实现出口密封件15与第一托架11的连接。出口密封件15与第一托架11的连接方式多样,可以采用此处的卡接,也可以采用插接、过盈配合等其他连接方式。出口密封件15也可以不设置在连接面112上,而直接隔垫在连接面112与封盖2之间,同样可以实现密封。
本文中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通常为两个以上。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面112的周向均匀设置了三个卡口113,相应地,出口密封件15的周向也均匀分布了三个卡部,各卡部与对应的卡口113配合。
请进一步参考图11,本申请的滤芯组件1中,支撑筒1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过滤层141,具体可以调整过滤层141的数量,过滤层141在周向以及轴向的分布规律,如密度和对各物质的过滤性能等。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筒14可以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组装而成。
此外,本申请所涉及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还可以包括法兰6和固定弹簧7,如图8所示,法兰6可以封装在器体组件3的下端,此时,固定弹簧7以压缩状态固定在第二托架12与法兰6之间,在固定弹簧7的弹性力作用下,滤芯组件1的第一托架11能够抵顶封盖2,从而实现滤芯组件1在器体组件3内的可靠定位。
鉴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包括的部件较多,各部件的结构也较为复杂,本文仅对其滤芯组件1及其相关部件进行了说明,其他未尽之处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1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滤芯组件,用于可拆式干燥过滤器,所述滤芯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滤芯(1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1)还包括筒状的过滤层(141),所述滤芯(13)套装在所述过滤层(141)上,以使流体依次流经所述滤芯(13)和所述过滤层(141)后由所述过滤层(141)的中空筒腔的一端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托架(11)、第二托架(12)和镂空的支撑筒(14),所述过滤层(141)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4)的筒壁上;所述支撑筒(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架(11)和所述第二托架(12)连接,所述第一托架(11)具有与所述支撑筒(14)连通的贯通孔(111),以供流体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4)与所述第一托架(11)密封连接;和/或所述支撑筒(14)与所述第二托架(12)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密封件(15),所述第一托架(11)具有连接面(112),所述连接面(112)用于连接所述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封盖(2),所述出口密封件(15)用于密封所述连接面(112)与所述封盖(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11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架(11)外周的环形面,且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卡口(113),所述出口密封件(15)设有与所述卡口(113)配合的卡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滤芯(13),各所述滤芯(13)沿所述过滤层(141)的轴向依次套装在所述过滤层(141)上,两相邻的所述滤芯(13)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11)和/或所述第二托架(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41)的外径小于所述可拆式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内径,且两者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41)的外壁与所述滤芯(13)的内壁贴合。
10.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状的器体组件(3),所述器体组件(3)的一端通过封盖(2)盖合,所述封盖(2)具有出口接管(4),所述器体组件(3)的周壁设有进口接管(5),所述滤芯组件(1)内置在所述器体组件(3)中,所述过滤层(141)的中空筒腔的一端与所述出口接管(4)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6)和固定弹簧(7),所述法兰(6)封装在所述器体组件(3)的下端,所述固定弹簧(7)以压缩状态固定在所述第二托架(12)与所述法兰(6)之间。
CN201510640617.4A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Pending CN1065524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0617.4A CN106552449A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0617.4A CN106552449A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2449A true CN106552449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17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0617.4A Pending CN106552449A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24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57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干燥过滤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6969Y (zh) * 2007-11-01 2008-08-27 东莞市庆新安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
CN201404723Y (zh) * 2009-03-24 2010-02-17 杭州科诺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滤芯
CN202835960U (zh) * 2012-10-16 2013-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过滤器
CN204214177U (zh) * 2014-11-03 2015-03-18 新昌县派尔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干燥过滤筒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6969Y (zh) * 2007-11-01 2008-08-27 东莞市庆新安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
CN201404723Y (zh) * 2009-03-24 2010-02-17 杭州科诺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滤芯
CN202835960U (zh) * 2012-10-16 2013-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过滤器
CN204214177U (zh) * 2014-11-03 2015-03-18 新昌县派尔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干燥过滤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57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干燥过滤器
CN112013577B (zh) * 2019-05-31 2024-05-2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干燥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1595B2 (en) Filter element with flow directing end cap
US8308626B2 (en) Rotor unit for a centrifugal separator having undetachably joined separating discs
CN103977639B (zh) 壳体,从空气分离流体的装置及壳体安装到接头上的方法
CN104548739B (zh) 用于液态介质、尤其是柴油的过滤元件和过滤系统
US11266930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fluid filter with radial vent hole
CN105209143B (zh) 液体过滤器组件和方法
CN105327577A (zh) 用于分离流体的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壳体、壳盖和连接件
CN104415578A (zh) 过滤设备
CN103998110B (zh) 滤芯和用于该滤芯的过滤器组
CN105683556A (zh) 具有波浪状密封件的滤清器元件
CN207575937U (zh) 一种y型过滤器
CN105032000A (zh) 不带有托板螺母的旋装过滤器
CN105561699A (zh) 分离元件和蓄压系统
CN108495698A (zh) 用于从气体中分离至少一种流体的装置的壳体、流体出口密封部件、壳体盖、连接部件,以及用于分离流体的装置和设备
CN106861279B (zh) 用于过滤器的过滤器壳体和具有这种过滤器壳体的过滤器
CN106552449A (zh)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及其滤芯组件
CN105163827B (zh) 复合滤筒和制造复合滤筒的方法
US20180200652A1 (en) Filter Element With Offset Fluid Passage
CN207421750U (zh) 喷油嘴过滤装置
CN206444392U (zh) 一种储气罐过滤除尘装置
CN105386902A (zh) 过滤器元件和过滤器系统
CN105999950A (zh)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3483935U (zh) 一种采用小型通用圆柱形塑料滤壳的袋式过滤器
CN208486926U (zh) 一种新型机滤旁通阀安装结构
RU2718930C1 (ru) Воздухоосушительный патро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