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8569A -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8569A
CN106538569A CN201510599555.7A CN201510599555A CN106538569A CN 106538569 A CN106538569 A CN 106538569A CN 201510599555 A CN201510599555 A CN 201510599555A CN 106538569 A CN106538569 A CN 106538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ano
amino
benzene metsulfovax
phenylancryic acetat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95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杰
张宝俊
高瑞花
夏小云
郭崇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eds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a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a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a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995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85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8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8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它以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为主要活性成分,所述的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70:1~5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病害,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降低了应用成本,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单剂使用。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尤其可以用于防治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番茄枯萎病、疫霉病等真菌病害,效果好于单剂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氰烯菌酯,外观为白色粉末,分子式:C12H12N2O2,化学名称: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
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作用方式独特的新型杀菌剂,对镰刀菌类引起的病害有效,尤其对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串珠镰刀菌引起的水稻恶苗病、尖镰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氰烯菌酯通过根部被吸收,在叶片上有向上输导性,面向叶片下部及叶片间的输导性较差。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化学名称为:[[(6-氟苯并噻唑-2-基)-乙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分子式:C18H24FN3O3S。结构式:
苯噻菌胺对疫霉病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对其孢子囊的形成孢子囊的萌发在低浓度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游动孢子的移动没有作用。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病害发生程度、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在防治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植物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的植物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它以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为主要活性成分,所述的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70:1~50,其中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所述的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重量比优选为5~50:10~50,进一步优选为5~40:10~30,再进一步优选为1:4~7,最优选为1:4、1:6或1:7。
在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所述的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80%,优选为5.5~70%。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它以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这些已知的助剂、赋型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等,可以采用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化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吐温系列、聚乙二醇系列、磺酸盐类、羧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亚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黄原胶、酚甲醛缩合物、铵盐、季铵盐型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赋形剂包括环己酮、二甲苯、各种溶剂油、水、防冻剂(如丙二醇)、去离子水等。以上助剂、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所述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作物病害药物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番茄枯萎病、疫霉病,辣椒疫病杀菌药物上的应用。最优选的,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辣椒疫病杀菌药物上的应用。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对上述抗性植物真菌病害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杀菌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扩大了防治谱,适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的抗性真菌病害,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番茄枯萎病、疫霉病,辣椒疫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
(2)、与单剂相比,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能够抑制真菌对单一制剂(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
(3)、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与单剂相比,减少防治用工、用药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10g、净洗剂LS(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2g、扩散剂NNO(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称取氰烯菌酯3g、苯噻菌胺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称取氰烯菌酯2g、苯噻菌胺14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6%氰烯菌酯-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50g、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100#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5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水乳剂。
实施例5
称取氰烯菌酯2g、苯噻菌胺3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32%氰烯菌酯-苯噻菌胺微乳剂。
实施例6
称取氰烯菌酯1g、苯噻菌胺5g、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100#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6%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水乳剂。
实施例7
称取氰烯菌酯50g、苯噻菌胺2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g,加100#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70%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乳油。
实施例8
称取氰烯菌酯2g、苯噻菌胺4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加100#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42%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乳油。
实施例9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2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2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微乳剂。
实施例10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0.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g,加100#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5.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乳油。
实施例11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3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g,加100#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35%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乳油。
实施例12
称取氰烯菌酯10g、苯噻菌胺10g、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硅氧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20%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3
称取氰烯菌酯30g、苯噻菌胺12g、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硅氧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42%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4
称取氰烯菌酯2g、苯噻菌胺5g、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聚乙烯醇5g、硼砂2g、白炭黑3g,硅藻土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7%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15
称取氰烯菌酯4g、苯噻菌胺13g、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聚乙烯醇5g、硼砂2g,硅藻土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7%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16
称取氰烯菌酯5g、苯噻菌胺15g、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硅氧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20%氰烯菌酯-苯噻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7
室内生测试验: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菌株(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的EC50值,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不同配比对辣椒疫病菌株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
氰烯菌酯(A) Y=2.05X+5.26 0.7496 -
苯噻菌胺(B) Y=1.62X+4.11 3.5189 -
A:B=80:1 Y=3.58X+3.06 3.4759 102.23
A:B=1:7 Y=2.21X+3.58 4.3748 132.62
A:B=1:6 Y=2.49X+3.30 4.8183 153.64
A:B=1:4 Y=1.94X+3.41 6.5884 144.19
A:B=1:60 Y=4.02X+0.32 14.5622 106.96
A:B=1:70 Y=2.65X+2.00 13.5537 115.85
表1室内生测实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组合物共毒系数都大于120,对辣椒疫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进行防治辣椒疫病试验。
1、试验处理: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25%氰烯菌酯SC和10%苯噻菌胺EW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每点各取5m2),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3、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2氰烯菌酯+苯噻菌胺不同配比对辣椒疫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表2田间药效表明,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组合物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10%苯噻菌胺水乳剂,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Claims (10)

1.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以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为主要活性成分,所述的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7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与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5~50:10~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5~40:1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4~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5~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以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赋型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是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番茄枯萎病、疫霉病杀菌药物上的应用。
CN201510599555.7A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6538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9555.7A CN106538569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9555.7A CN106538569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8569A true CN106538569A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9555.7A Pending CN106538569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856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251A (zh) * 2012-11-24 2013-02-13 陕西农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93833A (zh) * 2013-09-29 2014-01-08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251A (zh) * 2012-11-24 2013-02-13 陕西农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93833A (zh) * 2013-09-29 2014-01-08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启辉: "新型杀菌剂苯噻菌胺", 《农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8943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89079B (zh)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1416A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66927A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35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3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53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异稻瘟净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69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46525A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46534A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36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32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环丙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1407A (zh)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36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1438A (zh)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31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60128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22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23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苯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73920A (zh)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73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代森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37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苯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45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70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047583A (zh)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1

Address after: 211318 Dongfeng Road, Yalong Town, Gaochun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8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Hua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Redsu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318 Dongfeng Road, Yalong Town, Gaochun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8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Hua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