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4443B -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4443B
CN106534443B CN201611127775.0A CN201611127775A CN106534443B CN 106534443 B CN106534443 B CN 106534443B CN 201611127775 A CN201611127775 A CN 201611127775A CN 106534443 B CN106534443 B CN 106534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verage value
signal
signal intensity
intensity average
mobil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77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4443A (zh
Inventor
王辉
吴万春
梁煜麓
罗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nsce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nsce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nsce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nsce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277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6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using historical data, averaging values or stat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射频信号,无损检测,用于小范围内的近距离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预先对移动通信终端测试获取测试环境下的信号基准值,在实际检测时将采集的移动终端信号与基准值进行对比,以精确的判断是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另外,多次进行预测试,提高检测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通过与预设波形特征比较,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终端、带3G、4G上网功能的平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带通讯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越来越轻便、小巧,给我们日常安检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考试现场、重要会议等需要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监管的场所,需要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检测。
目前的检测方式为基于X光照射和金属探测。X光检测不能针对人体进行测试,只能对箱包内的物品进行检查。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放入箱包内,X光检测设备也只能在显示器中看到轮廓,测试结果的分辨率不高。金属探测的方式只能检测带金属结构较多的移动通信终端,无法和其它带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辨识。即使触发报警,不开包的场景下,也无法区分物品种类。目前来看,并没有一种设备能很好的满足相关的移动便携、准确、快速的检测需求,也没有一种技术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甄别。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射频信号,无损检测,用于小范围内的近距离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通过监测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的射频信号的强度以及变化值以达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的目的。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包括S1,预测试的步骤和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
其中S1,预测试的步骤包括:
S11,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S1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其中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包括:
S21,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S2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S23,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S24,若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进一步的,多次执行所述的S1的预测试的步骤,并对预测试步骤分别获取到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再进行平均后而作为新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S1的预测试的步骤还包括:
S13,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以及
所述S2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中,在执行步骤S23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S25,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
S26,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步骤S24替换为:
S27,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测试的步骤中,获取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前需先对频域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降噪处理。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装置,包括预测试模块和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其中预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测试模块还包括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
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测试模块还包括降噪处理模块,用于获取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平均值前需先对频域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降噪处理。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预先预测试获取测试环境下的信号基准值,在实际检测时将采集的移动通信终端信号与基准值进行对比,以精确的判断是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另外,多次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测试,提高检测的经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通过与预设波形特征比较,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背景无线电信号的时域信号图;
图3为一实施例背景无线电信号的频域信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移动通信终端在开机的情况下与基站会有正常的数据通讯,按照数量传输的方向,我们分为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上行信号是指移动通信终端端向基站发出的信号,下行信号是指基站向移动通信终端下发的信号。一般情况,离移动通信终端很近距离下,移动通信终端外发数据时的信号强度要远远大于基站的信号强度。特别的,移动通信终端通话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其强度往往是待机时的几十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距离检测移动通信终端发射信号(上行频段的信号)强度及其变化,同时屏蔽基站和其它外界信号的干扰,来判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存在。可以判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存在性。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包括预测试的步骤和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步骤,过程如下:
S1,预测试的步骤:
S11,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S1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图2为本实施例的背景无线电信号的时域信号图,单一频率点,在某一段时间内,如环境为实验室理想环境,测试结果应该为衡定的。但实际环境不可避免的收到外界其它无线电波的干扰。因此,在测试前,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该背景无线电波进行平均,即可认为是该场景地点在这一频点的基准。信号为单一频点长时间录制的波形。由图中可知,有一些短时的跳变干扰,在时间轴的的信号进行平均后,可消除或者减小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图3为本实施例的背景无线电信号的频域信号图,如果在特定的频率点存在存在固定的干扰,可以通过特定算法进行降噪处理,在显示判定和显示结果前,先消除这些固定频点的干扰。比如可以这一频点左右相邻的一个小信号区间的信号进行平均,即可消除这些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
S21,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S2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S23,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S24,若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多次执行预测试的步骤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检测的精确度,预测试的步骤还包括S13,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以及所述的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在执行S23,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的步骤后,执行以下步骤:
S25,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
S26,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S27,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基于上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装置,包括预测试模块和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其中预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预测试模块还包括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
预测试模块还包括降噪处理模块,用于获取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平均值前需先对频域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降噪处理。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本发明通过预先预测试获取测试环境下的信号基准值,在实际检测时将采集的移动通信终端信号与基准值进行对比,以精确的判断是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另外,多次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测试,提高检测的经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通过与预设波形特征比较,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预测试的步骤和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
其中S1,预测试的步骤包括:
S11,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S1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S13,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
其中S2,移动通信终端检测的步骤包括:
S21,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S22,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S23,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S24,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
S25,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S26,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次执行所述的S1预测试的步骤,并对预测试步骤分别获取到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再进行平均后而作为新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测试的步骤中,获取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前需先对频域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降噪处理。
4.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测试模块和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其中预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确保检测区域内所有移动通信终端均关闭的情况下,获取该检测区域内的背景无线电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
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无线电信号波形;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取该检测区域内当前的实际无线电信号;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一段时间内该实际无线电信号一段时间内对应频域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和时域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提取实际无线电信号波形特征;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小,并计算两者的差值,比较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和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移动通信终端上行频段的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实际无线电信号的波形特征与预先存储波形特征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同时满足第三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四信号强度平均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平均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否则未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测试模块还包括降噪处理模块,用于获取该背景无线电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第一信号平均值前需先对频域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降噪处理。
CN201611127775.0A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34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775.0A CN106534443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775.0A CN106534443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4443A CN106534443A (zh) 2017-03-22
CN106534443B true CN106534443B (zh) 2019-12-17

Family

ID=5834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7775.0A Active CN106534443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44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274A (zh) * 2018-03-28 2018-08-3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况识别及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8489B (zh) * 2018-12-05 2021-11-02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d-lte终端检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01A (zh) * 2012-12-28 2013-04-17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基于小波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
CN103281142A (zh) * 2013-05-28 2013-09-0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联合时域双门限和频域变点数的能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EP2711724A2 (en) * 2012-09-20 2014-03-26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icrowave radiation
CN203503108U (zh) * 2013-10-26 2014-03-26 成都中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手机探测器
CN104092505A (zh) * 2014-07-30 2014-10-08 厦门大学 一种检测和识别考场内开机手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11724A2 (en) * 2012-09-20 2014-03-26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icrowave radiation
CN103051401A (zh) * 2012-12-28 2013-04-17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基于小波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
CN103281142A (zh) * 2013-05-28 2013-09-0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联合时域双门限和频域变点数的能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03503108U (zh) * 2013-10-26 2014-03-26 成都中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手机探测器
CN104092505A (zh) * 2014-07-30 2014-10-08 厦门大学 一种检测和识别考场内开机手机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4443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41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radar signals
EP3369182B1 (en) Cell site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etection receiver
US851472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RF signals in order to detect and classify actively transmitting RF devices
CN108344988B (zh) 一种测距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11524B (zh) 一种终端射频性能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US9392479B2 (en) Pocket-size PIM inspector
CN107872284B (zh)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534443B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
MX2018001772A (es) Me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para detectar interferencias.
CN106658567B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检测设备
JPWO2016013190A1 (ja) 電磁妨害波測定装置、電磁妨害波測定方法、および電磁妨害波測定プログラム
CN108093415A (zh) 一种防止通信干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06713574B (zh) 一种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US20130265893A1 (en)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interfere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interference using the same
JP2010210411A (ja) 部分放電検出装置及び部分放電検出方法
KR20170111040A (ko) 활선상태 전력케이블의 부분방전 진단 장치
CN108199788B (zh) 发射功率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8123762B (zh) 发射功率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KR102017885B1 (ko) Em 존의 다중 잡음 환경을 고려한 확률적 간섭 평가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118017A (ja) 妨害波分類判定装置およびこの妨害波分類判定装置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Cerro et al. A stand–alone sensor for spectrum occupancy monitoring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framework
CN108718223A (zh) 一种非合作信号的盲频谱感知方法
JP2019041148A (ja) NB−IoT端末試験装置及びNB−IoT端末試験方法
JP5282914B2 (ja) 無線機同定装置
CN112740739B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