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2759A - 一种变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2759A
CN106532759A CN201611116799.6A CN201611116799A CN106532759A CN 106532759 A CN106532759 A CN 106532759A CN 201611116799 A CN201611116799 A CN 201611116799A CN 106532759 A CN106532759 A CN 106532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ower
bus
power convertor
hvdc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167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凯
才志远
赵国亮
邓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11167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2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2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2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分别连接第一变电站内和第二变电站内的高压直流母线,实现了变电站系统的站间高压直流互联的接线形式。与常规的变电站间的交流互联形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互联形式可以提高输送容量与效率。在单个变电站内,通过至少两台电力电子变流器高压/低压、交流/直流的互联,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直流并列运行,避免了由于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变电站系统主接线的灵活性、可靠性对变电站的高效运行尤为重要。首先,在多个变电站互联运行时,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通过交流接线形式实现相邻变电站之间的连接,而交流接线形式在输送容量与输送效率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难以实现变电站系统的高效运行。其次,在单个变电站内,变压器之间大多也是采用交流连接的形式,难以避免由于相互连接的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供电可靠性较低。
现有变电站难以实现站内直流互联,主接线结构灵活性较差,且仅能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交流连接,相较直流连接输送容量和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设置灵活性、可靠性更高的电气主接线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变电站系统运行效率较低、单个变电站内供电可靠性较低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该变电站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变电站,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高压直流母线;
第二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直流母线,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优选地,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二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优选地,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电站还至少包括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之间。
优选地,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四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在所述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和所述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五开断装置。
优选地,每段所述高压交流母线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在每段所述高压交流母线和其连接的每个所述高压交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直流侧和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开断装置,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和所述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低压交流母线的第八开断装置。
优选地,在每段所述低压交流母线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七开断装置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潮流。
优选地,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至少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中高频变压器,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从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引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该变电站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一高压直流母线;
第二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直流母线,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分别连接第一变电站内和第二变电站内的高压直流母线,实现了变电站系统的站间高压直流互联的接线形式。与常规的变电站间的交流互联形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互联形式可以提高输送容量与效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在单个变电站内,通过至少两台电力电子变流器高压/低压、交流/直流的互联,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直流并列运行,避免了由于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变电站系统内单个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变电站系统的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变电站系统的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第一变电站;
1-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9、81-第一高压直流母线,40-第一低压直流母线;
2-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
20-第二变电站;
3-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9-第二高压直流母线,60-第二低压直流母线;
4-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4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
80、90-高压直流线路;
17-第一开断装置,27-第二开断装置,37-第三开断装置,47-第四开断装置;
18、38-第五开断装置,13、23、33、43-高压交流接线端;
12、22、32、42-第六开断装置;
29、49-第七开断装置,16、26、36、46、70-低压交流接线端;
28、48-第八开断装置,14、24、34、44-第九开断装置;
5-电力电子变流器,50-中高频变压器,51-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
52-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3-高压交流侧,54-高压直流侧,
55-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6-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
57-低压交流侧,58-低压直流侧,59-低压交流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该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高压直流母线19。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在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80,高压直流线路80的一端连接第一高压直流母线19,高压直流线路8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
该变电站系统通过在变电站之间设置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分别连接至站内的高压直流母线,实现了变电站系统的站间高压直流互联的接线形式。与常规的变电站间的交流互联形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互联形式可以提高输送容量与效率。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高压直流线路80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开断装置17连接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二开断装置27连接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直流侧。进一步地,高压直流线路8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开断装置37连接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
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1,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和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五开断装置18。每段高压交流母线11和2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13和23,在每段高压交流母线和每个高压交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12和22。
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5。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低压直流母线40,用于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之间实现低压直流互联。同时,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开断装置29。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和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低压交流母线的第八开断装置28。每段低压交流母线15和2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16和26。在每段低压交流母线15、2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14和24。
相应地,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33,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和高压交流接线端33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32。
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36,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3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34。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变电站系统内单个变电站的一种电气主接线示意图,例如第一变电站10,如图4所示。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也可以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即低压交流接线端70。交流直接馈出,不仅省去了交流母线,而且避免了因母线故障导致所有出线失电的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减少了断路器数量。
该变电站系统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力电子变流器5采用了多个变流装置,至少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1,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2,中高频变压器50,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5,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6,电力电子变流器5的高压直流侧54从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1引出,提供高压直流电气接口,从而实现变电站系统的站间和站内的高压直流互联。电力电子变流器5将多个变流装置一体化集成。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逐一将所述多个变流装置连接,分离使用。例如,高压直流线路80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开断装置17连接至由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1引出的高压直流侧。
电力电子变流器5的多个变流装置由高压侧至低压侧的连接顺序依次为:高压交流侧53、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1、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2、中高频变压器50、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5;由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55引出低压直流侧58,提供低压直流电气接口,实现站内低压直流互联;再经一个或多个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6接入低压交流母线59;由低压交流母线59引出低压交流侧57。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56能够依据输出容量设置多个逆变单元,每个所述逆变单元独立控制,既可以实现多个单元并联至低压直流母线59后的输出,也可实现每个单元的独立输出(如图6所示),即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无需汇流母线,省去了交流母线,避免了因母线故障导致所有出线失电的情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开断装置17,第二开断装置27,第三开断装置37,第五开断装置18,第六开断装置12、22、32,第七开断装置29,第八开断装置28,第九开断装置14、24、34,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或常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当采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时,可以实现系统故障的快速切除。
优选地,第七开断装置29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潮流。
优选地,第五开断装置18和第八开断装置28可以部分或全部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母线之间的潮流。
该变电站系统,可以在单个变电站内,通过至少两台电力电子变流器高压/低压、交流/直流的互联,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直流并列运行,避免了由于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该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高压直流母线19。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还至少包括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和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高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在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80,高压直流线路80的一端连接第一高压直流母线19,高压直流线路8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
该变电站系统通过在变电站之间设置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分别连接至站内的高压直流母线,实现了变电站系统的站间高压直流互联的接线形式。与常规的变电站间的交流互联形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互联形式可以提高输送容量与效率。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高压直流线路80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开断装置17连接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二开断装置27连接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直流侧。进一步地,高压直流线路8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开断装置37连接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四开断装置47连接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高压直流侧。
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1,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和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五开断装置18。每段高压交流母线11和2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13和23,在每段高压交流母线和每个高压交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12和22。
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5。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低压直流母线40,用于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之间实现低压直流互联。同时,在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2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开断装置29。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和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2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低压交流母线的第八开断装置28。每段低压交流母线15和2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16和26。在每段低压交流母线15、2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14和24。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也可以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即低压交流接线端70,如图4示。交流直接馈出,不仅省去了交流母线,避免因母线故障导致所有出线失电的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减少了断路器数量。
相应地,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和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41,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和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4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五开断装置38。每段高压交流母线31和4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33和43,在每段高压交流母线和每个高压交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32和42。
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45。在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低压直流侧和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二低压直流母线60,用于在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和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之间实现低压直流互联。同时,在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低压直流侧和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4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开断装置49。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和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4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低压交流母线的第八开断装置48。每段低压交流母线35和4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36和46。在每段低压交流母线35、4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34和44。
该变电站系统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或图6所示。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开断装置17,第二开断装置27,第三开断装置37,第四开断装置47,第五开断装置18、38,第六开断装置12、22、32、42,第七开断装置29、49,第八开断装置28、48,第九开断装置14、24、34、44,部分或全部使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或常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当采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时,可以实现系统故障的快速切除。
优选地,第七开断装置29、49可以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潮流。
优选地,第五开断装置18、38,第八开断装置28、48,可以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母线之间的潮流。
该变电站系统,在单个变电站内,通过至少两台电力电子变流器高压/低压、交流/直流的互联,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直流并列运行,避免了由于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系统,该变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一高压直流母线81。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在第一变电站10和第二变电站20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90,高压直流线路90的一端连接第一高压直流母线81,高压直流线路9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高压直流母线39。
该变电站系统通过在变电站之间设置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分别连接至站内的高压直流母线,实现了变电站系统的站间高压直流互联的接线形式。与常规的变电站间的交流互联形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互联形式可以提高输送容量与效率。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高压直流线路90的一端通过第一开断装置17连接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直流侧。进一步地,高压直流线路9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开断装置37连接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直流侧。
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一变电站10,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13,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1和每个高压交流接线端13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12。
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16。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1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1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14。
相应地,该变电站系统中的第二变电站20,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33,在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1和高压交流接线端33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32。
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3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连接一路或多路低压交流接线端36,在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35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3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34。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的低压交流侧也可以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交流直接馈出,不仅省去了交流母线,而且避免了因母线故障导致所有出线失电的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减少了断路器数量。
该变电站系统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或图6所示。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开断装置17,第三开断装置37,第六开断装置12、32,第九开断装置14、34,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或常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当采用电力电子快速开断装置时,可以实现系统故障的快速切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变电站,至少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高压直流母线;
第二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直流母线,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二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电站还至少包括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通过第四开断装置连接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交流侧接入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在所述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和所述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高压交流母线的第五开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高压交流母线连接一路或多路高压交流接线端,在每段所述高压交流母线和其连接的每个所述高压交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开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接入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直流侧和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直流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开断装置,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一段和所述低压交流母线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段低压交流母线的第八开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段所述低压交流母线和该段低压交流母线所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置有第九开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开断装置为母联柔性控制器,所述母联柔性控制器用于调节其连接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的潮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至少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中高频变压器,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从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引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低压交流侧直接馈出一条或多条交流出线。
13.一种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一高压直流母线;
第二变电站,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高压直流侧引出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在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之间设置有高压直流线路,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直流母线,所述高压直流线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直流母线。
CN201611116799.6A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变电站系统 Pending CN1065327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16799.6A CN106532759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变电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16799.6A CN106532759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变电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2759A true CN106532759A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4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16799.6A Pending CN106532759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变电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275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051A (zh) * 2017-10-26 2018-01-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冗余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
CN107769211A (zh) * 2017-10-12 2018-03-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
CN108173269A (zh) * 2018-01-02 2018-06-1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
CN108365606A (zh) * 2018-03-30 2018-08-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58381U (zh) * 2013-07-29 2013-12-2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双向互动式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CN104143775A (zh) * 2014-08-18 2014-11-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
JP2014241721A (ja) * 2010-06-27 2014-12-25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多端子型電力変換装置と電力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20726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采用柔性直流输电实现配电网闭环和光伏集中接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41721A (ja) * 2010-06-27 2014-12-25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多端子型電力変換装置と電力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3358381U (zh) * 2013-07-29 2013-12-2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双向互动式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CN104143775A (zh) * 2014-08-18 2014-11-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
CN10520726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采用柔性直流输电实现配电网闭环和光伏集中接入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211A (zh) * 2017-10-12 2018-03-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
CN107612051A (zh) * 2017-10-26 2018-01-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冗余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
CN107612051B (zh) * 2017-10-26 2023-07-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冗余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
CN108173269A (zh) * 2018-01-02 2018-06-1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
CN108365606A (zh) * 2018-03-30 2018-08-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
CN108365606B (zh) * 2018-03-30 2024-04-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2759A (zh) 一种变电站系统
CN209313433U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08859872A (zh) 一种虚拟贯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CN106068591B (zh) 航空器的电气转换与分布系统
CN108649577A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08649576A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01856979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
CN101348086B (zh) 脉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CN108206531A (zh) 应用于储能调频系统的电路及中压变流箱
CN101669260A (zh)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CN110148945A (zh) 一种基于低频输电系统的接地隔离装置
CN109215977A (zh) 一种牵引-补偿变压器
CN106797182B (zh) 用于将铁路线路的铁路电源连接到三相供电网的装置
CN206533147U (zh) 一种变电站系统
CN107482523B (zh) 双母线接线gis设备及其检修方法、耐压试验方法
CN206283264U (zh) 一种变电站的新型电气主接线
CN206401912U (zh) 一种变电站的新型电气主接线
CN206259716U (zh) 一种变电站的新型电气主接线
CN108306515A (zh) 一种混合多端口直流变压器
CN206283311U (zh) 一种变电站的新型电气主接线
CN210183012U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10212432B (zh) 一种动车组逆变综合供电车
CN209419008U (zh) 配电柜
CN206283102U (zh) 一种变电站的新型电气主接线
CN207896877U (zh) 一种混合多端口直流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the fu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inhe Road, No. 18, No.

Applicant after: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211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Xiaotangshan town big East Village Road No. 270

Applicant befor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