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1919B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1919B
CN106531919B CN201611072537.4A CN201611072537A CN106531919B CN 106531919 B CN106531919 B CN 106531919B CN 201611072537 A CN201611072537 A CN 201611072537A CN 106531919 B CN106531919 B CN 106531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liding
battery case
cabinet
centra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25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1919A (zh
Inventor
陈福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ang Jiuding Zhiy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ang Jiuding Zhiy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ang Jiuding Zhiy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ang Jiuding Zhiy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25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1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1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属于电池领域。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外表面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箱体外部,所述连接部可沿水平方向位移,所述箱体内部真空密封,所述连接部与发动机和充电口均相连。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具有内置备用电池,具有充放电判断策略,能够在零时停靠和夜间停靠时为电池充电,为汽车续航提供时间转换,但又不会对电池造成记忆效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箱,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技术相对简单成熟,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开发的热点。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和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原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但其比能量低,所占的质量和体积太大,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使用寿命短因此并没有被广泛的采用。而镍镉电池,镍氢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较长,能量密度高,因此被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采用。
由于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作为动力源,续航能力较弱,当电池耗尽时则需要花费3~5小时的时间为电池充满电,随着国家政策等大力扶持,公共充电设施数量逐渐增加,用户可以在临时停靠时为电池充电,但当用户在临时停靠为电池充电却又没有充满,临停结束后将立即使用电池,会导致电池产生记忆效应,迅速降低电池容量;而在夜间长时间停靠,电池3~5小时即可充满,而剩余时间却没法再为电池续航提供时间转换,如果多准备一块备用电池,虽然能够在长时间停靠时为汽车续航提供时间转换,当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准备一块备用电池,用户无法实现自行更换动力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备用电池,具有充放电判断策略,能够在零时停靠和夜间停靠时为电池充电,为汽车续航提供时间转换,但又不会对电池造成记忆效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外表面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箱体外部,所述连接部可沿水平方向位移,所述箱体内部真空密封,所述连接部与发动机和充电口均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池放置在箱体内,而箱体内呈真空密封,通过连接部将电池与发动机、充电口等连接,避免电池直接与之相连,能够保证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池周边出现静电放电,导致电池容量下降,以及电量消耗,而两个箱体并列设置则可内置备用电池,通过连接部与两块电池连接策略的控制,来实现充放电控制,避免临时停靠时充电导致电池产生记忆效应。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连接座包括两传输柱,所述传输柱一端设于箱体内部,另一端设于箱体外部;所述两传输柱之间设有若干信号传输口,所述信号传输口设于箱体外部。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连接部包括与位移装置相连的插入件,所述插入件设有信号接口和传输接口,所述传输接口与传输柱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信号传输口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信号传输口将电压情况传递至中央控制器,使得中央控制器能够判断电池状态并选择充放电策略,以及选择使用的电池;而传输柱则作为正常的电流传递介质,传输柱位于电池箱内部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插入件内部,传输接口下方设有线缆区,所述线缆区内设有若干线缆,所述线缆将传输接口分别与发动机和充电口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与发动机和充电口连接的线缆均设置在插入件内部,能够方便中央控制器判断此时为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位移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滑动一部和滑动二部,所述滑动一部呈右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滑动二部呈左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滑动一部套设于滑动二部外部,所述滑动一部能够相对滑动二部沿水平方向位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一部能够相对于滑动二部进行滑动,而滑动距离只有两个档位,两个档位的设置使得插入件只有两个位置状态,对准电池箱A连接座,和对准电池箱B连接座。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滑动一部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支杆,所述支杆一端与滑动一部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动一部顶壁与插入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二部内设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杆中段通过连杆与控制机构相连,所述连杆可沿水平方向伸缩。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液压伸缩机构,所述液压伸缩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液压伸缩机构一端与滑动二部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相连,所述液压伸缩机构和连杆均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液压伸缩机构、连杆的伸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机构控制连杆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从而控制插入件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向上移动即可插入电池箱的连接座中,向下移动即可断开与电池箱的连接,而连杆在水平方向上位移则带动滑动一部的移动,从而将插入件对准电池箱A的连接座或电池箱B的连接座。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连接座内设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与信号传输口信号连接;所述传输柱内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插入件内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根据电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控制机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央控制器根据电压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电池电量情况,而红外感应器与红外发射器相配合能够便于与连接座的匹配,便于插入件与电池箱的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两电池箱分段充电和分段输电。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段充电充电和分段输电,能够根据电池电量情况来合理安排电池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所述箱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扣件,两所述箱体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寿命耗尽需要更换时,可以方便将整个电池箱进行整体更换,从而保证电池的真空无尘环境,同时也避免废弃电池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便于集中收集管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内置备用电池,具有充放电判断策略,能够在零时停靠和夜间停靠时为电池充电,为汽车续航提供时间转换,但又不会对电池造成记忆效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通过分段充电充电和分段输电,能够根据电池电量情况来合理安排电池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方便将整个电池箱进行整体更换,从而保证电池的真空无尘环境,同时也避免废弃电池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便于集中收集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央控制器充电策略示意图;
图3是中央控制器放电策略示意图。
图中标记:
1为箱体,
2为连接座,201为传输柱,202为信号传输口,
3为插入件,301为信号接口,302线缆区,
4为滑动一部,401为支杆,402为连杆,
5为滑动二部,501为液压伸缩机构,502为中央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箱体1,箱体1外表面设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连接部设于箱体1外部,连接部可沿水平方向位移,箱体1内部真空密封,连接部与发动机和充电口均相连。连接座2包括两传输柱201,传输柱一端设于箱体1内部,另一端设于箱体1外部;两传输柱201之间设有若干信号传输口202,信号传输口202设于箱体1外部。连接部包括与位移装置相连的插入件3,插入件3设有信号接口301和传输接口,传输接口与传输柱201可拆卸连接,传输接口与信号传输口202可拆卸连接,传输接口与中央控制器502信号连接。插入件3内部,传输接口下方设有线缆区302,线缆区内设有若干线缆,线缆将传输接口分别与发动机和充电口相连。位移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滑动一部4和滑动二部5,滑动一部4呈右端开口的框体,滑动二部5呈左端开口的框体,滑动一部4套设于滑动二部5外部,滑动一部能够相对滑动二部沿水平方向位移。滑动一部4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支杆401,支杆401一端与滑动一部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动一部顶壁与插入件3固定连接;滑动二部5内设有控制机构,支杆401中段通过连杆402与控制机构相连,连杆402可沿水平方向伸缩。控制机构包括液压伸缩机构501,液压伸缩机构501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液压伸缩机构501一端与滑动二部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402相连,液压伸缩机构501和连杆402均与中央控制器502相连,中央控制器502能够控制液压伸缩机构501和连杆402的伸缩。连接座2内设有电压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与信号传输口202信号连接;传输柱201内设有红外发射器,插入件3内设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与中央控制器502信号连接;中央控制器502能够根据电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控制机构。箱体1外侧壁上设有卡扣件,两所述箱体1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
为了方便叙述,将两电池箱区分为电池箱A和电池箱B。
中央控制器502控制两电池箱分段充电和分段输电,中央控制器502通过控制液压伸缩机构收缩,带动支杆401收缩,插入件3断开与电池箱A连接座的连接,中央控制器502控制连杆402收缩,滑动一部4相对滑动二部5位移,插入件3移动至电池箱B下方,中央控制502控制液压伸缩机构伸长,带动支杆401伸长,插入件3插入电池箱B连接座中,从而与电池箱B连通。
中央控制502在充电和放电时采用两种策略。
在充电时,首先与电池A连通,将电池A的电量充至70%后,将电池B的电量充至70%,再将电池A的电量充至100%后,将电池B的电量充至100%。如果在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此时通过以下几种策略选用作用动力源的电池:电池A的电池不满70%时,对比电池A和电池B的剩余电量,选用电量较多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池A的电量大于70%则采用电池A作为动力源电池,而充电时,将A充至70%则对B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电池产生记忆效应,同时,电池B没有充至70%时,则不会启动电池B,但临停充电时对B进行充电,从而保证停车时的短时间能够充电,不会浪费时间,为续航提供时间转换,同时能够避免电池在未充满时又进行使用,产生记忆效应,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在作为动力放电时,电池A作为首选使用电池,当电池A电量小于70%,电池B电量小于30%时,继续使用电池A直至电池A电量小于30%;当电池A电量小于70%,电池B电量大于30%时,使用电池B直至电池B电量小于10%后,电池B停止使用,使用电池A直至电池A耗尽。由此则在使用电池A时,临停充电优选为电池A进行充电,而动力电池仍然为B,当电池B的最小电量至少为10%,从而保证电池B作为备用电池,虽然无法及时充满电,但是不会由于长时间电量耗尽而产生记忆效应电量急剧下降,造成寿命缩短,使得电池A和电池B作为两个可选电池在使用时,使用策略更加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箱体(1),所述箱体(1)外表面设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箱体(1)外部,所述连接部可沿水平方向位移,所述箱体(1)内部真空密封,所述连接部与发动机和充电口均相连;所述连接座(2)包括两传输柱(201),所述传输柱一端设于箱体(1)内部,另一端设于箱体(1)外部;所述两传输柱(201)之间设有若干信号传输口(202),所述信号传输口(202)设于箱体(1)外部;
所述连接部包括与位移装置相连的插入件(3),所述插入件(3)设有信号接口(301)和传输接口,所述传输接口与传输柱(201)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信号传输口(201)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中央控制器(502)信号连接;
所述插入件(3)内部,传输接口(301)下方设有线缆区(302),所述线缆区内设有若干线缆,所述线缆将传输接口分别与发动机和充电口相连;
所述位移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滑动一部(4)和滑动二部(5),所述滑动一部(4)呈右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滑动二部(5)呈左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滑动一部(4)套设于滑动二部(5)外部,所述滑动一部能够相对滑动二部沿水平方向位移;
所述滑动一部(4)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支杆(401),所述支杆(401)一端与滑动一部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动一部顶壁与插入件(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二部(5)内设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杆(401)中段通过连杆(402)与控制机构相连,所述连杆(402)可沿水平方向伸缩;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液压伸缩机构(501),所述液压伸缩机构(501)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液压伸缩机构(501)一端与滑动二部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402)相连,所述液压伸缩机构(501)和连杆(402)均与中央控制器(502)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502)能够控制液压伸缩机构(501)、连杆(402)的伸缩;
所述连接座(2)内设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与信号传输口(202)信号连接;所述传输柱(201)内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插入件(3)内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中央控制器(502)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502)能够根据电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502)控制两电池箱分段充电和分段输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侧壁上设有卡扣件,两所述箱体(1)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
CN201611072537.4A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Active CN106531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2537.4A CN106531919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2537.4A CN106531919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1919A CN106531919A (zh) 2017-03-22
CN106531919B true CN106531919B (zh) 2019-10-11

Family

ID=5835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2537.4A Active CN106531919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19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3855A (zh) * 2013-12-18 2015-06-24 韩磊 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组燃烧概率的电池组供电系统
EP3016173A1 (en) * 2013-08-23 2016-05-04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0566746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徐呈忠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更换充电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6173A1 (en) * 2013-08-23 2016-05-04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04723855A (zh) * 2013-12-18 2015-06-24 韩磊 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组燃烧概率的电池组供电系统
CN10566746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徐呈忠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更换充电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1919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446B (zh) 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整车控制器
CN11042967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适应性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5554092U (zh) Dc/dc转换器、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03039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6467032A (zh) 驱动装置以及输送设备
CN109768561A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62199A (zh) 一种电池组分层均衡电路
CN206237161U (zh) 电动型移动充电车对外供电系统及移动充电车
CN108790848A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坡道起步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08608871A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超级电容和飞轮电池的车用复合储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7753497U (zh) 支持内外电切换的锂电池组电源装置
CN104786863A (zh) 一种汽车用三电压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59190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供电控制电路与混合动力汽车
CN10653191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04947676U (zh) 一种电池组分层均衡电路
CN209434923U (zh)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通用型可充电电池的新型架构
CN208393163U (zh) 储能式充电设备
CN201321124Y (zh) 具有外接电源充电功能的摩托车
CN204736714U (zh) 一种具有双电源装置的电动车
CN204605555U (zh) 一种电动车的备用电源装置及其电动车
CN207173331U (zh) 一种基于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储能系统
CN107054105B (zh) 带有涡簧储能机构的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及其能量分配方法
JP7006572B2 (ja) 車両用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CN208585105U (zh) 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
CN202190090U (zh) 电动车自动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