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4443A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4443A
CN106524443A CN201611270204.2A CN201611270204A CN106524443A CN 106524443 A CN106524443 A CN 106524443A CN 201611270204 A CN201611270204 A CN 201611270204A CN 106524443 A CN106524443 A CN 106524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oneself
carry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702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4443B (zh
Inventor
屈金祥
杜鹏杰
向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702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4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本发明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为使用户感到舒适往往空气温度进行空调器运行参数如风速以及设定温度的调节,以使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但空调器进入智能调节模式往往需要先开启空调器,然后由用户手动进行模式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空调器需要手动进行模式切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计算模块,用于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该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发送开机信号,说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建立连接,若空调器开启了随身感功能,则直接可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按照设定的运行参数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随身感功能,并在提示信息输出预设时长后停止输出提示信息。
步骤S20,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步骤S30,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该随身感值可通过用户周围温度计算得到,也可通过其它参数如风速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等对应的修正值对用户周围温度进行修正得到。随身感值可定制计算得到,循环控制运行参数,以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以用户感受到舒适的运行参数运行。
本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步骤S40,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所述步骤S10,即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由于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穿戴设备可能由于通信故障等其它原因不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在确定可穿戴设备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后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即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确定可穿戴设备能够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即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该预设次数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认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来确定可穿戴设备是否可与空调器进行正常通信,则可正常通信时才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使得对空调器的控制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3,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步骤S12,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睡眠时间段可由用户进行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整;或者,该睡眠时间段可由开发人员设定,空调器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修正,例如,在进入睡眠短时,检测用户状态,在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认为用户睡眠,并记录用户睡眠的时间段,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内记录的时间段来更新预设的睡眠时间段。
用户的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可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为零时,则认为用户处于静止状态,在加速度大于零且变化时,认为用户处于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来判定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即步骤S10还包括,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在光敏传感为点亮状态时,控制进入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在处于睡眠随身感模式时,空调器可计算随身感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随身感值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SMAV=KTa+L,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L可由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进行确定,该睡眠时长可根据当前时间点来确定,通过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进行修正得到的随身感值更能够体现用户的感受,使得对空调器运行参数的调节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还包括:
步骤S13,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3,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步骤S24,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用户清醒的时间段或者用户活动时,说明用户未进入睡眠状态,此时可直接按照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随身感值进行修正。
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MAV=HTa+M,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M可由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至第四任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可由手环上发送至空调器,例如,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控件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可穿戴设备将该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例如,在可穿戴设备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对该语音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在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则将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用户空调器直接接收到语音信号,在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且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例如遥控器,在此不一一赘述。
由于在进入随身感模式后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周围温度计算随身感值,则需要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可判断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建立连接,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未建立连接时,可搜索附近的可穿戴设备,与搜索到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后建立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直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之间的连接才能进入随身感模式。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5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5所示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各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该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发送开机信号,说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建立连接,若空调器开启了随身感功能,则直接可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按照设定的运行参数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随身感功能,并在提示信息输出预设时长后停止输出提示信息。
计算模块20,用于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调节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该随身感值可通过用户周围温度计算得到,也可通过其它参数如风速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等对应的修正值对用户周围温度进行修正得到。随身感值可定制计算得到,循环控制运行参数,以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以用户感受到舒适的运行参数运行。
本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6,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40,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由于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穿戴设备可能由于通信故障等其它原因不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在确定可穿戴设备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后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即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确定可穿戴设备能够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即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该预设次数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认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来确定可穿戴设备是否可与空调器进行正常通信,则可正常通信时才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使得对空调器的控制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7,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1,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控制单元12,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计算模块20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计算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睡眠时间段可由用户进行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整;或者,该睡眠时间段可由开发人员设定,空调器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修正,例如,在进入睡眠短时,检测用户状态,在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认为用户睡眠,并记录用户睡眠的时间段,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内记录的时间段来更新预设的睡眠时间段。
用户的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可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为零时,则认为用户处于静止状态,在加速度大于零且变化时,认为用户处于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来判定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即第一获取单元11,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控制单元12,还用于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在光敏传感为点亮状态时,控制进入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在处于睡眠随身感模式时,空调器可计算随身感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随身感值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SMAV=KTa+L,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L可由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进行确定,该睡眠时长可根据当前时间点来确定,通过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进行修正得到的随身感值更能够体现用户的感受,使得对空调器运行参数的调节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单元12,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1,还用于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计算单元2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用户清醒的时间段或者用户活动时,说明用户未进入睡眠状态,此时可直接按照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随身感值进行修正。
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MAV=HTa+M,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M可由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至第四任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接收到一键开机信号,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可由手环上发送至空调器,例如,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控件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可穿戴设备将该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例如,在可穿戴设备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对该语音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在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则将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用户空调器直接接收到语音信号,在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且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例如遥控器,在此不一一赘述。
由于在进入随身感模式后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周围温度计算随身感值,则需要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可判断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建立连接,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未建立连接时,可搜索附近的可穿戴设备,与搜索到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后建立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直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之间的连接才能进入随身感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云端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6.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7.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计算模块,用于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CN201611270204.2A 2016-12-30 2016-12-3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524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70204.2A CN106524443B (zh) 2016-12-30 2016-12-3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70204.2A CN106524443B (zh) 2016-12-30 2016-12-3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4443A true CN106524443A (zh) 2017-03-22
CN106524443B CN106524443B (zh) 2019-06-28

Family

ID=5833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70204.2A Active CN106524443B (zh) 2016-12-30 2016-12-3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44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488A (zh) * 2018-12-29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CN111294259A (zh) * 2020-02-27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54305A (zh) * 2020-10-20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4604A (zh) * 2013-09-15 2015-03-25 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体感温度智能风扇
CN104633860A (zh) * 2015-01-29 2015-05-20 上海翰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人体体温变化的室温调节方法
CN104676821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79887A (zh) * 2015-04-30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系统
CN104896663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方式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及空调器
CN104913430A (zh) * 2014-03-11 2015-09-1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空调器
CN104930646A (zh) * 2015-05-29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50320588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leepnea Llc WhipFlash [TM]: Weara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for Predicting and Cooling Hot Flashes
JP2015222324A (ja) * 2014-05-22 2015-12-10 Kddi株式会社 眼鏡型ウェアラブル装置、温冷感変化誘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371419A (zh) * 2014-08-25 2016-03-02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空调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空调系统
CN105841290A (zh) * 2015-08-24 2016-08-10 福建福伦德电器有限公司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CN105841317A (zh) * 2015-01-12 2016-08-10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智能空调手环及空调控制方法
US20160252267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mfort mapping using wearables
CN10599702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实现自动调节可穿戴设备参数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6152384A (zh) * 2015-04-08 2016-11-23 龚禹豪 一种体感温度测量方法
CN106247539A (zh) * 2016-08-09 2016-1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一键开机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4604A (zh) * 2013-09-15 2015-03-25 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体感温度智能风扇
CN104676821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13430A (zh) * 2014-03-11 2015-09-1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空调器
US20150320588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leepnea Llc WhipFlash [TM]: Weara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for Predicting and Cooling Hot Flashes
JP2015222324A (ja) * 2014-05-22 2015-12-10 Kddi株式会社 眼鏡型ウェアラブル装置、温冷感変化誘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371419A (zh) * 2014-08-25 2016-03-02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空调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空调系统
CN105841317A (zh) * 2015-01-12 2016-08-10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智能空调手环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4633860A (zh) * 2015-01-29 2015-05-20 上海翰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人体体温变化的室温调节方法
US20160252267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mfort mapping using wearables
CN106152384A (zh) * 2015-04-08 2016-11-23 龚禹豪 一种体感温度测量方法
CN104879887A (zh) * 2015-04-30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系统
CN104896663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方式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及空调器
CN104930646A (zh) * 2015-05-29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41290A (zh) * 2015-08-24 2016-08-10 福建福伦德电器有限公司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CN10599702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实现自动调节可穿戴设备参数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6247539A (zh) * 2016-08-09 2016-1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一键开机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488A (zh) * 2018-12-29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CN109764488B (zh) * 2018-12-29 2020-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CN111294259A (zh) * 2020-02-27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54305A (zh) * 2020-10-20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4443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8223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650815B (zh) 空调风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86940B (zh) 提高睡眠舒适度的装置、方法和空调
CN106403203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9506342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06556122B (zh) 控制系统、睡眠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其睡眠控制方法
CN106524443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610094A (zh) 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763812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42692B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676597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567229A (zh) 冰箱內食物提醒装置、方法及冰箱
CN105627510B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节能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4154631A (zh) 自动调节设备参数的控制器
CN106705372A (zh) 空调器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16022A (zh) 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5922A (zh) 一种目标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80114529A1 (en) Cooling And/Or Freezing Device
CN107401809A (zh) 一种蓝牙空调遥控器
CN110213663A (zh) 音视频播放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65436B (zh) 空调器运行参数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05822582B (zh) 风扇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274899A (zh) 空调器语音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78351B (zh) 智能音箱系统的音乐播放方法及智能音箱系统
CN106839268A (zh) 空调器自学习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