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7416A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7416A
CN106507416A CN201611070874.XA CN201611070874A CN106507416A CN 106507416 A CN106507416 A CN 106507416A CN 201611070874 A CN201611070874 A CN 201611070874A CN 106507416 A CN106507416 A CN 106507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background data
data package
network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08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08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74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74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所述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将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调整保活数据包的发送周期,减少了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端的使用率急剧上升,为了应对用户的需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例如,通讯类应用、视频类应用、金融类应用等,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快、更流畅的上网体验,在每个应用功能中会设定周期性地与服务器交换状态信息,以保证应用可以持续地与服务器交换信息,即终端中安装的应用与网络建立连接后,周期性地发送数据包同网络中的服务器进行信息的交换。
然而,当用户没有使用终端的状态下,终端中的每个应用仍会按照各自的设定周期性地与服务器交换状态信息,因此,终端会耗费大量的电能来支持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缩短终端的待机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降低了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所述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将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之前,包括:
设定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
所述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包括: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在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与所述发送周期内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对识别出的所述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所述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
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在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与所述发送周期内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识别出的所述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发送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后台数据包,并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识别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使得至少一个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发送周期,基于该发送周期可以将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后台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因此,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示例图,如图1所示,终端中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包括识别模块和发送模块。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装置中执行,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终端上的数据包传输装置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地,用户在使用终端过程中,会在终端上安装各类应用,通过各类应用与网络连接获取相应的信息。现有技术中,应用通过向网络发送以及接收数据包的形式与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数据包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用户输入信息相关的前台数据包,另一类是应用与网络连通性相关的后台数据包。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包传输装置中,设置获取模块,来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包。
102、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如图1所示,通过在识别模块中设置前台流容器和后台流容器,其中,前台流容器用于识别前台数据包,后台流容器用于识别后台数据包。应用在向网络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前台流容器对应用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前台数据包进行识别,后台流容器对应用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后台数据包进行识别,其中,前台数据包可以是某一个应用发送的,也可以是所有应用发送的,后台数据包可以是某一个应用发送的,也可以是所有应用发送的。
103、若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若后台容留器中识别到后台数据包,则说明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所有数据包中包含有后台数据包,则需要为每一个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确定发送周期,用于确定该数据包是在哪一个发送周期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周期可以是在数据包发送装置中预先设定的。
例如,设定发送周期为10秒钟,则第一个发送周期为0s~10s,第二个发送周期为11s~20s。则,在第5秒时,后台容留器内识别到一个后台数据包,则确定该数据包在第一个发送周期内进行发送。在第12秒时,后台容留器内识别到三个后台数据包,则确定该数据包在第二个发送周期内进行发送。
104、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具体地,当一个发送周期结束时,对后台容留器内识别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可以按照其识别的前后顺序一并发送到网络,也可以将所有的后台数据包按照非前有顺序一定发送到网络。
例如,设定发送周期为10秒钟,在第一个发送周期内的第2秒识别到第一个后台数据包,在第4秒识别到第二个后台数据包,在第5秒识别到第三个后台数据包,则当该发送周期结束时,按照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排列顺序,将两个后台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发送方法,通过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后台数据包,然后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识别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使得至少一个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发送周期,基于该发送周期可以将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后台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因此,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2A、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执行步骤2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2A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2B、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执行步骤204。
203、若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执行步骤2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3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3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4、若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不影响用户使用每一个应用,用户在应用中输入信息后,产生了前台数据包,前台容留器中识别到了前台数据包,则每一个前台数据包均按照正常的发送流程立即发送到网络。
若用户没有对应用进行操作,应用不会产生前台数据包,仅产生后台数据包,则应用产生的后台数据包按照发送周期单独进行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台数据包可以和后台数据包之间,既可以使用同一个输出端口连接网络,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连接网络。
205、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4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4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发送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前台数据包,立即将前台数据包发送至网络,使得前台数据包与后台数据包分开进行发送,因此,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1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步骤101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02、设定后台数据包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可以提高使用灵活性,可以对后台数据包所属的类型进行设定。可以理解为,对后台数据包的应用进行设定,设定该应用是否需要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包发送方法中的发送周期进行发送。由于每个用户使用的终端中安装的应用均会不同,相应的发送后台数据包的应用列表也会不同,例如,终端A中安装有10个应用,则用户在使用该终端A时,可以对该终端A中包含有10个应用的应用列表进行设定。然后终端根据用户确定的后台数据包类型,来确定每一个应用是否需要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包发送方法中的发送周期进行发送。
303、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若是,执行步骤304,若否,执行步骤3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模块中的后台容留器内识别出后台数据包后,立即对该后台数据包的类型按照设定的后台数据包类型进行确定,确定该后台数据包是否为需要按照发送周期发送的后台数据包。即,该数据包与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则需要按照发送周期进行发送,若该数据包与后台数据包类型不匹配,则该数据包不需要按照发送周期进行发送,将该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304、确定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执行步骤306。
305、将识别出的后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306、对识别出的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执行步骤307。
应用发送后台数据包的周期与应用自身中设定的后台数据包发送周期相关,由于不同的应用其设定的后台数据包发送周期可能会不同,因此,从获取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的中各个后台数据包的发出时间也会不同,为了能够实现对至少一个后台数据包按照本实施例中的发送周期进行统一的发送,可以对每一个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例如,按照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的先后顺序进行缓存。
307、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的缓存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每个发送周期到达时,在本发送周期内缓存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发送完毕,为了可以减少终端占用内存的情况,可以将缓存的后台数据包清空,以节省终端内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中央处理器中设定一个区域,用于缓存后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发送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后台数据包,对每一个后台数据包的后台数据包类型进行确定,若确定与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则按照发送周期进行发送,若与后台数据包类型不匹配,则立即发送至网络。因此,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达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使用灵活性,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402、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403、若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404、在每一个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不影响用户使用每一个应用,用户在输入信息产生了前台数据包,每一个前台数据包均按照正常的发送流程发送,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减少网络的连接次数,可以在每一个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例如,设定发送周期为15秒钟,则第一个发送周期为0s~15s,第二个发送周期为16s~30s。则,在第一个周期结束时,即第15秒时,识别前台容留器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405、若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前台数据包与发送周期内的所有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若在前台数据包产生过程中,后台流容器中在本次发送周期中已经识别出至少一个后台数据包,则将后台流容器中识别出来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同前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若用户没有对应用进行操作,应用不会产生前台数据包,仅产生后台数据包,则应用产生的后台数据包按照发送周期单独进行发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一个发送周期结束时,若用户发送前台数据包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通过同一个端口发送已经识别出来的所有后台数据包,这样发送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地减少了后台数据包单独发送到网络的次数,避免了后台数据包单独发送到网络所需要消耗的电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终端电能的消耗。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识别模块12、确定模块13和发送模块14。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识别模块12,用于识别获取模块11获取到的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确定模块13,用于若识别模块12识别出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发送模块14,用于将每一个发送周期内的由确定模块13确定的所有后台数据包,在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发送模块14,还用于:
若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设定模块15和缓存模块16。
其中,设定模块15,用于设定后台数据包类型。
识别模块12,具体用于:
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设定模块15设定的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
缓存模块16,用于对识别模块12识别出的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识别模块12,还用于:
在每一个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发送模块14,具体用于:
若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前台数据包与发送周期内的所有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所述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将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之前,包括:
设定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
所述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包括: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与所述发送周期内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识别出的所述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
6.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待发送的数据包;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后台数据包;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后台数据包,确定获取到的所述后台数据包所处的发送周期;
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确定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一并发送到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立即发送到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
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后台数据包类型相匹配的后台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在每一个所述发送周期结束时,识别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含前台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含前台数据包,将所述前台数据包与所述发送周期内的所有所述后台数据包通过同一个接口一并发送到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识别出的所述后台数据包进行缓存。
CN201611070874.XA 2016-11-29 2016-11-29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5074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0874.XA CN10650741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0874.XA CN10650741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7416A true CN106507416A (zh) 2017-03-15

Family

ID=5832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0874.XA Pending CN10650741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74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0116A (zh) * 2018-03-02 2018-08-21 杭州朗和科技有限公司 断网重连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09510779A (zh) * 2017-09-15 2019-03-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42233A (zh) * 2018-04-06 2020-12-04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在5g网络中管理与局域数据网络(ladn)的连接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9582A1 (en) * 2006-09-06 2008-03-06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network optimized method for keeping an application IP connection always on
CN102684949A (zh) * 2012-06-04 2012-09-19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连接下心跳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和客户端
CN10309643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连接保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353278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心跳消息的方法、系统、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5338195A (zh) * 2015-12-14 2016-02-17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节电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10913A (zh) * 2015-12-22 2016-05-25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长连接的心跳保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9582A1 (en) * 2006-09-06 2008-03-06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network optimized method for keeping an application IP connection always on
CN10309643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连接保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2684949A (zh) * 2012-06-04 2012-09-19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连接下心跳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和客户端
CN10353278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心跳消息的方法、系统、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5338195A (zh) * 2015-12-14 2016-02-17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节电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10913A (zh) * 2015-12-22 2016-05-25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长连接的心跳保活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779A (zh) * 2017-09-15 2019-03-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8430116A (zh) * 2018-03-02 2018-08-21 杭州朗和科技有限公司 断网重连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2042233A (zh) * 2018-04-06 2020-12-04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在5g网络中管理与局域数据网络(ladn)的连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236B (zh) 交换芯片端口的管理方法、主控板、交换板与系统
CN104769570B (zh) 控制多时隙链路层微片中的消息收发
CN104714905B (zh) 用于执行失效转移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28226B (zh) 一种用户态与内核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CN104348902B (zh) 一种用于网络输入/输出设备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07526645B (zh) 一种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6507416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60337A (zh) 一种单片机的自动编址方法及系统
CN103248700B (zh) 云平台虚拟机内外网不同级别限速的方法
CN104965808A (zh) 用于实现串口复用的装置以及串口复用的方法
CN105868136A (zh) 处理多个命令/命令帧的电子装置及命令帧处理方法
CN10661078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74467A (zh) 网络自动化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1689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951374A (zh) 用于检查块页地址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21121A (zh) 基于电力云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105379221B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及设备
CN103067201B (zh) 一种多协议通讯管理机
CN215769721U (zh) 一种数据处理单元板卡
CN105786732A (zh) 数据访问方法及装置
CN204706021U (zh) 一种改进易维护性的存储节点
CN104199716A (zh) 一种虚拟机热迁移的方法、物理主机及系统
CN105117353B (zh) 带有通用数据交互模块的fpga及采用该fpga的信息处理系统
CN1076439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885813B (zh) 一种虚拟机环境下的抓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