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988A -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6988A
CN106506988A CN201611029513.0A CN201611029513A CN106506988A CN 106506988 A CN106506988 A CN 106506988A CN 201611029513 A CN201611029513 A CN 201611029513A CN 106506988 A CN106506988 A CN 106506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picture
panorama
parameter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95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利
刘威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95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6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6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Studio Circuit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全景画面的尺寸,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特写画面的尺寸;将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尺寸。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Description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和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的采集和录制系统越来越普及,且正在逐步实现高清化和智能化,并可以应用于众多领域,如智能交通、网络课程和安全监控等领域。
云台摄像头是图像采集和录制系统常用的一种摄像头,云台摄像头有两种,一种是带机械旋转装置的云台摄像头,可以通过上位机发送控制指令来控制云台转动的方向和角度,另一种是不带机械旋转装置的,采用纯数字图像处理算法,从拍摄的画面中切取要显示的画面内容实现云台的效果,这种也叫做虚拟云台。虚拟云台摄像机可以从拍摄的画面中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并同时输出,实现一个摄像机同时输出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功能,可以应用于教学录播等系统。
但是,虚拟云台摄像机从拍摄的画面中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时,切取的全景画面如果太小则无法拍摄到真正的全景,切取的特写画面如果太大则虚拟云台效果较差,切取的特写画面如果太小的话,经过放大以后很容易出现锯齿等显示效果问题,并且如果切取的特写画面太靠近摄像机拍摄画面的边界,图像放大后会有畸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参数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其中,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特写画面的尺寸,然后将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取景画面的尺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画面参数及其参数的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视频录制设备从录制画面中切取画面的场景,可以由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一般可集成于视频录制设备中或与视频录制设备相连接的控制终端中。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取景画面具体是指视频录制设备可录制的最大图像画面,典型的可以是:摄像机的整幅拍摄画面。全景画面具体是指从取景画面中切取的,包含了所有所需录制元素的画面,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录制元素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场景中,录制元素可以是:黑板、教师以及讲台等;在体育运动场景中,录制元素可以是:运动场馆、观众席、运动员等。特写画面具体是指从取景画面中切取的,仅包含需要特写放大的录制元素的画面,与前述场景对应的,录制元素典型的可以是:教师或运动员等。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教学录播系统通过摄像机录制教师授课视频作为网络课程的授课视频,摄像机录制的整幅画面并不适合作为网络课程授课视频的画面,而是需要从摄像机录制的整幅画面中切取固定尺寸的画面,且同时从摄像机录制的整幅画面中切取仅包括授课教师的画面作为特写画面,将固定尺寸的画面和特写画面叠加后的画面作为网络课程授课视频的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全景画面的尺寸,其中,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具体是指全景画面的任意一个顶点的位置,其中,全景画面的尺寸具体是指全景画面的各边长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特写画面的尺寸,其中,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具体是指特写画面的任意一个顶点的位置,其中,特写画面的尺寸具体是指特写画面的各边长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的方式具体可以是操作人员输入所需参数或是根据取景画面的参数计算得到的所需参数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120、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取景画面的尺寸,其中,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具体是指取景画面的任意一个顶点的位置,其中,取景画面的尺寸具体是指取景画面的各边的长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将全景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具体是指通过对全景画面的参数和取景画面的参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计算以及将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判断全景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预设条件。
其中,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是全景画面完全位于取景画面中、全景画面的面积占取景画面的面积的比例数值为某一固定数值(例如:70%等)或位于某一个数值范围内以及全景画面与取景画面相平行的边的长度不能相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全景画面是从取景画面中切取的,所以全景画面首先不应超出取景画面;其次,全景画面的面积与取景画面的面积的比值应该满足一定条件,因为如果全景画面过大,接近取景画面,则切取全景画面就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全景画面过小,则全景画面就无法包括全部所需显示内容。
其中,全景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需要满足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全景画面的参数和取景画面的参数进行明确,也就是全景画面的参数和取景画面的参数的计算规则。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假定全景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所需满足的预设条件为全景画面的面积占取景画面的面积的70%,那么对应的全景画面的参数和取景画面的参数的计算规则为:全景画面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除以取景画面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计算结果为全景画面的面积占取景画面的面积的比例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将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具体是指通过对特写画面的参数、取景画面的参数和/或全景画面的参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计算以及将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判断特写画面与取景画面和/或全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预设条件。
其中,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是特写画面完全位于取景画面中、特写画面的面积与全景画面的面积的比值为某一固定数值或位于某个数值范围内以及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边重叠时,特写画面是否会超出取景画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特写画面是从取景画面中切取的,所以首先特写画面不应超出取景画面;其次,由于特写画面显示的内容是取景画面中某个录制元素的特写,所以,特写画面的面积与全景画面的面积的比值应满足一定条件,如果特写画面太大则可能会影响全景画面中其他录制元素的显示,如果特写画面太小的话,经过放大以后很容易出现锯齿等显示效果问题。
其中,特写画面、取景画面和/或全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需要满足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特写画面、取景画面和全景画面的参数进行明确,也就是特写画面的参数、取景画面的参数和/或全景画面的参数的计算规则。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假定特写画面与全景画面之间的位置以及尺寸关系所需满足的预设条件为特写画面占全景画面的比例数值应为30%,那么对应的特写画面的参数和全景画面的参数的计算规则为:特写画面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除以全景画面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计算结果为特写画面占全景画面的比例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通过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其中,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特写画面的尺寸,然后将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取景画面的尺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在将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还包括:预览所述取景画面、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直观地查看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是,还包括: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两个所述取景画面,当其中一个所述取景画面中的所述特写画面的左侧或右侧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时,切换到另一个所述取景画面进行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的提取。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跟着特写画面中的图像主体的移动而进行变化,当用户靠近取景画面的边缘时,特写画面的图像采集范围实际已经超出了取景画面的范围,不可能采集到完整的特写画面,鉴于此,图像采集过程中通过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两个取景画面,两个取景画面部分交叠,综合覆盖整个场景,当其中一个取景画面无法满足特写画面的图像采集需求时,切换到另一个取景画面进行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提取,从而更好地进行所需画面的录制。
第二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对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优化为: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保存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结束参数配置。
进一步地,对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优化为,还包括:若所述全景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所述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所述右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所述左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左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10、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步骤220、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执行步骤23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210,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具体可以是判断全景画面的四个顶点是否都位于取景画面内或依据全景画面的边长以及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与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全景画面右上角以及左下角是否位于取景画面内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230、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执行步骤24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210,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具体可以是判断特写画面的四个顶点是否都位于取景画面内或依据特写画面的边长以及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与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关系判断特写画面右上角以及左下角是否位于取景画面内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240、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执行步骤25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210,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右侧特写画面具体是指特写画面的右边框。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具体可以是依据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与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特写画面和全景画面的边长,判断当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右边框重合时,特写画面的右边框是否会超出取景画面的右边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特写画面是指对某一录制元素的特写放大图,当该录制元素移动时,特写画面也会随之移动,当该录制元素移动至全景画面的边框或移出全景画面时,特写画面的一半甚至全部画面都会移出全景画面,此时,特写画面有可能一部分也移出了取景画面。
步骤250、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若否,则执行步骤26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21,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左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特写画面具体是指特写画面的左边框。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具体可以是依据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与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特写画面的边长,判断当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左边框重合时,特写画面的左边框是否会超出取景画面的左边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260、保存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结束参数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通过先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然后根据全景画面的参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已知的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全景画面是否超出取景画面、特写画面是否超出取景画面、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取景画面以及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取景画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第三实施例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优化为: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取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其中,所述坐标的坐标原点为所述取景画面的左上角顶点,所述坐标轴X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右上角顶点的方向,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左下角顶点的方向;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优化为: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全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将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优化为: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特写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将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优化为: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小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将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优化为: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参数,直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将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优化为: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将所述根据所述特写画面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优化为: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10、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步骤320、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执行步骤33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2,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为x2,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3,因此,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判断X2与x2之和是否大于X3。
步骤330、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执行步骤34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为Y2,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为y2,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为Y3,因此,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判断Y2与y2之和是否大于Y3。
步骤340、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执行步骤35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1,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为x1,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3,因此,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判断X1与x1之和是否大于X3。
步骤350、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执行步骤36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为Y1,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为y1,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为Y3,因此,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判断Y1与y1之和是否大于Y3。
步骤360、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若否,则执行步骤37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前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为X1的一半,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2,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为x2,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为X3,因此,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判断X1的一半、X2和x2之和是否大于X3。
在本实施例中,对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进行判断,是针对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右边框重合的情况进行判断的,也就是说,步骤310中获取的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要保证,当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中线重合时,特写画面不能超出取景画面。
步骤370、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若否,则执行步骤380,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310,直至满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不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为X1的一半,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为x2,因此,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也就是,判断X1的一半是否大于x2。
在本实施例中,对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判断,是针对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左边框重合的情况进行判断的,也就是说,步骤310中获取的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要保证,当特写画面的中线与全景画面的左边框重合时,特写画面不能超出取景画面。
步骤380、保存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结束参数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通过先获取取景画面、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取取景画面、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上述获取的各个数值,判断全景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写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右侧特写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左侧特写画面与取景画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第四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101和参数验证模块102,其中:
参数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参数验证模块102,用于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通过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其中,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特写画面的尺寸,然后将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在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取景画面的尺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虚拟云台切取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不当时,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显示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虚拟云台切取的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的画面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数验证模块可以包括:
全景画面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特写画面验证单元,用于若所述全景画面未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右侧特写画面验证单元,用于若所述特写画面未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左侧特写画面验证单元,用于若右侧特写画面未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参数配置单元,用于若左侧特写画面未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保存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结束参数配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数验证模块还可以包括:
全景画面配置单元,用于若所述全景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特写画面配置单元,用于若所述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右侧特写画面配置单元,用于若所述右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左侧特写画面配置单元,用于若所述左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左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可以包括:
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取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其中,所述坐标的坐标原点为所述取景画面的左上角顶点,所述坐标轴X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右上角顶点的方向,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左下角顶点的方向;
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全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
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特写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全景画面验证单元可以包括:
全景画面X轴方向长度验证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全景画面X轴方向长度配置子单元,用于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小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全景画面Y轴方向长度验证子单元,用于若否,则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特写画面验证单元可以包括:
特写画面X轴方向长度验证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特写画面X轴方向长度配置子单元,用于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特下画面Y轴方向长度配置子单元,用于若否,则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右侧特写画面验证单元可以包括:
右侧特写画面X轴方向长度验证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左侧特写画面验证单元可以包括:
左侧特写画面X轴方向长度验证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画面预览模块,用于预览所述取景画面、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取景画面切换模块,用于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两个所述取景画面,当其中一个所述取景画面中的所述特写画面的左侧或右侧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时,切换到另一个所述取景画面进行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的提取。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包括:
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否,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否,则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否,则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否,则保存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结束参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还包括:
若所述全景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所述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所述右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若所述左侧特写画面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满足所述全景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所述右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以及所述左侧特写画面不超出所述取景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取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其中,所述坐标的坐标原点为所述取景画面的左上角顶点,所述坐标轴X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右上角顶点的方向,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为所述取景画面左上角顶点至左下角顶点的方向;
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全景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
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特写画面沿所述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包括:
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小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若否,则判断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包括:
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若是,则重新获取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直至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不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若否,则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特写画面左上角顶点的Y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Y轴方向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右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包括:
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全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之和是否大于所述取景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
所述根据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判断左侧特写画面是否超出所述取景画面包括:
判断所述特写画面沿坐标轴X轴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是否大于所述全景画面左上角顶点的X轴坐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之后,还包括:
预览所述取景画面、全景画面和特写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两个所述取景画面,当其中一个所述取景画面中的所述特写画面的左侧或右侧超出所述取景画面时,切换到另一个所述取景画面进行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的提取。
10.一种画面参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全景画面的参数和特写画面的参数,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从取景画面中提取,其中,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全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全景画面的尺寸,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特写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尺寸;
参数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全景画面的参数和所述特写画面的参数输入基于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建立的画面分布模型,验证所述全景画面和所述特写画面在所述取景画面中提取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合适,其中,所述取景画面的参数包括:所述取景画面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取景画面的尺寸。
CN201611029513.0A 2016-11-14 2016-11-14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5069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13.0A CN106506988A (zh) 2016-11-14 2016-11-14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13.0A CN106506988A (zh) 2016-11-14 2016-11-14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988A true CN106506988A (zh) 2017-03-15

Family

ID=5832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9513.0A Pending CN106506988A (zh) 2016-11-14 2016-11-14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698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8523A (zh) * 2017-12-19 2018-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024007A1 (zh) * 2017-08-02 2019-02-07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拍照界面预览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12040249A (zh) * 2020-08-11 2020-12-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录播方法、装置及单相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9727A (ja) * 2006-06-08 2007-12-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139632A (zh) * 2011-12-05 2013-06-0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图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704454A (zh) * 2016-02-29 2016-06-22 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抓拍取证图像roi清晰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9727A (ja) * 2006-06-08 2007-12-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139632A (zh) * 2011-12-05 2013-06-0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图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704454A (zh) * 2016-02-29 2016-06-22 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抓拍取证图像roi清晰度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4007A1 (zh) * 2017-08-02 2019-02-07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拍照界面预览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07948523A (zh) * 2017-12-19 2018-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040249A (zh) * 2020-08-11 2020-12-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录播方法、装置及单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vidan et al. Seam carving for content-aware image resizing
JP7231306B2 (ja) イメージ内のターゲットオブジェクトに自動的にアノテーション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521808B (zh) 用于对变换不变低秩纹理的稳健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09146B (zh) 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EP2843625B1 (e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imag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718040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EP269876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bject positioning
CN106506988A (zh) 画面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469387B (zh) 一种拼接质量的量化方法和量化装置
CN10485317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3489219A (zh) 基于深度图像分析的3d发型效果仿真系统
US89346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page position
CN112036317A (zh) 一种人脸图像截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9214288B (zh)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航拍视频的帧间场景匹配方法及装置
US2010008049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CN107995481B (zh) 一种混合现实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997366B (zh) 数据库构建方法、增强现实融合追踪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780334A (zh)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
JP5986422B2 (ja) オブジェクト抽出方法、オブジェクト抽出装置、及びオブジェクト抽出プログラム
CN107452067B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演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3204175U (ja) 画像照合装置
WO2021243566A1 (zh) 成像方法、成像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in et al. A Multi‐Person Selfie System via Augmented Reality
CN102999244A (zh) 一种电子户型展示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制作方法
CN11436352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