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2475B -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2475B CN106502475B CN201610944788.0A CN201610944788A CN106502475B CN 106502475 B CN106502475 B CN 106502475B CN 201610944788 A CN201610944788 A CN 201610944788A CN 106502475 B CN106502475 B CN 1065024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touch point
- point
- width
- scanning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232154 rs108530715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91099 rs213110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14089 rs227792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触点识别方法,其中,红外触点识别装置中,通过预设扫描方向的个数和角度,确定触摸点的个数及位置,进而根据所述触摸点的在目标候选扫描方向下被遮挡的光路情况确定所述触摸点的触摸区域。通过选定当前被判断的触摸点为目标候选触摸点,判断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找出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的触摸区域,进而计算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通过遍历所有扫描光路方向,计算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上的权重系数的乘积,并计算其和值;当所述和值大于阈值时,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点,否则为诡点;重复上诉步骤进而判断出多点同时触摸情况下的所有真实触摸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
触摸屏是一个可以检测到在显示区域内触摸点的存在和触摸点位置的电子系统,它简化了人机交互方法;目标候选触控技术中,红外触控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寿命更长、可识别触摸点数更多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呈矩形结构,由一个长边发射边、一个长边接收边、一个短边发射边和一个短边接收边组成。图1是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装置正扫光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发射边110上有顺序排列的若干发射元件111,相应接收边120上对应设置有若干接收元件121,发射边上的红外发射元件111与接收边上的红外接收元件121之间一一对应,红外发射元件111发出的红外光被对应的接收边上的红外接收元件121接收,形成一条红外光路;现有技术中,根据扫描方向上红外光路是否被阻断判断是否发生触摸事件,并判断触摸点的位置。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技术采用正扫光路(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判断是否发生触摸事件,然而,由于多点同时触摸时,正交获得的触摸点的个数往往多于真实触摸点的个数,因此,需要进行真假点的判断。如图1所示,正扫光路下当触摸点131和134所在的位置发生两点同时触摸时,两条正交光路扫描方向上相应的会有四条光路区域被触摸点131和134阻挡,根据正扫光路被遮挡的情况判断得到的触摸点为131、132、133、134。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除图1中的诡点,即触摸点132和触摸点133。现有处理的方法有分时法、分区法以及逻辑消除法。分时法假设多点触摸先后发生,每个时刻至多只有一个点发生触摸,可以有效地区分真点和诡点,但对于多点同时触摸的情况则难以判断;分区法将触摸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允许出现一个触摸点,该方法在判断真假点的同时会降低触摸屏的分辨率,降低了用户体验;逻辑消除法将光路进行逻辑分层,仅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信息进行触点识别,利用其余光路进行判断触点的真假,多点区分度和精度不高。因此,传统红外触点识别算法对真假点的判断存在点识别精度低、诡点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有效地找出红外触控装置多点同时触摸时的真实触摸点,提高真实触摸点判断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红外触摸装置,所述红外触控装置包括第一发射边、与所述第一发射边对应的第一接收边、第二发射边、与所述第二发射边对应的第二接收边,所述第一发射边和所述第二发射边设有红外发射元件,所述第一接收边和所述第二接收边设有红外接收单元。该方法包括: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候选触摸点;
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之和,若所述和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进一步的,所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候选触摸点,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两者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宽度的比值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可选的,确定所述权重系数时,具体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优选的,所述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相等,则所述权重系数大于1,否则所述权重系数等于1。
可选的,确定所述权重系数时,具体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两者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宽度的比值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装置,包括:第一发射边、与所述第一发射边对应的第一接收边、第二发射边、与所述第二发射边对应的第二接收边,所述第一发射边和所述第二发射边设有红外发射元件,所述第一接收边和所述第二接收边设有红外接收单元。所述红外触控装置还包括:
触点确定模块,用于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候选触摸点;
诡点识别模块,用于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之和,若所述和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进一步的,触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照设定所述扫描方向的个数及对应的角度执行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在每个扫描方向下被阻断的光路确定为该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以各个触摸区域的交点确定为候选触摸点。
进一步的,诡点识别模块还包括:
系数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权重系数,具体包括: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优选的,系数判断模块确定所述权重系数,具体包括:若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相等,则所述权重系数大于1,否则所述权重系数等于1。
可选的,系数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权重系数,具体包括:在各个扫描方向下,计算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比值为正相关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的红外触控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如存储器、控制器、控制电路等,此处对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的其它具体部件不进行赘述。
在红外触控装置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由于真实触摸点的存在,导致多个扫描方向上的光路被遮挡,由于多个扫描方向下被遮挡的光路组成的触摸区域,在红外触控装置中区别于真实触摸点的其他位置相交,进而产生了虚拟的诡点。因此,在各个扫描方向上诡点对应的触摸区域必然是真实触摸点对应的触摸区域的一部分,即各个扫描方向上真实触摸点对应的触摸区域必然包含了诡点对应的触摸区域。真实触摸点在各个方向上必然存在仅通过自己的,与其他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因此,在判断过程中,若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上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越大,则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通过增加扫描方向的个数,并计算目标候选触摸点各个扫描方向上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上权重系数的乘积,并求其和值,进而通过判断所述和值与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真假点,相比于现有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点同时触摸中的诡点识别准确率,并提高了触摸点的识别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装置正扫光路示意图;
图2a为1对2扫描时第一发射边的一个扫描光路方向示意图;
图2b为1对2扫描时第一发射边的另一个扫描光路方向示意图;
图3a为1对2扫描时第二发射边的一个扫描光路方向示意图;
图3b为1对2扫描时第二发射边的另一个扫描光路方向示意图
图4为扫描方向上根据光路被阻断情况判定的触摸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时触摸点判断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42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描光路方向上的原始触摸区域确定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候选触摸点202在各个扫描方向上的对比触摸区域确定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对比触摸区域的位置关系判断示意图;
图11是目标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目标候选触点在特定扫描方向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目标候选触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确定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二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触摸点判断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三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触摸点判断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红外触控点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区域判断模块720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申请的内容,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的方案中涉及到的概念,给出以下定义。
扫描方向:如图2a-2b、3a-3b所示,在1对n(n>=1)扫描方式中,对于特定发射元件来说,每条光路拥有不同的角度;对于一个特定发射元件,其所对应的不同角度的平行光路,我们称之为一个光路扫描方向。如图2a所示,为1对2扫描时第一发射边210a的一个扫描方向211示意图;如图2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1对2扫描时第一发射边210a的又一个扫描方向212示意图;如图3a所示,为1对2扫描时第二发射边210b的一个扫描方向213示意图;如图3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1对2扫描时第二发射边210b的又一个扫描方向214示意图。
扫描方向的个数:红外触控装置中,所有扫描边所发射的扫描方向的总数。如图2a-2b、3a-3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扫描方向的个数指的是1对2扫描方式中,第一发射边210a和第二发射边210b所对应的所有4个扫描方向。
扫描周期:如图2a-2b、3a-3b所示,对于一个红外触控装置,第一发射边210a和第二发射边210b上分别排列着若干红外发射元件,当红外触控装置工作时,发射边210a和发射边210b上的红外发射元件按一定的发射频率依次发射红外光,当发射边上的所有红外发射元件按一定顺序和固定频率依次发射红外光,并被相应的红外接收元件接收;因此,红外发射元件按所有扫描方向以一定顺序和固定频率完成一次扫描的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
触摸区域:一个特定的扫描方向,对应着一组平行扫描光路;在有触摸发生时,每个触点都会遮挡住这些平行光路中的连续若干条,称这些连续被遮挡的光路为该扫描方向下的一个触摸区域,如图4所示。其中阴影区域表示被遮挡的光路,我们定义连续被触摸点310遮挡的光路组成的区域为触摸区域320,第一条被遮挡的光路321为此触摸区域320的起始边界,最后一条被遮挡的光路322为触摸区域320的终止边界,顺序可以自定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红外触控装置,所述红外触控装置包括第一发射边、与所述第一发射边对应的第一接收边、第二发射边、与所述第二发射边对应的第二接收边,所述第一发射边和所述第二发射边设有红外发射元件,所述第一接收边和所述第二接收边设有红外接收单元。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20。
在步骤410中,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多个候选触摸点。
步骤410进一步可以包括: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照设定所述扫描方向的个数及对应的角度执行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在每个扫描方向下被阻断的光路确定为该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以各个触摸区域的交点确定为候选触摸点。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步骤410所示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1中以4个扫描方向为例。具体的,如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分别为第一发射边210a的2个扫描方向和第二发射边210b的2个扫描方向;因此,所述红外触控装置发射边一共对应4个不同的扫描方向。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两点同时触摸情况下的真假点判定作为分析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当发生多点同时触摸时,根据扫描方向上对应光路被阻断情况判断候选触摸点的方法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时候选触摸点判断示意图。
如图2a-2b、图3a-3b和图6所示,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固定的顺序和发射频率,先执行第一发射边上210a对应的扫描方向211和212,再执行第二发射边210b上对应的扫描方向213和214,红外触控装置发射边分别发出四个扫描方向的光路。当对红外触控屏上多点同时触摸时,根据四个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上相应的光路被遮挡的情况,一共构成了四个触摸区域;相应的,每个的触摸区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候选触摸点201、202、203和204。
在步骤420中,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之和,若所述和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42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420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421中,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
在步骤422中,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图7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以候选触摸点201作为目标候选触摸点举例进行详细说明。假设触点201为目标候选触摸点,则相应的认为触点202、203和204为其他候选触摸点。
图8是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上的原始触摸区域确定示意图。如图8所示,对于目标候选触点201,阴影区域表示在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上,被目标候选触摸点201遮挡的连续若干条光路所组成的区域,所述区域形成了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面方向上的原始的触摸区域。
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面方向上的原始触摸区域中,第一条被遮挡的扫描光路记为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第一起始边界,最后一条被遮挡的扫描光路记为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第一终止边界。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以扫描方向211作为扫描方向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原始触摸区域221表示在扫描方向211上,由于被目标候选触点201遮挡的若干条连续光路所形成的区域;其中,第一条被遮挡的光路记为原始触摸区域221的第一起始边界S11,最后一条被遮挡的光路记为原始触摸区域221的第一终止边界E11。因此,目标候选触点201在扫描方向211上,原始触摸区域221的宽度M11=E11-S11。
示例性的,选择其他候选触摸点202、203和204中的一个候选触摸点202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9是候选触摸点202在各个扫描方向上的对比触摸区域确定示意图。类似的,如图9所示,对于候选触摸点202,阴影区域表示在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上,被候选触摸点202遮挡的连续若干条光路所组成的区域,这些连续被遮挡的光路形成了候选触点202在各个扫面方向上的对比触摸区域。
类似的,对比触摸区域222表示在扫描方向211上,由于被候选触摸点202遮挡的若干条连续光路所形成的区域;其中,第一条被遮挡的光路记为对比触摸区域222的第二起始边界S21,最后一条被遮挡的光路记为对比触摸区域222的第二终止边界E21。
图10是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对比触摸区域的位置关系判断示意图。如图10所示,原始触摸区域221和对比触摸区域222在扫描方向211上存在部分重合区域,剔除重合区域,得到目标候选触点201在扫描方向211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1。
图11是目标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详细判定过程如下:
若第二起始边界小于等于第一起始边界,且第二终止边界大于等于第一终止边界,则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等于零;
若第二起始边界大于第一终止边界,则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等于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
若第二起始边界小于等于第一起始边界,且第二终止边界大于第一起始边界并小于第一终止边界,则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等于第一终止边界与第二终止边界之差;
若第二终止边界大于等于第一终止边界,且第二起始边界大于第一起始边界并小于第一终止边界,则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等于第二起始边界与第一起始边界之差。
示例性的,以计算非重叠触摸区域241的宽度W11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目标候选触点在特定扫描方向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具体分析如下:原始触摸区域221的第一终止边界E11和对比触摸区域222的第二终止边界E21重合,且对比触摸区域222的第二起始边界S21位于原始触摸区域221的第一起始边界S11与第一终止边界E11之间,即E21=E11,且S11<S21<E11,因此W11=S21-S11。
类似的,在扫描方向211下,对目标候选触摸点201与候选触摸点203和204分别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与候选触摸点202比较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遍历其他候选触摸点,最终获得目标候选触摸点201在扫描方向211上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1的宽度为:W11= S21-S11。
类似的,如图13所示,遍历其他扫描方向212、213、214,确定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212、213、214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2、243和244;以及确定非重叠触摸区域242、243和244的对应宽度。非重合区域242、243和244的确定方法与非重合区域241类似,非重叠触摸区域242、243和244的对应宽度与非重叠触摸区域241的宽度确定方法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计算目标候选触摸点201在其他扫描方向212、213、214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2、243和244的宽度,结果分别为:
非重叠触摸区域242的宽度W12= E12-E22;
非重叠触摸区域243的宽度W13=E13-E33;
非重叠触摸区域244的宽度W14=S44-S14。
进一步的,分别判断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下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1、242、243和244的宽度与其相对应的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是否相等。所述宽度相等时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所述宽度不相等时对应的权重系数。
进一步的,权重系数X的取值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关经验得到。
可选的,第一种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如下:
若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相等,则所述权重系数X1大于1,否则所述权重系数X2等于1。
优选的,权重系数X1的取值为2-5。权重系数X1的预设值大于2,在多点同时触摸时,有利于逻辑运算器判断符合特定条件的最真实触点,并能够快速识别所述最真实触点,减少运算时间;同时,权重系数X1的预设值不超过5,避免了由于权重系数X1设置过大,导致的运算量增加,识别速率降低等问题。
示例性的,以目标候选触点201在扫描方向211的情况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目标候选触点201在扫描方向211的非重叠触摸区域241的宽度值为W11,W11=S21-S11;原始触摸区域221的宽度值为M11,M11=E11-S11。由于W11与M11不相等;因此,扫描方向211上对应权重系数取X2=1。
类似的,比较其他扫描方向212、213、214上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是否相等,结果如下:扫描方向212、213、214上对应权重系数均取值为X2=1。
因此,目标候选触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的权重和值W1=W11+W12+W13+W14。
可选的,权重系数的第二种确定方法如下: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计算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比值为正相关关系。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分别计算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上目标候选触摸点201与其他候选触摸点202、203、204非重叠区域的宽度与目标候选触摸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上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并计算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13、214上宽度的比值,分别为a1、a2、a3、a4;假设a2>a1=a3>a4,则对应方向上的权重系数X的关系分别为x2>x1=x3>x4。
进而目标候选触摸点201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的权重和值为:
W1=W11*x1+W12*x2+W13*x3+W14*x4。
判断权重和值W1与阈值t的大小关系,如果权重和值W1>阈值t,则判定目标候选触摸点201为真实触摸点;否则目标候选触摸点201为诡点。
阈值t的取值与触摸区域的宽度确定方法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红外触控装置所对应的触摸屏上建立相应的坐标轴,以坐标轴上触摸区域边界的差值确定其对应的宽度。因此,阈值t的取值与坐标轴的构建规则有关,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关经验获取。
本申请实施例1中,为简化计算,对宽度的确定方法给出了另一种计算方式:
对红外触控装置发射边上的红外发射元件按顺序编号,则光路的序号值可以用发射该光路的红外发射元件的序号值表示。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和终止边界分别由不同的光路构成,则终止边界与起始边界对应的光路序号差值可用来表示触摸区域的宽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1下述真假点的判断过程中,触摸区域的宽度用上述的光路序号差值表示。
除与上述触摸区域的宽度确定方法有关外,阈值t的取值,主要由扫描方向的个数和权重系数X的取值确定,具体关系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关经验获取。
示例性的,在上述第一种权重系数的确定方式下,权重系数X1取值为2-5,权重系数X2取值为1。此时,阈值t的取值与扫描方向的个数为正相关关系,即扫描方向的个数越多,阈值t的取值越大。
比如,扫描方向个数为6个,则相应的,阈值t的取值为2.5或3;再如扫描方向的个数为8个,阈值t的取值可以为3.5或4。
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优选的,阈值t的取值为扫描方向的个数的一半。比如,若扫描方向的个数为6个,相应的,阈值t的取值优选为3。再如,若扫描方向的个数为8个,则相应的,阈值t的取值优选为4。
示例性的,在扫描方向个数为固定值时,阈值t与权重系数X为正比关系。
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假设扫描方向的个数为4。当权重系数X分别增大Y倍,则相应的,阈值t的取值增大Y倍。比如,当权重系数X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即权重系数X1的取值为4-10,权重系数X2的取值为2时,阈值t的取值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即阈值t的取值为4。
下面,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以第一种权重系数确定方式下,阈值t取值为2举例进行真假点判定的详细说明。类似的,其余情形下的真假点判断过程与此类似,不做过多赘述。
示例性的,以目标候选触摸点201在第一种权重系数确定方法下对应的权重和值W1举例进行详细说。
将目标候选触摸点201所对应的权重和值W1与阈值t=2进行比较,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由于宽度值W11、W12、W13、W14表示的是对应四个扫描方向211、212、213和214上的宽度,即对应的终止边界与初始边界对应的光路序号差值。
由于宽度值W11、W12、W13、W14的值均大于1且为整数,进而W1= W11+W12+W13+W14>=4>2,因此判定目标候选触摸点201为真实触点。
类似的,候选触摸点202、203和204判定方法与目标候选触摸点201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候选触摸点202在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31和232上的权重和值W2>2;
候选触摸点203在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31和232上的权重和值W3<2;
候选触摸点204在各个扫描方向211、212、231和232上的权重和值W4<2。
因此可知,候选触摸点202为真实触点;候选触摸点203和204为诡点。
类似的,第二种权重系数确定方法下,权重和值W1与阈值t的判断方法类似。其中,阈值t与权重系数x1、x2、x3、x4的数学关系由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和相关经验获取,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算法可以判定,候选触摸点201和202为真实触摸点,候选触摸点203和204为诡点。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二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触摸点判断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固定的顺序和发射频率,先执行第一发射边上对应的扫描方向511和512,再执行第二发射边上对应的扫描方向513和514。当红外触控屏上多点同时触摸时,根据对应的4个扫描方向511、512、513、514上对应的平行光路被遮挡的情况,构成了两个触摸区域,每个触摸区域分别对应候选触摸点501、502。
依次确定候选触摸点501和候选触摸点502在各个扫描方向511、512、513、514下对应的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并与对应扫描方向上的权重系数相乘,计算其权重和值。
类似的,候选触摸点501和候选触摸点502的上述计算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1 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计算候选触摸点201在所有扫描方向上和值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当判断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若其权重和值大于阈值,则判断候选触摸点为真实点,否则为诡点。
类似的,候选触摸点501和候选触摸点502的判定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1 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计算候选触摸点201的判定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算法可以判定,候选触摸点501和候选触摸点502均为真实触摸点。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三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触摸点判断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固定的顺序和发射频率,先执行第一发射边上对应的扫描方向611和612,再执行第二发射边上对应的扫描方向613和614。当红外触控屏上多点同时触摸时,根据对应的4个扫描方向上611、612、613、614上对应的平行光路被遮挡的情况,构成了三个触摸区域,每个触摸区域分别对应候选触摸点601、602和603。
依次确定候选触摸点601、602和603在各个扫描方向611、612、613、614上对应的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并与对应扫描方向上的权重系数相乘,计算其权重和值。
类似的,候选触摸点601、候选触摸点602和候选触摸点603的上述计算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1 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计算候选触摸点201在所有扫描方向上和值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示例性的,以触点601为分析对象,分别判断候选触摸点601与候选触摸点602、候选触摸点603触摸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1中候选触摸点201的判断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当判断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若其权重和值大于阈值,则判断候选触摸点为真实点,否则为诡点。
类似的,候选触摸点601、候选触摸点602和候选触摸点603的判定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1 第一种多点同时触摸过程中计算候选触摸点201的判定过程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算法可以判定,候选触摸点601和候选触摸点603均为真实触摸点;候选触摸点602为诡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技术采用正扫光路(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计算可能的触点位置,多点触摸时,正交获得的触摸点的个数多于真实触摸点的个数,需要进行真假点的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触点识别方法,其中,红外触点识别装置中,通过预设扫描光路的数量和角度,确定候选触摸点的个数及位置,进而根据所述候选触摸点的在扫描方向下光路被遮挡的情况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
通过选定当前被判断的候选触摸点为目标候选触摸点,判断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进而确定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
通过遍历各个光路扫描方向,计算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各个光路扫描方向上权重系数的和,进而所述和值与阈值的关系,当所述和值大于阈值时,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判断为诡点,重复上诉步骤进而判断出多点同时触摸情况下的所有真实触摸点。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点识别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点同时触摸中的诡点识别准确率,并提高了触摸点的识别精度。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装置。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红外触控点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发射边、与所述第一发射边对应的第一接收边、第二发射边、与所述第二发射边对应的第二接收边,所述第一发射边和所述第二发射边设有红外发射元件,所述第一接收边和所述第二接收边设有红外接收单元。所述红外触控装置700还包括:
触点确定模块710,用于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候选触摸点;
诡点识别模块720,用于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之和,若所述和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进一步的,触点确定模块710具体用于: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照设定所述扫描方向的个数及对应的角度执行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在每个扫描方向下被阻断的光路确定为该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以各个触摸区域的交点确定为候选触摸点。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区域判断模块720,还包括:
对象确定模块721,用于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
系数判断模块722,用于确定所述权重系数,具体包括: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进一步的,系数判断模块722具体包括:若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相等,则所述权重系数大于1,否则所述权重系数等于1。
进一步的,系数判断模块722还包括:在各个扫描方向下,计算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比值为正相关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技术采用正扫光路(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计算可能的触点位置,多点触摸时,正交获得的触摸点的个数多于真实触摸点的个数,需要进行真假点的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触点识别方法,其中,红外触点识别装置中,通过预设扫描光路的数量和角度,确定候选触摸点的个数及位置,进而根据所述候选触摸点的在扫描方向下光路被遮挡的情况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
通过选定当前被判断的候选触摸点为目标候选触摸点,判断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进而确定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
通过遍历各个光路扫描方向,计算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各个光路扫描方向上权重系数的和,进而所述和值与阈值的关系,当所述和值大于阈值时,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判断为诡点,重复上诉步骤进而判断出多点同时触摸情况下的所有真实触摸点。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点识别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点同时触摸中的诡点识别准确率,并提高了触摸点的识别精度。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包含上述实施例2中任一部件的红外触控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如存储器、控制器、控制电路等,此处对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的其它具体部件不进行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技术采用正扫光路(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计算可能的触点位置,多点触摸时,正交获得的触摸点的个数多于真实触摸点的个数,需要进行真假点的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触点识别方法,其中,红外触点识别装置中,通过预设扫描光路的数量和角度,确定候选触摸点的个数及位置,进而根据所述候选触摸点的在扫描方向下光路被遮挡的情况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
通过选定当前被判断的候选触摸点为目标候选触摸点,判断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触摸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区别于其他候选触摸点的非重叠触摸区域,进而确定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
通过遍历各个光路扫描方向,计算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各个光路扫描方向上权重系数的和,进而所述和值与阈值的关系,当所述和值大于阈值时,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判断为诡点,重复上诉步骤进而判断出多点同时触摸情况下的所有真实触摸点。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点识别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点同时触摸中的诡点识别准确率,并提高了触摸点的识别精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多个候选触摸点;
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该宽度分别与对应各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该乘积进行求和,若所述求和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权重系数时,具体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原始触摸区域的宽度相等,则所述权重系数大于1,否则所述权重系数等于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权重系数时,具体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两者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宽度的比值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中多点同时触摸下的真实触摸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多个候选触摸点,包括: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照设定所述扫描方向的个数及对应的角度执行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在每个扫描方向下被阻断的光路确定为该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以各个触摸区域的交点确定为候选触摸点。
6.一种红外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点确定模块,用于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执行多个扫描方向确定候选触摸点;
诡点识别模块,用于当判断目标候选触摸点是否为真实触摸点时,确定目标候选触摸点在各个扫描方向下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触摸区域的宽度,与对应扫描方向下权重系数的乘积之和,若所述和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否则为诡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诡点识别模块包括:
系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两者宽度相等时该目标候选触摸点对应的权重系数大于不相等时的权重系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诡点识别模块包括:
在各个扫描方向下,确定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与其他候选触摸点非重叠的触摸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目标候选触摸点原始的触摸区域的宽度,计算两者宽度的比值,所述权重系数与所述宽度的比值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按照设定所述扫描方向的个数及对应的角度执行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在每个扫描方向下被阻断的光路确定为该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以各个触摸区域的交点确定为候选触摸点。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红外触控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44788.0A CN106502475B (zh) | 2016-10-26 | 2016-10-26 |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44788.0A CN106502475B (zh) | 2016-10-26 | 2016-10-26 |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2475A CN106502475A (zh) | 2017-03-15 |
CN106502475B true CN106502475B (zh) | 2019-07-16 |
Family
ID=5832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44788.0A Active CN106502475B (zh) | 2016-10-26 | 2016-10-26 |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024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1168A (zh) * | 2017-03-31 | 2017-08-1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728860B (zh) * | 2017-10-19 | 2020-06-23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
CN109542276B (zh) * | 2018-11-22 | 2022-02-08 |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点识别方法及装置和显示设备 |
JP7174252B2 (ja) * | 2019-04-25 | 2022-11-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物体情報処理装置、物体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物体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CN111475056A (zh) * | 2020-06-01 | 2020-07-31 |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识别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7075A (zh) * | 2008-06-23 | 2011-05-18 | 平蛙实验室股份公司 | 检测触摸表面上多个对象的位置 |
CN102419661A (zh) * | 2011-03-09 | 2012-04-18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定位方法、触摸定位装置及红外触摸屏 |
CN103970358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北京博汇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多点红外触摸屏的光路系统和扫描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13492A (en) * | 2008-06-23 | 2010-04-01 | Flatfrog Lab Ab |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one or more objects on a touch surface |
-
2016
- 2016-10-26 CN CN201610944788.0A patent/CN1065024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7075A (zh) * | 2008-06-23 | 2011-05-18 | 平蛙实验室股份公司 | 检测触摸表面上多个对象的位置 |
CN102419661A (zh) * | 2011-03-09 | 2012-04-18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定位方法、触摸定位装置及红外触摸屏 |
CN103970358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北京博汇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多点红外触摸屏的光路系统和扫描检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2475A (zh) | 201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02475B (zh) | 一种红外触控点识别方法、红外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 |
US6856259B1 (en) | Touch sensor system to detect multiple touch events | |
CN104615310B (zh) | 一种确定候选触摸点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707829B (zh) | 多通路触摸接触跟踪 | |
CN103176592B (zh) | 虚拟投影输入系统及其输入检测方法 | |
CN104246672B (zh) | 多点触摸屏装置 | |
CN103649877A (zh) | 多点触摸识别装置 | |
Liu et al. | The role of convexity in perceptual completion: Beyond good continuation | |
TWI638306B (zh) | 觸控處理裝置、方法與電子系統 | |
CN105760023B (zh) | 一种红外对管触摸屏的扫描方法及装置 | |
CN103530002B (zh) | 感测装置与定位方法 | |
CN111562777A (zh) |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 | |
KR20120055533A (ko) | 원형 명암 구역을 이용한 명암 민감도 시험 및/또는 훈련 | |
CN104598082B (zh) | 一种确定候选触摸点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984678A (zh) |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方法 | |
JPH08286814A (ja) | 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サコイル走査方法 | |
CN105260064B (zh) | 一种触控点识别方法及装置和显示设备 | |
CN107728860A (zh) | 一种红外触摸屏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 |
CN107506094A (zh) | 一种触摸屏触摸区域定位方法 | |
KR20150058903A (ko) | 초음파 센서를 이용한 장애물 맵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105302380A (zh) | 一种触摸点获取方法、红外触摸装置及触屏设备 | |
CN102419664B (zh) | 一种红外触摸屏的多点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05955553A (zh) | 一种红外触摸屏扫描方法及设备 | |
CN104391608B (zh) | 一种触摸检测方法、触摸控制器、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04731417B (zh) | 一种触摸屏的光路扫描配置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