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9390A -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99390A
CN106499390A CN201610831781.8A CN201610831781A CN106499390A CN 106499390 A CN106499390 A CN 106499390A CN 201610831781 A CN201610831781 A CN 201610831781A CN 106499390 A CN106499390 A CN 106499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ayer
reservoir
destroyed
steam injection
plastic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1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99390B (zh
Inventor
张胜飞
刘其鑫
何万军
李秀峦
王红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317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99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99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9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99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9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基于注汽参数以及储层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隔夹层的应变量以及抬升量;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计算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基于计算出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操作人员可以在向井内注汽前,判断在该注汽环境下隔夹层是否能被破坏。

Description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SAGD(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一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该技术是将蒸汽从注入井注入油藏,注入油藏内的蒸汽向上及侧面移动,并加热周围油藏,被加热降粘的原油及冷凝水在重力的驱动下流到生产井中,进而采得原油。
当SAGD应用于非均质性的油藏时,该类油藏的储层物性差,油藏中含较多的隔夹层。参照图1所示,该层为该类油藏储层的大体示意图,盖层和底层分别为储层的上下边界。盖层和底层的中间为油层。隔夹层为一岩石层,其位于油层的内部,且将局部油藏分隔成上油层与下油层。注汽管位于油层底部,隔夹层阻挡蒸汽对上油层的加热,上油层无法被蒸汽加热或者受热后的原油无法下泄,严重限制了蒸汽腔的垂向扩展。从而造成SAGD开发具有隔夹层的油藏时面临产油速率、蒸汽腔不能均衡发育、开发难度大等不利局面。
在实际的油藏开发过程中,为了破坏隔夹层,操作人员利用注入到油藏中的蒸汽对油藏的原油储层进行加热,原油储层受热发生膨胀,进而将隔夹层向上抬升,当隔夹层的抬升量超过极限值后,隔夹层被破坏。但是,在注汽的前期,操作人员无法确定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能否被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可以计算在某一注汽条件下隔夹层能否被破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包括:
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
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应变量以及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储层及隔夹层的热膨胀系数、Biot常数、孔隙压力、长度、宽度、厚度、储层受热厚度、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
进一步的,所述注汽参数包括注汽温差,所述注汽温差为从注汽管柱中获取的注汽温度与油藏初始温度的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算法的公式为:
其中,Δεz表示隔夹层的应变量,无量纲;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p表示储层孔隙压力的增加量;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ΔT表示注汽温差;a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α表示Biot常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算法的公式为:
L=H*Δεz
其中,Δεz表示隔夹层的应变量,无量纲;L表示隔夹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注汽参数、所述储层岩石力学参数、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抬升量,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应变数据包括PEEQ云图。
进一步的,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包括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统计表。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的步骤包括:
获取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被破坏;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小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未被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的步骤包括:
获取PEEQ云图的最大应变值;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被破坏;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小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未被破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所述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模拟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储层的应变量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基于这些参数可以通过预定的算法确定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的抬升量,然后再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抬升量,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再根据等效塑性应变图判断隔夹层能否被破坏,使得操作人员在向井内注汽前,可以判断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是否能被破坏。另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进一步的合理调整注汽参数值,最终破坏隔夹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油藏储层的大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抬升原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隔夹层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隔夹层位移局部侧视图(抬升后);
图6为实施例一中隔夹层位移俯视图(抬升后);
图7为实施例一中隔夹层抬升位移曲线(抬升后);
图8为实施例一中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PEEQ示意图(隔夹层顶部);
图9为实施例一中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PEEQ示意图(隔夹层底部);
图10为实施例二中隔夹层位移局部侧视图(抬升后);
图11为实施例二中隔夹层位移俯视图(抬升后);
图12为实施例二中隔夹层抬升位移曲线(抬升后);
图13为实施例二中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PEEQ示意图(隔夹层顶部);
图14为实施例二中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PEEQ示意图(隔夹层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隔夹层是指在渗透层内或层间所分布的相对非渗透性岩层,其主要由储层岩石构成。利用蒸汽的抬升效应破坏SAGD中隔夹层的原理为:参照图2所示,当油藏中的原油储层受热时,原油储层受热膨胀,原油储层的水平方向膨胀受限,进而在泊松效应下发生垂向的应变,而原油储层的基底岩石无法向下发生位移,造成受热的原油储层被迫向上垂向抬升。原油储层上部的隔夹层岩石被原油储层向上顶起,隔夹层进而被向上抬升。当隔夹层的抬升量超过其极限抬升量时,会导致隔夹层被破坏。
在对油藏的原油储层进行注汽操作以破坏隔夹层之前,因为油藏处于地下较为封闭的环境内,位于地面的施工人员难以确定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的抬升量为多少,进而判断不出来隔夹层在该注汽条件下能否被破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一种能判断隔夹层在该注汽条件下能否被破坏的方法,在施工前获取原油储层、隔夹层以及注汽的各个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判断隔夹层能否被破坏,如果被破坏,则按照当前的注汽条件进行注汽操作;当不能被破坏,则重新调整注汽参数直至隔夹层能被破坏为止。
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以及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
在该步骤中,注汽参数包括注汽温差,注汽温差为从注汽管柱中获取的注汽温差与油藏初始温度的差值。注汽温度可以直接从注汽管柱上测得,油藏的初始温度也可以通过温度检测设备对与油藏进行测得。
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储层的泊松比、热膨胀系数、Biot常数、长度、宽度、厚度、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具体的,储层的结构主要由岩石构成的,所以储层的泊松比、热膨胀系数、Biot常数、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可以参照岩石的参数进行确定。
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包括隔夹层的泊松比、长度、宽度、厚度、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具体的,隔夹层的结构主要由岩石构成的,所以隔夹层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可以参照岩石的参数进行确定。
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为油藏的一固有属性。即每个油藏都有一固定的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参照图3所示,垂向主应力为垂直作用于隔夹层的作用力,最小水平主应力以及最大水平主应力为水平作用于隔夹层的力,上述的三个应力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注汽的油藏的特征通过计算得出。
S402、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在该步骤中,第一算法的公式可以为:
其中,Δεz表示储层的垂向应变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p表示储层孔隙压力的增加量;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ΔT表示注汽温差;αL表储层的热膨胀系数。α表示储层的Biot常数;L表示隔夹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
在该步骤中,第二算法的公式可以为:
L=H*Δεz
其中,Δεz表示储层的垂向应变量;L表示隔夹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
上述第一算法以及第二算法的公式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得出:
首先基于获取的值(注汽温差、油藏的泊松比、隔夹层的热膨胀系数)计算出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垂向应变量。然后基于获取的值(注汽压差、储层的泊松比、Biot常数、储层的弹性模量)计算孔隙压力增加而引起的储层垂向应变量。然后再基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垂向应变和孔隙压力增加而引起的垂向应变量计算出储层的垂向应变量。最后基于储层受热厚度以及储层的垂向应变量计算隔夹层的抬升量。
具体的,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可以按照广义胡克定律计算并得出以下公式:
其中,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T表示注汽温差;ΔεH表示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σH表示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σh表示储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σV表示储层的垂向主应力;a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
然后,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可以按照广义胡克定律计算并得出以下公式:
其中,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T表示注汽温差;Δεh表示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σH表示储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σh表示储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σV表示储层的垂向主应力;α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
在计算出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储层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和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后,紧接着广义胡克定律计算并得出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在垂向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
其中,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T表示注汽温差;ΔεV1表示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垂向主应力方向产生的应变量;σH表示储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σh表示储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σV表示储层的垂向主应力;α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
更为详细的,参照图3所示,该图中垂直方向的应力为储层的垂向主应力。储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以及隔夹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图中所示的水平方向的应力。在正常的工程环境中,储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隔夹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之间的比值为1.1到1.5之间。更具体的,该比值可以为1.2。
将上述(1)、(2)以及(3)公式利用Abaqus有限元的方法建立隔夹层的力学模型。
设定边界条件:
ΔεH=Δεh=0,ΔσV1=0 (4)
代入到(1)和(2)式有:
(ΔσH+Δσh)(1-γ+=2EaLΔT
设定该力学模型为伪三轴条件,则可以得出:
联立(3)(6)和(7)得出储层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垂直应变量:
其中,ΔεV1表示储层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垂直应变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T表示注汽温差;a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
然后通过众所周知的Biot热-孔弹性方程,计算储层由于孔隙压力增加而引起的垂向应变量:
其中,ΔεV2表示储层由于孔隙压力增加而引起的垂向应变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α表示Biot常数;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Δp表示储层孔隙压力的增加量。
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第一算法公式
Δεz=ΔεV1+ΔεV2
得出第一算法:
然后得出第二算法
L=H*Δεz
其中,L表示储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Δεz表示储层的垂直应变量。
S403: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
在该步骤中,首先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然后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具体的,操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来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
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工程模拟的有限元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范围从相对简单的线性分析到许多复杂的非线性问题。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包括一个丰富的、可模拟任意几何形状的单元库。并拥有各种类型的材料模型库,可以模拟典型工程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金属、橡胶、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可压缩超弹性泡沫材料以及土壤和岩石等地质材料。
然后将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包括隔夹层的泊松比、热膨胀系数、长度、宽度、厚度、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输入到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其中,最小水平主应力和最大水平主应力为一组边界条件;垂向主应力和设定垂直主应力为0为一组边界条件。再将隔夹层的抬升量输入到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中,设定注汽时间为一年,最后根据上述的数据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模拟的过程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运算的过程,再此不再赘述。
S404:基于模拟出的等效塑性应变图,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在该步骤中,模拟出来的等效塑性应变图包括PEEQ云图。其中,PEEQ表示等效塑性应变,该应变是判断一材料能否发生塑性变形的重要参数,是整个变形过程中塑性应变的累积结果。结构的某个部位的该数值越大,表明该部位产生应变的可能性越大。对于隔夹层,当抬升后的隔夹层的某部位的PEEQ的值大于某一个值时,表明该部位可能遭到破坏。
通过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基于这些参数可以通过预定的算法确定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的抬升量,然后再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图,进而可以根据等效塑性应变图判断隔夹层能否被破坏,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向井内进行注汽操作前,判断在该注汽条件下隔夹层是否能被破坏。
另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进一步的合理调整注汽参数值,以实现最终破坏隔夹层的目的。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中,油藏中部署双水平井,并以裸眼完井。水平井眼内下入割缝筛管防砂。割缝筛管内下连续油管注蒸汽。水平生产井组部署在离油层底部1m处,在注汽井上方5m处。
首先获取注汽参数、储层和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其中,注汽参数包括:注汽压力P4.4MPa左右(取决于油藏埋深,对于440米左右的埋深,注汽压力在4.4MPa左右),注汽温差230℃(按注汽压力4.4Mpa计算,注入蒸汽的温度为饱和蒸汽温度257℃,原始油藏温度27℃,那么温差为230℃)。然后获取隔夹层的参数,其中,隔夹层的长宽均为100m,厚度为1m。隔夹层的三向应力为:垂向主应力σv=9.2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h=6.3MPa,最大水平主应力σH=12MPa。隔夹层的力学参数:泊松比0.2;弹性模量1600MPa;剪切模量700MPa;体积模量850MPa;内摩擦角46°,粘聚力1.1MPa。储层的力学参数:储层的受热厚度为40m;储层的三向应力为:垂向主应力σv=9.2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h=6.3MPa,最大水平主应力σH=12MPa。泊松比0.4;热膨胀系数5*10-5 1/℃;弹性模量650MPa;剪切模量200MPa;体积模量1080MPa;内摩擦角44°,粘聚力1.3MPa;Biot常数取1;
阶段性高温高压注汽(注汽压力在地层破裂压力以下)1年,隔夹层在底部原油储层的作用下向上抬升。
根据上述获取的参数,可以通过第一算法以及第二算法在计算机系统上计算出隔夹层在上述的注汽条件下的抬升量。
其中,第一算法的公式可以为:
第二算法的公式可以为:
L=H*Δεz
其中,Δεz表示储层的垂向应变量;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T表示注汽温差;α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α表示Biot常数;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L表示隔夹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Δp表示储层孔隙压力的增加量。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5到7所示,其中,图5为在计算机模拟下得到的视图,该视图为隔夹层的侧视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图5中的颜色随着抬升量的提高而变深,可以明显看出抬升量从最外沿向内逐渐提升,隔夹层中间部分的抬升量最为明显。图6为隔夹层的俯视图,与图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7所示,该图为抬升中心区域到隔夹层边界处的位移曲线图,通过位移云图可看出,在抬升量为2m时,在抬升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形变,进而表面当抬升量为2m时,隔夹层具有被破坏的可能性。再结合图5和图6所示,抬升量为2m时蒸汽腔与隔夹层接触面近似为半径为10m的圆形。
计算出隔夹层的抬升量后,基于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应变图。其中,等效塑性应变图包括PEEQ云图。
图8和图9分别为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顶部与底部的PEEQ(equivalent plasticstrain、等效塑性应变)侧视图和俯视图。PEEQ(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等效塑性应变)是整个变形过程中塑性应变的累积结果。结构的某个部位的该数值越大,表明该部位产生应变的可能性越大。通过图8和图9可看出,在抬升产生的位移突变的部位PEEQ值比较大,而且PEEQ的值已经达到可以产生塑性破坏的范围,进而可以判断隔夹层可以被破坏。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下的注汽参数值为实施例一中的50%,储层岩石力学参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Abaqus有限元模拟的方法都与实施例一相同。
阶段性高温高压注汽(注汽压力在地层破裂压力以下)1年,隔夹层在底部原油储层的作用下向上抬升。参照图10,该图为在计算机模拟下得到的视图,该视图为隔夹层的侧视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图10中的颜色随着抬升量的提高而变深,可以明显看出抬升量从最外沿向内逐渐提升,隔夹层中间部分的抬升量最为明显。图11为隔夹层的俯视图,与图1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2所示,该图为抬升中心区域到隔夹层边界处的位移曲线图,通过位移云图可看出,在抬升量为2m时,在抬升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形变,进而表面当抬升量为2m时,隔夹层具有被破坏的可能性。再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抬升量为2m时蒸汽腔与隔夹层接触面近似为半径为10m的圆形。
图13和图14分别为隔夹层受到抬升形变后顶部与底部的PEEQ(equivalentplastic strain、等效塑性应变)侧视图和俯视图。PEEQ(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等效塑性应变)是整个变形过程中塑性应变的累积结果。结构的某个部位的该数值越大,表明该部位产生应变的可能性越大。通过图13和图14可看出,在抬升产生的位移突变的部位PEEQ值比较大,而且PEEQ的值已经达到可以产生塑性破坏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所述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模拟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储层的应变量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1)

1.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
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所述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储层的应变量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储层及隔夹层的热膨胀系数、Biot常数、孔隙压力、长度、宽度、厚度、储层受热厚度、垂向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参数包括注汽温差,所述注汽温差为从注汽管柱中获取的注汽温度与油藏初始温度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算法的公式为:
Δϵ z = - ( 1 + γ ) ( 1 + 2 γ ) 1 - γ α E Δ p - ( 1 + γ ) ( 1 - γ ) α L Δ T
其中,Δεz表示隔夹层的应变量,无量纲;γ表示储层的泊松比;Δp表示储层孔隙压力的增加量;E表示储层的弹性模量;ΔT表示注汽温差;aL表示储层的热膨胀系数;α表示Biot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算法的公式为:
L=H*Δεz
其中,Δεz表示隔夹层的应变量,无量纲;L表示隔夹层的垂直抬升量;H表示储层受热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注汽参数、所述储层岩石力学参数、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隔夹层的抬升量,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出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数据包括PEEQ云图。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包括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统计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的步骤包括:
获取等效塑性应变数据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被破坏;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小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未被破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的步骤包括:
获取PEEQ云图的最大应变值;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被破坏;
在所述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小于预定值时,则隔夹层未被破坏。
11.一种判断隔夹层破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汽参数以及储层、隔夹层的岩石力学参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汽参数以及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出储层的应变量,再基于所述储层的应变量,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出以隔夹层的抬升量;
模拟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隔夹层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所述储层的应变量以及隔夹层的抬升量,获取隔夹层抬升后的等效塑性应变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等效塑性应变数据判断隔夹层是否被破坏。
CN201610831781.8A 2016-09-19 2016-09-19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99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1781.8A CN106499390B (zh) 2016-09-19 2016-09-19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1781.8A CN106499390B (zh) 2016-09-19 2016-09-19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9390A true CN106499390A (zh) 2017-03-15
CN106499390B CN106499390B (zh) 2019-12-10

Family

ID=58290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1781.8A Active CN106499390B (zh) 2016-09-19 2016-09-19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993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8806A1 (en) * 2008-01-11 2009-07-16 Michael Fraim Combined miscible drive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CN102182453A (zh) * 2011-03-03 2011-09-14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壁坍塌分析方法
CN104373097A (zh) * 2014-11-12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Sagd联合蒸汽驱提高中深层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方法
CN104632164A (zh) * 2015-01-29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水平井sagd开采中突破油层中隔夹层的方法
CN104895541A (zh) * 2015-04-13 2015-09-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水平井sagd开采中突破油层中隔夹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8806A1 (en) * 2008-01-11 2009-07-16 Michael Fraim Combined miscible drive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CN102182453A (zh) * 2011-03-03 2011-09-14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壁坍塌分析方法
CN104373097A (zh) * 2014-11-12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Sagd联合蒸汽驱提高中深层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方法
CN104632164A (zh) * 2015-01-29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水平井sagd开采中突破油层中隔夹层的方法
CN104895541A (zh) * 2015-04-13 2015-09-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水平井sagd开采中突破油层中隔夹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雪皎: ""泥岩隔夹层裂缝对SAGD的作用机理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9390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tqvist et al. The role of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in fractured rock engineering
Nasehi et al. Effects of in-situ stress regime and intact rock strength parameters on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Lin et al.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deformation induced by water injection in SAGD wells considering formation anisotropy, heterogeneity and thermal effect
Ranjith et al. S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extrus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geological formations: A review
CN105401939A (zh) 一种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煤层井壁稳定性分析方法
Gholami et al. Geo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casing damages in a reservoir with solid production
Xu et al. Coupled 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of injection well testing in unconsolidated oil sands reservoir
Ou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collapse colum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Hansen et al. Modeling of reservoir compaction and surface subsidence at South Belridge
Narasimhan et al. A purely numerical approach for analyzing fluid flow to a well intercepting a vertical fracture
Cui et al. Resistance of caprock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due to CO2 injection into sand lens reservoirs
Lin et al. Evaluating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simul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in land facies Karamay oil sand reservoirs
Shi et al.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coalbed methane cavity well performance
Zhao et al. Seepage evolution model of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under high seepage pressure in dam foundation
Du et al. Application of strain-induced permeability model in a coupled geomechanics-reservoir simulator
CN106499390A (zh) 判断隔夹层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33356B (zh) 一种煤系地层地应力计算方法及装置
Du et al. Coupled geomechanics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UTF phase a project using a full permeability tensor
Huang et al. Collapse mode of rock mass induced by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bove a deep cavity
CN214660078U (zh) 一种叠置资源精准开采原位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Nassir et al.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of oil sands
Lee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thermo-por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wellbore on damage evolution
CN112727406A (zh) 一种叠置资源精准开采原位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及应用方法
Gao et al. 3D thermo-po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using damage mechanic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Fenton Hill HDR Experiment
Shen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zipper frac wells using the continuum damag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