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1754B - 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比特率高效传输 - Google Patents
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比特率高效传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71754B CN106471754B CN201580030803.4A CN201580030803A CN106471754B CN 106471754 B CN106471754 B CN 106471754B CN 201580030803 A CN201580030803 A CN 201580030803A CN 106471754 B CN106471754 B CN 1064717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access
- unit
- layer
- physical layer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05—Joint sequence estimation and interference remov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单元包括:传输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层2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以及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010938的权益,其通过引用合并至此。
本申请涉及下面的共同未决美国专利申请,这些申请通过引用合并至此。
标题为“BIT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并且与此同一日期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_____(代理案件编号100.1304US01),通过引用合并至此;以及
于2000年8月28日提交的、标题为“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INA CELLULAR NETWORK”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9/649159(公告于美国专利No.6836660中),并且在这里引用为‘159申请;以及
于2009年2月17日提交的、标题为“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GIGABITETHERNET PHYSICAL LAYER DEVICE”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372319(公开为美国2010/0208777),并且在这里引用为‘319申请。
背景技术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被用于将无线信号覆盖分布到建筑物或者其它基本上封闭的环境中。例如,DAS可以在建筑物内分布天线。天线典型地连接到诸如服务提供商之类的无线电频率(RF)信号源。在本领域中已经实现了将RF信号从RF信号源传输到天线的各种方法。
发明内容
天线单元包括:传输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层2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以及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应当理解,附图仅描绘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认为是限制范围,通过使用附图,将利用额外的具体说明和细节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A-1D是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2A-2B是在诸如图1A-1B中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主机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3A-3J是在诸如图2A-2B中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主机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主机单元中使用的主机网络接口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4A-4B是在诸如图1A-1D中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天线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5A-5D是在诸如图4A-4B中的示例性天线单元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单元中使用的RF转换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在诸如图1A-1D中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接入(RAN)网络接口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7是例示了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例示了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示例性层1(L1)/层2(L2)协议栈的表示。
图10A-10B是示出了诸如图9中所示的协议栈之类的协议栈的各种级别的示例性系统中的交互的框图。
根据惯例,所描述的各种特征不是按照比例绘制的,而是被绘制为强调与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具体特征。各种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指示相同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其部分的附图,并且其中以例示的方式示出具体的例示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出逻辑的、机械的和电气的改变。另外,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展示的方法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各个步骤可被执行的次序。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在限制性的意义上进行。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描述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内的部件。分布式天线系统通过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连接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主机,分布式天线系统主机与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相连接并且将无线网络信息转换成更高效的格式,以便跨越至少一个介质传输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将无线网络信息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并且使用至少一个天线无线地传送它。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代替基带IQ样本被传输,因为相比于无线网络信息在MACPDU中比在基带IQ样本中更高效地被传输。在MAC PDU中比在基带IQ样本中更高效地发送无线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得能够使用更低带宽的介质,诸如类别建筑物电缆布线(Categorybuilding cabling),诸如类别5、类别5e、类别6、类别6A和类别7。比基带IQ样本更高效地传送MAC PDU的能力本质上是使得更多的数据能够在介质上传送的压缩技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无线网络信息之外,还传送同步信息、定时信息、功率电平、信号增益和/或其它附加开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不同的协议层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无线网络信息(或者蜂窝网络信息)。在整个系统中,无线网络信息是相同的,但是使用由不同的协议层添加/移除的不同的头部、控制字、误差控制比特等不同地格式化。虽然在这里使用术语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来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也适用于其它无线分布技术和网络,诸如分布式基站、远程无线电头和/或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也称作云RAN和协同RAN)。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被实施为远程无线电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被实施为分布式基站和/或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中的基带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使用各种无线协议以及在频谱的各种频带中操作。在这里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论同等地适用于许多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但是对于带宽在一个层比在另一个层显著更低效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更有益处。例如,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800MHz蜂窝服务、1.9GHz个人通信服务(PCS)、专业化移动无线电(SMR)服务、800MHz和900MHz的增强型特殊移动无线电(ESMR)服务、1800MHz和2100MHz高级无线服务(AWS)、700MHz uC/ABC服务、双向寻呼服务、视频服务、450MHz的公共安全(PS)服务、900MHz和1800MHz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2100MHz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高速分组接入(HSPA)或者其它适当的通信服务。这里描述的系统能够以上面描述的任何频率传输单输入单输出(SIS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服务这两者。这里描述的系统能够跨越频谱的各种频带支持SISO和MIMO信号的任何组合。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这里描述的系统可以为WiMAX、LTE和HSPA服务提供MIMO流,同时为其它服务仅提供SISO流。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MIMO和SISO服务的其它组合。
通常,在特定的协议内从一个层切换到另一个层的能力可以提供更高效的带宽使用,并且能够应用于具有各种层的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以及物理层。关于通过DAS的传输,LTE充分受益于从物理层到MAC层的转换,因为物理层在比特方面比MAC层低效得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撤销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诸如eNodeB)进行的LTE物理层处理(或者其它物理层处理,诸如另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处理)并且仅提取LTE介质访问协议(MAC)协议数据单元(PDU)来恢复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种到MAC PDU的转换以及反向转换本质上充当传输压缩和传输解压缩系统。
图1A-1D是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1A-1B各自例示了分别标注为100A-100B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不同实施例。
图1A是作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包括主机单元102以及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包括天线单元1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天线单元104,直到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通过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包括数字通信链路106-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数字通信链路106,直到可选的数字通信链路106-A)被通信地耦接到主机单元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位于主机单元102的远处。
主机单元102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直到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B)。在正向路径中,主机单元10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中的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的无线网络信息。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主机单元102被配置为将来自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中的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的无线网络信息转换成更高效的格式(诸如,从基带IQ对转换成DAS MAC PDU),以便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直接地或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的其它部件)传输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
类似地,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2被配置为跨越各自的数字通信链路106从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接收以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格式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2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以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格式化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成以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PDU)格式化的单个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求和(数字或者模拟)、加权求和、取平均、多路复用等来组合所接收到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主机单元102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以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格式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或者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针对相关联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格式化的信号(诸如基带IQ样本),并且还被配置为将针对相关联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格式化的信号传送至相关联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
每个天线单元104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被通信地耦接到主机单元102。具体地,天线单元104-1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1被通信地耦接到主机单元102,并且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跨越数字通信单元106-A被通信地耦接到主机单元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0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有线数字通信链路,诸如光纤电缆布线、同轴电缆布线、双绞线电缆布线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0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无线数字通信链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06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无线数字通信链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传送使用以太网PHY部件的同步数据流,而不是分组化的数据,诸如传统的因特网协议(IP)分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普通的分组化的因特网协议(IP)传输中发现的相同硬件被使用,只是它没有被包裹成因特网协议(IP)分组。每个天线单元104包括用于将无线网络信息从用于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传输的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以便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无线地传送的部件。
在正向/下游路径中,每个天线单元104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无线网络信息从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转换成无线电频带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RF)信号,以便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无线地传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可以包括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协议层处理器、转换器、和/或翻译器、数模转换器以及振荡器。每个天线单元104还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将无线电频带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传送到至少一个订户单元112(包括订户单元112-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订户单元112,直到可选的订户单元112-D)。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1被配置为使用天线110-1将一个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传送到一个订户单元112-1并且使用另一个天线110-C将另一个无线电频率信号传送到另一个订户单元112-D。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无线电频率天线110和其它部件的其它组合来将其它各种无线电频带中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其它组合传送至各种订户单元112。
类似地,在反向/上游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天线单元104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订户单元112的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RF)信号。每个天线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将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数据流。每个天线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将来自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的无线网络信息转换成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以便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传送到主机单元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可以包括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振荡器、数模转换器以及协议层转换器和/或翻译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被分布在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的各种部件之间以保持各种部件锁定到相同的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从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1接收的信号来生成主参考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诸如天线单元104之类的另一个部件内生成主参考时钟。
图1B是作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B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00B包括主机单元102以及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包括天线单元1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天线单元104,直到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分布式天线系统100B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B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B包括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分布式交换网络114使主机单元102与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相耦接。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开关(诸如DAS扩展主机和/或以太网开关)或者其它中间部件/节点,以将来自主机单元102的下行链路信号在功能上分布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分布式交换网络114也将来自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功能上分布到主机单元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交换网络114能够由单独的控制器或者系统的另一个部件控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交换网络114的交换元件被手动地或者自动地控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且静态的。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可以基于当日时间、负载或者其它因素动态地改变。
每个天线单元104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16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具体地,天线单元104-1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16-1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并且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16-A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1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有线数字通信链路,诸如光纤电缆布线、同轴电缆布线、双绞线电缆布线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1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无线数字通信链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天线单元104包括被配置用于从聚合下行链路数据流中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数据流的部件和被配置用于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聚合成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的部件、以及被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数据流与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之间进行转换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频率转换器、以及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传送到至少一个订户单元112以及接收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的至少一个天线110。
图1C是作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诸如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直到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以及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包括天线单元1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天线单元104,直到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的部件类似的一些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不包括主机单元102,并且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使用更高效的格式直接传输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单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被通信地耦接到多个天线单元104。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被通信地耦接到单个天线单元104。
在正向路径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被配置为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将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直接地或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的其它部件)传输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而不是让主机单元102从较低效的格式(诸如基带IQ对)转换成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类似地,在反向路径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接口108被配置为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直接地或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的其它部件)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的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而不是让主机单元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和天线单元104之间从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转换成较低效的格式(诸如基带IQ对)。
每个天线单元104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具体地,天线单元104-1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1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1,并且可选的天线单元104-A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A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0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有线数字通信链路,诸如光纤电缆布线、同轴电缆布线、双绞线电缆布线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0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无线数字通信链路。每个天线单元104包括用于在正向路径中将无线网络信息从用于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传输的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MAC PDU)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以便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无线地传送的部件。每个天线单元104还包括用于在反向路径中将无线网络信息从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0无线地接收的无线电频率转换成更高效的格式(诸如DAS MAC PDU)以便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06传输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部件。
图1D是作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D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00D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直到可选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以及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包括天线单元1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天线单元104,直到可选天线单元104-A)。分布式天线系统100D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D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C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D包括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分布式交换网络114使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与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相耦接。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开关(诸如DAS扩展单元和/或以太网开关)或者其它中间部件/节点,以将来自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下行链路信号在功能上分布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分布式交换网络114还将来自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功能上分布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交换网络114能够由单独的控制器或者系统的另一个部件控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交换网络114的交换元件被手动地或者自动地控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且是静态的。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能够基于当日时间、负载或者其它因素动态地改变。
每个天线单元104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16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具体地,天线单元104-1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16-1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并且可选天线单元104-A跨越可选数字通信链路116-A被通信地耦接到分布式交换网络1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1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有线数字通信链路,诸如光纤电缆布线、同轴电缆布线、双绞线电缆布线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通信链路116中的一些或者全部是无线数字通信链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天线单元104包括被配置用于从聚合下行链路数据流中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数据流的部件和被配置用于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聚合成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的部件、以及被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数据流与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之间进行转换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频率转换器和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传送到至少一个订户单元112和接收至少一个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的至少一个天线110。
图2A-2B是主机单元1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2A-2B各自例示了分别标注为102A-102B的主机单元102的不同实施例。
图2A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主机单元102的示例性实施例——主机单元102A的框图。示例性主机单元102A包括至少一个主机网络接口202(包括主机网络接口202-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主机网络接口202,直到可选的主机网络接口202-B)、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包括物理层处理器2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物理层处理器204,直到可选的物理层处理器204-B)、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206、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可选的主主机时钟单元210、可选的处理器212、可选的存储器214以及可选的电源2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是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诸如LTE物理层处理器或者另一种RAT物理层处理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是以太网物理层处理器。在其它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为另一种类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物理层处理器204、分布式天线系统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206、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和/或主主机时钟单元210全部或者部分由可选的处理器212和存储器214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216为主机单元102A的各种部件提供电力。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物理层处理器204是LTE物理层处理器,因为从相应的主机网络接口202接收的信号是LTE物理层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物理层处理器204中的一些是关于不同于LTE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处理器,并且从相应的主机网络接口202接收的物理层信号是关于这些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接收不是物理层信号的信号的一些相应主机网络接口202,物理层处理器204不被包括。在示例性实施例中,LTE物理层处理器204、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处理器204以及没有物理层处理器204的组合被包括在主机单元102A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2向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的至少第一个提供/分布电力。
在正向路径中,每个主机网络接口202从各自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接收以另一种格式传输的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并且将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该另一种格式转换成基带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类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的目的是将数据从由基站使用的格式转换成RAT物理层处理器204可接受的格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中的至少一些使用数字信号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通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中的至少一些使用模拟信号(诸如无线电频率(RF)和/或中间频率(IF)模拟信号)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通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被连接到诸如小型蜂窝单元之类的模拟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并且主机与模拟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交换模拟RF,并且主机102A包括数字前端(诸如在主机网络接口202内或者在主机网络接口202与RAT物理层处理器204之间),以在RF和与RAT物理层处理器204交换的比特流之间进行转换。
在具体的实现中,至少一个主机网络接口108从充当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基带单元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接口接收CPRI信号,将CPRI信号转换成与RAT物理层处理器兼容的格式。在CPRI接口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是LTE PHY格式并且已经根据LTEPHY规范而被编码、调制和充分处理。它是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I/Q流。主机单元102A中的LTE PHY处理器(RAT物理层处理器204-1)将基本上撤销由BBU(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完成的LTE PHY处理。LTE物理层数据(RAT物理层数据)由LTE PHY处理器(RAT物理层处理器204)翻译成LTE MAC PDU(RAT MAC PDU)。可以被实现为FPGA的DAS MAC(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处理器206)确定如何处理这些LTE MAC PDU(RAT MAC PDU),包括如何对它们进行组帧、如何格式化它们以及如何将它们放置到在数字通信介质106(诸如类别建筑物电缆或者其它较低带宽的电缆)上传输所必需的、它们自己的结构中。
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主机网络接口202接收RAT物理格式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并且将它们转换成与各自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通信的格式。在具体的实现中,至少一个主机网络接口108接收上行链路物理层数据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物理层数据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CPRI信号并且将CPRI信号传送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
在正向路径中,每个物理层处理器204接收下行链路物理层数据信号并且将物理层中的下行链路物理层数据信号转换成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下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介质访问控制层比物理层更高效地使用相关比特。在反向路径中,每个物理层处理器204接收RAT MAC层中的上行链路RAT 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并且将上行链路RAT MAC层PDU转换成上行链路物理层数据信号。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2中的物理层处理器204执行与用户装备(UE)设备类似的功能,在于它接收RAT物理信号并且反转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执行的物理处理器。在上行链路中,主机单元102中的物理层处理器204创建无线网络信息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表示,使得主机单元102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连接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能够执行其正常的上行链路处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处理对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和无线电接入网络、通常还有用户装备(UE)是透明的。
在正向路径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将RAT MAC中的下行链路RAT MAC PDU转换成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以便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DAS)进行传输。在反向路径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将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转换成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上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还将信号广播到多个不同的远程天线单元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还以智能的方式组合来自不同天线单元104的上行链路DAS传输MAC层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求和(数字或者模拟)、加权求和、取平均、多路复用等来组合所接收到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游中的组合通过如下操作而发生,即针对将要被组合的所有信号恢复RAT MAC PDU(诸如LTE MACPDU),并且然后让多个RAT物理层处理器204(诸如LTE PHY处理器)将信号从RAT MAC PDU(诸如LTE MAC PDU)个体地处理成I/Q样本,I/Q样本然后在位于主机网络接口202内或者位于RAT物理层处理器204与主机网络接口202之间的组合器中被数字地组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来自多个远程单元104的DAS MAC PDU由DAS MAC处理器206按比特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组合通过多数逻辑(majority logic)和/或加权组合而完成。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信号需要进行同步,所以主机单元102A知道哪个比特与哪个比特相配,并且所以组合导致准确的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4与主机单元102同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确定多个天线单元104是否接收到来自特定远程/订户单元112的信号以及是否存在来自多个天线单元104的有效数据。如果存在来自多个天线单元104的有效数据,则DAS MAC层处理器206将对比特进行组合。因为在天线单元104(下面描述)处存在RAT物理层处理器406(诸如LTE PHY处理器),所以天线单元104处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可以生成质量测量结果,诸如信噪比(SNR)、调制质量等,并且然后将质量度量反馈到主机单元102A以在信号的加权和组合中使用。
在正向路径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将下行链路DAS传输MAC层中的下行链路DAS传输MAC层PDU转换成DAS物理层中的下行链路DAS物理层数据流并且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介质106将下行链路DAS物理层数据流传送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在反向路径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从至少一个数字通信介质106接收DAS物理层中的上行链路DAS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DAS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DAS传输MAC层中的上行链路DAS传输MAC层PDU。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4相互同步和/或与主机单元102同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4和/或主机单元102基于从主机单元102传播的时钟信号而被同步,其中时钟信号是根据由主机单元102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诸如基带单元BBU和/或小型蜂窝单元)接收的信号生成的,所以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诸如基带单元BBU和/或小型蜂窝单元)的网络同步被一直传播到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各种部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主机时钟单元210从由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提供的信号中提取主参考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时钟单元210在下行链路中将主参考时钟分布到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其它部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主机时钟单元210通过相应的主机网络接口202与其它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分布该主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诸如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是模拟无线电频率接口的实施例实施例)中,主主机时钟单元210生成主参考时钟并且通过相应的主机网络接口202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分布所生成的主参考时钟。
图2B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主机单元102的示例性实施例——主机单元102B的框图。示例性主机单元102B包括至少一个主机网络接口202(包括主机网络接口202-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主机网络接口202,直到可选的主机网络接口202-B)、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206、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可选的主主机时钟单元210、可选的处理器212、可选的存储器214以及可选的电源2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网络接口202、DAS MAC层处理器206、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和/或主主机时钟单元210全部或者部分由可选的处理器212和存储器214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216为主机单元102B的各种部件提供电力。主机单元102B包括与主机单元102A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主机单元102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
主机单元102B和主机单元102A之间的差别在于主机单元102B不包括任何RAT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LTE PHY处理器(RAT物理层处理器204)在主机单元102A中不是必要的,因为主机单元102A直接从基带单元(BBU,诸如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接收LTE MAC PDU(RAT MAC 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可以需要对基带单元(BBU,诸如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进行改变以允许输出LTE MAC PDU(RAT MAC PDU)而非I/Q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包括和/或使用一些信号绕开RAT物理层处理器204使得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传送I/Q样本而非MAC 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于不需要与LTE一样多的带宽以便使用I/Q基带样本进行传输的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是有用的。因此,I/Q样本可以被包装成DAS物理层兼容的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使得能够直接传输在IQ空间中表示的数据,而非将它翻译成MAC PDU以便传输。这种方法的益处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能够是对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不可知的。这对于诸如2G和/或3G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之类的较不带宽饥渴的无线接入技术协议可能更加有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种方法较不复杂,因为它在主机单元102和天线单元104中都不需要附加的LTE PHY处理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些信号通过RAT物理层处理器204并且被转换成MAC PDU,而其它保持为I/Q样本,但是所有信号能够被多路复用在一起并且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传输。这使得能够使用来自不同来源的输入并同时共享单个电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MAC PDU和同步I/Q样本这两者,存在一些在有效载荷内的组帧。
因此并且在正向路径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将MAC层中的下行链路RAT MAC数据信号转换成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以便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在反向路径中,DAS MAC层处理器206将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转换成MAC层中的RAT MAC层数据信号。该主机单元102B可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直接与主机网络接口202通信RAT MAC PDU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所以没必要执行任何物理RAT层处理以将无线网络信息变成更高效的格式。该主机单元102B也可以在即使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接收的信号已经具有物理RAT层处理时也没必要撤销任何物理RAT层处理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因为物理RAT层处理足够高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2A和主机单元102B的组合允许一些无线网络信息通过使用物理层处理器来撤销物理RAT层处理,而其它无线网络信息不撤销,所以物理层处理器204不是必要的。
图3A-3J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基站主机网络接口3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3A-3J各自例示了分别标注为104A-104D的一类主机网络接口202的不同实施例。
图3A是作为主机网络接口202的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A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A包括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A、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A。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还至少被通信地耦接到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和/或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A。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主机网络接口202A的各种元件。
在下行链路中,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A的下行链路信号。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下行链路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中,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物理层处理器204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信号。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A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传送至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A。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A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A。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A提供到主机网络接口202A的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A。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从主机网络接口202A的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A提供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A。
图3B是作为一类基站接口102的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B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B包括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与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A相类似,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B。与通用主机网络接口202A相比,基站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不是被直接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B以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提供主参考时钟。代替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B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B,并且主参考时钟被嵌在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B到主机网络接口202B的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的下游信号中,主机网络接口202B的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然后将它提供给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
在将主参考时钟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提供给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能够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14B嵌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使得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B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输出312B传送至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的下行链路信号能够由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提取并且一般被适当地分布在主机网络接口202B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老实现信号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B和/或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主机网络接口202B的各种元件。
图3C是作为一类主机网络接口202的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包括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C、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基带基站108C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的基带基站输出312C。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还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和/或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C。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的各种元件。
在下行链路中,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基带基站108C的基带基站输出312C的基带移动无线接入信号(诸如I/Q数据)。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基带移动无线接入信号转换成下行链路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中,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物理层处理器204的数据流。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基带无线接入信号。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C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基带无线接入信号传送至基带基站输出312C。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C被通信地耦接到基带基站108C的基带基站时钟单元314C。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基带基站108C的基带基站时钟单元314C提供到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的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C。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的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C提供到基带基站108C的基带基站时钟单元314C。
图3D是作为一类基站接口102的基带网络接口202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基带网络接口202D包括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D、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与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相类似,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基带基站108D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的基带基站输出312D以及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与基带主机网络接口202C相比,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D不是被直接耦接到基带基站108D的基带基站时钟单元314D以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基带基站108D和/或从基带基站108D接收主参考时钟。代替地,基带基站输出312D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并且主参考时钟被嵌在从基带基站108D的基带基站输出312D到基带网络接口202D的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的下游信号中。
在将主参考时钟从基带基站108D提供给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能够由基带基站时钟单元314D嵌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使得从基带基站108D的基带基站输出312D传送至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的下行链路信号能够由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D提取并且一般被适当地分布在基带网络接口202D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基带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D和/或基带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D。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基带网络接口202D的各种元件。
图3E是作为一类主机网络接口202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包括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E、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CPRI基站108E的主机网络接口202的CPRI基站输出312E。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还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和/或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E。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的各种元件。
在下行链路中,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被配置为接收来自CPRI基站输出312E的CPRI信号。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CPRI信号转换成下行链路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中,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物理层处理器204的数据流。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CPRI信号。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E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CPRI信号传送至CPRI基站输出312E。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E被通信地耦接到CPRI基站108E的CPRI基站时钟单元314E。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CPRI基站108E的CPRI基站时钟单元314E提供到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的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E。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的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E提供到CPRI基站108E的CPRI基站时钟单元314E。
图3F是作为一类基站接口102的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F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F包括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F、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与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相类似,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CPRI基站108F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CPRI基站输出312F以及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与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E相比,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F不是被直接耦接到CPRI基站108F的CPRI基站时钟单元314E以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CPRI基站108F和/或从CPRI基站108F接收主参考时钟。代替地,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F,并且主参考时钟被嵌在从CPRI基站108F的CPRI基站输出312F到CPRI网络接口202F的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的下游信号中。
在将主参考时钟从CPRI基站108F提供给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能够由CPRI基站时钟单元314F嵌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使得从CPRI基站108F的CPRI基站输出312F传送至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的下行链路信号能够由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F提取并且一般被适当地分布在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F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CPRI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F和/或CPRI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F。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CPRI主机网络接口202F的各种元件。
图3G是作为一类主机网络接口202的无线电频率(RF)主机网络接口202G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G包括无线电频率(RF)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无线电频率(RF)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频率(RF)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的无线电频率(RF)基站输出312G。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还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和/或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G的各种元件。
在下行链路中,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频率基站输出312G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还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下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通过使用振荡器和混合器完成。在上行链路中,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物理层处理器204的数据流。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通过使用振荡器和混合器完成。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G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传送至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频率基站输出312G。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频率基站时钟单元314G。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频率基站时钟单元314G提供到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G的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主机网络接口202G的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提供到无线电频率基站108G的无线电频率基站时钟单元314G。
图3H是作为一类基站接口102的无线电频率(RF)主机网络接口202H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H包括无线电频率(RF)到数据流转换模块202H、无线电频率(RF)网络接口时钟单元204H、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与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G相类似,无线电频率(RF)到数据流转换模块202H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无线电频率(RF)基站输出212H以及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与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G相比,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204H不是被直接耦接到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的无线电频率基站时钟单元214H以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和/或从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接收主参考时钟。代替地,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202H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G,并且主参考时钟被嵌在从RF基站108H的RF基站输出312H到RF网络接口202H的RF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H的下游信号中。
在将主参考时钟从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提供给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能够由无线电频率基站时钟单元214H嵌入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使得从无线电频率基站108H的无线电频率基站输出212H传送至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202H的下行链路信号能够由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204H提取并且一般被适当地分布在无线电频率主机网络接口202H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无线电频率到数据流转换模块202H和/或无线电频率网络接口时钟单元204H。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主机网络接口202H的各种元件。
图3I是作为一类主机网络接口202的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包括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I、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到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网络的以太网适配器108I的外部设备的以太网输出312I。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还被通信地耦接到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和/或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I。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的各种元件。
在下行链路中,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以太网输出312I的因特网协议分组。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还被配置为将因特网协议分组转换成下行链路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中,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物理层处理器204的数据流。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以太网帧。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I还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以太网帧传送至以太网输出304I。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I被通信地耦接到以太网适配器108I的以太网适配器时钟单元314I。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以太网适配器108I的以太网适配器时钟单元314I提供到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的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I。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主参考时钟从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的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I提供到以太网适配器108I的以太网适配器时钟单元314I。
图3J是作为一类基站接口102的以太网网络接口202J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太网网络接口202J包括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J、可选的处理器306、可选的存储器308以及可选的电源310。与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相类似,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被通信地耦接到作为以太网适配器108J的外部设备的以太网输出312J以及至少一个物理层处理器204。与以太网网络接口202I相比,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J不是被直接耦接到以太网适配器108J的以太网适配器时钟单元314J以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以太网适配器108J和/或从以太网适配器108J接收主参考时钟。代替地,以太网输出312J将主参考时钟提供给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并且主参考时钟被嵌在从以太网适配器108J的以太网输出312J到以太网网络接口202J的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的下游信号中。
在将主参考时钟从以太网适配器108J提供给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参考时钟能够由以太网适配器时钟单元314J嵌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使得从以太网适配器108J的以太网输出312J传送至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的下行链路信号能够由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J提取并且一般被适当地分布在以太网网络接口202J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可选的处理器306和可选的存储器308来实现以太网到数据流转换模块302J和/或以太网网络接口时钟单元304J。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310将电力提供给以太网网络接口202J的各种元件。
图4A-4B是天线单元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4A-4B各自例示了分别标注为104A-104B的远程单元104的不同实施例。
图4A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单元104的示例性实施例——远程单元104A的框图。天线单元104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404、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406、无线电频率(RF)转换模块408、可选的天线单元时钟单元410、可选的处理器412、可选的存储器414以及可选的电源4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传输层1,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由另一种类型的层1(L1)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是以太网物理层处理器。在其它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是另一种类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传输层2,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404由另一种类型的层2(L2)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406由另一种类型的层1(L1)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分布式天线系统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404、RAT物理层处理器406和/或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408至少部分由可选的处理器412和存储器414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的电力由主机单元102跨越介质远程地提供,并且可选的电源416从介质中获得和/或提取电力。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416用来对天线单元104的各种部件供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被配置为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接收来自主机单元102的下行链路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物理层中的下行链路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是以太网PHY,其本质上撤销主机单元102中相应的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208的处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更多的输入线路被包括在天线单元104A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404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下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下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处理器406被配置为根据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下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RAT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F转换模块404将基带下行链路RAT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在天线110处传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处理器406是LTE物理层处理器,因为与RF转换模块404通信的信号需要是LTE物理层信号。在这些实施例中,LTE物理层处理器在下行链路中处理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中处理SC-FDMA。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天线单元104A中的LTE物理层处理器(RAT物理层处理器406)不执行协议栈中的上层处理(L2/L3),而是它仅执行直到MAC层数据的创建的层1处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处理器406中的一些RAT物理层处理器是关于不同于LTE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处理器,并且从相应的主机网络接口202接收的物理层信号是关于这些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RAT物理层数据以某种格式从主机102传输到天线单元104A时,RAT物理层处理器406不被包括。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天线单元104A中包括LTE物理层处理器406、其它RAT物理层处理器406以及没有RAT物理层处理器406的组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F转换模块408接收来自天线110的信号并且将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基带上行链路RAT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处理器406被配置为接收来自RF转换模块408的基带上行链路RAT信号并且根据基带上行链路RAT信号生成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上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404被配置为将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上行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分布式天线系统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物理层DAS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物理层DAS数据流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传送至主机单元102。
图4B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单元104的示例性实施例——远程单元104B的框图。天线单元104B包括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404、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406(包括RAT物理层处理器406-1、RAT物理层处理器406-2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直到可选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G)、多个无线电频率(RF)转换模块408、可选的天线单元时钟单元410、可选的处理器412、可选的存储器414以及可选的电源4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分布式天线系统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404、RAT物理层处理器406和/或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408至少部分由可选的处理器412和存储器414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电源416被用来对天线单元104的各种部件供电。天线单元104B包括与天线单元104A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天线单元1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
天线单元104A与天线单元104B之间的差别在于天线单元104B包括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406(诸如RAT物理层处理器406-1直到可选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G)、多个RF转换模块408(诸如RF转换模块408-1直到RF转换模块408-C)以及可选的以太网接口42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每个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处理器406由另一种类型的层1(L1)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404包括多路复用功能,使得多个不同的信号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接收和多路复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诸如MIMO应用或者多信号应用,DAS MAC层处理器404将不同信号的数据多路复用到相同的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上,以便跨越数字通信链路106传输至主机单元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404接收来自多个RF转换模块408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404对从RF转换模块408-1接收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数据流与从另一个RF转换模块408-2接收的另一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聚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404将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聚合成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该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通过DAS传输物理层处理器402被传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于一个RAT物理层处理器406被通信地耦接到单个RF转换模块408。例如,可选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3和可选的RAT物理层处理器406-4都被通信地耦接到单个RF转换模块408-3。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于一个RAT物理层数据流被传送至单个RF转换模块。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多个RAT物理层处理器406的RAT物理层数据流处于相同的操作带中(诸如两个不同的LTE信号,LTE信号和UMTS信号等),使得它们能够由单个RF转换模块408同时转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两个不同的RAT物理层数据流的两个不同的信号在基带处被数字地组合,并且通过使用利用单个功率放大器的RF转换模块408同时向上转换(upconvert)。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以太网接口408接收来自DAS MAC层处理器404的下行链路数据流并且将它转换成以太网分组,并且与因特网协议网络设备通信以太网分组。可选的以太网接口408还接收来自因特网协议网络设备的以太网分组并且将它们转换成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将它传送至DAS MAC层处理器4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DAS MAC层处理器404还将来自以太网分组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与来自RF转换模块408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多路复用。可选的以太网接口408是通过这里描述的方法腾出的附加带宽如何能够被用来允许附加服务(诸如从主机单元102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的以太网管道)的示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天线单元时钟单元410从下行链路数据流中提取主参考时钟,并且在天线单元104内使用该主时钟,以建立天线单元104内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剩余部分的共同时间基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选的天线单元时钟单元410生成主参考时钟并且使用上行链路数据流在上游中将所生成的主参考时钟分布到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以及甚至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的其它部件。
图5A-5C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天线单元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单元中使用的RF转换模块4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5A-5C各自是分别标注为RF转换模块404A-404D的RF转换模块4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5A是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A的框图,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A包括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RF频率转换器504、可选的RF调节器506以及被耦接到单个天线110的RF双工器508。
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被通信地耦接到RAT物理层处理器406和无线电频率(RF)转换器504。在正向路径中,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调节从RAT物理层处理器406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例如,通过放大、衰减和过滤)并且将下行链路数据流传递到RF转换器504。在反向路径中,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调节从RF转换器504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例如,通过放大、衰减和过滤)并且将上行链路数据流传递到RAT物理层处理器406。
RF转换器504在一侧被通信地耦接到物理层处理器或者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并且在另一侧被通信地耦接到RF双工器508或者可选的RF调节器5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F转换器504的主要功能是在数字比特和无线电频率之间进行转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F转换器包括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以及混合器和本地振荡器。在下游中,RF转换器504将下行链路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RF)信号并且将下行链路RF信号传递到RF双工器508或者可选的RF调节器506上。在上游中,RF转换器504将从RF双工器508或者可选的RF调节器506接收的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RF)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数据流传递到RAT物理层处理器406或者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
RF双工器508在一侧被通信地耦接到RF频率转换器504或者可选的RF调节器506,并且在另一侧被通信地耦接到天线110。RF双工器508对下行链路RF信号与上行链路RF信号进行双工,以便使用天线110发送/接收。
图5B是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B的框图,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B包括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RF频率转换器504以及被耦接到下行链路天线110A和上行链路天线110B的可选的RF调节器506。RF转换模块404B包括与RF转换模块404A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RF转换模块4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RF转换模块404B与RF转换模块404A之间的差别在于RF转换模块404B不包括RF双工器508,并且代替地包括分开的下行链路天线110A和上行链路天线110B,其中下行链路天线110A用来将RF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订户单元,上行链路天线110B用来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订户单元的RF信号。
图5C是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C的框图,RF转换模块404C通过TDD开关510(或者其它环形器)使用单个天线110传送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RF转换模块404D包括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RF频率转换器504、可选的RF调节器506以及被通信地耦接到天线110的TDD开关510。RF转换模块404C根据与上面描述的RF转换模块4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RF转换模块404C与RF转换模块404A之间的差别在于RF转换模块404C使用了TDD开关510,以便通过TDD开关510使用单个天线110在上游和下游信号路径之间切换。TDD开关在RF转换模块404C的经双工的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之间切换,以便使用单个天线110发送/接收。
图5D是通过RF天线共用器(diplexer)512共享单个天线110的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D-1和示例性RF转换模块404D-2的框图。RF转换模块404D-1包括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1、RF频率转换器504-1、可选的RF调节器506-1以及被通信地耦接到RF天线共用器512的RF双工器508-1,RF天线共用器512被通信地耦接到天线110。类似地,RF转换模块404D-2包括可选的数据流调节器502-2、RF频率转换器504-2、可选的RF调节器506-2以及被通信地耦接到RF天线共用器512的RF双工器508-2,RF天线共用器512被通信地耦接到天线110。RF转换模块404D-1和404D-2均根据与上面描述的RF转换模块4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RF转换模块404D-1、404D-2与RF转换模块404A之间的差别在于RF转换模块404D-1、404D-2都通过RF天线共用器512被耦接到单个天线110。RF天线共用器512对RF转换模块404D-1和404D-2的经双工的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天线共用,以便使用单个天线110发送/接收。
图6是在诸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之类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接入(RAN)网络接口108的示例性实施例——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是基带单元(BBU),诸如已经被优化为在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中与远程单元104更高效地通信的LTE BBU。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包括至少一个核心网络接口602(包括核心网络接口602-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核心网络接口202,直到可选的核心网络接口602-B)、至少一个层2(L2)/层3(L3)处理器604(包括L2/L3处理器6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的L2/L3处理器604,直到可选的L2/L3处理器604-B)、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理器606(诸如分布式天线系统(DAS)MAC层处理器)、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诸如分布式天线系统(DAS)物理层处理器)、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610、可选的处理器612、可选的存储器614以及可选的电源6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核心网络层1(L1)和层2(L2),至少一个核心网络接口602由另一种类型的层1(L1)和层2(L2)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2(L2)和层3(L3),至少一个L2/L3处理器604由另一种类型的层2(L2)和层3(L3)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L2/L3处理器604是LTE L2/L3处理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传输层2,传输MAC层处理器606由另一种类型的层2处理器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传输层1,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是用于传输层1的传输层1处理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是以太网物理层处理器。在其它实施例中,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是另一种类型的物理层处理器,以用于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传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接口602、L2/L3处理器604、传输MAC层处理器606、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和/或可选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610全部或者部分由可选的处理器612和存储器614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616为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的各种部件提供电力。在示例性实施例中,L2/L3处理器604是LTE L2/L3处理器,因为从相应的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的信号是使用因特网协议(IP)通过千兆以太网传送的LTE核心网络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L2/L3处理器604中的一些是关于不同于LTE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L2/L3处理器,并且从相应的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的信号是关于这些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中包括LTE L2/L3处理器604与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L2/L3处理器604的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将电力提供/分布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中的至少第一个。
在正向路径中,每个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下行链路物理层核心网络信号并且将下行链路物理层核心网络信号转换成被传送到各自的L2/L3处理器604的下行链路L2/L3核心网络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接口602的目的在于将数据从由核心网络622使用的物理层格式转换成RAT L2/L3处理器604可接受的格式。在具体的实现中,至少一个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来自核心网络622的、用于LTE无线信号的IP核心网络信号,将IP核心网络信号转换成与LTE L2/L3处理器604兼容的格式,诸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反向路径中,每个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来自L2/L3处理器604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并且将它们转换成用于与各自的核心网络622通信的格式。在具体的实现中,至少一个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诸如PDCP PDU之类的上行链路L2/L3数据信号并且将它们转换成上行链路物理层IP核心网络信号,并且将核心网络信号传送到核心网络622中的至少一个附加部件。
在正向路径中,每个L2/L3处理器604接收L2/L3 RAT信号并且将它们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层比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诸如经I/Q调制的LTE样本或者其它I/Q调制的样本)更高效地使用相关位。在反向路径中,每个L2/L3处理器604接收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将RAT MAC层中的上行链路RAT MAC PDU转换成L2/L3核心网络信号。
在正向路径中,传输MAC层处理器606将下行链路RAT MAC PDU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以便(诸如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传输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4。在反向路径中,传输MAC层处理器606将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转换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MAC层处理器606还将信号广播到多个不同的远程天线单元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MAC层处理器606还以智能的方式组合来自不同天线单元104的上行链路DAS传输MAC层PDU。
在正向路径中,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将下行链路传输MAC层中的下行链路传输MAC层PDU转换成传输物理层(诸如以太网物理层或者另一种DAS传输物理层)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介质106传送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104。在反向路径中,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从至少一个数字通信介质106接收传输物理层(诸如以太网物理层或者另一种DAS传输物理层)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MAC层中的上行链路传输MAC层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以智能的方式组合来自不同天线单元104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610生成主参考时钟并且与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4和/或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的其它部件分布所生成的主参考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610跨越单独的时钟信号链路620传送主参考时钟。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时钟单元610通过传输物理层处理器608传送主参考时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8C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内的诸如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4之类的至少一个其它部件或者从诸如从核心网络620提供的来源之类的另一个外部来源接收主参考时钟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由至少一个核心网络接口602接收的核心网络信号中获得主参考时钟。
图7是例示了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7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700在方框702处开始,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在主机单元处,将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接收的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第一协议层转换到第二协议层,其中第二协议层比第一协议层更高效地使用相关比特。示例性方法700继续进行到方框704,将在第二协议层中格式化的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主机单元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传送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示例性方法700继续进行到方框706,在至少一个天线单元处,将来自主机单元的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通信从第二协议层转换成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示例性方法700继续进行到方框708,在至少一个天线单元处使用至少一个天线无线地传送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
图8是例示了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8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800在方框802处开始,在至少一个天线单元处使用至少一个天线无线地接收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示例性方法800继续进行到方框804,在至少一个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第二协议层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示例性方法800继续进行到方框806,将在第二协议层中格式化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至少一个天线单元跨越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传送到主机单元。示例性方法800继续进行到方框808,将从至少一个天线单元接收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第二协议层转换成第一协议层,其中第二协议层比第一协议层更高效地使用相关比特。示例性方法800继续进行到可选的方框810,将从多个天线单元接收的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组合成聚合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通过求和(数字或者模拟)、加权求和、取平均、多路复用等而被组合。
图9是实现LTE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示例性层1(L1)/层2(L2)协议栈900的表示。协议栈900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R)层902、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904、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和物理(PHY)层90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902、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904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均由另一种类型的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物理(PHY)层908由另一种类型的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协议栈900的顶部,来自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IP分组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902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IP数据然后向下流过无线电链路控制层904到达介质访问控制层9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向下通过各种层扩展了数据速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介质访问控制层904之前,仅存在稍微的向下扩展。一旦IP数据到达物理层,当转到LTE物理层908时,发生数据速率的大得多的扩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层904与LTE物理层908之间的接口是清洁接口,其中上面的层中的处理由一个处理设备执行而下面的层中的处理由另一个处理设备执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器(诸如ARM处理器)执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处理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904处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执行物理(PHY)层908处理。在其它实施例中,片上系统(SoC)执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904以及物理(PHY)层908的处理。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执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904和/或物理(PHY)层908的处理的全部或者部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诸如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906处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而非(LTE物理层908处的)I/Q基带样本,因为相比于I/Q基带样本,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能被更高效地传输。
图10A-10B是示出了诸如协议栈900之类的协议栈的各种级别的示例性系统1000中的交互的框图。图10A-10B各自例示了分别标注为1000A-1000B的系统1000的不同实施例。
图10A是诸如协议栈900之类的协议栈的各种级别的示例性系统1000A中的交互的框图。示例性系统1000A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诸如被实现为eNodeB的基带单元(BBU),具有到核心网络或者其它类型的基带单元(BBU)的IP以太网连接)、主机单元1030、跨越通信链路1040连接到主机单元1030的天线单元1050以及订户单元107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包括核心网络层2(L2)1012、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层2(L2)1012是LTE核心网络层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由另一种类型的核心网络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是LTE核心网络物理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均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是LTE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是LTE RLC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22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L1)取代。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30包括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3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34以及传输物理(PHY)层103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32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34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34是LTE物理(PHY)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PHY)层1036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包括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以及传输物理(PHY)层105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是传输层2(L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是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L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是LTE物理(PHY)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PHY)层1056是传输层1(L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订户单元1070包括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均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均是LTE层2协议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是LTE层1协议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30的RAT物理(PHY)层1034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物理(PHY)层10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的传输物理(PHY)层1056由通信链路1040通信地耦接到主机单元1030的传输物理(PHY)层103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被耦接到天线10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订户单元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被通信地耦接到天线108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PHY)层1054跨越天线1060与天线1080之间的无线链路与RAT物理(PHY)层1078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接收来自核心网络(诸如上面参考图6描述的核心网络622)中的部件的核心网络物理(PHY)层协议数据单元(PDU)(诸如串行数据流),并且将核心网络物理层PDU转换成核心网络层2(L2)协议数据单元(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层2(L2)1012将核心网络L2 PDU转换成层3(L3)协议数据单元(PDU),层3(L3)协议数据单元(PDU)被传递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L3 PDU是因特网协议(IP)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 PDCP层1016将L3 PDU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RAT)L2 PDU,无线电接入技术(RAT)L2 PDU进一步由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和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处理。RAT物理(PHY)层1022将RAT L2 PDU(诸如RAT MAC PDU)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数据并且将RAT物理层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它是LTE物理层数据,诸如I/Q数据)传送至主机单元1030的RAT物理(PHY)层103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30在RAT物理(PHY)层1034处接收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物理(PHY)层1022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数据(诸如LTE物理层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数据是模拟RF或者CPRI基带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RAT物理层数据是将经由天线1060与天线1080之间的空中接口发送的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30通过数字接口或者模拟RF接口接收来自RAT物理(PHY)层1034的物理层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单元1030的RAT物理(PHY)层1034撤销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执行的RAT物理层处理并且仅提取RAT MAC层中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将RAT MAC PDU(诸如LTE MAC PDU)传递到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3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 MAC PDU由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32翻译成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DU),诸如DAS MAC PDU。这些传输MAC PDU由传输物理(PHY)层1036(诸如以太网PHY或者其它DAS物理(PHY)处理器)经由通信链路1040发送为同步串行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组数据可以被用于传输跨越通信链路104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步比特、定时比特等由传输物理(PHY)层1036插入,从而造成附加的开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链路1040是分类建筑物电缆(或者某个其它较低带宽电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物理(PHY)层1056处从通信链路1040接收数据的串行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PHY)层1056是以太网PHY或者某个其它DAS物理(PHY)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的传输物理(PHY)层提取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中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PDU,诸如DAS传输MAC PDU。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同步到所接收到的传输MAC PDU的流并且将传输MAC PDU重新组帧成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这些RAT MAC PDU经过RAT物理(PHY)层1054,得到以与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物理(PHY)层1022输出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数据(诸如LTE物理层数据)相同的方式格式化的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数据经由RAT物理(PHY)层1054和天线1060跨越无线链路被输出到订户单元1070的物理(PHY)层1078的天线1080。通过使用传输MAC PDU通过传输物理(PHY)跨越通信链路1040传输,通信链路1040上的信号的数据速率被降低。
在上行链路中,天线单元1050在RAT物理(PHY)层1054经由天线1060接收来自订户单元1070的信号,就像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可以的那样。天线单元1050的RAT物理(PHY)层1054将这些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成RAT MAC层中的上行链路RAT MAC PDU。RAT MACPDU由传输MAC层1052翻译成传输MAC PDU。传输MAC PDU由传输物理(PHY)层1056转换并且经由通信链路1040发送到主机单元1030的传输物理(PHY)层1036。在主机单元1030中,所检测到的传输数据流由传输物理(PHY)层1036从天线单元104收集(代替I/Q RAT样本)并且由传输物理(PHY)层1036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由传输MAC层1032翻译成上行链路RAT MAC PDU。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主机单元1030中来自天线单元1050的上行链路数据被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天线单元1050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由传输MAC层1032使用多数逻辑、软加权组合、取平均或者其它组合方法智能地组合。经组合的MAC PDU然后由传输MAC层1032翻译成上行链路RAT MAC 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物理层1036中执行上行链路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MAC层1032中对RAT MAC PDU执行上行链路组合。上行链路RAT MAC PDU作为RAT物理层数据由RAT PHY层1034通过天线单元1050的RAT物理(PHY)层1034传送至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物理(PHY)层10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 PHY层1022将RAT物理层数据转换成上行链路RAT MACPDU,上行链路RAT MAC PDU被传递到RAT MAC层1020并且向上通过RAT RLC层1018和RATPDCP层1016,并且被转换成L3 PDU,L3 PDU沿着核心网络栈向下被传送到核心网络层2(L2)1012,并且被转换成核心网络物理层数据并且由核心网络物理层1014传送到上游核心网络部件。
图10B是诸如协议栈900之类的协议栈的各种级别的示例性系统1000B中的交互的框图。示例性系统1000B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诸如被实现为eNodeB的基带单元(BBU),具有到核心网络或者其它类型的基带单元(BBU)的IP以太网连接)、跨越通信链路1040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的天线单元1050以及订户单元107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包括核心网络层2(L2)1012、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102以及传输物理(PHY)层1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层2(L2)1012是LTE核心网络层2(L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物理(PHY)层1014由另一种类型的核心网络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络物理层1012是LTE核心网络物理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均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16是LTE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18是LTE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是LTE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1102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PHY)层1104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1(L1)取代。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包括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以及传输物理(PHY)层105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2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2(L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54是LTE物理(PHY)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物理(PHY)层1056由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层1(L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订户单元1070包括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均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2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072、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1074以及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76均是LTE层2协议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由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层1取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PHY)层1078是LTE层1协议层。
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B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A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根据与上面描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而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B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0B不包括主机单元1030并且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除了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之外还包括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102,并且包括传输物理(PHY)层1104而非RAT物理(PHY)层1022。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102和传输物理(PHY)层1104使得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能够使用传输MACPDU直接与天线单元1050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下行链路中,核心网络层(L2)1012、核心网络物理层1014、RAT PDCP层1016、RAT RLC层1018以及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20如上面参考图10A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描述那样的起作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中的差别在于,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102从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PDU转换成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以太网PHY设备来实现传输物理(PHY)层1104,其中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PDU通过以太网PHY设备跨越通信链路1040被传送。这些传输MAC PDU由传输物理(PHY)层1104(诸如以太网PHY或者其它DAS物理(PHY)层)经由通信链路1040发送为同步串行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组数据可以被用于传输跨越通信链路104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步比特、定时比特等由传输物理(PHY)层1036插入,从而造成附加的开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链路1040是分类建筑物电缆(或者某个其它较低带宽电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物理(PHY)层1058处从通信链路1040接收数据的串行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以太网PHY设备或者某个其它DAS物理(PHY)层来实现传输物理(PHY)层105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050的传输物理(PHY)层提取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4中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PDU,诸如DAS传输MAC PDU。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1054同步到所接收到的传输MAC PDU的流并且将传输MAC PDU重新组帧成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这些RAT MAC PDU经过RAT物理(PHY)层1056,得到以与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的RAT物理(PHY)层1022输出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物理层数据(诸如LTE物理层数据)相同的方式格式化的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AT物理层数据经由RAT物理(PHY)层1056和天线1060跨越无线链路被输出到订户单元1070的物理(PHY)层1078的天线1080。通过使用传输MAC PDU通过传输物理(PHY)层传输跨越通信链路1040,经由通信链路1040传输的信号的数据速率被降低。
在上行链路中,天线单元1050在RAT物理(PHY)层1056经由天线1060接收来自订户单元1070的信号,就像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可以的那样。天线单元1050的RAT物理(PHY)层1056将这些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成RAT MAC层中的上行链路RAT MAC PDU。RAT MACPDU由传输MAC层1054翻译成传输MAC PDU。传输MAC PDU由传输物理(PHY)层1058转换并且经由通信链路1040发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的传输物理(PHY)层1104。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中,所检测到的传输数据流由传输物理(PHY)层1104从天线单元1050收集(代替I/Q RAT样本)并且由传输物理(PHY)层1104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由传输MAC层1102翻译成上行链路RAT MAC PDU并且传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的RAT介质访问控制(MAC)1020。如上面参考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A所描述的,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中,信息沿着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中的协议栈的RAT/传输侧向上传送并且沿着协议栈1010B的核心网络侧向下传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1010B中来自天线单元1050的上行链路数据被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天线单元1050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MAC PDU由传输MAC层1102使用多数逻辑、软加权组合、取平均或者其它组合方法智能地组合。经组合的MACPDU然后由传输MAC层1102翻译成上行链路RAT MAC PDU。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物理层1104中执行上行链路组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输MAC层1102中对RAT MAC PDU执行上行链路组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面描述的任何处理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在这里描述的数字处理功能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处理任务、计算和控制功能的软件程序、固件或者其它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利用它们发挥作用。这些指令典型地被存储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数据结构的任何适当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实现为能够由通用处理器(GPP)或者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其它集成电路)或者任何可编程逻辑设备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适当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诸如磁性或者光学介质之类的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常规硬盘、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易失性或者非易失性介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包括但不局限于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双倍数据速率(DDR)RAM、RAMBUS动态RAM(RDRAM)、静态RAM(SRAM)等)、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以及闪存等。适当的处理器可读介质也可以包括经由诸如网络和/或无线链路之类的通信介质运送的诸如电气、电磁或者数字信号之类的传送介质。
虽然已经在这里已经例示并且描述了具体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中那些普通技术人员应当领会,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而计算的任何排列可以替代所示出的具体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显然意欲仅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限制。
示例实施例
示例1包括一种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包括:传输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层2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以及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示例2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3包括如示例1-2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主机单元。
示例4包括如示例1-3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示例5包括如示例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层2处理器是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并且其中传输层1处理器是物理层处理器。
示例6包括如示例1-5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是长期演进物理层;并且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是长期演进介质访问控制层。
示例7包括一种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包括: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层1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信号;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层1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信号生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层2处理器,被配置为将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以及传输层1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传送到上游设备。
示例8包括如示例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9包括如示例7-8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主机单元。
示例10包括如示例7-9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远程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远程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示例11包括如示例7-10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层2处理器是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以及其中传输层1处理器是物理层处理器。
示例12包括如示例7-1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是长期演进物理层;以及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是长期演进介质访问控制层。
示例13包括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跨越第一通信链路而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跨越第一通信链路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将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以及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示例14包括如示例13所述的系统,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示例15包括如示例13-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中的至少第一数字通信链路跨越作为类别建筑物电缆布线的介质而被传输。
示例16包括如示例13-15所述的系统,其中数字通信链路是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实现的。
示例17包括如示例13-1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主机单元,被通信地耦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之间,该主机单元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路由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18包括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跨越第一通信链路而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跨越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被配置为:将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层1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信号;根据层1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信号生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将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将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将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传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示例19包括如示例18所述的系统,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示例20包括如示例18-19所述的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中的至少第一数字通信链路跨越作为类别建筑物电缆布线的介质而被传输。
示例21包括如示例18-20所述的系统,其中数字通信链路是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实现的。
示例22包括如示例18-21所述的系统,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还被配置为组合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
示例23包括如示例18-2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主机单元,被通信地耦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之间,该主机单元被配置为组合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
示例24包括如示例23所述的系统,其中主机单元被配置为使用多数逻辑和加权组合中的至少一个来组合从所述多个天线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
示例25包括如示例23-24所述的系统,其中主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多个天线单元接收的质量度量来组合从所述多个天线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
示例26包括一种通过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以及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示例27包括如示例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到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28包括如示例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而发生。
示例29包括一种通过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在该远程天线单元处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根据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1信号生成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中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传输层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层2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以及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传送到上游设备。
示例30包括如示例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将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示例31包括如示例29-3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上行链路传输层1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送到上游设备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而发生。
Claims (31)
1.一种天线单元,包括:
传输物理层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以及
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其中,相比于在上游设备和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上游设备和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主机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包括I/Q调制的样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是长期演进物理层信号;并且
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是长期演进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7.一种天线单元,包括:
无线电频率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
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生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传输物理层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并且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传送到上游设备;
其中,相比于在天线单元和上游设备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天线单元和上游设备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游设备是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主机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包括I/Q调制的样本。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是长期演进物理层信号;以及
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是长期演进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13.一种用于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跨越第一通信链路而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跨越第一通信链路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将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根据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以及
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其中,相比于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跨越作为类别建筑物电缆布线的介质而被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是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实现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主机单元,被通信地耦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之间,该主机单元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无线网络信息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路由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
18.一种用于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跨越第一通信链路而被通信地耦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跨越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被配置为:
将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
根据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生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将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将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传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
其中,相比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天线按照被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和被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跨越作为类别建筑物电缆布线的介质而被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是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实现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还被配置为组合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主机单元,被通信地耦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之间,该主机单元被配置为组合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的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主机单元被配置为使用多数逻辑和加权组合中的至少一个来组合从所述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主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质量度量来组合从所述多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26.一种通过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包括: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转换成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根据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以及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转换成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便使用天线传送;
其中,相比于在所述上游设备和所述远程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所述上游设备和所述远程天线单元之间使用具有下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将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从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到远程天线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接收来自上游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而发生。
29.一种通过系统高效地传输无线网络信息的方法,包括: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在该远程天线单元处使用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根据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生成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成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以及
在远程天线单元处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传送到上游设备;
其中,相比于在所述远程天线单元和所述上游设备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技术物理层信号的通信,在所述远程天线单元和所述上游设备之间使用具有上行链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的通信具有更低的数据速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其中上游设备是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送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口和基带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上行链路传输物理层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送到上游设备使用以太网物理层设备而发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10938P | 2014-06-11 | 2014-06-11 | |
US62/010,938 | 2014-06-11 | ||
PCT/US2015/035380 WO2015191888A1 (en) | 2014-06-11 | 2015-06-11 | Bitrate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1754A CN106471754A (zh) | 2017-03-01 |
CN106471754B true CN106471754B (zh) | 2019-09-20 |
Family
ID=5483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30803.4A Active CN106471754B (zh) | 2014-06-11 | 2015-06-11 | 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比特率高效传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9596322B2 (zh) |
EP (2) | EP3155731A4 (zh) |
CN (1) | CN106471754B (zh) |
AU (3) | AU2015274511B2 (zh) |
WO (2) | WO20151918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12444B2 (ja) * | 2008-02-08 | 2014-02-12 | エイディシィ・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ライセンスを取得した無線周波数スペクトルおよびセッション開始プロトコルを使用してセルラーワイヤレス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企業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 |
AU2015274511B2 (en) | 2014-06-11 | 2019-08-15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Bitrate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
KR20160081122A (ko) * | 2014-12-30 | 2016-07-08 | 주식회사 쏠리드 | 다중입출력신호를 위한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
US9980318B2 (en) * | 2015-03-16 | 2018-05-22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DAS management by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
US9998949B2 (en) * | 2015-12-31 | 2018-06-12 | Facebook, Inc. | Switched diversity in data link layers of directional networks |
US20170222686A1 (en) | 2016-02-01 | 2017-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alable, high-efficiency, high-speed serialized interconnect |
WO2017136455A1 (en) * | 2016-02-01 | 2017-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alable, high-efficiency, high-speed serialized interconnect |
US10159053B2 (en) | 2016-02-02 | 2018-1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latency low-uncertainty timer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
EP3424151B1 (en) * | 2016-03-03 | 2020-09-30 |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 Hybrid ran/digital das repeater system with ethernet transport |
US9794795B1 (en) * | 2016-04-29 | 2017-10-17 |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 Implementing a liv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configuration from a virtual DAS design using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specific software system in a DAS |
WO2017199086A2 (en) * | 2016-05-16 | 2017-11-23 | Glide Talk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ed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ion |
KR101822863B1 (ko) | 2016-09-09 | 2018-01-29 | 주식회사 쏠리드 |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 |
IT201700109664A1 (it) * | 2017-09-29 | 2019-03-29 | Teko Telecom S R L | Sistema fronthaul per una rete di telecomunicazione wireless |
US10805811B2 (en) | 2017-12-18 | 2020-10-1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Synchronization and fault management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CN108365917A (zh) * | 2017-12-26 | 2018-08-03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监控和提高双绞线das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
DE102019220091A1 (de) * | 2019-12-18 | 2021-06-24 | GiaX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von gruppenlaufzeitinformationen un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enden eines messsignals über ein übertragungsmedium |
WO2021152369A1 (en) * | 2020-01-28 | 2021-08-05 | Zeku Inc. | Dynamic uplink end-to-end data transfer scheme with optimized memory path |
WO2021188933A1 (en) * | 2020-03-20 | 2021-09-2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Adapter for converting between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netconf) and the technical report 069 (tr-069) protocol |
US20230188193A1 (en) * | 2020-04-30 | 2023-06-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Interface in Series-Connected Radios |
WO2022006106A1 (en) | 2020-06-30 | 2022-01-06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unified remote units supporting multiple functional splits, multiple wireless interface protocols,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nd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
US11818235B1 (en) * | 2022-11-21 | 2023-11-14 | Guardknox Cyber Technologies Ltd.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rdware accelerated universal routing interfa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69776B1 (en) * | 2000-03-27 | 2009-07-01 | OpenCell Corp.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multi-protocol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US7848731B1 (en) * | 2007-08-14 | 2010-12-07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 combined digital signal for wireless service via integrated hybrid fiber coax 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over shared broadband media |
CN103117792A (zh) * | 2013-01-22 | 2013-05-22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一种双频段信道复用小型测控数传系统 |
CN103748851A (zh) * | 2011-06-21 | 2014-04-23 |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 用于分布式通信网络的端到端延迟管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3054A (en) | 1977-09-30 | 1980-01-08 | Harris Corporation | Digital, frequency-translated, plural-channel, vestigial sideb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4451916A (en) | 1980-05-12 | 1984-05-29 | Harris Corporation | Repeatered, multi-channel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fault isolation system |
NL8203600A (nl) | 1982-09-17 | 1984-04-16 | Philips Nv | Hoofdeinde en ontvanger voor een signaaldistributiesysteem. |
US4691292A (en) | 1983-04-13 | 1987-09-01 | Rca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digital multiband filtering |
DE3318774A1 (de) | 1983-05-24 | 1984-11-29 | ANT Nachrichtentechnik GmbH, 7150 Backnang | Verfahren zur uebertragung von digital codierten analogsignalen |
US4628501A (en) | 1983-12-29 | 1986-12-09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5682256A (en) | 1988-11-11 | 1997-10-28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5193109A (en) | 1989-02-06 | 1993-03-09 | Pactel Corporation | Zoned microcell with sector scanning for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
CA2008900C (en) | 1989-04-04 | 1998-01-20 | Ta-Shing Chu | Optical fiber microcellular mobile radio |
US4999831A (en) | 1989-10-19 | 1991-03-12 | United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Synchronous quantized subcarrier multiplexer for digital transport of video, voice and data |
GB9008162D0 (en) | 1990-04-10 | 1990-06-06 | British Telecomm | Signal distribution |
DE69123674T2 (de) | 1990-09-17 | 1997-04-17 | Nippon Electric Co | Mobiles Kommunikationssystem |
US5809395A (en) | 1991-01-15 | 1998-09-15 | Rogers Cable Systems Limited | Remote antenna driver for a radio telephony system |
US5802173A (en) | 1991-01-15 | 1998-09-01 | Rogers Cable Systems Limited | Radiotelephony system |
GB2289198B (en) | 1991-01-15 | 1996-01-10 | Rogers Cantel Inc | A remote antenna driver |
US5243598A (en) | 1991-04-02 | 1993-09-07 | Pactel Corporation | Microcell system in digital cellular |
US5321849A (en) | 1991-05-22 | 1994-06-14 | Southwestern Bell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ignal level at both ends of a transmission link based on a detected valve |
CA2067637C (en) | 1991-07-29 | 1997-11-18 | John Lappington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radio telephone signals over a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
US5545397A (en) | 1991-10-23 | 1996-08-13 | Boron Biologicals, Inc. | Contrast agents and compositions for radiological imaging, and radiological imaging method utilizing same |
US5461627A (en) | 1991-12-24 | 1995-10-24 | Rypinski; Chandos A. | Access protocol for a common channel wireless network |
CA2058736C (en) | 1992-01-03 | 1995-02-14 | Andrew S. Beasley | Distributed rf repeater arrangement for wireless telephones |
CA2058737C (en) | 1992-01-03 | 1997-03-18 | Andrew S. Beasley | Rf repeater arrangement with improved frequency reuse for wireless telephones |
CA2069462A1 (en) | 1992-01-09 | 1993-07-10 | Andrew S. Beasley | Rf repeater arrangement with reduced noise for wireless telephones |
US5339184A (en) | 1992-06-15 | 1994-08-16 | Gt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 Fiber optic antenna remoting for multi-sector cell sites |
US5377255A (en) | 1992-07-14 | 1994-12-27 | Pcs Microcell International Inc. | RF repeat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s |
US5590173A (en) | 1992-08-05 | 1996-12-31 | Beasley; Andrew S. | Delay insensitive base station-to-handset interface for radio telephone systems |
US5303287A (en) | 1992-08-13 | 1994-04-12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Integrated personal/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architecture |
US5627879A (en) | 1992-09-17 | 1997-05-06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base station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units |
US5404570A (en) | 1992-11-23 | 1995-04-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Radio coverage in closed environments |
US5390235A (en) | 1993-06-23 | 1995-02-14 | Pcs Microcell International, Inc. |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and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US5539730A (en) | 1994-01-11 | 1996-07-23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TDMA/FDMA/CDMA hybrid radio access methods |
EP0763309B9 (en) | 1994-06-01 | 2005-01-12 |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Wideband wireless basestation making use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bus to effect switchable connections to modulator/demodulator resources |
US5519691A (en) | 1994-06-03 | 1996-05-21 | At&T Corp. |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radio frequency access to a switching system |
US5987014A (en) | 1994-07-14 | 1999-11-16 | Stanford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Multipath resistant, orthogonal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CA2128842A1 (en) | 1994-07-26 | 1996-01-27 | Andrew Beasley |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employing switchboard-controlled lines |
US5634191A (en) | 1994-10-24 | 1997-05-27 | Pcs Microcell International, Inc. | Self-adjusting RF repeater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s |
CA2134365C (en) | 1994-10-26 | 2000-10-03 | Andrew Beasley | Self-adjusting rf repeater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s |
KR0133338B1 (ko) | 1994-12-16 | 1998-04-21 | 양승택 | 위성중계기용 디지털 자동이득제어장치 |
US5592480A (en) | 1995-03-13 | 1997-01-07 | Carney; Ronald R. | Wideband wireless basestation making use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bus having selectable number of time slots and frame synchronization to support different modulation standards |
US5822324A (en) | 1995-03-16 | 1998-10-13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Simulcasting digital video programs for broadcast and interactive services |
US5761619A (en) | 1995-03-23 | 1998-06-02 | Telefoan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5781541A (en) | 1995-05-03 | 1998-07-14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CDMA system having time-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paths for multipath reception |
US5890055A (en) | 1995-07-28 | 1999-03-3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cells and microce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A2158386A1 (en) | 1995-09-15 | 1997-03-16 | Andrew Beasley | Rf repeaters for tdma mobile telephone systems |
US5732076A (en) | 1995-10-26 | 1998-03-24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Coexi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
IT1281001B1 (it) | 1995-10-27 | 1998-02-11 |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codificare, manipolare e decodificare segnali audio. |
US6246675B1 (en) | 1995-11-14 | 2001-06-12 | Andrew Beasley | CDMA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US5870392A (en) | 1995-12-28 | 1999-02-0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icrocell architecture |
US6108113A (en) | 1995-12-29 | 2000-08-22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ancillary network data |
CA2168681A1 (en) | 1996-02-02 | 1997-08-03 | Andrew Beasley | Rf repeaters for time division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s without timing signals |
US6084889A (en) | 1996-02-14 | 2000-07-04 | Hitachi, Ltd. | ATM multiplexing apparatus, ATM de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the apparatus |
US5970410A (en) | 1996-02-27 | 1999-10-19 |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 | Cellular system plan using in band-translators to enable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high capacity base transceiver systems |
US6157810A (en) | 1996-04-19 | 2000-12-05 | Lgc Wireless, Inc | Distribution of radio-frequency signals through low bandwidth infrastructures |
ATE260001T1 (de) | 1996-04-19 | 2004-03-15 | Lgc Wireless Inc | Funkfrequenz signal-verteilung durch infrastrukturen mit schmaler bandbreite |
US5907544A (en) | 1996-05-10 | 1999-05-25 | Rypinski; Chandos A. | Hub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for a multiple access-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5867485A (en) | 1996-06-14 | 1999-02-02 | Bellsouth Corporation | Low power microcellular wireless drop interactive network |
US5805983A (en) | 1996-07-18 | 1998-09-08 | Ericss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qualizing the delay time for transmission path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network |
US5790529A (en) | 1996-08-01 | 1998-08-04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 with switched channelizer architecture |
US6205133B1 (en) | 1996-11-25 | 2001-03-20 | Ericsson Inc. | Flexible wideband architecture for use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5845199A (en) | 1996-12-05 | 1998-12-01 | Ericsson Inc. | Simulcasting system with diversity reception |
GB2320653A (en) | 1996-12-23 | 1998-06-24 | Northern Telecom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Alternative Protocols |
US6034950A (en) | 1996-12-27 | 2000-03-07 | Motorola Inc. | System packet-based centralized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US6112086A (en) | 1997-02-25 | 2000-08-29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Scanning RSSI receiver system usin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s fo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base station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units |
EP0876073A3 (en) | 1997-05-01 | 2000-03-01 | AT&T Corp. | Dual-mode telephone for cordless and cellular networks |
SE9702271D0 (sv) | 1997-06-13 | 1997-06-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Återanvändning av fysisk kontrollkanal i ett distribuerat cellulär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EP1021884A2 (en) | 1997-07-31 | 2000-07-26 | Stanford Syncom Inc. | Means and method for a synchron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A2215079A1 (en) | 1997-09-09 | 1999-03-09 | Andrew S. Beasley | Wireless loop system with enhanced access |
US6157659A (en) | 1997-12-19 | 2000-12-05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digital signal streams |
EP1060570A1 (en) | 1998-01-15 | 2000-12-20 |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c. | Wireless co-tenant base station |
US6591084B1 (en) | 1998-04-27 | 2003-07-08 | General Dynamics Decision Systems, Inc. | Satellite based data transfer and delivery system |
US6667973B1 (en) | 1998-04-29 | 2003-12-23 | Zhone Technologies, Inc. | Flexible SONET access 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
US6768745B1 (en) | 1998-04-29 | 2004-07-27 | Zhone Technologies, Inc. | Flexible SONET access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
US6222660B1 (en) | 1998-06-09 | 2001-04-24 | Tektronix, Inc. | Adaptive power supply for avalanche photodiode |
US6195385B1 (en) | 1998-06-30 | 2001-02-27 | Cisco Systems, Inc. | HTU-C clocking from a single source |
US6226274B1 (en) | 1998-09-24 | 2001-05-0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
EP0994582B1 (en) | 1998-10-15 | 2005-08-1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econfigurable fiber networ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6498936B1 (en) | 1999-01-22 | 2002-12-24 | Ericsson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ding of broadcast messages |
US6912230B1 (en) | 1999-02-05 | 2005-06-28 | Tecore | Multi-protoc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WO2000046937A1 (en) | 1999-02-05 | 2000-08-1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tation with automatic cable loss compensation |
US6498808B1 (en) | 1999-03-12 | 2002-12-24 | Aware, Inc. | Seamless rate adaptive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s |
US6729929B1 (en) | 1999-03-17 | 2004-05-04 | Cisco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networks |
JP2000333240A (ja) | 2000-03-24 | 2000-11-30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移動体通信用光伝送システム |
US6327299B1 (en) | 1999-08-31 | 2001-12-0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and adjusting the quality of an 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917614B1 (en) | 1999-09-17 | 2005-07-12 | Arris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channel support fo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in a packet to ATM cell cable system |
JP2001197012A (ja) | 1999-10-27 | 2001-07-19 |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 光伝送中継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中継システム |
KR100316693B1 (ko) | 1999-12-22 | 2001-12-20 | 박종섭 | 이동통신 기지국의 rf블록 |
US7302497B2 (en) | 2000-02-08 | 2007-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ing internet protocol (IP) in radio access network |
DE60132078T2 (de) | 2000-03-29 | 2008-12-24 | OpenCell Corp., Houston | Betriebs- und wartungs-architektur für ein verteiltes multiprotokollsystem |
MXPA02010543A (es) | 2000-04-25 | 2003-05-14 | Qualcomm Inc | Cobertura de radiofrecuencia de regiones encerradas. |
KR100644595B1 (ko) * | 2000-06-26 | 2006-1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터넷을 통한 무선 응용 프로토콜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방법 |
US6704545B1 (en) | 2000-07-19 | 2004-03-09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Point-to-multipoint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
US6424313B1 (en) * | 2000-08-29 | 2002-07-23 | The Boeing Company | Three dimensional packaging architecture for phased array antenna elements |
US6711144B1 (en) | 2000-09-15 | 2004-03-23 | Airvana, Inc. |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of voice and data |
US6731618B1 (en) | 2000-10-20 | 2004-05-04 | Airvana, Inc. | Coding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
US7277446B1 (en) | 2000-11-02 | 2007-10-02 | Airvana, Inc. |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data over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dium |
US6961388B2 (en) | 2001-02-01 | 2005-1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schem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741862B2 (en) | 2001-02-07 | 2004-05-25 | Airvana, Inc. | Enhanced reverse-link rate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6771940B2 (en) | 2001-03-27 | 2004-08-03 |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peak power smoothing |
US20020167954A1 (en) | 2001-05-11 | 2002-11-14 | P-Com, Inc. | Point-to-multipoint access network integrated with a backbone network |
US6826163B2 (en) | 2001-06-08 | 2004-11-30 | Nextg Network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
US6826164B2 (en) | 2001-06-08 | 2004-11-30 | Nextg Network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
US7127175B2 (en) | 2001-06-08 | 2006-10-24 | Nextg Network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
US20020191565A1 (en) | 2001-06-08 | 2002-12-19 | Sanjay Mani | Methods and systems employing receive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 cellular antenna applications |
US8195187B2 (en) | 2001-06-25 | 2012-06-05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adio network control |
US8160020B2 (en) | 2001-06-25 | 2012-04-17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adio network control |
US6865390B2 (en) | 2001-06-25 | 2005-03-0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featuring a central radio pool/traffic router |
US6586863B2 (en) | 2001-06-28 | 2003-07-01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Rosen type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with multiple output electrodes |
JP4620295B2 (ja) | 2001-07-06 | 2011-01-26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移動体通信用光伝送装置 |
US6781999B2 (en) | 2001-07-23 | 2004-08-24 | Airvana, Inc. | Broadcasting and multicas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7603127B2 (en) | 2001-10-12 | 2009-10-13 | Airvana, Inc. | Boosting a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of a mobile station |
US20030091739A1 (en) | 2001-11-14 | 2003-05-15 | Hitoshi Sakamoto | Barrier metal film production apparatus, barrier metal film production method, metal film production method, and metal film production apparatus |
US7299278B2 (en) | 2002-01-16 | 2007-11-20 | Airvana, Inc. | Managing network faults |
US7039399B2 (en) | 2002-03-11 | 2006-05-02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Distribution of wireless telephony and data signals in a substantially closed environment |
US6831901B2 (en) | 2002-05-31 | 2004-12-14 | Opencel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data |
EP1370103B1 (en) * | 2002-06-07 | 2004-09-29 | Evolium S.A.S. | Connecting a terminal over a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a local access network to the core network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042394B2 (en) | 2002-08-14 | 2006-05-09 | Skipper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facet antenna |
US7221911B2 (en) | 2002-08-16 | 2007-05-22 | Wisair Ltd. | Multi-band ultra-wide b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US20040037565A1 (en) | 2002-08-22 | 2004-02-26 | Robin Young | Transport of signals over an optical fiber using analog RF multiplexing |
US20040053602A1 (en) | 2002-09-18 | 2004-03-18 | Wurzburg Francis L. | Low-cost interoperable wireless multi-application and messaging service |
US20040198453A1 (en) | 2002-09-20 | 2004-10-07 | David Cutrer |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 employing utility poles and optical signal distribution |
JP2004180220A (ja) | 2002-11-29 | 2004-06-2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局システム |
US7171244B2 (en) | 2002-12-03 | 2007-01-30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gain control for signals from distributed antennas |
US7103377B2 (en) | 2002-12-03 | 2006-09-05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Small signal threshold and proportional gain distribute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US8958789B2 (en) | 2002-12-03 | 2015-02-17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Distributed digital antenna system |
US7200391B2 (en) | 2002-12-06 | 2007-04-03 | Airvana, Inc. | Capacity enhancement schemes for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s of distributed cellular base stations |
US6785558B1 (en) | 2002-12-06 | 2004-08-31 | Lgc Wirel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over metropolita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AU2002354295A1 (en) | 2002-12-24 | 2004-07-22 | Pirelli And C. S.P.A. | Radio base station receiver having digital filtering and reduced sampling frequency |
FI20030663A0 (fi) | 2003-05-02 | 2003-05-02 | Nokia Corp | Antennijärjestely ja tukiasema |
US7149483B1 (en) * | 2003-10-28 | 2006-12-12 | Magnolia Broadband Inc. | Amplifying diversity signals using power amplifiers |
US8891519B2 (en) | 2004-04-05 | 2014-11-18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ntrolling and provisioning a telecommunications access network |
US7843892B2 (en) | 2004-04-28 | 2010-11-30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
US7983708B2 (en) | 2004-04-28 | 2011-07-19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
WO2005109920A2 (en) | 2004-05-05 | 2005-11-17 | Nextg Networks | Wireless networks frequency reuse distance reduction |
US7289972B2 (en) | 2004-06-25 | 2007-10-30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Cognitive radio engin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in a network |
WO2006010958A2 (en) | 2004-07-30 | 2006-02-02 | Andrew Richardson | Power control in a local network node (lnn) |
EP1779543B1 (en) | 2004-07-30 | 2012-04-25 | Andrew Richardso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rom a local network node |
US7515643B2 (en) | 2004-09-30 | 2009-04-07 | Airvana, Inc. | Modulation for broadcasting from multiple transmitters |
US7558356B2 (en) | 2004-09-30 | 2009-07-07 | Airvana, Inc. | Provid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iming signals to remote cellular base stations |
US7313415B2 (en) | 2004-11-01 | 2007-12-25 | Nextg Networks, Inc. |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US7205864B2 (en) | 2004-11-02 | 2007-04-17 | Nextg Networks, Inc. | Distributed matrix switch |
EP1813063A4 (en) | 2004-11-19 | 2009-08-12 | Stevens Inst Technology | END UNIT WITH MULTI-ACCES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US7626926B2 (en) | 2004-12-09 | 2009-12-01 | Airvana, Inc. |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data network |
US7729243B2 (en) | 2005-01-18 | 2010-06-01 | Airvana, Inc. | Reverse link rate and stability control |
US7787854B2 (en) | 2005-02-01 | 2010-08-31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Scalable distributed radio network |
US7831257B2 (en) | 2005-04-26 | 2010-11-09 | Airvana, Inc. |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radio networks |
US20070008939A1 (en) | 2005-06-10 | 2007-01-11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Providing wireless coverage into substantially closed environments |
US8099504B2 (en) | 2005-06-24 | 2012-01-17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Preserving se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111253B2 (en) | 2005-07-28 | 2012-02-07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Controlling usage capacity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8295818B2 (en) | 2005-09-15 | 2012-10-23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Broadcast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US7751835B2 (en) | 2005-10-04 | 2010-07-06 | Airvana, Inc. | Non-circular paging areas |
US7558588B2 (en) | 2005-11-18 | 2009-07-07 | Airvana,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8094630B2 (en) | 2005-12-16 | 2012-01-10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adio frequency dragging prevention |
US8145221B2 (en) | 2005-12-16 | 2012-03-27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 |
US7801487B2 (en) | 2005-12-29 | 2010-09-21 | Airvana, Inc. | Detec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125941B2 (en) * | 2006-03-28 | 2012-02-28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voice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bidirectional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
US7672682B2 (en) | 2006-03-28 | 2010-03-02 | Airvana, Inc. | Managing page cycle periods of access terminals |
US8346220B2 (en) | 2006-03-31 | 2013-01-01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Signaling for push-to-talk |
US7953040B2 (en) | 2006-04-19 | 2011-05-31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Channel assign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085696B2 (en) | 2006-07-14 | 2011-12-27 | Airvana Networks Solutions, Inc. |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route update protocols |
US8688809B2 (en) | 2006-09-07 | 2014-04-01 | Airvana Lp | Provisioning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078165B2 (en) | 2006-09-07 | 2011-12-13 | Airvana, Corp. | Configuring preferred user zone lists for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160629B2 (en) | 2006-09-07 | 2012-04-17 | Airvana, Corp. |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023439B2 (en) | 2006-11-20 | 2011-09-20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Multicast flow distribution |
US8130686B2 (en) | 2006-11-20 | 2012-03-06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Multicasting push-to-media content |
US7730189B2 (en) | 2006-11-22 | 2010-06-01 | Airvana, Inc. | Network-initiated session recovery |
US8532658B2 (en) | 2006-12-19 | 2013-09-10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Neighbor list provi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457084B2 (en) | 2006-12-20 | 2013-06-04 | Airvana Llc | Communication group configuration in a network |
US8176327B2 (en) | 2006-12-27 | 2012-05-08 | Airvana, Corp. |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
US8229498B2 (en) | 2006-12-28 | 2012-07-24 | Airvana, Corp. | Assigning code space to portable base stations |
US7926098B2 (en) | 2006-12-29 | 2011-04-12 | Airvana, Corp. | Handoff of a secure connection among gateways |
US8005107B2 (en) * | 2007-02-06 | 2011-08-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MAC signaling |
US8781483B2 (en) | 2007-04-13 | 2014-07-15 | Airvana Lp | Controlling access to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400989B2 (en) | 2007-04-13 | 2013-03-19 | Airvana Llc | Activating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543139B2 (en) | 2007-08-03 | 2013-09-24 | Airvana Llc | Distributed network |
US8594663B2 (en) | 2007-09-24 | 2013-11-26 | Airvana Llc | Selecting embedded cell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7933619B2 (en) | 2007-10-02 | 2011-04-26 | Airvana, Corp. | Wireless control of access points |
US8358623B2 (en) | 2007-11-06 | 2013-01-22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Active handoffs in a network |
US20090141691A1 (en) | 2007-11-30 | 2009-06-04 | Raj Kumar Jain | Access Poi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8843638B2 (en) | 2007-12-13 | 2014-09-23 | Ericsson Evdo Inc. | Handing off active connections |
US8379625B2 (en) | 2007-12-18 | 2013-02-19 | Airvana Llc | Obtaining time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8520659B2 (en) | 2007-12-18 | 2013-08-27 | Airvana Llc | Absolute time recovery |
US8259671B2 (en) | 2007-12-18 | 2012-09-04 | Airvana, Corp. | Attracting access terminals |
US8355727B2 (en) | 2007-12-19 | 2013-01-15 | Airvana, Corp. | Proximity detection in a network |
US7983672B2 (en) | 2007-12-19 | 2011-07-19 | Airvana, Corp. |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with private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909278B2 (en) | 2007-12-21 | 2014-12-09 | Airvana Lp | Adjusting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
US8452299B2 (en) | 2007-12-21 | 2013-05-28 | Airvana Llc | Allocating code space to base stations |
US8615593B2 (en) | 2007-12-21 | 2013-12-24 | Airvana Llc | Providing zone indicat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165528B2 (en) | 2007-12-27 | 2012-04-24 | Airvana, Corp.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402143B2 (en) | 2007-12-28 | 2013-03-19 | Airvana Llc | Secure proxies for flat networks |
US8060058B2 (en) | 2007-12-28 | 2011-11-15 | Airvana, Corp. | Secure mobile base station connections |
US9166799B2 (en) | 2007-12-31 | 2015-10-20 | Airvana Lp | IMS security for femtocells |
US8554231B2 (en) | 2007-12-31 | 2013-10-08 | Airvana Llc | Adaptation of portable base stations into cellular networks |
US8345694B2 (en) | 2007-12-31 | 2013-01-01 | Airvana, Corp. |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for tunnel mobility |
US7835698B2 (en) | 2007-12-31 | 2010-11-16 | Airvana, Corp.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295256B2 (en) | 2008-08-29 | 2012-10-23 | Airvana, Corp. | Private access point beacon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229397B2 (en) | 2008-09-23 | 2012-07-24 | Airvana, Corp. | Access terminal authorization at private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942136B2 (en) | 2008-10-07 | 2015-01-27 | Airvana Lp |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frequencies to clusters of access points |
US8774134B2 (en) | 2008-12-23 | 2014-07-08 | Airvana Lp | Access terminal hand-off method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7995493B2 (en) | 2008-12-23 | 2011-08-09 | Airvana, Corp. | Estimating bandwidth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953566B2 (en) | 2008-12-29 | 2015-02-10 | Airvana Lp | Providing a cellular network with connectivity to a different network |
US8170598B2 (en) | 2008-12-30 | 2012-05-01 | Airvana, Corp. |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private access point network |
US20100167777A1 (en) | 2008-12-30 | 2010-07-01 | Airvana, Inc. | Power control for reverse link |
US8160631B2 (en) | 2008-12-30 | 2012-04-17 | Airvana, Corp. | Power control for reverse link |
US8280376B2 (en) | 2008-12-31 | 2012-10-02 | Airvana, Corp. | Geography aware peer-to-peer overlay creation |
US8693987B2 (en) | 2008-12-31 | 2014-04-08 | Airvana Lp | Femto personal policy server |
US9078284B2 (en) | 2008-12-31 | 2015-07-07 | Airvana Lp | Personal access point media server |
US8346278B2 (en) | 2009-01-13 | 2013-01-01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phone location with digit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
US20100208777A1 (en) * | 2009-02-17 | 2010-08-19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gigabit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device |
CN101834702B (zh) | 2009-03-12 | 2013-12-18 | 夏普株式会社 | 信道重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20100232356A1 (en) | 2009-03-16 | 2010-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ayer two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s |
US8805371B2 (en) | 2009-03-17 | 2014-08-12 | Airvana Lp | Identifying hand-over targets in lightly coordinated networks |
US8346091B2 (en) | 2009-04-29 | 2013-01-01 | Andrew Llc |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
US8254410B2 (en) * | 2009-04-30 | 2012-08-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radio link control (RLC) data blocks |
US8428601B2 (en) | 2009-05-07 | 2013-04-23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Wireless network inter-technology handoffs |
US8542707B2 (en) | 2009-05-18 | 2013-09-24 | Airvana Llc | Multi-carrier system selection |
US8385291B2 (en) | 2009-06-10 | 2013-02-26 | Airvana Llc | Mobility in a wireless enterprise network |
US7907571B2 (en) | 2009-06-30 | 2011-03-15 | Airvana, Corp. | Mobile aware beacon |
US8718697B2 (en) | 2009-10-07 | 2014-05-06 | Airvana Lp |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using cooperative scheduling |
US8340636B2 (en) | 2009-11-30 | 2012-12-25 | Airvana Llc | Determining if an access terminal is authorized to use an access point |
US20110223958A1 (en) * | 2010-03-10 | 2011-09-15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ower Distribution |
US8467823B2 (en) * | 2010-03-24 | 2013-06-18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PRI cascading in distributed radio head architectures |
US8472579B2 (en) | 2010-07-28 | 2013-06-25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Distributed digital reference clock |
US8649388B2 (en) * | 2010-09-02 | 2014-02-11 |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 Transmission of multiprotocol data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US20120300710A1 (en) * | 2011-05-27 | 2012-11-2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istributing L2 Baseband Processing in a Radio Network |
US9516452B2 (en) * | 2012-06-28 | 2016-12-06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data transfer with improved transport mechanism selection |
US9367828B2 (en) | 2012-11-26 | 2016-06-14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Forward-path digital summation in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
CN105122757B (zh) | 2012-11-26 | 2018-12-18 | Adc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灵活、可重新配置的多点至多点数字射频输送架构 |
CA2892508A1 (en) | 2012-11-26 | 2014-05-30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Timeslot mapping and/or aggregation element for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
US9936470B2 (en) | 2013-02-07 | 2018-04-0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414399B2 (en) | 2013-02-07 | 2016-08-09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380466B2 (en) | 2013-02-07 | 2016-06-28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CN110212974B (zh) | 2013-02-22 | 2022-10-04 | Adc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来自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基站网络接口的主基准 |
EP2959651B1 (en) | 2013-02-22 | 2018-04-11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Universal remote radio head |
WO2015089091A1 (en) * | 2013-12-10 | 2015-06-18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Enhancing isolation and impedance matching in hybrid-based cancellation networks and duplexers |
AU2015274511B2 (en) | 2014-06-11 | 2019-08-15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Bitrate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
-
2015
- 2015-06-11 AU AU2015274511A patent/AU20152745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1 EP EP15807313.0A patent/EP315573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5-06-11 US US14/737,179 patent/US95963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1 AU AU2015274498A patent/AU201527449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1 WO PCT/US2015/035364 patent/WO201519187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6-11 US US14/737,230 patent/US9686379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1 CN CN201580030803.4A patent/CN10647175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6-11 EP EP15806136.6A patent/EP315578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5-06-11 WO PCT/US2015/035380 patent/WO201519188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
- 2017-03-13 US US15/457,577 patent/US995458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19 US US15/626,689 patent/US100208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09 US US16/030,649 patent/US103335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16 AU AU2019283786A patent/AU201928378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69776B1 (en) * | 2000-03-27 | 2009-07-01 | OpenCell Corp.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multi-protocol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US7848731B1 (en) * | 2007-08-14 | 2010-12-07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 combined digital signal for wireless service via integrated hybrid fiber coax 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over shared broadband media |
CN103748851A (zh) * | 2011-06-21 | 2014-04-23 |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 用于分布式通信网络的端到端延迟管理 |
CN103117792A (zh) * | 2013-01-22 | 2013-05-22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一种双频段信道复用小型测控数传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55731A1 (en) | 2017-04-19 |
US9686379B2 (en) | 2017-06-20 |
US20170288744A1 (en) | 2017-10-05 |
US20150365501A1 (en) | 2015-12-17 |
AU2019283786B2 (en) | 2021-08-12 |
US9954584B2 (en) | 2018-04-24 |
US20180323832A1 (en) | 2018-11-08 |
WO2015191888A1 (en) | 2015-12-17 |
US10333591B2 (en) | 2019-06-25 |
WO2015191875A1 (en) | 2015-12-17 |
AU2015274511A1 (en) | 2016-11-24 |
AU2015274498B2 (en) | 2019-09-19 |
CN106471754A (zh) | 2017-03-01 |
AU2015274498A1 (en) | 2016-12-15 |
EP3155787A1 (en) | 2017-04-19 |
US9596322B2 (en) | 2017-03-14 |
EP3155787A4 (en) | 2018-02-21 |
EP3155731A4 (en) | 2018-02-28 |
AU2019283786A1 (en) | 2020-01-16 |
US10020851B2 (en) | 2018-07-10 |
US20150365502A1 (en) | 2015-12-17 |
US20170187429A1 (en) | 2017-06-29 |
AU2015274511B2 (en) | 2019-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1754B (zh) | 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比特率高效传输 | |
CN105830420B (zh) | 用于在具有到基站的直接数字接口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整合异步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122757B (zh) | 灵活、可重新配置的多点至多点数字射频输送架构 | |
EP2959651B1 (en) | Universal remote radio head | |
US9367828B2 (en) | Forward-path digital summation in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 |
CN104956713B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 | |
CN107683578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40146797A1 (en) | Timeslot mapping and/or aggregation element for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 |
US9337915B2 (en) | Outdoor wireless mod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50118987A (ko) | 분산형 안테나 시스템으로부터 소싱된 기지국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를 위한 마스터 기준 | |
CN108886725A (zh) | 用于促进终端设备的切换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方法 | |
CN105814941A (zh) | 用于多连接通信的一体化子层 | |
CN105874769A (zh) | 用于利用到基站的直接数字接口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本底噪声优化的系统和方法 | |
TWI548300B (zh) | A microcell base station system, related equip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 |
WO2020095718A1 (ja) |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 |
CN104937969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979541A (zh) | 基于加密移动通信的链路聚合装置及方法 | |
CN104853437B (zh)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数据传送方法及基带处理单元 | |
CN107466047A (zh) | 一种基站组网方法和系统 | |
WO2024167645A1 (en) | Techniques for diminishing latency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