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073A -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073A
CN106465073A CN201480077545.0A CN201480077545A CN106465073A CN 106465073 A CN106465073 A CN 106465073A CN 201480077545 A CN201480077545 A CN 201480077545A CN 106465073 A CN106465073 A CN 10646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burn
short message
recep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073B (zh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信息发送装置、信息接收装置、信息发送方法和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装置包括:选择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和目标发送方式;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第二判断单元,在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分别判断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处理单元,在判断为是时,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待发送短信息,在判断为否时,以直接发送方式发送待发送短信息。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群发短信息时针对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提高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信息发送装置、 一种 信息接收装置、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一种信息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 人们对手机的安全性、 私密性要求越来越 高, 而短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形式, 其私密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 注。
目前, 基于普通短信息的阅后即焚发送形式, 在接收到阅后即焚短信 息关闭短信息对话框后, 短信息直接删除, 虽然可以提高短信息的私密 性, 但是在群发短信时, 所有的收件人只能使用同一种发送形式进行发 送, 例如: 群发短信息使用阅后即焚形式发送时, 在多个收件人中如果个 别收件人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但是群发的短信息仍会以阅后即焚的形式 进行发送, 则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将收不到信息, 而且浪费了终端发 送的短信息。
因此, 如何在群发短信息时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 发送方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发送技术, 可以在群 发短信息时, 针对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 提高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有鉴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出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 包 括: 选择单元,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 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 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第一判断单元, 判断所 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第二判断 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 否支持阅后即焚; 处理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 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 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短信息时, 通过选择命令可 选择多个收件人作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接收方, 即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 息, 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能力选 择群发短信息中每个收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 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不支持阅后即焚短信息的以普通短信息的形 式进行发送, 但是在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 焚, 都可以选择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收件人, 从而实现了以阅后即焚形式群 发短信息时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 与 现有技术中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息只能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相比, 保 证了接收方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同时提高了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避免了 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造成的浪费。
其中, 短信息既可以是正常的付费短信, 也可以是通过网络发送的免 费短信, 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信, 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 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 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短信息中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 便于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信息进行区 分, 可以直观的查看所有收件人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 提醒用户添加 有阅后即焚标识的收件人的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未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将以普通形式进行发送。 其中, 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例如: 4 (火苗) , 即 在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 4 "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 置。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 的添加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 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判定单元, 判 断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在 线或已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当所述信息 接收装置不在线或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 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之前, 判断接收方是否 支持阅后即焚, 对于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对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发送, 可保证所有收件人 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而且避免了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 信息造成的浪费。
其中, 可以以联系人号码作为 Key在云端服务器中查询该联系人是否 注册或在线, 通过判断终端是否注册或是否在线 (处于开机状态或已登录 状态或已登录状态) 来判断终端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如果终端未注册或终 端不在线, 则判定为不支持阅后即焚; 终端已注册且在线, 则判定为支持 阅后即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标识添加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 息接收装置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 加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 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 分别判断每个所述目标收件人的信息中是否包 含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 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以及在所述目标联系人 信息中不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 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查询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之后, 在支持阅后 即焚的联系人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不支持阅后即焚的联系人信 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标识, 使得在选择收件人时即可知道所选择的收 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方便根据待发送短信息的私密性选择收件人。
具体来说, 例如: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较高时, 必须以阅后即焚的 形式进行发送, 则此时在选择收件人时, 可以在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联 系人中进行选择, 则该短信息在群发时, 将均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 送;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不高时, 可以以阅后即焚和 /或普通方式进行 发送时, 则此时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联系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还是不支 持阅后即焚标识均可以选择, 该短信息在发送时, 将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 阅后即焚自动选择发送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出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 包括: 接收单 元,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 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处理单元,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时, 则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 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判断接收到的短信息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标 识, 并在接收到的短信息中含有阅后即焚标识时, 等待用户阅读此阅后即 焚短信息, 并在接收到关闭短信息显示界面的命令时, 直接删除含有阅后 即焚标识的短信息, 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 防止了短信息内容的泄露, 大大提高了短信息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显示单元, 用于对接收到的包 含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未被 打开时, 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以及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在未打开和打开 时以两种形式显示, 可以直观的显示该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短信息时, 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短信 息中的每条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也即区分该条短信息是否被删除。 如果以 第一显示样式显示, 则该短信息未被打开, 可以继续查看; 如果该短信息 打开且阅读界面被关闭, 此时短信息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 在短信息 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 即使用户点击该条短信息, 由于短信息的内容已 被删除, 也将无法查看该短信息, 包括: 短信息的发送方、 发送时间以及 短信息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设置单元,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 设置命令, 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 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 增强了 显示样式的灵活性, 例如: 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 而第二 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 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 识的信封样式, 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 当然, 显示方式还有很 多, 此处不再——列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提出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 包括: 根据接收 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 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 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 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 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短信息时, 通过选择命令可 选择多个收件人作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接收方, 即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 息, 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能力选 择群发短信息中每个收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 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不支持阅后即焚短信息的以普通短信息的形 式进行发送, 但是在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 焚, 都可以选择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收件人, 从而实现了以阅后即焚形式群 发短信息时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 与 现有技术中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息只能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相比, 保 证了接收方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同时提高了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避免了 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造成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 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 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短信息中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 便于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信息进行区 分, 可以直观的查看所有收件人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 提醒用户添加 有阅后即焚标识的收件人的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 未添加阅 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将以普通形式进行发送。
其中, 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例如: 4, 即在短信息 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 4 "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 当 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 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 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即焚发 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 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接收装 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在线或已注册时, 判 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当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在线或 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之前, 判断接收方是否 支持阅后即焚, 对于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对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发送, 可保证所有收件人 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而且避免了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 信息造成的浪费。
其中, 可以以联系人号码作为 Key在云端服务器中查询该联系人是否 注册或在线, 通过判断终端是否注册或是否在线 (处于开机状态或已登录 状态) 来判断终端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如果终端未注册或终端不在线, 则 判定为不支持阅后即焚; 终端已注册且在线, 则判定为支持阅后即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支持阅后 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支持阅后即焚的标 识,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 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分别判断每个所述目 标收件人的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包 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以及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不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 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查询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之后, 在支持阅后 即焚的联系人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不支持阅后即焚的联系人信 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标识, 使得在选择收件人时即可知道所选择的收 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方便根据待发送短信息的私密性选择收件人。
具体来说, 例如: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较高时, 必须以阅后即焚的 形式进行发送, 则此时在选择收件人时, 可以在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联 系人中进行选择, 则该短信息在群发时, 将均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 送;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不高时, 可以以阅后即焚和 /或普通方式进行 发送时, 则此时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联系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还是不支 持阅后即焚标识均可以选择, 该短信息在发送时, 将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 阅后即焚自动选择发送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提出了一种信息接 收方法, 包括: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 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 短信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 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判断接收到的短信息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标 识, 并在接收到的短信息中含有阅后即焚标识时, 等待用户阅读此阅后即 焚短信息, 并在接收到关闭短信息显示界面的命令时, 直接删除含有阅后 即焚标识的短信息, 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 防止了短信息内容的泄露, 大大提高了短信息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 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未被打开时, 以第一 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以及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 显示所述短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在未打开和打开 时以两种形式显示, 可以直观的显示该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短信息时, 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短信 息中的每条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也即区分该条短信息是否被删除。 如果以 第一显示样式显示, 则该短信息未被打开, 可以继续查看; 如果该短信息 打开且阅读界面被关闭, 此时短信息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 在短信息 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 即使用户点击该条短信息, 由于短信息的内容已 被删除, 也将无法查看该短信息, 包括: 短信息的发送方、 发送时间以及 短信息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 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 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 增强了 显示样式的灵活性, 例如: 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 而第二 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 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 识的信封样式, 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 当然, 显示方式还有很 多, 此处不再——列举。 附图说明
图 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 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判断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的方 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 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 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 但是, 本发明还可以釆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 因此, 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 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 100, 包括: 选择 单元 102,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 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 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第一判断单元 104, 判断所 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第二判断 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 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处理单元 108, 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 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 息接收装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 接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短信息时, 通过选择命令可 选择多个收件人作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接收方, 即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 息, 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能力选 择群发短信息中每个收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 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不支持阅后即焚短信息的以普通短信息的形 式进行发送, 但是在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 焚, 都可以选择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收件人, 从而实现了以阅后即焚形式群 发短信息时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 与 现有技术中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息只能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相比, 保 证了接收方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同时提高了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避免了 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造成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 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 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短信息中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 便于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信息进行区 分, 可以直观的查看所有收件人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 提醒用户添加 有阅后即焚标识的收件人的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 未添加阅 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将以普通形式进行发送。
其中, 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例如: 4, 即在短信息 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 4 "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 当 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 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 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 106 包括: 判定单元 1062, 判断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述信息接 收装置在线或已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当 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在线或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 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之前, 判断接收方是否 支持阅后即焚, 对于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对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发送, 可保证所有收件人 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而且避免了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 信息造成的浪费。
其中, 可以以联系人号码作为 Key在云端服务器中查询该联系人是否 注册或在线, 通过判断终端是否注册或是否在线 (处于开机状态或已登录 状态) 来判断终端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如果终端未注册或终端不在线, 则 判定为不支持阅后即焚; 终端已注册且在线, 则判定为支持阅后即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标识添加单元 110, 用于在所 述信息接收装置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 中添加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支持阅后即焚 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标 识; 以及所述第二判断单元 106还用于: 分别判断每个所述目标收件人的 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 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以及在所述 目标联系人信息中不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 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查询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之后, 在支持阅后 即焚的联系人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不支持阅后即焚的联系人信 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标识, 使得在选择收件人时即可知道所选择的收 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方便根据待发送短信息的私密性选择收件人。
具体来说, 例如: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较高时, 必须以阅后即焚的 形式进行发送, 则此时在选择收件人时, 可以在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联 系人中进行选择, 则该短信息在群发时, 将均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 送;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不高时, 可以以阅后即焚和 /或普通方式进行 发送时, 则此时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联系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还是不支 持阅后即焚标识均可以选择, 该短信息在发送时, 将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 阅后即焚自动选择发送方式。
图 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2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 200, 包括: 接收 单元 202,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 100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单元 204, 判断所 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处理单元 206,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 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 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判断接收到的短信息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标 识, 并在接收到的短信息中含有阅后即焚标识时, 等待用户阅读此阅后即 焚短信息, 并在接收到关闭短信息显示界面的命令时, 直接删除含有阅后 即焚标识的短信息, 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 防止了短信息内容的泄露, 大大提高了短信息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显示单元 208, 用于对接收到 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 未被打开时, 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以及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 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在未打开和打开 时以两种形式显示, 可以直观的显示该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短信息时, 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短信 息中的每条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也即区分该条短信息是否被删除。 如果以 第一显示样式显示, 则该短信息未被打开, 可以继续查看; 如果该短信息 打开且阅读界面被关闭, 此时短信息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 在短信息 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 即使用户点击该条短信息, 由于短信息的内容已 被删除, 也将无法查看该短信息, 包括: 短信息的发送方、 发送时间以及 短信息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设置单元 210, 用于根据接收 到的设置命令, 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 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 增强了 显示样式的灵活性, 例如: 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 而第二 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 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 识的信封样式, 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 当然, 显示方式还有很 多, 此处不再——列举。
图 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 3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 包括: 步骤 302 ,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 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方 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步骤 304,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 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步骤 306, 在所述目 标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 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步 骤 308,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 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 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 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 在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短信息时, 通过选择命令可 选择多个收件人作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接收方, 即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 息, 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能力选 择群发短信息中每个收件人的信息发送形式, 支持接收阅后即焚短信息的 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不支持阅后即焚短信息的以普通短信息的形 式进行发送, 但是在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收件人当前是否支持接收阅后即 焚, 都可以选择为待发送短信息的收件人, 从而实现了以阅后即焚形式群 发短信息时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息发送形式, 与 现有技术中以阅后即焚形式群发短信息只能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相比, 保 证了接收方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同时提高了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避免了 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造成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 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 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短信息中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 便于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收件人的待发送信息进行区 分, 可以直观的查看所有收件人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 提醒用户添加 有阅后即焚标识的收件人的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 未添加阅 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将以普通形式进行发送。
其中, 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例如: 4, 即在短信息 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 4 "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 当 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 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 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即焚发 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 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接收装 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在线或已注册时, 判 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当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在线或 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在发送阅后即焚短信息之前, 判断接收方是否 支持阅后即焚, 对于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送, 对于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接收方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发送, 可保证所有收件人 都能接收到短信息, 而且避免了接收方不支持阅后即焚时发送阅后即焚短 信息造成的浪费。
其中, 可以以联系人号码作为 Key在云端服务器中查询该联系人是否 注册或在线, 通过判断终端是否注册或是否在线 (处于开机状态或已登录 状态) 来判断终端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如果终端未注册或终端不在线, 则 判定为不支持阅后即焚; 终端已注册且在线, 则判定为支持阅后即焚。
下面结合图 4详细说明判断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的方法。
图 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判断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的方 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 4所示, 判断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的具体流程为:
步骤 402, 接收用户在终端的联系人选择界面 402选择的待发送短信 息的收件人。
步骤 404, 终端的联系人选择界面 402连接至云端服务器 404。
步骤 406, 在云端服务器 404 中以联系人号码为 Key, 查询该联系人 是否注册或在线, 如果注册且在线则支持阅后即焚执行步骤 408, 否则执 行步骤 410。
步骤 408, 联系人已注册且在线则支持阅后即焚, 在联系人信息中添 加阅后即焚标识, 例如: " 。
步骤 410, 联系人未注册或不在线则不支持阅后即焚, 在联系人信息 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标识, 例如: "2" 。
具体来说, 例如: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较高时, 必须以阅后即焚的 形式进行发送, 则此时在选择收件人时, 可以在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联 系人中进行选择, 则该短信息在群发时, 将均以阅后即焚的形式进行发 送; 在群发短信息的私密性不高时, 可以以阅后即焚和 /或普通方式进行 发送时, 则此时选择收件人时, 无论联系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还是不支 持阅后即焚标识均可以选择, 该短信息在发送时, 将根据收件人是否支持 阅后即焚自动选择发送方式。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 5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 具体流程包 括:
步骤 502, 用户正常启动信息应用, 进入写信息界面, 撰写信息内 容, 选择收件人。
步骤 504, 在选择收件人界面展示所有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阅 后即焚的能力是通过联系人号码为 key在云端服务器进行查询, 已注册且 在线的号码支持阅后即焚, 不在线或未注册过的用户就不支持阅后即焚能 力。 无论联系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均可以进行选择。
步骤 506, 用户选择了多个联系人后, 点击菜单选择发送方式, 如果 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此时, 终端插入阅后即焚标记, 如果发送方式为直接 发送, 那么群发短信息则全部以普通形式发送, 不管联系人界面查到是否 支持阅后即焚能力。
步骤 508, 用户点击发送按钮进行短信息群发, 终端按每个联系人分 别进行发送。
步骤 510, 每发送一个联系人的短信息都进行一次判断, 如果支持阅 后即焚能力执行步骤 512, 否则执行步骤 514。
步骤 512, 如果收件人支持阅后即焚能力, 则在短信息中添加 "阅后 即焚" 标记, 则发送给该收件人的短信息是阅后即焚信息。
步骤 514, 如果不支持阅后即焚能力, 则以普通短信息形式发送, 则 发送给该收件人的短信息是普通短信息。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 包括: 步骤 602, 接收信息发 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步骤 604,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 记; 步骤 606,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 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判断接收到的短信息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标 识, 并在接收到的短信息中含有阅后即焚标识时, 等待用户阅读此阅后即 焚短信息, 并在接收到关闭短信息显示界面的命令时, 直接删除含有阅后 即焚标识的短信息, 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 防止了短信息内容的泄露, 大大提高了短信息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 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未被打开时, 以第一 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以及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 显示所述短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 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标识的短信息在未打开和打开 时以两种形式显示, 可以直观的显示该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短信息时, 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短信 息中的每条短信息是否被打开, 也即区分该条短信息是否被删除。 如果以 第一显示样式显示, 则该短信息未被打开, 可以继续查看; 如果该短信息 打开且阅读界面被关闭, 此时短信息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 在短信息 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 即使用户点击该条短信息, 由于短信息的内容已 被删除, 也将无法查看该短信息, 包括: 短信息的发送方、 发送时间以及 短信息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 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 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 增强了 显示样式的灵活性, 例如: 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 而第二 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 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 识的信封样式, 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 当然, 显示方式还有很 多, 此处不再——列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 7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 具体流程包 括:
步骤 702, 正常收到一条短信息。
步骤 704, 判断该短信息中是否包含 "阅后即焚" 的标记, 该短信息 包含阅后即焚标记则执行步骤 706, 否则执行步骤 716。
步骤 706, 如果短信息中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阅读 该短信息, 阅读则执行步骤 712, 否则执行步骤 708。
步骤 708, 如果没有阅读过的短信息, 则一直显示未读状态 (第一显 示样式) , 等待被阅读。
步骤 710, 阅后即焚信息也可以跟普通信息一样进行删除操作, 不管 是未读还是已读, 删除后, 都不能再次查看。
步骤 712, 如果需要阅读该阅后即焚信息, 则点击该条信息进行阅 读。
步骤 714, 阅后即焚信息查看阅读后, 该信息由未读变为已读, 在关 闭短信息阅读界面时可以伴随有一个信封被烧毁的动画, 表示阅后即焚, 已读的信息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 不能再次阅读查看。
步骤 716, 如果短信息中不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则视为普通短信息进 行接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 可以在群发短信息时, 针对收件人是否支持阅后即焚选择不同的短信 息发送形式, 提高群发短信息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在非易失性机器可读介质上 的程序产品, 用于终端的信息发送, 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 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选择单元,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 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 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 方式; 第一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 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第二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 即焚发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 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处理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 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 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 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 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机器可读介质, 存储有用 于终端的信息发送的程序产品, 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 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选择单元,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 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 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 式; 第一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 后即焚发送方式; 第二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即 焚发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处理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息 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 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 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 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程序使机器 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 质, 其中, 所述机器可读程序使得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 的信息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在非易失性机器可读介质上 的程序产品, 用于终端的信息接收, 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 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接收单元,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 信息; 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处理单元,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后, 根 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机器可读介质, 存储有用 于终端的信息接收, 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的 机器可执行指令: 接收单元,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单 元,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处理单元, 在所述短信息 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 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程序使机器 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 质, 其中, 所述机器可读程序使得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 的信息接收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信息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选择单元,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 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 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第一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 后即焚发送方式; 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 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处理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 后即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 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 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 断单元包括:
    判定单元, 判断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 述信息接收装置在线或已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 即焚, 当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在线或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标识添加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 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在所述信 息接收装置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 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
    分别判断每个所述目标收件人的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 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 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以及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不包含所述阅后即 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5. 5. 一种信息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单元,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处理单元,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 息被打开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6.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显示单元, 用于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 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未被打开时, 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 息, 以及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单元,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 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 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8. 8.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 为待发送短信息选择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以及为所述待发送短信息选择目标发送方式, 其中, 所述目标发送方式包 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直接发送方式;
    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目标发送方式是否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 式; 目标收件人信息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 阅后即焚;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以及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时, 以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将 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包括: 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 记,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
    所述直接发送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待发送信息。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 发送方式为所述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 分别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收件人信息 中每个目标收件人信息对应的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支持阅后即焚, 具体 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是否在线或是否已注册, 在所述信息接收 装置在线或已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当所 述信息接收装置不在线或未注册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 阅后即焚。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支持阅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 件人信息中添加支持阅后即焚的标识, 以及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不支持阅 后即焚时, 在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对应的收件人信息中添加不支持阅后即焚 的标识; 以及
    分别判断每个所述目标收件人的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的标识, 在 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 装置当前支持阅后即焚, 以及在所述目标联系人信息中不包含所述阅后即 焚的标识时, 判定为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当前不支持阅后即焚。
  12. 12.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短信息;
    判断所述短信息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标记;
    在所述短信息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标记时, 则在所述短信息被打开 后, 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 对所述短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标识的所述短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 在所述短信息未被打开时, 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以及在所述 短信息被打开时, 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短信息。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 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 /或所述第二显示 样式。
CN201480077545.0A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6465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4226 WO2015143678A1 (zh)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073A true CN106465073A (zh) 2017-02-22
CN106465073B CN106465073B (zh) 2020-02-21

Family

ID=5419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545.0A Active CN106465073B (zh)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4287B2 (zh)
EP (1) EP3125586B1 (zh)
CN (1) CN106465073B (zh)
WO (1) WO2015143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676A1 (zh) * 2014-03-27 2015-10-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JP6696327B2 (ja) 2016-07-01 2020-05-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850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Diego Kapl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binary messages
CN101106742A (zh) * 2006-07-14 2008-01-16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自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67660A (zh) * 2010-07-06 2010-10-20 西安亚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短消息自动删除的方法
CN102255737A (zh) * 2011-07-15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子信息群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71315A (zh) * 2011-07-26 2011-12-07 深圳市易联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增强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61096A (zh) * 2009-06-02 2012-05-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增强型sms/ems/mms的方法及设备
CN103152705A (zh) * 2013-02-04 2013-06-12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79451A (zh) * 2013-06-21 2013-10-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阅后即焚信息的查看方法及其系统
CN103634754A (zh) * 2012-08-20 2014-03-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接收方法、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4092600A (zh) * 2014-07-28 2014-10-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邮件阅后即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2504A (ja) * 1999-12-03 2001-08-17 Canon Inc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8238947B2 (en) * 2004-05-27 2012-08-07 France Telecom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transmitting a message with predetermined duration of validity addressed to a subscriber terminal
US20110213845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utomatic deletion of electronic messages
JP6086689B2 (ja) * 2011-09-28 2017-03-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69041B2 (en) * 2011-11-11 2014-10-21 Apollo Education Group, Inc. Dynamic and local management of hierarchical discussion thread data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850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Diego Kapl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binary messages
CN101106742A (zh) * 2006-07-14 2008-01-16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自毁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61096A (zh) * 2009-06-02 2012-05-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增强型sms/ems/mms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67660A (zh) * 2010-07-06 2010-10-20 西安亚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短消息自动删除的方法
CN102255737A (zh) * 2011-07-15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子信息群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71315A (zh) * 2011-07-26 2011-12-07 深圳市易联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增强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34754A (zh) * 2012-08-20 2014-03-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接收方法、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3152705A (zh) * 2013-02-04 2013-06-12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79451A (zh) * 2013-06-21 2013-10-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阅后即焚信息的查看方法及其系统
CN104092600A (zh) * 2014-07-28 2014-10-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邮件阅后即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26810A1 (en) 2017-01-26
EP3125586A4 (en) 2017-08-23
CN106465073B (zh) 2020-02-21
EP3125586B1 (en) 2018-08-29
EP3125586A1 (en) 2017-02-01
WO2015143678A1 (zh) 2015-10-01
US10194287B2 (en)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1221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mail receipts using audio-visual notification enhancements
EP278236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eleting instant messaging information
CN103856919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00020972A1 (en) Wireless mobile device that permits toggling of whether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SMS messages as encrypted or clear text
CN101479710A (zh) 发送装置、收发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方法、发送程序、收发程序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EP3125587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70012917A1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Receiving and Terminal Therefor
JP6230063B2 (ja) メッセージ配信サーバおよびメッセージの送信装置
CN106465075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1377853B1 (ko) 그룹 채팅에서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CN106465073A (zh)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5850163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306429A (zh) 状态通知
JP2003115878A (ja) メールサーバおよびメール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JP2005216249A (ja) 情報配信装置
US9246854B2 (en) Terminal device
KR100851341B1 (ko) 사용자 컴퓨터에 설치된 각 데이터 전송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데이터 전송방법과 기록매체
KR20140023243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메시지 송수신 시스템
JP6462085B2 (ja) メッセージ配信サーバおよびメッセージの送信装置
KR100577571B1 (ko) 벨소리를 사용한 이동단말기의 문자 메시지 알림 서비스 방법
JP2016006631A (ja)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情報ボード装置、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情報ボードシステム
KR101100249B1 (ko) 브랜드 정보를 이용한 통신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브랜드 스위칭 서버
JP2006101139A (ja) 電子メール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携帯端末及びそれら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3099379A (ja) 電子メールサービス提供装置
JP2005184437A (ja) 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