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353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353A
CN106464353A CN201580030606.2A CN201580030606A CN106464353A CN 106464353 A CN106464353 A CN 106464353A CN 201580030606 A CN201580030606 A CN 201580030606A CN 106464353 A CN106464353 A CN 106464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bitmap
size
data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06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353B (zh
Inventor
蔡赫秦
徐翰瞥
金沂濬
金荣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64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对装置D2D数据的方法,该用于发送D2D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与指示时间资源模式TRP的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根据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确定要被施加至用于发送数据的子帧池的位图;使用用于发送数据的子帧池的位图确定发送D2D数据所需的子帧的集合;以及在被包括在所述子帧的集合内的子帧中发送D2D数据。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 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装置对装置(D2D)通信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诸如语音或数据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在多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带宽、传输功率等)来支持多用户通信的多址接入系统。例如,多址接入系统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
D2D通信是在没有演进节点B(eNB)的干涉的情况下,在各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直接链路并且和各UE彼此直接交换语音和数据的通信方案。D2D通信可以覆盖UE对UE通信和点对点通信。另外,D2D通信可以应用于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机器型通信(MTC)。
作为由于快速增加的数据业务而导致的eNB的开销的解决方案,正在考虑D2D通信。例如,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由于装置在没有eNB的干涉的情况下通过D2D通信彼此直接交换数据,所以可以减少网络开销。另外,预计随着D2D通信的引进,将减小参与D2D通信的装置的功耗、增大数据传输速率、增加网络的容纳能力、分配负载以及扩展小区覆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根据时间资源模式定义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及特征部分地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研读以下内容后将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优点和其它有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具体表达和广泛描述的,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发送D2D(装置对装置)数据的方法,所述D2D数据由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与指示TRP(时间资源模式)的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通过使用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确定要被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使用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来确定发送D2D数据的子帧的集合;以及在被包括在所述子帧的集合内的子帧中发送D2D数据。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优点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D2D(装置对装置)信号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与指示TRP(时间资源模式)的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所述子帧指示位图来确定要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位图来确定发送D2D数据的子帧的集合,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被包括在所述子帧的集合内的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M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大小并且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子帧中发送D2D数据,则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M)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所述位图的第一位值与第(1+M)位值相同,M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
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则在所述位图中重复所述子帧指示位图。
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顺序地使用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的位。
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与截断的位图对应。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使D2D UE之间的干扰/冲突最小化。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通过以下说明,在本文中没有描述的其它效果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无线电帧结构;
图2例示了针对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结构;
图3例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4例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5例示了同步信号的中继;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时间资源模式;以及
图7是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预定形式将本发明的元件和特征进行组合来构造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元件或特征可以被视为选择性的。可以在不与其它元件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实现元件或特征中的每一个。另外,可以将一些元件和/或特征组合,以构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改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些元件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或可以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的元件或特征来替换。
将集中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站用作网络的终端节点,在该网络上基站可以与终端直接通信。必要时,在本说明书中例示为由基站进行的具体操作还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进行。
换句话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构成的网络中允许与终端通信的各种操作可以由基站或者除了基站以外的网络节点进行。术语“基站(BS)”可以用诸如“固定台”、“Node-B”、“eNode-B(eNB)”和“接入点”的术语来代替。术语“中继”可以用诸如“中继节点(RN)”和“中继台(RS)”等的术语来代替。术语“终端”还可以用诸如“用户装置(UE)”、“移动台(MS)”、“移动用户台(MSS)”和“用户台(SS)”的术语来代替。在以下说明中,基站还可以用作诸如调度执行节点、分簇报头等的装置的含义。如果基站或中继发送由终端传输的信号,则基站或中继可以被认为是终端。
本文使用的术语“小区”可以被应用于诸如基站(eNB)、扇区、远程无线电报头(RRH)和中继的发送点和接收点,并且还可以由具体的发送点/接收点广泛地使用以在分量载波之间进行区分。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中公开的具体术语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的,并且这些具体术语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精神内改变为其它形式。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公知结构和公知装置或可以提供例示装置结构的核心功能的框图以便不使本发明的概念不清楚。在整个说明书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由针对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系统公开的标准文件支持,这些无线接入系统包括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LTD-Advanced(LTE-A)系统和3GPP2系统。具体地,为了防止使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不清楚而没有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或者部件可以由上述文件支持。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可以由上述文件支持。
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CDMA可经由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实现。TDMA可经由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技术实现。OFDMA可以经由诸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和演进UTRA(E-UTRA)的无线技术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的UMTS(E-UTRA)的一部分。3GPP LTE针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A并且针对上行链路采用SC-FDMA。LTE-Advanced(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WiMAX可以用IEEE 802.16e(wirelessMAN-OFDMA基准系统)和高级IEEE 802.16m(wirelessMAN-OFDMA高级系统)来说明。为了清楚,以下描述集中于3GPP LTE和3GPP LTE-A系统。然而,本发明的精神不限于此。
LTE/LTE-A资源结构/信道
下面,将参照图1描述无线电帧结构。
在蜂窝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基于子帧发送上行链路(UL)数据包/下行链路(DL)数据包,并且一个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间间隔。3GPP LTE标准支持可应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可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的(a)例示了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被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个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发射一个子帧所花的时间被定义为发射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可以具有1ms的持续时间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持续时间。一个时隙可以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3GPP LTE针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A,所以OFDM符号表示一个符号时段。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时段。资源块(RB)(即资源分配单元)可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子载波。
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取决于循环前缀(CP)的构造。CP可以被分为扩展CP和常规CP。针对构造每个OFDM符号的常规CP,一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符号。针对构造每个OFDM符号的扩展CP,每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延长并且因此包括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比常规CP的情况更少。对于扩展CP,一个时隙例如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当由于在UE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信道状态不稳定时,扩展CP可以用来减小符号间干扰。
当使用常规CP时,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因此每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子帧的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其余三个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图1的(b)例示了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无线帧包括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具有五个子帧、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DwPTS用于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UE中的信道估计,而UpPTS用于eNB中的信道估计和UE中的UL传输同步。提供GP以消除由于DL与UL之间的DL信号的多路径延迟而在UL中发生的干扰。不管无线电帧的类型如何,无线电帧的子帧都包括两个时隙。
这里,所示的无线电帧结构仅是示例,并且可以对无线电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以及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数量进行各种改变。
图2是例示针对一个D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图。DL时隙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RB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常规CP,一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符号。对于扩展CP,一个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在资源网格中的每个元件被称为资源元件(RE)。一个RB包括12×7个RE。下行链路时隙中的RB的数量NDL取决于DL传输带宽。UL时隙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图3例示了DL子帧结构。在DL子帧中,第一时隙的用作被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的多达前3个OFDM符号和DL子帧的其它OFDM符号用作被分配有PDSCH的数据区域。在3GPPLTE中使用的DL控制信道例如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PHICH)。PCFICH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处传输,携载关于用于在子帧中传输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数量的信息。PHICH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携载HARQ ACK/NACK信号。在PDCCH上携载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UL或DL调度信息或用于UE组的UL传输功率控制命令。PDCCH传输关于针对DL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的信息、关于UL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关于DL-SCH的系统信息、关于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针对较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的信息、针对UE组中的单个UE的一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传输功率控制信息、互联网协议语音(VoIP)激活信息。可以在控制区域中传输多个PDSCCH。UE可以监视多个PDCCH。PDCCH通过聚集一个或更多个连续控制信道元件(CCE)而形成。CCE是用于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以编码速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与多个RE组对应。根据CCE的数量与由CCE提供的编码速率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针对PDCCH的可用位的数量。eNB根据发送至UE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至控制信息。CRC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使用被已知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的标识符(ID)掩码。如果PDCCH针对特定的UE,则其CRC可以被UE的小区RNTI(C-RNTI)掩码。如果PDCCH针对寻呼消息,则PDCCH的CRC可以被寻呼指示标识符(P-RNTI)掩码。如果PDCCH携载系统信息(具体地,系统信息块(SIB)),则其CRC可以被系统信息ID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码。为了指示PDCCH响应于由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随机接入响应,其CRC可以被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码。
图4例示了DL子帧结构。UL子帧可以在频域中被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携载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至控制区域,并且携载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至数据区域。为了保持单载波特性,UE不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针对UE的PUCCH被分配至子帧中的RB对。该RB对中的RB占据两个时隙中的不同子载波。这通常被称为分配至在时隙边界上的PUCCH的RB对的跳频。
D2D UE的同步获得
现在,将在传统LTE/LTE-A系统的背景下基于上述说明给出D2D通信中UE之间的同步获得的描述。在OFDM系统中,如果没有获得时间/频率同步,则由此的小区间干扰(ICI)使其难以在OFDM信号中多路复用不同的UE。如果每个单独的D2D UE通过直接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而获得同步,则这是低效的。因此,在诸如D2D通信系统的分布式节点系统中,具体的节点可以发送代表性的同步信号并且其它UE可以使用代表性的同步信号获得同步。换句话说,一些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eNB、UE和同步基准节点(SRN,也称为同步资源))可以发送D2D同步信号(D2DSS)并且其余UE可以与D2DSS同步地发送和接收信号。
D2DSS可以包括主D2DSS(PD2DSS)或主侧链路同步信号(PSSS)和辅D2DSS(SD2DSS)或辅侧链路同步信号(SSSS)。PD2DSS可以被构造为具有预定长度的Zadoff-chu序列或主同步信号(PSS)的类似/修改/重复结构,并且SD2DSS可以被构造为具有M序列或辅同步信号(SSS)的类似/修改/重复结构。如果UE将它们的定时与eNB同步,则eNB用作SRN,并且D2DSS是PSS/SSS。物理D2D同步信道(PD2DSCH)可以是UE在D2D信号发送和接收前应当首先获得的(广播)信道携载基本(系统)信息(例如,D2DSS相关信息、双工模式(DM)、TDD UL/DL配置、资源池相关信息、与D2DSS相关的应用的类型等)。PD2DSCH可以在与D2DSS相同的子帧中被发送或在携载D2DSS的子帧之后的子帧中被发送。
SRN可以是发送D2DSS和PD2DSCH的节点。D2DSS可以是特定序列,并且PD2DSCH可以是表示特定信息的序列或由预定信道编码产生的代码字。SRN可以是eNB或特定的D2D UE。在部分网络覆盖或超出网络覆盖范围的情况下,SRN可以是UE。
在图5中例示的情况下,D2DSS可以被中继以与超出覆盖范围的UE进行D2D通信。D2DSS可以在多个跳频上被中继。理解到根据SS接收时间以及由eNB发送的SS的直接放大并转发(AF)中继,SS的中继以单独格式覆盖D2DSS的传输,给出了以下说明。由于D2DSS被中继,覆盖范围内的UE可以直接与覆盖范围外的UE通信。图5例示了D2DSS被中继并且基于中继的D2DSS在D2D UE之间进行通信的示例性情况。
将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描述用于由UE发送数据、发现信号等的时间资源模式(TRP)。术语“TRP”可以与“用于发送的资源模式(RPT)”或“时间-RPT(T-RPT)”可交换地使用。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很清楚,下文描述的具有TRP特性的资源模式与TRP对应。在以下说明中,用于指示由eNB/UE发送资源的位置的方案被称为模式1/类型2,并且用于指示在特定资源池中(通过UE的选择)由发送UE发送资源的位置的方案被称为模式2/类型1。在以下说明中,调度任务(SA)可以表示与D2D数据发送相关的控制信息和携载控制信息的信道。在数据传输前,可以首先发送SA。接收D2D UE可以通过对SA进行解码来确定携载数据的资源的位置,并且然后接收资源中的D2D信号。在下面的说明中,D2D可以被称为侧链路。为了便于描述,可以使用术语“TRP指示位序列”。TRP指示位序列可以只包括SA中包括的ID。如果SA包括指示TRP的附加的位字段,则TRP指示位序列可以被解释为ID+TRP位序列。或,在SA中可以包括与ID无关的用于指示TRP的位序列。在这种情况下,TRP位序列可以被解释为TRP指示位序列。包括在SA中并且在SA中传输的用来指示TRP的位序列的集合可以被解释为TRP指示位序列。
TRP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TRP。参照图6,多个子帧601可以包括针对D2D信号发送和接收可用的子帧(例如,TDD中的UL子帧和图6中的D2D通信子帧)和针对D2D信号发送和接收不可用的子帧(在图6中的非D2D通信子帧)。多个子帧601可以被包括在D2D控制信息传输周期(例如,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内。可以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602,该子帧池602只包括多个子帧601当中的D2D通信子帧。
由于TRP(TRP#0、#1……)被应用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602,因此可以确定传输D2D数据的子帧的集合。例如,如果TRP#1被应用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602,则在用于D2D数据传输的子帧集中可以包括第八子帧和第10至第16子帧。在图6中的TRP的阴影部分可以指示将携载D2D数据的子帧。TRP可以是具有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各子帧对应的位的位图。如果位图的位被设置为1,则该位可以指示传输D2D数据的子帧。具体地,如果TRP被设置为位图,则在图6中,TRP的阴影部分可以是1s,并且TRP的非阴影部分可以是0s。例如,TRP#1是{0,0,0,0,0,0,0,1,0,1,1,1,1,1,1,1}的位图。
一旦子帧集被确定为用于传输D2D数据,则可以在子帧集中传输D2D数据。当接收到SA时,UE可以检测并解码对应子帧中的D2D信号,期待子帧中的D2D信号的传输。
在以上说明中,可以在子帧集中的预定数量的子帧中传输针对D2D数据的传输块(TB)。也就是说,可以针对每个TB预定重复的数量/重发数量/重发的数量。例如,每TB重发的数量可以被固定为4。
上述多个子帧可以是在一个D2D控制信息时期(即,一个SA时期)中,在D2D控制信息相关的子帧(包括可以携载D2D控制信息的UL子帧、与UL子帧无关的DL子帧和TDD中的特殊子帧)后的连续子帧。可以根据SA子帧位图在从传输D2D控制信息可用的子帧当中的确定为传输D2D控制信息(即,(针对D2D控制信息)的子帧池)的子帧中传输D2D控制信息(SA、MCS、资源分配信息、TRP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D2D控制信息中传输指示在与针对D2D控制信息的子帧池相邻的子帧中的TRP的信息。如果如上所述地配置一个SA时期,则包括在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中的子帧与包括在针对D2D控制信息的子帧池中的子帧不交叠。更具体地,如果针对D2D控制信息的子帧池与用于D2D数据传输的子帧池交叠,则可以规定总是传输D2D控制信息或D2D数据并且不在相同的子帧中传输D2D控制信息和D2D数据。
另外,在D2D通信模式1中,可以不单独地定义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在这种情况下,在用于D2D控制信息传输的子帧池(具体地,包括用于D2D控制信息传输的子帧位图的第1子帧至与位图的最后1个对应的子帧的子帧池)后的UL子帧可以是隐模式1D2D数据传输的子帧池。
TRP的应用
在上述说明中,TRP可以如下地应用于子帧。
UE可以确定与TRP指示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如果UE是D2D控制信息发送器,则可以在D2D控制信息中发送TRP指示信息。如果UE是D2D控制信息接收器,则可以在接收的D2D控制信息中包括TRP指示信息。这里,TRP指示信息可以在稍后描述的TRP指示部分中被描述或可以是指示特定子帧指示位图的索引。例如,如果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是8,则可以存在可用位图的集合。索引可以被分配至包括在位图集中的每个位图,并且可以诸如通过索引来确定子帧指示位图。
可以根据子帧指示位图来确定要应用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可以比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大小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重复子帧指示位图(例如,TRP指示位序列)。如果TRP指示位序列的长度是M,则M位序列被简单重复并且填充在其余的L个子帧中。如果L不是M的倍数,则可以通过顺序地将其余的位序列填充在L各子帧中而生成TRP。
也就是说,如果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大小,则在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内可以重复子帧指示位图。
例如,如果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M小于在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池中的子帧的数量并且UE在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第1子帧中传输D2D数据,则UE可以在子帧池的第(1+M)子帧中传输D2D数据。或者,位图的(要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第一位值可以等于第(子帧指示位图大小+1)位值。
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大小不是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可以顺序地使用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的位。换句话说,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大小不是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可以截断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具体地,如果子帧指示位图是16位{0,0,0,0,0,0,0,1,0,1,1,1,1,1,1,1}并且子帧池包括36个子帧,则通过重复子帧指示位图两次并且在第三次重复时顺序地使用子帧指示位图的前4位(同时截断其余的位)来构造(要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也就是说,(要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是{0,0,0,0,0,0,0,1,0,1,1,1,1,1,1,1,0,0,0,0,0,0,0,1,0,1,1,1,1,1,1,1,0,0,0,0}。
TRP的指示
现在,将给出用于指示上述TRP的方法的说明。
首先,eNB可以在模式1中通过D2D SA授权来指示ID和在SA中包括和传输的TRP位。在D2D SA授权中可以明确地包括在SA中包括的ID序列和/或在SA中包括的TRP位域(指示特定ID和/或TRP的位域)的序列。或可以通过对D2D-RNTI的位序列进行散列法或使用D2D-RNTI的位序列的部分位(例如,下面的N位)来生成在SA中要传输的ID序列和/或在SA中要传输的TRP位域。因为RNTI针对每个UE不同并且使用RNTI的至少一部分,因此D2D资源的位置可以在没有附加信令的情况下针对每个UE被配置。D2D-RNTI是ID预通知的以将D2D控制信息与其它控制信息进行区分并且用于对D2D控制信息的CRC进行掩码。ID的包括在SA中且在SA中传输的一部分可以从RNTI生成,并且ID的其余部分可以基于目标ID(或群ID)而生成。或可以通过(例如,AND/XOR/OR-操作)结合RNTI和目标或群ID两者来生成ID。SA中包括并传输的ID可以随时间改变。典型地,只有传输(Tx)UE ID可以改变。这是因为,如果直到目标UEID部分跳频并且目标UE没有意识到跳频,则目标UE可能不检测ID。如果目标UE意识到目标UE ID部分的跳频模式,则包括在SA中的每个ID序列可以按预定规则跳频。通过由eNB直接设置在D2D SA中的不同位域可以实现ID序列随时间的可变性(跳频),并且在eNB的D2D SA授权后可以按照预定规则改变ID序列。例如,D2D SA授权中包括的ID序列可以用作随机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并且使用用初始化参数创建的随机序列可以生成时间变量序列。
第二,可以在SA中传输ID,并且在模式2中可以使用ID来确定TRP。ID可以是由较高层或用来配置数据和加扰参数的传输位置的位序列从ID(发送和/或接收(目标或群)ID)产生的短ID。如果包括在SA中的ID对于TRP候选的创建来说太短,则增加了ID之间的碰撞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多个Tx UE很可能使用相同的TRP。为了防止这种情况,SA的位的一部分可以包括指示TRP的位。另外,可以通过将ID位域与SA中的TRP域的位相结合来指示特定TRP。例如,SA中包括的ID可以用来指示TRP集,并且SA中包括的TRP指示位可以指示TRP集内的特定索引。在另一示例中,SA中包括的TRP位可以指示在资源池内的特定TRP集并且SA中包括的ID可以指示池内的特定TRP/由TRP位指示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指示TRP集的位可以被半静态地发送,而不在每个SA中被发送。例如,假设在每个第n个SA中发送位或即使在每个SA中发射位,它们也不在N个SA发送中改变,指示TRP集的位可以用作虚拟CRC。另外,不附加地包括这些TRP位。而是,通过借用未使用状态的MCS位或任何其它SA位域,可以发送TRP位。或,通过使用所有未使用状态的附加地包括的位和其它位域可以指示TRP模式。
另外,可以根据D2D UE组的大小或在组中的Tx UE的数量来改变在SA的指示中使用的TRP位的大小。例如,如果特定的警官群包括N个警官,则TRP指示位的数量被设置为log2(N)。这里,其余的未使用的位可以用于其它目的或可以被设置为用作虚拟CRC的0s。
另外,在模式1中或模式2中可以针对TRP不同地设置ID。例如,虽然在模式1中可以仅使用Tx UE ID来指示TRP,但是在模式2中可以使用Tx UE ID和目标Tx UE ID(群ID)来指示TRP。
为了配置TRP,可以使用以下信息:i)从UE的角度的关于传输机会的大小的信息(该信息指示由一个SA给一个UE分配了多少资源);和ii)针对每个TB的关于重发数量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是关于在一个SA时期发送的TB的数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在一个SA时期期间传输机会的大小(数量)/由SA发送的TB的数量最小,可以计算针对每个TB的重发的数量。或,该信息可以是关于针对每个TB重复的(最大)数量的信息。可以由网络预设或配置信息的部分。可以对超出覆盖范围的UE预设信息或可以通过物理层信号或较高层信号从在网络内的另一UE向超出覆盖范围的UE用信号通知信息。另外,在SA中可以包括和传输信息的部分。例如,可以由网络预设或配置传输机会大小。这里,SA中可以包括或传输针对每个TB的重发数量。另一方面,在SA中可以包括和传输关于传输机会大小的信息,并且关于重复数量的信息可以被预设或在较高层信号中由网络半静态地指示。
在具体示例中,如果SA包括8位ID,则可由ID区分的TRP的数量是256(=2^8)。如果模式2资源池包括16个子帧,并且传输机会大小是8,则能够生成的TRP的数量是12870(=16C8)。因此,不可能仅通过SA中包括的ID位来识别TRP。为了避免该问题,在SA中可以包括附加位以便指示上述方法中的TRP。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约6个附加位以区分能够产生的所有TRP。可以从未用MCS状态和新的位域的组合或从附加位域获得附加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配置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输点和UE的框图。
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传输点10可以包括接收(Rx)模块11、Tx模块12、处理器13、存储器14和多个天线15。使用多个天线15意味着传输点10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接收模块11可以从UE接收UL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12可以向UE发送DL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13可以提供对传输点10的总体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输点10的处理器13可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必要操作。
另外,传输点10的处理器13对接收的信息和要向传输点10外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器14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存储已处理的信息,并且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部件来替代存储器14。
再来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UE20可以包括Rx模块21、Tx模块22、处理器23、存储器24和多个天线25。使用多个天线25意味着UE20使用多个天线25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Rx模块21可以从eNB接收DL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22可以向eNB发送UL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3可以提供对UE20的总体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UE 20的处理器23可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必要操作。
另外,UE 20的处理器23对接收的信息和要向UE 20外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器24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存储已处理的信息,并且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部件来替代存储器24。
可以以能够独立地执行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者组合地执行本发明的两种或更多种实施方式的方式来配置上述传输点和UE。为了清楚,省略了重复说明。
在图7中的传输点的说明可应用于诸如DL发送器或UL接收器的中继,并且图7中的UE 20的说明可应用于诸如DL接收器或UL发送器的中继。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
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按照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函数等的形式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装置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给出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以便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和实施本发明。尽管已经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不应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应根据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特征一致的最广泛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必要特征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按照不同于本文阐述的其它特定方式来实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应被解释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在法律上的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来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及其等同范围之内的全部修改意在被其涵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地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明确地彼此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被组合地表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本申请之后通过后续修改而被包括为新的权利要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2)

1.一种发送装置对装置D2D数据的方法,所述D2D数据由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与指示时间资源模式TRP的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
通过使用所述子帧指示位图来确定要被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
使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所述位图来确定发送所述D2D数据的子帧的集合;以及
在被包括在所述子帧的集合内的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M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并且所述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则所述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M)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位图的第一位值与第(1+M)位值相同,M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则在所述位图中重复所述子帧指示位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顺序地使用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的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所述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与截断的位图对应。
7.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对装置D2D信号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与指示时间资源模式TRP的信息对应的子帧指示位图,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所述子帧指示位图来确定要施加至用于数据传输的子帧池的位图,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位图来确定发送D2D数据的子帧的集合,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被包括在所述子帧的集合内的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M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并且所述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则用户设备在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第(1+M)子帧中发送所述D2D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位图的第一位值与第(1+M)位值相同,M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小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则在所述位图中重复所述子帧指示位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顺序地使用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的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所述子帧池的大小不是所述子帧指示位图的大小的倍数,则所述最后重复的子帧指示位图与截断的位图对应。
CN201580030606.2A 2014-04-08 2015-04-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6464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77073P 2014-04-08 2014-04-08
US61/977,073 2014-04-08
PCT/KR2015/003535 WO2015156605A1 (ko) 2014-04-08 2015-04-08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353A true CN106464353A (zh) 2017-02-22
CN106464353B CN106464353B (zh) 2019-04-19

Family

ID=5428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0606.2A Active CN106464353B (zh) 2014-04-08 2015-04-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201580027489.4A Active CN106416096B (zh) 2014-04-08 2015-04-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设备对设备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7489.4A Active CN106416096B (zh) 2014-04-08 2015-04-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设备对设备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314036B2 (zh)
CN (2) CN106464353B (zh)
WO (2) WO2015156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37707T3 (es) 2014-01-13 2023-03-30 Huawei Device Co Ltd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señales de referencia y equipo de usuario
KR102250056B1 (ko) 2014-05-09 2021-05-10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D2d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5172392A1 (en) 2014-05-16 2015-11-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enabled wireless device
WO2015200607A1 (en) * 2014-06-27 2015-12-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source pool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5338633A (zh) * 2014-07-08 2016-02-17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EP3177092B1 (en) * 2014-07-29 2021-04-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021929A1 (ko) * 2014-08-05 2016-02-1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전력 제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A2957268C (en) * 2014-08-06 2018-07-3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775186B2 (en) * 2014-08-08 2017-09-26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2D data based on resource pattern
KR20160018244A (ko) 2014-08-08 2016-02-17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D2d 통신을 위한 d2d 데이터 자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322248B1 (en) 2015-09-18 2023-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ing end and receiving end
WO2017078477A1 (ko) * 2015-11-04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의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402276B1 (en) * 2016-01-05 2023-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160960A1 (en) * 2016-02-14 2023-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ap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ipt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024338B (zh) * 2016-11-03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帧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8082053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EP3596970A1 (en) 2017-03-15 2020-01-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between fixed transmission points and mobile transmission points
US11645579B2 (en) 2019-12-20 2023-05-0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 tagg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view procedur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3168A (zh) * 2010-03-26 2012-12-12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基准信号的方法和基站、以及接收基准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63272B2 (en) * 2012-02-27 2017-09-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CN103368713B (zh) * 2012-03-26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40007226A (ko) 2012-07-09 2014-01-17 주식회사 팬택 단말간 통신방법 및 그 단말
US10034301B2 (en) 2014-03-18 2018-07-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heduling wireles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629145B2 (en) * 2014-03-20 2017-04-18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3168A (zh) * 2010-03-26 2012-12-12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基准信号的方法和基站、以及接收基准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on D2D Operation within Network Coverage (Mode-1)",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 1411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6604A1 (ko) 2015-10-15
CN106416096A (zh) 2017-02-15
WO2015156605A1 (ko) 2015-10-15
CN106416096B (zh) 2019-08-30
US10098113B2 (en) 2018-10-09
US20170027014A1 (en) 2017-01-26
US10314036B2 (en) 2019-06-04
CN106464353B (zh) 2019-04-19
US20170034822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35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65812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対装置端末の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699898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647628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9885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5083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1953163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d2d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34205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whereby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transmits discovery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036597A (ko) 비면허대역 프레임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