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331A -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331A
CN106464331A CN201480078639.XA CN201480078639A CN106464331A CN 106464331 A CN106464331 A CN 106464331A CN 201480078639 A CN201480078639 A CN 201480078639A CN 106464331 A CN106464331 A CN 106464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user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6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331B (zh
Inventor
吴晔
乔德礼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4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集合确定模块,用于调度用户设备,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针对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采用本发明,有效增大了系统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基站、 用户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 用户设 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 3GPP长期演进 /3GPP后续长期演进 ( 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LTE/LTE-A ) 中, 随着数据发射端的天线数量在不断地快 速增长, 需要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 )数量, 即待调度 UE的 数量也在快增加中。 天线数量的增长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自由度, 这为下行空 间复用多个数据流 (可以为 ( 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SU-MIMO )或者(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U-MIMO ) ) 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获取大规模天线所能提供的高空间自由度, 相关的信道信息 (CSI ) 必须被数据发射端(一般为基站)获取, 以获取精确的预编码(precoder )。 在 进行 MIMO时, 现有技术(如 LTE/LTE-A ) 中, 一般数据发射端有两种方法 获取 CSI:
一种是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 /频分双工(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情况下, 数据发射端发送下行测量 CSI的导频, 由 数据接收端 (一般为 UE ) 测量该导频获取 CSI, UE再进行反馈 CSI (—般为 量化的 CSI,在 LTE中为 PMI+RI),数据发射端使用该 CSI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并发送。 另一种是在 TDD情况下, 数据接收端发送上行测量 CSI的导频 (如 LTE/LTE-A中 SRS ), 由数据发射端进行上行信道 CSI测量, 数据发射端依据 信道互异性认为上行信道测量即下行信道(一般需要必要的互异性参数修正), 再根据该 CSI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发送。
由于下行的导频开销量与数据发射端的天线数成正比,上行的导频开销量 又与待服务 UE数量呈正比,上行的 CSI反馈量也与数据发射端的天线数成正 比, 在数据发射端天线数不是很多时(如 LTE/LTE-A的 4/8天线), 导频开销 以及上行的 CSI反馈量可以得到控制, 然而当天线数量较多时(可供调度的 UE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上下行的导频开销与上行 CSI的反馈量就会占用大 量时频资源,造成可供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被压缩, 系统吞吐量就会受到很大 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基站、 用户设备及系统, 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数据发射端天线数较多 (待服务 UE数也较多) 时, 上下行导频开销大, 上行 CSI反馈量大的技术问题, 增大 系统的吞吐量。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站, 包括: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用于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 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 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集合确定模块, 用于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集合;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 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 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一级 RS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第一信道状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 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一级 RS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一级 RS测量单元, 用于对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 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二级 RS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 的二级 RS;
第二信道状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 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 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信令通知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 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二级 RS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
二级 RS测量单元, 用于才艮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 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 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发 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二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 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 级预编码, 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为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包 括:
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用于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 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 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 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 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通过两级预编码进 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 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测量模块包括: 接收一级 RS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测量一级 RS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 应的信道子空间,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 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测量模块包括: 发送一级 RS单元, 用于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 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 级 RS。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合测量模块包括: 接收二级 RS单元, 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测量二级 RS单元, 用于才艮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 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合测量模块包括: 信令通知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 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 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发送二级 RS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 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解调。
第三方面, 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系统, 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基站为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为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
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 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 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基站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并针对 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 编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 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 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 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 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 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基站对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 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 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 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 状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 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 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四方面, 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四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四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 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基站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 合中的用户设备;
基站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 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发送 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五方面, 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 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 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 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通过两 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合 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 道状态信息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 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合 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 道状态信息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 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 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 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 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 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五方面, 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五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五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 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 还包括:
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 解调。
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站, 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器和处理 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所 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 的信道子空间; 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并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 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 行处理后,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所述两 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通过一级信道状 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通过所 述输入装置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 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 量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通过一级信道状 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对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 空间,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针对所述用户设 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 备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 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针对所述用户设 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所述 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 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六方面,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 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 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并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 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 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 一级预编码, 并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为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 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 用户设备时, 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 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 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 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 编码。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配合基站完成一 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根据所 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 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输出 装置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配合基站完成一 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配合所述基站完 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 态信息;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配合所述基站完 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 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 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 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结合第七方面,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 解调参考信号之后, 还执行:
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 解调。
第八方面, 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 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基站为结合第六方面,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 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或者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为结合第七方面,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 或者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 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 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数据发射端天线数较 多 (待服务 UE数也较多)时, 上下行导频开销大, 上行 CSI反馈量大的技术 问题,从而使系统有更多的时频资源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有效增大了系统的 吞吐量; 另外,通过信道降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基带处理的高复杂度问 题, 降低基带处理能力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提供的两级预编码结构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数据效果图;
图 9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图 10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图 11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图 12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图 13是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图 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1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图 17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1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图 19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20是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2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配合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2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2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4是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5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26是本发明提供的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7是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8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从 数据发射端 (即网络基站侧) 来描述, 该方法包括:
S100: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 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步骤 S102: 基站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 合, 并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 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104: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该两级预编码包括该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 级预编码。
具体地, 步骤 S100的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过程中, 时频密度低; 步骤 S102的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过程中, 虽然时频密度高,但是只针对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UE数量有限; 因此结合步骤 S104中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数据处理后发送,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数据发射端天线数较多 (待服务 UE数也较多) 时, 上下行导频开销大, 上行 CSI反馈量大的技术问题, 从而 使系统有更多的时频资源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有效增大了系统的吞吐量。
进一步地, 下面结合图 2至图 5, 通过 4个实施例同时以数据发射端和数 据接收端来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
如图 2 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本实施例使用 TDD和 FDD场景, 包括: 步骤 S200: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具体地, 由于发送小区专用 cell-specific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因此执行步 骤 S200的时频密度很低;
步骤 S202: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 RS后,根 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 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与基站双方先完成约定协商,在待调度的用户 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 RS后,执行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测量。
步骤 S204: 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地, 执行步骤 S204的时频密度也很低。
步骤 S206: 基站调度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具体地,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可以包括参与 SU-MIMO或 MU-MIMO;
步骤 S208:基站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具体地,基站利用降维后的信道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 专用 UE-specific的二级 RS; 执行步骤 S208的时频密度高, 但只针对用户设 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来进行发送, 系统开销得到控制。
步骤 S210: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后,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 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212: 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地, 执行步骤 S212的时频密度高, 但也是只针对用户设备集合中的 用户设备来进行发送, 系统开销得到控制。
步骤 S214: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步骤 S216: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 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该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 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需要说明的是, 图 2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并不是指一个用户设备, 而是指 用户设备侧,包括多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以及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 合中的用户设备。 如图 3 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包括:
步骤 S300: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具体地,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 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执行步骤 S300的时频密度很低。
步骤 S302: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后,对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获得该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 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304: 基站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 合;
步骤 S306:基站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步骤 S308: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后,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 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310: 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312: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步骤 S314: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 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该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 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可理解的是,步骤 S304至步骤 S314可参考上述图 2实施例中的步骤 S206 至步骤 S216, 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 4 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包括:
步骤 S400: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步骤 S402: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后,对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获得该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 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404: 基站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 合;
可理解的是,步骤 S400至步骤 S404可参考上述图 3实施例中的步骤 S300 至步骤 S304, 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 S406: 基站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 具体地,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步骤 S408: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后, 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具体地,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 态信息的二级 RS,执行步骤 S408的时频密度高,但只针对用户设备集合中的 用户设备来进行发送, 系统开销得到控制。
步骤 S410: 基站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后,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 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412: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步骤 S414: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 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该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 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如图 5 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包括:
步骤 S500: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步骤 S502: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 RS后,根 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 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504: 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506: 基站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 合;
步骤 S508: 基站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 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 的二级 RS;
步骤 S510: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后, 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 二级 RS。
步骤 S512: 基站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后,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 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514: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步骤 S516: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 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该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 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可理解的是, 步骤 S500至步骤 S506可以参考图 2实施例中的步骤 S200 至步骤 S206,步骤 S508至步骤 S516可以参考图 4实施例中的步骤 S406至步 骤 S414, 这里不再赘述。
码结构, 如图 6所示, 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级 RS可以直接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二级 RS可以与一级波束空间预编码(即本发明实施例 中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相乘后再进行发送;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 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可以先乘以二级预编 码(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再乘以一级波 束空间预编码再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行数据与上述 DM-RS类似, 可以先乘以二级预编码 再乘以一级预编码再进行发送。 图 6中是以 MU-MIMO为例进行的改预编码 架构,假设有 K个 UE,那么将 K个 UE的数据流分别进行二级预编码处理后, 得到空间维度为 S的 UE波束空间维度, 然后再进行一级调度 UE的波束空间 预编码, 最终得到 M维数据进行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 图 6的改预编码架构 同样支持 SU-MIMO; 当为 SU-MIMO时, 相当于一级 RS获取 CSI后调度的 数据发送端只有一个, 且在图 6中只有 UE 1。 可理解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一级预编码可以在基带完成(即进行频域一级预编码), 也可以在中射频完 成(即进行时域二级预编码)。 下面相对地,结合图 7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 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从 UE侧来对应描述本发明图 1至图 5中的实施方式, 具 体包括:
步骤 S700: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 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步骤 S702: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配合该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 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 S704: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 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该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该基站通 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该两级预编码包括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具体地, 步骤 S700中可以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 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根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 信道子空间,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 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再具体地, 步骤 S700中还可以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 专用的一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 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进一步地, 步骤 S702中可以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 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 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步骤 S702中还可以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 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该 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 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 S704之后, 还可以包括: 解调该用户 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可理解的是, 本发明图 7 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 1 至图 6 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这里不再赘述。 可理解的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大大节省系统 开销, 具体地:
假设发射天线数为 M , 待调度 UE数为 ^, 调度 UE集合中的 UE数为 T2, UE的天线数为 N,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道降维有效降低了获取 CSI 的开销, 开销节省包括(对比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案与本发明方案体 现效果):
a、 下行的 RS开销 (适用 FDD/TDD ):
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案平均每个发射天线时间频率上的密度为 X REs/ms/15kHz, 则 M个发射天线的 RS的总的密度为 M*x REs/ms/15kHz;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行 RS开销由两级 RS两部份组成: 一级 RS只需 要获得时间与频率上均緩慢变化的信道子空间,则时间与频域上的密度都可以 降低(如时间密度可以为 LTE—级 RS密度的 1/4以下, 频率上考虑 LTE— 级 RS 1/2 的密度), 则一般 M 个发射天线的密度可控制为 M*x/8 REs/ms/15kHz; 二级 RS的需要支持反馈实时信道的变化, 则平均每个空间维 度时间频率上的密度也为 X REs/ms/15kHz, 降维维度 S—般 =M/4, 因此 S维 空间天线的密度为最多为 M*x/4 REs/ms/15kHz;
因此, 在下行 RS开销上, 本发明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 案节省 1 - (M*x/4 + M*x/8)/M*x = 62.5 %的 RE开销。
b、上行的反馈开销( 适用 FDD/TDD ,假设每个下行子带进行一次反馈): 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案需要针对所有的 1 个待调度 UE进行反 馈, 假设每个待调度 UE的反馈占用 RE数的时间密度为 y REs/ms/下行子带, 则 1\个待调度 UE占用的总的 RE数时间密度为 T^y REs/ms/下行子带;
而本发明实施例只需要针对 T2个调度 UE集合中的 UE进行反馈,假设每 个待调度 UE反馈占用 RE数维持与 LTE—级 RS方案一致, 则 Τ2个调度 UE 集合中的 UE占用的总的 RE数时间密度为 T2*y REs/ms/下行子带。 即使在保 守情况下, Τ Γ^^Μ;
因此, 在上行反馈开销上, 本发明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 案节省 1 - T2*y I (Tl*y ) = 75%的 RE开销。
c、 上行的 RS开销 (只适用 TDD )
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案需要针对所有的 1 个待调度 UE进行上 行 RS发送, 平均每个待调度 UE发送 RS占用的 RE数时间频率上的密度为 z REs/ms/15kHz, 则 Ίχ个待调度 UE的 RS总的密度为 T^z REs/ms/15kHz; 而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 RS开销由两级 RS两部份组成: 一级 RS只需要 获得时间与频率上均緩慢变化的信道子空间,则时间与频域上的密度都可以降 低(如时间密度可以为 LTE—级 RS密度的 1/4以下, 频率上考虑 LTE—级 RS 1/2 的密度), 则一般 1\个待调度 UE 的 RS 密度可控制为 *z/8 REs/ms/15kHz; 二级 RS的需要支持获取实时信道的变化, 则平均每个调度集 合中 UE时间频率上的密度也为 z REs/ms/15kHz,因此 T2个调度 UE集合中的 UE的二级 RS密度为最多为 T2*z/4 REs/ms/15kHz, 即使在保守情况下, T I^ <=1/4; 因此, 在上行 RS开销上, 本发明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中 LTE的一级 RS方 案节省 1 - (T2*z + Τ1*ζ/8)/(Τ1*ζ) = 62.5%的 RE开销。
还可理解的是, 经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降维后,在获取二级预编码时的 计算复杂度以 3次方的速度降低, 如 256天线降维到 32维, 可以降低计算复 杂度 8Λ3 = 512倍, 相应的处理时延也随之降低 512倍, 具体如下表所示:
其中, 一级预编码的更新速度很慢, 不是解决计算复杂度的主要瓶颈, 因 此获取二级预编码时的 SVD为主要 DL CSI获取的计算复杂度,上述表中当降 到 32维时, 计算结果是 27*32Λ3*6* 100*3* le3/5 = 320Gflops, 其中 27*32Λ3 是每个子带的 SVD复杂度, 6为复数相乘所需要的实数乘加数, 100为子带数 ( 100MHz系统带宽), 3扇区, le3/5为一秒内获取二级 CSI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从系统性能看, 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与理性系统性能的差 距 4艮小, 下面以 SU-MIMO为例, 结合图 8至图 13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 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数据效果图, 从误码率 SER与信噪比 SNR ( dB )来进行 说明:
如图 8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数据效果图,在改变 一级 RS的发送周期下, 本发明系统性能始终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很小; 如图 9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在 改变降维的维度下, 本发明系统性能始终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很小;
如图 10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在改变 UE移动性的情况下,本发明系统性能在低速下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 很小,但中高速下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较大(即在中高速下本发明系统性能 损失较大), 因此本发明主要适用于低速场景;
如图 11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在改变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的相关性的情况下,本发明系统性能始终与理 想系统性能的差距很小;
如图 12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在改变数据发送端的发射天线数目 (天线数大于等于 64 ) 下, 本发明系统性 能始终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艮小;
如图 13示出的本发明系统性能与理想系统性能对比的另一数据效果图, 在改变二级 RS的发送周期下, 本发明系统性能始终与理想系统性能的差距艮 小;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 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数据发射端天线数较多 (待服务 UE数也较多)时, 上下行导频开销大, 上行 CSI反馈量大的技术问 题,从而使系统有更多的时频资源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有效增大了系统的吞 吐量;另外,通过信道降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基带处理的高复杂度问题, 降低基带处理能力的需求。 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 下面结合图 14示出的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对应上述方法项来描述装置项的实施方 式, 基站 140包括: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0、 集合确定模块 1402、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4和数据发送模块 1406, 其中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0用于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 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集合确定模块 1402用于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 设备集合;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4用于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 1406用于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 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该两级预编码包括 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 的第二级预编码。
具体地, 如图 15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结构 示意图,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0可以包括: 一级 RS发送单元 14000 和第一信道状态接收单元 14002, 其中
一级 RS发送单元 14000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第一信道状态接收单元 14002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 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该待调度的用户设 备根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 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 如图 16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另 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0可以包括: 一级 RS 接收单元 14004和一级 RS测量单元 14006, 其中
一级 RS接收单元 14004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 级 RS;
一级 RS测量单元 14006用于对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该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维 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如图 17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 结构示意图,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4可以包括: 二级 RS发送单元 14040和第二信道状态接收单元 14042, 其中
二级 RS发送单元 14040用于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第二信道状态接收单元 14042用于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 馈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 用户设备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 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如图 18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的 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1404可以包括: 信令 通知发送单元 14044、二级 RS接收单元 14046和二级 RS测量单元 14048, 其 中
信令通知发送单元 14044 用于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 通知;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 的二级 RS;
二级 RS接收单元 14046用于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二级 RS测量单元 14048用于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 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 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如图 19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数据发送模块 1406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发送单元 14060和第二处理发送单元 14062, 其中
第一处理发送单元 14060 用于将下行数据乘以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 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二处理发送单元 14062 用于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该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 一级预编码, 并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可理解的是,基站 140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对应参考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 具体实现方式, 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 20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对应上述方 法项来描述装置项的实施方式, 用户设备 200为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包括: 第 一配合测量模块 2000、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2002和数据接收模块 2004, 其中 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2000用于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 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 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2002用于当该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时, 配合该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
数据接收模块 2004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 考信号;该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该基站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 处理后发送的数据;该两级预编码包括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 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具体地, 如图 21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配合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2000可以包括: 接收一级 RS单元 20000、 测量一级 RS单 元 20002和第一反馈单元 20004, 其中
接收一级 RS单元 2000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测量一级 RS单元 20002用于根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 对应的信道子空间,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 20004用于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 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2000还可以包括发送一级 RS 单元, 用于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该基站 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再进一步地, 如图 22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 图,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2002可以包括: 接收二级 RS单元 20020、 测量二级 RS单元 20022和第二反馈单元 20024, 其中
接收二级 RS单元 20020用于当该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时,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测量二级 RS单元 20022用于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 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 20024用于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如图 23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的另一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2002可以包括:信令通知接收单元 20026 和发送二级 RS单元 20028, 其中
信令通知接收单元 20026 用于当该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 设备时,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 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 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发送二级 RS单元 20028用于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该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 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如图 24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用户设备 200包括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2000、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2002 和数据接收模块 2004外,还可以包括解调模块 2006,用于当数据接收模块 2004 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该用户专用 的解调参考信号, 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可理解的是, 用户设备 200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 平板电脑、 个人数码 助理等其他电子设备,用户设备 200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对应参考上述各方法实 施例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 如图 25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本发明还提供多天线数据传输系统 250,包括:基站 2500和用户设备 2502, 其中
基站 2500可以为上述图 14到图 19任一个实施例中的基站 140; 用户设 备 2502可以为上述图 20到图 24任一个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 200, 这里不再 赘述。 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配合 实施上述方案的相关设备。 下面结合图 26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基站的另一实 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进行详细说明: 基站 260包括: 输入装置 2600、 输出装置 2602、 存储器 2604和处理器 2606 (基站 260中的处理器 2606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 图 26中以一个处理 器为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 输入装置 2600、 输出装置 2602、 存储器 2604和处理器 2606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 其中, 图 26中以通过总 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 2604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 2606用于调用该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该 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 信道子空间; 调度该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并针 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 后, 通过输出装置 2602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该两级预编码 包括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具体地, 处理器 2606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 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出装置 2602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通过输 入装置 2600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 息;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该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根据该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 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 处理器 2606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入装置 2600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对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获得该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 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606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 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出装置 2602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通过输入装置 2600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根据该 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606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 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出装置 2602向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 该信 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通过输入装置 2600接收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 二级 RS; 根据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 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 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606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 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将下行数据乘以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该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通过输出装置 2602发送给该用 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该实时信道状态信 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 码, 并通过输出装置 2602发送给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可理解的是,基站 26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 法具体实现, 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 27 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进行详细说明:
用户设备 270包括: 输入装置 2700、 输出装置 2702、 存储器 2704和处理 器 2706 (用户设备 270中的处理器 2706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 图 27中以 一个处理器为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装置 2700、输出装置 2702、 存储器 2704和处理器 2706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 其中, 图 27中以 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 2704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 2706用于调用该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 空间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 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当该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时, 配合该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 通过输入装置 2700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 调参考信号;该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该基站通过两级预编码 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该两级预编码包括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 第一级预编码和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具体地, 处理器 2706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基 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入装置 2700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根据该 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该信道子空间进 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通过输出装置 2702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 处理器 2706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该 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出装置 2702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706配合该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 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入装置 2700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根据该用户专用 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 信息; 通过输出装置 2702向该基站反馈该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706配合该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 使该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输入装置 2700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 该信令通知用于指示该用 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通过输出装置 2702向该基站发送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该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该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该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 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再进一步地, 处理器 2706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 参考信号之后, 还执行:
解调该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进行该下行数据的解调。 可理解的是,用户设备 27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 的方法具体实现, 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 28示出的本发明提供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网络系统 280包括: 基站 2800和用户设备 2802, 其中
基站 2800可以为上述图 26实施例中的基站 260; 用户设备 2802可以为 上述图 27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 270, 这里不再赘述。 可理解的是, 本发明实 施例中的网络系统 280还可以包括服务器, 业务中心等设备。
综上该,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 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针对该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 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 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数据发射端天 线数较多 (待服务 UE数也较多)时, 上下行导频开销大, 上行 CSI反馈量大 的技术问题,从而使系统有更多的时频资源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有效增大了 系统的吞吐量; 另外,通过信道降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基带处理的高复 杂度问题, 降低基带处理能力的需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 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 )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 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 程, 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3)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用于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 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 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集合确定模块, 用于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 备集合;
    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 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 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2.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一级 RS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第一信道状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 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3.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一级 RS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一级 RS测量单元, 用于对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 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4.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二级 RS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 的二级 RS;
    第二信道状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 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 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5.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模块包括:
    信令通知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 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二级 RS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
    二级 RS测量单元, 用于才艮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 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6. 6、 如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
  7. 7、 如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 包括:
    第一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 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发 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第二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 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 级预编码, 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8. 8、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为待调度的用户设备, 包 括:
    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用于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 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 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第二配合测量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 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 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通过两级预编码进 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 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9.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包括:
    接收一级 RS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测量一级 RS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 应的信道子空间,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 息。
  10. 10、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测量模块 包括: 发送一级 RS单元, 用于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 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 级 RS。
  11. 11、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包括:
    接收二级 RS单元, 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测量二级 RS单元, 用于才艮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 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12. 12、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合测量模块 包括:
    信令通知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 时,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 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 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发送二级 RS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13. 13、 如权利要求 11或 12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 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14. 14、 如权利要求 8-1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 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解调。 ― ―
    WO 2015/165005 PCT/CN2014/076370
  15. 15、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基站为如权利要求 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为如权利要求 8-1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16. 16、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 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 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基站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并针对 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 道状态信息;
    基站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 编码。
  17.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 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 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 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 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18. 18、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通过一级信道状 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基站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基站对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 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 道状态信息。
  19. 19、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 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 括:
    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 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 状态信息。
  20. 20、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 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 括:
    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 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到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
  21. 21、 如权利要求 19或 2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22. 22、 如权利要求 16-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将下行 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所述用户 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基站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 合中的用户设备;
    基站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 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 并发送 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23. 23、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 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 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 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通过两 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24. 24、 如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 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 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25. 25、 如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配 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26、 如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 用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 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 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26. 27、 如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 用户设备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 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 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 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27. 28、 如权利要求 26或 2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28. 29、 如权利要求 23-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与多输入 多输出的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之后, 还包括:
    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 解调。
  29. 30、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器和处理 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一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所 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 的信道子空间; 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确定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设备集合, 并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 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将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 行处理后,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所述两 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
  30. 31、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通过一级信道 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用户设备发送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通过所 述输入装置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小区专用的 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和 量化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31. 32、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通过一级信道 状态信息测量, 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对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所述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对应的信道子 空间,并对所述信道子空间进行降维,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32. 33、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针对所述用户 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 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反馈的降维实 时信道状态信息;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 备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 的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33. 34、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针对所述用户 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进行二级信道状态信息测量,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 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信令通知;所述 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 级 RS;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得 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34. 35、 如权利要求 33或 34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的用 户专用的二级 RS。
  35. 36、 如权利要求 30-3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将下 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所述用 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包括:
    将下行数据乘以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 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并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 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将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乘以所述实时信道 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编码后,乘以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 一级预编码, 并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集合中的用户设备。
  36. 3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为待调度的用户设备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 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配合基站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 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子空间为将各个待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统计信道 子空间进行降维后得到的信道子空间;当所述用户设备为参与多输入多输出的 用户设备时, 配合所述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 以使所述基站获取 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 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为所述基站 通过两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发送的数据;所述两级预编码包括所述信道子空间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和所述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级预 编码。
  37. 38、 如权利要求 37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配合基站 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小区专用的一级参考信号 RS; 根据所 述小区专用的一级 RS进行测量, 获得对应的信道子空间, 并对所述信道子空 间进行降维和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输出 装置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
  38. 39、 如权利要求 37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配合基站 完成一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 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一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一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到降维后的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级 RS。
  39. 40、 如权利要求 37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配合所述 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根据所述用户专 用的二级 RS, 对降维后的实时信道进行测量并量化后得到的降维实时信道状 态信息;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40. 41、 如权利要求 37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配合所述 基站完成二级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使所述基站获取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 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通知;所述信令通知用于指示所述 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 发送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所述用户专用的二级 RS为所述基站用来测量而得 到降维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二级 RS。
  41. 42、 如权利要求 40或 4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专用的 二级 RS为通过所述信道子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级预编码进行处理后 的用户专用的二级 RS。
  42. 43、 如权利要求 37-42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基站 发送的下行数据和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之后, 还执行:
    解调所述用户专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数据信道, 进行所述下行数据的 解调。
  43. 44、 一种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基站为如权利要求 30-3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为如权利要求 37-4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CN201480078639.XA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6464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6370 WO2015165005A1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331A true CN106464331A (zh) 2017-02-22
CN106464331B CN106464331B (zh) 2021-05-18

Family

ID=5435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8639.XA Active CN10646433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923614B2 (zh)
EP (1) EP3139509B1 (zh)
JP (1) JP6509255B2 (zh)
KR (1) KR101969001B1 (zh)
CN (1) CN106464331B (zh)
BR (1) BR112016025316A2 (zh)
CA (1) CA2947184C (zh)
MX (1) MX364253B (zh)
RU (1) RU2649416C1 (zh)
WO (1) WO20151650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643A (zh) * 2021-10-05 2021-12-0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8836B (zh) * 2014-11-2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US20160285534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Chan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FDD MIMO Systems
CN106992837B (zh) * 2016-01-20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系统
US10374311B2 (en) * 2017-12-13 2019-08-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ntenna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034802B (zh) * 2018-01-12 2021-08-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11168B2 (en) 2018-02-02 2021-02-02 Cornell University Channel chart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220094411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overhead and high accuracy channel state feedback using neural network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585A (zh) * 2010-08-10 2010-12-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两级码本的构造与信道反馈方法
CN10223798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s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95401A (zh) * 2011-11-07 2013-05-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25917A1 (ko) * 2012-02-23 2013-08-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4105C1 (ru) * 1991-01-08 1994-06-15 Росси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нойного пиелонефрита
EP2060043A1 (en) * 2007-08-31 2009-05-20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442351B (zh) 2007-11-19 2013-04-24 电子科技大学 结合块对角化和统一信道分解反馈算法的多用户mimo系统
WO2010032385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075752A1 (en) * 2009-09-25 2011-03-31 Hongming Zheng Non-unitary precoding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1043497A1 (en) * 2009-10-06 2011-04-14 Pantech Co., Ltd. Precoding and feed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30041772A (ko) * 2010-04-05 2013-04-25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리코딩 방법, 피드백 채널 정보 방법, 이동 단말 및 기지국
CN101931513B (zh) * 2010-05-18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WO2011162422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Pantech Co., Lt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71173B2 (en) 2010-08-16 201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forcing constant modulus and finite alphabet properties in adaptive and dual-stage codebooks
JP5357126B2 (ja) 2010-10-04 2013-12-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CN101984571B (zh) 2010-11-09 2013-01-09 北京邮电大学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JP5720284B2 (ja) * 2011-02-10 2015-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方法、基地局、ペアリング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647751B (zh) * 2011-02-17 2014-12-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多点传输中确定信道状态的方法
CN102130866B (zh) 2011-04-08 2013-09-04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系统中的自适应预编码方法
JP2013050567A (ja) 2011-08-31 2013-03-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用カートリッジ
CN10322006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9414371B2 (en) * 2012-04-16 2016-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erarchical channel sound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US8718172B2 (en) 2012-04-30 2014-05-06 Cisco Technology, Inc. Two stage precoding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US9351288B2 (en) * 2012-06-05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9439096B2 (en) * 2012-08-13 2016-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channel refinement and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CN103607262B (zh) 2013-10-25 2017-01-11 河海大学 空时分组编码mimo系统中的两阶段预编码方法
EP3269046A4 (en) * 2015-03-13 2018-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vanced feedback 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335327A4 (en) * 2015-08-13 2018-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98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s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24585A (zh) * 2010-08-10 2010-12-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两级码本的构造与信道反馈方法
CN103095401A (zh) * 2011-11-07 2013-05-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25917A1 (ko) * 2012-02-23 2013-08-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방법
CN104247289A (zh) * 2012-02-23 2014-12-24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多输入和多输出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SUMAN ADHIKARY等: "Joint Spatial Division and Multiplexing—The Large-Scale Array Regim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643A (zh) * 2021-10-05 2021-12-0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13765643B (zh) * 2021-10-05 2023-11-14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6014175A (es) 2017-05-01
US9923614B2 (en) 2018-03-20
KR101969001B1 (ko) 2019-04-15
WO2015165005A1 (zh) 2015-11-05
JP6509255B2 (ja) 2019-05-08
RU2649416C1 (ru) 2018-04-03
BR112016025316A2 (pt) 2017-08-15
CA2947184C (en) 2020-09-22
JP2017520948A (ja) 2017-07-27
US20180234138A1 (en) 2018-08-16
CA2947184A1 (en) 2015-11-05
MX364253B (es) 2019-04-17
EP3139509A1 (en) 2017-03-08
KR20160146992A (ko) 2016-12-21
EP3139509B1 (en) 2022-07-27
US20170047973A1 (en) 2017-02-16
CN106464331B (zh) 2021-05-18
EP3139509A4 (en) 2017-04-19
US10236949B2 (en)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83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beam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CN106464331A (zh) 一种多天线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3384161B (zh) Mimo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154925B1 (en) Cooperative multi-cel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6716865B (zh) 下行链路开环多用户协同多点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41456B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2351447B1 (e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user grouping
CN102983949B (zh) 多载波mu mimo系统中的sdma传输方法和基站
KR2017007313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직교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083223A (zh)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2110863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hannel state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10622592A (zh) 用于在远程无线电单元与基带单元之间提供信道状态信息和预编码信息的方法
CN114826486A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296648A1 (en) Optimal user pairing for multiuser mimo
US20150043522A1 (en) Enhanced mu-mimo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KR20150134520A (ko) Mu­mimo 간섭 채널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송수신 신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EP2898721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a dl mu-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324070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4253639B (zh)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90228B (zh) 一种td-scdma增强演进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03973354A (zh) 一种td-lte-a中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联合用户选择和波束赋形方法
RU2684620C1 (ru) Способ многоанте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система
CN103516488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32200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4503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