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5128A -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5128A
CN106455128A CN201611029531.9A CN201611029531A CN106455128A CN 106455128 A CN106455128 A CN 106455128A CN 201611029531 A CN201611029531 A CN 201611029531A CN 106455128 A CN106455128 A CN 106455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data
virtu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95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5128B (zh
Inventor
范兰
吕强
徐文军
杜军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95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5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5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5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5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5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本申请通过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第一设备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待所述第一设备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达到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WIFI(无线保真),在WIFI传输距离内,由于数据传输终端上不存在传输数据的相关WIFI应用,故没有办法实现数据传输终端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如果连接广域网传输数据,则会产生一定的费用。随着安卓系统的发展,安卓4.4虽然已经支持WIFI P2P(WIFI Point to Point,WIFI点对点)功能,但是仅有菜单显示,没有相应的WIFIP2P应用来实现该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功能,故如何实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成为业界研究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以解决设备之间无法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后,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包括: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包括: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还包括:
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包括: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建立装置,用于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获取保存装置,用于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发送装置用于: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建立装置用于: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用于: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
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还用于: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建立装置,用于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接收保存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查看装置,用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查看装置还用于:
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接收保存装置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建立装置用于: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所述接收保存装置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设备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第一设备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即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需要发送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3,具体包括:
所述步骤S11,第一设备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所述步骤S12,第一设备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步骤S13,第一是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一、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分别将所述客户终端A和所述服务器B的WIFI开启,以进入各自安装的WIFI协议下的一WIFI点对点应用,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优选为WIFI对讲机应用;在客户终端A和服务器B都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和所述服务器B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上会显示可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连接的设备。
若客户终端A需要向所述服务器B传输数据时,则所述客户终端A在所述步骤S11中将点击所述UI上的服务器B,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接着所述步骤S12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然后在保存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步骤S13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1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时,具体为:所述客户终端A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若需要与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时,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实现了在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进行数据传输,如图2所示。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步骤S13中的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服务器B后,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被所述服务器B接收之后,若所述客户终端AA想再次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时,则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才从闲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供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上向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在服务器上能够进行对应的接收解密,所述步骤S12获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具体为:首先客户终端A获取到需进行数据传输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接着客户终端A将获取到的需进行传输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接着客户终端A中的所述步骤S13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并通过对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来保证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例如,所述客户终端在所述步骤S12中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需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保存的索引条目相应的写到相应的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将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进行更新,以待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保存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其中,所述索引条目可以包括每个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发送时间、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接收时间、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大小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文件路径等,但所述索引条目不包括有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具体数据内容。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14、步骤S15和步骤S16,具体包括:
所述步骤S14,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所述步骤S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在所述步骤S14中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如图2所示。
例如,在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客户终端A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接着上述实施例,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若所述服务器想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则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首先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的所述步骤S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来接收并查看所述服务器主动发起的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6在进行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同时,还包括: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例如,若客户终端A在所述步骤S16中点击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若想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以备后续随时进行查看,则所述步骤S16还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并将提取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以更新在所述步骤S15中最初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创建并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创建的索引条目,实现了将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所述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删除并更新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以便后续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4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时,具体为:所述客户终端A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若需要接收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通过WIFI点对点发送过来的数据时,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在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的WIFI点对点数据的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B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服务器B再次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上接收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过来的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安全准确地接收到所述服务器B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步骤S15具体包括:首先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B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所述客户终端A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准确安全地接收到所述服务器B发送过来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为了后续更方便快捷地打开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步骤S15还需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以使需要访问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方便快捷地查找并打开所述索引条目对应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情况二、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分别将所述服务器B和所述客户终端A的WIFI开启,以进入各自安装的WIFI协议下的一WIFI点对点应用,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优选为WIFI对讲机应用;在服务器B和客户终端A都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所述服务器B和所述客户终端A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上会显示可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连接的设备。
若服务器B需要向所述客户终端A传输数据时,则所述服务器B在所述步骤S11中将点击所述UI上的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接着所述步骤S12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然后在保存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步骤S13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1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时,具体为:所述服务器B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若需要与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时,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实现了在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进行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步骤S13中的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客户终端A后,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被所述客户终端A接收之后,若所述服务器BA想再次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时,则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才从闲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供所述服务器B再次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上向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在服务器上能够进行对应的接收解密,所述步骤S12获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具体为:首先服务器B获取到需进行数据传输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服务器B将获取到的需进行传输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接着服务器B中的所述步骤S13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并通过对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来保证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例如,所述客户终端在所述步骤S12中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需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保存的索引条目相应的写到相应的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将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进行更新,以待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14、步骤S15和步骤S16,具体包括:
所述步骤S14,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所述步骤S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在所述步骤S14中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即在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服务器B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若所述服务器想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则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首先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所述服务器B的所述步骤S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来接收并查看所述服务器主动发起的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6在进行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同时,还包括: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例如,若服务器B在所述步骤S16中点击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若想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以备后续随时进行查看,则所述步骤S16还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并将提取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删除所述步骤S15中最初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创建并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创建的索引条目,实现了将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所述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删除并更新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以便后续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14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时,具体为:所述服务器B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若需要接收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WIFI点对点发送过来的数据时,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在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的WIFI点对点数据的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步骤S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服务器B再次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接收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上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过来的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安全准确地接收到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步骤S15具体包括:首先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所述服务器B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准确安全地接收到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过来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为了后续更方便快捷地打开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步骤S15还需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以使需要访问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方便快捷地查找并打开所述索引条目对应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WIFI协议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通过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实现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其中,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优选为使用Android(安卓)系统的设备且该设备支持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功能。在是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中的通过所述WIFI协议具备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功能,其中,在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中均可以包括有UI层(用户接口层)和Framework层(框架层)。具体如下:
所述UI层处理客户终端和/或服务器的界面布局,绘制布局,处理按键、触屏响应事件等。所述Framework层分为三部分,具体包括:WIFI处理,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数据库数据存储,其中,所述WIFI处理需要处理WIFI开启、WIFI发现、WIFI连接、WIFI断开、文件发送、文件接收功能,所述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需要处理文件保存、文件播放、文件编解码功能;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需要处理读数据,写数据,数据更新功能。
例如,当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传输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首先客户终端A和服务器B各自在UI层点击打开WIFI的开启按钮,使得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均处于开启WIFI状态,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在UI层的显示界面发现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以通过WIFI协议实现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的WIFI连接,其中,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所述WIFI连接表现为在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和第二虚拟链路,其中,所述第一虚拟链路用于所述客户终端A向服务器B主动发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虚拟链路用于所述服务器B向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数据传输,以实现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进行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接着所述客户终端A获取需要向服务器B主动发送的数据传输信息(语音),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语音)发送至所述框架层中的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中进行保存,并将保存后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语音)的索引条目发送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进行保存,以便后续可以快捷高效地通过所述索引条目查找并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然后,所述客户终端A在WIFI处理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语音)发送给所述服务器B。
随后,所述服务器B中的WIFI处理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到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并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所述创建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服务器B的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UI层,在所述UI层点击查看按钮可查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若想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则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保存至服务器B中的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中,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服务器B的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以删除所述创建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实现了通过WIFI协议在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以半双工通信方式传输进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最后,当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和/或所述服务器B退出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中的UI层,达到断开所述WIFI协议下的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的链接的目的,继而实现断开相应的WIFI链接。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当客户终端A在UI层获取需要传输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发送至所述WIFI处理,以待所述WIFI处理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B;当所述客户终端A想在UI层查看相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WIFI处理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UI层,实现了所述UI层和所述WIFI处理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的双向访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当客户终端A在UI层想快速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则直接通过获取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索引条目,以实现通过所述索引条目来查看对应的在所述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中的数据传输信息的源文件;当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索引条目时,可以直接将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以实现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达到所述UI层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的双向访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为了便于后续对所述WIFI处理和所述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进行扩容,则使所述WIFI处理和所述文件播放、保存编解码相对独立。
图4示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一设备端的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建立装置11、获取保存装置12和发送装置13,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建立装置11,用于第一设备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用于第一设备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发送装置13,用于第一是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保存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其中,所述索引条目可以包括每个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发送时间、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接收时间、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大小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文件路径等,但所述索引条目不包括有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具体数据内容。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一、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分别将所述客户终端A和所述服务器B的WIFI开启,以进入各自安装的WIFI协议下的一WIFI点对点应用,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优选为WIFI对讲机应用;在客户终端A和服务器B都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和所述服务器B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上会显示可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连接的设备。
若客户终端A需要向所述服务器B传输数据时,则所述客户终端A在所述第一建立装置11中将点击所述UI上的服务器B,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接着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然后在保存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发送装置13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建立装置11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时,具体用于:所述客户终端A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若需要与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时,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实现了在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进行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发送装置13中的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服务器B后,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被所述服务器B接收之后,若所述客户终端AA想再次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时,则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才从闲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供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上向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在服务器上能够进行对应的接收解密,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获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具体用于:首先客户终端A获取到需进行数据传输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接着客户终端A将获取到的需进行传输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接着客户终端A中的所述发送装置13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服务器B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并通过对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来保证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例如,所述客户终端在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中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需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保存的索引条目相应的写到相应的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将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进行更新,以待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第二建立装置14、接收保存装置15和查看装置16,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用于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所述查看装置16,用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在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中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数据传输信息。
例如,在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客户终端A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服务器B,以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接着上述实施例,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若所述服务器想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则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首先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的所述查看装置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来接收并查看所述服务器主动发起的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查看装置16在用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同时,还用于: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删除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
例如,若客户终端A在所述查看装置16中点击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若想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以备后续随时进行查看,则所述查看装置16还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删除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中最初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创建并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创建的索引条目,实现了将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所述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删除并更新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以便后续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具体用于:所述客户终端A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若需要接收可用的所述服务器B通过WIFI点对点发送过来的数据时,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在客户终端A与服务器B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的WIFI点对点数据的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客户终端A与所述服务器B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B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服务器B再次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上接收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过来的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安全准确地接收到所述服务器B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具体用于:首先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B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所述客户终端A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准确安全地接收到所述服务器B发送过来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为了后续更方便快捷地打开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还需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以使需要访问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方便快捷地查找并打开所述索引条目对应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情况二、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时,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分别将所述服务器B和所述客户终端A的WIFI开启,以进入各自安装的WIFI协议下的一WIFI点对点应用,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优选为WIFI对讲机应用;在服务器B和客户终端A都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所述服务器B和所述客户终端A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上会显示可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连接的设备。
若服务器B需要向所述客户终端A传输数据时,则所述服务器B在所述第一建立装置11中将点击所述UI上的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接着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然后在保存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发送装置13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当然,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建立装置11具体用于:所述服务器B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服务器,若需要与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时,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实现了在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进行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发送装置13中的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客户终端A后,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被所述客户终端A接收之后,若所述服务器BA想再次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时,则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才从闲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供所述服务器B再次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一虚拟链路上向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在服务器上能够进行对应的接收解密,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具体用于:首先服务器B获取到需进行数据传输的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服务器B将获取到的需进行传输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接着服务器B中的所述发送装置13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来接收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客户终端A进行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并通过对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来保证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存储索引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存储索引。例如,所述客户终端在所述获取保存装置12中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需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保存的索引条目相应的写到相应的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将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进行更新,以待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第二建立装置14、接收保存装置15和查看装置16,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所述查看装置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在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中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即在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服务器B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客户终端A,以待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待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完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若所述服务器想主动发起向所述服务器B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则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服务器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首先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所述服务器B的所述查看装置16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来接收并查看所述服务器主动发起的所述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发送装置13在进行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同时,还包括: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例如,若服务器B在所述查看装置16中点击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若想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以备后续随时进行查看,则所述查看装置16还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保存,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并删除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中最初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创建并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创建的索引条目,实现了将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所述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删除并更新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以便后续需要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时,能够快速地从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通过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相应的打开所述索引条目所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达到快速打开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目的。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建立装置14具体用于:所述服务器B在开启WIFI并进入所述WIFI点对点应用之后,要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若需要接收可用的所述客户终端A通过WIFI点对点发送过来的数据时,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实现了在服务器B与客户终端A之间建立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以便后续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起的WIFI点对点数据的传输。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服务器B与所述客户终端A之间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的传输,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所述服务器B再次主动发起向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客户终端A再次接收所述服务器B主动发送过来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服务器B通过半双工通信方式在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上接收所述客户终端A主动发送过来的WIFI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接着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安全准确地接收到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过来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具体用于:首先所述服务器B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接着所述服务器B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准确安全地接收到所述客户终端A发送过来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为了后续更方便快捷地打开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所述接收保存装置15还需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以使需要访问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方便快捷地查找并打开所述索引条目对应的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进行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之前,通过WIFI P2P协议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不仅建立了第一虚拟链路,还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建立了第二虚拟链路,待所述第一设备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待所述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数据传输的时候,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信息;即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完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和所述第二虚拟链路之后,一方面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需要发送数据传输信息时,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需要进行点对点传输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通过所述WIFIP2P协议达到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之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实现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4)

1.一种在第一设备端的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包括: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包括: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还包括:
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包括: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13.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建立装置,用于通过WIFI P2P协议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虚拟链路;
获取保存装置,用于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接收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音频数据信息、视频数据信息、图片数据信息、文字数据信息及文件数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装置用于: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建立装置用于: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一虚拟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用于:
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
将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获取保存装置还用于:
将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写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数据库数据存储中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建立装置,用于通过所述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虚拟链路;
接收保存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创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查看装置,用于查看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查看装置还用于:
保存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提取所述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至所述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并更新所述本地的数据库存储中的所述索引条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保存装置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后,所述第二虚拟链路处于闲置状态,以待再次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其他数据传输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建立装置用于:
扫描所述WIFI P2P协议下的可用的所述第二设备;
通过WIFI P2P协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虚拟链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保存装置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链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对应的解码,确定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创建所述解码后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索引条目,并将创建的所述索引条目保存至本地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24.如权利要求13~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客户终端,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服务器;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服务器,则所述第二设备为客户终端。
CN201611029531.9A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6455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31.9A CN106455128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31.9A CN106455128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5128A true CN106455128A (zh) 2017-02-22
CN106455128B CN106455128B (zh) 2020-07-28

Family

ID=5822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9531.9A Active CN106455128B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51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2854A (zh) * 2017-06-19 2017-09-29 依偎科技(南昌)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软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43712A (zh) * 2018-12-29 2019-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802949A (zh) * 2018-12-27 2019-05-24 杭州迅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延时语音传输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2515A (zh) * 2019-12-14 2020-05-1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0392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Qurio Holdings, Inc. Virtual peer for a content sharing system
US20140092885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Muthaiah Venkatachalam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3714121A (zh) * 2013-12-03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索引记录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959911A (zh) * 2011-11-07 2014-07-30 科泰克工业有限公司 可适配的无线功率、照明和自动化系统
CN104333842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设备节目资源共享方法及其系统
CN104509036A (zh) * 2012-09-06 2015-04-08 英特尔公司 通过使用无线或有线发现机制共享邻域信息的装置物理位置近似以及过渡装置发现
CN105379317A (zh) * 2013-06-14 2016-03-0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基于邻近的社交交互的框架和应用
CN105451367A (zh) * 2014-08-2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0392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Qurio Holdings, Inc. Virtual peer for a content sharing system
CN103959911A (zh) * 2011-11-07 2014-07-30 科泰克工业有限公司 可适配的无线功率、照明和自动化系统
CN104509036A (zh) * 2012-09-06 2015-04-08 英特尔公司 通过使用无线或有线发现机制共享邻域信息的装置物理位置近似以及过渡装置发现
US20140092885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Muthaiah Venkatachalam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5379317A (zh) * 2013-06-14 2016-03-0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基于邻近的社交交互的框架和应用
CN103714121A (zh) * 2013-12-03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索引记录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51367A (zh) * 2014-08-2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333842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设备节目资源共享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硕: "基于Wi-Fi直连的移动P2P联网及其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2854A (zh) * 2017-06-19 2017-09-29 依偎科技(南昌)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软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2949A (zh) * 2018-12-27 2019-05-24 杭州迅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延时语音传输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43712A (zh) * 2018-12-29 2019-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182515A (zh) * 2019-12-14 2020-05-1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5128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5128A (zh)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4333599B (zh) 分享应用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应用服务平台
CN103988200B (zh) 用于web应用的轻量化框架
CA3051762A1 (en) Data isolation in a blockchain network
CN106874471B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US9054884B2 (en) Proximity initiated co-browsing sessions
CN106973075A (zh) 分享评论方法及系统、域名转码方法、客户端以及服务器
US201501115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based on voice session authentication
US20200053033A1 (en) Method, public account server,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sending and generating cards
CN107104923A (zh) 一种账号绑定和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35111B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850390A (zh)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CN103179201B (zh) 一种文件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78517A (zh) 一种Onchain钱包与第三方DApp的安全对接方法及装置
US9344677B1 (en) Content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8805587A (zh) 一种客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3001924B (zh) 访问页面的方法、网络服务器和系统
CN104065692B (zh) 网页游戏交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975485A (zh) 一种终端访问cdn的方法、cdn和终端
CN106126756A (zh) 网页子框架资源下载处理方法、终端和资源服务器
CN106294399B (zh) 多文件上传方法及装置
US20140123250A1 (en) Securitization of developer credentials
WO2016131339A1 (zh) 数据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91142B (zh) 音乐获取方法、音乐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91422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