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0475B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0475B
CN106450475B CN201611003992.9A CN201611003992A CN106450475B CN 106450475 B CN106450475 B CN 106450475B CN 201611003992 A CN201611003992 A CN 201611003992A CN 106450475 B CN106450475 B CN 106450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le
secondary cell
rotating shee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3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0475A (zh
Inventor
李全坤
林永寿
王鹏
朱涛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03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0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0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0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0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0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第一端子与顶盖片电连接;第二端子、连接件与顶盖片电绝缘;连接件与第二端子电连接;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翻转片附接于顶盖片,且密封第一通孔;导电件包括与翻转片连接的熔断部、与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熔断部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常态时,熔断部与导电部连接,第一极片、导电部、熔断部、翻转片、顶盖片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形成电流通路,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能够翻转,并且翻转后的翻转片与连接件电连接,使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电连接。本申请即使汽车处于运行状态,也不会突然熄火,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EV硬壳电池,为了解决过充问题,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在电芯失效之前切断电池主回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以保证电池安全。通常的结构为:在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主回路设置电流切断结构,且第二端子始终与电流切断结构电绝缘,当电池过充,内部产气,在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激活电流切断结构,使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断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
然而,除了过充以外,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也会由于意外的内短路导致内部产气,激活电流切断结构,使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形成断路,如果此时汽车正在行驶中,而电池模组中各电池又采用串联的方式,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仍处于绝缘状态,将导致整个电池模组发生断电,造成汽车突然熄火,甚至导致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顶盖片、电极组件、连接件、导电件和翻转片,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顶盖片,且密封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与所述翻转片连接的熔断部、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所述熔断部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
常态时,所述熔断部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一极片、所述导电部、所述熔断部、所述翻转片、所述顶盖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形成电流通路,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并且翻转后的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沿所述翻转片的翻转方向,所述熔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导电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熔断部设有通孔,沿着垂直于所述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的方向,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电件。
优选地,所述熔断部还设有熔断孔,沿着所述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熔断孔的所述熔断部的区域断开。
优选地,所述熔断孔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导电件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熔断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熔断孔设有一个,且沿所述通孔的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熔断部设有压痕。
优选地,所述熔断部设有曲面区,所述熔断部通过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各所述二次电池相互串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通过增加连接件,且导电件设有熔断部,常态时,第一极片通过导电部、熔断部、翻转片、顶盖片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能够翻转,且翻转后的翻转片与连接件接触,从而使第一端子通过顶盖片、翻转片、连接件与第二端子电导通,此时第一极片、导电部、熔断部、翻转片与第一端子的电流通路仍然导通,从而保证在翻转片翻转的瞬间,二次电池仍然导通,但由于翻转片翻转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发生短路,造成第一极片、导电部、熔断部、翻转片与第一端子形成的电流通路中的电流瞬间增大,导致熔断部熔断,从而断开翻转片与导电部的电连接转状态,此时该二次电池中,仅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因此,即使与电池模组采用串联方式,整个故障二次电池直接作为导线连接于电池模组中,保持整个电池模组仍处于通路状态,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导电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a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导电件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导电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导电件的结构图;
图6a为图5a中导电件的结构图;
图6b为图5b中导电件的结构图;
图7为图5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a为图5a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b为图5b中沿F-F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a为图5a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8b为图5b中沿G-G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翻转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顶盖片;
20-第一端子;
30-第二端子;
31-第二导电块;
32-第三绝缘件;
33-第四绝缘件;
34-密封件;
40-连接件;
41-第二绝缘件;
42-第一导电块;
70-翻转片;
701-翻转部;
702-第一凸头;
703-第二凸头;
704-连接部;
705-安装凸起;
71-导电件;
711-熔断部;
711a-通孔;
711b-压痕;
711c-曲面区;
711d-熔断孔;
712-导电部;
72-第一绝缘件;
73-固定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顶盖片10、电极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40、导电件71和翻转片70,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第一极片与该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顶盖片10密封壳体,二者围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放置于容纳空间。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具体地,如图3-4所示,顶盖片10设有第一通孔,翻转片70附接于顶盖片10,并密封第一通孔,以使顶盖片10、翻转片70与壳体形成密封腔。优选顶盖片10可以设有第二凹槽,第一端子20插装于第二凹槽,以保证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的连接可靠性;第二端子30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其可以通过绝缘件或者绝缘胶、绝缘漆实现,如图10中,通过第三绝缘件32与顶盖片10绝缘。连接件40与顶盖片10电绝缘,且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连接件40上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通孔相对。
导电件71包括与翻转片70连接的熔断部711、与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712(二者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连接),且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
常态时,导电部712与熔断部711连接,第一极片、导电部712、熔断部711、翻转片7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形成电流通路,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能够翻转,并且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接触,时使翻转片70与连接件电连接,从而使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电连接。
上述二次电池,通过增加连接件40,且导电件71设置熔断部711,常态时,第一极片通过导电部712、熔断部711、翻转片7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能够翻转,且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接触,从而使第一端子20通过顶盖片10、翻转片70、连接件40与第二端子30电导通,此时第一极片、导电部712、熔断部711、翻转片70与第一端子20的电流通路仍然导通,从而保证在翻转片70翻转的瞬间,二次电池仍然处于连通状态,但由于翻转片70翻转后,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发生短路,造成第一极片、导电部712、熔断部711、翻转片70与第一端子20形成的电流通路中的电流瞬间增大,导致熔断部711熔断,从而断开翻转片70与导电部712的电连接转状态,此时该二次电池中,仅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因此,即使与电池模组采用串联方式,整个故障二次电池直接作为导线连接于电池模组中,保持整个电池模组仍处于通路状态,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具体地,熔断部711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如图7a-8b所示,沿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熔断部711的厚度小于导电部的厚度,通过减小熔断部711的厚度减小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第二种,如图5-8b所示,熔断部711设有通孔711a,沿着垂直于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的方向,通孔711a贯通导电件71,即沿着厚度的方向,通孔711a贯通导电件71。通过设置通孔711a能够减小熔断部711电流流经的长度或者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从而使熔断部711更快熔断。
第三种,如图5a-5b、6a-6b、7a-7b、8a-8b所示,熔断部还设有熔断孔711d,沿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导电件71在熔断孔711d之外的熔断部的区域断开。通过设置熔断孔711d,能够进一步减小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进而使熔断部711快速熔断。
熔断孔711d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在设有一个时,熔断孔711d沿导电件71的周向设置,即在设有通孔711a时,沿通孔711a的周向环绕。在设有多个时,沿导电件71的周向分布,以进一步减小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如图5a、6a、7a、8a所示,在熔断孔711d设有两个,在设有通孔711a时,两个熔断孔分布位于通孔711a的两侧。
第四种,熔断部711设有压痕711b,如图7-8所示,压痕711b可以沿导电件71的周向设置,如图7、8所示,压痕711b为环形,以进一步减小熔断部711的过流面积。
第五种,上述四种方式可以任意组合,如图5、6、7、8,通孔711a与压痕711b同时设置;如图5a-5b、6a-6b、7a-7b、8a-8b所示,通孔711a、压痕711b、熔断孔711d同时设置。在通孔711a与熔断孔711d同时设置时,熔断孔711d与通孔711a优选连通,如图5b、6b、7b、8b所示。
由于在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翻转会带动熔断部711相对于导电部712发生相对运动,为了避免在翻转过程中熔断部711与导电部712的断开,熔断部711设有曲面区711c,如图7-8b所示,熔断部711通过曲面区711c与导电部712连接,通过设置曲面区711c,能够增加熔断部711与导电部712之间的弹性连接强度。曲面区711c可以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可以为一段也可以多段组合而成,优选采用多段弧形结构相接,如图7所示,以更好的增加导电件71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翻转片70翻转瞬间导电件71的可靠性。在设有一段弧形结构时,弧形结构凸向远离翻转片70的一侧。当然,弧形结构也可以为波浪型结构。
进一步地,曲面区711c沿导电件71的周向设置,其可以为环形结构,在设置有压痕711b和/或通孔711a时,曲面区711c设置于熔断部711远离压痕711b、711a的一侧。当然,压痕711b、通孔711a也可以直接设置于曲面区711c上。
为了防止导电件71与顶盖片10的直接接触形成电连接,导电件71与顶盖片10的接触处可以设有绝缘结构、绝缘胶或者绝缘漆,绝缘结构可以为如图2-4中的第一绝缘件72,第一绝缘件72位于导电件71与翻转片70之间,第一绝缘件72设有第二通孔,翻转片70、第二通孔以及熔断部711相对。
为了更好地固定导电件71,导电件71可以通过第一绝缘件72固定于顶盖片10,这种方式,第一绝缘件72同时起到绝缘与固定的作用,节省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工序。
第一绝缘件72与顶盖片10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等,由于第一绝缘件72通常为非金属材质,顶盖片10为金属材质,为了方便二者的连接,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件73,第一绝缘件72通过固定件73连接于顶盖片10。
第一绝缘件72与固定件7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通常,为了与固定件73配合,第一绝缘件72设有固定件配合部,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卡接。如图3-4所示,固定件73包括连接于顶盖片10的固定部,和自固定部弯折且向远离顶盖片10的方向延伸的卡接部,卡接部卡入固定件配合部。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固定件73与第一绝缘件72的连接,方便安装。
为了方便固定件73与顶盖片10的固定操作,第一绝缘件72还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沿顶盖片10指向第一绝缘件72的方向贯通第一绝缘件72,且第三通孔与固定件73相对。
卡接部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两个,设有两个时,两个卡接部分别自固定部相对的两端延伸,各卡接部分别卡入固定件配合部相对的两侧。
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可以仅设有一组,也可以设有多组,如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一般地,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设有两组,两组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
上述各实施例中,翻转片70的结构如图9所示,翻转片70包括翻转部701与第一凸头702,翻转部701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顶盖片10连接(如图4所示)。第一凸头702连接于翻转部701,通常第一凸头702连接于翻转部701的中心区域,且向连接件40所在的方向凸出,并和连接件40上与第一通孔相对的部分相对。以在常态时,第一极片依次通过导电部712、熔断部711、翻转部701、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通过增加第一凸头702,能够减小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在翻转片70翻转方向上的距离,以在发生过充时,翻转片70能够迅速与连接件40接触。
为了减小翻转片70翻转的行程,以及保证翻转片70与熔断部711的连接可靠性,翻转片70还包括第二凸头703,第二凸头703连接于翻转部701,且凸向第一极片所在的方向,常态时翻转部701通过第二凸头703与熔断部711电连接。
通常,由于连接件40、熔断部711为平面结构,因此,相应地第一凸头702的端面、第二凸头703的端面也为平面结构,以增加翻转片70与熔断部711以及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的接触面积。
翻转部701可以整个位于第一通孔内,也可以连接于第一通孔的端部,优选翻转部701的周缘连接于第一通孔的内壁,以缩短翻转片70的翻转行程,同时保证翻转前后分别与熔断部711、连接件40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翻转片70与顶盖片10连接的可靠性,翻转部701的周缘还设有连接部704,连接部704的厚度大于翻转部701的厚度,厚度指沿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的尺寸,翻转部701通过连接部704连接于第一通孔。
其中,第一通孔优选为阶梯孔,包括大孔与小孔,如图4所示,翻转部701连接于大孔,在设有连接部704时,连接部704连接于大孔;第一凸头702伸入小孔,以限制翻转片70的位置,防止在常态时,由于翻转片70与顶盖片10连接松动,造成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的误接触。
为了进一步保证熔断部711与翻转片70连接的可靠性,翻转片70设有安装凸起705,熔断部711设有安装孔,安装凸起705可以连接于第二凸头703,安装凸起705插入安装孔,安装孔可以为盲孔或者通孔,在熔断部711设有通孔时,安装孔与通孔711a可以为同一个孔。
一般地,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分别安装于顶盖片10,其中,第一端子20可以直接与顶盖片10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连接于顶盖片10。为了便于二次电池与外界的电连接,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可以均伸出顶盖片10,尤其第二端子30,如图3、10中的第二端子30伸出顶盖片10。在第一端子20或者第二端子30伸出顶盖片10时,为了保证第一端子20或者第二端子30与顶盖片10的密封性,通常通过密封件或者密封胶密封,如图10中,第二端子30通过密封件34与顶盖片10密封,密封件34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垫等。
通常,连接件40位于容纳空间外,即位于顶盖片10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连接件40的一端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一端子20延伸。
在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通导电结构实现接触连接。导电结构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第一导电块42,连接件40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电块42,第一导电块42与第一通孔相对,第一导电块42与顶盖片10也不直接接触,以进一步缩短翻转片70翻转后与连接件40电连接的时间。
为了避免连接件40的悬臂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件41,连接件40可以通过第二绝缘件41连接于顶盖片10,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为螺栓连接时,优选绝缘螺栓。在包括第一导电块42时,第一导电块42通过第二绝缘件41连接于顶盖片10,具体地,第二绝缘件41设于第一导电块42与顶盖片10之间,其中,第二绝缘件41设有第四通孔,第一导电块42、第四通孔以及第一通孔相对。
为了防止第一导电块42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翻转片70翻转后与连接件40接触不良,第二绝缘件41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块42插装于第一凹槽内。
为了方便连接件40与第二端子30的电连接,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导电块31,第二导电块31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其可以通过第四绝缘件33、绝缘胶或者绝缘漆绝缘。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常,第一端子20为正极端子,第二端子30为负极端子,相应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尤其在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电连接时,以防止电解液对壳体的腐蚀。当然,也可以第一端子20为负极端子,第二端子30为正极端子,相应地,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设有多个,各二次电池之间可以相互并联,也可相互串联,尤其在串联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即使发生意外造成翻转片70激活,也不会导致整个电池模组断电,从而保证了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顶盖片、电极组件、连接件、导电件和翻转片,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顶盖片,且密封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与所述翻转片连接的熔断部、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所述熔断部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
常态时,所述熔断部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一极片、所述导电部、所述熔断部、所述翻转片、所述顶盖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形成电流通路,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并且翻转后的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熔断部设有曲面区,所述熔断部通过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翻转片的翻转方向,所述熔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导电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部设有通孔,沿着垂直于所述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的方向,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电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部还设有熔断孔,沿着所述电流通路的电流方向,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熔断孔之外的所述熔断部的区域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孔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导电件的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孔设有一个,且沿所述通孔的周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部设有压痕。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且各所述二次电池相互串联。
CN201611003992.9A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06450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3992.9A CN106450475B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3992.9A CN106450475B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0475A CN106450475A (zh) 2017-02-22
CN106450475B true CN106450475B (zh) 2019-08-02

Family

ID=5820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03992.9A Active CN106450475B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0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67458B1 (en) * 2017-02-23 2022-11-30 Robert Bosch GmbH Secondary cell for a tractio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condary cell
CN111799402B (zh) * 2017-08-30 2021-06-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09428016B (zh) * 2017-08-30 2021-05-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07946526A (zh) * 2017-11-17 2018-04-20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带有翻转片的导电块结构
US20200328399A1 (en) * 2017-12-13 2020-10-15 Byd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cell,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5986285B (zh) * 2018-06-20 2024-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608A (zh) * 2010-06-11 2011-12-14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3022403A (zh) * 2011-09-06 2013-04-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3247817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005597B (zh) * 2009-09-01 2014-01-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5977411A (zh) * 2016-06-27 2016-09-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931A (ja) * 1997-06-18 1999-01-12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5597B (zh) * 2009-09-01 2014-01-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280608A (zh) * 2010-06-11 2011-12-14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3022403A (zh) * 2011-09-06 2013-04-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3247817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5977411A (zh) * 2016-06-27 2016-09-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0475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0475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6328857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EP332200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0228060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784566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9792029A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6450120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JP6239063B1 (ja) 動力電池のヘッドカバー及びその動力電池
CN102315415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738522A (zh) 二次电池
CN2051594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铜铝复合极柱装配结构
CN208489243U (zh)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US2018012316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9792022A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9844993A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329630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8460813U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104037381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8232098A (zh) 二次电池
CN2109847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CN211455757U (zh) 软包电池模块
JP6123648B2 (ja) 蓄電装置
CN107968218B (zh) 一种组合式盖帽一体包覆电池
CN207676957U (zh) 一种大功率电池盖帽组件以及大功率电池
CN216903254U (zh) 一种新型极耳断电保护装置及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7

Address after: 213300 No. 1000 North Avenue,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Address before: 352100, Xingang Road, Ningde Town, Jiaocheng District, Fujian, 1

Patentee befor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