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454A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0454A
CN106440454A CN201610797830.0A CN201610797830A CN106440454A CN 106440454 A CN106440454 A CN 106440454A CN 201610797830 A CN201610797830 A CN 201610797830A CN 106440454 A CN106440454 A CN 106440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rtals
indoor
expansion valve
air
port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78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40454B (zh
Inventor
连彩云
熊军
吴俊鸿
李大伟
罗永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07978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9Improving heat transf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侧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室内辐射板以及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包括第一管路口、第二管路口、第三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二管路口或第四管路口,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管路口或第二管路口;控制部件的第二管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通过管路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四管路口通过管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差、舒适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庭常用的空调器改善室内环境的方式上,通过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处设置辐射板来改善风机带来的不适感,但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空调系统中,在制冷模式时无法使用室内辐射板,只在制热模式时有辐射制热存在,导致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差、舒适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差、舒适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侧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以及控制部件,室内辐射板与室内换热器通过管路串联或者并联;控制部件包括第一管路口、第二管路口、第三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二管路口或第四管路口,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管路口或第二管路口;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连通,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三端口或第四端口,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端口或第三端口;控制部件的第二管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通过管路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四管路口通过管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控制部件的第四管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上连接有内风机。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设置,每个室内换热器部件均设置有一个内风机。
进一步地,控制部件为四通阀结构。
进一步地,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均通过管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均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之间、第二管路口与第三管路口之间、第三管路口与第四管路口之间、第四管路口与第一管路口之间均设置有电子控制阀。
进一步地,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均通过管路连通,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和第四管路口均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之间、第二管路口与第三管路口之间、第三管路口与第四管路口之间、第四管路口与第一管路口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第一管路口朝向第四管路口单向流通,第二管路口朝向第一管路口单向流通,第二管路口朝向第三管路口单向流通,第三管路口朝向第四管路口单向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为上述的空调系统,包括: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与第四管路口连通,且控制控制部件的第二管路口与第三管路口连通;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控制部件的第一管路口与第二管路口连通,且控制控制部件的第三管路口与第四管路口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中室内辐射板与室内换热器通过管路串联;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处于全开状态;在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中室内辐射板与室内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一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处于全开状态;第二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二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处于全开状态;第三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三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二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三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三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子膨胀阀根据室内辐射板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中室内换热器上连接有内风机,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机管路温度;根据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机管路温度控制内风机运行时转速或者控制内风机关闭。
本技术方案在同时使用了室内换热器和室内辐射板的情况下,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时,通过控制部件对冷媒走向的控制,使得冷媒总会先进入室内辐射板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这样充分的利用了室内辐射板的作用,使其发挥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另外也保证了室内辐射板温度的均匀性和冷媒的充分蒸发或者冷凝,进一步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空调系统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其他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控制模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控制模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控制模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控制模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缩机;20、四通阀;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第三端口;24、第四端口;30、室外侧换热器;40、室内换热器;41、内风机;51、第一电子膨胀阀;52、第二电子膨胀阀;60、室内辐射板;70、控制部件;71、第一管路口;72、第二管路口;73、第三管路口;74、第四管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特别适用于家用空调器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侧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电子膨胀阀51、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60以及控制部件70,室内辐射板60与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串联。
控制部件70包括第一管路口71、第二管路口72、第三管路口73和第四管路口74,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可切换连通至第二管路口72或第四管路口74,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管路口74或第二管路口72。
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21与压缩机10的出气口连通,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22与压缩机10的进气口连通,四通阀20的第三端口23与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一端连通,四通阀20的第四端口24与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连通,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21可切换连通至第三端口23或第四端口24,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22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端口24或第三端口23。
控制部件70的第二管路口72与室内换热器40的第一端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通过管路与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二端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四管路口74通过管路与室内换热器40的第二端连通。
第一电子膨胀阀51设置在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控制部件70的第四管路口74与室内换热器40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优选地,室内换热器40上连接有内风机41。
根据上述空调系统的结构,对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1)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图1所示虚线示意的管路),第一端口21与第四端口24连通,第二端口22与第三端口23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连通。制热模式如下:
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和控制部件70后进入室内辐射板60进行一次冷凝,然后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处于全开状态)进入室内换热器40,通过内风机41吹风进行二次冷凝,冷凝后的冷媒进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30(蒸发器)通过风机吹风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经过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辐射制热模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和控制部件70后进入室内辐射板60进行冷凝,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处于全开状态)、内风机41关闭,经过室内换热器40冷凝后的冷媒进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进入室外蒸发器通过风机吹风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经过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2)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如图1所示实线示意的管路),第一端口21与第三端口23连通,第二端口22与第四端口24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连通、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制冷模式如下:
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进入室外侧换热器30通过风机吹风进行冷凝,经过冷凝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一次节流后通过控制部件70,进入室内辐射板60进行一次蒸发,然后再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进行2次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通过风机吹风进行二次蒸发,经过蒸发后的冷媒通过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辐射制冷模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进入室外侧换热器30通过风机吹风进行冷凝,经过冷凝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通过控制部件70,进入室内辐射板60进行蒸发,然后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进入室内换热器40,此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处于全开状态、内风机41关闭,经过蒸发后的冷媒通过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从以上的控制原理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在同时使用了室内换热器40和室内辐射板60的情况下,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时,通过控制部件70对冷媒走向的控制,使得冷媒总会先进入室内辐射板60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40,这样充分的利用了室内辐射板60的作用,使其发挥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另外也保证了室内辐射板60温度的均匀性和冷媒的充分蒸发或者冷凝,进一步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另外,本空调系统的控制模式如表1、图5以及图6所示:
(1)制热模式:根据用户选择,制热模式分为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辐射制热模式。若用户无特定选择模式,制热运行时根据室内温度、设定温度等条件进行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辐射制热模式之间的转换;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开度根据辐射板温度和吸气过热度等其他参数进行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一直处于全开状态;刚开机时刻,室内温度较低、辐射板温度较低、用户设定温度较高,压缩机高频运行、内风机较高转速运行,保证室内温度较快上升,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当室温不低于设定温度(处于舒适区)时,频率和内风机转速降低,进行强制对流较低风档+辐射制热模式运行,用户基本感觉不到吹风感;在舒适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内风机关闭,为保证制热量,压缩机按照对应的频率上限运行;
(2)制冷模式:根据用户选择,制冷模式分为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辐射制冷模式。若用户无特定选择模式,制冷运行时根据室内温度、设定温度等条件进行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辐射制冷模式之间的转换;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开度根据辐射板温度进行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根据辐射板温度和吸气过热度等其他参数进行控制;刚开机时刻,室内温度较高、辐射板温度较高、用户设定温度较低,压缩机高频运行、内风机较高转速运行,保证室内温度较快下降,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当室温不高于设定温度(处于舒适区)时,频率和内风机转速降低,进行强制对流较低风档+辐射制冷模式运行,用户基本感觉不到吹风感;在舒适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内风机关闭,为保证制冷量,压缩机按照对应的频率上限运行。表1中的T设定为设定温度,T内环为室内温度,T内管为室内机管路温度。
表1如下:
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控制部件70为四通阀结构。四通阀结构的四个端口分别对应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第二管路口72、第三管路口73以及第四管路口7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控制部件7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其控制方式,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部件70的结构为: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之间、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之间、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之间、第四管路口74与第一管路口71之间均设置有电子控制阀,四个电子控制阀分别为控制阀a、控制阀b、控制阀c、控制阀d,通过分别打开或者关闭控制阀a、控制阀b、控制阀c、控制阀d,实现控制部件70的切换连通功能。
在有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部件70的结构,具体为: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之间、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之间、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之间、第四管路口74与第一管路口71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四个单向阀分别为单向阀e、单向阀f、单向阀g、单向阀h。第一管路口71朝向第四管路口74单向流通(单向阀e),第二管路口72朝向第一管路口71单向流通(单向阀h),第二管路口72朝向第三管路口73单向流通(单向阀g),第三管路口73朝向第四管路口74单向流通(单向阀f)。上述的这种结构也能满足控制部件70的功能实现。
由以上的控制模式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和控制,实现将室内辐射板和常规家用空调优点相结合,本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同时采用室内辐射板和室内换热器,既能保证开机时刻的温降/温升效果,又能保证运行一段时间后的静音、低噪、舒适、节能。
2、较低风档时,人体几乎感觉不到风速,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量。
3、在室内达到用户设定温度或舒适区域时,仅室内辐射板单独进行制冷/制热或较低风档的强制对流+辐射运行。
4、通过系统设计,使得制冷/制热模式下冷媒在室内辐射板的流动方向一致,不发生逆转,能够保证辐射板在各个模式下的分流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而且保证冷媒的充分蒸发/冷凝。
参见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均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侧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电子膨胀阀51、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60以及控制部件70,并且控制部件70的结构以及管路连接均相同,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室内辐射板60与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并联,所述室内辐射板6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的并联管路上设置有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并且室内换热器40的管路上也设置有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对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1)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图7所示虚线示意的管路),第一端口21与第四端口24连通,第二端口22与第三端口23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连通。制热模式如下:
强制对流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和控制部件70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内冷凝,此时室内辐射板的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关闭,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和控制部件70后进入室内辐射板和室内换热器内冷凝,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处于全开状态;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辐射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和控制部件70后进入室内辐射板内冷凝,此时室内换热器的进出口阀门关闭、内风机关闭,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2)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如图7所示实线示意的管路),第一端口21与第三端口23连通,第二端口22与第四端口24连通;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连通、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制冷模式如下:
强制对流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后进入室外换热器内通过风机吹风冷凝,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通过控制部件70进入室内换热器进行蒸发,此时室内辐射板的进出口阀门关闭,蒸发后的冷媒通过控制单元1和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后进入室外换热器内通过风机吹风冷凝,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通过控制部件70进入室内辐射板和室内换热器(可根据需要对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全开或者节流)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通过控制部件70和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辐射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后进入室外换热器内通过风机吹风冷凝,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节流通过控制部件70进入室内辐射板进行蒸发,此时室内换热器板的进出口阀门关闭、内风机关闭,蒸发后的冷媒通过控制部件70和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四通阀20和控制部件70,使得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冷媒进入室内辐射板和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一致(冷媒进管一直为进管,出管一直为出管,不会出现进出口互换的现象)。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模式如表2、图8以及图9所示:
(1)制热模式:根据用户选择,制热模式分为强制对流制热模式、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辐射制热模式。若用户无特定选择模式,制热运行时根据室内温度、设定温度等条件进行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辐射制热模式之间的转换;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开度根据辐射板温度和吸气过热度等其他参数进行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一直处于全开状态;刚开机时刻,室内温度较低、辐射板温度较低、用户设定温度较高,压缩机高频运行、内风机较高转速运行,保证室内温度较快上升,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当室温不低于设定温度(处于舒适区)时,频率和内风机转速降低,进行强制对流较低风档+辐射制热模式运行,用户基本感觉不到吹风感;在舒适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换热器进出口阀门关闭、内风机关闭,为保证制热量,压缩机按照对应的频率上限运行;
(2)制冷模式:根据用户选择,制冷模式分为强制对流制冷模式、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辐射制冷模式。若用户无特定选择模式,制冷运行时根据室内温度、设定温度等条件进行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辐射制冷模式之间的转换;第一电子膨胀阀51(即室外膨胀阀M1)的开度根据辐射板温度进行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即室内膨胀阀M2)根据辐射板温度和吸气过热度等其他参数进行控制;刚开机时刻,室内温度较高、辐射板温度较高、用户设定温度较低,压缩机高频运行、内风机较高转速运行,保证室内温度较快下降,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当室温不高于设定温度(处于舒适区)时,频率和内风机转速降低,进行强制对流较低风档+辐射制冷模式运行,用户基本感觉不到吹风感;在舒适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换热器进出口阀门关闭、内风机关闭,为保证制冷量,压缩机按照对应的频率上限运行。表2中的T设定为设定温度,T内环为室内温度,T内管为室内机管路温度。
表2如下:
参见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均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侧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电子膨胀阀51、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60以及控制部件70,并且控制部件70的结构以及管路连接均相同,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室内换热器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40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设置,每个室内换热器40部件均设置有一个内风机41。室内换热器40的管路上也设置有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
室内换热器40和室内辐射板6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其余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者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均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侧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电子膨胀阀51、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60以及控制部件70,并且控制部件70的结构以及管路连接均相同,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室内换热器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40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设置,每个室内换热器40部件均设置有一个内风机41。室内换热器40的管路上也设置有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
室内换热器40和室内辐射板6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其余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者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参见图12,本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执行步骤S10:控制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且控制控制部件70的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连通。
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执行步骤S20:控制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连通,且控制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
通过区分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进而通过控制控制部件70的内部连通,达到冷媒先经过室内辐射板60后再进入到室内换热器40内,这样充分的利用了室内辐射板60的作用,使其发挥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另外也保证了室内辐射板60温度的均匀性和冷媒的充分蒸发或者冷凝,进一步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当控制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时,即该空调系统中室内辐射板60与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串联,结合表1,本控制方法具体为:
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在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进一步优选地,在控制第二实施例或者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时,即该空调系统中室内辐射板60与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并联;结合表2,本控制方法具体为:
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包括有三种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下不同模式,或者用户处于无特定选择模式时,系统根据温度参数进行转换:
第一制热模式(即强制对流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一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第二制热模式(即强制对流+辐射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二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第三制热模式(辐射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三制热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关闭状态。
同时,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也包括三种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下不同模式,或者用户处于无特定选择模式时,系统根据温度参数进行转换:
第一制冷模式(即强制对流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第二制冷模式(即强制对流+辐射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二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第三制冷模式(即辐射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三制冷模式下,第一电子膨胀阀5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进一步优选地,空调系统中室内换热器40上连接有内风机41,控制方法还用于控制内风机41,结合表1和表2,本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机管路温度;
根据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机管路温度控制内风机41运行时转速或者控制内风机41关闭。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侧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电子膨胀阀(51)、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辐射板(60)以及控制部件(70),所述室内辐射板(6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串联或者并联;
所述控制部件(70)包括第一管路口(71)、第二管路口(72)、第三管路口(73)和第四管路口(74),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可切换连通至第二管路口(72)或第四管路口(74),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管路口(74)或第二管路口(72);
所述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压缩机(1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22)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20)的第三端口(23)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0)的第四端口(24)与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连通,所述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21)可切换连通至第三端口(23)或第四端口(24),所述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22)可切换连通至第四端口(24)或第三端口(23);
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二管路口(7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四管路口(74)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设置在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0)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设置在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四管路口(74)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的第二端之间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40)上连接有内风机(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40)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设置,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40)部件均设置有一个内风机(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70)为四通阀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口(71)与所述第二管路口(72)之间、所述第二管路口(72)与所述第三管路口(73)之间、所述第三管路口(73)与所述第四管路口(74)之间、所述第四管路口(74)与所述第一管路口(71)之间均设置有电子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二管路口(72)和第四管路口(74)均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口(71)与所述第二管路口(72)之间、所述第二管路口(72)与所述第三管路口(73)之间、所述第三管路口(73)与所述第四管路口(74)之间、所述第四管路口(74)与所述第一管路口(71)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第一管路口(71)朝向所述第四管路口(74)单向流通,所述第二管路口(72)朝向所述第一管路口(71)单向流通,所述第二管路口(72)朝向所述第三管路口(73)单向流通,所述第三管路口(73)朝向所述第四管路口(74)单向流通。
7.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且控制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二管路口(72)与第三管路口(73)连通;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一管路口(71)与所述第二管路口(72)连通,且控制所述控制部件(70)的第三管路口(73)与第四管路口(7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室内辐射板(6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串联;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在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室内辐射板(6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通过管路并联;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包括:
第一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第二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状态;
第三制热模式,在处于第三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包括:
第一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处于全开或者根据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第二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进行控制开度,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第三制冷模式,在处于第三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52)根据室内辐射板(60)的温度以及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室内换热器(40)上连接有内风机(41),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机管路温度;
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温度以及所述室内机管路温度控制所述内风机(41)运行时转速或者控制所述内风机(41)关闭。
CN201610797830.0A 2016-08-31 2016-08-3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440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830.0A CN10644045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830.0A CN10644045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454A true CN106440454A (zh) 2017-02-22
CN106440454B CN106440454B (zh) 2019-08-13

Family

ID=5816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7830.0A Active CN10644045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045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917A (zh) * 2017-05-03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4537A (zh) * 2018-09-20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
JPWO2021053740A1 (zh) * 2019-09-18 2021-03-25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4874B2 (ja) * 1989-02-13 1997-08-25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多室冷暖房装置
CN203881019U (zh) * 2014-05-21 2014-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4665735U (zh) * 2015-04-08 2015-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05318522A (zh) * 2015-11-09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2214A (zh) * 2015-11-09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4874B2 (ja) * 1989-02-13 1997-08-25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多室冷暖房装置
CN203881019U (zh) * 2014-05-21 2014-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4665735U (zh) * 2015-04-08 2015-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05318522A (zh) * 2015-11-09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2214A (zh) * 2015-11-09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917A (zh) * 2017-05-03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43917B (zh) * 2017-05-03 2024-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4537A (zh) * 2018-09-20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
JPWO2021053740A1 (zh) * 2019-09-18 2021-03-25
WO2021053740A1 (ja) * 2019-09-18 2021-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246501B2 (ja) 2019-09-18 2023-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454B (zh) 201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2214B (zh) 一种空调、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329759B (zh) 一种辐射空调用新风控温除湿系统及控温除湿方法
JP6751150B2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3900174B (zh)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CN104729163B (zh) 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JP6893523B2 (ja) 室内機
CN109210820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及其实施不同功能的切换方法
CN104949377B (zh) 空调器
CN106440454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915450A (zh) 一种多联机室内机风侧旁通容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57047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8019825A (zh) 空调器
CN206222580U (zh) 空调器
CN214009332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6846873U (zh) 一种制热机组
CN20890151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JP2020186908A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5156419U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
CN207196708U (zh) 一种带换气功能的移动空调
CN217952526U (zh) 一种一体式新风热回收机组
CN205332583U (zh) 一种双工况空调
CN103953975A (zh) 一种双回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189138A (zh) 一种带有制热水功能的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2037253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