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7136A -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7136A
CN106417136A CN201611054009.6A CN201611054009A CN106417136A CN 106417136 A CN106417136 A CN 106417136A CN 201611054009 A CN201611054009 A CN 201611054009A CN 106417136 A CN106417136 A CN 106417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nest
fish
type
fish n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4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颋
梁新强
钱伟强
沈超峰
俞忠力
秦丽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540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7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7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7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该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拼接而成,所述鱼巢单元为正六边形的柱体,所述鱼巢单元包括一个顶面、一个底面、六个侧面和一个巢体,所述顶面和底面设置有封或空,所述侧面上设置有壁或孔,所述巢体内设置有道、腔;所述封,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封盖结构;所述空,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镂空结构;所述壁,是指所述侧面的壁板结构;所述孔,是指所述侧面的开孔结构;所述道,是指所述巢体内的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管状结构;所述腔,是指所述巢体内的空腔结构。本发明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鱼巢单元的组合拼接,构成了多维的空间,在生物种群之间形成安全的庇护空间和适当的公共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河流沿岸的不科学开发,使得河流原有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流域内原有的地貌结构遭到破坏,使得流域内的结构趋于单一化、简单化。这就导致了,部分生物失去了以前的匿藏、栖息空间,导致河流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引起水体内物种单一,引发环境问题。普通鱼巢的结构过于简单,不适用于多种生物共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该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拼接而成,所述鱼巢单元为正六边形的柱体,所述鱼巢单元包括一个顶面、一个底面、六个侧面和一个巢体,所述顶面和底面设置有封或空,所述侧面上设置有壁或孔,所述巢体内设置有道、腔;
所述封,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封盖结构;所述空,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镂空结构;所述壁,是指所述侧面的壁板结构;所述孔,是指所述侧面的开孔结构;所述道,是指所述巢体内的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管状结构;所述腔,是指所述巢体内的空腔结构。
六边形柱体的鱼巢单元结构,能最大化的利用空间,并且鱼巢单元进行拼接组合的过程中,不会留出空隙,保证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六边形柱体的结构牢度强,加强了鱼巢的使用寿命。此外,鱼巢单元内封、空、壁、孔、道、腔等结构,使得鱼巢单元具有丰富的内部结构,组合后的鱼巢内部将具有多重空间,为内部生物的栖息繁殖,提供了多种格式各异的有利环境,提高了鱼巢内生物的多样化。
作为优选,所有所述鱼巢单元的顶面以及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均相同,利于鱼巢相互组装拼接。
作为优选,所述封包括开孔封,作为顶面或底面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鱼巢单元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元,根据顶面和底面上封与空的设置情况划分为,底封型单元、顶封型单元、全空型单元或全封型单元;所述底封型单元指的是顶面上设置空且底面设置封的鱼巢单元,所述顶封型单元单元指的是顶面上设置封且底面设置空的鱼巢单元,所述全空型单元指的是顶面和底面均设置空的鱼巢单元,所述全封型单元指的是顶面和底面均设置封的鱼巢单元。
第二类单元,根据侧面壁与孔的设置情况分划分为,中孔型单元、上孔型单元、下孔型单元、全孔型单元或全壁型单元;所述中孔型单元指的是侧面中部设置有孔的鱼巢单元,所述上孔型单元指的是侧面上部设置有孔的鱼巢单元,所述下孔型单元指的是侧面下部设置有孔的鱼巢单元,所述全孔型单元指的是整个侧面均设置孔的鱼巢单元,所述全壁型单元指的是侧面设置有壁的鱼巢单元。
第三类单元,根据巢体内道与腔的设置情况划分为,中道型单元、上道型单元、下道型单元、斜道型单元或空腔型单元;所述中道型单元指的是巢体中部设置有道的鱼巢单元,所述上道型单元指的是巢体上部设置有道的鱼巢单元,所述下道型单元指的是巢体下部设置有道的鱼巢单元,所述斜道型单元指的是所述道在所述巢体内倾斜设置的鱼巢单元,所述空腔型单元指的是巢体内设置有腔的鱼巢单元。
单个所述鱼巢单元为所述底封型单元、顶封型单元、全空型单元和全封孔型中的一种,单个所述鱼巢单元为中孔型单元、上孔型单元、下孔型单元、全孔型单元、全壁型单元、中道型单元、上道型单元、下道型单元、斜道型单元和空腔型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鱼巢单元具备多样化的结构,保证了鱼巢内部结构的多样性。
作为优选,所述孔包括大孔、细孔和阵列孔,所述大孔的直径为所述侧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所述细孔的直径为所述侧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所述阵列孔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
作为优选,所述道的类型包括,对壁道、斜壁道、阵列道和交叉道;所述对壁道为连接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道,所述斜壁道为连通相邻两个侧面的道或连通某个侧面相邻两侧的两个侧面的道,所述阵列道为连接所述阵列孔的道,所述交叉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连通的道。
作为优选,所述开孔封包括,大孔封、细孔封和阵列孔封,所述大孔封的直径为所述顶面或底面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上,所述细孔封的直径为所述顶面或底面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下,所述阵列孔封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
作为优选,所述鱼巢单元顶部设置有用以盛放植物的槽形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鱼巢还包括叠合区,所述叠合区为上下相叠的所述鱼巢单元所组成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鱼巢内包括有虾巢区和鱼巢区;所述虾巢区为具有细孔、细孔封、阵列孔、阵列道或阵列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所构成的区域;所述鱼巢区为具有大孔或大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所构成的区域;根据虾巢区和鱼巢区的分布,组合式鱼巢分为,鱼型巢、虾型巢和混合型巢:所述鱼型巢中虾,虾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数量少于鱼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数量;所述虾型巢中虾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数量大于鱼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数量;所述混合型巢中,虾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与鱼巢区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相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鱼巢单元的组合拼接,构成了多维的空间,将其竖向或横向安装在水体中,因其不同的维巢组合,出现了各种通道与巢穴,这些通道大小不同,适合于不同形体的生物通过,并形成各自独立的巢穴,在生物种群之间形成安全的庇护空间和适当的公共空间,为生物种群提供了竞争和觅食的生境空间。
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空间的利用率高,鱼巢单元之间几乎没有组合缝隙,且六边形柱体的结构牢固,利于鱼巢的长期使用。
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组合的自由度高,可以针对不同的生态物种分布,设计出鱼型巢、虾型巢或混合型巢,大大提高了组合鱼巢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鱼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鱼巢单元封、空、壁、孔、道、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鱼巢单元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三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槽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该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1拼接而成,鱼巢单元1为正六边形的柱体,鱼巢单元1包括一个顶面1a、一个底面1b、六个侧面1c和一个巢体1d,顶面1a和底面1b设置有封2或空3,侧面1c上设置有壁4或孔5,巢体1d内设置有道6、腔7,鱼巢单元1的顶面1a以及底面1b正六边形的边长均相同
封2,是指顶面1a或底面1b的封盖结构,封2包括开孔封21,开孔封21包括,大孔封、细孔封和阵列孔封,大孔封的直径为顶面1a或底面1b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上,细孔封的直径为顶面1a或底面1b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下,阵列孔封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空3,是指顶面1a或底面1b的镂空结构。壁4,是指侧面1c的壁板结构。孔5,是指侧面1c的开孔结构,孔5包括大孔51、细孔52和阵列孔53,大孔51的直径为侧面1c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上,细孔52的直径为侧面1c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下,阵列孔53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道6,是指巢体1d内的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管状结构,道6的类型包括,对壁道61、斜壁道62、阵列道63和交叉道64;对壁道61为连接两个相对的侧面1c的道6,斜壁道62为连通相邻两个侧面1c的道6或连通某个侧面1c相邻两侧的两个侧面1c的道6,阵列道63为连接阵列孔53的道6,交叉道6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连通的道6。腔7,是指巢体1d内的空腔结构。
根据图4~图6所示,鱼巢单元1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元11,根据顶面1a和底面1b上封2与空3的设置情况划分为,底封型单元11.1、顶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或全封型单元11.4;;底封型单元11.1指的是顶面1a上设置空3且底面1b设置封2的鱼巢单元1,顶封型单元11.2单元指的是顶面1a上设置封2且底面1b设置空3的鱼巢单元1,全空型单元11.3指的是顶面1a和底面1b均设置空3的鱼巢单元1,全封型单元11.4指的是顶面1a和底面1b均设置封2的鱼巢单元1。
第二类单元12,根据侧面1c壁4与孔5的设置情况分划分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或全壁型单元12.5;中孔型单元12.1指的是侧面1c中部设置有孔5的鱼巢单元1,上孔型单元12.2指的是侧面1c上部设置有孔5的鱼巢单元1,下孔型单元12.3指的是侧面1c下部设置有孔5的鱼巢单元1,全孔型单元12.4指的是整个侧面1c均设置孔5的鱼巢单元1,全壁型单元12.5指的是侧面1c设置有壁4的鱼巢单元1。
第三类单元13,根据巢体1d内道6与腔7的设置情况划分为,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或空腔型单元13.5;中道型单元13.1指的是巢体1d中部设置有道6的鱼巢单元1,上道型单元13.2指的是巢体1d上部设置有道6的鱼巢单元1,下道型单元13.3指的是巢体1d下部设置有道6的鱼巢单元1,斜道型单元13.4指的是道6在巢体1d内倾斜设置的鱼巢单元1,空腔型单元13.5指的是巢体1d内设置有腔7的鱼巢单元1。
根据图7所示,鱼巢单元1顶部设置有用以盛放植物的槽形部件8。
实施例1:
根据图8所示,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主要生物种群为鱼类,即鱼型巢;本实施例中的鱼型巢包含有34个鱼巢单元1,单个鱼巢单元1为底封型单元11.1、顶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和全封孔型11.4中的一种,单个鱼巢单元1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全壁型单元12.5、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和空腔型单元13.5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组合式鱼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零散分布的虾巢区91,虾巢区91为具有细孔52、细孔封、阵列孔53、阵列道63或阵列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8个;其余区域为鱼巢区92,鱼巢区92为具有大孔51或大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26个。组合式鱼巢的结构为单层结构。
实施例2:
根据图9所示,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主要生物种群为虾类,即虾型巢;本实施例中的鱼型巢包含有31个鱼巢单元1,单个鱼巢单元1为底封型单元11.1、顶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和全封孔型11.4中的一种,单个鱼巢单元1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全壁型单元12.5、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和空腔型单元13.5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组合式鱼巢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若干鱼巢区92,鱼巢区92为具有大孔51或大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10个;其余区域为虾巢区91,虾巢区91为虾型巢中部大面积相连的具有细孔52、细孔封、阵列孔53、阵列道63或阵列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21个。组合式鱼巢的结构为单层结构。
实施例3:
根据图10所示,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生物种群为鱼类和虾类的混合种群,即混合型巢;本实施例中的鱼型巢包含有45个鱼巢单元1,单个鱼巢单元1为底封型单元11.1、顶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和全封孔型11.4中的一种,单个鱼巢单元1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全壁型单元12.5、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和空腔型单元13.5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组合式鱼巢内,设置有若干虾巢区91、鱼巢区92和叠合区93,虾巢区91和鱼巢区92均匀分布,叠合区93设置在组合式鱼巢中部;虾巢区91为虾型巢中部大面积相连的具有细孔52、细孔封、阵列孔53、阵列道63或阵列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22个;鱼巢区92为具有大孔51或大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为23个;叠合区93为上下相叠的鱼巢单元1所组成的结构,叠合区93包含有上下两层共20个鱼巢单元1。组合式鱼巢的结构为多层结构。

Claims (10)

1.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该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1)拼接而成,所述鱼巢单元(1)为正六边形的柱体,所述鱼巢单元(1)包括一个顶面(1a)、一个底面(1b)、六个侧面(1c)和一个巢体(1d),所述顶面(1a)和底面(1b)设置有封(2)或空(3),所述侧面(1c)上设置有壁(4)或孔(5),所述巢体(1d)内设置有道(6)、腔(7);
所述封(2),是指所述顶面(1a)或底面(1b)的封盖结构;
所述空(3),是指所述顶面(1a)或底面(1b)的镂空结构;
所述壁(4),是指所述侧面(1c)的壁板结构;
所述孔(5),是指所述侧面(1c)的开孔结构;
所述道(6),是指所述巢体(1d)内的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管状结构;
所述腔(7),是指所述巢体(1d)内的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鱼巢单元(1)的顶面(1a)以及底面(1b)正六边形的边长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封(2)包括开孔封(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单元(1)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元(11),根据顶面(1a)和底面(1b)上封(2)与空(3)的设置情况划分为,底封型单元(11.1)、顶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或全封型单元(11.4);
第二类单元(12),根据侧面(1c)壁(4)与孔(5)的设置情况分划分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或全壁型单元(12.5);
第三类单元(13),根据巢体(1d)内道(6)与腔(7)的设置情况划分为,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或空腔型单元(13.5);
单个所述鱼巢单元(1)为所述顶封型单元(11.1)、底封型单元(11.2)、全空型单元(11.3)和全封孔型(11.4)中的一种,单个所述鱼巢单元(1)为中孔型单元(12.1)、上孔型单元(12.2)、下孔型单元(12.3)、全孔型单元(12.4)、全壁型单元(12.5)、中道型单元(13.1)、上道型单元(13.2)、下道型单元(13.3)、斜道型单元(13.4)和空腔型单元(13.5)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孔(5)包括大孔(51)、细孔(52)和阵列孔(53),所述大孔(51)的直径为所述侧面(1c)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所述细孔(52)的直径为所述侧面(1c)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所述阵列孔(53)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道(6)的类型包括,对壁道(61)、斜壁道(62)、阵列道(63)和交叉道(64);所述对壁道(61)为连接两个相对的侧面(1c)的道(6),所述斜壁道(62)为连通相邻两个侧面(1c)的道(6)或连通某个侧面(1c)相邻两侧的两个侧面(1c)的道(6),所述阵列道(63)为连接所述阵列孔(53)的道(6),所述交叉道(6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连通的道(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封(21)包括,大孔封、细孔封和阵列孔封,所述大孔封的直径为所述顶面(1a)或底面(1b)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上,所述细孔封的直径为所述顶面(1a)或底面(1b)最长对角线的二分之一以下,所述阵列孔封为至少2×2的阵列孔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单元(1)顶部设置有用以盛放植物的槽形部件(8)。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鱼巢还包括叠合区(93),所述叠合区(93)为上下相叠的所述鱼巢单元(1)所组成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维组合式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鱼巢内包括有虾巢区(91)和鱼巢区(92);所述虾巢区(91)为具有细孔(52)、细孔封、阵列孔(53)、阵列道(63)或阵列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所述鱼巢区(92)为具有大孔(51)或大孔封结构的鱼巢单元(1)所构成的区域;根据虾巢区(91)和鱼巢区(92)的分布,组合式鱼巢分为,鱼型巢、虾型巢和混合型巢:所述鱼型巢中,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少于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所述虾型巢中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大于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所述混合型巢中,虾巢区(91)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与鱼巢区(92)所包含的鱼巢单元(1)数量相近。
CN201611054009.6A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Pending CN106417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4009.6A CN106417136A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4009.6A CN106417136A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7136A true CN106417136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218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4009.6A Pending CN106417136A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713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5010A (zh) * 2005-12-02 2006-05-24 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
CN201252770Y (zh) * 2008-09-08 2009-06-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日本方头鱼的人工巢穴
CN201451037U (zh) * 2009-07-21 2010-05-12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海珍品增养殖型人工鱼礁
DE102010049049B3 (de) * 2010-10-18 2012-03-01 Stiftung Alfred-Wegener-Institut Für Polar- Und Meeresforschung Künstliches Habitat in Polyederform für Krebstiere auf marinen Weichböden und Anwendung
CN202444964U (zh) * 2011-12-22 2012-09-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六面体人工鱼礁
CN102919189A (zh) * 2012-12-03 2013-02-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方法
CN202809560U (zh) * 2012-09-18 2013-03-20 徐国东 自锁式鱼巢生态砖
CN203668889U (zh) * 2013-12-10 2014-06-25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透型生态鱼巢砖
CN105379648A (zh) * 2015-11-12 2016-03-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
CN206273111U (zh) * 2016-11-25 2017-06-23 浙江绿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5010A (zh) * 2005-12-02 2006-05-24 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
CN201252770Y (zh) * 2008-09-08 2009-06-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日本方头鱼的人工巢穴
CN201451037U (zh) * 2009-07-21 2010-05-12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海珍品增养殖型人工鱼礁
DE102010049049B3 (de) * 2010-10-18 2012-03-01 Stiftung Alfred-Wegener-Institut Für Polar- Und Meeresforschung Künstliches Habitat in Polyederform für Krebstiere auf marinen Weichböden und Anwendung
CN202444964U (zh) * 2011-12-22 2012-09-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六面体人工鱼礁
CN202809560U (zh) * 2012-09-18 2013-03-20 徐国东 自锁式鱼巢生态砖
CN102919189A (zh) * 2012-12-03 2013-02-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方法
CN203668889U (zh) * 2013-12-10 2014-06-25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透型生态鱼巢砖
CN105379648A (zh) * 2015-11-12 2016-03-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
CN206273111U (zh) * 2016-11-25 2017-06-23 浙江绿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朝禧: "《水产养殖工程学》", 30 April 2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5225B2 (en)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
US20070227094A1 (en) Modular raintank
ATE468904T1 (de) Asymmetrischer wabenwandstromfilter mit verbesserter formfestigkeit
WO2003005209A3 (en) Secured shared storage architecture
CN206273111U (zh)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CA2985891A1 (en) Cell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6417136A (zh) 一种多维组合鱼巢
WO2009064085A1 (en) The artificial fish reef
CN106638449A (zh) 一种潮汐湖
CN206752402U (zh) 一种潮汐湖
JP2000087397A (ja) 中空部を有する構造体
KR100927034B1 (ko) 폐전주를 이용한 다기능 밴드어초
CN209845772U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智能生态景观装置
CN209359223U (zh) 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
Hurlbert Saline Lakes V: Proceedings of the V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land Saline Lakes, held in Bolivia, 22–29 March 1991
CN203174557U (zh) 防洪花栏
CN109156323A (zh) 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
CN213654382U (zh) 动物避难建筑体
KR200374967Y1 (ko) 차광판이 구비된 조립식 인공어초
JP2002045079A (ja) 魚巣選択型人工魚礁
CN219593402U (zh) 一种井字型堆积的鱼礁组合件
KR101475227B1 (ko) 삼각터널형 인공어초
Ferreira et al. Coastal greenways: Interdisplinarity and integration challeng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CN215405898U (zh)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栖息地搭建的生态鱼巢砖
KR101214372B1 (ko) 빗살형 고기집 강제어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3000 Industrial Road, Taihu, Huzhou, Zheji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Wuxing District, No.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00 Industrial Road, Taihu, Huzhou, Zheji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Wuxing District, No.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JUNE5 ENVIRONMENT TECH CO.,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Ting

Inventor after: Liang Xinqiang

Inventor after: Qian Weiqiang

Inventor after: Yu Zhongli

Inventor after: Qin Lijia

Inventor before: Xu Ti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Xinqiang

Inventor before: Qian Weiqiang

Inventor before: Shen Chaofeng

Inventor before: Yu Zhongli

Inventor before: Qin Liji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