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5990A - 无线感应电力传输 - Google Patents

无线感应电力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5990A
CN106415990A CN201580034250.XA CN201580034250A CN106415990A CN 106415990 A CN106415990 A CN 106415990A CN 201580034250 A CN201580034250 A CN 201580034250A CN 106415990 A CN106415990 A CN 106415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ignal
circuit
electric power
in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2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5990B (zh
Inventor
N.F.乔耶
K.J.鲁洛夫斯
A.范瓦根宁根
W.G.M.埃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6415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5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5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04B5/263Multiple coils at either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2),其包括用于提供电力的第一电感器(307)和用于从电力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第二电感器(407)。第一电感器(307)和第二电感器(407)是电力传输电路(701)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中的分离的电感器。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包括用于提取由第二电感器(407)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数据提取电路(1007)。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取决于数据信号而控制电力的控制电路(401)。电力传送器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传输电力并且在通信时段期间接收数据,通信时段对应于其中功率为低的时段。控制电路(401)在通信时段期间使数据提取电路(1007)和第二电感器(407)彼此电气耦合,并且在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使它们电气解耦合。

Description

无线感应电力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电力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并且特别地但非排他性地涉及依照Qi无线电力传输标准的感应电力传输系统以及电力传送器(powertransmitter)。
背景技术
许多系统要求布线和/或电气接触以便向设备供应电力。省略这些导线和接触提供了改进的用户体验。传统上,这已经通过使用位于设备中的电池而实现,但是该方案有若干缺点,包括额外的重量、笨重并且需要频繁地更换电池或者为电池再充电。最近,使用无线感应电力传输的方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是由于便携式和移动设备的数量和多样化在过去十年中已经骤增。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等的使用已经变得无处不在。这样的设备一般由内部电池供电,并且典型的使用场景经常要求从外部电力供应源向设备进行直接导线供电或者对电池再充电。
如所提及的,大多数的当今设备要求布线和/或明确的电气接触以从外部电力供应供电。然而,这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并且要求用户物理地插入连接器或者以其它方式建立物理电气接触。其往往还因引入导线的长度而对用户而言是不方便的。典型地,功率要求也有显著的不同,并且当前大多数设备配备有其自身专用的电力供应,从而导致典型的用户具有很大数量的不同的电力供应,其中每一个电力供应专用于特定的设备。尽管内部电池可以防止对于到外部电力供应的有线连接的需要,但是该方案仅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因为电池将需要再充电(或者更换,这是昂贵的)。电池的使用还可能大幅增加设备的重量,并潜在地增加成本和尺寸。
为了提供显著改进的用户体验,已经提出使用无线电力供应,其中电力从电力传送器设备中的传送器线圈感应式地传输到各个设备中的接收器线圈。
经由磁感应的电力传送是公知的概念,大多数应用于在初级传送器线圈和次级接收器线圈之间有紧密耦合的变压器中。通过在两个设备之间分离初级传送器线圈和次级接收器线圈,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的原理而变得可能。
这样的布置允许向设备进行无线电力传输而不要求任何导线或者物理电气接触。实际上,其可以简单地允许把设备放置成临近传送器线圈或者在传送器线圈上面以便从外部供电或再充电。例如,电力传送器设备可以布置成有水平表面,设备可以简单地放置在该水平表面上以便被供电。
此外,这样的无线电力传输布置可以有利地设计成使得电力传送器设备可以与一系列电力接收器设备一起使用。尤其是,被称为Qi标准的无线电力传输标准已经被定义,并且当前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标准允许满足Qi标准的电力传送器设备与同样满足Qi标准的电力接收器设备一起使用,而这些设备无需来自相同制造商或者不必专用于彼此。Qi标准还包括用于允许使操作适配于特定电力接收器设备的某种功能性(例如,取决于特定的电力耗用)。
Qi标准由无线电力联盟研发并且可以例如在它们的网站上找到更多信息:http://www.wirelesspowerconsortium.com/index.html,其中特别地可以找到所定义的标准文档。
作为示例,图1图示了集成在桌面中的电力传输系统的部分,而图2图示了具有各种待供电器具的电力传输系统。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感应电源可以是独立式的或者集成在厨房台面中以便为无绳器具供电。图1图示了一种系统,其中在桌面1中把配备有电源线3的电力传送器2放置在桌面中的孔洞4中。电力传送器的集成不限于台面和感应炉灶面。它们也可以集成到案桌或餐桌中,因而使得能够实现之前不可能的全新功能。示例是对食物或饮料进行保温、烤面包、做咖啡或者使酒冷却。其还将使得能够在家里或者餐馆中实现整个一系列的桌面烹饪可能性。图2图示了一种系统,其中在表面1下面安置了电力传送器2。各种器具5,诸如烤面包机、平底锅和不锈钢平底锅都可以由电力传送器2供电。
为了支持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的能力,优选的是,这些设备可以彼此通信,即如果支持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之间的通信,则是合乎期望的,并且如果在两个方向上都支持通信,则是优选的。允许电力接收器和电力传送器之间的通信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示例在US2012/314745A1中提供。
Qi标准支持从电力接收器到电力传送器的通信,由此使得电力接收器能够提供信息,其可以允许电力传送器适配于特定电力接收器。在当前标准中,从电力接收器到电力传送器的单向通信链路已经被定义,并且该方案是基于电力接收器为控制元件的理念。为了准备以及控制在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之间的电力传输,电力接收器特别地向电力传送器传达信息。
单向通信通过电力接收器执行负载调制而实现,其中由电力接收器施加于次级接收器线圈的负载发生变化以提供电力信号的调制。电气特性中的所引起的改变(例如,电流消耗(current draw)中的变化)可以由电力传送器检测和解码(解调)。
在用于低功率的Qi无线电力规范中,接收器通过调制电力信号的幅度而与传送器通信。在该情况下,电力信号被用作用于通信信号的载波信号。
然而,Qi系统的限制在于,其不支持从电力传送器到电力接收器的通信。此外,诸如针对Qi所开发的负载调制在一些应用中可能是欠佳的。
作为示例,图3图示了用于典型感应加热器具的电力供应通路。电力提供包括AC/DC换流器(converter)301,其对输入ac电压(例如,市电)进行整流。经整流的市电信号被馈送给DC/AC换流器303(逆变器),其生成高频驱动信号,高频驱动信号被馈送给谐振槽(resonant tank)305(经调谐的L-C电路)并且经由此到传送器线圈307。系统包括电力接收器,在该示例中为加热平底锅,其可以由接收器线圈309和负载R_Sole 311(表示平底锅底中的涡流损耗)表示。
图4图示了图3的电力通路的电压波形。市电电压Umains由AC/DC换流器301整流成电压Udc_abs。用于缓冲经整流的市电电压的大储能电容器通常并不应用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因为其将增加该应用的总市电谐波失真。作为结果,由AC/DC换流器301生成变化的DC电压。
由于经整流的电压Udc_abs的特性,DC/AC换流器303的输出电压Uac_HF如图4中示出的那样成形。逆变器的正常操作频率为20kHz到100kHz的量级。
传送器线圈307与接收器线圈309和电阻R_sole一起基本上是DC/AC换流器303的负载。然而,由于该负载的性质(电感和电阻式二者),谐振电路305典型地使用在DC/AC换流器303和该负载之间以便抵销负载的电感部分。此外,谐振网络305典型地导致在DC/AC换流器303中典型地使用的逆变器的开关损耗的减少。
诸如图2之类的系统中的接收器和传送器之间的通信面临着多个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针对通信的期望与电力信号的要求和特性之间典型地存在冲突。典型地,系统要求在电力传输和通信功能之间的紧密相互作用。例如,基于在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之间被感应地耦合的仅仅一个信号,也就是说电力信号本身的概念来设计系统。然而,不仅使用电力信号本身来执行电力传输而且还承载信息导致困难,这是由于电力信号幅度变化的本性。例如,为了将信号调制到电力信号上,或者使用负载调制,电力信号必须具有足够的幅度。然而,这对于诸如图4的电力信号那样的电力信号而言不能得到保证。
作为具体示例,使用其中电力接收器通过负载调制(诸如在Qi系统中)传达数据的负载调制方案要求正常负载相对恒定。然而,这在许多应用中不能得到保证。
例如,如果无线电力传输要被用于为电机驱动的器具(例如像搅拌机)供电,则可以使用与图3的那个类似的电力通路,但是负载(对应于加热平底锅)被替换为分离的接收电感器313(Rx线圈)、AC/DC换流器315和DC电机317本身。这样的电力通路在图5中图示。
这样的无线电机驱动的器具的典型电压和电流波形在图6中示出。如所图示的,电机电流Idc_motor往往非常不稳定并且不连续。靠近市电电压的过零点,在电机电流中出现间隙。这由电机的旋转电压引起。DC/AC换流器(逆变器)仅能够在电压Uac_Rx高于在电机中感应的旋转电压Udc_mot的情况下向电机供应电流。
为了控制电机的速度(或扭矩),可以向系统添加速度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连同从速度传感器到电力传送器的反馈回路。由于逆变器(其将是电压或电流源)的本性,DC/AC换流器(逆变器)优选地并入在该反馈回路中。因此,要求在器具部分(电力接收器)与电力传送器部分之间的通信。这可以通过在器具侧应用负载调制技术以使得负载改变可以在传送器侧被检测和解调而实现。这种经解调的数据然后可以包括电机速度(或扭矩)的信息,或者实际上包括可以例如用于控制传送器的任何其它信息。
然而,当电机驱动的器具消耗电流时,该电流的幅度与电机的负载严重相关。如果电机负载改变,则电机电流也改变。这导致逆变器电流的幅度同样随负载而改变。该负载变化将干扰负载调制,导致降级的通信。实际上,实践中典型地非常难针对包括电机作为负载一部分的负载来检测负载调制。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下,通信错误的数目相对高,或者通信可能利用非常高的数据符号能量,由此非常大幅地减小可能的数据速率。
对于厨房器具,该通信方法因以下属性而受损害:
典型地在几十kHz到大概100kHz的范围中的电力信号不恒定。此外,因为存在于电力传送器中的DC/AC换流器被馈送以经整流的正弦波,所以其幅度随市电频率(例如,50或60Hz)而变化。
在经整流的正弦波的过零点期间,逆变器电流为零,因此不存在可用于幅度调制的载波。
器具的负载变化,其将干扰幅度调制。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其它通信措施,诸如RFID、NFC、蓝牙或ZigBee。
一种其它的可能解决方案是在传送器侧或接收器侧生成分离的载波信号。在其期间逆变器被停用的时段(其靠近市电电压的过零点)被用于通信目的。因而,在接收器和传送器之间的通信不被电力信号或者负载变化所影响。
对于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都成立的是,安全性是主要的考虑。安全性的一个方面是,通信应当是安全的。诸如搅拌机、咖啡机等之类的各种装置可以被用作电力接收器,并且厨房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电力传送器。电力传送器对实际上不位于电力传送器上、但是在厨房中其它地方的电力接收器的通信信号起反应造成了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在通信和电力通道之间的非常紧密的关系——最好为一对一关系——是优选的。此外,电力传送器以及电力接收器优选地具有紧凑设计。此外,通信系统应当优选地是鲁棒和灵敏的。
此外,为了提供高效的通信,期望的是尽可能多地减少与通信相关联的开销(例如像由期望通信所引起的电力传输中断或者降级)。
因而,改进的电力传输系统将是有利的,并且特别是允许改进的通信支持、增大的可靠性、增大的灵活性、便于实现、对负载变化有减小的敏感性和/或改进性能的系统将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寻求优选地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减轻、缓解或消除以上提及的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使用感应电力信号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其中电力传送器包括:第一电感器,用于经由该第一电感器向电力接收器提供感应电力信号;第二电感器,用于从电力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电容器与第二电感器串联耦合;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感器是在电力传输电路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中的分离的电感器,其中数据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用于提取由第二电感器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数据提取电路、以及用于在包括通信时段的驱动时间间隔期间生成用于第二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串联耦合的驱动信号的驱动器,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取决于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而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信号的控制单元,并且电力传送器被布置为在重复时间帧的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传输电力、而在重复时间帧的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接收数据信号,相对于电力传输时段而言,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对于通信时段被减小,其中控制电路被布置用于在通信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到第二电感器的受控电气耦合、以及在电力传输时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从第二电感器的电气解耦合;并且数据信号接收电路还包括放电电路,用于在时间帧的放电时间间隔——其至少部分地处于通信时段的前面——期间使电容器放电。
本发明可以在许多实施例中提供改进的操作,并且特别是可以提供方便和/或改进的通信和/或电力传输。在许多场景下,该方案可以提供改进的可靠性,并且可以减少例如组件损坏的风险。
该方案还包括用于在通信时段之前使与第一电感器串联耦合的电容器放电的功能性。这可以减少对例如电力传送器的组件的损坏的风险。另外,其可以允许更高效的操作,并且例如减少在可以执行通信之前的延迟或等待时间。例如,其可以允许第二电感器的更快驱动以便生成可以被负载调制的载波。
第一和第二电感器是分离的电感器。这允许用于从电力传送器向电力接收器提供电力的电力传送通道和用于从电力接收器向电力传送器提供数据的通信通道是基本上电气分离的电路。这些分离的通道此处称为“电力传输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该方案提供以下优点:两个通道——电力和通信通道,可以独立地被优化。例如,传送电力线圈及其谐振电路被设计用于最佳的电力传输性能。例如,它们不针对通信信号进行优化,通信信号典型地预期具有比电力信号频率(典型地在20-100kHz的范围中)大的频率(100kHz……20MHZ)。本方案替代地提供分离的通信线圈。电力传送器在数据接收电路中包括数据提取电路,例如解调电路,用于从第二电感器提取数据信号;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取决于所提取的数据信号而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功率。所接收的由电力接收器发送的数据信号被用于控制电力信号,并由此控制要供应给所述电力接收器的功率。
时间帧可以是周期性重复的电力传输信号时间帧,并且可以具有不小于5Hz且不大于200Hz的重复频率。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可以形成谐振电路。
电力传送器被布置成在电力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传输电力并且在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接收信号。这些时段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但是优选地不重叠。因而,提供了至少包括通信时段和电力传输时段的重复时间帧。相比于电力传输时段,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在通信时段期间减小。在许多实施例中,通信时段的最大功率电平低于电力传输时段的最小功率电平。在许多实施例中,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的平均功率电平是通信时段期间的平均功率电平的至少两倍并且经常是至少五倍。
通信时段因而可以对应于其中电源信号为低的时段,低意味着相对于平均电力信号为低。在电力信号电平相对低时的时段期间接收通信信号。在这样的时段,电力信号将经常具有对通信信号的可忽略(或很少)的影响。这增大了数据信号传输的效率。数据信号在电力信号为低时的时段发送。于是电力信号本身对数据信号具有可忽略的影响。
然而,对于紧凑设计并且为了尽可能多地减小使用来自除被驱动的那个电力接收器之外的电力接收器的信号的可能性,通信和电力通道优选地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经常是几乎一对一关系,例如通信线圈共享与电力线圈相同的磁平面(例如,传送通信线圈和传送电力线圈必须处于相同磁平面中,并且接收通信线圈和接收电力线圈必须处于相同磁平面中)。因而,在传送电力电感器(通常以线圈的形式)与传送通信电感器之间的磁耦合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值。
典型地可以预期有0.3-0.5的耦合因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预期电力信号在电力信号的过零点附近的通信时段期间具有对通信信号的可忽略(或很少)的影响(因为电力信号的幅度在传送时段期间或者非常小或者为空),但是经常可以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生成跨传送通信线圈两端的大电压。取决于通信线圈的电感值,跨它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几百伏。尽管跨通信线圈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减小线圈的电感值而减小,但是跨它两端的电压仍旧可以达到100V或对于具有1或2个绕组的线圈而言甚至更高。例如,对于与具有2个绕组的21.4cm线圈对应的3μH的电感值,跨它两端的电压仍旧达到120V。
跨传送通信线圈两端生成的大电压(以及电流)电平可能潜在地损坏并且甚至永久地破坏通信电子器件,特别是解调电路。这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性问题。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实现经得起这些大电压的电子组件。然而,这种方案是不想要的,因为电子器件的成本、尺寸、复杂性等将增大至不可接受的水平。
所描述的方案允许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控制电路被布置用于在通信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到第二电感器的受控电气耦合,以及在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从第二电感器的电气解耦合。
发生在通信时段之外的解耦合限制了通信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由于跨传送通信线圈、第二电感器的电压在许多实施例中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可以达到几百伏,所以流过通信电路的电流可以达到非常大的值,典型地是几安培。实现了可控的解耦合器,例如与传送通信线圈串联的开关。当跨通信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了可能损坏数据提取电路的电流时(即,在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该开关可控地打开。控制电路打开该开关以用于数据提取电路从第二电感器的可控的解耦合。各种控制方式例如为:
相对于电力信号进行定时和/或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并在某一阈值以下或以上打开或闭合开关。
在通信时段期间,第二电感器被电气耦合到数据提取电路,以用于拾取数据信号。
可选地,电力传送器包括电阻和可控开关,可控开关用于从数据接收电路耦合或解耦合电阻,以用于减小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最大电流。
由于流过通信线圈的大电流在开关闭合时仍旧可能发生,所以可以提供阻尼电阻(典型地在100欧姆左右),例如与开关串联的一个。该电阻将限制流过数据提取电路的电流,由此减小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最大电流。
阻尼电阻可以在通信时段的至少主要部分期间从数据接收电路解耦合。阻尼电阻的功能是限制流过提取电路的电流以防止或避免由于流过数据提取电路的过高电流而引起的对数据提取电路的可能损坏。然而,限制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电流降低了灵敏性。通过在通信时段的至少主要部分期间解耦合阻尼电阻,提供了安全措施(减小了在通信时段之外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最大电流)而没有减小或者至少没有太多地减小数据传输的灵敏性或效率,因为在通信时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阻尼电阻被解耦合,由此在通信时段期间不具有小的(如果有的话)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电力传送器的电力传输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感应电力信号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操作的方法,该电力传送器包括:第一电感器,用于经由第一电感器向电力接收器提供感应电力信号;第二电感器,用于从电力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电容器与第二电感器串联耦合;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感器是电力传输电路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中的分离的电感器,所述方法包括:数据信号接收电路的数据提取电路提取由第二电感器接收的数据信号;驱动器在包括通信时段的驱动时间间隔期间生成用于第二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串联耦合的驱动信号;控制单元取决于所接收的数据信号来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信号;以及在重复时间帧的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传输电力,并且在重复时间帧的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接收数据信号,相对于电力传输时段而言,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对于通信时段减小;在通信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到第二电感器的受控电气耦合,并且在电力传输时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从第二电感器的电气解耦合;以及数据信号接收电路的放电电路在时间帧的放电时间间隔——其至少部分地处于通信时段的前面——期间使电容器放电。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中显而易见,并且将参照以下描述的(多个)实施例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仅作为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图示了集成在桌面中的电力传输系统的一部分;
图2图示了具有各种待供电器具的电力传输系统;
图3图示了依照现有技术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例;
图4图示了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些信号的示例;
图5图示了包括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例;
图6图示了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些信号的示例;
图7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包括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例;
图8图示了逆变器驱动电路的示例;
图9图示了逆变器驱动电路的示例;
图10图示了电力传输系统的信号的示例;
图11图示了电力传送器中的电力线圈和传送器线圈的布置;
图12描述了在电力传输阶段期间可以预期的跨电力线圈和通信线圈的典型电压信号;
图13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力传输系统的元件的示例;
图14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力传输系统的元件的示例;
图15示出了优选实施例的细节;
图16图示了开关的打开和闭合以及各种时段;
图17图示了图15的方案上的变形;
图18图示了用于限制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电流的稍微不同的布置;
图19图示了包括保护电路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电路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
图20图示了包括保护电路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保护电路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
附图是示范性附图;相同的部分一般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一些实施例,其中电力通道和通信通道是分离的电气电路。
在图7中示出依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包括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电力传送器的第一电感器307和第二电感器407——即分别是也被称为电力传输线圈307和通信线圈407的电力传输电感器和通信电感器——是分离的电感器。这允许用于从电力传送器向电力接收器提供电力的电力传送通道(在图7中由从电力传送器2去往电力接收器5的箭头图示)和用于从电力接收器向电力传送器提供数据的通信通道(由从电力接收器5去往电力传送器2的箭头图示)为基本上电气分离的电路。电力传送器包括至少包含部件301、303、305和307的电力传输电路701,以及至少包含元件403和407的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电力接收器5中的控制电路417提供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在电力信号的功率减小时的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电感器413发送给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实际上,在该系统中,在电力传输期间,系统采用重复时间帧,其至少包括电力传输时段(或间隔/时隙)和通信时段(或间隔/时隙)。相对于电力传输时段,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在通信时段期间减小。在大多数实施例中,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在通信时段期间低得足以使电力信号本身对发送给电力传送器2的数据信号具有可忽略的影响。该方案提供以下优点:两个通道(电力和通信通道)可以独立地优化,并且两个电路701和702可以基本上个别地针对其功能而优化。例如,传送电力线圈及其谐振电路可以被设计用于最佳的电力传输性能,而通信线圈以及实际上谐振电路可以针对通信而优化。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Tx控制电路401的电力传送器2,Tx控制电路401被布置为从载波生成和解调电路403(其还包括用来区分从电力接收器5所接收的数据的部分)取回数据。Tx控制电路401使用信号来控制电力通道。例如,功率的量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和/或驱动该设备所需要的负载,并且对此的反馈可以通过从电力接收器5经由通信通道发送给电力传送器2的数据来提供。在图7中,指示kp和kc分别表示电感器307和313之间、407和413之间的耦合系数。标记“ZeroX”是指过零点并且指示被提供或取回以指示输入信号Umains何时具有过零点的时序信息。这指示Tx控制单元401接收关于输入电源信号Umains中的过零点的出现的信息。其然后可以响应于这些过零点的时序而相应地控制电力逆变器(303)以及载波生成和解调(403)电路。
在实施例中,过零点的时序被使用来生成时间帧,其包括通信时段/间隔/时隙以及电力传输时段/间隔/时隙。通信时段定位在过零点附近并且是其中可以发生通信的时间段,特别是电力接收器5可以通过负载调制进行通信的场合。由于通信时段围绕电力传输信号的功率电平的时序,电力传输信号的功率电平在通信时段期间要比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更低。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传输电路701可以被布置为关断电力信号(即,用于电力传输线圈307的驱动信号)。
因而,采用周期性并且重复的电力传输时间帧,其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时间间隔,即电力传输时段和通信时段,其中功率电平在通信时段中减小。因而,电力的传输主要在电力传输时段中执行,而通信时段用于数据通信。
更加详细地,整流器301接收电源信号Umains并且对其进行整流。整流器301因而可以是AC到DC换流器,其接收AC信号并且生成具有变化电平的DC信号。
在特定示例中,电源接收具有50Hz或60Hz的频率的市电导出的正弦波信号。整流器301执行正弦波信号的全波整流。因而,生成对应于图4的Udc_abs信号的电源信号。
电源信号中的周期性变化的频率典型地从市电信号的频率导出,并且因而典型地对应于50或60Hz(或者其第一谐波,即100Hz或120Hz)。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变化可以高达1kHz。
在示例中,整流器301不包括任何平滑电容器,并且因而电源信号对应于经全波整流的正弦波信号。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整流器301可以包括对经整流的信号进行平滑处理的电容器,由此生成具有较小电平变化的电源信号。然而,在大多数实施例中,电容器可以相对小,从而至少对于一些负载而言导致具有大幅变化的电平的电源信号。例如,在许多场景下,纹波可以为全负载的至少25%或50%。
因而,生成具有变化电压的DC电源信号。变化的电压是由于AC电平的变化,并且因而DC电源信号是具有两倍市电频率的周期的周期性信号,即对于50Hz输入信号具有10毫秒的周期或者对于60Hz输入信号具有8.3毫秒的周期。
整流器301耦合到电力信号生成器303,其接收电源信号并且根据电源信号生成用于电力传输线圈307的驱动信号,电力传输线圈307经由谐振槽305耦合到电力信号生成器303。
幅度变化的频率将典型地跟随电源信号中的变化。一般地,频率维持相对低并且不会超出1kHz。然而,尽管幅度以这样相对低的频率变化,但驱动信号本身的频率相对高。
电力信号生成器303可以特别地包括变频器,其被布置为生成要比电力信号的频率更高的驱动信号的频率。变频器可以相对于电力信号而增大驱动信号的频率。电力传输线圈307由驱动信号驱动,驱动信号具有比电源信号的频率显著更高的频率。电源信号的周期典型地不小于2.5毫秒或者甚至5毫秒(分别对应于400Hz或200Hz的频率)。然而,驱动信号典型地具有至少20kHz到200kHz的频率。在电力传输时段——即在各通信时段之间的间隔——期间,驱动信号可以特别地如下给定:
d(t)=p(t)·x(t)
其中p(t)是电源信号,而x(t)是具有比p(t)高的频率的信号,并且典型地具有高得多的频率(例如,典型地高达100倍或更多)。为了减少损耗,x(t)典型地为AC信号,即其具有为零的平均值。
x(t)可以例如是正弦波。然而,在图4的示例中,x(t)对应于方波信号。频率变换在示例中通过切换操作而不是通过乘法来执行。具体地,变频器包括开关电路,电源信号作为供应电压被提供给开关电路,并且开关电路经由开关元件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槽电路305,开关元件提供对应于电源信号和频率变换信号x(t)的乘法的效果。
在图7的系统中,变频器包括逆变器形式的驱动电路,其从被用作供应电压的电源信号的变化的DC电压生成交流信号。图8示出了半桥逆变器的示例。开关S1和S2被控制成使得它们绝不同时闭合。可替换地,S1闭合而同时S2打开,并且S2闭合而同时S1打开。开关以期望的频率打开和闭合,由此在输出处生成交流信号。图9示出了全桥逆变器。开关S1和S2被控制成使得它们绝不同时闭合。类似地,开关S3和S4被控制成使得它们绝不同时闭合。可替换地,开关S1和S4闭合而同时S2和S3打开,然后S2和S3闭合而同时S1和S4打开,从而在输出处创建方波信号。开关以期望的频率打开和闭合。
以该方式,可以生成如图10中所示的驱动信号Uac_HF,从而导致通过电力传输线圈307的电流,其对应于如Iac_Tx所示的电流。
在图7的系统中,由变频器生成的信号不直接馈送到电力传输线圈307。而是,信号被馈送到限制器,其被布置为约束(restrict)被馈送到电感器的驱动信号的功率以使得该功率在重复时间间隔期间,即在通信间隔期间在给定阈值以下。限制器的输出被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在特定示例中经由槽电路305),即耦合包括谐振电路。
作为具体示例,限制器可以简单地通过从电力传输电路701的输出断开电力传输线圈307而约束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信号的功率。因而,在该示例中,来自变频器的信号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被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电力传输时段被通信时段中断,在通信时段中来自驱动信号的信号不被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
限制器还可以是逆变器的固有部分。作为具体示例,全桥逆变器中的开关通常有相位差地开关,有相位差意味着至少部分时间开关S1和S4闭合而同时S2和S3打开,并且反之亦然,方波的生成可以通过无相位差地开关而被停止,无相位差意味着开关S1和S3闭合而同时S2和S4打开,并且反之亦然。一般地,电力信号的强度可以通过全桥中的相位来控制。越多的开关同相,电力信号的幅度就越低,越多的开关异相,电力信号的幅度就越高。
图10图示了可以出现在图7的电力传送器2中的信号的示例。该图首先示出了作为馈送到电源的市电信号的信号Umains。该信号是全波,其经整流以生成与如图4中所示的Udc_abs对应的信号电平变化的电源信号。变频器然后将其变换成与图4和10的Uac_HF对应的高频信号。然而,并非仅仅将该信号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谐振电路,而是依照图10中所示的门信号On_Off_ZeroX信号对该信号选通(gate)。当该门信号具有高值时,由变频器生成的电力传输信号被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谐振电路,而当该门信号具有低值时,由电力信号生成器303生成的电力传输信号不被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谐振电路。因而,在选通之后的所得信号被示为图10的Uac_HF,其在被谐振电路平滑处理之后变为图10的信号Uac_Tx。因而,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电力传输信号在该特定示例中对应于图10的信号Uac_Tx。
作为示例,限制器可以合并有半桥或全桥逆变器。当门信号On_Off_ZeroX具有低值时,半桥或全桥逆变器的所有开关可以切换到非传导状态中,使得电力信号不耦合到传送器线圈。
选通信号因而限定在其中将电力传输驱动信号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电力传输时段。这些电力传输时段被在其中不将电力传输信号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通信时间段所中断。在图7的系统中,这些通信时间间隔改而被使用于电力传送器2和电力接收器5之间的通信。
这样,系统采用重复时间帧,其在特定情况下被划分成两个时间段/间隔,即一个用于电力传输,而一个用于通信。
在图7的系统中,通过电力接收器5对由电力传送器2生成并且馈送给通信线圈407的载波信号进行负载调制来实现通信。因而,通信是基于在通信间隔期间生成的通信载波,例如可以生成对应于在图10中标为‘载波’的信号的载波,并且该载波然后可以被负载调制成通信数据。在其它实施例中,从电力传送器2到电力接收器5的前向通信可以例如通过载波本身直接被调制而实现,例如其可以是幅度、频率或相位调制,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
在图7的示例中,电力传送器2包括同步器,其被布置为同步时间帧,并且因而把通信和电力传输时段同步于电源信号。同步器可以被布置为取决于电源信号中的变化来控制时间帧和时段的时序。例如,同步器可以被布置为隔离AC分量与电源信号,并且使通信时段同步于AC分量中的周期性变化。
时间帧与电源信号的同步可以允许最小化所引入的用于通信的专用时间间隔的对于电力传输的影响。例如,通信时段的时序可以选择成与其中电力信号的功率最低的间隔一致。在许多场景下,其还可以便利于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之间的同步,因为电力信号典型地包括取决于电源信号的信号分量,并且信号分量相应地反映电源信号中的变化。因此,电力接收器可能能够同步于电力信号中的变化,并且该同步可以固有地也使电力接收器同步于电源信号中的变化。因而,可以在不要求交换专用同步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公共同步,并且因而公共同步可以以减少的开销来实现。
图7的系统相应地应用时间帧以便将操作划分成电力传输时段和通信时段。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从电力传送器2向电力接收器5感应地耦合电力传输信号,由此提供电力的无线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不发生通信。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电力传输间隔期间可以发生某种通信,例如电力传输信号可以由电力接收器5依照Qi标准版本1.0和1.1来进行负载调制。
在通信时段期间,可以在电力接收器5和电力传送器2之间传达数据,但是不执行电力传输。具体地,不将电力传输信号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负载317不耦合到接收器线圈313(在其它实施例中,即便没有提供电力传输信号,电力负载可以仍旧耦合到接收器线圈313)。因而,没有由于电力传输操作而感应或改变电磁场,并且因此创建干净得多的电磁环境以用于通过无线感应传达数据。
电力传送器2和电力接收器5因而可以应用循环重复的时隙化帧,其中一个时隙(通信时段)预留用于数据通信,而另一时隙(电力传输时段)预留用于电力传输。这特别地允许在数据通信时隙中优化用于数据传输的条件和参数(例如,频率、幅度、信号形状),而同时可以在电力传输时隙中优化用于电力传输的条件和参数。此外,电力传输操作将不会使通信降级。
相比于电力传输时段的持续时间,通信时段典型地将具有相对短的持续时间,以便预留更多的时间用于电力传输。典型地,通信时段的持续时间将小于总时间帧(例如,由电力传输间隔和通信间隔的持续时间给定)的10%或甚至5%。在许多实施例中,通信时段将具有不小于1ms且不大于5ms的持续时间。这在许多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在通信和电力传输要求之间的有利折衷,并且特别是可以提供适当的通信带宽,而不会过度地减少系统的电力传输能力。
在系统中,通信时段的时序不随机而是同步于电源信号的电平变化。特别地,通信间隔被同步于电平变化,使得它们在这些电平低于给定阈值时出现,并且特别地,通信间隔被同步成使得它们出现在电源信号的最小值附近。通信间隔可以特别地被选择成使得它们以对应于电源信号的最小值的时刻为中心。
在诸如图10那样的示例中,这些最小值出现在馈送给电源的AC信号的过零点的时间处。因而,在示例中,电力传送器2可以包括过零点检测器,其检测输入市电(导出)信号的过零点。这些过零点然后可以用于调节通信间隔的时序以使得这些通信间隔以这些过零点为中心。
在其它实施例中,系统可以例如将通信间隔定时为出现在不与AC输入信号的过零点一致的最小值处。例如,如果整流器301包括平滑电容器,其导致经平滑处理但是仍旧具有非常高纹波的电源信号,则最小值将不再与过零点重合。在该情况下,这些最小值可以在经整流的源信号中被直接检测到,并且被用来对通信间隔定时。
在许多实施例中,同步器可以被布置为通过检测电源信号中的改变并且相应地调节重复时间间隔的时序而直接同步于电源信号。
例如,电容器可以被用来移除电源信号的DC分量。所得AC信号可以被滤波,以移除或减少噪声而同时允许保留周期性低频变化(典型地在50-60Hz处(或者对于全波整流而言加倍))。所得AC信号可以例如被提供给施密特触发器以生成具有二进制值的方波信号。该信号可以输入给锁相环,其使输出信号同步于输入方波信号。可以使输出信号生成为具有期望的占空比,以及可能带有相对于输入方波信号中的转变(transition)的所期望的时间偏移。来自锁相环的输出信号然后可以被直接用来控制限制器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器可以不是通过评估电源信号本身而直接地使重复时间间隔同步于电源信号,而是可以替代地使同步基于某个本身同步于电源信号的信号,并且特别是基于从电源信号导出的信号或者基于从中导出电源信号的信号。
将领会到,电力接收器5的同步器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方案以用于同步于由电力传送器2引入的通信间隔。例如,如果电力传送器2没有引入载波,则由电力传送器2感应的信号可以具有与图10的信号Uac_HF的特性对应的特性。同步器然后可以继续进行,以检测其中所感应的电力信号为零的时间间隔,并且然后可以同步于这些检测。
时间帧时序将典型地容易在电力传送器2中可获得来作为用来控制(例如,选通)电力传输信号的相同时基。在电力接收器5处,时序可以通过基于功率电平变化去检测在电力时间间隔与减小电力时间间隔之间的转变而从电力传输信号本身导出(例如,使用施密特触发电路)。例如,第一锁相环可以是基于下降边缘转变(即,从电力时间间隔到减小电力时间间隔),以生成与从电力时间间隔到减小电力时间间隔的转变同步的时基信号。第二锁相环可以是基于上升边缘转变(即,从减小电力时间间隔到电力时间间隔),以生成与从减小电力时间间隔到电力时间间隔的转变同步的时基信号。然后两个所生成的信号可以具有例如50%的占空比,并且可以通过组合两个所生成的信号而生成与两个转变同步的时基信号(例如,使用例如‘或’(OR)或‘与’(AND)函数)。
在之前的示例中,驱动信号仅在电力传输间隔期间耦合到电力传输线圈307。然而,将领会到,在其它实施例中,信号也可以在通信间隔期间馈送到电力传输线圈307,但是馈送到电力传输线圈307的信号的功率由限制器约束为在给定阈值以下。阈值可以是固定且预确定的值,或者可以例如是可变阈值。例如,在通信间隔期间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电力传输信号的最大功率可以基于发生在通信间隔中的通信的出错率而被调节。例如,如果出错率增大到给定水平以上,则功率阈值减小,并且如果出错率降低到给定水平以下,则功率阈值增大。
相应地,图7的系统允许这样的短程通信链路通过以下方式与由电力传送器2为了电力传输而生成的强磁性信号共存,即:适配电力传输信号以使用时分时间帧并且使短程通信与该时间帧同步。
特别地,不是使用如现有系统中的连续电力传输,而是当前系统将时间帧应用于感应电力信号/电力传输信号。时间帧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时间段/间隔/时隙,即电力传输时段,在其间生成具有用于电力传输所要求的功率的电力传输信号,以及作为减小电力时间间隔的通信时段,在其间仅提供减小功率电平的电力传输信号。实际上,在许多实施例中,电力传输信号可以在通信时段期间完全关断。适配电力传输操作并且有效地使这个操作非连续的方案允许短程通信与电力传输共存。该方案允许短程通信在电力传输阶段期间被执行。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每一个时间帧内的电力传输时段的持续时间(或者在有多于一个电力传输时段的情况下,电力传输时段的组合的持续时间)长于每一个时间帧内的通信时段(或者在有多于一个通信时段的情况下,通信时段的组合的持续时间)。在许多实施例中,其至少是2、3、5或甚至10倍长。在其中每一个时间帧仅包括一个电力传输时段和一个通信时段的实施例中,占空比(对于减少的电力时间间隔)典型地不多于20%、10%或甚至5%。
通过提供充分的时间以用于建立有足够容量的通信通道而没有不可接受地影响电力传输,这典型地可以是有利的。
时间帧可以典型地具有不小于5ms且不多于200ms的持续时间。此外,时间帧是周期性重复的时间帧。相应地,重复频率典型地不小于5Hz且不多于200Hz。这在许多场景下可以提供改进的性能,并且特别是可以允许短程通信系统提供足够快速的通信,令在可传达数据之前的最大等待时间段被减少到将不会导致对电力传输性能的不可接受影响的持续时间。因而,其往往将提供足够快速的响应时间来让电力传输保持有效。对于紧凑设计并且为了尽可能多地减小以下可能性,即来自除被驱动的那个之外的电力接收器的信号被接收和/或对正确数据信号造成干扰,通信和电力通道最终具有几乎一对一的关系,例如通信线圈应当共享与电力线圈相同的磁平面(例如,传送通信线圈和传送电力线圈必须处于相同磁平面中,并且接收通信线圈和接收电力线圈必须处于相同磁平面中)。图11图示了这样的布置,其是优选布置。图11示出了对于具有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线3的电力传送器2的视图。视图是对于在操作中面向例如图1的桌面的电力传送器2的那侧,并且示意性地示出电力传送器2的通信线圈407和电力线圈307的位置的实施例。
通信线圈407与电力线圈307被布置在一个平面中。通信线圈407可以被布置在电力线圈307附近,紧密地连接以使得仅与一个本地供电的设备发生通信。
通信线圈407和电力线圈307之间的紧密的物理对应性可以提供电力传输和通信之间的紧密的一对一关系。特别是,这可以确保通过通信通道接收/传送的数据真正地是涉及经由对应电力传输通道的电力传输的数据,即可以以充分高的可能性确保的是:通信确实是在双方间执行电力传输的电力传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之间。这可以防止或减少出现不合期望的场景的风险,即:其中电力传输操作被附近不同于正被电力传送器供电的那个电力接收器的电力接收器所控制。
将领会到,图11仅仅提供了示范性布置。然而,一般地,在任何紧凑设计中,传送电力电感器307(通常以线圈的形式)和传送通信电感器407之间的磁耦合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值。
典型地可以预期到传送电力电感器307和传送通信电感器407之间的耦合因子为0.3-0.5。
因而,尽管通过把时间帧划分成通信和电力传输时段而实现的时分可以导致电力信号在通信时段期间对通信信号具有可忽略的(或至少低的)影响(由于电力信号的幅度在许多实施例中在通信时段期间可以减小到非常小或者甚至为零的值),但是典型地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生成跨传送通信线圈两端的大电压。取决于通信线圈的电感值,跨它两端的电压在许多实际的实现中可以达到几百伏。尽管跨通信线圈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减小线圈的电感值而减小,但是电压在实际中经常可能仍旧达到100V或者对于具有例如1或2个绕组的线圈甚至更高。例如,对于与具有2个绕组的21.4cm线圈相对应的电感值3μH,电压对于许多实际的电力传输可能仍旧达到120V或更多。
图12图示了在电力线圈307和通信线圈407之间的耦合的效果。图12图示了在电力传输阶段期间可能预期的跨传送通信线圈(顶部)和传送电力线圈(底部)的典型电压电平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电力线圈307和313(Tx和Rx)的电感被设定为42μH,通信线圈407和413(Tx和Rx)的电感被设定为20μH,并且考虑到通信和电力线圈之间耦合为0.4。
因而,如从图12可看到的,即便在电力信号几乎为零时的通信时段期间发送数据信号,并且因此在电力信号的过零点附近的通信时段期间电力信号本身最有可能对通信信号具有可忽略的(或很少的)影响,但是跨通信线圈407两端的大电压仍旧可以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生成,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感应电力信号为高。取决于通信线圈的电感值,跨它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几百伏,如图12中所图示的。尽管跨通信线圈的电压可以通过减小线圈的电感值(但是以减小灵敏性为代价)而被减小,但是跨它两端的电压实际上仍旧可以达到100V或者对于具有1或2个绕组的线圈甚至更高。例如,对于与具有2个绕组的21.4cm线圈相对应的电感值3μH,跨它两端的电压仍旧达到120V。
跨传送通信线圈所生成的大电压(和电流)电平可能潜在地损坏并且甚至永久地破坏连接到或耦合到通信线圈407的电路,并且特别是可能损坏通信电子器件。这可能引起有错误的操作并且可能导致电力传输的非计划中的操作,例如导致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被设定成错误值。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实现承受这些大电压的电子组件。然而,该方案是不想要的,因为电子器件的成本、尺寸、复杂性等将增大至不可接受的水平。
图13图示了电力传送器2的通信电路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第二电感器,即通信线圈407,被布置成在电源信号为低时的时段,即在通信时段期间,从电力接收器5接收数据信号(经由电感器413,参见图7)。通信线圈407与通信电容器1011串联耦合,如在图14中所图示。在该示例中,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形成谐振电路。
另外,在图13的示例中,经由通信线圈407的通信是从电力接收器5到电力传送器2的数据的通信,其是通过电力接收器5对由电力传送器的通信电路生成且馈送到通信线圈407的载波信号进行负载调制而实现的。电力传送器2包括驱动器1001、1003,其生成用于由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的串联耦合形成的谐振电路的驱动信号。在典型情况下,驱动信号的频率被设定成(至少近似地)对应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这可以例如通过使驱动器适配谐振频率或者通过把驱动器和谐振电路设计用于相同谐振电路而实现。
将驱动信号馈送给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的串联耦合,从而使通信线圈407生成感应的通信载波信号,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负载调制,即由电力接收器5通过使应用于接收器通信线圈413的负载发生变化而改变负载。
通信线圈407的以及因而也是谐振电路的负载中的所得变化通过电力传送器的通信电路来检测。例如,可以测量通过通信线圈407的电流,并且可以评估变化以对负载调制所引入的数据进行解调,如技术人员将已知的。
在通信时段期间对通信线圈407的驱动可以类似于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驱动电力传输线圈307的方案。
更加详细地,在特定示例中,载波生成器和解调器403包括向驱动器提供电力信号的电源1002。因而,电源1002向通信电路提供电力。在许多示例中,电力信号可以是DC信号。然而,在本示例中,提供给通信电路的电力信号是同样提供给电力传输电路的电源信号Umains。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或类似物可以被用来减小电源信号Umains的幅度。
在许多实施例中,这些方案反映了其中电力传输是市电驱动的并且信号Umains可以直接对应于市电信号的实现。
在具体示例中,载波生成器和解调器403包括AC/DC换流器1001,其对输入ac电压(例如,市电)进行整流以生成馈送给DC/AC换流器1003(逆变器)的经整流的市电信号。相比于被用于生成用于电力传输线圈307的驱动信号的方案,AC/DC换流器1001包括平滑电容器并且经常还包括电压控制器,导致生成恒定的DC电压。因而,尽管整流器301生成变化的DC电压,但是AC/DC换流器1001生成恒定的电压。
DC/AC换流器生成高频驱动信号,其被馈送给由通信电容器1011和通信线圈407形成的谐振电路。在该示例中要强调的是,通信通道从市电供电。从市电供电是为通信通道供电的一种方式。然而,通信通道还可以从外部DC供应来供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AC/DC换流器(1001)不必要。
优选地,载波频率为高,例如被设定为500kHz以上的值,例如在500kHz到2.5MHz的范围中,例如在800kHz附近。
优选地,载波频率甚至更高,在MHz范围(典型地,2.55-20,最典型地15-20MHz)中。在这些频率处,可获得更大的数据速率和更容易的通信保护。
因而,在该示例中,载波生成器和解调器403包括驱动器(在具体示例中,由AC/DC换流器1001和DC/AC换流器1003(逆变器)形成),其生成用于通信电容器1011和通信线圈407的串联耦合的,即到谐振电路的驱动信号。至少在每一个时间帧的通信时段期间(并且典型地在大多数实施例中,同样针对电力传输时段的部分)将驱动信号应用于谐振电路。驱动信号提供可以由电力接收器5进行负载调制的信号,并且可以检测对应的电感器电流变化。
在示例中,驱动信号被生成为具有比电力供应的幅度变化高得多、并且也比用于电力线圈307的驱动信号的频率(即,比感应电力信号的频率)实质上更高的频率。典型地,通信驱动信号的频率为感应电力信号的频率的至少两倍。
电力接收器5然后可以对感应通信载波进行负载调制,感应通信载波是通过把通信驱动信号施加到通信谐振电路——例如通过改变电力接收器通信线圈413的负载——而生成的。
经改变的负载导致电力传送器2的谐振电路的电流和/或电压的变化。在图13的示例中,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提取由通信线圈407接收的数据信号的解调电路1007,以及用于取决于所提取的数据信号而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307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功率的控制单元401。例如,电力接收器可以传送电力控制错误消息,并且响应于这些消息可以调节用于第一导体307的驱动信号的功率电平,从而形成电力控制回路。
解调电路1007在该示例中与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串联耦合,并且其测量通过通信线圈407的电感器电流。在该示例中,驱动信号可以由逆变器1003生成,逆变器1003施加开关电压信号,并且所得的电感器电流将取决于由电力接收器所加的负载。相应地,负载的改变可以通过检测电感器电流中的对应改变来检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在该示例中,生成感应通信载波的通信输出电路相应地由通信电容器1011、通信线圈407、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的串联耦合来形成。将领会到,这些组件的次序可以在不同实施例之间变化。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它元件可以是输出电路的一部分(例如,耦合电容器等)。
在示例中,控制电路401被布置用于施加解调电路从通信线圈407的受控电气解耦合,在本示例中是通过对与其它组件串联地、并且特别是与通信线圈407串联地耦合的开关1009的打开和闭合来进行的。该开关在此之后还将被称为开关S1。为了改进通信,当正对负载调制进行解码时,即在通信时段期间,流过通信线圈407的电流(至少其更主要的部分)优选地流过解调电路。开关S1可以是MOSFET开关,图中所示的任何开关同样可以是MOSFET开关。
然而,跨传送通信线圈两端的电压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可以达到几百伏,并且这可以导致可能潜在地损坏驱动器或实际上损坏解调电路1007的情况。特别地,由于高的感应电压,流过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的电流可以达到非常大的值,典型地达到几安培。在图13的系统中,开关S1因此被实现为与传送通信线圈407串联以控制电流。具体地,当跨通信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了电流、该电流被认为引起对通信电路,并且具体地是对解调电路1007或驱动器1001、1003导致损坏的风险时,开关被打开,由此从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解耦合通信线圈。然而,在该示例中,在大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开关是打开的,由此防止电流流过通信线圈407、通信电容器1011、驱动器1001、1003和解调电路1007的串联耦合。
在该示例中,朝向每一个电力传输时段的结尾,电力信号在功率方面降低,跨通信线圈两端所生成的电压也降低。
在实施例中,如果该电压降至可接受水平以下(例如,不会损坏通信电路的电压),则开关S1被闭合,由此允许电流流过通信输出电路。开关(S1)连接以及断开经过传送通信线圈407的电流通路,由此从第二电感器(407)电气耦合和解耦合数据提取电路(1007)。
将领会到,在许多实施例中,通信线圈407的解耦合/耦合可以通过包括与通信线圈407串联(并且因而与通信电容器1011、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串联)的开关而实现,其中开关可以在短路和开路状态之间切换,即开关可以被插入串联电路中并且被布置成断开或接通电路。在许多实施例中,开关可以被布置为在其中电阻(插入在串联耦合中)小于100Ω的闭合状态和其中电阻(插入在串联耦合中)不小于1kΩ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因而,在许多实施例中,通信线圈407可以与开关元件串联耦合,该开关元件在通信线圈407电气耦合到解调电路1007/驱动器1001、1003时具有小于100Ω的电阻,并且在通信线圈407针对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电气解耦合时具有不小于1kΩ的电阻。因而,开关元件可以在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引入不小于1kΩ的电阻,并且在通信时段期间引入不多于100Ω的电阻。
开关元件的开关的精确定时可以取决于各个实施例。在许多实施例中,开关可以在通信时段结束时(例如,在从其开始时起的预定持续时间之后)解耦合通信线圈407。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关可以在解调电路1007已经解码完整的一组数据时——即在电力传送器确定其已经检测到其可以在通信时段中接收的所有数据时——解耦合通信线圈407。例如,如果每一通信时段仅传送一比特,则一旦解调单元1007已经检测到一比特,解耦合就可以立刻发生。
类似地,通信线圈407耦合到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时的时序可以在不同实施例中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耦合(以及实际上解耦合)可以简单地在每一个时间帧内的预定时间处执行。例如,开关可以在上一次解耦合之后的8毫秒处将通信线圈407耦合到解调电路1007/驱动器1001、1003。开关然后可以在再次解耦合通信线圈407之前等待另一个2毫秒。以这种方式,实现了简单的10毫秒时间帧。另外,该时间帧可以同步于电力传输信号的幅度变化,例如通过使通信时段的中点,即耦合的2毫秒的中点,被设定成电力传输信号的幅度的重复最小值的时间来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传送器2可以包括控制器,其被布置为响应于对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确定用于将数据提取电路1007电气耦合到第二电感器407的时间。
例如,电力传送器2可以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例如,通过测量用于逆变器303的供应功率)监控用于被馈送给电力传输线圈307的驱动信号的功率电平。当该电平降至预定的电平以下时,开关S1可以切换到闭合状态,从而将通信线圈407耦合到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
阈值可以设定成被视为足够低以用于使在通信线圈407中感应的电压不会对驱动器1001、1003或解调电路1007导致损坏的电平。阈值可以例如在制造期间通过校准来确定,或者例如通过对电力传输线圈307和通信线圈407的物理属性和布置的设计和分析来确定。
在图7和13的系统中,电力传送器还包括放电电路1010,其被布置为在时间帧的放电时间间隔期间使通信电容器1011放电。放电时间间隔至少部分地在通信时段之前,即通信电容器1011在传送电力估计期间的至少某一时间内放电。在许多实施例中,放电间隔在通信时段开始之前终止,例如放电电路1010可以在通信开始之前停止让通信电容器1011放电。通信电容器1011可以在放电间隔期间完全地或者部分地被放电。
作为示例,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电力传输电路701驱动电力传输线圈307。作为响应,感应电力传输信号在通信线圈407中感应信号。然而,开关S1打开,由此解耦合通信线圈407。在朝向电力传输时段的结尾的某一时间处,放电时间间隔开始并且放电电路1010开始使电容器放电。在该时间处,在通信线圈407中感应的电压典型地被减小,由此在许多实施例中提供更为合适或更安全的操作环境。在给定持续时间之后,放电电路1010可以停止对通信电容器1011放电。在相同时间处,开关S1可以闭合,由此将通信线圈407耦合到解调电路1007,并且由此闭合通信电容器1011、通信线圈407、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的串联耦合。短时间之后,驱动器1001、1003可以开始生成驱动信号(即,驱动器的逆变器可以开启)并且通信时段可以开始。在这个时间期间,载波可以由电力接收器5来进行负载调制,并且由解调电路1007来检测数据。在给定的持续时间之后,通信时段可以结束并且逆变器可以关断,从而不生成通信载波。在相同时间处,开关S1切换到打开位置,由此解耦合通信线圈407。电力传输时段然后可以开始。
图7和13的系统相应地包括放电电路1010,其在通信时段的初始化之前,并且典型地在驱动信号/通信载波的生成的开始之前,减少存储在通信电容器1011中的电荷。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在通信时段之前的、存储在通信电容器1011中的电荷的这种减少在许多场景下提供了改进的操作。实际上,尽管耦合和解耦合通信线圈407的方案可以提供改进的操作,但是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实践中可能存在阻碍系统的最佳操作的困难和问题,并且这些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在通信时段之前对通信电容器1011进行时间相关的主动放电而消除或缓解。
具体地,通过解耦合通信线圈407(即,开关S1 1009的打开)而实现的串联耦合的断开意在防止在串联耦合中流动的任何电流牵涉到通信线圈407,即打算并且期望防止由于在通信线圈407中感应的信号所引起的、电流在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的串联耦合中的流动。相应地,将预期到的是,该电路的状态在通信时段的大部分期间不改变。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在实践中,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并且相反,一些电流可能流动,导致状态改变,这可能对于系统的操作是不利的。
作为示例,图14图示了电力传送器2的通信部分的典型输出电路的示例。在该示例中,通信线圈407通过由开关S2 1015和S3 1017以及二极管D2 1029和D3 1031形成的半桥逆变器来驱动。此外,包括开关S1 1009以用来断开或者构成串联耦合(解调电路1007在该示例中未示出)。在通信时段期间,S1闭合并且逆变器驱动由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形成的谐振电路。然而,在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S1打开并且通信线圈407从逆变器(以及解调电路1007)解耦合。相应地,不预期电路的状态会改变。
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由于开关不是理想组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典型地将存在某种电流流动,甚至是在该时间期间。他们已经进一步认识到,这可能影响输出电路的操作。
例如,在实践中,开关S1、S2和S3可以通过场效应晶体管(FET)实现。由于这些组件的寄生属性,即使在开关S1打开时,小电流仍旧可能流动。例如,在大多数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逆变器可以关断,这典型地通过静态保持S2打开和S3闭合而完成。然而,由于开关S1中的泄露,在通信线圈407中生成的任何电压将导致在电路中流动的某种电流。在其它实施例中,尽管通信线圈407被解耦合,但是寄生组件,诸如体二极管(body diode)(具体地是图14的D2和D3)将导致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电路状态改变,并且这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致不利操作。例如,当开关S1闭合时,其可以导致高的初始电流。作为另一个示例,其可以阻碍通信线圈407的有效驱动。
在所述系统中,这些影响通过在通信时段之前对通信电容器1011的选择性放电而缓解。尤其是,这防止了在开关S1闭合时高电压/电荷存在于通信电容器1011中。
然后这可以防止非常高的浪涌电流流过解调电路1007和逆变器,并且因而可以防止高的浪涌电流潜在地损坏电路。实际上,在解调电路1007不存在的情况下,已经发现,通信电容器1011之上的电荷在实际中可能在开关S1闭合时导致高电容器电压(例如,超出100V)。该高电压和高电荷将导致高电流,其可能损坏解调电路1007和逆变器电路。然而,这可以通过引入选择性放电的方案而得到防止。
而且,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通信电容器1011的高电压可能阻碍由通信线圈407和通信电容器1011形成的谐振电路的有效驱动。例如,如果逆变器被馈给30V的固定DV电压,则通信电容器1011的100V的初始电压将导致可能不受驱动器的逆变器输出所控制的操作点,即这些电压将不允许开关/FET 1025、1027有效地驱动谐振电路。尽管电压和电荷累积可能在逆变器开始尝试驱动谐振电路时逐渐减小,但是对这个效应的依赖将在可以生成通信载波之前引入延迟。然而,通信电容器1011的抢先放电可以将电压减小到其中逆变器输出(并且具体地是半桥或全桥逆变器的晶体管)可以从一开始就有效地驱动信号的电平。
在许多实施例中,解调电路1007可以被布置为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形成在通信电容器101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放电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通路可以简单地通过连接在端子之间的开关而实现,或者有可能通过开关和用于限制放电电流的串联电阻器而实现。
然而,在许多实施例中,放电电路1010可以被布置为形成在通信电容器1011的端子之间的电气通路,其中电气通路包括驱动器1001、1003和数据提取电路(1007),并且典型地还包括通信线圈407。
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电路1010可以使用开关S1 1009来实现,开关S11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通信时段之前——并且典型地在驱动器生成通信载波之前——被闭合,以便经由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1、1003对通信电容器1011进行放电。例如,在图13的示例中,通信电容器1011可以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通过开关S1被闭合、由此形成经由通信线圈407、开关S1、解调电路1007(没有示出)和逆变器的开关S2的放电通路而放电。
在许多这样的实施例中,放电电路1010包括用于约束通过数据提取电路(1007)的电流的电流约束元件以及用于放电间隔的至少一部分的驱动器。因而,不是仅通过逆变器和解调电路1007的组件来约束通信电容器1011的放电,而是放电电路1010可以包括减小电流的电流约束元件。
在许多实施例中,电流约束元件可以简单地为电阻器。例如,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开关S1可以闭合,但是具有减小电流的串联电阻器。电阻器可以被设定成将电流减小至可接受值的某个值。例如,对于比方说100V的初始电容器电压,以及比方说2A的最大可允许电流,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50Ω电阻器可以在开关S1闭合时与其串联耦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流约束元件可以例如是电流限制器,其具有将电流限制到给定最大值的非线性特性。例如,可以使用简单的电流限制器,其中电流通路中的小电阻器之上的电压被感测并被用来控制电流通路中的晶体管的状态。
电流约束元件可以减小最大放电电流,并且特别是可以减小初始浪涌电流。这特别是可以保护放电中所牵涉到的逆变器和解调电路1007的电路。
然而,在许多实施例中,这样的电流约束元件可以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高度有利,但是有可能使通信性能降级。相应地,在许多实施例中,放电电路1010可以进一步地被布置为在通信时段期间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
因而,在许多实施例中,在通信电容器1011、通信线圈407、解调电路1007和逆变器的串联耦合中流动的电流可以由电流约束元件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但不在通信时段期间进行约束。这可以例如通过包括另外的开关的系统而实现,该另外的开关在通信时段期间使电流约束元件短路。
这可以特别地在许多情况下增加通信性能并且导致增大的调制深度,其允许通过解调电路1007对负载调制变化的更可靠检测。
检测电流约束元件的精确时间可以取决于各个实施例的偏好和要求。然而,在许多实施例中,用于使电流约束元件(例如,通过使它短路或者从串联耦合中移除它)停止作用的时间基于通信电容器1011之上的电压来确定。
因而,在许多实施例中,解调电路1007可以包括控制器,其测量通信电容器1011之上的电压,并且例如响应于该测量而接通或关断电流约束元件(例如,通过使它短路)。作为具体示例,控制器可以被布置为当通信电容器1011之上的电压落至给定阈值以下时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这可以允许电流约束元件提供抵抗高电流的保护,但是在电荷不太可能有害时(例如,当电压足够低以便使对应电流并不高得足以要冒例如任何损坏解调电路1007的风险的时候)不影响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可替换地或者附加地被布置为确定用于响应于对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的时间。
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在许多实施例中可以容易地并且以合理高的精度来确定。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功率电平直接与提供给逆变器303的供应电压(即,图4的电压Udc_abs)有关。这是相对缓慢变化的信号,其可以容易地被测量,并且其提供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的直接指示。相应地,用于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的时间可以是基于该电压。
在通信线圈407中感应的电压直接取决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因此,通过基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而对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进行定时,停止作用可以被定时成发生在例如所感应的电压已经减小至给定阈值以下时。通过将阈值设定成适当的值,这可以提供通信时段将要开始、并且相应地可以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以便允许最佳通信性能的良好指示。
在下文中,将提供一些具体示例,其中电阻器被使用来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减小电流,其中通信电容器1011经由解调电路1007和驱动器1003来放电。
图15示出了这样的实施例的细节。
在该示例中,在电力传输时段的结尾处,大电压存在于谐振槽元件中,并且具体地跨通信电容器1011而存在,通信电容器1011被实现为与通信线圈407 Lcom_Tx串联。为了在接下来的通信时段期间提供可靠的通信和对通信线圈407的驱动,该电容在示例中在通信之前被放电。
可以采取若干步骤:
1. 开关1009在通信开始之前几百μs被闭合。这允许放电时间间隔开始并且通信电容器1011开始被放电。然而,开关S4 1005打开,由此确保以电阻器Rdamp形式的电流约束元件被包括在串联耦合中,从而防止大电流流过通信电路。在该示例中开关1009被闭合的精确时间取决于电力信号电平。朝向每一个电力传输时段的结尾,电力信号降低。因而,其跨通信线圈生成的电压也降低。如果该电压跌至可接受水平以下(即,不会损坏通信电路的电压),则开关1009可以被闭合。这可以由监控系统1013来监控。
2. 由于在开关1009闭合时仍旧可以发生流过通信线圈的大电流,所以阻尼电阻Rdamp1015(典型地在100欧姆附近)优选地被实现成与S1开关1009串联以提供电流约束。该电阻将限制流过通信电路的电流。
3. 阻尼电阻1013优选地在通信时段期间短路(即,有效地从数据接收电路解耦合),以便防止电力传送器的解调灵敏性的降低。在图15中由S4指示的另外的开关1015在通信时段开始时、或在开始后不久、或优选地在开始前不久被闭合。开关1015的控制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而实现:测量Rdamp之上的电压;计算通过Rdamp的电流,并且在所述电流跌至阈值以下时,开关S4可以被闭合,由此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其还可以通过由控制器/监控电路1013测量电容1011之上的电压而实现,如在图15中所示。
图16在具体示例中图示了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即元件从电路或者从彼此的电气耦合和解耦合——的各种时段:
在电力传输时段的开始处,开关S1和S4打开。
通信线圈407 Lcomparator 305_Tx然后从解调电路1007解耦合。在时间t1处在电力时段的结束前不久并且在通信时段的开始之前,开关S1闭合。通信线圈Lcom_Tx然后通过阻尼电阻Rdamp电气耦合到解调电路。这防止过大的电流流过解调电路。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直到时间t2,DC/AC级不向通信线圈Lcom_Tx提供载波信号。在时间t2处,DC/AC级被再次接通并且向线圈提供载波信号。开关S4然后可以在t2到t3之间的任何时间闭合,t3是通信时段的实际开始。闭合开关S4使阻尼电阻Rdamp短路,从而实际上从电路解耦合阻尼电阻。从系统视角来看,所述设置减少从电力传输向通信的转变时间。阻尼电阻Rdamp因而在介于t1和t2之间的时间段以及介于t2和t3之间的时间段(的一部分)内是起作用的。在图16中,这通过时间t1到t3之上的双箭头而示意性指示,其中实线箭头指示其中始终应用阻尼电阻的时间段,而虚线箭头指示其中可能应用阻尼电阻的时间段。
如已经提及的,阻尼电阻是电流约束元件,在该示例中其在放电时间间隔期间限制通过通信电路的电流。其值例如可以被选择成使得:
Rdamp≥VS1/Imax (1)
其中VS1是在开关S1被闭合时的时刻跨开关S1和Rdamp的电压。该电压具有与跨初级线圈的电压相同量级的幅度。Imax是通过通信电路的最大允许的电流。典型地,如果VS1等于大概100V并且Imax典型地设定在2A,则阻尼电阻优选地具有大于或等于50欧姆的值。阻尼电阻的值优选地大于该阈值,但是优选地并不过大。换言之,阻尼电阻理想地应当等于或接近于在等式(1)中描述的最小允许的值。如果该电阻过大,则跨通信电容器1011 Ccom_Tx的电压在时间t3之前不会达到足够低的值。部分放电然后将仍旧在通信时段期间发生;这可以引起损坏,而且还可能干扰所发送的数据的正确解译。
典型地,选择介于50到200之间的值,典型地是介于80到120之间的值,例如大约100欧姆。
图17图示了图15的方案上的变形。在该情况下,开关S1和电阻Rdamp串联,并且与开关S4并联。当开关S1闭合而同时开关S4仍旧打开时,来自通信线圈407 Lcom_Tx的电流通过阻尼电阻Rdamp流到解调电路1007;当开关S4闭合时,阻尼电阻Rdamp短路。而且,使用定时电路而不是监控电路。监控电路和时序电路之间的差异在于,在监控电路中,当可测量值(通过诸如线圈或电容之类的元件或者在这样的元件之上的电压或电流,或者磁通量的强度)达到阈值时,开关被打开或闭合。在定时电路中,在电力和通信时段的时间帧内的特定时间点,例如在电力传输时段的结束或者通信时段的开始之前的固定时间段(其可以取决于电力接收器的类型和/或模型,该类型或模型可以被提供在所发送的数据中)控制开关,即打开或闭合开关。当然,也可以使用定时和监控的混合,例如定时用于控制一个开关,而监控用于控制另一个开关。该控制电路或该多个控制电路可以是更大的控制单元的一部分,或者被集成在其中。也可以取决于正被供电的设备的种类而施加控制。
图18图示了用于限制通过数据提取电路的电流的稍微不同的布置:
当S1闭合而同时S4打开时,电流经由阻尼电阻Rdamp从线圈Lcom_Tx流到地。如图17中那样,这可以被用于使线圈Lcom_Tx放电和/或减小线圈Lcom_Tx上的电压,与图17中的差别在于,电流流到地而不是流到解调电路。在闭合S1之后的某一时间,放电和/或电压减小已经进行到可允许的水平。当S4闭合而S1打开时,电流从线圈Lcom_Tx流到解调电路,并且可以执行通信。电阻Rdamp在通信期间从电路有效地解耦合,因为电流不能流过Rdamp。Rdamp可以连接到电路内的不同点,例如在Ccom_Tx和Lcom_Tx之间。在所有实例中,阻尼电阻Rdamp可以是经由被制成电路的一部分的开关S1、S4而可控制的,以便以安全的方式减小线圈之上的电压,而同时在通信期间解耦合阻尼电阻Rdamp。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传送器2可以实现(例如,作为放电电路的一部分)控制器,其被布置为确定放电时间间隔的开始和/或结束时间。开始和/或结束时间可以基于操作参数来确定。
例如,在许多实施例中,电力传送器2可以响应于对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确定放电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
例如,在其中感应电力信号的瞬时功率电平跟随供应电压Umains的变化的实施例中(诸如在图10的示例中),控制器可以连续地测量感应电力信号(例如,间接地通过测量供应电压Umains)。当功率电平达到给定阈值(例如,最大值的10%)时,电力传送器2可以着手来完全切断到电力传输线圈307的电力信号,诸如像通过图10中的信号Uac_HF所图示的。然而,其可以着手较早地发起电容器的放电,并且具体地可以将放电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设定成功率电平越过更高的第二阈值的时刻。例如,电力传送器2可以在功率电平跌至比方说最大值的15%之下时开始使电容器放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传送器2可以被布置为测量电容器的电压,并且响应于所测量的电容器值而开始放电时间间隔。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器可以在电力传输间隔期间连续充电(例如,经由开关的体二极管导致所感应的电流的整流),并且因而电压可以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连续增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果电容器电压增大至给定阈值以上,则控制器可以发起放电时间间隔。
可替换地或者附加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被布置为响应于电容器电压而确定放电时间间隔的结束时间。例如,当放电开始时,典型地具有以例如电阻器形式的电流约束,电压经常将由于放电以及可能由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的降低而连续减小。可以监控电压,并且如果其跌至给定阈值以下(例如,相对接近于零),则放电可以终止,从而结束放电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传送器2包括控制器,其被布置为附加地或者可替换地响应于电容器电压而确定驱动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例如,当电容器电压跌至令电容器的放电被终止的电压时,驱动器1001、1003可以在相同时间开始生成用于包括电容器1005和通信线圈407的谐振电路的驱动信号,由此生成用于负载调制的通信载波。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电路从电容器放电状态向其中驱动谐振电路以生成通信载波的通信状态的切换可以响应于电容器电压的测量来控制。
将领会到,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方案来测量电容器电压。例如,高阻抗运算放大器可以被跨端子耦合,并且输出被耦合至模拟到数字转换器,其将所测量的值提供给控制电力传送器2的操作的微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信号接收电路包括DC/AC换流器和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图19图示了其实施例。
DC/AC级的输入节点典型地具有若干μF(典型地在10μF附近)的等同输入电容(在图19中由标号1021指示的C1)。DC/AC级在图19中被实现为半桥逆变器。通常实现有二极管1023(图3中的D1)以便确保DC/AC级的输入电压不会落至某一最小电压之下。如之前所提及的,跨传送通信线圈所生成的电压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可以达到几百伏。该电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小数目的绕组(即,1或2个绕组)的通信线圈而被降低。其电感值且因而还有跨它所生成的电压将被降低。然而,预期的是,该电压将仍旧达到50-150V范围中的值。不管怎样,DC/AC级的输出节点处的电压Uac_HF也将达到大电压,因为与通信线圈串联连接的电容器Ccom_Tx将通过由电力信号所生成的电压而被充电。该大电压然后可以通过在图19中由标号1025指示的开关S2的体二极管而为电容C1充电(即,如果DC/AC级被实现为半桥逆变器的话)。要指出的是,包括二极管D2(由标号1029指示)和D3(由标号1031指示)的半桥的开关S2和S3(由标号1027指示)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打开。DC/AC级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可以达到非常大的值,其对于可靠的通信是不合期望的。因而,由标号1033指示的二极管D4优选地被实现在DC/AC级的输入节点处,以便防止电容C1被在DC/AC级的输出节点处看到的大电压充电,由此实现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的保护电路。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的这种保护电路也可以独立于用于解耦合的装置而被实现,然而优选地两种保护措施都被实现,如图19中所示的那样。
当保护电路独立于用于解耦合的装置而被实现时,所得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向电力接收器提供感应电力信号的第一电感器,用于从电力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第二电感器,第一和第二电感器是电力传输电路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中的分离的电感器,其中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取决于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而控制所供应的电力信号的控制单元,并且电力传送器被布置成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传输电力以及在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接收数据信号,通信时段对应于其中电力信号为低的时段,并且数据信号接收电路包括DC/AC换流器,以及包括保护电路以用于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
限制半桥逆变器的输入处的电压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在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闭合开关S3。保护电路于是将成为如下的电路,即在电力传输时段或者至少部分电力传输时段期间闭合开关S3以限制DC/AC换流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这种闭合可以随所监控的电压而变。如图19中所示,DC/AC级的输出节点处的电压Uac_HF在该情况下与地电压短路,由此限制半桥逆变器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U''dc_abs。
尽管跨电容C1的电压被限制,但是DC/AC级的输入节点处的电压U''dc_abs仍旧可以达到非常大的值。因而,为了限制该电压电平,在图20中由标号1035指示的齐纳二极管D5(典型地为30-40V)被优选地实现在DC/AC级的输入节点处,如图20中所描述的。此外,DC/AC级的输出节点处的电压电平和跨电容器Ccom_Tx的电压也将被限制。在图20中由标号1037指示的电容C2表示在DC/AC级的输入节点处看到的等同电容,作为典型值为大约1nF。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电力传送器的电力传输系统。其还涉及一种电力传输系统,其除了电力传送器之外还包括用于与电力传送器协作的电力接收器。
将领会到,出于清楚起见,以上的描述已经参照不同的功能电路、单元和处理器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将明白,可以使用在不同功能电路、单元或处理器之间的功能性的任何适当的分布而不脱离本发明。例如,图示为由分离的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的功能性可以由相同的处理器或控制器来执行。因而,对特定功能单元或电路的引用仅被看作是对用于提供所述功能性的适当装置的引用,而不是指示严格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或组织。
本发明可以以任何适当的形式来实现,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本发明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实现为运行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计算机软件。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在物理上、功能上和逻辑上被实现。实际上,所述功能性可以被实现在单个单元中、多个单元中或者被实现为其它功能单元的一部分。同样地,本发明可以被实现在单个单元中,或者可以在物理上和在功能上被分布在不同的单元、电路和处理器之间。
尽管已经结合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不打算让它限于本文所陈述的具体形式。而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此外,尽管特征可能看起来是结合特定实施例而描述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认识到,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以依照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
此外,尽管单独地列出,但是多个装置、元件、电路或方法步骤可以例如由单个电路、单元或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尽管各个特征可能被包括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中,但是这些特征有可能被有利地组合,并且被包括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中并不暗示着特征的组合不是可行的和/或不是有利的。而且,把特征包括在一种类别的权利要求中并不暗示着限于该类别,而是指示该特征在适当的情况下同样地适用于其它权利要求类别。此外,特征在权利要求中的次序并不暗示着特征必须按其进行工作的任何特定次序,并且尤其是方法权利要求中的各个步骤的次序并不暗示着所述步骤必须按这个次序执行。而是,这些步骤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次序执行。此外,单数引用并不排除多个。因而,对“一”、“一个”、“第一”、“第二”等的引用不排除多个。权利要求中的参考标记仅仅被提供来作为澄清性的示例,其不应当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使用感应电力信号向电力接收器(5)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2),其中所述电力传送器包括:
第一电感器(307),用于经由该第一电感器(307)向电力接收器(5)提供感应电力信号;
第二电感器(407),用于从电力接收器(5)接收数据信号,
与第二电感器(407)串联耦合的电容器(1011);
其中第一电感器(307)和第二电感器(407)是电力传输电路(701)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中的分离的电感器,
其中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包括用于提取由第二电感器(407)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数据提取电路(1007)、以及用于在包括通信时段的驱动时间间隔期间生成用于第二电感器和该电容器的串联耦合的驱动信号的驱动器(1001,1003),
所述电力传送器包括用于取决于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而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307)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信号的控制单元(401),并且
所述电力传送器被布置为在重复时间帧的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307)传输电力,并且在重复时间帧的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407)接收数据信号,相对于电力传输时段而言,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对于通信时段被减小,
其中控制电路(401,1013,1019)被布置用于在通信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1007)到第二电感器(407)的受控电气耦合、以及在电力传输时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1007)从第二电感器(407)的电气解耦合;并且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还包括放电电路(1010),用于在时间帧的至少部分地处于通信时段前面的放电时间间隔期间使电容器(1011)放电。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响应于对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确定用于将数据提取电路(1007)电气耦合到第二电感器(407)的时间的控制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响应于对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确定用于放电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的控制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测量电容器(1011)上的电容器电压、并且响应于该电容器电压而确定放电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的控制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测量电容器(1011)上的电容器电压、并且响应于该电容器电压而确定放电时间间隔的结束时间的控制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测量电容器上的电容器电压、并且响应于该电容器电压而确定用于驱动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的控制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放电电路(1010)被布置为形成在电容器(1011)的端子之间的电气通路,所述电气通路包括驱动器(1001,1003)和数据提取电路(1007)。
8.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放电电路(1010)包括用于在至少部分放电间隔内约束通过数据提取电路(1007)的电流的电流约束元件(1015)。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放电电路1010被布置为至少在通信时段期间使电流约束元件(1015)停止作用。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测量电容器(1011)之上的电容器电压、并且响应于该电容器电压而确定用于使电流约束元件停止作用的时间的控制器。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被布置为响应于对于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电平指示而确定用于使电流约束元件(1015)停止作用的时间的控制器。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还包括:
用于提供周期性变化的电源信号的电源(1011),该电源信号中的周期性变化的频率不大于1kHz;
用于从变化的电源信号生成用于第一电感器(307)的驱动信号的电力传输信号生成器(303),所述驱动信号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幅度,其具有不大于1kHz的幅度频率;以及
被布置为将通信时段同步为对应于周期性变化的幅度的周期性最小值的同步器。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时间帧的持续时间不大于200毫秒。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数据提取电路(1007)被布置为检测通过电力接收器对驱动信号的负载调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送器,其中该电力传送器包括电阻(Rdamp)以及用于将电阻(Rdamp)从数据接收电路耦合或解耦合的可控开关(S4),以用于减小在通信时段之外通过数据提取电路(1007)的电流。
16.电力传输系统,其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传送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传输系统,其包括用于与电力传送器协作的电力接收器,该电力接收器(5)具有用于与第一电感器(307)和第二电感器(407)分别耦合的分离的电感器(313,413)。
18.一种用于使用感应电力信号向电力接收器(5)传输电力的操作的方法,电力传送器包括:第一电感器(307),用于经由该第一电感器(307)向电力接收器(5)提供感应电力信号;第二电感器(407),用于从电力接收器(5)接收数据信号,与第二电感器(407)串联耦合的电容器(1011);其中第一电感器(307)和第二电感器(407)是电力传输电路(701)和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中的分离的电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的数据提取电路(1007)提取由第二电感器(407)接收的数据信号;
驱动器(1001,1003)在包括通信时段的驱动时间间隔期间生成用于第二电感器和该电容器的串联耦合的驱动信号,
控制单元(401)取决于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而控制经由第一电感器(307)供应给电力接收器的电力信号;以及
在重复时间帧的电力传输时段期间经由第一电感器(307)传输电力,并且在重复时间帧的通信时段期间经由第二电感器(407)接收数据信号,相对于电力传输时段而言,感应电力信号的功率对于通信时段被减小;
在通信时段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1007)到第二电感器(407)的受控电气耦合,并且在电力传输时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应用数据提取电路(1007)从第二电感器(407)的电气解耦合;以及
数据信号接收电路(702)的放电电路(1010)在时间帧的至少部分地处于通信时段前面的放电时间间隔期间使电容器(1011)放电。
CN201580034250.XA 2014-06-25 2015-06-17 用于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和操作方法 Active CN106415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73876 2014-06-25
EP14173876.5 2014-06-25
PCT/EP2015/063587 WO2015197443A1 (en) 2014-06-25 2015-06-17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5990A true CN106415990A (zh) 2017-02-15
CN106415990B CN106415990B (zh) 2019-11-19

Family

ID=5098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250.XA Active CN106415990B (zh) 2014-06-25 2015-06-17 用于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和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0738B2 (zh)
EP (1) EP3161933B1 (zh)
JP (1) JP6397941B2 (zh)
CN (1) CN106415990B (zh)
WO (1) WO20151974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0396A (zh) * 2019-02-21 2020-08-28 艾迪悌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反向信道通信
TWI728879B (zh) * 2019-12-12 2021-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9225B (zh) * 2014-09-02 2020-05-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电设备、非接触供电设备以及具备它们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DE102016203937A1 (de) * 2016-03-10 2017-09-1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 eine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US10608468B2 (en) * 2016-06-28 2020-03-31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with in-band communications
EP3536199B1 (en) * 2016-12-02 2020-10-07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Split-type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CN110380517B (zh) * 2018-04-11 2022-10-2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EP3588736A1 (en) * 2018-06-29 2020-01-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210041438U (zh) 2018-12-03 2020-02-07 邢益涛 一种具有降噪设计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EP3664253A1 (en) * 2018-12-05 2020-06-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1070091B2 (en) * 2019-09-26 2021-07-2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ased on transmitter coil voltage sensing
KR20210048239A (ko) * 2019-10-23 2021-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물 가전 및 소물 가전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WO2022035780A1 (en) * 2020-08-10 2022-02-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reless power for a variable load
DE102020210562A1 (de) * 2020-08-20 2022-02-24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orrichtung zum drahtlosen Übertragen von Energie in Richtung eines elektrischen Verbrauchers mittels induktiver Kopplung, Vorrichtung und System
EP4084281A1 (en) 2021-04-28 2022-11-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2008A (ja) * 2009-09-11 2011-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非接触伝送装置
US20110115303A1 (en) * 2009-11-19 2011-05-19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Multiple use wireless power systems
CN103563214A (zh) * 2011-06-03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电装置、具备该非接触受电装置的车辆、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3828190A (zh) * 2011-09-21 2014-05-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馈送系统和无线电力馈送方法
US20140152120A1 (en) * 2011-12-22 2014-06-05 Nec Toki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2222B4 (de) * 2006-05-11 2008-06-1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Schutzmodul für eine Anlage und Anlage
JP2011114885A (ja) 2009-11-24 2011-06-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US9048881B2 (en) 2011-06-07 2015-06-02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time-synchronized data transmission in induction type power supply system
KR101818773B1 (ko) 2011-10-24 2018-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진 방식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용 수신 전력 변환 장치
JP2013128385A (ja) * 2011-11-16 2013-06-27 Nec Tokin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090884B2 (en) 2013-01-11 2018-10-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BR112016000731B1 (pt) 2013-07-17 2022-03-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arelho para um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sem fio e método de operação para um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sem fi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2008A (ja) * 2009-09-11 2011-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非接触伝送装置
US20110115303A1 (en) * 2009-11-19 2011-05-19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Multiple use wireless power systems
CN103563214A (zh) * 2011-06-03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电装置、具备该非接触受电装置的车辆、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3828190A (zh) * 2011-09-21 2014-05-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馈送系统和无线电力馈送方法
US20140152120A1 (en) * 2011-12-22 2014-06-05 Nec Toki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0396A (zh) * 2019-02-21 2020-08-28 艾迪悌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反向信道通信
CN111600396B (zh) * 2019-02-21 2023-09-19 艾迪悌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反向信道通信
TWI728879B (zh) * 2019-12-12 2021-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40738B2 (en) 2019-07-02
JP6397941B2 (ja) 2018-09-26
WO2015197443A1 (en) 2015-12-30
EP3161933A1 (en) 2017-05-03
EP3161933B1 (en) 2018-05-02
US20170149286A1 (en) 2017-05-25
CN106415990B (zh) 2019-11-19
JP2017519476A (ja)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5990B (zh) 用于向电力接收器传输电力的电力传送器和操作方法
CN104995849B (zh) 无线感应电力传送
EP3525219B1 (en) Coil structure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EP3427391B1 (en)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EP3223386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5324905B (zh) 无线感应式电力传输
US11108270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N104584448B (zh) 无线感应功率传输
CN105659466B (zh) 用于无线功率输送的热学屏障
CN106464307A (zh) 无线感应功率传输
CN105723591A (zh)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US10308123B2 (en) Vehicle-side beacon mode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US20180316388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800508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with in-band communications
Huang et al. Wireless power and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fer scheme for battery charger
KR102421069B1 (ko)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KR20160133140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방법, 무선 전력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255958A1 (e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ic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7078554A (zh) 无线感应功率传输
EP4331078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EP329712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for
KR20230166872A (ko) 무선전력수신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무선전력송수신시스템
KR20230166873A (ko) 무선전력수신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무선전력송수신시스템
CN114041256A (zh) 功率传输装置及其方法
CN112056941A (zh) 无线供电养生壶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