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2920A -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2920A
CN106412920A CN201610856291.3A CN201610856291A CN106412920A CN 106412920 A CN106412920 A CN 106412920A CN 201610856291 A CN201610856291 A CN 201610856291A CN 106412920 A CN106412920 A CN 106412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equency
combining
bandwidth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62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2920B (zh
Inventor
黄晓明
潘桂新
何飚
胡行正
邓玲
周绪龙
李卫
施玉晨
刘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62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2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2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2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2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2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使邻频系统间的隔离带宽满足实现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实现邻频系统的合路。包括: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确定的三个数值计算频率偏移值;根据频率偏移值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二者的邻频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将两个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二者之间的隔离带宽进行合路。

Description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不同系统无线网络的频率邻频分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由于基站越来越密,站址和空间资源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不同的系统可能需要共址存在,如:2G系统和4G系统。因此,出现了邻频系统合路的问题。
在不同系统共址共存场景中,为避免不同系统间相互干扰,不同系统间必须有隔离带宽。如3GPP等协议规定了不同系统间需要30dB以上的隔离度要求,通常需要5MHz以上的隔离带宽来实现。现有技术中可以将两个系统两边设置的保护带宽作为隔离带宽。如:在各自邻频点一侧,15MHZ LTE系统信道带宽的保护带宽与20MHZ LTE系统信道带宽的保护带宽之和为1.75MHz,能够达到30dB以上的隔离度要求。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LTE信道带宽配置可能有小于15MHz情况,两个系统的保护带宽之和达不到1.75MHz。仅用保护带宽来实现邻频合路无法满足不同系统间的隔离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邻频系统间的隔离带宽满足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实现不同系统的合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包括:
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计算频率偏移值;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所述频率偏移值;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所述合路截止频率是在频域上靠近所述邻频点的截止频率;
将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隔离度、插损值;
根据所述隔离度以及所述插损值计算确定所述最小隔离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计算频率偏移值包括:
根据Fs=IB_min-(PB1+PB2)确定所述频率偏移值Fs;其中,所述IB_min为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和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包括:
根据F1=F0-(PB1+dF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根据F2=F0+(PB2+dF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差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包括:
根据F1=F0-(PB1+dF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根据F2=F0-(dF2-PB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或,
根据F1=F0+(dF1-PB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根据F2=F0+(dF2+PB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频率偏移值Fs小于0,则将所述PB1与所述PB2之和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
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邻频合路器,包括:
合路单元,用于将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的;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频率偏移值;所述频率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隔离度、插损值计算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率偏移值Fs、最小隔离带宽IB_min、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PB1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PB2满足以下关系:
Fs=IB_min-(PB1+PB2)。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满足:F1=F0-(PB1+dF1);其中,PB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满足:F2=F0-(dF2-PB2);其中,PB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
本发明提供的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待合路系统的进行合路时,为避免互相干扰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计算最小带宽与待合路系统的保护带宽的差值,即为所述频率偏移值。进而,根据该频率偏移值确定待合路通信系统各自的合路截止频率。最终将两个待合路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作为隔离带宽进行合路。这样,隔离带宽能够满足不同合路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在降低合路系统间干扰的前提下实现邻频系统的合路。同时,无需额外预留无线资源作为隔离带宽,减少隔离带宽对频谱资源过多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邻频合路中隔离带宽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保护带宽的示意图;
图4为普通的合路器的通带频率示意图;
图5为邻频合路器的通带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合路方法的通带频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合路方法的另一通带频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系统合路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合路方法的另一通带频率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频合路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由于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不同系统无线网络频率邻频分配已成为普遍现象。进而也就出现了邻频系统需要合路共享天馈的现象。这里,所谓邻频系统即两个系统的分配频段相邻。邻频系统进行合路时,为避免不同系统间的相互干扰,不同系统间必须隔离。示例的,对在共址共存场景中,3GPP等协议规定了不同系统间需要达到30dB以上的隔离度要求。基站合路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基站共址共存形式,没有空间隔离,因此,只能通过在不同系统间设置频率隔离。现有技术中,同频合路器要实现30dB以上的端口隔离度,通常需要5MHz以上的隔离带宽。如图1所示,通常可以利用合路系统的系统分配频段边缘的保护带宽作隔离带宽,无需额外设置隔离带宽。参考图1,系统A与系统B分配频段相邻,且邻频点为Q。可以将系统A在频域上靠近邻频点Q的保护带宽PB1与系统B在频域上靠近邻频点Q的保护带宽PB2之和作为隔离带宽,以满足系统A与系统B合路时的隔离要求。
但是,在实际网络部署中,由于窄带系统和小带宽系统配置的信道带宽较小,因此这些系统分配频段边缘的保护带宽也较小或者没有,达不到系统间的隔离的最低要求。示例的,DCS1800(上行1735MHz-1745MHz、下行1830MHz-1840MHz)与LTE FDD(上行1755MHz-1765MHz、下行1840MHz-1860MHz)合路,邻频点保护带宽仅有LTE系统的1MHz保护带宽,这些邻频系统进行合路时,仅用1MHz的保护带宽作为隔离带宽无法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邻频合路的方法,计算出邻频系统进行合路所需要的最小隔离带宽,当二者在邻频点的保护带宽之和无法达到最小隔离带宽时,偏移系统分配频段的中心频点,使得系统配置频段偏移后偏移量与保护带宽之和能够达到最小隔离带宽。如此,对于窄带系统和小带宽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在降低不同系统间干扰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系统的合路。同时,无需额外预留无线资源作为隔离带宽,减少隔离带宽对频谱资源过多占用。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执行主体为合路器,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计算频率偏移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二者的分配频段不同且分配频段相邻的。所谓隔离带宽是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时为了不互相干扰,二者的工作频段需要间隔的带宽,最小隔离带宽即合路时两个通信系统互相不干扰的工作频段需间隔的最小带宽。所谓保护带宽是通信系统分配频段两边预先配置的两段频带,示例的,参考图3所示,根据3GPP等相关协议和规范,LTE系统两边一般各存在分配频段5%的保护带宽,即20MHZ的LTE系统两边各有1MHZ的保护带宽。
具体实现中,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合路干扰控制的需求,按照3GPP等标准和与邻频系统合路相关的技术规范等确定合路系统的隔离度、插损值等参数。根据确定的隔离度、插损值等参数,通过仿真和计算确定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IB_min。
另外,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
进一步,频率偏移值Fs满足:Fs=IB_min-(PB1+PB2);其中,所述IB_min为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也就是说,通过“保护带宽+频率偏移”来满足合路系统的最小隔离带宽。
当然,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获得频率偏移值Fs小于0,即IB_min<PB1+PB2,此时合路系统的一边的保护带宽能够满足最小隔离带宽,则合路系统的配置信道不需要偏移,即将所述PB1与所述PB2之和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102、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中心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所述频率偏移值。
这里,所谓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即该通信系统配置信道的中心频率的偏移量,当然,也是该通信系统配置信道的偏移量。所谓“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共同构成频率偏移值Fs”具体可以是:若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偏移方向相同,则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差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若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偏移方向相反,则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和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
示例的,频率偏移值Fs为5MHZ,那么可以第一通信系统配置信道偏移2MHZ,第二通信系统配置信道偏移3MHZ,当然此时第一通信系统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与第二通信系统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相反。当然,若是合路系统中的一通信系统分配频段较小,另一通信系统的分配频段相对较大,此时可以是分配频段较大的通信系统的分配频段偏移该频率偏移值Fs,分配频段较小的通信系统的分配频段不偏移。或者,根据合路系统中的一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或分配频段确定该通信系统无需进行频率偏移,由合路系统中的另一通信系统进行频率偏移,且配置信道偏移量为上述频率偏移值。
103、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所述合路截止频率是在频域上靠近所述邻频点的截止频率。
具体实现中,所谓合路截止频率即通信系统对应的工作通道的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及该通信系统的工作通道的截止频率,即通道的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与该通信系统的工作通道的截止频率是同一个。通常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是两个频率,这里的合路截止频率是靠近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的截止频率。
通常,可以通过带通滤波器实现通信系统的合路,且越靠近截止频率的频段其插损一般也越大些。一般的系统(配置信道间存在一定频率间隔)进行合路时,设计的滤波器时一般将截止频率远离系统通道工作频率的边缘,从而减少工作频段的插损,如图4所示,通信系统1的带通滤波器远离通道1的截止频率,通信系统2的带通滤波器远离通道2的截止频率。但是,由于邻频系统间不存在频率间隔,按照以上设计方法,难免增加频谱浪费。为提高宝贵频谱的利用效率,邻频系统合路时设计的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一般即为系统工作频率的边缘。如图5所示,邻频点Q即为通信系统1的带通滤波器、通道1的截止频率、通信系统2的带通滤波器、通道2的截止频率。因此,邻频合路器设计时,要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保证截止频率附近的插损对系统性能的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另外,若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偏移方向相反,即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和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则根据以下公式(1)和公式(2)计算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
F1=F0-(PB1+dF1) (1)
F2=F0+(PB2+dF2) (2)
其中,PB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F0为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PB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频带上,从左右频率值依次增大。上述两个公式中,“-”表示在图6所示频域上向左偏移,即以邻频点频率F0为基准,向左偏移“PB1+dF1”即为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表示在图6所示频域上向右偏移,即以邻频点频率F0为基准,向右偏移“PB2+dF2”即为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
若第一通信系统的配置信道的偏移方向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偏移方向相同,即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差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则则根据以下公式(3)和公式(4)计算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
F1=F0-(PB1+dF1) (3)
F2=F0-(dF2-PB2) (4)
其中,PB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F0为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PB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公式可知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之间间隔的频带宽度为F1-F2即PB1+PB2+dF1-dF2,其中,dF1-dF2即所述频率偏移值。参考图7,假定图7所示频带频率值从左到右递增,则上述公式中的“-”表示在图7所示频域上向左偏移。在此可以认为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均向左偏移,第一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dF1,第二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dF2。并且以邻频点频率F0为基准,向左偏移“PB1+dF1”即为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以邻频点频率F0为基准,向左偏移“dF2-PB2”即为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dF1-dF2+(PB1+PB2)构成了两个系统间的最小隔离带宽。
当然,也可以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均向右偏移,假定图7所示频带频率值从左到右递增,则“+”表示在图7所示频域上向右偏移。此时,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满足:
F1=F0+(dF1-PB1),F2=F0+(dF2+PB2)。
104、将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即合路系统的保护带宽和偏移量。如此,在合路系统配置信道边缘的保护带宽不能满足最小隔离带宽时,可以偏移合路系统的配置信道,由合路系统的保护带宽和偏移量共同构成最小隔离带宽。
示例的,参考图6,第一通信系统A、第二通信系统B的配置信道相邻,邻频点为Q。第一通信系统A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带宽,频带宽度为PB1,第二通信系统B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带宽,频带宽度为PB2。在步骤102-103计算的第一通信系统A配置信道中心频率的偏移量为dF1,第二通信系统B配置信道中心频率的偏移量为dF2。合路器控制第一通信系统A、第二通信系统B的配置信道偏移后,第一通信系统A的合路截止频率为H,第二通信系统B的合路截止频率为M。PB1、H与M之间的频带、PB2共同构成隔离带宽。
为方便理解,以2.1GHz LTE系统与WCDMA系统的邻频合路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LTE FDD信道带宽为20MHz,WCDMA一个载波带宽为5MHz。在邻频点,LTE和WCDMA两个系统的保护带宽共计1.6MHz,仅用保护带宽做系统隔离,邻频合路无法满足两个系统的隔离度指标要求。
步骤一:根据3GPP系统对LTE系统和WCDMA系统间的最小隔离度为30dB,及相应的插损指标等,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确定2.1GHz LTE和WCDMA邻频系统合路的最小隔离带宽IB_min为1.75MHz。
步骤二:LTE系统和WCDMA系统都属于宽带系统,为了防止系统间干扰,LTE系统和WCDMA系统分配频段的两边各存在分配频段5%的保护带宽。具体地,20MHz的LTE系统两边各存在1MHz的保护带宽,而WCDMA系统两边各存在0.6MHz的保护带,可以得出:PB1=1MHz,PB2=0.6MHz。
步骤三:因为LTE系统和WCDMA系统的隔离带宽之和小于最小隔离带宽IB_min。所以,可计算出两系统合路需要的频率偏移值Fs:
Fs=IB-min-(PB1+PB2)=1.75-(1+0.6)=0.15MHz。
考虑到以上合路的两个系统中,2.1GHz的LTE系统往下进行频率偏移时可能占用其它国家已分配的频段,而WCDMA系统分配带宽为15MHz,最大容量需求时可配置3个载波,但较多情况下不会被配置满。因此,将WCDMA的配置信道适当偏移,既满足了两个系统合路的隔离带宽要求,又保留了20MHz带宽的LTE FDD系统,所以,选择仅对WCDMA系统进行频率偏移。
即LTE系统的配置信道中心频点的偏移量dF1为0.15MHz,WCDMA系统的配置信道中心频点的偏移量dF1为0。
具体地,WCDMA系统的频率偏移如图8所示。以邻频点为基准,WCDMA系统在频域上向右偏移0.15MHz。
步骤四: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定2.1GHz LTE系统与WCDMA系统进行邻频合路时的通带频率如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确定待合路系统的进行合路时,为避免互相干扰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计算最小带宽与待合路系统的保护带宽的差值,即为所述频率偏移值。进而,根据该频率偏移值确定待合路通信系统各自的合路截止频率。最终将两个待合路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作为隔离带宽进行合路。这样,隔离带宽能够满足不同合路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在降低合路系统间干扰的前提下实现邻频系统的合路。同时,无需额外开辟无线资源作为隔离带宽,减少隔离带宽对频谱资源过多占用。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频合路器,如图10所示,所述邻频合路器包括:合路单元。
合路单元,用于将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的;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频率偏移值;所述频率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隔离度、插损值计算确定的。
另外,频率偏移值Fs、最小隔离带宽IB_min、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PB1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PB2满足以下关系:
Fs=IB-min-(PB1+PB2)。
进一步,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满足:F1=F0-(PB1+dF1);其中,PB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满足:F2=F0+(PB2+dF2);其中,PB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dF2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
本发明提供的邻频合路器,确定待合路系统的进行合路时,为避免互相干扰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计算最小隔离带宽与待合路系统的保护带宽的差值,即为所述频率偏移值。进而,根据该频率偏移值确定待合路通信系统各自的频率偏移值及其合路截止频率。最终将两个待合路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作为隔离带宽进行合路。这样,隔离带宽能够满足不同合路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在降低合路系统间干扰的前提下实现邻频系统的合路。同时,无需额外浪费无线资源作为隔离带宽,减少隔离带宽对频谱资源过多占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模块或多个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根据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计算频率偏移值;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所述频率偏移值;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
将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合路的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隔离度、插损值;
根据所述隔离度以及所述插损值计算确定所述最小隔离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计算频率偏移值包括:
根据Fs=IB_min-(PB1+PB2)确定所述频率偏移值Fs;其中,所述IB_min为所述最小隔离带宽,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和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包括:
根据F1=F0-(PB1+dF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根据F2=F0+(PB2+dF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之差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包括:
根据F1=F0-(PB1+dF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所述PB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1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F0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
根据F2=F0-(dF2-PB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所述PB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所述dF2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或,
根据F1=F0+(dF1-PB1)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1,根据F2=F0+(dF2+PB2)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F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频率偏移值Fs小于0,则将所述PB1与所述PB2之和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7.一种邻频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合路单元,用于将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与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之间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隔离带宽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合路截止频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邻频点确定的;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偏移量构成频率偏移值;所述频率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进行合路所需的最小隔离带宽、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保护带宽确定的。
CN201610856291.3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12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291.3A CN106412920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291.3A CN106412920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2920A true CN106412920A (zh) 2017-02-15
CN106412920B CN106412920B (zh) 2019-09-20

Family

ID=5799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6291.3A Active CN106412920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292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4521A1 (ja) * 2008-12-04 2010-06-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CN101854632A (zh) * 2009-03-31 2010-10-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频率配置方法
CN102811492A (zh) * 2011-05-30 2012-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复用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3347264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Tdd移动通信系统大功率覆盖方法及装置
CN104219708A (zh) * 2008-12-26 2014-12-17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4521A1 (ja) * 2008-12-04 2010-06-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CN104219708A (zh) * 2008-12-26 2014-12-17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CN101854632A (zh) * 2009-03-31 2010-10-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频率配置方法
CN102811492A (zh) * 2011-05-30 2012-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复用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3347264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Tdd移动通信系统大功率覆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2920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0860B2 (ja) Gsmシステムとlteシステムが周波数スペクトルを共有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7493605A (zh) 频域资源的设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RU264079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 терминал
JP6592589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7536769A (ja)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信号伝送方法、ならびにワイヤレスアクセスノード
EP3986061A1 (en) Method for suppressing cell co-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JP5522179B2 (ja) 帯域調整方法、通信装置及び帯域調整装置
CN103687012B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资源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54038A (zh) 通信方法与设备
CN111385802A (zh) 频谱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6412920A (zh)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059A (zh) 一种分配频谱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68388B (zh) 一种基于四色定理的用于5g网络的动态频率复用方法
CN106162896A (zh)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
CN102696250B (zh) 利用频率重用进行频带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58746B (zh) 一种WiFi信道的选择电路
CN104170309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JP2014045482A (ja) 隣接チャネル共存での周波数割当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
CN107708129A (zh) 一种电力无线专网混合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24293A (zh) 一种传输带宽的配置方法及发射节点
CN103368888A (zh) 一种中频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8848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Khan et al. Outage and SER performance of an opportunistic multi-user underlay cognitive network
Jankuloska et al. Novel spectrum sharing algorithm for maximizing supported WiFi-like secondary users in TV white spaces
CN105554767A (zh) 一种分配频谱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