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2159A -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2159A
CN106412159A CN201610951203.8A CN201610951203A CN106412159A CN 106412159 A CN106412159 A CN 106412159A CN 201610951203 A CN201610951203 A CN 201610951203A CN 106412159 A CN106412159 A CN 106412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nel
ink layer
emitting hole
admitting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1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意保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12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21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2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该面板包括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该透光油墨层组包括至少一层透光油墨层;该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该遮光油墨层设有用于供接近传感器发射光信号的光发射孔、以及用于供接近传感器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孔,该透光油墨层覆盖隐藏该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该方案可以简化智能终端的制作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学习、娱乐等等。
目前智能终端的触摸面板的非显示区域是透明的,为了使得智能终端更加美观,一般可以在触摸面板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喷涂油墨,形成多层油墨以遮盖智能终端内部的结构。
然而,智能终端的接近传感器一般设置在油墨层下方,因此,需要在每层油墨上设置两个通孔(比如,在喷涂每层油墨时在该层油墨上设置两个通孔),一个通孔作为接近传感器红外线的发射孔、另一个通孔作为接近传感器红外线的接收孔。
由上可知,目前在制作智能终端时为了兼顾接近传感器,需要在每层油墨上均设置两个通孔,因此会导致智能终端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可以简化智能终端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包括:
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所述透光油墨层组包括至少一个透光油墨层;
所述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
所述遮光油墨层设有用于供接近传感器发射光信号的光发射孔、以及用于供接近传感器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孔;
所述透光油墨层覆盖隐藏所述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和接近传感器;
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所述包括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所述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所述遮光油墨层设有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所述透光油墨层覆盖隐藏所述光发射孔和所述光接收孔;
所述光发射器位于所述光发射孔下方,用于通过所述光发射孔向外界发射光信号;
所述光接收器位于所述光接收孔下方,用于通过所述光接收孔接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面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包括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所述透光油墨层组包括至少一层透光油墨层;所述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所述遮光油墨层设有用于供接近传感器发射光信号的光发射孔、以及用于供接近传感器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孔。由于该仅仅在遮光油墨层设置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无需在透光油墨层设置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因此,可以简化布局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简化智能终端的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的感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100包括面板10、控制电路20、接近传感器30及环境光传感器40。
其中,接近传感器30设置在控制电路20上。该接近传感器30与该控制电路20电性连接。该接近传感器30可以包括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该光发射器31可以为红外线发射器等,如IR LED(红外发光二极管)等。该控制电路20可以主板电路,或者其他电路。
该接近传感器30的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可以集成在同一个模块中。比如,该模块的接收端既可接收光发射器31发射的不可见光,又能感应外部环境的可见光。参考图5,光感应模块80集成有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该光感应模块80可以接收光发射器31发射的光信号如红外信号、也可以感应环境光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接收器32与环境光传感器40还可以分开设置,参考图4,光接收器32与环境光传感器40为两个独立的器件,该光接收器32与环境光传感器40可以相互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100可应用于终端1000,终端1000例如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可以理解,终端1000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此外,该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模组50和供受话器发出声音的开孔60。
实际应用中,该接近传感器30可以在终端1000通话时通过监测光发射器31(如IRLED)发射的红外光来判断终端1000是否贴近脸部,当判断终端1000贴近脸部时可以关闭屏幕的背光,从而起到省电以及防止误动作的作用。另外终端1000还可以用多个接近传感器30做简单的手势识别等,然后根据识别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其中,面板10可以为触摸面板、显示面板、触摸显示面板或者具有其他功能的终端面板等等。具体地,面板10包括上表面12及下表面14。上表面12与下表面14相背。可以理解,面板10的上表面12为面板组件100的外观面,朝向用户。用户可以在上表面12上进行手势操作,例如点击或滑动以控制终端1000实现相应的功能。
面板10的材料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透光材料制成。由于面板10由于作为终端1000的输入零件,面板10经常受到碰撞或刮划等接触。例如,用户将终端1000放入口袋时,面板10可能被用户口袋中的钥匙刮划而损伤。
因此,面板10的材料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例如以上所述的蓝宝石材料。当然,也可以在面板10的上表面12附设上保护盖板以防止面板10被刮伤。
进一步地,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15及非显示区域16。通常地,面板10的中间区域作为显示区域15,非显示区域16设置在显示区域15的周围。例如,非显示区域16设置在显示区域15的顶侧或底侧。参考图2,面板10的顶部非显示区域16还设有前置摄像头孔1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前置摄像头孔161可以省略,或者去除,参考图1所示的终端1000。
由于面板10由透光材料制成,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区域15查看终端1000的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为了使得终端1000的更加美观,可以在非显示区域16的下表面14喷涂油墨。油墨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颜色的终端1000的需求,还可以遮盖终端1000内部的结构以达到美化终端1000的效果。
参考图3和4,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6的下表面14形成有透光油墨层组17和遮光油墨层18;该透光油墨层组17包括至少一层透光油墨,即包括至少一个透光油墨层170。该透光油墨层170和遮光油墨层18可以采用喷涂工艺形成,如静电喷涂、粉末喷涂工艺等。该透光油墨层170可以为平整或者完整的透光油墨层,在透光油墨层上不设置任何孔
该遮光油墨层18可以遮挡外部环境光线或者终端1000内部的光线,达到遮盖终端1000内部的结构的效果。该遮光油墨层18的油墨颜色可以为黑色、灰色等颜色,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该透光油墨层组17可以起到对遮光油墨层18的保护作用,防止遮光油墨层18被损伤,并且还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颜色的终端1000的需求。比如,该透光油墨层170的油墨颜色可以为白色、蓝色等颜色,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可以理解,该透光油墨层组17包含的透光油墨层17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如2层、3层、4层等。本实施例以透光油墨层组17包括三个透光油墨层170为例对本发明的面板组件100或者面板10进行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光感器件如接近传感器30和环境光传感器40一般设置在终端1000的顶部,如接近传感器30和环境光传感器40设置在终端1000顶部的非显示区域16下方。因此,在满足终端1000的外观需求的同时,满足光感器件(如接近传感器30和环境光传感器40)的收发光信号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可以中位于遮光油墨层18上方的透光油墨层170为可以透光的油墨层该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般透光油墨层的可见光(如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透过率在2%-10%之间、接近传感器的光信号(如波长为8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
同样为了满足光感器件(如接近传感器30和环境光传感器40)的收发光信号的需求,该遮光油墨层18还需要设置两个孔,一个孔供光发射器31发射光信号,称为光发射孔,另一个孔供光接收31接收光发射器31发送的光信号或者供环境光传感器40感应环境光信号。如图3所示,该遮光油墨层18设有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其中,光发射器31位于光发射孔180的下方,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位于光接收孔181下方。
该透光油墨层170覆盖隐藏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如图3所示,透光油墨层组17中最下层的透光油墨层170直接覆盖在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该透光油墨层组17中剩余的透光油墨层170依次覆盖在最下层的透光油墨层170上。由于透光油墨层170覆盖隐藏了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用户从终端1000的正面来看,参考图1,是看不到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的,达到了简化终端1000的结构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发射器31可以为位于光发射孔180的正下方,使得光发射器31的发射头或者出光面正对该光发射孔180,便于光发射器31发射光信号,提升接近传感器30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的入光面或者感光面可以正对光接收孔181。当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集成在一个器件且共用入光面时,该集成器件的入光面或者感光面可以正对光接收孔181,提升接近传感器30的精度。参考图5,光感应模块80的感光面81可以正对光接收孔181。
其中,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可以为圆形、矩形、圆角矩形等形成。光发射孔180和光接收孔181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可以为圆形孔时,孔径可以在1.1mm-1.3mm之间,或者2mm-3mm之间。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光接收器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接收光信号的能力,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使得光接收孔181的开孔面积大于光发射孔180的开孔面积。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在遮光油墨层18上开孔,不在透光油墨层170上开孔,可以简化面板布局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简化智能终端的制作工艺,大大提升了终端1000的外观表现力。
此外,由于仅在遮光油墨层18上开孔,不在透光油墨层170上开孔,这样就没有终端1000的外观开孔限制,因此遮光油墨层18上开孔的大小和形状不受限制,均可以根据传感器件的实际收发光的需求来开设(一般是孔越大越好),提升了开孔的灵活性以及接近传感器30和环境光传感器40的性能。
如此,参考图6,接近感应的过程为:光发射器31产生光信号,光信号穿过光发射孔180和透光油墨层170传输至外界,碰到遮挡物70后被反射至面板10,然后被面板10反射至遮挡物70,如此经过遮挡物70以及面板10反射后,光信号穿过透光油墨层170以及光接收孔180被光接收器32接收。
对于环境光传感器40:外界环境光穿过透光油墨层170和光接收孔180,此时,环境光传感器40将会感应到外界环境光。
考虑到如果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由于透光油墨层170遮挡,光信号透过率很低,光信号就会在透光油墨层170内绕射,且绕射值比较大,此时,光接收器32将会直接满量程,即光接收器32当前的接近值直接跳到接近值范围的最大值或上限值,终端1000可能会出现误操作(如误以为终端1000接近遮挡物进行熄屏操作)。另外后续该光接收器32的接近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将不会感应到光信号变化,无法监测终端1000是否接近遮挡物,降低了接近传感器30的感应准确性和性能。
为了避免接近传感器30因光线绕射直接满量程,从而提高接近传感器30的感应准确性和性能,本实施例可以拉远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可以在6毫米至14毫米之间,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中心距(即中心距离),即光发射器31的中心和光接收器3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光发射孔180与光接收孔18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6毫米至14毫米之间,光发射孔180与光接收孔18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中心距,即光发射孔180的中心与光接收孔18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较佳地,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可以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如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中心距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
相应地,光发射孔180与光接收孔18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比光发射孔180与光接收孔181之间的中心距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光接收32和环境光传感器40集成在一个器件中,那么此时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就是集成器件与光发射器31之间的距离,如中心距。参考图5,光发射器31与光感应模块80之间的中心距d可以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
由于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因此,通过透光油墨层170绕射到光接收器32的光信号就变少了,光接收器32不会自己满量程,即跳到最大接近值。
为更好地实现接近感应,进一步提高接近传感器30的感应准确性和性能,本实施例在增大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大光接收器32对应的量程,即光接收器32所能实现的接近值范围,来进一步避免因光绕射导致直接满量程的情况。
在光接收器32为光接收芯片时,光接收芯片对应的量程由光接收芯片的位数决定的。比如,8位(即8bit)、10位(即10bit)、12位(即12bit)的光接收芯片对应的量程分别是256、1024、4096。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选用位数较高的光接收芯片来提升量程,进而提升接近传感器30的性能以及接近感应的准确性。本实施例接近传感器30选用位数大于或等于16bit的光接收芯片。比如,可以选用16bit的光接收芯片,此时,光接收芯片对应的量程为65536。
其中,光接收芯片的位数与收发器之间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地,选用的光接收芯片的位数越大,光接收芯片对应的量程就越大,那么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越小;反正如果选用光接收芯片的位数越小,光接收芯片对应的量程就越小,为了防止由于内部绕射导致直接满量程,那么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就需要设置的越大。
经过多次实验测量,可以得到如下的芯片位数与距离(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中心距)的关系表:
位数(比特) 距离(毫米)
16 6-14
32 5-15
64 4-16
其中,该表中每一行表示,在选用相应位数的光接收芯片时,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中心距所在的范围。
考虑到增大光发射器31和光接收器32之间的距离后,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衰减比较严重,这样会导致在无遮挡和一定距离遮挡时光接收器32得到的接近值很相近,接近值变化量不大,进而导致接近传感器30的感应精确度和性能比较低。为了克服前述问题,本实施例可以增加发送端的功率,如增加光发射器31的工作电流,以增大发射功率,这样使得在无遮挡和一定距离遮挡时光接收器32可以得到足够大的近值变化量。
实际应用中,光发射器31的工作电流可以在90毫安至110毫安之间。较佳地,可以为100毫安。
同样为了提升接近传感器30的感应精确度和性能,本实施例可以增加接收端即光接收器32的增益以及积分时间。比如,可以设置光接收器32的信号放大增益为64倍,积分时间为370us等等。
本实施例中,该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壳体,上述面板组件100可以与该壳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壳体,电路板。其中,该电路板可以按照在壳体内部,上述的面板10可以与壳体连接。该电路板可以为主板等。比如,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凹槽,该面板10可以覆盖在该凹槽的槽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非显示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所述透光油墨层组包括至少一个透光油墨层;
所述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
所述遮光油墨层设有用于供接近传感器发射光信号的光发射孔、以及用于供接近传感器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孔;
所述透光油墨层覆盖隐藏所述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光发射孔的开孔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孔与所述光接收孔之间的距离在6毫米至14毫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孔与所述光接收孔之间的距离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孔与所述光接收孔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光发射孔与所述光接收孔之间的中心距离。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油墨层为白色油墨层,所述遮光油墨层为黑色油墨层。
7.一种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接近传感器;
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所述包括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光油墨层组,所述透光油墨层组的下表面设有一遮光油墨层,所述遮光油墨层设有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所述透光油墨层覆盖隐藏所述光发射孔和所述光接收孔;
所述光发射器位于所述光发射孔下方,用于通过所述光发射孔向外界发射光信号;
所述光接收器位于所述光接收孔下方,用于通过所述光接收孔接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在6毫米至14毫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在10毫米至12毫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光发射器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中心距离。
11.如权利要求8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为位数大于或等于16比特的光接收芯片。
12.如权利要求所述8或9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的工作电流在90毫安至110毫安之间。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位于所述光接收孔下方。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及面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面板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面板。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面板为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组件。
CN201610951203.8A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Pending CN1064121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1203.8A CN106412159A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1203.8A CN106412159A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2159A true CN106412159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1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1203.8A Pending CN106412159A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2159A (zh)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422511A (zh) * 2017-07-04 2017-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948422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968865A (zh) * 2017-12-26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796888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979662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040150A (zh) * 2017-12-26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074947A (zh) * 2017-12-26 2018-05-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124030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132690A (zh) * 2017-12-19 2018-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WO2018161780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8161778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8540640A (zh) * 2018-02-12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及红外接收器的确定方法、装置
CN1085406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00422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US20190181192A1 (en) * 2018-01-19 2019-06-13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19140942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909583A (zh) * 2019-04-23 2020-03-24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指纹传感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0259408A1 (en) * 2019-06-24 2020-12-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12839118A (zh) * 2019-11-25 2021-05-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组件及智能终端
CN114428413A (zh) * 2020-10-28 2022-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EP4187436A4 (en) * 2020-07-23 2024-01-2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8173A1 (en) * 2007-01-03 2008-07-03 Apple Computer, Inc. Multi-touch surface stackup arrangement
CN10296736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光传感器系统
CN103927051A (zh) * 2014-03-27 2014-07-16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隐藏式透光孔的制造方法、采用该面板的触摸屏
CN204102113U (zh) * 2014-07-31 2015-01-14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16591A (zh) * 2015-01-09 2015-04-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保护盖板组件以及触控模块
CN205015864U (zh) * 2015-09-30 2016-02-0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205656598U (zh) * 2016-04-20 2016-10-19 广东斯麦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触摸屏
CN206136011U (zh) * 2016-10-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8173A1 (en) * 2007-01-03 2008-07-03 Apple Computer, Inc. Multi-touch surface stackup arrangement
CN10296736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光传感器系统
CN103927051A (zh) * 2014-03-27 2014-07-16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隐藏式透光孔的制造方法、采用该面板的触摸屏
CN204102113U (zh) * 2014-07-31 2015-01-14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16591A (zh) * 2015-01-09 2015-04-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保护盖板组件以及触控模块
CN205015864U (zh) * 2015-09-30 2016-02-0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205656598U (zh) * 2016-04-20 2016-10-19 广东斯麦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触摸屏
CN206136011U (zh) * 2016-10-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898B (zh) * 2017-03-07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US10855823B2 (en) 2017-03-07 2020-1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8161780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8161778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7422511A (zh) * 2017-07-04 2017-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0866447B2 (en) 2017-07-04 2020-12-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CN107422511B (zh) * 2017-07-04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948422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96888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979662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968884B (zh) * 2017-11-22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132690A (zh) * 2017-12-19 2018-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124030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132690B (zh) * 2017-12-19 2020-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040150A (zh) * 2017-12-26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074947B (zh) * 2017-12-26 2020-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7968865A (zh) * 2017-12-26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074947A (zh) * 2017-12-26 2018-05-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JP7089536B2 (ja) 2018-01-19 2022-06-22 昆山国顕光電有限公司 表示装置
US20190181192A1 (en) * 2018-01-19 2019-06-13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19140942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0985219B2 (en) 2018-01-19 2021-04-20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2020521176A (ja) * 2018-01-19 2020-07-16 昆山国顕光電有限公司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表示装置
CN108540640A (zh) * 2018-02-12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及红外接收器的确定方法、装置
CN108540640B (zh) * 2018-02-12 2019-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及红外接收器的确定方法、装置
CN108600422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8540600B (zh) * 2018-03-30 2020-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5406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909583A (zh) * 2019-04-23 2020-03-24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指纹传感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0259408A1 (en) * 2019-06-24 2020-12-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US11119347B2 (en) 2019-06-24 2021-09-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12839118A (zh) * 2019-11-25 2021-05-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组件及智能终端
EP4187436A4 (en) * 2020-07-23 2024-01-2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428413A (zh) * 2020-10-28 2022-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4428413B (zh) * 2020-10-28 2024-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2159A (zh)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CN206341253U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776783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637328B (zh) 一種傳感器組件和終端
CN106506746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38547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终端
CN209805867U (zh) 一种终端
CN107135290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终端
CN206136011U (zh) 一种面板、面板组件及终端
JP6136286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6444998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1971130A (zh) 光学指向装置及具有该光学指向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6385511A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584996A (zh) 盖板以及移动终端
CN106598444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5076A (zh) 一种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06453724A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490701U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6774653B (zh) 一种终端
CN206339903U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2200590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Light Sensor Modules Overlapped by Displays
CN206559405U (zh) 面板及移动终端
WO2017181385A1 (zh)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
CN206341251U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终端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