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360A -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360A
CN106403360A CN201610815476.XA CN201610815476A CN106403360A CN 106403360 A CN106403360 A CN 106403360A CN 201610815476 A CN201610815476 A CN 201610815476A CN 106403360 A CN106403360 A CN 106403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solution
connect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54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3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2Compression-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溶液循环系统,发生器依次连通压缩机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器经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依次连通第二压缩机和吸收器,外部有空气通道经第三压缩机连通燃烧室,燃烧室有燃料通道连通外部,燃烧室有燃气通道经燃气轮机、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外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连通外部,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Description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环境温度和环境的可接受程度等。
以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驱动实现供热或制冷;受到工作介质(溶液和冷剂介质)的性质影响,过高温度的高温热负荷或过低温度的低温热负荷往往无法合理地应用于吸收式热泵流程中,导致其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压缩式热泵技术在热力学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压缩式热泵的核心部件为运动部件,这带来许多不利——比如,压缩式热泵运行中产生的噪声令人难以忍受;为此,需要考虑减少大运动部件(主要是压缩机和膨胀机)的使用和数量。
为了发挥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各自的技术优势,并兼顾动力驱动或对外提供动力需求,本发明提出由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组成温差利用体系,以及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组成的温差利用体系,利用压缩机提升冷凝参数,利用第二压缩机提升蒸发参数,对高温热源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进行有效利用或对高温热源与环境之间温差进行有效利用,具有综合优势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系列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机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连通,第四压缩机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和第四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或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第四压缩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连通,第四压缩机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和第四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26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26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26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26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26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18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或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动力机,动力机连接压缩机或第二压缩机并向压缩机或第二压缩机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外部动力驱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连接工作机并向工作机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对外提供动力负荷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发生器,4-第二发生器,5-冷凝器,6-蒸发器,7-节流阀,8-溶液泵,9-第二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压缩机,13-第二压缩机,14-第三压缩机,15-燃烧室,16-燃气轮机,17-第四压缩机,18-回热器,19-供热器,20-第三发生器,21-第二节流阀,22-第三溶液泵,2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4-第三吸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燃气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燃气流经第二发生器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12升压升温,压缩机12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13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13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4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4排放的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15,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5、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6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6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燃气轮机16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作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2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17连通,第四压缩机17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第三压缩机14和第四压缩机17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燃气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燃气流经第二发生器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12升压升温,压缩机12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13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13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4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4排放的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15,外部气态燃料进入第四压缩机17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15、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6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6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燃气轮机16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第三压缩机14和第四压缩机17作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8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燃气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燃气流经第二发生器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12升压升温,压缩机12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13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13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4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4排放压缩空气的流经回热器18吸热之后进入燃烧室15,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5、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6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6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燃气轮机16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作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1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燃气和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燃气和冷剂蒸汽分别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1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12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1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压缩机12排放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1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20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压缩机13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吸收器29,第三吸收器29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燃气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吸收器29、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提出了温差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2)热能(温差)驱动,实现供热/制冷,或可选择同时对外提供动力。
(3)流程合理,性能指数可变且热力学参数变化相对应,能够实现热能(温差)的充分和高效利用。
(4)必要时,借助外部动力实现供热/制冷,方式灵活,适应性好。
(5)利用燃气轮机装置应对高温段温差利用,有效实现高温段热能高效利用。
(6)实现低温热能的有效利用,避免低温热介质参数与冷剂液性能之间的冲突,弥补了吸收式热泵技术的不足。
(7)利用压缩机提升冷凝参数,利用第二压缩机提升蒸发参数,有利于不同温度段热能的分配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提升温差利用水平。
(8)相比热驱动压缩式热泵,采用吸收式热泵流程完成冷剂蒸汽升压,减少运动部件,提高设备安全性,降低对环境不利影响。
(9)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10)扩展了热泵技术,丰富了压缩-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热能高效利用。

Claims (34)

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17)连通,第四压缩机(17)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第三压缩机(14)和第四压缩机(17)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20)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或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8)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和第三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第四压缩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3)连通,第二压缩机(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4)连通,第三压缩机(14)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8)与燃烧室(15)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17)连通,第四压缩机(17)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5)连通,燃烧室(15)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6)连通,燃气轮机(16)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6)连接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3)、第三压缩机(14)和第四压缩机(17)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12)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1)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26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26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26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26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第二发生器(4)和供热器(19)之后供热器(19)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26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第二发生器(4)、供热器(19)和蒸发器(6)之后蒸发器(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18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20)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或将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6)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8)、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动力机,动力机连接压缩机(12)或第二压缩机(13)并向压缩机(12)或第二压缩机(13)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外部动力驱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16)连接工作机并向工作机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对外提供动力负荷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201610815476.XA 2015-11-27 2016-08-30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Pending CN1064033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1056 2015-11-27
CN2015108810567 2015-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360A true CN106403360A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9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5476.XA Pending CN106403360A (zh) 2015-11-27 2016-08-30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336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225A (en) * 1992-08-17 1993-07-27 Gas Research Institut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burner and generator assembly
CN103499161A (zh) * 2013-09-03 2014-01-08 章莹莹 一种新型串联-串并联双三效吸收式热泵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CN105041471A (zh) * 2014-06-09 2015-11-11 李华玉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225A (en) * 1992-08-17 1993-07-27 Gas Research Institut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burner and generator assembly
CN103499161A (zh) * 2013-09-03 2014-01-08 章莹莹 一种新型串联-串并联双三效吸收式热泵
CN105041471A (zh) * 2014-06-09 2015-11-11 李华玉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82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7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51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40493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84140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47674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52578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322821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4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69870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7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9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28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4049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5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1034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88505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28246A (zh)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7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70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60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6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2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8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6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