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1471A -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1471A
CN105041471A CN201510330880.3A CN201510330880A CN105041471A CN 105041471 A CN105041471 A CN 105041471A CN 201510330880 A CN201510330880 A CN 201510330880A CN 105041471 A CN105041471 A CN 105041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communicated
heat exchanger
adsorber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08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308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1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1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1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供能系统,属于热能利用与热泵技术领域。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Description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燃料通过燃烧进行供热的系统中,燃烧形成的燃气与被加热介质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差;在直接利用燃料通过燃烧进行制冷的系统中,燃烧形成的燃气与制冷装置工作介质之间同样存在很大的温差;在采用燃气轮机装置提供动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动力提供实际上是一项限制性附加条件,并且很多时候仍然存在着温差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形。这些不能实现热能高效利用的情形,可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①不带动力负荷情况下,燃气与被加热介质之间存在无法利用的大温差,无法实现热能高效利用;②配置吸收式热泵时,受吸收式热泵工作介质工作温度区间的限制,驱动燃气与吸收式热泵工作介质之间存在大温差,温差利用不合理;③配置余热锅炉,燃气向余热锅炉提供显热,在蒸汽产生环节存在较大温差;这样,采用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时,温差利用不合理;④低温热资源缺乏,难以利用环境中的热能;⑤当低温热资源温度很低时,难以找到热力性能和安全性能都令人满意、适合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工作介质;⑥燃气低温段热能难以实现高效供热或高效制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并特别考虑燃气低温段热能的高效和深度利用,发明人提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由燃气轮机装置将燃气的高温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驱动压缩式逆向循环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的余热负荷驱动吸收式逆向循环,由压缩式逆向循环和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并提升低品位热负荷的温度,减少热能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实现高效制热与高效制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联合循环供能系统,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3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连通之后冷却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5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连通之后冷却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连通之后冷却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连通之后冷却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二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二低温节流阀与低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蒸发器、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9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1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与通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冷却器、低温热交换器、蒸发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3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和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5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和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和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7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压缩机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9项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0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高温回热器,将压气机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调整为压气机有压缩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4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4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8-3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34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②将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③将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蒸发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
3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36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②将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③将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蒸发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
3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0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和循环泵,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连通之后余热锅炉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2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和循环泵,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和余热锅炉之后余热锅炉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38-39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余热锅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热交换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②将余热锅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③将余热锅炉、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热交换器、蒸发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4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20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循环泵、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连通之后余热锅炉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依靠循环泵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第1-41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工作机提供动力、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和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1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2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3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第3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A-压气机,B-燃烧室,C-燃气轮机,D-压缩机,E-低温节流阀,F-低温热交换器,G-第二压缩机,H-第二冷凝器,I-冷却器,J-第二低温节流阀,K-膨胀机,L-回热器,M-高温回热器,N-余热锅炉,O-循环泵,P-工作机;1-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发生器,4-第二发生器,5-冷凝器,6-蒸发器,7-节流阀,8-溶液泵,9-第二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热交换器,13-第三发生器,14-第二节流阀,15-第三溶液泵,1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18-第三节流阀,19-第四溶液泵,2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第三吸收器。
这里还要给出以下说明:
(1)蒸发器——从吸收式逆向循环角度命名,在吸收式逆向循环中为蒸发器,在压缩式逆向循环中作冷凝器或冷却器使用。
(2)节流阀——将压缩式逆向循环中的节流阀分别命名为低温节流阀和第二低温节流阀,将吸收式逆向循环中的节流阀分别命名为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
(3)压缩机和压气机——将燃气轮机装置中压缩空气用的压缩机称之为压气机,将逆向循环中压缩工作介质用的压缩机称之为压缩机。
(4)逆向循环中的工作介质——将压缩蒸汽循环和吸收式循环中的气态工质称冷剂蒸汽,液态工质称冷剂液;将压缩气体循环中的工质称冷剂气体。
(5)回热器——将压缩式逆向循环中的回热器命名为回热器,将燃气轮机装置中的回热器命名为高温回热器。
(6)不涉及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流程和结构,不在本发明表述范围内。
(7)冷凝器和冷却器——工质释放潜热为主的热交换器称冷凝器,工质释放显热为主的热交换器称冷却器。
(8)工作机——本发明中的工作机包括使用机械能的设备,如压缩机等;也包括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设备,如发电机等。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工作机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工作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空气进入压气机A,经压缩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料进入燃烧室并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或之后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C降压作功,作功之后的燃气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压缩机、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D,升压升温之后流经蒸发器6并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经低温节流阀E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行吸收式逆向循环——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工作机和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蒸发器6放热降温之后进入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蒸汽向蒸发器6提供,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除无工作机之外,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D,升压升温之后流经第二冷凝器H并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经低温节流阀E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蒸发器6直接自低温介质获取低温热负荷。
图4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冷凝器H放热降温之后进入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蒸汽再向第二冷凝器H提供,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5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工作机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工作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D,升压升温之后流经冷却器I并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蒸汽流经蒸发器6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经低温节流阀E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
图6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冷却器I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冷却器I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7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压缩机D还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二低温节流阀J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空气进入压气机A,经压缩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料进入燃烧室并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或之后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B降压作功,作功之后的燃气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D,经压缩成低压冷剂蒸汽之后一部分提供给第二压缩机G,另一部分流经蒸发器6并放热成低压冷剂液之后再经低温节流阀E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高压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冷凝器H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高压冷剂液,高压冷剂液流经蒸发器6降温之后再经第二低温节流阀J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行吸收式逆向循环——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和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8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压缩机D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二低温节流阀J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空气进入压气机A,经压缩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料进入燃烧室并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或之后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B降压作功,作功之后的燃气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D,经压缩成低压冷剂蒸汽之后一部分继续被压缩成高压冷剂蒸汽,另一部分流经蒸发器6并放热成低压冷剂液之后再经低温节流阀E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压缩机D产生的高压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冷凝器H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高压冷剂液,高压冷剂液流经蒸发器6降温之后再经第二低温节流阀J节流进入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D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行吸收式逆向循环——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和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蒸发器、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工作机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工作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空气进入压气机A,经压缩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料进入燃烧室并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或之后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B降压作功,作功之后的燃气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D,升压升温之后流经蒸发器6并放热降温,冷剂气体流经膨胀机K降压作功之后流经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升温并向压缩机D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行吸收式逆向循环——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工作机和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0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工作机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工作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流经蒸发器6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回热器L,冷剂气体流经回热器L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经膨胀机K作功之后,冷剂气体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逐步吸热升温之后提供给压缩机D。
图12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通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冷却器、低温热交换器、蒸发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空气进入压气机A,经压缩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料进入燃烧室并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或之后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B降压作功,作功之后的燃气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D,升压升温之后流经冷却器I并放热降温,冷剂气体经膨胀机K降压作功之后流经低温热交换器F、吸热升温并向压缩机D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行吸收式逆向循环——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和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4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流经冷却器I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气体流经冷却器I放热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5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1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进行压缩式逆向循环——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冷剂气体流经膨胀机K降压作功,冷剂气体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吸热升温之后向压缩机D提供。
图16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5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流经冷却器I放热降温之后进入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7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除无工作机之外,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蒸发器6、逐步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
图18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7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蒸发器6、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蒸发器6、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1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
(2)流程上,与图17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蒸发器6和回热器L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膨胀机K排出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吸热升温之后提供给压缩机D。
图20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压缩机D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和蒸发器6、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第二压缩机G,第二压缩机G产生的冷剂气体依次流经冷却器I、蒸发器6和回热器L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膨胀机K,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高温回热器,将压气机A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调整为压气机A有压缩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M与燃烧室B连通,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M、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产生的压缩空气经高温回热器M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B,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流经高温回热器M放热降温之后向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提供,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2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出;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热交换器8和蒸发器6,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出;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4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8、蒸发器6和低温热交换器F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热交换器8、蒸发器6和低温热交换器F,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出;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5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2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13、第二发生器4、热交换器8和蒸发器6并逐步放热降温,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6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2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第三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7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部分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四发生器17,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7、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四发生器17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7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三节流阀18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7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3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发生器17和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第三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液和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7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3,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四发生器17,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四发生器17、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四发生器17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7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三节流阀18节流进入冷凝器5,流经第四发生器17的冷剂液放热降温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8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4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第三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7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四发生器17,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7、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四发生器17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三发生器13,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7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三节流阀18节流进入冷凝器5,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29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蒸发器6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吸收器21,第三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30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和循环泵,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N连通之后余热锅炉N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O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流经余热锅炉N放热降温,循环热介质经循环泵O加压之后流经余热锅炉N、吸热升温或吸热汽化之后提供给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作驱动热介质,循环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并放热,再经循环泵O加压之后向余热锅炉N提供,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图3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循环泵、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N连通之后余热锅炉N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N、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3之间依靠循环泵O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将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燃气轮机C排出的燃气流经余热锅炉N放热降温,循环热介质经循环泵O加压之后流经余热锅炉N、吸热升温或吸热汽化之后提供给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循环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再经循环泵O加压之后向余热锅炉N提供;蒸发器6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吸收器21,第三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第三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实现高效供热与高效制冷。
(2)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诸如环境低温热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型供热。
(3)燃气的高温热能通过燃气轮机装置和压缩式逆向循环装置加以利用,提升低温热负荷温度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高温段温差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不可逆损失。
(4)燃气余热负荷通过吸收式逆向循环装置加以利用,获取或进一步提升低温热负荷,实现温差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可逆损失。
(5)第二发生器和第二吸收器相结合,实现燃气热能的高效和深度利用。
(6)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7)发挥燃气轮机装置循环、压缩式逆向循环和吸收逆向循环各自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

Claims (42)

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之后第二冷凝器(H)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却器(I)连通之后冷却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压缩机(D)还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二低温节流阀(J)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低压冷剂蒸汽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压冷剂液管路经低温节流阀(E)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压缩机(D)还有高压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H)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高压冷剂液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二低温节流阀(J)与低温热交换器(F)连通之后低温热交换器(F)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H)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低温节流阀、第二低温节流阀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第二冷凝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蒸发器、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与通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膨胀机、冷却器、低温热交换器、蒸发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回热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和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1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低温热交换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压气机(A)有空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气机(A)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B)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C)连通,燃气轮机(C)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膨胀机(K)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F)和回热器(L)与压缩机(D)连通,低温热交换器(F)还有低温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却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构成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或同时对外提供动力,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二压缩机,将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调整为压缩机(D)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与第二压缩机(G)连通,第二压缩机(G)还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冷却器(I)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冷剂气体通道经回热器(L)与膨胀机(K)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0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高温回热器,将压气机(A)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B)连通调整为压气机(A)有压缩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M)与燃烧室(B)连通,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M)、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2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7)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7)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3)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3.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第三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7)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1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7)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7)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冷凝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4.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8-3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将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发生器(17)和第二节流阀(14)与冷凝器(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5.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34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与外部连通;②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与外部连通;③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蒸发器(6)和低温热交换器(F)与外部连通。
36.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燃气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3)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将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7.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与外部连通;②将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与外部连通;③将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13)有燃气通道经热交换器(12)、蒸发器(6)和低温热交换器(F)与外部连通。
38.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0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和循环泵,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N)连通之后余热锅炉(N)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39.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和循环泵,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M)、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高温回热器(M)和余热锅炉(N)之后余热锅炉(N)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0.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8-39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并采取下列其中任一一项技术措施以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①将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N)、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热交换器(12)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②将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N)、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热交换器(12)和蒸发器(6)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③将余热锅炉(N)、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调整为余热锅炉(N)、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热交换器(12)、蒸发器(6)和低温热交换器(F)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41.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20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余热锅炉、循环泵、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3)和第二发生器(4)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C)有燃气通道与余热锅炉(N)连通之后余热锅炉(N)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余热锅炉(N)、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3)之间依靠循环泵(0)和循环热介质管路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将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3)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第三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42.联合循环供能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供能系统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装置正向循环分别向工作机(P)提供动力、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和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201510330880.3A 2014-06-09 2015-06-08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Pending CN105041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880.3A CN105041471A (zh) 2014-06-09 2015-06-08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8711 2014-06-09
CN201510330880.3A CN105041471A (zh) 2014-06-09 2015-06-08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1471A true CN105041471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48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0880.3A Pending CN105041471A (zh) 2014-06-09 2015-06-08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1471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5305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6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15A (zh) * 2016-04-29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08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7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88505A (zh) * 2015-11-27 2017-01-0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52595A (zh) * 2015-12-30 2017-01-2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69857A (zh) * 2015-12-30 2017-02-0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59A (zh) * 2015-12-30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0A (zh) * 2015-11-27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1A (zh) * 2015-12-30 2017-02-22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8204692A (zh) * 2017-11-26 2018-06-26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0530058A (zh) * 2018-05-20 2019-12-03 李华玉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9520A (ja) * 1999-09-29 2001-04-13 Osaka Gas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吸収式電力冷温熱供給装置
CN1804511A (zh) * 2006-01-23 2006-07-19 李华玉 压缩-吸收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
CN101458006A (zh) * 2009-01-01 2009-06-17 李华玉 一种提高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热泵
CN101946137A (zh) * 2008-02-19 2011-01-12 开利公司 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02679611A (zh) * 2012-04-24 2012-09-19 李华玉 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74982A (zh) * 2013-10-29 2014-02-12 清华大学 基于微小型燃气轮机的高效清洁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9520A (ja) * 1999-09-29 2001-04-13 Osaka Gas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吸収式電力冷温熱供給装置
CN1804511A (zh) * 2006-01-23 2006-07-19 李华玉 压缩-吸收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
CN101946137A (zh) * 2008-02-19 2011-01-12 开利公司 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01458006A (zh) * 2009-01-01 2009-06-17 李华玉 一种提高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热泵
CN102679611A (zh) * 2012-04-24 2012-09-19 李华玉 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74982A (zh) * 2013-10-29 2014-02-12 清华大学 基于微小型燃气轮机的高效清洁制冷系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505A (zh) * 2015-11-27 2017-01-0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6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5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0A (zh) * 2015-11-27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7A (zh) * 2015-11-2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1A (zh) * 2015-12-30 2017-02-22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8B (zh) * 2015-12-30 2020-01-3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69857A (zh) * 2015-12-30 2017-02-0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59A (zh) * 2015-12-30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8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1B (zh) * 2015-12-30 2020-05-0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69857B (zh) * 2015-12-30 2020-04-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352595A (zh) * 2015-12-30 2017-01-2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59B (zh) * 2015-12-30 2020-01-3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15B (zh) * 2016-04-29 2020-01-31 李华玉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15A (zh) * 2016-04-29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8204692A (zh) * 2017-11-26 2018-06-26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8204692B (zh) * 2017-11-26 2024-04-26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0530058A (zh) * 2018-05-20 2019-12-03 李华玉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0530058B (zh) * 2018-05-20 2022-07-26 李华玉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1471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929706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8679880B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压缩式热泵
CN104948245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963732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929704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019579B (zh) 利用余热驱动引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CN106440493B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041472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3574978A (zh) 第四类热泵循环
CN106225282B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07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4B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8131866B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041396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TW201300639A (zh) 以低溫熱源推動之動力系統
CN104989472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5019954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4963733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CN105953465B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9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1B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70B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4990302A (zh) 具有气液分离器且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喷射-压缩制冷系统
CN105019955A (zh)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