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6325A -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6325A
CN106396325A CN201611029537.6A CN201611029537A CN106396325A CN 106396325 A CN106396325 A CN 106396325A CN 201611029537 A CN201611029537 A CN 201611029537A CN 106396325 A CN106396325 A CN 106396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culture
nutrient substance
microbial bacterial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95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95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6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6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6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11/04Anaerobic treatment;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such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黑曲霉,大肠杆菌,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双歧杆菌,余量为营养物质,本发明的菌剂合成更加简单,包括混合菌落、大肠杆菌、双歧杆菌、黑曲霉,将以上几种微生物通过自我培养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便得到此菌剂,十分方便制作,能够将有机物被酶分解后无法被产甲烷菌理由的丙酸等有机酸转化为乙酸,产生甲烷气体,可以大大提高同等体积污泥产生甲烷量,很好的提高了效率,增大了污泥利用率,使污泥更加资源化。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消化污泥指在有氧或无氧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得到稳定的污泥,消化污泥分为污泥耗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厌氧消化是使污泥实现“四化”的主要环节,首先,有机物被厌氧消化分解,可使污泥稳定化,使之不易腐败,其次,通过厌氧消化,大部分病原菌或蛐虫卵被杀灭或作为有机物被分解,使污泥无害化,第三,随着污泥被稳定化,将产生大量高热值的沼气,作为能源利用,使污泥资源化,最后,污泥经消化以后,其中的部分有机氮转化成了氨氮,提高了污泥的肥效。
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中,虽然主要靠浓缩和脱水,但有机物被厌氧分解,转化成沼气,这本身也是一种消化过程,现有技术中,污泥产生沼气的过程主要依靠产甲烷菌对甲酸、乙酸和甲醇的消耗,而有机酸物质在依靠纤维素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等酶类对有机物的消化分解生成后,除去可以被产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甲酸、乙酸和甲醇,其它酸醇类的物质,例如丙酸和丁酸等均不能作为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底物,无法被产甲烷菌分解利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导致产甲烷的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5%~20%;
大肠杆菌,含量为10%~2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0%~30%;
双歧杆菌,含量为10%~2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
2%~5%。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5%;
大肠杆菌,含量为1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0%;
双歧杆菌,含量为1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2%。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20%;
大肠杆菌,含量为2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30%;
双歧杆菌,含量为2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5%。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8%;
大肠杆菌,含量为15%;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5%;
双歧杆菌,含量为18%;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3%。
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1)将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进行摇床培养,再次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至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大于2.8×108/ml后,按照1:1:1:1的质量比将四个种子罐中的菌进行混合;
2)将黑曲霉进行常规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5~30度,并调节PH=6,恒温培养6h;
3)将大肠杆菌采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15~20度,恒温培养15min;
4)将双歧杆菌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5~35度,并调节PH=7,恒温培养3h;
5)将1)、2)、3)和4)中得到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营养物质,静置30分钟后得此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菌剂合成更加简单,包括混合菌落、大肠杆菌、双歧杆菌、黑曲霉,将以上几种微生物通过自我培养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便得到此菌剂,制剂简单,十分方便制作;本配方中黑曲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质酶,产生的酶可以有效的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消化;大肠杆菌为兼性厌氧型细菌,其周身鞭毛,对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起到很好的分解作用,十分有效;双歧杆菌属于放线菌科,其代谢产物是乳酸和乙酸,将双歧杆菌置于丙酸和丁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后,使双歧杆菌具有很强的乙酸转化率,能够将有机物被酶分解后无法被产甲烷菌理由的丙酸等有机酸转化为乙酸,从而使产甲烷菌可以将其利用,产生甲烷气体,可以大大提高同等体积污泥产生甲烷量,很好的提高了效率,增大了污泥利用率,使污泥更加资源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5%;
大肠杆菌,含量为1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0%;
双歧杆菌,含量为1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2%。
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1)将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进行摇床培养,再次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至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大于2.8×108/ml后,按照1:1:1:1的质量比将四个种子罐中的菌进行混合;
2)将黑曲霉进行常规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6度,并调节PH=6,恒温培养6h;
3)将大肠杆菌采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15度,恒温培养15min;
4)将双歧杆菌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8度,并调节PH=7,恒温培养3h;
5)将1)、2)、3)和4)中得到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营养物质,静置30分钟后得此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从污水沟内捞取10kg污泥,加入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100g,使其在厌氧环境下反应:12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7.6kg;24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5.3kg;36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2.3kg。
通过污泥反应后质量的减轻,可得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对污泥的消化减量作用十分有效。
实施例二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20%;
大肠杆菌,含量为2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30%;
双歧杆菌,含量为2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5%。
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1)将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进行摇床培养,再次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至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大于2.8×108/ml后,按照1:1:1:1的质量比将四个种子罐中的菌进行混合;
2)将黑曲霉进行常规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8度,并调节PH=6,恒温培养6h;
3)将大肠杆菌采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17度,恒温培养15min;
4)将双歧杆菌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31度,并调节PH=7,恒温培养3h;
5)将1)、2)、3)和4)中得到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营养物质,静置30分钟后得此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从污水沟内捞取10kg污泥,加入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100g,使其在厌氧环境下反应:12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6.5kg;24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4.4kg;36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1.9kg。
通过污泥反应后质量的减轻,可得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对污泥的消化减量作用十分有效。
实施例三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8%;
大肠杆菌,含量为15%;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5%;
双歧杆菌,含量为18%;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3%。
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1)将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进行摇床培养,再次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至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大于2.8×108/ml后,按照1:1:1:1的质量比将四个种子罐中的菌进行混合;
2)将黑曲霉进行常规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30度,并调节PH=6,恒温培养6h;
3)将大肠杆菌采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19度,恒温培养15min;
4)将双歧杆菌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33度,并调节PH=7,恒温培养3h;
5)将1)、2)、3)和4)中得到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营养物质,静置30分钟后得此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从污水沟内捞取10kg污泥,加入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100g,使其在厌氧环境下反应:12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7.0kg;24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4.9kg;36h后对污泥进行称重,称得质量为2.1kg。
通过污泥反应后质量的减轻,可得上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对污泥的消化减量作用十分有效。
实施例四
甲烷增量实验:
首先从污水沟内捞取300kg污泥,将其等分为六份,每份为50kg。
将等分的六份污泥分别置于六个相同的密闭反应容器中,并对六个相同的密闭反应容器分别标号,一号、二号、三号为实验组,四号、五号、六号为对照组。
一号:取实施例一中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实验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二号:取实施例二中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实验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三号:取实施例三中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实验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四号:按照实施例一中步骤配制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但是取消实施例一中双歧杆菌的加入,配制没有双歧杆菌的对照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对照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五号:按照实施例二中步骤配制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但是取消实施例二中双歧杆菌的加入,配制没有双歧杆菌的对照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对照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六号:按照实施例三中步骤配制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但是取消实施例三中双歧杆菌的加入,配制没有双歧杆菌的对照微生物菌剂500g,加入至对照组的反应容器中,维持厌氧环境消化反应12h后,使用甲烷测量仪对反应容器内甲烷产生量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一号 二号 三号 四号 五号 六号
甲烷含量 29.6m3 32.4m3 30.3m3 15.8m3 17.5m3 16.2m3
参考表1中甲烷含量的结果,一号实验组中甲烷含量为29.6m3,而与之对应的四号对照组中甲烷含量为15.8m3,实验组中甲烷含量远大于对照组;二号实验组中甲烷含量为32.4m3,而与之对应的五号对照组中甲烷含量为17.5m3,实验组中甲烷含量远大于对照组;三号实验组中甲烷含量为30.2m3,而与之对应的六号对照组中甲烷含量为16.2m3,实验组中甲烷含量远大于对照组。
根据实验过程可知,一号实验组相比四号对照组多了双歧杆菌,其余因素均相同;二号实验组相比五号对照组多了双歧杆菌,其余因素均相同;三号实验组相比六号对照组多了双歧杆菌,其余因素均相同,由数据对比可得,实验组中甲烷含量远大于相对应的对照组中的甲烷含量,且每组实验组均比相对应的对照组多加有一种双歧杆菌,可见双歧杆菌对甲烷的增量起到很好的效果,增量非常显著。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所述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甲烷增量效果大体相似,实验组甲烷含量均远大于对照组的甲烷含量,即甲烷增量效果一样显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5%~20%;
大肠杆菌,含量为10%~2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0%~30%;
双歧杆菌,含量为10%~2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5%;
大肠杆菌,含量为1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0%;
双歧杆菌,含量为1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20%;
大肠杆菌,含量为20%;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30%;
双歧杆菌,含量为20%;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
黑曲霉,含量为18%;
大肠杆菌,含量为15%;
混合菌落,其为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以1:1:1:1质量份组成,所述混合菌剂含量为25%;
双歧杆菌,含量为18%;
余量为营养物质;
其中营养物质为蛋白胨与琼脂以2:1质量份组成,所述营养物质含量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1)将深红红螺菌、嗜热链球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及脱氮副球菌分别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斜面培养,其次进行摇床培养,再次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至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大于2.8×108/ml后,按照1:1:1:1的质量比将四个种子罐中的菌进行混合;
2)将黑曲霉进行常规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5~30度,并调节PH=6,恒温培养6h;
3)将大肠杆菌采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15~20度,恒温培养15min;
4)将双歧杆菌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调节培养温度至25~35度,并调节PH=7,恒温培养3h;
5)将1)、2)、3)和4)中得到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营养物质,静置30分钟后得此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CN201611029537.6A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Pending CN106396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37.6A CN106396325A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537.6A CN106396325A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6325A true CN106396325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81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9537.6A Pending CN106396325A (zh) 2016-11-14 2016-11-14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63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2650A (zh) * 2022-11-10 2023-01-1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可降解含油污泥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118A (zh) * 2012-06-12 2015-07-08 雷内科学有限公司 生物甲烷生产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5062919A (zh) * 2015-08-07 2015-11-18 新疆君阳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118A (zh) * 2012-06-12 2015-07-08 雷内科学有限公司 生物甲烷生产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5062919A (zh) * 2015-08-07 2015-11-18 新疆君阳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2650A (zh) * 2022-11-10 2023-01-1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可降解含油污泥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Acid–base enrichment enhances anaerobic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CN103740764B (zh) 一种沼气发酵用功能性生物催化剂及利用催化剂发酵的方法
CN101333510B (zh) 一种处理污泥制备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及其专用发酵剂
CN104152378B (zh) 用于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6587559A (zh) 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
CN111793656A (zh) 一种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EP429636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hydroxyalkanoate by fer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CN104263764A (zh) 一种富集同型产乙酸菌污泥厌氧高效产乙酸工艺
Sinbuathong et al. Enhancement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sunnhemp using alkaline pretreatment
CN106085926A (zh) 快速解除丙酸积累的复合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87712A (zh) 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EP1682456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organic material
CN104862259A (zh) 高有机负荷中温沼气发酵复合菌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334589A (zh) 一种用芽孢杆菌发酵废液制备发酵饲料的方法
CN104845889A (zh) 一种液态或固态瘤胃功能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25397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CN106396325A (zh) 一种消化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CN106754543A (zh) 一种用于污泥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制剂
CN112094870B (zh) 一种利用蓝藻和底泥共发酵生产沼气的方法
CN104529583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泥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L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GAS PRODUCTION VIA HIGHTEMPERATURE DRY FERMENTATION OF CHICKEN MANURE AND STRAW.
CN114561329B (zh) 一种畜禽粪便发酵的复配菌剂及其发酵方法
CN108998479A (zh) 一种利用纯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气的方法
CN103409337A (zh) 光合细菌的提取原料及提取方法
CN108275775A (zh) 一种强化有机废水发酵产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