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0418A -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90418A CN106390418A CN201610288179.4A CN201610288179A CN106390418A CN 106390418 A CN106390418 A CN 106390418A CN 201610288179 A CN201610288179 A CN 201610288179A CN 106390418 A CN106390418 A CN 106390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n
- test
- ultrasonic
- probe
- ultrasonic pro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1062009 Indigo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21110 common millet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63B71/0619—Displays, user interfaces and indic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 equipment, e.g. display mounted on treadmills
- A63B71/0669—Score-keepers or score display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80—Special sensors, transducers or devices therefor
- A63B2220/802—Ultra-sound sen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5/00—Miscellaneous features of sport apparatus, devices or equipment
- A63B2225/50—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e.g. by radio transmitters or teleme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通过在单杆上设置超声波探头,用以探测人体引体向上时头顶与超声波探头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来判断该次引体向上动作是否规范。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以及半自动检测的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国家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体向上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一、引体向上是发展学生的躯干和上肢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2013年开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把引体向上作为初高中和大学各年级男生必测项目之一,并对引体向上规定了具体的动作标准和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为“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时间为一分钟记录引体总次数”。对测试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2)引体向上时,下颌需超过横杠上缘,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测试。因此在锻炼或测试的时候需要进行计数并检测姿势或动作是否符合标准。在现场的测试中对被测者的引体向上进行人工计数时,有的学生手臂未达到近垂直就开始做下个动作,有的下巴未达到横杠上缘状态就放下,有的被测人员垂吊在杠上休息超过10秒以上后再做动作等情况,因此在计数引体向上的次数时,出现模棱两可的状况,计数员在观察被测者引体向上动作是否达标存在主观判断因素,不仅耗费人力,还容易出错引发争议。为了规范引体向上动作标准和统一的计数尺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练习和测试,并统一计数标准。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测距(头顶位移区间)技术和红外线感应(计时、人体感应)技术相结合,经过大量人体工程学的人体骨骼尺度实验测量分析,巧妙利用物体重力原理的外观设计,创造一款实用便携的引体向上测试计数仪器。
二、在现有引体向上测试计数仪技术中,2009年马耀等利用一个检测计数单元以及一个计时计数值通告单元,分别设置在单杠器材的框体与横杆上,利用遮断红外线红和外线侦测器的方式触发计时与计数;2010年韩洪波利用测试主机和佩戴在测试者上臂部的无线姿态传感器组成系统来计数引体向上次数;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的谭腾飞等,利用信号接收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单杠上接收佩戴于被测者身上的信号发射器发送的信号,根据收到的信号判断被测者所处的位置判断被测者的位置来计数引体向上; 2015年江西师范大学的袁艳等,利用磁性感应头连接磁铁用来引体向上计数;2015年邓奎等用设计的下滑轨、上滑轨、导轨、下臂固定连杆、计数器、下臂和上臂固定连杆和导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绑带,把计数器固定安装在导轨的顶端来计数。目前不管是使用机械运动原理还是电磁场技术还是使用红外线感应对被测者的引体向上项目进行自动检测并计数的技术,表现在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不适合在户外或大规模使用,同时引体向上项目测试多在户外单杆上使用,现有技术的引体向上测试器安装复杂,不易携带移动,测试过程中较容易损坏,安装操作难以及维护难度大,易受到干扰。总之,现有的引体向上计数器材都不适合大规模范围使用,不能形成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一的引体向上计量尺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该测试仪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以及半自动检测的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国家标准。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单杆上设置超声波探头,用以探测人体引体向上时头顶与超声波探头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来判断该次引体向上动作是否规范。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探头与一MCU连接;所述MCU还连接有红外探头、语音播报器、电子显示屏;所述红外探头用以检测手腕或前臂前端是否位于其检测路径上以及位于其检测路径上的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MCU、语音播报器以及电子显示屏设置于一箱体上,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一用固定在单杆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探测延伸臂;所述夹持装置设置有所述红外探头,所述探测延伸臂设置有所述超声波探头。
进一步地,所述MCU还连接有一用以传输测试数据的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箱体上。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被测试人员站在所述超声波探头正下方准备,当被测试人员跳起握杠开始,红外探头感应到手腕为正握,即手腕或前臂前端位于杆后下方,语音播报器发出“准备”语音提示,同时超声波探头测距记录被测试人员的静止双臂悬垂时的头顶和超声波探头的距离,并保存为原始参照数据Ncm,2秒后发出“开始”语音提示,并开始记录1分钟时长的测试时间;
步骤S2:被测试人员双臂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1”提示音,并记录为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1”在电子显示屏上;
步骤S3:当被测试人员双臂还原直臂悬垂到原始参照数据(N±5)cm位置时,语音播报器发出“嘀”提示音,表示继续做下一个引体向上的动作;
步骤S4:被测试人员双臂再次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再次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计数提示音,再记录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当前计数值在电子显示屏上,返回步骤S3;
步骤S5:当超声波测距在10秒内未测到两次头顶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或者被测试者双手离开单杠停止测试使红外探头未能感应到手碗或前臂前端,或者测试时间达到1分钟时长,红外探头停上计时并停止超声波探头测距计数,同时语音播报器报“测试结束”语音提示,1秒后语音播报器播报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本次记录引体向上的总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原始参照数据N的取值范围为55cm至90cm。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用户的手持终端上设置一APP,所述APP包括头像获取模块、信息编辑模块以及成绩表生成模块;所述的头像获取模块用于学生在测试前,对其头像进行拍照;所述信息编辑模块用于编辑该头像学生的个人信息;所述成绩表生产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仪测试结束后通过蓝牙接收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个人信息绑定后形成成绩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1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011: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获取被测试人员的头像信息;
步骤S012:被测人员在所述手持终端上输入个人信息;
步骤S013:将手持终端与所述MCU经蓝牙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方法采用超声波探头实时测量人体头顶位移间距,把有效距离的变化重复次数转化成电信号,结合红外探头进行人体感应和计时,进而记录引体向上次数的计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以及半自动检测的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1为超声波探头,2为红外探头,3为探测延伸臂,4为单杠,5为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单杆上设置超声波探头,用以探测人体引体向上时头顶与超声波探头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来判断该次引体向上动作是否规范。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MCU以及与其相连的超声波探头1、红外探头2、语音播报器、电子显示屏;所述超声波探头用以实时测量人体头顶位移间距并记录人体引体向上的次数,所述红外探头用以检测手腕或前臂前端是否位于其检测路径上以及位于其检测路径上的时长。当人手在单杠上的握杠方向是正握时,手腕或前臂前端会挡住红外线,所述红外探头可以感应到手腕或前臂前端;同样的,当人手在单杠上的握杠方向是反握时,所述红外探头则无法感应到手腕或前臂前端(佩戴手表位置),不能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探头所述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包括用以设置MCU、语音播报器以及电子显示屏的箱体5,所述箱体5上方设置有一用以将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固定在单杠4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探测延伸臂3;所述夹持装置设置有所述红外探头2,所述探测延伸臂5设置有所述超声波探头1。本实施例采用上轻下重的设计,科学利用重力力学原理,并且采用夹持装置减少测试仪需要利用螺丝等附件在杠上固定的结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延伸臂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MCU相连,用以对超声波的速度进行温度补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探头1通过所述探测延伸臂设置在单杠4后方10厘米至20厘米,上方35厘米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探头2通过所述夹持装置在单杠4的后下方10厘米至15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超声波探头1垂直线旁一定距离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定距离为30厘米至40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CU还连接有一用以传输测试数据的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箱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CU还连接有一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箱体内。
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被测试人员站在所述超声波探头正下方准备,当被测试人员跳起握杠开始,红外探头感应到手腕为正握,即手腕或前臂前端位于杆后下方,语音播报器发出“准备”语音提示,同时超声波探头测距记录被测试人员的静止双臂悬垂时的头顶和超声波探头的距离,并保存为原始参照数据Ncm,2秒后发出“开始”语音提示,并开始记录1分钟时长的测试时间;
步骤S2:被测试人员双臂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1”提示音,并记录为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1”在电子显示屏上;
步骤S3:当被测试人员双臂还原直臂悬垂到原始参照数据(N±5)cm位置时,语音播报器发出“嘀”提示音,表示继续做下一个引体向上的动作;
步骤S4:被测试人员双臂再次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再次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计数提示音,再记录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当前计数值在电子显示屏上,返回步骤S3;
步骤S5:当超声波测距在10秒内未测到两次头顶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或者被测试者双手离开单杠停止测试使红外探头未能感应到手碗或前臂前端,或者测试时间达到1分钟时长,红外探头停上计时并停止超声波探头测距计数,同时语音播报器报“测试结束”语音提示,1秒后语音播报器播报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本次记录引体向上的总次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中被测试人员站在单杠后方,当被测试人员站在单杠的下方跳起握杠开始,所述红外探头能感应到被测试人员手腕为正握在单杠后,语音播报“准备”,同时超声波测距装置开始自动记录被测试人头顶部与超声波探头之间的距离,并2秒后播报“开始”并计时,计时时长为一分钟,时间到后自动停止超声波测距装置并语音播报“停止”;或者被测试人员已经无法继续完成引体向上动作而松开单杠,红外线2秒不能感应到被测试人员手碗握在单杠上时,自动结束超声波测距装置并语音播报“停止”;或者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后10秒内超声波未能感应到下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时的头部有效距离变化将自动停止并语音播报“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探头位于距单杠后方10厘米至20厘米,因为超声波有一定的扩散,位于下方的单杠会造成障碍;所述超声波探头同时位于上方35厘米处,用以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超声波探头最先记录的被测试人准备做引体向上直臂悬垂状态时头顶部与探头的距离作为原始参照距离55厘米至90厘米,后面的做每一次引体向上完成后手臂成直臂悬垂时的头部与探头距离在原始参照距离正负5厘米位置,当作有效识别距离位置并发“嘀”声提示,可以继续做下一个引体向上动作;当被测试人做引体向上动作下颌过杆时头顶离探头距离小于20厘米时记数为完成一次动作,发出“嘀”声提示并报数,并记录为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以此反复计算次数并记录报数。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蓝牙设备用于与用户的手持终端通讯,所述手持终端设置有一APP,所述APP包括头像获取模块、信息编辑模块以及成绩表生成模块;所述的头像获取模块用于学生在测试前,对其头像进行拍照;所述信息编辑模块用于编辑该头像学生的个人信息;所述成绩表生产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仪测试结束后通过蓝牙接收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个人信息绑定后形成成绩表;本实施例通过手持终端的操作,能实现测试无纸化;此外,老师还能通过该手持终端对学生测试的过程进行录像,并与对应个人信息绑定,以便后续调取图像,为学生讲解那些动作不规范,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肢体动作,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始参照数据N的取值范围为55厘米至90厘米。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在用户的手持终端上设置一APP,所述APP包括头像获取模块、信息编辑模块以及成绩表生成模块;所述的头像获取模块用于学生在测试前,对其头像进行拍照;所述信息编辑模块用于编辑该头像学生的个人信息;所述成绩表生产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仪测试结束后通过蓝牙接收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个人信息绑定后形成成绩表。
为了方便操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1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011: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获取被测试人员的头像信息;
步骤S012:被测人员在所述手持终端上输入个人信息;
步骤S013:将手持终端与所述MCU经蓝牙连接。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手持终端配合上述方法对被测试人员进行引体向上测试,不仅能提高测试的质量,而且改变了传统用纸和笔进行登记的弊端,彻底实现智能自动化,而且为后续查询以及教学案例提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参照人体工程学的数据表明:引体向上测试项目针对初中以上的男生,因此青少年12岁以后的头颅长度基本定型。据福建省1000正常例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人体测量数据表明:下颌最低点到头顶的最高点长度最大值为27.9cm,最小值20.1cm,平均(24.2±1.35)cm之间,因此把超声波探头设于杠上方35cm处;颅高(大部分学生在做引体向上时都会有意识把头颈部向后伸展以抬高下颌达握杠的上缘以完成测试的要求)最大值为22cm,最小值为15cm,平均在(17.8±1.3)cm之间,因此把被测试人做引体向上动作下颌过杆时头顶离探头距离小于20cm时记数为完成一次动作;握杆垂吊时的头部顶部与杆的距离(握杆垂吊高度—身高)最大值为47cm,最小值为20cm,平均在(33.8±3.9)cm之间,因此把直臂悬垂状态时头顶部与探头的距离(55-90)cm作为原始参照距离;肩宽最大值48.00 cm,最小值30.00 cm,平均(40.5±3.5)cm之间,因此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把仪器与单杠的联接固定点设计在距超声波探头垂直线旁边30-40cm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单杆上设置超声波探头,用以探测人体引体向上时头顶与超声波探头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来判断该次引体向上动作是否规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头与一MCU连接;所述MCU还连接有红外探头、语音播报器、电子显示屏;所述红外探头用以检测手腕或前臂前端是否位于其检测路径上以及位于其检测路径上的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语音播报器以及电子显示屏设置于一箱体上,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一用固定在单杆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探测延伸臂;所述夹持装置设置有所述红外探头,所述探测延伸臂设置有所述超声波探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还连接有一用以传输测试数据的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出蓝牙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箱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被测试人员站在所述超声波探头正下方准备,当被测试人员跳起握杠开始,红外探头感应到手腕为正握,即手腕或前臂前端位于杆后下方,语音播报器发出“准备”语音提示,同时超声波探头测距记录被测试人员的静止双臂悬垂时的头顶和超声波探头的距离,并保存为原始参照数据Ncm,2秒后发出“开始”语音提示,并开始记录1分钟时长的测试时间;
步骤S2:被测试人员双臂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1”提示音,并记录为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1”在电子显示屏上;
步骤S3:当被测试人员双臂还原直臂悬垂到原始参照数据(N±5)cm位置时,语音播报器发出“嘀”提示音,表示继续做下一个引体向上的动作;
步骤S4:被测试人员双臂再次同时向上做引拉动作,当头顶再次距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发出计数提示音,再记录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动作,显示当前计数值在电子显示屏上,返回步骤S3;
步骤S5:当超声波测距在10秒内未测到两次头顶离超声波探头小于20cm时;或者被测试者双手离开单杠停止测试使红外探头未能感应到手碗或前臂前端,或者测试时间达到1分钟时长,红外探头停上计时并停止超声波探头测距计数,同时语音播报器报“测试结束”语音提示,1秒后语音播报器播报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本次记录引体向上的总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参照数据N的取值范围为55cm至9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用户的手持终端上设置一APP,所述APP包括头像获取模块、信息编辑模块以及成绩表生成模块;所述的头像获取模块用于学生在测试前,对其头像进行拍照;所述信息编辑模块用于编辑该头像学生的个人信息;所述成绩表生产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仪测试结束后通过蓝牙接收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个人信息绑定后形成成绩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011: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获取被测试人员的头像信息;
步骤S012:被测人员在所述手持终端上输入个人信息;
步骤S013:将手持终端与所述MCU经蓝牙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88179.4A CN106390418B (zh) | 2016-05-03 | 2016-05-03 |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88179.4A CN106390418B (zh) | 2016-05-03 | 2016-05-03 |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90418A true CN106390418A (zh) | 2017-02-15 |
CN106390418B CN106390418B (zh) | 2018-10-26 |
Family
ID=5800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88179.4A Active CN106390418B (zh) | 2016-05-03 | 2016-05-03 |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9041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6812A (zh) * | 2018-02-07 | 2018-06-01 |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引体向上考核探测装置 |
CN110787424A (zh) * | 2019-11-22 | 2020-02-14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一种防作弊的引体向上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15317846A (zh) * | 2022-04-26 | 2022-11-11 | 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挂壁式智能单杠的锻炼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79316Y (zh) * | 2008-04-03 | 2009-01-14 | 马耀·福佑 | 引体向上检测装置 |
TWI316409B (zh) * | 2007-01-31 | 2009-11-01 | Univ Nat Formosa | |
CN201558486U (zh) * | 2009-11-20 | 2010-08-25 | 惠东县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测距功能计分器的球架 |
CN205182061U (zh) * | 2015-11-30 | 2016-04-27 | 吴荣德 | 一种移动式引体向上训练用单杠 |
-
2016
- 2016-05-03 CN CN201610288179.4A patent/CN1063904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16409B (zh) * | 2007-01-31 | 2009-11-01 | Univ Nat Formosa | |
CN201179316Y (zh) * | 2008-04-03 | 2009-01-14 | 马耀·福佑 | 引体向上检测装置 |
CN201558486U (zh) * | 2009-11-20 | 2010-08-25 | 惠东县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测距功能计分器的球架 |
CN205182061U (zh) * | 2015-11-30 | 2016-04-27 | 吴荣德 | 一种移动式引体向上训练用单杠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6812A (zh) * | 2018-02-07 | 2018-06-01 |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引体向上考核探测装置 |
CN110787424A (zh) * | 2019-11-22 | 2020-02-14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一种防作弊的引体向上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15317846A (zh) * | 2022-04-26 | 2022-11-11 | 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挂壁式智能单杠的锻炼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90418B (zh) | 2018-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44363B (zh) | 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82248A (zh) | 一种基于骨骼和人脸关键点的引体向上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6390418B (zh) | 一种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的实现方法 | |
CN106621284A (zh) | 一种智能的体质检测平台 | |
CN111167107B (zh) | 基于人脸识别和人体姿态估计的引体向上测试系统 | |
CN104688233A (zh) | 体质测试机 | |
CN112508499A (zh) | 一种智能一体化健身房管理系统 | |
CN209136592U (zh) | 体测一体机 | |
CN205549488U (zh) | 超声波引体向上测试仪 | |
CN206604157U (zh) | 一种俯卧撑动作判断及自动计数装置 | |
CN117339184A (zh) | 一种智能化易操作的健身体育器材 | |
CN108523898A (zh) | 一种老年人体质测试椅 | |
CN106362384A (zh) | 引体向上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7018585A (zh) | 一种体测考核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 |
CN107423572A (zh) | 一种体质监测设备 | |
CN207572068U (zh) | 幼儿园所儿童智能健康发展评测系统 | |
CN208911373U (zh) | 一种肌肉拉伸训练装置 | |
CN210810998U (zh) | 一种智能体检仪 | |
CN209513770U (zh) | 一种水质检测仪 | |
CN209236117U (zh) | 一种人体平衡力测量展示系统 | |
CN106361344A (zh) | 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与治疗系统 | |
CN202568202U (zh) | 具有数码视标和语音识别特征的少儿视觉检测系统 | |
CN214209395U (zh) | 一种智能体测一体机 | |
CN205913329U (zh) | 模拟失重状态下平行于人体轴线的被动动觉方位测试装置 | |
CN205287544U (zh) | 一种智能型跳绳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5 Address after: Room 601, building 1, Meil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panhuang sub district office, Yand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cheng Yanlong culture and Sports Industry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0 Heping Street, Changle Ci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200 Patentee before: Hu Zhen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