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4609A -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4609A
CN106384609A CN201610929777.5A CN201610929777A CN106384609A CN 106384609 A CN106384609 A CN 106384609A CN 201610929777 A CN201610929777 A CN 201610929777A CN 106384609 A CN106384609 A CN 106384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keup tank
core makeup
simulation system
cor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9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刚
昝元锋
张妍
彭传新
白雪松
周慧辉
闫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09297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4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4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4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01Mechanical si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包括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相连;所述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活动连接,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活动连接,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阻力调节模块;所述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均设置有密度检测装置;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阀门;以便于对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的安全系统一般都采用能动的方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泵等能动设备向堆芯应急注入冷却剂,保证堆芯的安全。随着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核安全的关注,在新一代的核反应堆设计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核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尽量减少能动的安全系统设计,更多的采用自然循环或重力驱动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技术。堆芯补水箱安注系统设计为在事故工况下通过重力驱动和自然循环的方式向堆芯应急注入冷却剂,其设计压力与反应堆设计压力一致。为了对这种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有必要设计了一套用于新型核反应堆系统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以便于对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包括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相连;
所述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活动连接,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活动连接;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阻力调节模块;
所述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均设置有密度检测装置;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开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实现,阀门开启条件是回路压力下降到控制系统设定值。
本系统可对事故工况下堆芯补水箱的安注过程进行模拟,便于对其自然循环能力和特性进行研究。堆芯补水箱布置于高于反应堆模拟体的位置,其进口通过压力平衡管与反应堆模拟体冷却剂系统相连通,出口通过直接注入管线与反应堆模拟体下降段环腔相连通。影响自然循环能力的因素有:流体阻力、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的位差以及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流体的密度差。堆芯补水箱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回路中的压力平衡管和直接注入管线活动连接,方便与堆芯补水箱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堆芯补水箱不同安装高度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在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阻力调节模块,使得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对不同注入管线阻力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利用密度检测装置分别对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的密度进行检测,以便于研究不同密度差的自然循环能力。该实验模拟系统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调节堆芯补水箱的高度、堆芯补水箱注入管线的阻力等,具有灵活方便、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等特点。
各点的密度与该点的温度和压力相关,分别对各点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进行采集,以确定各点的密度,以确定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的密度差,故密度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采用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既可测得密度数据,也可对各点的温度、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所述堆芯补水箱有多个。设置多个堆芯补水箱,既可以避免单个堆芯补水箱出现问题时的安全问题,也可保证注入反应堆模拟体内的水足够多。
所述压力平衡管通过螺纹方式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通过螺纹方式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相连。堆芯补水箱与回路活动连接,便于拆卸以对堆芯补水箱的高度进行调节,在核反应堆技术上,其安全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堆芯补水箱与回路采用螺纹方式连接,其可增强密封作用,避免泄露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所述堆芯补水箱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利用液位检测装置对堆芯补水箱内的液位进行监测,液位的测量有助于判断堆芯补水箱的注水进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堆芯补水箱的液位还作为其他安全系统的投入触发信号。另外液位参数是进行自然循环驱动力计算的输入参数,对自然循环能力计算至关重要。
进一步的,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磁翻板液位计和压差测量模块。压差测量模块根据压差测量方法可对堆芯补水箱内的液位进行测量。利用磁翻板液位计和压差测量模块对堆芯补水箱的液位进行双重实时测量,由于磁翻板和压差测量液位采用的是不同的原理,在试验过程中两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数据不仅可以相互校核,以提高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另外还可以对这两种液位测量方式对堆芯补水箱系统液位测量的可靠性进行试验验证,为后期工程应用提供试验参考。利用压差测量模块可对管线阻力进行监测,以对整个系统的阻力进行计算,使其与驱动力相匹配。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流量测量装置。利用流量测量装置实现堆芯补水箱注入流量的实时测量。堆芯补水箱注入流量是试验过程中最关注的参数之一,注入流量的大小不仅直接反映了堆芯补水箱向堆芯模拟体注入水量的大小,另外还可以结合注入流量和堆芯补水箱的液位变化判断堆芯补水箱的注入进程。流量参数是进行自然循环驱动力计算的输入参数,对自然循环能力计算至关重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反应堆模拟体模拟现有的反应堆,在实验模拟系统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调节堆芯补水箱的高度、堆芯补水箱注入管线的阻力,可分别对堆芯补水箱不同安装高度、不同注入管线阻力的自然循环能力的研究。
2、本发明的堆芯补水箱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回路中的压力平衡管和直接注入管线活动连接,方便与堆芯补水箱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堆芯补水箱不同安装高度的自然循环能力进行研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反应堆模拟体,2、堆芯补水箱,3、流量测量装置,4、阀门,5、阻力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的设计功能为模拟事故工况下通过重力驱动的方式向堆芯应急注入冷却剂。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包括反应堆模拟体1和堆芯补水箱2,所述反应堆模拟体1通过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所述反应堆模拟体1通过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2的出口相连;
所述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活动连接,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活动连接;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阻力调节模块5;
所述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均设置有密度检测装置;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阀门4,所述阀门的开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实现,阀门开启条件是回路压力下降到控制系统设定值。
阻力调节模块5可通过安装不同尺寸的孔板阻力件,以方便地对注入回路阻力的调节。
堆芯补水箱布置于安全壳内高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位置,直接注入管线上的阀门为常关阀,在正常状态下,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反应堆的回路管道发生破口后出现冷却剂的泄露,伴随着冷却剂的泄露出现一回路系统压力的降低,当一回路压力降低到设定值之后自动触发堆芯补水箱安注系统投入运行,该设定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试验情况要求灵活设置,阀门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自动开启,堆芯补水箱内的冷水开始向堆芯注入同时反应堆内的热水通过压力平衡接管进入堆芯补水箱,通过压力平衡接管内和直接注入管线内的冷热水的密度差以及堆芯和堆芯补水箱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自然循环的驱动力,这时候堆芯补水箱的自然循环方式为水—水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回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判断压力信号是否达到设定值的信号处理器和连接在信号处理器上用于向阀门发送开启信号的信号发生器。
随着泄露的继续,一回路系统压力继续下降,当压力降低到压力平衡管线接口处流体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时蒸汽通过压力平衡管线进入堆芯补水箱,堆芯补水箱的液位开始下降,由于压力平衡管线内流体密度减小,堆芯补水箱系统自然循环的驱动力增加,其自然循环流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时候堆芯补水箱的自然循环方式为汽—水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细化,即堆芯补水箱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压力平衡管、直接注入管线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在堆芯补水箱的顶部和底部与回路管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管接头,通过对螺纹管接头的拆卸方便对堆芯补水箱的标高进行调整研究不同自然循环驱动力对系统自然循环流量的影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密度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
并设置多个堆芯补水箱,分别与反应堆模拟体1构成多个回路。优选的,可设置为2个。
所述堆芯补水箱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磁翻板液位计和压差测量模块。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流量测量装置3。流量测量装置3具体可采用文丘里流量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所述反应堆模拟体通过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相连;
所述压力平衡管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活动连接,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活动连接;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阻力调节模块;
所述反应堆模拟体和堆芯补水箱内均设置有密度检测装置;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开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实现,阀门开启条件是回路压力下降到控制系统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补水箱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管通过螺纹方式与堆芯补水箱的进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注入管线通过螺纹方式与堆芯补水箱的出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补水箱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磁翻板液位计和压差测量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注入管线上设置有流量测量装置。
CN201610929777.5A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Pending CN106384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9777.5A CN106384609A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9777.5A CN106384609A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4609A true CN106384609A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5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9777.5A Pending CN106384609A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46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1290A (zh) * 2019-03-11 2019-06-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核反应堆自然循环特性研究的装置和方法
CN110354645A (zh) * 2019-06-21 2019-10-2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非能动在线补液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6734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assive safety system of integral reactor
CN103996418A (zh) * 2013-02-14 2014-08-20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多阶段安全注入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无源安全注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6734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assive safety system of integral reactor
CN103996418A (zh) * 2013-02-14 2014-08-20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多阶段安全注入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无源安全注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传新 等: "DVI管小破口失水事故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1290A (zh) * 2019-03-11 2019-06-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核反应堆自然循环特性研究的装置和方法
CN110354645A (zh) * 2019-06-21 2019-10-2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非能动在线补液装置及方法
CN110354645B (zh) * 2019-06-21 2022-06-0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非能动在线补液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1099B (zh) 一种核反应堆稳压器安全阀水封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08231223B (zh)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循环性能测试方法
CN109524694A (zh) 一种燃料电池试验台架
Chu et al. Development of passive flow controlling safety injection tank for APR1400
CN106384609A (zh) 一种新型反应堆的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模拟系统
US9214247B2 (en) Water filling system for reactor water level gauge
CN207081525U (zh) 一种核电站隔离阀泄露测量装置
CN105203717A (zh) 惰性气体监测仪现场校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4009085U (zh) 一种核电厂含氢废气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装置
CN103871522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稳压器水位测量方法
CN105551542A (zh) 一种水冷安全壳模拟装置
KR100893944B1 (ko) 칼만필터 또는 칼만스무더를 적용하여 원자력 발전소 원자로 냉각재 계통의 미확인 누설률을 계산한 원자로냉각재 계통 파단전누설 모니터링 방법
CN107146644A (zh)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液位探测器功能验证的试验装置
CN102928182A (zh) 核电站安全壳机械贯穿件密封性试验装置
CN204926803U (zh) 核电站防主蒸汽管道泄漏的监测系统
CN208736633U (zh) 一种安全阀冷态试验系统
CN207540772U (zh) 蒸汽安全阀性能试验测量控制系统
CN207336053U (zh) 一种低温安全阀性能检测系统
CN106683721B (zh) 多单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9540418A (zh) 一种在线自动测量msr先导阀气体微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
Zhang et al. PLIF experi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boron mixed diffusion model driven by turbulence in nuclear reactor
CN207052305U (zh) 一种安全壳贯穿件隔离阀泄漏率测量装置
CN104213905B (zh) 一种井下作业自动压井工艺方法及装置
CN109489972A (zh) 一种流量试验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液体流通能力检测方法
CN206695878U (zh) 一种提高低温液体计量检测准确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