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3614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83614B CN106383614B CN201611001623.6A CN201611001623A CN106383614B CN 106383614 B CN106383614 B CN 106383614B CN 201611001623 A CN201611001623 A CN 201611001623A CN 106383614 B CN106383614 B CN 1063836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layer
- touch electrode
- plate
- touch
- linear polar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线偏光片,形成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复合薄膜,位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所述复合薄膜包括:1/2λ波片;1/4λ波片,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的任意一侧,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本发明的触控膜层内置于偏光片与显示组件之间,并且各触控膜层分别与1/2λ波片和1/4λ波片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外设,能够提供电子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一人机交互界面,并已经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中,例如,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游戏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等。
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结构大多采用较成熟的外挂触控膜层(ITO)的方案。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110、偏光片120、触控膜层130和玻璃盖板140,其中显示组件110、偏光片120、触控膜层130和玻璃盖板140依序叠放设置。图1示出的显示组件110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组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1101(PI)、薄膜晶体管阵列1102(LTPS Array)、OLED 1103、封装膜11041(TFE)。显示组件110的封装膜上形成有支撑膜(Barrier Film)150,支撑膜150通过第一胶层160粘附于偏光片120,触控膜层130和偏光片120之间以及触控膜层130和玻璃盖板140之间通过第二胶层170以及第二胶层180,将触控膜层13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与偏光片120和玻璃盖板140粘接固定。
然而,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叠层比较多,会致使光学透过率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成品厚度较厚,不能满足柔性OLED产品的弯折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面板弯折性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的触控显示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组件;
线偏光片,形成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复合薄膜,位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所述复合薄膜包括:
1/2λ波片;
1/4λ波片,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
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的任意一侧,以及
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具有胶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和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和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薄膜通过胶层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粘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相交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网格状电极,所述网格状电极的材料为金属。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
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1/2λ波片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1/4λ波片和所述线偏光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1/2λ波片和所述1/4λ波片为液晶涂布式波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1/4λ波片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置第一平坦层,和/或,所述1/2λ波片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置第二平坦层。
本发明的触控膜层内置于偏光片与显示组件之间,并且各触控膜层分别与1/2λ波片和1/4λ波片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以图案化涂布方式形成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A-8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面板叠层,提升面板弯折性和光学透过率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线偏光片,形成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复合薄膜,位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所述复合薄膜包括:1/2λ波片;1/4λ波片,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的任意一侧,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描述。
参见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的截面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线偏光片210、1/2λ波片220、1/4λ波片230、第一触控电极层240、第二触控电极层250和显示组件260。
1/2λ波片220形成于线偏光片210的一侧。1/4λ波片230形成于1/2λ波片220远离线偏光片210的一侧,也即1/2λ波片220位于1/4λ波片230与线偏光片210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自然光通过线偏光片210变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1/2λ波片220,其偏振方向旋转,偏振方向旋转后光线经过的1/4λ波片230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当该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经由触控面板内部金属触控电极层或其他会产生反射的金属层反射后,可以经由1/4λ波片230、1/2λ波片220以及线偏光片210而被部分抵消或完全抵消,进而减少触控面板的反射率。
其中,考虑到触控面板200的整体厚度,同时考虑到1/2λ波片220和1/4λ波片230的垂直相位差,1/2λ波片220和1/4λ波片230的厚度范围1/2λ波片220的厚度范围可以是30μm至50μm。1/4λ波片230的厚度范围也可以是30μm至50μm。1/2λ波片220和1/4λ波片230的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或者环烯烃聚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触控面板厚度及制程需求可以实现更多的变化例,在此不予一一赘述。
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形成于1/4λ波片23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210的第一表面上,亦即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形成于图示中1/4λ波片23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22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210的第一表面上,亦即第二触控电极层250形成于图示中1/2λ波片220的下表面;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之间设置胶层270,将整体粘接固定以形成复合薄膜280,并且通过胶层270可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相互绝缘。形成的复合薄膜280再通过胶层与偏光片210和显示组件260粘接固定,以得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形成于1/4λ波片230的上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250形成于1/2λ波片220的下表面,并且将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280,并采用内置形式将复合薄膜280形成于偏光片210和显示组件260之间。此种复合结构由于不需要额外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的触控衬底,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分别形成于1/2波片和1/4波片的表面,省去了和触控薄膜和显示面板之间粘合的胶层,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中。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分别于1/2λ波片和1/4λ波片集成,FPC可以直接绑定在波片上,有利于触控电极的引出。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配置1/2λ波片和1/4λ波片,还可以使得通过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光线具有最小色散,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对于宽波段光线的减反射性能。
参见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截面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线偏光片310、1/2λ波片320、1/4λ波片330、第一触控电极层340、第二触控电极层350和显示组件360。
本实施例中1/2λ波片320和1/4λ波片330的结构与设置位置与图2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2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40形成于1/4λ波片33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350形成于1/2λ波片320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
第一触控电极层340形成于1/4λ波片33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310的第二表面上,亦即第一触控电极层340形成于图示中1/4λ波片330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350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32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310的第二表面上,亦即第二触控电极层350形成于图示中1/2λ波片320的上表面;所述1/4λ波片33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310的第一表面(1/4λ波片330的上表面)和所述1/2λ波片32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310的第一表面(1/2λ波片320的下表面)之间设置胶层370,以将第一触控电极层34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350、1/2λ波片320和1/4λ波片330整体粘接固定形成复合薄膜380。形成的复合薄膜380再通过胶层与偏光片210和显示组件260粘接固定,以得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40形成于1/4λ波片330的下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350形成于1/2λ波片220的上表面,并且将1/4λ波片330的上表面和1/2λ波片320的下表面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380,并采用内置形式将复合薄膜380形成于偏光片210和显示组件360之间。此种复合结构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中。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配置1/2λ波片和1/4λ波片,还可以使得通过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光线具有最小色散,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对于宽波段光线的减反射性能。
参见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截面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线偏光片410、1/2λ波片420、1/4λ波片430、第一触控电极层440、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和显示组件460。
本实施例中1/2λ波片420和1/4λ波片430的结构与设置位置与图3和图2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3、图2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触控电极层440形成于1/4λ波片430上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形成于1/2λ波片420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
第一触控电极层440形成于1/4λ波片43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410的第二表面上,亦即第一触控电极层440形成于图示中1/4λ波片430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42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310的第一表面上,亦即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形成于图示中1/2λ波片420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和所述1/4λ波片43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410的第一表面(1/4λ波片430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胶层470,以将第一触控电极层44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450、1/2λ波片420和1/4λ波片430整体粘接固定形成复合薄膜480。形成的复合薄膜480再通过胶层与偏光片410和显示组件460粘接固定,以得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440形成于1/4λ波片430的下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形成于1/2λ波片420的下表面,并且将第二触控电极层450和1/4λ波片430的上表面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480,并采用内置形式将复合薄膜480形成于偏光片410和显示组件460之间。此种复合结构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中。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配置1/2λ波片和1/4λ波片,还可以使得通过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光线具有最小色散,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对于宽波段光线的减反射性能。
参见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截面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线偏光片510、1/2λ波片520、1/4λ波片530、第一触控电极层540、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和显示组件560。
本实施例中1/2λ波片520和1/4λ波片530的结构与设置位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形成于1/4λ波片530上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形成于1/2λ波片520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
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形成于1/4λ波片53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510的第一表面上,亦即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形成于图示中1/4λ波片53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520靠近所述线偏光片510的第二表面上,亦即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形成于图示中1/2λ波片52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和所述1/2λ波片520远离所述线偏光片510的第二表面(1/2λ波片520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胶层570,以将第一触控电极层54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550、1/2λ波片520和1/4λ波片530整体粘接固定形成复合薄膜580。形成的复合薄膜580再通过胶层与偏光片510和显示组件560粘接固定,以得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形成于1/4λ波片530的上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形成于1/2λ波片520的上表面,并且将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和1/2λ波片520的下表面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580,并采用内置形式将复合薄膜580形成于偏光片510和显示组件560之间。此种复合结构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中。
此外,本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层54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550分别形成在1/4λ波片530和1/2λ波片520上。相较之下,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在1/4λ波片两相对表面的方案,在1/4λ波片相对的两个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需要在制造时对1/4λ波片进行换面操作,而本实施例在1/4λ波片和1/2λ波片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时并不需要对波片进行换面操作,进而简化了制造工艺。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配置1/2λ波片和1/4λ波片,还可以使得通过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光线具有最小色散,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对于宽波段光线的减反射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1/2λ波片和1/4λ波片都是独立的基材,通过胶层将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与1/2λ波片和1/4λ波片粘接形成复合薄膜。然而,上述复合薄膜的形成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610、复合薄膜620、偏光片630和玻璃盖板640。
复合薄膜620包括1/2λ波片6201、1/4λ波片6202、第一触控电极层6203、第二触控电极层6204、第一平坦层6206、绝缘层6205和第二平坦层6207。其中,1/2λ波片6201和1/4λ波片6202为液晶涂布式波片,1/4λ波片6201是以液晶涂布的方式形成在支撑膜(图中未示出)上表面,然后采用涂布方式自下而上依序形成第一平坦层6206、第一触控电极层6203、绝缘层6205、第二触控电极层6204、第二平坦层6207和1/2λ波片6201,最后去除支撑膜形成本实施例的复合薄膜620。
支撑膜作为涂布1/4λ波片6201的衬底,在复合薄膜620形成后,为进一步降低所形成复合薄膜的厚度可以选择将支撑膜去除。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涂布于1/4波片6201和1/2λ波片6201的表面,可以使1/4λ波片6201和1/2λ波片6201的表面平整,以保证显示效果。
复合薄膜620的上、下表面通过胶层650、660与偏光片630和显示组件610粘接固定,并在偏光片630上覆盖玻璃盖板640后形成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1/2λ波片和1/4λ波片是依序层叠形成,进一步减少了第一触控电极层和1/4λ波片之间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和1/2λ波片之间的粘接胶层,并且本实施例在支撑膜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1/2λ波片和1/4λ波片之后,可以直接去除,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相比进一步减少了叠层厚度。
本实施例的复合薄膜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形成顺序是对应于图2所示的复合薄膜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1/2λ波片和1/4λ波片的形成顺序可以做相应改变以得到对应于图3-5所示的复合薄膜结构。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290、第二柔性电路板291和控制电路292。
第一柔性电路板290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240。第二柔性电路板291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控制电路29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9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91分别电连接,以根据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250感应的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位置。其中,1/2λ波片220可以略微突出线偏光片210和1/4λ波片230,如此可以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291进一步向非显示区域延伸,以避免复合薄膜在贴附时,柔性电路板与复合薄膜中各膜层之间干扰而无法贴合平整,从而影响触控薄膜的触控感应精度。
此外,柔性电路板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也可以共用同一柔性电路板,以简化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1/2λ波片略微突出于线偏光片和1/4λ波片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图3-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
图8A-8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A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条状电极240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包括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条状电极2501,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401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2501相交叠。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相互正交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8B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24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250为网格状电极2401’、2501’,可以减少走线电阻降低寄生电容,进一步提升触控特性。所述网格状电极2401’、2501’的材料为金属,例如可以为Ag,Mo,Al,Ti,Cu或者其他合金材料、纳米导电材料等。网格状电极2401’、2501’可以采用纳米压印、喷墨打印、黄光等工艺制造。
本发明的触控膜层内置于偏光片与显示组件之间,并且各触控膜层分别与1/2λ波片和1/4λ波片粘接固定为一体的复合薄膜,降低了面板的叠层厚度,从而提高了面板的抗弯折性和光学透过率,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置换。
Claims (5)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组件;
线偏光片,形成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复合薄膜,位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所述复合薄膜包括:
1/2λ波片;
1/4λ波片,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
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的任意一侧,以及
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具有胶层;
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和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和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4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1/2λ波片靠近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1/2λ波片远离所述线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胶层;
所述复合薄膜通过胶层与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显示组件粘合;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连接;
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第二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1/2λ波片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1/4λ波片和所述线偏光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相交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网格状电极,所述网格状电极的材料为金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1/2λ波片和所述1/4λ波片为液晶涂布式波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1/4λ波片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置第一平坦层,和/或,所述1/2λ波片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置第二平坦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01623.6A CN106383614B (zh) | 2016-11-14 | 2016-11-14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01623.6A CN106383614B (zh) | 2016-11-14 | 2016-11-14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83614A CN106383614A (zh) | 2017-02-08 |
CN106383614B true CN106383614B (zh) | 2019-12-24 |
Family
ID=5795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01623.6A Active CN106383614B (zh) | 2016-11-14 | 2016-11-14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836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2284B (zh) * | 2017-08-11 | 2021-01-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盖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334241A (zh) * | 2018-03-21 | 2018-07-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偏光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10286791B (zh) * | 2019-06-24 | 2023-1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744635A (zh) * | 2020-05-30 | 2021-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5703A (zh) * | 2014-11-07 | 2015-02-25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低反射触控显示屏 |
CN104503124A (zh) * | 2014-12-31 | 2015-04-08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204256702U (zh) * | 2014-11-07 | 2015-04-08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低反射触控显示屏 |
CN104635967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N105528119A (zh) * | 2016-02-26 | 2016-04-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
-
2016
- 2016-11-14 CN CN201611001623.6A patent/CN1063836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35967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N104375703A (zh) * | 2014-11-07 | 2015-02-25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低反射触控显示屏 |
CN204256702U (zh) * | 2014-11-07 | 2015-04-08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低反射触控显示屏 |
CN104503124A (zh) * | 2014-12-31 | 2015-04-08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528119A (zh) * | 2016-02-26 | 2016-04-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83614A (zh) | 2017-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7805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6527790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US11531436B2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nic device | |
EP2746907B1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6383614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CN10635434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US9057905B2 (en) | Touch sens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ouch panel | |
US10649589B2 (en) | Touch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 |
JP3153971U (ja) | タッチパッド | |
KR101521681B1 (ko) | 터치패널 | |
KR101444132B1 (ko) | 복합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
CN103135841A (zh) | 集成式触摸屏 | |
CN109343752B (zh) | 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 |
US9921674B2 (en) |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20140049892A1 (en)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10705640B2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4238804A (zh)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80042996A1 (en) | Touch panel with a transpar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US10768753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 |
CN113741730B (zh) | 显示装置 | |
US20150015802A1 (en) | Touch sensor | |
CN108491105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US9285622B2 (en) |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JP2012018590A (ja) | 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装置 | |
US9342171B2 (en) | Touch panel with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extend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but on opposite surfaces of a substra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