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4234B -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4234B
CN106374234B CN201510810118.5A CN201510810118A CN106374234B CN 106374234 B CN106374234 B CN 106374234B CN 201510810118 A CN201510810118 A CN 201510810118A CN 106374234 B CN106374234 B CN 106374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arget
multiple antenna
flexible substrates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0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4234A (zh
Inventor
魏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01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4B/zh
Priority to US15/284,591 priority patent/US20170149131A1/en
Publication of CN10637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4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1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shape of the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包括: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天线形态的方案。

Description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它是一种转换器,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也能将电磁波转换成电信号。单一天线的方向性是有限的,为适合各种场合的应用,将工作在同一频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天线,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构成天线阵列,也叫天线阵,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也称为阵元。
现有的天线阵列的形态通常是固定的,相应地,当要调整天线阵列所形成的波束的一些特性时,通常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阵元的权重(weight)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天线形态的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天线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工作频率,目标方向性增益。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包括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所述实际排列形状包括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实际排列形状,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中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可控;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
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液态金属构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天线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工作频率,目标方向性增益。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包括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所述实际排列形状包括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
形变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实际排列形状,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中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可控;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液态金属构成。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设备,包括:
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
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可控。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液态金属构成。
以上多个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提供了一种控制天线形态的方案,具体地,通过控制承载多个天线的柔性基底的形变来改变该多个天线的形态,使得该多个天线的形态能够更好地满足所需的天线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A~2C分别为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的一种示意图;
图3A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场景中多个天线的形态示意图;
图3B~3D分别为图3A所示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间距不同时的增益示意图;
图4A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场景中多个天线的形态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增益示意图;
图5A为本实施例中多个天线的一种形态变化的侧视图;
图5B为本实施例中多个天线的又一种形态变化的俯视图;
图6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6E分别为图6A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110、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举例来说,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装置实施例所述的天线控制装置,或者,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设备实施例所述的天线设备,作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执行110~1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天线特性是想要所述多个天线达到的特性。具体地,所述目标天线特性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目标工作频率、目标方向性增益。具体地,所述目标工作频率指示了想要所述多个天线工作在哪个频率;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指示了想要所述多个天线在各个方向上达到什么样的增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所有天线可能有多个目标工作频率,可选地,将该所有天线按照目标工作频率划分成多组,每一组的多个天线的目标工作频率相同,进一步地,可以对任一组的多个天线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是想要所述多个天线达到的形态。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其中,长方形表示所述多个天线按照N*M的方式排列,N、M为不同的两个自然数;正方形表示所述多个天线按照L*L的方式排列,L为自然数。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方向可选地相同或者不同。相应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可选地为一个目标方向,该目标方向是所述多个天线统一的目标方向,或者,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可选地包括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的方向是指该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可选地为一个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可选地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一个目标中心位置,或者,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可选地包括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中心位置可选地为几何中心位置,比如,对于等间距地排列成一个环形的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的中心位置为该环形的圆心位置。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通常指示了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对于目标排列形状为直线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这意味着想要所述多个天线等间距地排成一条直线,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包括P-1个目标间距,P为天线个数;对于目标排列形状为长方形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该目标间距既代表行间距又代表列间距,也就是说行间距和列间距相等,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包括两个目标间距,其中一个代表行间距另一个代表列间距;对于排列形状为环形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这意味着想要所述多个天线等间距地排成一个环形。
图2A~2C分别为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的一种示意图。如图2A所示,4个天线(如图中实心圆点所示)在柔性基底上等间距地排列成一条直线,目标间距d为每两个相邻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如图2B所示,8个天线(如图中实心圆点所示)在柔性基底上排列成2*4的长方形,目标间距d既为行间距也为列间距。如图2C所示,7个天线(如图中实心圆点所示)在柔性基底上排列成圆形,其中,1个天线位于圆心处,另外6个天线等间距地排列在该圆形的圆周上,目标间距d为该圆形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材料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s,简称EAP)材料、记忆金属材料(又称为形状记忆合金)、逆压电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嵌入的方式、粘附的方式。举例来说,柱状的天线可以通过尾端嵌入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片状的天线可以通过一面粘附于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
120、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是指所述多个天线在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执行120之前的形态,可选地通过探测获得。与所述目标形态类似地,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具体地,所述实际排列形状、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的含义分别与上述目标形态中的所述目标排列形状、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类似,比如,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也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形态与所述实际形态不同,即,所述目标形态相对于所述实际形态至少存在一种形态因子不同,比如,所述目标排列形状与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不同,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与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不同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不同。进一步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的目的是,使所述多个天线的形态从所述实际形态变为所述目标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天线在120之后的形态不一定完全达到所述目标形态,但是,应该比所述实际形态更接近所述目标形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所述多个天线更容易从所述实际形态变为所述目标形态,110中在确定所述目标形态时可选地还考虑所述实际形态,即,110包括: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和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
本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的方式有多种,至少部分取决于制成所述柔性基底的材料。举例来说,若所述柔性基底由EAP材料制成,则可选地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若所述柔性基底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则可选地通过温度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控制流经所述柔性基底的电流来控制温度;若所述柔性基底由逆压电材料制成,则可选地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通过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提供了一种控制天线形态的方案,具体地,通过控制承载多个天线的柔性基底的形变来改变该多个天线的形态,使得该多个天线的形态能够更好地满足所需的天线特性。
以下通过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110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进一步地,在不同的目标排列形状下,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的关系可能不同。其中,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可以与所述实际排列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举例来说,对于目标排列形状为直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多个天线,为了更容易调节该多个天线形成波束的方向,可选地,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设置为频率为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的信号的波长的1/2,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天线以所述波长的1/2为间距地等间距地排成一条直线,或者,所述多个天线以所述波长的1/2为行间距和列间距地排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为2.45吉赫兹(GHz),由于频率为2.45GHz的信号的波长约为4.8英寸,也就是约等于12厘米,相应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为6厘米。在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为5.775GHz,由于频率为5.775GHz的信号的波长约为2英寸,也就是约等于5厘米,相应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为2.5厘米。
图3A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场景中多个天线的形态示意图。图3B~3D分别为图3A所示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间距不同时的增益示意图。在图3A所示的场景中,八个天线,如圆点1~8所示,等间距地排成一条直线,该八个天线的方向均朝向x轴方向,该八个天线的工作频率均为300兆赫兹(MHz),该八个天线的权重相同、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均不做偏移,将信号的波长记为λ,图3B为间距等于λ时的增益示意图,图3C为间距等于λ/2时的增益示意图,图3D为间距等于λ/4时的增益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B~3D均为所述多个天线的增益在图3A所示的x轴-y轴平面上的示意图,其中,圆心对应的位置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中心位置,在圆周上分别标出了0度、30度、90度、120度、150度、180度、-150度、-120度、-90度、-60度、-30度的方向,其中0度对应的方向即x轴的方向,每个圈表示一个增益值,图3B和图3C中从最里圈开始依次往外的五个圈分别代表增益值-30dBi、-20dBi、-10dBi、0dBi、10dBi,图3D中从最里圈开始依次往外的五个圈分别代表增益值-40dBi、-30dBi、-20dBi、-10dBi、0dBi。对比图3B~3D可以看出,间距为λ/2时,增益最为集中,相应地,通过调节各天线的权重可以更容易地调节该八个天线形成的波束的方向。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从图3B~3D可以看出,当所述多个天线的间距不同时,所述多个天线在很多角度上的增益均不同,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不同。
图3B~3D所示的增益图中0度对应的方向即该八个天线的方向,相应地,当该八个天线的方向改变时,图3B~3D所示的增益图中0度对应的方向也会改变,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也会改变。
图3B~3D所示的增益图中圆心对应的位置即该八个天线的中心位置,相应地,当该八个天线的位置改变时,图3B~3D所示的增益图中圆心对应的位置可能也会改变,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也可能会改变。
图4A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场景中多个天线的形态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增益示意图。在图4A所示的场景中,八个天线,如圆点1~8所示,按照4*2的方式排列成一长方形,该八个天线的方向均朝向x轴方向,该八个天线的工作频率均为300MHz,该八个天线的权重相同、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均不做偏移,将信号的波长记为λ,该长方形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λ/2。需要说明的是,图4B为所述多个天线的增益在图4A所示的x轴-y轴平面上的示意图,其中,圆心对应的位置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中心位置,在圆周上分别标出了0度、30度、90度、120度、150度、180度、-150度、-120度、-90度、-60度、-30度的方向,其中0度对应的方向即x轴的方向,每个圈表示一个增益值,从最里圈开始依次往外的五个圈分别代表增益值-30dBi、-20dBi、-10dBi、0dBi、10dBi。对比图3C和图4B可以看出,当八个天线的排列形状改变时,所述八个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也发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多个天线的间距、方向、位置、排列形状均会对所述多个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产生影响,相应地,可以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在此实现方式中,可选地,通过预先学习的方式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多种形态分别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方向性增益,建立所述多个天线的形态与方向性增益的对应关系。在110中,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为所述对应关系中与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对应的形态。
本实施例中,120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可选地指示了所述柔性基底上要形变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形变方式。
在此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不同。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可选地指示了所述柔性基底上要在纵向上伸缩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在纵向上的伸缩方式。具体地,纵向是指与所述柔性基底的基准面垂直的方向,其中,所述基准面可选地是所述柔性基底的安装平面。相应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具体为: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纵向上伸缩。
图5A为本实施例中多个天线的一种形态变化的侧视图。如图5A所示,四个天线(如图中实心黑框所示)中每个天线的一面均固定于柔性基底的上侧面上,该四个天线的方向均垂直于该柔性基底的基准面,即,该四个天线的实际方向均垂直于该柔性基底的基准面;在110中确定的目标形态中,该四个天线的目标方向均需与所述基准面形成约80度的夹角;要使该四个天线的形态从实际形态变为目标形态,可选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在纵向上伸展,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伸展后所述柔性基底的上侧面以一定的斜度抬起到图中虚线的位置处,四个天线相应地达到虚线框所示的目标形态,此时四个天线的方向如各虚线框上的虚线箭头所示。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不同。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实际排列形状,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可选地指示了所述柔性基底上要在横向上伸缩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在横向上的伸缩方式。具体地,横向是指与所述柔性基底的基准面平行的方向。相应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具体为: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图5B为本实施例中多个天线的又一种形态变化的俯视图。如图5B所示,四个天线(如图中实心圆点所示)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A、B、C、D四个位置,可以看出,在所述四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该四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为一条直线;在110中确定的目标形态中,该四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为一个正方形;要使该四个天线的形态从实际形态变为目标形态,可选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在横向上伸展或回缩,以使该四个天线分别从A、B、C、D移动到A’、B’、C’、D’,如图中空心圆点所示。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不同。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可选地指示了所述柔性基底上要在横向上伸缩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在横向上的伸缩方式。相应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具体为: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不同。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可选地指示了所述柔性基底上要在横向上伸缩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在横向上的伸缩方式。相应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具体为: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场景分别以目标形态相对于实际形态仅存在单一的形态因子不同为例介绍了如何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目标形态相对于实际形态存在多个形态因子不同时,可以结合上述各场景中的控制方式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除了所述柔性基底的形变可控,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中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也可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供更丰富的天线形态,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形变可控的材料构成,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液态金属构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为所述多个天线,即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形变均可控,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为所述多个天线中的部分天线,即,所述多个天线中仅部分天线的形变可控。
在此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
在此场景中,若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不同,则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具体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变化。
在此场景中,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
通常,天线的长度和天线所传输的信号的波长成正比,即,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与所述目标工作频率成反比。
举例来说,当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为2.5GHz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为17毫米(mm);当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为0.96GHz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为55mm。
在此场景中,每个天线可选地由液态金属构成。具体地,将液态金属填充在一直管中,当对该直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施加不同的电压时,该直管中的液态金属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占据该直管中不同长度的空间,相应地,该直管中的液态金属构成的天线的长度不同。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宽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宽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宽度。
在此场景中,可选地,当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宽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宽度不同时,则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具体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宽度变化。
在此场景中,每个天线可选地由液态金属构成,具体的构成方式可参考上一场景中的构成方式来实现。
图6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天线控制装置(以下简称:装置)600包括:
确定模块61,用于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第一控制模块62,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天线特性是想要所述多个天线达到的特性。具体地,所述目标天线特性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目标工作频率、目标方向性增益。具体地,所述目标工作频率指示了想要所述多个天线工作在哪个频率;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指示了想要所述多个天线在各个方向上达到什么样的增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所有天线可能有多个目标工作频率,可选地,将所有天线按照目标工作频率划分成多组,每一组的多个天线的目标工作频率相同,进一步地,装置600中的各模块可以对任一组的多个天线执行对应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是想要所述多个天线达到的形态。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其中,长方形表示所述多个天线按照N*M的方式排列,N、M为不同的两个自然数;正方形表示所述多个天线按照L*L的方式排列,L为自然数。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方向可选地相同或者不同。相应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可选地为一个目标方向,该目标方向是所述多个天线统一的目标方向,或者,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可选地包括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的方向是指该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可选地为一个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可选地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一个目标中心位置,或者,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可选地包括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中心位置可选地为几何中心位置,比如,对于等间距地排列成一个环形的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的中心位置为该环形的圆心位置。
具体地,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通常指示了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对于目标排列形状为直线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这意味着想要所述多个天线等间距地排成一条直线,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包括P-1个目标间距,P为天线个数;对于目标排列形状为长方形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该目标间距既代表行间距又代表列间距,也就是说行间距和列间距相等,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包括两个目标间距,其中一个代表行间距另一个代表列间距;对于排列形状为环形的多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可选地为一个目标间距,这意味着想要所述多个天线等间距地排成一个环形。
图2A~2C分别为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的一种示意图。如图2A所示,4个天线等间距地排列成一条直线,目标间距d为每两个相邻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如图2B所示,8个天线排列成2*4的长方形,目标间距d既为行间距也为列间距。如图2C所示,7个天线排列成圆形,其中,1个天线位于圆心处,另外6个天线等间距地排列在该圆形的圆周上,目标间距d为该圆形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EAP材料、记忆金属材料(又称为形状记忆合金)、逆压电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嵌入的方式、粘附的方式。举例来说,柱状的天线可以通过尾端嵌入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片状的天线可以通过一面粘附于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是指在第一控制模块62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之前所述多个天线的形态,可选地通过探测获得。与所述目标形态类似地,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具体地,所述实际排列形状、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的含义分别与上述目标形态中的所述目标排列形状、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类似,比如,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也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环形、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形态与所述实际形态不同,即,所述目标形态相对于所述实际形态至少存在一种形态因子不同,比如,所述目标排列形状与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不同,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与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不同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不同。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模块62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的目的是,使所述多个天线的形态从所述实际形态变为所述目标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天线在第一控制模块62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之后的形态不一定完全达到所述目标形态,但是,应该比所述实际形态更接近所述目标形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所述多个天线更容易从所述实际形态变为所述目标形态,确定模块61在确定所述目标形态时可选地还考虑所述实际形态,即,确定模块61具体用于: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和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62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的方式有多种,至少部分取决于制成所述柔性基底的材料。举例来说,若所述柔性基底由EAP材料制成,则第一控制模块62可选地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若所述柔性基底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则第一控制模块62可选地通过温度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控制流经所述柔性基底的电流来控制温度;若所述柔性基底由逆压电材料制成,则第一控制模块62可选地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的天线控制装置通过确定模块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第一控制模块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提供了一种控制天线形态的方案,具体地,通过控制承载多个天线的柔性基底的形变来改变该多个天线的形态,使得该多个天线的形态能够更好地满足所需的天线特性。
以下通过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描述本实施例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1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B所示,确定模块61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11,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61包括: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方向性增益,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62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C所示,第一控制模块62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621,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
形变控制单元622,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在此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不同。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621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方向,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相应地,形变控制单元622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纵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纵向上伸缩。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实际排列形状不同。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621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排列形状和所述实际排列形状,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相应地,形变控制单元622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不同。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621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位置,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应地,形变控制单元622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不同。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621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间距和所述至少一个实际间距,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相应地,形变控制单元622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横向伸缩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在横向上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场景分别以目标形态相对于实际形态仅存在单一的形态因子不同为例介绍了第一控制模块62如何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目标形态相对于实际形态存在多个形态因子不同时,第一控制模块62可以结合上述各场景中的控制方式来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除了所述柔性基底的形变可控,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中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也可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供更丰富的天线形态,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
可选地,如图6D所示,装置600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6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形变可控的材料构成,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由液态金属构成。
在此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
在此场景中,若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不同,则第二控制模块63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具体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变化。
在此场景中,可选地,如图6E所示,确定模块61包括:第三确定单元612,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
在此实现方式的又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宽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宽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宽度。
在此场景中,可选地,当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宽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宽度不同时,则第二控制模块63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具体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宽度变化。
本实施例的各实现方式、各场景的具体实现可参考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天线设备700包括:
一柔性基底71,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
多个天线72,所述多个天线72中的每个天线72均至少部分固定于柔性基底71上;
控制器73,用于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天线设备700可以是采用天线进行通信的任意类型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智能终端、无线接入点、基站。
本实施例中,制成柔性基底71的所述柔性材料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EAP材料、记忆金属材料(又称为形状记忆合金)、逆压电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天线72中每个天线72至少部分固定在柔性基底71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嵌入的方式、粘附的方式。举例来说,柱状的天线72可以通过尾端嵌入柔性基底71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柔性基底71上,片状的天线72可以通过一面粘附于柔性基底71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固定于柔性基底71上。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3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改变所述多个天线72的形态,而所述多个天线72的形态会影响所述多个天线72的天线特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73具体用于:
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所述多个天线72的目标形态;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72的实际形态,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
此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可参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与上一实现方式中有确定的目标天线特性不同的是,此实现方式中控制器73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的目的是,确定在柔性基底71形变后所述多个天线72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天线特性。
本实施例中,除了柔性基底71的形变可控,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72中至少一个天线72的形变也可控。
在此实现方式中,可选地,控制器73还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72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72由形变可控的材料构成,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天线72由液态金属构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72为所述多个天线72,即所述多个天线72中每个天线72的形变均可控,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天线72为所述多个天线72中的部分天线72,即,所述多个天线72中仅部分天线72的形变可控。
此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可参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天线设备700为一手机,该手机被设计为可以工作在多个频段,比如,3G的1900MHz以及4G的2600MHz,由于这两个频段的频率差异较大,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该手机中设置两套天线阵列来分别匹配上述两个频段,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后,可以仅在该手机中设置一套天线阵列来匹配上述两个频段。以该天线阵列由两个天线72组成为例,当该手机要从3G网络切换到4G网络时,该手机中的控制器73根据目标工作频率,即2600MHz,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以改变该两个天线72的间距,并控制该两个天线72产生形变以改变该两个天线72的长度,改变后间距和长度后的该天线阵列适合工作在2600MHz;当该手机要从4G网络切换到3G网络时,该手机中的控制器73根据目标工作频率,即1900MHz,控制柔性基底71产生形变以改变该两个天线72的间距,并控制该两个天线72产生形变以改变该两个天线72的长度,改变后间距和长度后的该天线阵列适合工作在1900MHz。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工作频率,目标方向性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方向、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排列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位置、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实际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多个天线的至少一个目标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确定所述柔性基底的至少一个形变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参数,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中至少一个天线的形变可控;所述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
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产生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长度可控;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形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实际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目标长度。
9.一种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目标天线特性,确定多个天线的目标形态,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一柔性基底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形态和所述多个天线的实际形态,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10.一种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柔性基底,由形变可控的柔性材料制成;
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均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柔性基底产生形变。
CN201510810118.5A 2015-11-20 2015-11-20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Active CN106374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0118.5A CN106374234B (zh) 2015-11-20 2015-11-20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US15/284,591 US20170149131A1 (en) 2015-11-20 2016-10-04 Antenna control method, antenna control apparatus, and antenna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0118.5A CN106374234B (zh) 2015-11-20 2015-11-20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234A CN106374234A (zh) 2017-02-01
CN106374234B true CN106374234B (zh) 2019-05-21

Family

ID=5788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0118.5A Active CN106374234B (zh) 2015-11-20 2015-11-20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9131A1 (zh)
CN (1) CN106374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980B (zh) * 2018-08-09 2021-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液态金属可重构天线及其重构方法
CN109449596A (zh) * 2018-11-13 2019-03-08 清华大学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方向图可重构柔性天线
CN109904591B (zh) * 2019-03-08 2021-05-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阻抗可形变柔性平面螺旋天线
CN110138938B (zh) * 2019-05-21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987474A (zh) * 2020-06-12 2020-11-2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相控阵天线阵面变形主动调整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486A (zh) * 2003-09-19 2005-03-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阵列天线中各阵元间距的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02969562A (zh) * 2012-11-14 2013-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液态金属天线自适应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367880A (zh) * 2013-07-05 2013-10-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频率可调控的可拉伸液态金属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7152A (zh) * 2013-05-15 2013-12-04 贵州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调电感量的谐振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4104A (en) * 2009-10-14 2011-04-16 Paragon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slim antenn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486A (zh) * 2003-09-19 2005-03-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阵列天线中各阵元间距的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02969562A (zh) * 2012-11-14 2013-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液态金属天线自适应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427152A (zh) * 2013-05-15 2013-12-04 贵州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调电感量的谐振天线
CN103367880A (zh) * 2013-07-05 2013-10-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频率可调控的可拉伸液态金属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49131A1 (en) 2017-05-25
CN106374234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4234B (zh)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天线设备
CN102859789B (zh) 天线阵列、天线装置和基站
JP5165694B2 (ja) アンテナ・アレイの偏波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714805B (zh) 天线系统
CN107196684B (zh) 一种天线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KR101835669B1 (ko) 다수의 사용을 위한 모듈형 페이즈드 어레이 아키텍처의 동적 분할
CN107431518A (zh) 使用天线阵列的波束成形
CN110391506A (zh) 一种天线系统、馈电网络重构方法及装置
CN108565544A (zh) 一种超宽带5g mimo天线结构
CN108615962A (zh) 液晶移相器和天线
CN101848021B (zh) 一种智能天线阵广播波束权值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432088A (zh) 具有子阵列的相控阵天线
CN106252901A (zh) 宽频三波束阵列天线
CN106159465B (zh) 宽频五波束阵列天线
KR20170096196A (ko) 조정 가능한 스포트라이트 빔을 가진 셀룰러 어레이
BR112020000260A2 (pt)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einamento de formação de feixe
CN107710508B (zh) 一种相控阵列系统和波束扫描方法
CN108987910A (zh) 一种基于液晶电控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10444903A (zh) 基于多环阵列的低副瓣涡旋波束产生方法
CN105787160B (zh) 基于机电耦合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10441729A (zh) 一种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测角方法
CN104753578B (zh) 一种确定辅载波的波束赋形gob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346181A1 (en) Ground to air antenna array
CN108667489A (zh) 多波束波形发射方法及系统
CN103684559B (zh) 阵列天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