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4232A -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4232A
CN106374232A CN201610946871.1A CN201610946871A CN106374232A CN 106374232 A CN106374232 A CN 106374232A CN 201610946871 A CN201610946871 A CN 201610946871A CN 106374232 A CN106374232 A CN 10637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surface
phase
vortex
ultra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68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4232B (zh
Inventor
许河秀
王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6109468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46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of such selec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段电磁波调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级联矩阵的方法得到反射体系下超表面单元满足PB几何相位的条件;采用色散工程方法进一步得到满足宽带PB相位的条件;然后设计两正交极化下同时满足多模谐振的单元结构和参数;最后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不同拓扑荷下涡旋超表面的涡旋相位分布,并通过寻根算法和旋转超表面单元在CST中采用VBA宏建模实现超表面拓扑结构。据此,本发明设计了由三层金属结构和2层介质板组成的超表面单元,再由一系列超表面单元按照一定的相位分布经二维有限周期延拓得到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其在6~18GHz之间能产生高效涡旋波束,具有超宽工作带宽、效率高、设计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段电磁波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产生超宽带微波涡旋波束的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光学涡旋是指当光波具有螺旋型相位波前结构时,波前会绕着传播方向上的一条线以螺旋方式旋转,这一类特殊光波或光场称为光学涡旋,具有螺旋相位波前和轨道角动量,在微粒子操作、原子光学、空间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是现代光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光学涡旋的产生、调制、探测以及应用等问题成为本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由于涡旋光束关于光轴对称,自身的干涉相消使得光束中心强度为零,光轴上的场完全消失,因此光轴处的相位和偏振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从而显示出暗中空的特性,这些相位不确定处也称奇点。利用光学涡旋场的暗中空特性以及轨道角动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使光学涡旋用于光镊,实现对微观粒子的捕获、控制和旋转等微操作,避免高强光区域捕获的热效应。与普通利用高斯光束来捕获微粒子的光镊系统相比,中空的涡旋光束具有更强的轴向囚禁力、较低的光学损伤和轨道角动量以及低功率等优点,具有粒子筛选功能以及粒子旋转操作等独特优势。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是光学涡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特有的轨道角动量实现信息编码,成为当前新兴的研究方向。与传统的编码方式相比,利用涡旋光束作为信息载体有两大优点:一是安全性更高,利用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对信息编码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除非接收器置于光传播路径中,否则很难接收到信息,而传统编码方式由于大气散射光会发生泄密,而时变涡旋散射光的相位结构带有随机变化,从大气散射光中恢复出轨道角动量信息几乎不可能,具有更好的保密性;二是信息编码容量更大,单个光子的自旋角动量可以表示成左旋和右旋偏振构成的二维基,适合二进制编码,而光学涡旋的轨道角动量理论上有无限多个本征态,可以表示成任意N进制编码,极大地提高了自由光通信的信息容量。
微波涡旋是光学涡旋在低频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与光学涡旋相似的电特性。微波涡旋波束由于携带轨道角动量,在很长距离传输下能克服衍射效应,因此在近场扫描、高分辨率成像以及通信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不同于产生方法较为成熟的光学涡旋波束,由于缺乏微波材料和器件,微波涡旋波束研究较少且生产方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已有产生微波涡旋波束的方法中要么采用非平面结构,设计、加工复杂;要么工作带宽非常窄,只有0.2GHz水平。本发明基于双层结构提出了一种产生超宽带涡旋波束的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在6~18GHz之间能产生高效涡旋波束,具有超宽工作带宽、效率高、设计简单、易于制作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以提高反射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几何贝尔相位,也称PB (Pancharatnam–Berry )相位,是指在圆极化波激励下超表面单元结构随单元方位旋转角φ呈现的散射相位。下面给出本发明超宽带涡旋超表面的宽带设计方法。
第一步:通过级联矩阵的方法得到反射体系下超表面单元满足PB几何相位的条件。笛卡尔坐标系下反射超表面单元旋转φ角后的反射矩阵可写成:
(1)
这里,上标x、y表示入射波的极化方向。根据线极化基与圆极化基之间的关系,立即可得圆极化基下的反射矩阵:
(2)
将式(1)代入式(2),可得圆极化波激励下的散射矩阵:
(3a)
(3b)
(3c)
(3d)
式(3a)~(3b)表明,当入射波为单一圆极化波时,反射体系下旋转超表面单元的反射波为同旋向圆极化波,且只有两个同旋向圆极化波分量携带PB相位信息,其反射相位与φ呈现-2φ或2φ的相位关系,而其余两个散射分量并未携带PB相位信息,但贡献镜面反射模式。为简化设计,这里选择没有手性的结构体系来设计超表面单元,因此线极化波激励下没有交叉极化(即)。为消除不需要的散射模式从而提高圆极化反射幅度、效率和产生PB相位,只需=0。反射体系下,我们很容易使得两个线极化正交分量的反射幅度接近于1(即),为满足=0,只需
第二步:根据上述相位条件,通过色散工程方法进一步得到满足宽带PB相位的条件。为使超表面单元在很宽的带宽范围内满足上述恒定180o相位差,需要两个正交极化分量的反射相位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斜率,即:
(4)
本发明采用多模级联的方法,实现超表面单元的超宽带工作,每个正交线极化分量均具有3个谐振模式且两极化下的模式在频谱上交替排列,接力形成宽带。假设x、y两极化下各个模式的谐振频率分别为以及,为保证上述斜率相同且不失一般性,选取7个典型频率满足式(4),即:
第三步:根据上述宽带PB相位条件设计两正交极化下同时满足多模谐振的单元结构和参数。其中结构参数通过在商业仿真软件CST中建模优化得到,使得其反射相位满足式(4)。
第四步: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不同拓扑荷下涡旋超表面的涡旋相位分布,并通过寻根算法和旋转超表面单元在CST中采用VBA宏建模实现超表面拓扑结构,这里φ为方位角(0<φ<360o),l为拓扑荷,对应一个波长内相位旋转的圈数。
基于上述超表面宽带设计方法,本发明提出的超表面单元结构,参图1所示。超表面单元由三层金属结构和2层介质板组成。其中,上层金属结构由5个关于y轴镜像对称的垂直金属细贴片组成,中层金属结构由5个关于x轴镜像对称的水平金属细贴片组成,底层金属结构为金属背板,该拓扑结构保证了该体系是一个纯反射特系,没有任何传输。上层金属结构在上层介质板上面,中层金属结构在上层介质板与下层介质板之间,底层金属结构在下层介质板背面。
l 1w 1分别为5个细贴片中中间贴片的长度和宽度(也记该中间贴片为l 1),l 2w 2分别为5个细贴片中位于中间贴片l 1两侧的贴片的长度和宽度(也记该两贴片为l 2),l 3w 3分别5个细贴片中位于最外侧两个贴片的长度和宽度(也记该两贴片为l 3),相邻两贴片之间的距离相等,记为g;记p xp y分别为超表面单元在x、y方向的长度(也称周期);上、下层介质板的厚度分别记为h 1h 2。其中部分结构参数满足条件:p x =p y >l 1>l 2>l 3h 1<h 2,而l 1, w 1,l 2, w 2, l 3, w 3, g, h 1以及h 2的尺寸通过优化组合使得x、y极化下单元各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交替级联且满足,这里
实施例中,介质板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F4B-2),其介电常数ε r =2.65,电正切损耗tanσ=0.001,金属细贴片厚度0.036mm,介质板厚度分别为h 1=0.3和h 2=3 mm。
当电磁波垂直入射时,y、x极化电场作用会在平行于极化方向的金属细贴片上产生感应电流,而金属背板作用使得金属结构和背板在侧面还会产生位移电流,y、x极化两种情形下感应电流和位移电流均有效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磁谐振。这里上、中层金属结构的金属细贴片均由3组不同结构参数的贴片组成,用于产生工作于不同频率的3个磁谐振模式。
通过调整上、中层金属结构参数可以控制y、x极化下谐振模式的频谱位置从而调谐整个单元的反射相位,使得上、中层细金属贴片产生的模式依次交替级联,获得优化180o相位差带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化得到上层5个细贴片的几何结构参数为:l 1=7.11mm,l 2=4.59mm,l 3=1.98mm,w 1=w 2=w 3=1mm和g=0.5 mm,中层5个细贴片的几何结构参数为:l 1=10.8mm,l 2=5.4mm,l 3=3.24mm,w 1=w 3=1mm,w 2=g=0.5 mm,单元的周期长度为p x=p y=12 mm。
为验证本发明旋转超表面的宽带设计方法,采用商业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Studio对单元的散射频谱进行仿真,其中,沿x、y方向均采用周期边界条件,而沿z方向采用开放边界条件,线极化电磁波垂直入射。如图2所示,无论x极化电磁波还是y极化电磁波激励,反射幅度谱中均呈现三个浅反射谷,对应于三个弱磁谐振,且三个反射谷交替出现,同时反射幅度在整个观察频率范围6~18GHz内均高于0.95,接近于完美反射。从反射相位谱可以看出,φ xxφ yy的相位曲线在观测频率范围内几乎平行,相位差(φ yy-φ xx)在6.95~17.6GHz范围内保持在180o附近(180o±45o)。
如图3所示,右旋圆极化波激励下超表面的同极化反射幅度|r RR|在6.95~17.6 GHz范围内均大于|r RR|>0.89,圆极化消光比均大于5.6 dB,具有很好的极化纯度,这里|r LR|为交叉极化反射系数。同时还可以看出超表面的同极化反射相位在该频率范围内严格满足2φ关系,具有非常稳定的相位梯度。超表面的绝对带宽达到10.6GHz,相对带宽达到86.2%。
本发明提出的涡旋超表面是由一系列超表面单元按照一定的相位分布经二维有限周期延拓而成,所述的相位分布,是指其表面相位满足螺旋相位分布:,其中φ是方位角(0<φ<360o),即表面相位随方位角逐步变化360ol为拓扑荷,对应一个波长内相位旋转的圈数,一般为整数,决定涡旋波束的阶数,l越大相位变化越快,悬臂的数量越多,光束绕光轴扭转的越快,轨道角动量也越大。目前测量l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涉法,二是相位匹配法。这些螺旋相位波前(波束)携带不依赖于极化状态的轨道角动量信息,且该拓扑荷的符号(+、-号)由圆极化波的旋向决定。涡旋超表面的大小由x和y方向上的超表面单元数目N xN y决定。这里,超表面单元数目N xN y根据馈源口径来选择,以获得最佳涡旋性能,同时兼顾加工制作费用和仿真计算时间。
为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选择N x=N y=15。由于位于中间行和列的单元存在相位奇点,这里去掉中间行和列中所有单元并最终可得超表面的单元数目为N x=N y=14。
图4给出了l=0.5,l=1,l=2和l=3时涡旋超表面的相位分布,为便于绘图,这里l=2和l=3中大于360o的相位自动减去360o的整数倍。可以看出四种情形下均可以看到螺旋线性相位分布,且l越大相位变化越快,相位覆盖范围越大,分别达180o、360o、720o和1080o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层宽带超表面单元的几何结构。其中,(a)为单元上层金属结构,(b)为单元中层金属结构,(c)为单元全局视图,(d)为单元侧视图。
图2为线极化波激励且φ=0o时超表面单元的反射幅度和反射相位频谱。
图3为圆极化波激励时不同旋转角φ情形下超表面单元的反射幅度和反射相位频谱。
图4为不同阶数(l=0.5,l=1,l=2和l=3)下微波涡旋超表面的相位分布。
图5为l=0.5时微波涡旋超表面的几何结构。
图6为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的几何结构。
图7为l=2时微波涡旋超表面的几何结构。
图8为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在x极化线极化波激励下的近场分布图。
图9为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在x极化线极化波激励下的远场散射方向图。
图10为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在左旋圆极化波激励下的远场散射方向图。
图11为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在右旋圆极化波激励下的远场散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l=1时微波涡旋超表面为例,具体介绍超表面的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
基于图4所得到的涡旋相位分布,通过旋转超表面单元很容易得到涡旋超表面的几何结构。单元的结构布局通过寻根算法并基于CST的宏建模实现,具体地通过在CST的VBA宏模块中调用Matlab软件计算的相位以及单元结构建模的VBA宏来实施,其中单元的结构参数通过宽带设计方法确定,这里仅需要确定各单元的旋转角度φ。如图5-图7所示,最终设计的超表面物理尺寸为L x=L y=168×168 mm2,可以看出,l=0.5时超表面上单元结构关于y轴均呈现轴对称分布且沿y轴正方向旋转角度变化加剧;l=1时超表面上单元结构关于x、y轴均呈现轴对称分布且构成了7个同心圆环,旋转角度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加,一、二、三、四象限对应位置处的单元旋转角度依次相差90ol=2时超表面上单元结构关于x、y轴均呈轴对称分布且沿+y和-y轴方向单元旋转角度方向相反。
为验证最终设计涡旋超表面的宽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采用仿真软件CST对上述l=1时的微波涡旋超表面进行电磁仿真,其中xoy面对应四个边界均设置成开放边界,平面波沿-z方向垂直入射。图8给出了线极化波沿x方向极化时xoy面内(z=0.75~1.42λ,λ为观测频率处的波长)的近场分布。为不失一般性,选择7,10,12,14,16和18GHz等7个代表性频率作为观测频点。可以看出整个观测频段范围内(7~18GHz)电场分量E xE y实部均呈现扇叶状分布,其中E x实部沿x、y轴具有对称重复性,而E y实部沿对角(45o和135o方向)具有对称重复性,而E y的相位除了沿对角具有对称重复性外,相邻扇叶区域相位相差180o,正好满足PB相位与旋转角之间的2φ关系。
图9给出了线极化波沿x方向极化时的远场散射方向图。可以看出,整个观测频段范围内(7~18GHz)散射总场呈环状全向分布(圈饼状),均匀性较好,且中心轴向散射最弱,边缘散射电平最强,为涡旋波束暗中空的能量分布特征和电磁特性。同时还可以看出该涡旋光束的两个极化分量E θE φ并不具有上述全向散射特性,而是呈现左、右劈裂和上、下劈裂分布的定向散射。因此线极化波激励下,主波束涡旋散射场是随空间不断变化的非均匀场,且不具有螺旋相位波前。
图10、图11分别给出了左旋圆极化波(LCP波)、右旋圆极化波(RCP波)激励下的远场散射方向图。可以看出,两种情形下在6~18GHz范围内均可以观察到同极化散射方向图为圈饼状暗中空散射方向图,具有边缘均匀散射强电平和中心散射弱电平,而交叉极化散射方向图在顶空处散射电平最大,为笔状散射方向图,无论是主极化还是交叉极化,主波束方向图随空间恒定,场分布均匀。从同极化散射相位方向图可以看出,主波束具有螺旋线型相位波前。两种情形下,同极化的主波束电平随着频率升高均不断减弱,而旁瓣电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边缘频率高端18GHz处,而交叉极化电平在频率边缘低端6GHz和高端18GHz均不同程度增大。这是由边缘频率处单元正交两极化分量的相位误差引起,相位差不再满足180o。图9-图11的圆圈饼散射方向图均随频率升高不断减小,这是因为频率升高,波长减小,超表面的电尺寸不断增大。

Claims (4)

1.一种超宽带涡旋超表面的宽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通过级联矩阵的方法得到反射体系下超表面单元满足PB几何相位的条件;
笛卡尔坐标系下反射超表面单元旋转φ角后的反射矩阵写成:
(1)
这里,上标x、y表示入射波的极化方向,根据线极化基与圆极化基之间的关系,得圆极化基下的反射矩阵:
(2)
将式(1)代入式(2),得圆极化波激励下的散射矩阵:
(3a)
(3b)
(3c)
(3d)
式(3a)~(3b)表明,当入射波为单一圆极化波时,反射体系下旋转超表面单元的反射波为同旋向圆极化波,且只有两个同旋向圆极化波分量携带PB相位信息,其反射相位与φ呈现-2φ或2φ的相位关系,而其余两个散射分量并未携带PB相位信息,但贡献镜面反射模式;为简化设计,这里选择没有手性的结构体系来设计超表面单元,因此线极化波激励下没有交叉极化,即;为消除不需要的散射模式从而提高圆极化反射幅度、效率和产生PB相位,只需=0;反射体系下,容易使得两个线极化正交分量的反射幅度接近于1即,为满足=0,只需
第二步:根据上述相位条件,通过色散工程方法进一步得到满足宽带PB相位的条件;
为使超表面单元在很宽的带宽范围内满足上述恒定180o相位差,需要两个正交极化分量的反射相位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斜率,即:
(4)
采用多模级联的方法,实现超表面单元的超宽带工作,每个正交线极化分量均具有3个谐振模式且两极化下的模式在频谱上交替排列,接力形成宽带;假设x、y两极化下各个模式的谐振频率分别为以及,为保证上述斜率相同且不失一般性,选取7个典型频率满足式(4),即:
第三步:根据上述宽带PB相位条件,设计两正交极化下同时满足多模谐振的单元结构和参数;
第四步: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不同拓扑荷下涡旋超表面的涡旋相位分布,并通过寻根算法和旋转超表面单元在CST中采用VBA宏建模实现超表面拓扑结构,这里φ为方位角,0<φ<360ol为拓扑荷,对应一个波长内相位旋转的圈数。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设计方法设计的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由一系列超表面单元按照一定的相位分布经二维有限周期延拓而成,所述的相位分布,是指其表面相位满足螺旋相位分布:,其中φ是方位角,0<φ<360o,即表面相位随方位角逐步变化360ol为拓扑荷,对应一个波长内相位旋转的圈数,为整数,决定涡旋波束的阶数,这些螺旋相位波前携带不依赖于极化状态的轨道角动量信息,且该拓扑荷的符号:+、-号由圆极化波的旋向决定;涡旋超表面的大小由x和y方向上的超表面单元数目N xN y决定;
其中,超表面单元结构如下:由三层金属结构和2层介质板组成;其中,上层金属结构由5个关于y轴镜像对称的垂直金属细贴片组成,中层金属结构由5个关于x轴镜像对称的水平金属细贴片组成,底层金属结构为金属背板,该拓扑结构保证该体系是一个纯反射特系,没有任何传输;上层金属结构在上层介质板上面,中层金属结构在上层介质板与下层介质板之间,底层金属结构在下层介质板背面;
l 1w 1分别为5个细贴片中中间贴片的长度和宽度,l 2w 2分别为5个细贴片中位于中间贴片两侧的两个贴片的长度和宽度,l 3w 3分别5个细贴片中位于最外侧两个贴片的长度和宽度,相邻两贴片之间的距离相等,记为g;记p xp y分别为超表面单元在x、y方向的长度即周期;上、下层介质板的厚度分别记为h 1h 2;其中,结构参数满足条件:p x =p y >l 1>l 2>l 3h 1<h 2,而l 1, w 1, l 2, w 2, l 3, w 3, g, h 1以及h 2的尺寸通过优化组合使得x、y极化下单元各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交替级联且满足,这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上层金属结构、中层金属结构参数,控制y、x极化下谐振模式的频谱位置从而调谐整个单元的反射相位,使得上、中层细金属贴片产生的模式依次交替级联,获得优化180o相位差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采用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其介电常数ε r =2.65,电正切损耗tanσ=0.001,金属细贴片厚度0.036mm,介质板厚度分别为h 1=0.3 mm和h 2=3 mm;
上层金属结构的5个细贴片的几何结构参数为:l 1=7.11 mm,l 2=4.59 mm,l 3=1.98 mm,w 1=w 2=w 3=1 mm和g=0.5 mm,中层金属结构的5个细贴片的几何结构参数为:l 1=10.8 mm,l 2=5.4 mm,l 3=3.24 mm,w 1=w 3=1 mm和w 2=g=0.5 mm,单元的周期长度为p x=p y=12 mm。
CN201610946871.1A 2016-10-26 2016-10-26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Active CN10637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6871.1A CN106374232B (zh) 2016-10-26 2016-10-26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6871.1A CN106374232B (zh) 2016-10-26 2016-10-26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232A true CN106374232A (zh) 2017-02-01
CN106374232B CN106374232B (zh) 2019-04-12

Family

ID=5789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6871.1A Active CN106374232B (zh) 2016-10-26 2016-10-26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4232B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524A (zh) * 2017-05-12 2017-09-26 东南大学 基于p‑b相位结构的人工电磁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7465000A (zh) * 2017-07-23 2017-1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极化不敏感螺旋编码rcs减缩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8183333A (zh) * 2017-12-28 2018-06-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柔性柱面共形超散射器及其结构设计方法
CN108470984A (zh) * 2018-03-13 2018-08-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相位非连续超表面产生艾里波束的透镜及方法
CN108511916A (zh) * 2018-02-12 2018-09-07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时空编码超材料
CN108598710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108664694A (zh) * 2018-03-29 2018-10-1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圆极化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
CN108983443A (zh) * 2018-08-20 2018-12-11 德州学院 一种产生无衍射光学涡旋晶格的超颖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9167171A (zh) * 2018-07-19 2019-0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pb结构的高效透射型涡旋光产生器的设计方法
CN109524770A (zh) * 2018-11-27 2019-03-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超表面的微波近似无衍射波束发射装置
CN109560389A (zh) * 2018-11-22 2019-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新型散射对消方法的宽带rcs减缩超表面
CN109683310A (zh) * 2019-01-10 2019-04-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太赫兹波超宽带消色差聚焦的级联超表面设计方法
CN109752841A (zh) * 2019-03-26 2019-05-14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扫描器及投影显示设备、内窥镜设备
CN110061355A (zh) * 2019-02-25 2019-07-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任意波形产生器及设置方法
CN110082608A (zh) * 2019-04-28 2019-08-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混响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电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源搅拌方法
CN110600879A (zh) * 2019-09-10 2019-12-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向圆极化涡旋电磁波的产生方法
CN110661106A (zh) * 2019-09-30 2020-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交叉极化涡旋波束透镜
CN111129781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双线极化三通道逆向反射器
CN111525270A (zh) * 2020-01-16 2020-08-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的轨道角动量产生结构设计
CN111682320A (zh) * 2020-06-12 2020-09-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涡旋电磁超表面结构
CN111737777A (zh) * 2020-06-04 2020-10-02 陕西宛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非均匀透射宽带pb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1864385A (zh) * 2020-08-28 2020-10-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双波束双圆极化谐振腔天线
CN111969328A (zh) * 2020-07-24 2020-11-20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超表面的高性能oam波束发生器
CN112201961A (zh) * 2020-10-09 2021-0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幅度和相位调控的双功能超表面集成器件及设计方法
CN112909566A (zh) * 2021-01-20 2021-06-04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涡旋叠加态发生器
CN113219576A (zh) * 2021-04-22 2021-08-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石墨烯-金属裂环谐振器近场成像的方法
CN113608191A (zh) * 2021-07-30 2021-11-05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近场目标方位识别方法
CN114927861A (zh) * 2022-04-14 2022-08-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圆极化全空间超表面的六模态涡旋波生成器及调控方法
CN115360523A (zh) * 2022-07-22 2022-11-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奇点相消的低rcs超表面结构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819A (zh) * 2015-12-14 2016-03-0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带电磁超表面圆极化器
US20160077261A1 (en) * 2014-09-15 2016-03-1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multaneous polarization and wavefront control using a planar device
CN10567631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位相型超表面器件
CN105866981A (zh) * 2016-04-20 2016-08-1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宽带电磁波相位调控的方法和超表面亚波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7261A1 (en) * 2014-09-15 2016-03-1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multaneous polarization and wavefront control using a planar device
CN105390819A (zh) * 2015-12-14 2016-03-0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带电磁超表面圆极化器
CN10567631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位相型超表面器件
CN105866981A (zh) * 2016-04-20 2016-08-1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宽带电磁波相位调控的方法和超表面亚波长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XIU XU ET AL: "Multifunctional Microstrip Array Combining a Linear Polarizer and Focusing Metasurface", 《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NANFANG YU ET AL: "Flat Optics: Controlling Wavefronts With Optical Antenna Metasurfaces",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

Cited B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524A (zh) * 2017-05-12 2017-09-26 东南大学 基于p‑b相位结构的人工电磁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7465000A (zh) * 2017-07-23 2017-1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极化不敏感螺旋编码rcs减缩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7465000B (zh) * 2017-07-23 2020-04-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极化不敏感螺旋编码rcs减缩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8183333A (zh) * 2017-12-28 2018-06-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柔性柱面共形超散射器及其结构设计方法
CN108511916A (zh) * 2018-02-12 2018-09-07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时空编码超材料
CN108511916B (zh) * 2018-02-12 2020-11-20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时空编码超材料
CN108470984A (zh) * 2018-03-13 2018-08-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相位非连续超表面产生艾里波束的透镜及方法
CN108664694B (zh) * 2018-03-29 2023-03-3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圆极化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
CN108664694A (zh) * 2018-03-29 2018-10-1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圆极化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
CN108598710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109167171A (zh) * 2018-07-19 2019-0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pb结构的高效透射型涡旋光产生器的设计方法
CN108983443B (zh) * 2018-08-20 2022-05-13 德州学院 一种产生无衍射光学涡旋晶格的超颖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8983443A (zh) * 2018-08-20 2018-12-11 德州学院 一种产生无衍射光学涡旋晶格的超颖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CN109560389B (zh) * 2018-11-22 2021-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新型散射对消方法的宽带rcs减缩超表面
CN109560389A (zh) * 2018-11-22 2019-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新型散射对消方法的宽带rcs减缩超表面
CN109524770A (zh) * 2018-11-27 2019-03-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超表面的微波近似无衍射波束发射装置
CN109683310A (zh) * 2019-01-10 2019-04-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太赫兹波超宽带消色差聚焦的级联超表面设计方法
CN110061355A (zh) * 2019-02-25 2019-07-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任意波形产生器及设置方法
CN109752841A (zh) * 2019-03-26 2019-05-14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扫描器及投影显示设备、内窥镜设备
CN110082608A (zh) * 2019-04-28 2019-08-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混响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电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源搅拌方法
CN110600879A (zh) * 2019-09-10 2019-12-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向圆极化涡旋电磁波的产生方法
CN110661106A (zh) * 2019-09-30 2020-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交叉极化涡旋波束透镜
CN111129781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双线极化三通道逆向反射器
CN111525270A (zh) * 2020-01-16 2020-08-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的轨道角动量产生结构设计
CN111525270B (zh) * 2020-01-16 2022-03-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的轨道角动量产生结构设计
CN111737777A (zh) * 2020-06-04 2020-10-02 陕西宛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非均匀透射宽带pb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1737777B (zh) * 2020-06-04 2024-03-01 陕西亿杰宛鸣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非均匀透射宽带pb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1682320A (zh) * 2020-06-12 2020-09-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涡旋电磁超表面结构
CN111969328A (zh) * 2020-07-24 2020-11-20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超表面的高性能oam波束发生器
CN111864385B (zh) * 2020-08-28 2021-03-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双波束双圆极化谐振腔天线
CN111864385A (zh) * 2020-08-28 2020-10-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双波束双圆极化谐振腔天线
CN112201961A (zh) * 2020-10-09 2021-0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幅度和相位调控的双功能超表面集成器件及设计方法
CN112909566B (zh) * 2021-01-20 2022-06-14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涡旋叠加态发生器
CN112909566A (zh) * 2021-01-20 2021-06-04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涡旋叠加态发生器
CN113219576A (zh) * 2021-04-22 2021-08-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石墨烯-金属裂环谐振器近场成像的方法
CN113608191B (zh) * 2021-07-30 2024-01-02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近场目标方位识别方法
CN113608191A (zh) * 2021-07-30 2021-11-05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近场目标方位识别方法
CN114927861A (zh) * 2022-04-14 2022-08-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圆极化全空间超表面的六模态涡旋波生成器及调控方法
CN114927861B (zh) * 2022-04-14 2023-0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圆极化全空间超表面的六模态涡旋波生成器及调控方法
CN115360523A (zh) * 2022-07-22 2022-11-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奇点相消的低rcs超表面结构设计方法
CN115360523B (zh) * 2022-07-22 2024-06-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奇点相消的低rcs超表面结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232B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4232B (zh) 超宽带微波涡旋超表面及其宽带设计方法
Liu et al. Metamaterial-based low-profile broadband mushroom antenna
Sun et al. Subwavelength substrate-integrated Fabry-Pérot cavity antennas using 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
Zhao et al. General formulas for 2-D leaky-wave antennas
Jin et al. Leaky-wave radiation behavior from a double periodic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Broas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high-impedance ground planes to phased array antennas
Rahman et al. Multifunctional polarization converting metasu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duce the radar cross-section of an isolated MIMO antenna
CN109301490A (zh) 一种应用于宽频带多模涡旋波束生成的几何相位超表面
Li et al. The backfire-to-broadside symmetrical beam-scanning periodic offset microstrip antenna
Attia et al. High-gain patch antennas loaded with high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superstrates
CN111682320A (zh) 一种涡旋电磁超表面结构
Zhang et al. Shared aperture metasurface for bi-functions: Radiation and low backward scattering performance
Chen et al. High-performance and ultra-broadband vortex beam generation using a Pancharatnam–Berry metasurface with an H-shaped resonator
Zhang et al. Design of single-layer high-efficiency transmitting phase-gradient metasurface and high gain antenna
Shareef et al. Design of multi-band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for 5G smartphones
Zohrevand et al. Generation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es via SSPP leaky-wave antenna based on holography technique
Li et al. Generating Bessel beams efficiently in microwave with high transmission metasurfaces
Chou et al. An all-metallic reflectarray and its element design: Exploring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tennas for directional beam applications
Lin et al. An ultra-wideband phase gradient metasurface for anomalous reflection and RCS reduction
Semenikhin et al. cylindrical anisotropic metasurfaces with Pancharatnam-Berry phase bigradient helical coding and anomalous scattering
Zhang et al. A right-hande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 generated by a waveguide-fed holographic metasurface
Rajavel et al. A compact triband antenna using 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 for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sFront
Xue et al. Wideband directional-fed holographic metasurface with integrated monopole and parabolic reflector for far-/near-field beams manipulations
Zhong et al.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high-modal and high-purity OAM using PB phase metasurface
Alyahya et al. Physical optics modeling of scattering by checkerboard structure for RCS re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