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2484A -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2484A
CN106372484A CN201610826735.9A CN201610826735A CN106372484A CN 106372484 A CN106372484 A CN 106372484A CN 201610826735 A CN201610826735 A CN 201610826735A CN 106372484 A CN106372484 A CN 106372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reset
voltage
bio
au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67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冬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67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2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2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根据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来控制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以此增强设备控制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有利于及时关闭设备控制装置的电源,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其中,这类电子设备包括了虚拟现实设备以及智能终端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子设备的开机或关机的方法依赖于用户手动进行调试,即用户采用设置于电子设备自身的开关,或者是采用遥控装置对电子设备进行开关操作。
然而,通过用户手动调试电子设备的开启和关闭,在很多情况下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例如,对于新的使用者而言可能找不到电子设备的开关,寻找开关需要花费较多不必要的时间;如果该电子设备为虚拟现实设备,而大部分虚拟现实设备都需要用户佩戴于眼前,这样会导致寻找开关键较为费力,不利于用户体验。于此同时,如果用户在不使用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忘记关闭其电源,则还会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且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可以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来控制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以此增强设备控制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有利于及时关闭设备控制装置的电源,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所述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所述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地,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地,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地,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地,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设备控制装置首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最后可以根据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来控制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以此增强设备控制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有利于及时关闭设备控制装置的电源,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控制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可以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来控制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以此增强设备控制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有利于及时关闭设备控制装置的电源,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中设备控制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实施例包括:
101、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装置可以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目标对象为当前正在使用设备控制装置的用户,设备控制装置具体可以为虚拟现实(英文全称:Virtual Reality,英文缩写:VR)设备,例如VR眼镜或者VR头盔等,VR设备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102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装置根据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判断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根据生物特征信息来生成相应的设备控制信息。
103、根据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本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装置根据设备信息确定设备控制操作,其设备控制操作包括了对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设备控制装置首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根据生物特征信息判断当前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最后可以根据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即开启或关闭设备控制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直接通过设备控制装置识别到的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确定开启或关闭设备,以此增强了用户体验,并且便于开启或关闭设备控制装置,从而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四种具体的生物特征信息变化为例,对本发明中设备控制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具体为:
第一种生物特征信息:人脸识别区域;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可以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时,可以通过分别获取两个时刻对应的人脸识别区域大小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其中,人脸识别区域大小也就是识别到的人脸面积大小。
具体地,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则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对应的面积大小,并记录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小,即X平方厘米。接着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对应的面积大小,并记录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大小,即Y平方厘米。最后,VR设备检测从X平米厘米到Y平方厘米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确定当前满足设备控制条件,即可对VR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关机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X与Y之间不相等时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如果两者相等,则认为当前不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检测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人脸面积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二个可选实施例中,检测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检测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本实施例中,将以两种具体的方式介绍如何通过人脸识别区域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第一种为关闭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人脸识别区域为50平方厘米,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人脸识别区别为40平方厘米,则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以此确定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的人脸面积越来越小时,认为用户正在挪开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关闭。
第二种为开启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人脸识别区域为50平方厘米,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人脸识别区别为55平方厘米,则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以此确定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的人脸面积越来越大时,认为用户正在靠近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预置时间通常为2秒或者3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当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第二种生物特征信息:监测点温度;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三个可选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可以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为在监测点处检测到的温度时,可以通过分别获取两个时刻对应的监测点温度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其中,监测点位于设备控制装置上的某个位置,在监测点处部署温度传感器或者红外线测温仪能够检测出用户的体温。
具体地,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则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监测温度,并记录下第一监测温度的大小,即A摄氏度,接着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监测温度,并记录下第二监测温度,即B摄氏度。最后,VR设备检测从A摄氏度到B摄氏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确定当前满足设备控制条件,即可针对VR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关机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A与B之间不相等时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如果两者相等,则认为当前不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监测温度,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监测温度,检测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监测点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四个可选实施例中,检测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监测温度小于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检测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监测温度大于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本实施例中,将以两种具体的方式介绍如何通过监测温度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第一种为开启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监测温度为36.5摄氏度,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监测温度为36.8摄氏度,则第一监测温度小于第二监测温度,以此确定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的人体温度越来越高时,认为用户正在靠近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开启。
第二种为关闭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监测温度为36.5摄氏度,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监测温度为35.7摄氏度,则第一监测温度大于第二监测温度,以此确定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的人体温度越来越低时,认为用户正在远离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预置时间通常为2秒或者3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当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第二监测温度,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第二监测温度。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第三种生物特征信息:生物电压;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五个可选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可以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为用户的生物电压时,可以通过分别获取两个时刻对应的生物电压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其中,生物电压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通过检测用户的生物电压强弱可以了解用户距离设备控制装置的情况。
具体地,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则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生物电压,并记录下第一生物电压的大小,即N毫伏,接着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二生物电压,并记录下第二生物电压,即M毫伏。最后,VR设备检测从N毫伏到M毫伏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确定当前满足设备控制条件,即可针对VR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关机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N与M之间不相等时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如果两者相等,则认为当前不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生物电压,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生物电压,检测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生物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六个可选实施例中,检测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生物电压小于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检测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生物电压大于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本实施例中,将以两种具体的方式介绍如何通过生物电压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第一种为开启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生物电压为1.2毫伏,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电压为1.3毫伏,则第一生物电压大于第二生物电压,以此确定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用户的生物电压越来越大时,认为用户正在靠近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开启。
第二种为开启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的用户第一生物电压为1.2毫伏,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电压为1.1毫伏,则第一生物电压小于第二生物电压,以此确定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用户的生物电压越来越小时,认为用户正在远离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预置时间通常为2秒或者3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当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第二生物电压,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第二生物电压。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第四种生物特征信息: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七个可选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判断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可以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为用户发声的音频分贝值时,可以通过分别获取两个时刻对应的音频分贝值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其中,音频分贝值用于表示声音的强度,在设备控制装置上部署声音传感器能够检测出用户的声音分贝大小。
具体地,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则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并记录下第一音频分贝值的大小,即P分贝,接着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并记录下第二音频分贝值,即Q分贝。最后,VR设备检测从P分贝到B摄氏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确定当前满足设备控制条件,即可针对VR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关机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P与Q之间不相等时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如果两者相等,则认为当前不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音频分贝值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检测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监测点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七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的方法第八个可选实施例中,检测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检测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可以包括:
若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本实施例中,将以两种具体的方式介绍如何通过音频分贝值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第一种为关闭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用户发声的第一音频分贝值为25分贝,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音频分贝值为20分贝,则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第二音频分贝值,以此确定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用户的音频分贝值越来越大时,认为用户正在远离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关闭。
第二种为开启设备控制装置,具体为,假设当前的设备控制装置为VR设备,VR设备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时检测到用户发声的第一音频分贝值为25分贝,在这段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时到用户的第二音频分贝值为28分贝,则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第二音频分贝值,以此确定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也就是VR设备检测到用户的音频分贝值越来越大时,认为用户正在靠近VR设备,此时,VR设备将自动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预置时间通常为2秒或者3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当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第二音频分贝值,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第二音频分贝值。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设备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控制装置20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生成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202生成的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生成模块202根据获取模块201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确定模块203根据生成模块202生成的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该设备控制装置首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根据生物特征信息判断当前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最后可以根据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而是直接通过设备控制装置识别到的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变化情况,来决定当前对自身的操作,以此增强了用户体验,并且便于开启或关闭设备控制装置,从而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所述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时,根据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然后在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检测从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人脸面积的大小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当该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第二人脸识别区域。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监测温度,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监测温度,检测从第一监测温度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监测点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当该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第二监测温度,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第二监测温度。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生物电压,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生物电压,检测从第一生物电压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生物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当该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第二生物电压,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第二生物电压。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说明了当生物特征信息为音频分贝值时,根据在预置时间内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然后在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检测从第一音频分贝值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满足,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监测点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生成模块2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当该设备控制装置关闭时,需要检测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第二音频分贝值,当设备控制装置开启时,需要检测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第二音频分贝值。通过上述方式,无需用户寻找设备控制装置的开关即可对该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关闭或者开启的操作,从而节省设备开启时间,提升方案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所述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大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小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则确定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大于所述第二监测温度,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生物电压,则确定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所述判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包括:
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关闭指令,所述设备关闭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关闭操作;
或,
所述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小于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则确定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
对应的,所述生成设备控制信息,包括:
生成设备开启指令,所述设备开启指令用于触发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10.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若是,则生成设备控制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设备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识别区域,所述人脸识别区域为设备控制装置所识别的人脸面积;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人脸识别区域;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人脸识别区域;
检测从所述第一人脸识别区域到所述第二人脸识别区域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区域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监测点温度;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一监测温度;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在接触监测点产生的第二监测温度;
检测从所述第一监测温度到所述第二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温度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生物电压;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电压;
在所述预置时间中的结束时刻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电压;
检测从所述第一生物电压到所述第二生物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电压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检测到的音频分贝值;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在预置时间中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音频分贝值;
在所述预置时间内的结束时刻获取第二音频分贝值;
检测从所述第一音频分贝值到所述第二音频分贝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满足预置的音频条件,若是,则确定满足预置的设备控制条件。
CN201610826735.9A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6372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6735.9A CN106372484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6735.9A CN106372484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2484A true CN106372484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9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6735.9A Pending CN106372484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248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972A (zh) * 2017-03-14 2017-06-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970709A (zh) * 2017-03-30 2017-07-21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息成像的3d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9752965A (zh) * 2019-01-28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装置和家电设备
CN112489413A (zh) * 2020-11-27 2021-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656A (zh) * 2010-11-16 2012-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744517A (zh) * 2014-01-23 2014-04-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开关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967887A (zh) * 2015-06-06 2015-10-07 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虚拟现实眼镜
CN105245416A (zh) * 2015-09-30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53631A (zh) * 2015-11-25 2016-02-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工作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656A (zh) * 2010-11-16 2012-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744517A (zh) * 2014-01-23 2014-04-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开关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967887A (zh) * 2015-06-06 2015-10-07 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虚拟现实眼镜
CN105245416A (zh) * 2015-09-30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53631A (zh) * 2015-11-25 2016-02-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工作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972A (zh) * 2017-03-14 2017-06-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970709A (zh) * 2017-03-30 2017-07-21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息成像的3d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9752965A (zh) * 2019-01-28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装置和家电设备
CN112489413A (zh) * 2020-11-27 2021-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489413B (zh) * 2020-11-27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2484A (zh)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控制装置
CN10575845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159590B (zh) 一种控制用户终端的屏幕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301949B (zh) 一种智能手表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系统及智能手表
CN20594170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3399483A (zh) 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2554B (zh) 智能终端的硬件故障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4269016A (zh) 一种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087161A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佩戴状态切换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07564520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0388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53777B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4954988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用户出行提醒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9324747A (zh) 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107401B (zh) 一种基于智能表的开盖检测方法及智能表
CN105528155A (zh) 闹铃提醒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218899A (zh) 一种语音交互场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智能音箱
CN110611353A (zh) 智能门锁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门锁
JP2013178933A (ja) 電池型センサノード、電子機器識別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05416A (zh) 一种开关柜的触电报警装置和方法
CN204389129U (zh) 密封舱体开孔自动检测装置
CN104809370A (zh) 判断头戴式智能设备的鉴权信息有效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49615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用户出行提醒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14839891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床头柜控制方法、计算机和存储介质
CN106803849B (zh)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