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2446A -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2446A
CN106372446A CN201610890913.4A CN201610890913A CN106372446A CN 106372446 A CN106372446 A CN 106372446A CN 201610890913 A CN201610890913 A CN 201610890913A CN 106372446 A CN106372446 A CN 106372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unit
flow
well
index
sub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09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2446B (zh
Inventor
李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108909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2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2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24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垂向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所述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包括: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在单井上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该方法能够对流动单元进行更加合理的划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Description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发地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储层的额流动单元是垂向以及横向上连续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详细的储集岩体,因此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以及对比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重要且难度较大的工作。Gunter(1977)提出了使用SML图解(地层修正洛仑兹图)的方法来划分单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而对井间流动单元进行对比。
然而现有的SML图解法对流动单元的划分仍存在不够不合理性,导致最终所获得流动单元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能够对流动单元进行更加合理的划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包括:
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在单井上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具体包括:
以累计产能百分比为纵轴,以累计储能百分比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图;
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将所有储层细分层段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进行投射,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形成与所述储层细分层段所对应的投射点;
计算所述投射点中所包括的拐点,并使用直线将相邻的拐点连接起来,形成SML图;
以所述拐点为界限,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拐点之内的投射点所对应的储层细分层段划分为一个初步流动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计算所述投射点中所包括拐点,具体包括:
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投射点进行连线,形成多根投射点连线;
计算任意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与直角坐标图的横轴或纵轴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之差;
如果所述夹角之差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将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交汇处的投射点作为所述拐点。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下述公式计算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DIFS
DI F S = | FS 1 - FS 2 | ( FS 1 + FS 2 2 ) ;
其中,FS为所述可流动性指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具体包括:
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与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则将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应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合并为一个流动单元,最终形成多个流动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具体包括:
将所述油气储层层段按照预设的规则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其中,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小于等于0.5m;其中,不同的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获取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渗透率,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渗透率,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
获取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孔隙度,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孔隙度,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划分装置,包括:
储层细分层段划分模块,用于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流动单元初步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差异指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流动单元二次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方法,包括:
使用如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
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按照预设的对比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具体包括:
获取进汞饱和度达35%时测的孔喉半径R35,并根据下述公式计算R35差异指数DIR35
DI R 35 = | R 35 1 - R 35 2 | ( R 35 1 + R 35 2 2 ) ;
获取渗透率K以及孔隙度φ,并根基下述公式计算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
DI K φ = | ( K / φ ) 1 - ( K / φ ) 2 | ( ( K / φ ) 1 + ( K / φ ) 2 2 ) ;
按照下述公式,并根据R35差异指数DIR35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计算平均差异指数DI平均
将R35差异指数与预设的R35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并将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与预设的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R35差异指数小于所述R35差异指数阈值,且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小于所述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则将平均差异指数最小的两个流动单元划分为同一流动单元。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装置,包括:
流动单元划分模块,用于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流动单元对比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对比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在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之后,要计算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然后根据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然后根据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之后还要计算每个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然后再根据该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次划分流动单元,并在第一次划分流动单元之后又采取流动单元差异指数来评价相邻的两个流动单元之间的差异度,对初步流动单元进一步的进行划分,这样最终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更加合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动区间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区间划分方法中,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的具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区间划分方法中的SML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区间划分方法中,计算投射点中拐点的具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区间划分方法中,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区间划分方法中,根据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动区间划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动区间井间对比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动区间井间对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例中,井1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例中,井1的SML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例中,井2的SML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例中,井1和井2的流动单元进行对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采用SML图解划分流动单元的时候,一般是先将储层层段划分为若干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并根据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将储层细分层段投射到以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所构建的直角坐标图中,形成多个投射点,然后从多个投射点中将拐点分辨出来,并将位于相邻的两个拐点之间的投射点所对应的储层细分层段划分成一个流动单元。这种流动单元的划分比较粗糙,在获取拐点的时候,很可能出现错误,例如某些拐点并不能作为真正的拐点存在,流动单元的划分不合理,导致最终所获得的流动单元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以及对比方法和装置,可以对流动单元进行更加合理的划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具体包括:
S101: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可以按照预设的规则将总的油气储层层段按照一定的厚度间隔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各个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决定了流动单元划分的精度,精度越小,流动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通常不能太大。通常泥岩达到一定厚度后才能真正的起到隔层的作用,因此如果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大于0.5m,则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泥岩隔层的分布,因此,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通常小于等于0.5m。预设的规则可以是提前设置好每层的厚度进行分层,或者是针对不同的油气储层层段地质情况进行分层。
在对油气储层层段进行分层之后,要计算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其中,产能(Flow Capacity,简称FC)是指某一储层细分层段与其渗透率的乘积。储能(Storage Capacity,简称SC)是指某一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与其孔隙度的乘积。累计产能(Cumulative Flow Capacity,简称CFC)是指总的油气储层层段中各储层细分层段产能的累加和。累计储能(Cumulative Storage Capacity,简称CSC)是指总的油气储层层段中各储层细分层段储能的累加和。
因此,在计算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的时候,需要先获取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渗透率,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渗透率,计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在计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的时候,需要先获取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孔隙度,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孔隙度,计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
在计算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的时候,通过下列公式(1)、(2)先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产能FC以及油气储层层段的累计产能CFC:
FCi=Hi×Ki (1)
C F C = Σ i = 1 n FC i - - - ( 2 )
其中,在上述公式中,H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
FC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产能;
K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渗透率;
CFC为累计产能。
将各储层细分层段的产能除以总的油气储层层段的累计产能,可以得到储层细分层段的产能在累计产能中所占的百分比,再将各段产能百分比按一定的顺序累加(从储层顶到底,或从底到顶)求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Percent StorageCapacity,简称PSC)。
在计算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的时候,通过下列公式(3)、(4)先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储能SC以及油气储层层段的累计储能CSC:
SCi=Hi×φi (3);
C S C = Σ i = 1 n SC i - - - ( 4 ) ;
其中,在上述公式中,H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
SC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储能;
φi为第i段储层细分层段的孔隙度;
CSC为累计储能。
将各储层细分层段的储能除以总的油气储层层段的累计储能,可以得到储层细分层段的储能在累计储能中所占的百分比,再将各段储能百分比按一定的顺序累加(从储层顶到底,或从底到顶)求得每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Percent StorageCapacity,简称PSC)。
S102: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产能百分以及储能百分比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具体包括:
S201:以累计产能百分比为纵轴,以累计储能百分比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图。
S202: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将所有储层细分层段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进行投射,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形成与所述储层细分层段所对应的投射点。
S203:计算所述投射点中所包括的拐点,并使用直线将相邻的拐点连接起来,形成SML图。
S204:以所述拐点为界限,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拐点之内的投射点所对应的储层细分层段划分为一个初步流动单元。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以累计产能百分比为纵轴,以累计储能百分比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图,并将各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投射到指教坐标系中,在该指教坐标系上形成多个投射点,其中每一个投射点均对应有一个储层细分层段。有部分投射点在所有的投射点中是作为拐点存在的,参见图3所示,该拐点即为投射点的走向出现明显方向变化的位置处的点。将相邻的拐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从而可以SML图。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到,位于相邻的两个拐点之间的其它投射点均落在两个拐点的直线上。将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各点所对应的储层细分层段作为一套初步流动单元。其中,每一段直线的斜率称为可流动性指数(Flow Speed,简称FS),其表示流动单元可流动速度的大小,也即可流动性能的好坏。可流动性能指数越大,代表流动性能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拐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在建立的指教坐标系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自动选择。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的计算投射点中拐点的方法,包括:
S401: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投射点进行连线,形成多根投射点连线;
S402:计算任意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与直角坐标图的横轴或纵轴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之差;
S402:如果所述夹角之差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将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交汇处的投射点作为所述拐点。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将拐点计算出来,计算较之人工更加的精确。
在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之后,还包括:
S103: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S104: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在SML图上选取明显的拐点划分初步流动单元的时候,某拐点上下两个相邻的初步流动单元必须要有显著性的差异,即他们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必须大于由具体情况规定的某一阈值,否则应归为同一套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差异指数是指两个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之差的绝对值与其平均值的比值,该值可以表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差异。在进行了初步划分之后,要计算每个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该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然后根据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于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其中,流动单元的数量小于等于初步流动单元的数量。
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具体方法:
S501:计算每一个初步流动单元两端的储层细分层段所对应的投射点连线的斜率;
S502:将所述斜率作为该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
在对初步流动单元额可流动性指数进行计算之后,根据下述公式(5)计算流动单元差异指数DIFS
DI F S = | FS 1 - FS 2 | ( FS 1 + FS 2 2 ) - - - ( 5 )
其中,FS为可流动性指数。
参见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根据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的具体方法,包括:
S601: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与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S602:如果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则将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应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合并为一个流动单元,最终形成多个流动单元。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由具体情况规定的某一阈值,要将每相邻的两个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与该差异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如果该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小于等于该差异指数阈值,那么就将两个初步流动单元合并为一个流动单元,如果该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大于该差异指数阈值,那么就将两个初步流动单元作为两个流动单元,最终形成多个流动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在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之后,要计算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然后根据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然后根据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之后还要计算每个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然后再根据该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次划分流动单元,并在第一次划分流动单元之后又采取流动单元差异指数来评价相邻的两个流动单元之间的差异度,对初步流动单元进一步的进行划分,这样最终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更加合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划分装置,包括:
储层细分层段划分模块,用于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流动单元初步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差异指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流动单元二次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本实施例中,储层细分层段划分模块、流动单元初步划分模块、流动单元差异指数计算模块和流动单元二次划分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单元划分装置,在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之后,要计算个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然后根据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然后根据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之后还要计算每个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然后再根据该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次划分流动单元,并在第一次划分流动单元之后又采取流动单元差异指数来评价相邻的两个流动单元之间的差异度,对初步流动单元进一步的进行划分,这样最终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更加合理,减小流动单元划分所存在的误差。
参见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井间对比方法,该方法包括:
S801:使用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一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其中,不同井的流动单元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S802: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要根据每个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的大小,将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划分出流动带、阻流带以及隔层。流动带是指渗流条件很好,通过现有开采手段就能获得经济产能的的流动单元,表示有利的储层;阻流带是指渗流条件交叉的流动单元,表示垂向上渗流变差韵律层,是日后油气田增产的潜在对象;隔层则是几乎无渗透能力的岩层,对流动单元其封挡作用,而流动带、阻流带以及隔层的划分界限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设定。
S803:按照预设的对比顺序,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具体地,预设的对比规则具体包括:
将类型为阻流带和/或隔层的流动单元作为标志层;其中,标志层是指与周围流动单元性质明显不同的流动单元,例如在流动带普遍发育的井中,其中的阻流带和隔层就是其标识层。
先进行同类型的标志层所对应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然后以对比好的标志层为框架,进行其他类型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
具体地,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同类型的标志层的井间对比,并以对比好的标志层为框架,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同类型的其它类型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
进行同类型的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具体包括:
获取进汞饱和度达35%时测的孔喉半径R35,并根据下述公式(6)计算R35差异指数DIR35
DI R 35 = | R 35 1 - R 35 2 | ( R 35 1 + R 35 2 2 ) - - - ( 6 )
获取渗透率K以及孔隙度φ,并根基下述公式(7)计算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
DI K φ = | ( K / φ ) 1 - ( K / φ ) 2 | ( ( K / φ ) 1 + ( K / φ ) 2 2 ) - - - ( 7 )
按照下述公式(8),并根据R35差异指数DIR35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计算平均差异指数DI平均
将R35差异指数与预设的R35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并将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与预设的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R35差异指数小于所述R35差异指数阈值,且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小于所述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则将平均差异指数最小的两个流动单元划分为同一流动单元。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要先对流动单元进行类型上的划分,流动单元能够根据其可流动性能指数被划分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将其中的流动带以及隔层作为标志层。在进行同类型那个的标志层的井间对比的时候,要分别进行阻流带的井间对比以及隔层的井间对比:
例如将A井流动单元以及B井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其中,假如A井的流动单元分别是A1、A2、A3、A4、A5,其中A1是阻流带,A4是隔层,而B井的流动单元分别是B1、B2、B3、B4、B5、B6,其中,B2是阻流带,B5是隔层,那么就要将A1和B2进行井间对比,并将A4和B5进行井间对比,如果根据对比的结果,A1和B2能够被划分成同一流动单元,且A4和B5是同一流动单元,那么以A1和B2、A4和B5为框架,在将A2、A3分别和B3、B4进行井间对比,即分别A2和B3、A3和B3、A2和B4、A3和B4分别进行井间对比。
在对比的时候,要先进行R35差异指数的对比,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的对比,如果均小于根据实际需求所预设的阈值,那么再计算平均差异指数,并将平均差异指数最小的两个流动单元(分别来自两个单井)划分为同一流动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方法,在采用了本发明所提供的井间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之后,再根据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流动单元进行分类,然后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由于流动单元在划分的时候精确度就比较高,最终导致在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的时候,精确度也比较高,因而能够更好地识别地层中同一个流动单元。
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动单元井间对比装置,该装置包括:
流动单元划分模块,用于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流动单元对比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对比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本实施例中,流动单元划分模块、流动单元分类模块和流动单元对比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8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装置,在采用了本发明所提供的井间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之后,再根据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流动单元进行分类,然后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由于流动单元在划分的时候精确度就比较高,最终导致在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的时候,精确度也比较高,因而能够更好的识别地层中同一个流动单元。
具体实例:
井1和井2是我国东部某油田的两口开发井,前期工作已经证实井1的3063.95m~3090m段砂岩和井2的3148.62m~3191.88m段砂岩属于同一储层层段,然而这一储层层段非均质严重,发育多套的隔层和渗流变差的阻流带,识别这些隔层和阻流带及其井间分布情况对于开发调整至关重要。隔层和阻流带由可流动性指数的大小判断,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把可流动性指数大于0.5的视为流动带,0.5和0.1之间的视为阻流带,小于0.1的视为隔层。
参见图10所示,将井1中的储层层段细分层,以0.125m为间隔划分为储层细分层段,通过测井曲线得到各储层细分层段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计算各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将其投在以累计储能百分比和累计产能百分比为横纵坐标的直角坐标图上,依据油田的实际情况相邻两套流动单元可流动性指数的差异指数需要大于0.1,从图10可以明确识别出5个明显的拐点。
将图10中个拐点连成折线,得到该井的地层修正洛仑兹交汇图(图11),图中可以划分出6个流动单元,见下述表1:
表1井1各流动单元类型与判别参数
Table 1 the tvpes and distinguishing parameters of each flow unit inwell 1
计算出每个流动单元的三个具体参数。可以看出,井1的储层层段可以明显分为两部分,单元Ⅰ~Ⅴ总体渗流情况较好,以流动带为主,为第一段;单元Ⅵ为明显的隔层,而第二段,因此单元Ⅵ可作为井1的标志层;在第一段中,单元Ⅱ和单元Ⅳ为阻流带,可作为第一段的标志层。
由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井2的地层修正洛仑兹交汇图(图12),井2个流动单元中,单元Ⅹ是一套明显的隔层,而单元Ⅳ和单元Ⅵ是两套明显的阻流带,其余都是流动带,因此可将单元Ⅳ、单元Ⅵ及单元Ⅹ视为标志层。
井1和井2进行流动单元井间对比时,井1的单元Ⅱ、单元Ⅳ和单元Ⅵ和井2的单元Ⅳ、单元Ⅵ及单元Ⅹ是各自的标志层,其中井1的单元Ⅵ和井2的单元Ⅹ均为隔层,属于同一性质,综合比较;井1的单元Ⅵ和井2的单元Ⅹ对应,属于同一隔层,因此可以先作井1的单元Ⅵ和井2的单元Ⅹ的对比。
对比时,用井1的单元Ⅵ的R35和渗透率/孔隙度分别与井2的单元Ⅹ的对应参数求取差异指数,由于井1的单元Ⅵ和井2的单元Ⅹ为各井中唯一的隔层,因此若R35和渗透率/孔隙度的差异指数均小于0.5,则视为同一流动单元。井1的单元Ⅱ、单元Ⅳ和井2的单元Ⅳ、单元Ⅵ均为阻流带,属于同一性质,对比时,先用井1的单元Ⅱ和井2的单元Ⅳ、单元Ⅵ分别求取对应层数的差异指数,如果两个参数的差异指数都小于0.5,则选取其中平均差异指数较小的作为同一流动单元。
通过对比,井1的单元Ⅱ、单元Ⅳ和单元Ⅵ分别与井2的单元Ⅳ、单元Ⅵ及单元Ⅹ为对应的同一流动单元,其余流动单元对比时,井1的单元Ⅰ与井2的单元Ⅲ相对应,井1的单元Ⅲ与井2的单元Ⅴ对应,井1的单元Ⅴ与井2的单元Ⅶ、单元Ⅷ、单元Ⅸ对应,最终比对结果参见图13所示,:井1的单元Ⅰ、Ⅱ、Ⅲ、Ⅳ、Ⅴ、Ⅵ分别与井2的单元Ⅲ、Ⅳ、Ⅴ、Ⅵ、Ⅶ、Ⅹ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实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在单井上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具体包括:
以累计产能百分比为纵轴,以累计储能百分比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图;
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将所有储层细分层段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进行投射,在所述直角坐标图中形成与所述储层细分层段所对应的投射点;
计算所述投射点中所包括的拐点,并使用直线将相邻的拐点连接起来,形成SML图;
以所述拐点为界限,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拐点之内的投射点所对应的储层细分层段划分为一个初步流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投射点中所包括拐点,具体包括:
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投射点进行连线,形成多根投射点连线;
计算任意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与直角坐标图的横轴或纵轴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之差;
如果所述夹角之差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将两根相邻的投射点连线交汇处的投射点作为所述拐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DIFS
DI F S = | FS 1 - FS 2 | ( FS 1 + FS 2 2 ) ;
其中,FS为所述可流动性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具体包括:
将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与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差异指数阈值,则将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应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合并为一个流动单元,最终形成多个流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具体包括:
将所述油气储层层段按照预设的规则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其中,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小于等于0.5m;其中,不同的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获取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渗透率,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渗透率,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
获取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孔隙度,并根据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厚度以及孔隙度,计算每个所述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储能百分比。
7.一种流动单元划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层细分层段划分模块,用于将油气储层层段划分为多个储层细分层段,并计算各储层细分层段的累计产能百分比和累计储能百分比;
流动单元初步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累计产能百分比以及所述累计储能百分比绘制SML图,并根据所述SML图对流动单元进行一次划分,获得多个初步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差异指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指数,并根据所述可流动性指数,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初步流动单元之间的流动单元差异指数;
流动单元二次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动单元差异指数对所述初步流动单元进行二次划分,获得多个流动单元。
8.一种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
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按照预设的对比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具体包括:
获取进汞饱和度达35%时测的孔喉半径R35,并根据下述公式计算R35差异指数DIR35
DI R 35 = | R 35 1 - R 35 2 | ( R 35 1 + R 35 2 2 ) ;
获取渗透率K以及孔隙度φ,并根基下述公式计算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
DI K φ = | ( K / φ ) 1 - ( K / φ ) 2 | ( ( K / φ ) 1 + ( K / φ ) 2 2 ) ;
按照下述公式,并根据R35差异指数DIR35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DI计算平均差异指数DI平均
将R35差异指数与预设的R35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并将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与预设的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R35差异指数小于所述R35差异指数阈值,且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小于所述渗透率/孔隙度差异指数阈值,则将平均差异指数最小的两个流动单元划分为同一流动单元。
10.一种流动单元的井间对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动单元划分模块,用于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预设井距范围内的多个井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每个井的油气储层层段均划分为多个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流动单元的可流动性能指数,将每个井的多个流动单元分类为流动带、阻流带或者隔层;
流动单元对比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对比规则,对每两个井的同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
CN201610890913.4A 2016-10-12 2016-10-12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2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0913.4A CN106372446B (zh) 2016-10-12 2016-10-12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0913.4A CN106372446B (zh) 2016-10-12 2016-10-12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2446A true CN106372446A (zh) 2017-02-01
CN106372446B CN106372446B (zh) 2018-12-18

Family

ID=57896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09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2446B (zh) 2016-10-12 2016-10-12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244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3944A (zh) * 2019-01-21 2019-05-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916797A (zh) * 2019-03-12 2019-06-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110702579A (zh) * 2019-10-21 2020-01-17 长江大学 基于渗流实验的深层非均质滩相气藏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13047830A (zh) * 2021-04-22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储层的流动单元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2712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CN103902827A (zh) * 2014-04-03 2014-07-02 刘鑫 一种碳酸盐岩水平井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04153769A (zh) * 2014-07-04 2014-11-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
CN105717541A (zh) * 2016-03-17 2016-06-29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2712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CN103902827A (zh) * 2014-04-03 2014-07-02 刘鑫 一种碳酸盐岩水平井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04153769A (zh) * 2014-07-04 2014-11-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
CN105717541A (zh) * 2016-03-17 2016-06-29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樊冬艳等: "裂缝性潜山稠油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3944A (zh) * 2019-01-21 2019-05-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916797A (zh) * 2019-03-12 2019-06-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109916797B (zh) * 2019-03-12 202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110702579A (zh) * 2019-10-21 2020-01-17 长江大学 基于渗流实验的深层非均质滩相气藏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13047830A (zh) * 2021-04-22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储层的流动单元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3047830B (zh) * 2021-04-22 2022-05-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储层的流动单元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2446B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2446A (zh)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装置及井间对比方法和装置
US8725478B2 (en) Reservoir upscaling method with preserved transmissibility
CA28209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urface reservoir simulation
Golestanifar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tunnel excavation methods
Kabir et al. Experiences with automated history matching
CN109538197A (zh) 油气储层钻井轨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564264B (zh) 一种确定注水开发效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Khazraji et al. Development of heterogeneous immature Brownfield with Waterdrive using dynamic opportunity index: a case study from Iraqi oilfields
Udofia et al. Advances in production allocation: Bonga field experience
Ujjwal et al. Rapid insights into waterflood management using advanced analy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CN103329225A (zh) 地层中的不相融的两相流体的塑造
Dobson et al.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describe the proved area within a resource play using probabilistic methods
Simmons et al. The Use of Dimensionless Scaling Methods To Predict Field-Scale Tertiary EOR Project Performance
Faqehy et al. Reservoir Fluids Saturation Diagnostic and Hydrocarbon Targets Identification Workflow
Alabri et al. A Method to Correl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jectors and Producers
Kuzevanov et al. Building of a multiple layer oil and gas condensate field integrated simulation model
Kelkar et al. Upgridding under multiphase flow conditions
Wang et al. Fluid Tracking Modeling for Condensate/Oil Production and Gas Utilization Allocation–An Abu Dhabi Onshore Example
Prabowo et al. A production allocation method for commingled gas completions
Dogru Equivalent wellblock radius for partially perforated vertical wells—part I: anisotropic reservoirs with uniform grids
Liu et al. Modelling Reservoir Depletion Processes to Obtain Representative Oil Formation Volume Factors
MousaviMirkalaei et al. A new reservoir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modelling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in an onshore Indonesian mature field
Yusuf et al. Integrated Static/Dynamic Modeling of Reservoir Stack Helps to Resolve History Match Challenge and Identify New Drill Opportunities
Al Awadhi et al. State of the Art Approach on Mega Rich Gas Condensate Development: Sectorization Approach-Case Study, ADNOC Onshore Fields, UAE
Zolotukhin et al. Selection of the Best Development Scenario for the Thin Oil Rim with Reservoir Pressure Maintenance System Involving Gas Injection into the Gas Cap. Case Study: West Masssoyakha PK 1-3 Horiz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