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3848A -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3848A
CN106363848A CN201610960822.3A CN201610960822A CN106363848A CN 106363848 A CN106363848 A CN 106363848A CN 201610960822 A CN201610960822 A CN 201610960822A CN 106363848 A CN106363848 A CN 106363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cover
guide rail
horizontal guide
nacelle
cabi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08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3848B (zh
Inventor
冯建军
顾志伟
王东生
高涌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hao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HAODA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HAODA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HAODA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08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63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63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3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3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3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08Instrumen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14Door li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舱盖框架、舱盖和舱盖驱动机构,炉体的顶端安装有舱盖框架,舱盖框架的内侧具有上、下水平导轨,舱盖采用层叠式结构,包括设置在上、下水平导轨上的上舱盖和下舱盖,上、下舱盖上设置联动组件;舱盖驱动机构配备配重组件。本发明优点在于:层叠式舱盖节约占地面积,而配重组件可提供一个将下舱盖从炉体顶部移开的力,进而降低舱盖打开过程中所需的动力,避免因受热后舱盖变形造成舱盖驱动电机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炉,特别涉及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背景技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和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汽车用户,各大汽车制造商日益关注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汽车内饰成型工艺备受关注。汽车仪表板与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内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采用搪塑技术加工的汽车仪表台及门内饰板表皮,产品的外观、质地及手感是其它成型工艺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外观纹理,在产品的边沿和拐角处完全一致。但目前国内不具备搪塑技术所需的产品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等条件,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这种原材料、模具及专用设备,故搪塑产品价格很高。随着国内原材料的研发及机械加工能力的提升,该工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当中。
目前汽车内饰件的搪塑工艺中,用于制造表皮的搪塑用粉末倒入加热过的模具中,粉末与受热的模具型腔面接触,被均匀的熔化到被加热的搪塑模具内腔的表面上,形成仪表板搪塑表皮。
在该工艺中,是通过加热炉对模具进行加热的,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0910187201.6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加热装置单元,包括自下而上层叠设置的炉壳体和模具加热室,模具加热室的顶部设置有由液压机构控制启闭的一对对开式上盖;在对模具加热时,机械手将模具置于模具加热室内,在空气加热室内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空气溢出口进入模具加热室内,进而实现汽车内饰件生产过程中的模具加热工序。
但是,对开式上盖在打开状态下需要平移至模具加热室的顶部外侧,打开状态的加热炉占地面积是关闭状态下的两倍;除此之外,由于汽车内饰件搪塑工艺的限制,用于金属模加热的热空气温度一般要达到300℃以上,在对模具加热过程中,上盖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下,易变形,在打开时需要较高的开启力,因而目前一般采用液压机构来实现,其需要对加热炉配备专门的液压系统,使得设备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的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包括炉体、舱盖框架、舱盖和舱盖驱动机构,
所述炉体的顶端安装有舱盖框架,舱盖框架的内侧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水平导轨和下水平导轨,所述上、下水平导轨均横跨炉体的顶端后延伸至炉体外;限定上、下水平导轨中位于炉体顶端的一端为近端,位于炉体外的一端为远端;
所述舱盖采用层叠式结构,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所述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通过滚轮安装在上水平导轨和下水平导轨上,并可分别在上、下水平导轨上沿水平方向往复平移;在沿上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上舱盖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开启限位块,该开启限位块向下延伸至下舱盖的移动路径上,上舱盖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闭合上限位块;在沿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下舱盖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可与闭合上限位块配合的闭合下限位块;
所述舱盖驱动机构包括链带、链轮组、舱盖驱动电机、第一转向链轮、第二转向链轮、配重链条、配重导向套和配重,舱盖框架的外侧通过链轮组安装有一对沿上、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设置的链带,链带由安装在舱盖框架上的舱盖驱动电机驱动动作;在沿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舱盖框架中位于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向链轮,在炉体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外壁上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二转向链轮和配重导向套,在下舱盖上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连接有配重链条,配重链条依次绕过第一转向链轮、第二转向链轮后与配重导向套内的配重连接。
所述炉体包括自上而下堆叠的模具加热舱和空气加热舱,
空气加热舱,包括第一舱体、燃烧器、回风筒和风机,第一舱体为矩形箱体状结构,在第一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加热舱舱盖,加热舱舱盖上开有若干热风回流窗口和热风过渡接口;燃烧器安装在第一舱体的一侧内侧壁上,风机安装在第一舱体的另一内侧壁上,风机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舱体内,出风口接入回风筒,所述回风筒上开有与热风过渡接口连通的回风出口;
模具加热舱,包括第二舱体、热风吹嘴、模具架定位槽,所述第二舱体为层叠在第一舱体顶部的矩形箱体结构,限定第二舱体的四个侧壁中,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定位侧侧壁,另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加热侧侧壁,在两定位侧侧壁的顶部中心设置模具架定位槽;热风吹嘴安装在第二舱体的底部,同一排的各热风吹嘴沿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分布排列,且各热风吹嘴通过管道与热风过渡接口连接。
所述热风吹嘴处设置有气流导向组件;所述气流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转轴、导流板和导向驱动机构,导流板通过导向转轴对称安装在热风吹嘴两侧,且导向转轴的轴线平行于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所述导向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部伸出第二舱体的定向侧侧壁,在第二舱体的定向侧侧壁外均安装有与导向转轴连接的导向驱动机构,所述该对导流板由导向驱动机构通过导向转轴驱动同向转动,实现热气流的导向。
所述导向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一摆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摆杆, 气流导向组件中的一导向转轴端部同时与第一摆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气流导向组件中另一导向转轴端部与第二摆杆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的壳体通过支架铰接在第二舱体的定向侧外侧壁上,电动推杆的推杆端与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铰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舱盖采用层叠式舱盖结构,上、下舱盖层叠设置在炉体外同一侧的上、下水平导轨上,降低该状态下加热炉的占地面积;上舱盖由电机通过链带链轮机构驱动实现平移,同时,在驱动上、下舱盖平移实现打开或关闭时,利用开启限位块、闭合上限位块、闭合下限位块的配合实现上、下舱盖的联动,无需分别设置舱盖驱动机构;
(2)在舱盖封闭进行模具加热时,由于舱盖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下,会出现一定的变形,尤其是下舱盖,而通过在下舱盖上连接配重,该配重通过配重链条提供一个将下舱盖从炉体顶部移开的力,进而降低舱盖打开过程中所需的动力,有利于避免舱盖驱动电机损坏;而在将下舱盖关闭时,由于上、下舱盖远离炉体顶部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恢复形变前状态,摩擦阻力变小,即使有配重的存在也不影响舱盖的封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线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沿B-B线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导向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的舱盖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的舱盖开启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的舱盖完全开启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如图1~4所示,包括炉体1、舱盖框架2、上水平导轨3、下水平导轨4、上舱盖5、下舱盖6、滚轮7、滚轮8、开启限位块9、闭合上限位块10、闭合下限位块11、链带12、链轮组13、舱盖驱动电机14、第一转向链轮15、第二转向链轮16、配重链条17、配重导向套18、配重19、模具加热舱22和空气加热舱21。
炉体1的顶端安装有舱盖框架2,舱盖框架2的内侧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水平导轨3和下水平导轨4,上水平导轨3、下水平导轨4均横跨炉体1的顶端后延伸至炉体1外;限定上水平导轨3、下水平导轨4中位于炉体1顶端的一端为近端,位于炉体1外的一端为远端。
舱盖采用层叠式结构,包括上舱盖5和下舱盖6,上舱盖5和下舱盖6分别通过滚轮7、8安装在上水平导轨3和下水平导轨4上,进而使得上舱盖5通过滚轮7在上水平导轨3上沿水平方向往复平移,下舱盖6通过滚轮8在下水平导轨4上沿水平方向往复平移。
本发明中,在上舱盖5与下舱盖6之间通过限位组件来实现联动:
在沿上水平导轨3延伸方向上,上舱盖5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开启限位块9,该开启限位块9向下延伸至下舱盖6的移动路径上,上舱盖5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闭合上限位块10;在沿下水平导轨4延伸方向上,下舱盖6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可与闭合上限位块10配合的闭合下限位块11。
舱盖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舱盖5、下舱盖6在各自导轨上水平移动,其包括链带12、链轮组13、舱盖驱动电机14、第一转向链轮15、第二转向链轮16、配重链条17、配重导向套18和配重19,具体如下:
舱盖框架2的外侧通过链轮组13安装有一对沿上、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设置的链带12,链带12由安装在舱盖框架2上的舱盖驱动电机14驱动动作,上舱盖5通过连接件与两侧的链带12上层部分连接固定;在沿下水平导轨4延伸方向上,舱盖框架2中位于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向链轮15,在炉体1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外壁上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二转向链轮16和配重导向套18,在下舱盖6上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连接有配重链条17,配重链条17依次绕过第一转向链轮15、第二转向链轮16后与配重导向套18内的配重19连接。这里配重19的具体重量需要对下舱盖6形变后增加的启闭摩擦力来计算,当然,配重19的重量一般是需要小于该增加的启闭摩擦力的。
本发明中,如图5、6所示,所述炉体1包括自上而下堆叠的模具加热舱22和空气加热舱21,
空气加热舱21,包括第一舱体211、燃烧器212、回风筒213和风机214,第一舱体211为矩形箱体状结构,在第一舱体211的顶部设置有加热舱舱盖215,加热舱舱盖215上开有若干热风回流窗口和热风过渡接口;燃烧器212安装在第一舱体211的一侧内侧壁上,风机214安装在第一舱体211的另一内侧壁上,风机214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舱体211内,出风口接入回风筒213,回风筒213上开有与热风过渡接口连通的回风出口。
模具加热舱22,包括第二舱体221、热风吹嘴222、模具架定位槽223,第二舱体221为层叠在第一舱体211顶部的矩形箱体结构,限定第二舱体221的四个侧壁中,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定位侧侧壁,另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加热侧侧壁,在两定位侧侧壁的顶部中心设置模具架定位槽223;热风吹嘴222安装在第二舱体221的底部,同一排的各热风吹嘴222沿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分布排列,且各热风吹嘴222通过管道与热风过渡接口连接。
热风吹嘴222处设置有气流导向组件;气流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转轴231、导流板232和导向驱动机构233,导流板232通过导向转轴231对称安装在热风吹嘴222两侧,且导向转轴231的轴线平行于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导向转轴231在轴向上的端部伸出第二舱体221的定向侧侧壁,在第二舱体221的定向侧侧壁外均安装有与导向转轴231连接的导向驱动机构233,该对导流板232由导向驱动机构233通过导向转轴231驱动同向转动,实现热气流的导向。
如图7所示,导向驱动机构233包括电动推杆2331、第一摆杆2332、第一连杆2333、第二连杆2334和第二摆杆2335, 气流导向组件中的一导向转轴231端部同时与第一摆杆2332、第一连杆2333的一端固定,气流导向组件中另一导向转轴231端部与第二摆杆2335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23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2334与第二摆杆2335的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2331的壳体通过支架铰接在第二舱体221的定向侧外侧壁上,电动推杆2331的推杆端与第一摆杆2332的另一端铰接。
炉体工作原理:
通过机械手将模具架及固定在模具架上的模具移动至模具加热舱22内,并使得模具架两端的耳板落在第二舱体221定位侧侧壁的模具架定位槽223内;
空气加热舱内的燃烧器点火,在第一舱体211内生成热气流,热气流通过风机214的作用从热风吹嘴222吹出;热气流从热风吹嘴222吹出的过程中,利用导向驱动机构233驱动两导向转轴231同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得一对导流板232同步偏转,进而对热气流进行导向,使得热气流不停的扫过模具的内型面的各区域,确保模具被均匀加热;
舱门启闭工作原理:
如图8~10所示,在打开舱门时,舱盖驱动电机14带动链轮组13中的一链轮转动,进而移动的链带推动上舱盖5在上水平导轨3上向远端移动;当上舱盖5在移动至开启限位块9紧贴着下舱盖6时,由开启限位块9推动下舱盖6在下水平导轨4上向远端移动,最终上舱盖5和下舱盖6均移动至炉体1外,实现舱门的完全开启;
打开舱门时,由于舱盖刚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下,会出现一定的变形,特别是下舱盖;本发明中,设置一个配重,该配重通过配重链条与下舱盖连接,其在第一转向链轮15、第二转向链轮16的改向下,能够提供一个将下舱盖6拉向下水平导轨4远端的力,从而降低在开启状态下舱盖驱动电机14的输出扭矩。
在关闭舱门时,舱盖驱动电机14带动链轮组13中的一链轮转动,进而移动的链带推动上舱盖5在上水平导轨3上向近端移动;当上舱盖5上的闭合上限位块10移动至抵住闭合下限位块11后,通过闭合上限位块10推动下舱盖6在下水平导轨4上向近端移动,最终上舱盖5和下舱盖6均移动至炉体1上,实现舱门的完全关闭,为了避免惯性使得上舱盖5到位后下舱盖6继续移动,下水平导轨4上设置有下舱盖限位61;
在该状态下,由于上、下舱盖远离炉体顶部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恢复形变前状态,摩擦阻力变小,即使有配重的存在也不影响舱盖的封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舱盖框架、舱盖和舱盖驱动机构,
所述炉体的顶端安装有舱盖框架,舱盖框架的内侧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水平导轨和下水平导轨,所述上、下水平导轨均横跨炉体的顶端后延伸至炉体外;限定上、下水平导轨中位于炉体顶端的一端为近端,位于炉体外的一端为远端;
所述舱盖采用层叠式结构,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所述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通过滚轮安装在上水平导轨和下水平导轨上,并可分别在上、下水平导轨上沿水平方向往复平移;在沿上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上舱盖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开启限位块,该开启限位块向下延伸至下舱盖的移动路径上,上舱盖中靠近上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闭合上限位块;在沿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下舱盖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近端的一侧安装有可与闭合上限位块配合的闭合下限位块;
所述舱盖驱动机构包括链带、链轮组、舱盖驱动电机、第一转向链轮、第二转向链轮、配重链条、配重导向套和配重,舱盖框架的外侧通过链轮组安装有一对沿上、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设置的链带,链带由安装在舱盖框架上的舱盖驱动电机驱动动作;在沿下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上,舱盖框架中位于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向链轮,在炉体中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外壁上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二转向链轮和配重导向套,在下舱盖上靠近下水平导轨远端的一侧连接有配重链条,配重链条依次绕过第一转向链轮、第二转向链轮后与配重导向套内的配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自上而下堆叠的模具加热舱和空气加热舱,
空气加热舱,包括第一舱体、燃烧器、回风筒和风机,第一舱体为矩形箱体状结构,在第一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加热舱舱盖,加热舱舱盖上开有若干热风回流窗口和热风过渡接口;燃烧器安装在第一舱体的一侧内侧壁上,风机安装在第一舱体的另一内侧壁上,风机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舱体内,出风口接入回风筒,所述回风筒上开有与热风过渡接口连通的回风出口;
模具加热舱,包括第二舱体、热风吹嘴、模具架定位槽,所述第二舱体为层叠在第一舱体顶部的矩形箱体结构,限定第二舱体的四个侧壁中,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定位侧侧壁,另两对称设置的侧壁为加热侧侧壁,在两定位侧侧壁的顶部中心设置模具架定位槽;热风吹嘴安装在第二舱体的底部,同一排的各热风吹嘴沿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分布排列,且各热风吹嘴通过管道与热风过渡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嘴处设置有气流导向组件;所述气流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转轴、导流板和导向驱动机构,导流板通过导向转轴对称安装在热风吹嘴两侧,且导向转轴的轴线平行于加热侧侧壁长度方向;所述导向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部伸出第二舱体的定向侧侧壁,在第二舱体的定向侧侧壁外均安装有与导向转轴连接的导向驱动机构,所述该对导流板由导向驱动机构通过导向转轴驱动同向转动,实现热气流的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一摆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摆杆, 气流导向组件中的一导向转轴端部同时与第一摆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气流导向组件中另一导向转轴端部与第二摆杆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的壳体通过支架铰接在第二舱体的定向侧外侧壁上,电动推杆的推杆端与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铰接。
CN201610960822.3A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Active CN106363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0822.3A CN106363848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0822.3A CN106363848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3848A true CN106363848A (zh) 2017-02-01
CN106363848B CN106363848B (zh) 2018-10-19

Family

ID=5789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0822.3A Active CN106363848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638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584A (zh) * 2020-03-11 2020-06-09 安徽信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双层结构的汽车内饰加热成型热风加热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5819B2 (ja) * 2003-07-07 2005-03-02 株式会社仲田コーティング パウダースラッシュ成形機およびパウダースラッシュ成形方法
CN2782704Y (zh) * 2004-12-23 2006-05-24 武汉理工大学 全自动回转输送式退火炉
CN102001146A (zh) * 2009-09-03 2011-04-06 金兴汽车内饰股份有限公司 搪塑机
CN102292203A (zh) * 2009-02-25 2011-12-21 仲田涂覆株式会社 粉料涂凝模塑机以及粉料涂凝模塑方法
CN103085209A (zh) * 2013-02-16 2013-05-08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搪塑机用的在线加热粉料箱
CN206201305U (zh) * 2016-11-04 2017-05-31 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5819B2 (ja) * 2003-07-07 2005-03-02 株式会社仲田コーティング パウダースラッシュ成形機およびパウダースラッシュ成形方法
CN2782704Y (zh) * 2004-12-23 2006-05-24 武汉理工大学 全自动回转输送式退火炉
CN102292203A (zh) * 2009-02-25 2011-12-21 仲田涂覆株式会社 粉料涂凝模塑机以及粉料涂凝模塑方法
CN102001146A (zh) * 2009-09-03 2011-04-06 金兴汽车内饰股份有限公司 搪塑机
CN103085209A (zh) * 2013-02-16 2013-05-08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搪塑机用的在线加热粉料箱
CN206201305U (zh) * 2016-11-04 2017-05-31 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584A (zh) * 2020-03-11 2020-06-09 安徽信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双层结构的汽车内饰加热成型热风加热组件
CN111251584B (zh) * 2020-03-11 2022-02-15 安徽信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双层结构的汽车内饰加热成型热风加热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3848B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3739B (zh) 可防止灰尘进入的空调器出风口结构
CN101153740B (zh) 空调器出风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JP4811774B2 (ja) ガラス板曲げ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CN109744330A (zh) 一种茶叶综合做青机及做青方法
CN209960922U (zh) 一种干燥箱
CN106679145A (zh) 空调内机及其机壳装置
CN205593139U (zh) 一种带有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08936412U (zh) 新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6363848A (zh)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CN111912188A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高效烘箱
CN206201305U (zh) 一种单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KR101486767B1 (ko) 핫 스탬핑 프레스용 단열 장치
CN106642363B (zh) 制热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导风控制方法
CN106273148B (zh) 一种对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CN101097083A (zh) 设有采用模内转写新工艺装饰板的柜机用出风装置
CN206201307U (zh) 一种对开式汽车内饰件加热炉
CN209544852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建筑电气柜
CN210916806U (zh) 一种环保纸浆模塑烘干装置
CN109945620A (zh) 一种牵引热风烘箱
CN207741299U (zh) 一种导风门以及导风门装置
CN206572729U (zh) 空调内机及其机壳装置
CN206094901U (zh) 一种陶粒加热装置
CN206309079U (zh) 用于大型风电产品的烘烤房
CN218993810U (zh) 一种耐火材料安全冷却装置
CN219902977U (zh) 一种设有降噪机构平板硫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No. 99, Shengyuan Road, Xiayuan Town, Rugao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5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hao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Group 1, Shenxu village, Chengnan street, Rugao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500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HAODA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