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7866A -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7866A
CN106357866A CN201610855442.3A CN201610855442A CN106357866A CN 106357866 A CN106357866 A CN 106357866A CN 201610855442 A CN201610855442 A CN 201610855442A CN 106357866 A CN106357866 A CN 106357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list
information
finger print
print information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54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7866B (zh
Inventor
韦仁杰
刘泉
杨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54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7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7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7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453Directories allowing storage of additional subscriber data, e.g. metadata
    • H04M1/27457Management thereof, e.g. manual editing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是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阶段,移动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让人目不暇接,不但手机通信制式得到跨越式发展,而且手机也从只具有单一通话功能的电子设备演变成一个包括通话管理、游戏娱乐、办公记事等各类应用软件在内的智能运行平台。
移动智能终端通常保存了用户大量重要信息,比如通信录、短信、照片、文字影音资料,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存储技术的进步,移动智能终端存储量、移动智能终端里存储的重要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保证了用户信息在移动智能终端更加安全。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指纹识别应用越来越广泛,指纹识别成为了越来越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必备的功能之一。
目前,指纹识别传感器更多的使用在加密领域,比如说对文件加密,手机加密,以及延伸领域如指纹识别解锁等,但通常指纹识别解锁只是一次性验证,比如说屏幕的密码解锁,只要指纹密码成功验证完毕后就不需要再次验证了,之后一旦移动智能终端交给周边的人,他人就可以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各式操作,比如对重要信息进行处理一删除、剪切等操作,一旦某些信息被误删除,再想重新找回来,就比较麻烦或者更尤甚的是造成不可逆的重要信息丢失。
现在的联系人信息都是存放在一个通讯录内,随着存放的联系人增加,信息会越来越混乱。当移动智能终端被盗时,家人、朋友等重要联系方式很可能泄露安全度低,甚至会由此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讯录信息混乱、信息安全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
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包括:
开启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
指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确认执行模块,用于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录的加密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
步骤102: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步骤103:确定并打开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通讯录分组为具有类似属性的联系人的分组,例如家人、同事等。同一个通讯录分组内的联系人所匹配的指纹信息为同一个指纹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指纹信息对应并打开通讯录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能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录的加密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指纹信息的匹配操作,将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一种优选的接收对联系人信息与指纹信息的匹配操作,依据匹配操作将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的方式如下:
S1: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
S2: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
S3: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
S4:查找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S5:若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通讯录分组;若不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新建与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通讯录分组。
重复执行上述S1至S5的操作,可以为各联系人进行分组,最终将联系人划分至不同的通讯录分组中,并且为每个通讯录分组对应一个指纹信息。
步骤202: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
步骤203: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一种优选的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的方式为:当用户启动通讯录时,通讯录只显示用户在终端保存的通讯录分组的名称(如家庭、工作等联系人分组),不显示联系人分组内的具体联系方式,用户需要输入对应的指纹,才会调出指纹对应分组的具体联系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的方案,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文字信息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也可以通过语音信息提醒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步骤204: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长按移动智能终端触摸屏的设定区域,扫描并录入指纹信息,也可以通过指纹特征传感器组件对指纹信息进行扫描和录入。
步骤205:判断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步骤206:当存在对应通讯录分组时,显示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当不存在对应通讯录分组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提示信息的输出方式有多种,具体输出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文字信息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也可也通过文字信息加震动的方式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再例如:可以通过语音信息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也可以通过语音信息加文字信息的方式提醒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除了具有实施例一中的通讯录的加密整理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外,还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通过指纹信息管理、编辑通讯录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用户通讯录的条理性和安全程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包括:
开启指令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
指纹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确认执行模块303,用于确定并打开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智能终端,能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包括:
开启指令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指纹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确认执行模块403,用于确定并打开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还包括:提示信息模块404,用于在所述开启指令接收模块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之后,所述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之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405,用于在所述开启指令接收模块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之前,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界面显示模块406,用于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信息接收模块407,用于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分组模块408,用于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
优选地,确认执行模块403包括:判断子模块4031,用于判断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第一执行子模块4032,用于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时,显示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第二执行子模块4033,用于不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优选地,分组模块408包括:查找子模块4081,用于查找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第一分组子模块4082,用于当存在通讯录分组时,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通讯录分组;第二分组子模块4083,用于当不存在通讯录分组时,新建与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通讯录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相应的通讯录管理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和其他用户接口503。移动终端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5。
其中,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5021和应用程序5022。
其中,操作系统5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5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5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5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1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处理器5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后,所述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之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前: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
可选地,所述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查找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存在,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所述通讯录分组;若不存在,新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所述通讯录分组。
可选地,所述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存在,则显示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不存在,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移动终端5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只能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能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只能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6中的移动终端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610、存储器620、输入单元630、显示单元640、处理器660、音频电路670、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680和电源690。
其中,输入单元6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6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631。触控面板6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6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660,并能接收处理器6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31。除了触控面板631,输入单元6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32,其他输入设备6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6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640可包括显示面板6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41。
应注意,触控面板7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6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76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6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处理器660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后,所述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之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前: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
可选地,所述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查找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存在,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所述通讯录分组;若不存在,新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所述通讯录分组。
可选地,所述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存在,则显示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若不存在,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能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管理。当用户欲打开通讯录时,需输入指纹信息,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匹配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并显示。这样,若移动终端被盗取时,他人录入指纹信息时则无法匹配到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相应地也就无法打开通讯录分组获取到联系人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过指纹信息对用户通讯录进行整理和加密,提高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安全度,保护了用户隐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和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及实现装置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0)

1.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
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后,所述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
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
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
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
查找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若存在,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所述通讯录分组;
若不存在,新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所述通讯录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若存在,则显示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若不存在,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6.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
开启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讯录开启指令;
指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
确认执行模块,用于确定并打开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还包括:提示信息模块,用于在所述开启指令接收模块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之后,所述获取输入的指纹信息之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还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开启指令接收模块接收通讯录开启操作指令之前接收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操作指令;
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界面;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指纹信息;
分组模块,用于将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添加至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包括:
查找子模块,用于查找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第一分组子模块,用于当存在通讯录分组时,存储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所述通讯录分组;
第二分组子模块,用于当不存在通讯录分组时,新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通讯录分组,添加当前编辑的联系人信息至新建的所述通讯录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执行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第一执行子模块,用于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时,显示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通讯录分组;
第二执行子模块,用于不存在对应的通讯录分组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信息。
CN201610855442.3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Active CN106357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442.3A CN10635786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442.3A CN10635786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7866A true CN106357866A (zh) 2017-01-25
CN106357866B CN106357866B (zh) 2019-08-20

Family

ID=5786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442.3A Active CN10635786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786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413A (zh) * 2016-11-02 2017-01-2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加密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24499A (zh) * 2017-05-18 2017-09-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的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CN107277218A (zh) * 2017-05-10 2017-10-20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联系人群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26389A (zh) * 2017-04-26 2017-12-01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联系人归类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3698A (zh) * 2017-09-05 2017-12-15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45730A (zh) * 2018-05-29 2018-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166493A (zh) * 2019-07-01 2019-08-23 武汉斗鱼鱼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客户端通讯录动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0209437A (zh) * 2019-05-30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伪通讯录信息的应用启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246470A (zh) * 2020-03-08 2020-06-05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云加密的智能音箱系统及方法
CN112153208A (zh) * 2019-06-26 2020-12-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在通话中便捷输入信息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601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私密通信管理方法
CN103067612A (zh) * 2013-01-30 2013-04-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私密信息查看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91349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实现保密的方法、终端
CN103780731A (zh) * 2012-10-26 2014-05-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隐私联系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4024A (zh) * 2014-09-30 2015-01-14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智能设备上联系人信息的方法
EP2869176A2 (en) * 2013-10-10 2015-05-0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5611040A (zh) * 2015-09-23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信息显示装置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349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实现保密的方法、终端
CN103780731A (zh) * 2012-10-26 2014-05-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隐私联系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46601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私密通信管理方法
CN103067612A (zh) * 2013-01-30 2013-04-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私密信息查看方法及其系统
EP2869176A2 (en) * 2013-10-10 2015-05-0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4284024A (zh) * 2014-09-30 2015-01-14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智能设备上联系人信息的方法
CN105611040A (zh) * 2015-09-23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信息显示装置和终端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413A (zh) * 2016-11-02 2017-01-2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加密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26389A (zh) * 2017-04-26 2017-12-01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联系人归类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77218A (zh) * 2017-05-10 2017-10-20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联系人群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24499A (zh) * 2017-05-18 2017-09-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的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CN107483698A (zh) * 2017-09-05 2017-12-15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45730A (zh) * 2018-05-29 2018-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209437A (zh) * 2019-05-30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伪通讯录信息的应用启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153208A (zh) * 2019-06-26 2020-12-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在通话中便捷输入信息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166493A (zh) * 2019-07-01 2019-08-23 武汉斗鱼鱼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客户端通讯录动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0166493B (zh) * 2019-07-01 2021-10-15 武汉斗鱼鱼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客户端通讯录动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246470A (zh) * 2020-03-08 2020-06-05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云加密的智能音箱系统及方法
CN111246470B (zh) * 2020-03-08 2023-02-14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云加密的智能音箱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7866B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7866A (zh)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6126077A (zh)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100012087A (ko) 기능들에 대한 액세스를 가능하게 하는 장치,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CN106844067A (zh) 一种内容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127003A (zh) 一种指纹识别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54407A (zh)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24412A (zh) 对智能终端中的信息进行保护的方法及智能终端、切换页面的方法
CN107133504A (zh) 权限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03501A (zh) 一种用户模式的启动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203038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1739A (zh) 一种应用的快速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956431A (zh) 一种应用保护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293705A (zh) 一种收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93080A (zh) 一种用户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632870A (zh) 一种应用的启动方法及终端
CN106503078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推荐方法、服务器和移动终端
CN106598196A (zh) 一种图形编码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91319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权限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01495A (zh) 一种入口创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27816A (zh) 一种终端屏幕的分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2939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图标隐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04168A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28085A (zh) 应用程序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57259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10231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