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6847B -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6847B
CN106356847B CN201610908294.7A CN201610908294A CN106356847B CN 106356847 B CN106356847 B CN 106356847B CN 201610908294 A CN201610908294 A CN 201610908294A CN 106356847 B CN106356847 B CN 106356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feeder line
load
index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82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6847A (zh
Inventor
陈锦铭
郭雅娟
黄强
杨雄
贾萌萌
罗珊珊
孙健
朱卫平
黄伟
李斌
朱道华
陈兵
王梓莹
袁晓冬
姜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9082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6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计算失电区馈线一级转供指数,二级转供指数,切负荷总量来选化恢复方案。充分考虑了配网的负荷波动、双电源用户的备自投转供以及开关是否加装遥控装置对故障恢复耗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利用配网负荷预测数据结合配网拓扑,依次进行一级转供、二级转供、部分负荷切除后一级转供等方案的试算与择优,找出一个合理便捷的故障恢复方法,以实现缩短配网故障恢复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负荷损失等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属于配网调度及运维检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电网向用户供电的最终环节,直接影响着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调度和运维检修人员应快速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负荷转供方案,在不产生系统安全越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实现非故障失电区的供电恢复。在配电网故障供电恢复领域,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大量的优化算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往往仅针对故障发生时刻断面负荷或某时间段内负荷最大值进行转供,并未考虑配网潮流时变波动特性;二是未考虑双电源用户内部备自投转供对各邻近馈线负荷造成的影响;三是未考虑联络/分段开关是否加装遥控装置对故障恢复耗时的影响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配电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南京电网已逐步实现了配电EMS(能量管理系统)、配电PMS(生产管理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的全面覆盖。通过这些系统,可以获取馈线、配变的海量运行数据。在配网短期负荷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配网拓扑,依次进行一级转供、二级转供、部分负荷切除后一级转供等方案的试算与择优,找出一个合理便捷的故障恢复方法,以实现缩短配网故障恢复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负荷损失等目标。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历史负荷、历史气象与气象预报数据,对配电网各10kV馈线及下辖的配电变压器从配网负荷预测系统获得短期负荷预测;
步骤二:在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搜寻双电源用户,对于每一个备用方式为常用互为备用的双电源用户,当故障发生后内部备自投开关闭合,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配变由非失电侧馈线进行负荷转供,因此需将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双电源用户的配变负荷预测曲线累加至步骤三、四、五中的转供馈线负荷预测曲线上;
步骤三:对于每一个非故障失电区,找出所有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尝试将非故障失电区所有配变负荷转移到各个联络开关对应的一级支持馈线,累加得到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负荷预测曲线,并进而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裕度指数及重过载指数;如果所有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转至步骤四;否则,则根据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三个指标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并将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最低的一级支持馈线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路径,结束后转至步骤六;
步骤四:对于步骤三中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一级支持馈线转供,由于自身裕度不足,需要将该线路负荷部分转移至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对于每一对由一级支持馈线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组成的供电单元,简称馈线偶,通过从联络开关出发朝一级馈线方向,通过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调整,将负荷分支从热馈线逐步转移到冷馈线上来实现负载均衡,根据两端馈线的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计算出该馈线偶各种运行方式下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通过对比所有馈线偶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选取值最低的馈线偶及其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作为该一级支持馈线的最优二级转供方案;通过试算,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都有一个最优的二级转供方案,比较这些二级转供方案,从而选出二级转供综合指数值最小的一级支持馈线及相应二级转供方案,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如果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对于每一个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其转供,由于裕度不足且无法通过二级转供解决,因此需要切除部分负荷;以非故障失电区的首节点到该一级支持馈线对应的联络开关为主线,沿该方向逐步遍历分段开关,每次切除当前分段开关与上一个分段开关之间的分支负荷,并计算该运行方式下该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当重过载指数大于给定阈值则继续遍历,否则停止遍历,计算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对比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并选出值最小的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检查是否还存在未进行转供分析的非故障失电区,如果存在则转至步骤三继续分析计算,如果不存在,整个方法结束。
步骤三中所述一级转供综合指数计算如下:
ol_idx表示:一级支持馈线重过载阈值,op_idx表示开关操作时长,mar_idx表示一级支持馈线裕度指数。
步骤四中所述二级转供综合指数计算如下:
ol_idx_hotk、ol_idx_coldk分别表示热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和冷馈线的重过载指数,op_idx表示开关操作时长,mar_idx_hotk、mar_idx_coldk分别为热馈线的裕度指数和冷馈线的裕度指数。
步骤五中所述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计算如下:
P_PBi(t)表示分段开关之间的分支的负荷,k表示分段开关的位置,[t1,t2]表示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区域完成修复且馈线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时间窗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考虑了配网的负荷波动、双电源用户的备自投转供以及开关是否加装遥控装置对故障恢复耗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配网短期负荷预测数据基础上,首先进行一级支持馈线转供尝试,当无合适转供方案时进行二级负荷转供尝试,如果还未有合适转供方案则进行切负荷操作并进一步试算。通过上述探索分析,找出一个合理便捷的故障恢复方法,从而实现缩短配网故障恢复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负荷损失等目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重构方法总体流程。
附图2是一个发生故障的配网拓扑示意图,用于讲解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三中“二级馈线转供试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历史负荷、历史气象与气象预报数据,对配电网各10kV馈线及下辖的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从配网负荷预测系统获得短期负荷预测;
步骤二:在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搜寻双电源用户,对于每一个备用方式为“常用互为备用”的双电源用户,当故障发生后内部备自投开关闭合,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配变由非失电侧馈线进行负荷转供,因此需将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双电源用户的配变负荷预测曲线累加至步骤三、四、五中的转供馈线负荷预测曲线上;
步骤三:对于每一个非故障失电区,找出所有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尝试将非故障失电区所有配变负荷转移到各个联络开关对应的线路(又称“一级支持馈线”),累加得到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负荷预测曲线,并进而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裕度指数及重过载指数;如果所有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转至步骤四;否则,则根据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三个指标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并将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最低的一级支持馈线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路径,结束后转至步骤六;
步骤四:对于步骤三中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一级支持馈线转供,由于自身裕度不足,需要将该线路负荷部分转移至与其联络的馈线(又称为“二级支持馈线”)。对于每一对由一级支持馈线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组成的供电单元(简称“馈线偶”),通过从联络开关出发朝一级馈线方向,通过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调整,将负荷分支从一级馈线(热馈线)逐步转移到二级馈线(冷馈线)上来实现负载均衡,根据两端馈线的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计算出该馈线偶各种运行方式下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通过对比所有馈线偶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选取值最低的馈线偶及其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作为该一级支持馈线的最优二级转供方案;通过试算,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都有一个最优的二级转供方案,比较这些二级转供方案,从而选出二级转供综合指数值最小的一级支持馈线及相应二级转供方案,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如果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对于每一个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其转供,由于裕度不足且无法通过二级转供解决,因此需要切除部分负荷;以非故障失电区的首节点到该一级支持馈线对应的联络开关为主线,沿该方向逐步遍历分段开关,每次切除当前分段开关与上一个分段开关之间的分支负荷,并计算该运行方式下该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当重过载指数大于给定阈值则继续遍历,否则停止遍历,计算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对比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并选出值最小的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检查是否还存在未进行转供分析的非故障失电区,如果存在则转至步骤三继续分析计算,如果不存在,整个方法结束。
所述步骤一具体为:从能量管理系统获得历史的馈线负荷数据,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得历史配电变压器负荷数据,包括公用配电变压器、用户专用配电变压器及多电源用户虚拟专用配电变压器(多电源用户同一条馈线供电的多台专变进行虚拟合并),从气象监测系统获得历史气象数据及天气预报数据。构建基于人体舒适度的相似日负荷预测模型,开展10kV馈线及下辖各配变的短期负荷预测,得到各馈线短期负荷预测曲线FDi(t)及各配变短期负荷预测曲线PBj(t)。部分电网公司已完成了配网负荷预测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该系统中直接获取馈线及下辖配变的短期负荷预测数据。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可参考以下文献。
张伟.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9),74-79。
所述步骤二具体为:搜索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所有双电源用户,对于每一个备用方式为“常用互为备用”的双电源用户,假设其两路10kV馈线电源分别为FD1和FD2,该用户从属于FD1的专变PB1负荷预测曲线为PB1(t),由于FD1发生了故障,用户内部备自投开关闭合,PB1转由FD2供电,因此在短期内(FD1恢复供电且备自投开关复原前,一般在6小时以上)FD2的负荷预测曲线修正为:
FD2′(t)=FD2(t)+PS1(t)
通过该方式,将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所有双电源用户的配变负荷预测曲线累加至步骤三、四、五中的转供馈线负荷预测曲线上。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三具体为:对于某个非故障失电区,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集合为TS_SET={ts1,ts2,…,tsm},尝试将非故障失电区所有配变负荷转移到各个联络开关对应的线路(又称“一级支持馈线”)。该非故障失电区的非多电源用户配变集合PB_SET={pb1,pb2,…,pbn}。对于联络开关tsi,假设以其对端的馈线FD3进行转供,则该馈线的负荷预测曲线修正为:
假设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区域完成修复且馈线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时间窗口为[t1,t2](可取值为60-180分钟),计算该时段内馈线FD3的重过载指数ol_idx,重过载指数计算方法参见以下专利:
陈锦铭等.基于海量历史数据的配网负荷均衡重构方法,申请号:201510095065.3
如果ol_idx大于给定的重过载阈值ol_th,则不适合通过联络开关tsi进行负荷转供;否则,将开关tsi加入可转供联络开关集合TS_AV_SET,并计算重过载指数ol_idx小于重过载阈值ol_th的FD4的裕度指数及相应开关操作指数计算,并最终计算出一级综合转供指数。
●裕度指数计算方法为:
假设馈线FD3的额定功率为PR,其负载率预测曲线为:
在时段[t1,t2]内最大负载率Rmax=max(R(t)),最小负载率Rmin=min(R(t)),平均负载率Ravg=avg(R(t))
标准差(在[t1,t2]内选取的N个等间隔采样值)
峰谷差Δ=(Rmax-Rmin)
能量面积
裕度面积
裕度指数综合了标准差、峰谷差及裕度面积,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和b为系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转供开关操作指数计算方法为:
其中,N为开关操作次数,t_opi为第i个开关操作所需时长,可分为遥控开关和不可遥控开关两大类。参考值可以设定如下:可以进行遥控操作的开关,t_opi=0.5分钟,在不可遥控操作情况下,对于环网柜内开关(或其他电缆类开关),t_opi=10分钟,对于架空线路开关,t_opi=15分钟。
●一级综合转供指数为:
完成所有联络开关计算后,如果TS_AV_SET为空,则转至步骤四,
否则,选取TS_AV_SET中一级综合转供指数最小的联络开关对端的馈线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恢复供电的电源点,结束后转至步骤六。
所述步骤四具体为:对于某个非故障失电区,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集合为TS_SET={ts1,ts2,…,tsm},对应的转供馈线(一级支持馈线)集合为FD_SET={fd1,fd2,…,fdm}。
以某一级支持馈线为例,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由该馈线转供,由于自身裕度不足,需要将部分负荷转移至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该步骤又称为“二级转供”)。该一级支持馈线的联络开关集合为TST_SET={tst1,tst2,…,tstv},不包含与非故障失电区的联络开关tsi,联络开关对侧的二级支持馈线集合为FDT_SET={fdt1,fdt2,…,fdtv}。假设选择联络开关tstj进行负荷二级转供,联络开关tstj以及两侧的馈线fdi、fdtj形成一个馈线偶。
计算fdtj在[t1,t2]内的重过载指数,如果其重过载指数超过了重过载阈值ol_th,则不适合进行二级转供;否则,可以进行二级转供。
方便起见,将fdi称为热馈线,fdtj称为冷馈线。假设该馈线偶在热馈线出口断路器至联络开关tstj之间共有p个分支,那么联络开关有p-1种调整位置。规定分支编号从联络开关位置向热馈线逐个增大。假设原热馈线的功率曲线为P_HOT0(t),冷馈线的功率曲线为P_COLD0(t),原热馈线侧各分支的等效负荷曲线(由分支内各配变负荷曲线叠加而成)为P_PBi(t),当联络开关已移至位置k,那么在该运行方式下,热馈线与冷馈线的功率曲线调整为:
利用步骤三的方法计算转供操作指数(包含一级转供和二级转供两个操作)两馈线的重过载指数、裕度指数,并进而计算各个调整位置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
ol_idx_hotk、ol_idx_coldk分别为热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和冷馈线的重过载指数,计算方法参见以下专利:
陈锦铭等.基于海量历史数据的配网负荷均衡重构方法,申请号:201510095065.3
mar_idx_hotk、mar_idx_coldk分别为热馈线的裕度指数和冷馈线的裕度指数,计算方法详见步骤三,输入分别为功率输入分别为P_HOTk(t)及P_COLDk(t)。
当com_idxk值最小时,第k位置为该一级支持馈线最优二次转供操作开关,即com_idxk=min0<i<n(com_idxi),该值即为该馈线偶的最优二级转供综合指数。对比包含该一级馈线的所有馈线偶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值最小的转供方案即为该馈线的最优转供方案。
当完成所有一级支持馈线试算后,对比各条一级支持馈线最优转供方案,选出二级转供指数值最小的方案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如果不存在可以进行二级转供的一级支持馈线,则进入步骤五。
所述步骤五具体为:对于某个非故障失电区,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集合为TS_SET={ts1,ts2,…,tsm},尝试将非故障失电区所有配变负荷转移到各个联络开关对应的线路(又称“一级支持馈线”)。该失电区的非多电源用户配变集合PB_SET={pb1,pb2,…,pbn}。对于联络开关ts,假设以其对端的馈线FD5进行转供,则该馈线的负荷预测曲线修正为:
由于裕度不足,需要切除部分负荷。以非故障失电区首节点,首节点表示非故障失电区与故障失电区相连的第一个分段开关,到该一级支持馈线对应的联络开关为主线,假设该主线上有p个分段开关,则分段开关之间的负荷分支共有p+1个,假设其等效负荷曲线为P_PBi(t)。沿该方向,非故障失电区向联络开关逐步遍历分段开关,每次切除一个负荷分支,假设分段开关已移至位置k,那么在该运行方式下,馈线FD5的负荷预测曲线修正为:
计算该运行方式下该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计算该运行方式下该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当重过载指数大于给定阈值则继续分段开关的遍历,否则停止遍历,将该运行方式作为当前一级支持馈线最优转供方案,计算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
其中,[t1,t2]取值方法参照步骤三。
当完成所有一级支持馈线试算后,对比各条一级支持馈线最优转供方案,将切负荷累积电量最小的方案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
所述步骤六具体为:检查是否还存在未进行转供分析的非故障失电区,如果存在则转至步骤三继续分析计算,如果不存在,整个方法结束。
如图2所示,打叉处发生永久性故障,分段开关cb2、cb3、cb4、cb5分闸隔离故障,从而形成了A、B、C三个非故障失电区。其中,分段开关cb8、cb10以及联络开关ts1、ts4、ts5安装了遥控装置。下面将围绕如何对这三个区域恢复供电展开论述。
1)从能量管理系统获得历史的馈线负荷数据,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得历史配电变压器负荷数据,从气象监测系统获得历史气象数据及天气预报数据。构建基于人体舒适度的相似日负荷预测模型,开展10kV馈线及下辖各配变的短期负荷预测,得到各馈线短期负荷预测曲线FDi(t)及各配变短期负荷预测曲线PBj(t)。该预测属于常规开展的工作,不是在故障发生后临时进行的,因此应能通过查询直接获取。
2)在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搜寻双电源用户,对于每一个备用方式为“常用互为备用”的双电源用户,当故障发生后内部备自投开关闭合,失电测配变由非失电测馈线进行负荷转供,因此需将失电侧配变负荷预测曲线累加至非失电侧馈线负荷预测曲线上;对于多电源(三电源及以上)用户,首先因为量少,其次由于其内部转供方式负责且缺乏获取途径,本专利暂不考虑。
3)对区域A进行故障恢复。
对于区域A,有两种一级转供方案:
I.遥控合上联络开关ts1,由馈线Fd2转供;
II.人工合上联络开关ts2,由馈线Fd3转供;
首先计算两个方案的重过载指数,均未超过阈值,随后计算两种转供方案的一级综合转供指数,方案I优于方案II,因此,选择方案I作为区域A的故障恢复策略。
4)对区域B进行故障恢复
对于区域B,只有一种一级转供方案:人工合上联络开关ts3,由馈线Fd4转供。然而计算该方案的重过载指数,超过阈值,因此只能继续尝试进行二级转供。
二级转供方式下,先假设合上ts3,由Fd4对区域B转供。由于Fd4负荷过重,可以将Fd4与其联络的Fd5、Fd6进行负荷均衡尝试。
在Fd4-Fd5馈线偶负荷均衡优化试算中,最优的二级转供的方案是遥控合上ts5,遥控分开cb10;在Fd4-Fd6馈线偶负荷均衡优化试算中,最优的二级转供的方案是手动合上ts6,手动分开cb12。随后对这两个方案再次进行比较,前者更优。因此,区域B的故障恢复方法是:人工合上ts3,遥控合上ts5,遥控分开cb10。
5)对区域C进行故障恢复
对于区域C,只有一种一级转供方案:人工合上联络开关ts4,由馈线Fd7转供。然而计算该方案的重过载指数,超过阈值,因此只能继续尝试进行二级转供。
二级转供方式下,由于Fd7负荷过重,需要进行二级转供。然而Fd7除了发生故障的Fd1并没有其他联络线,二级转供无法进行。因此,只能继续尝试切负荷。
在切负荷过程中,先假设合上ts4,由Fd7对区域C转供。由于Fd7负荷过重,首先尝试分开cb8,这是Fd7的重过载指数小于阈值,转供成功。因此,区域C的故障恢复方法是:遥控合上ts4,遥控分开cb8。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历史负荷、历史气象与气象预报数据,对配电网各10kV馈线及下辖的配电变压器从配网负荷预测系统获得短期负荷预测;
步骤二:在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搜寻双电源用户,对于每一个备用方式为常用互为备用的双电源用户,当故障发生后内部备自投开关闭合,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配变由非失电侧馈线进行负荷转供,因此需将故障区域及非故障失电区的双电源用户的配变负荷预测曲线累加至步骤三、四、五中的转供馈线负荷预测曲线上;
步骤三:对于每一个非故障失电区,找出所有与其直接相连的联络开关,尝试将非故障失电区所有配变负荷转移到各个联络开关对应的一级支持馈线,累加得到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负荷预测曲线,并进而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裕度指数及重过载指数;如果所有转供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转至步骤四;否则,则根据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三个指标计算出各转供一级支持馈线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并将故障一级转供综合指数最低的一级支持馈线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路径,结束后转至步骤六;
步骤四:对于步骤三中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一级支持馈线转供,由于自身裕度不足,需要将该线路负荷部分转移至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对于每一对由一级支持馈线与其联络的二级支持馈线组成的供电单元,简称馈线偶,通过从联络开关出发朝一级馈线方向,通过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调整,将负荷分支从热馈线逐步转移到冷馈线上来实现负载均衡,根据两端馈线的裕度指数、重过载指数及开关操作时长计算出该馈线偶各种运行方式下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通过对比所有馈线偶的二级转供综合指数,选取值最低的馈线偶及其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分合状态作为该一级支持馈线的最优二级转供方案;通过试算,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都有一个最优的二级转供方案,比较这些二级转供方案,从而选出二级转供综合指数值最小的一级支持馈线及相应二级转供方案,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如果重过载指数均超过给定阈值的一级支持馈线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对于每一个没有连接二级支持馈线的一级支持馈线,假设非故障失电区的负荷由其转供,由于裕度不足且无法通过二级转供解决,因此需要切除部分负荷;以非故障失电区的首节点到该一级支持馈线对应的联络开关为主线,沿该方向逐步遍历分段开关,每次切除当前分段开关与上一个分段开关之间的分支负荷,并计算该运行方式下该一级支持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当重过载指数大于给定阈值则继续遍历,否则停止遍历,计算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对比每一个一级支持馈线所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并选出值最小的作为该非故障失电区的转供方案,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检查是否还存在未进行转供分析的非故障失电区,如果存在则转至步骤三继续分析计算,如果不存在,整个方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一级转供综合指数计算如下:
ol_idx表示:一级支持馈线重过载阈值,op_idx表示开关操作时长,mar_idx表示一级支持馈线裕度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二级转供综合指数计算如下:
ol_idx_hotk、ol_idx_coldk分别表示热馈线的重过载指数和冷馈线的重过载指数,op_idx表示开关操作时长,mar_idx_hotk、mar_idx_coldk分别为热馈线的裕度指数和冷馈线的裕度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切除负荷的累积电量计算如下:
P_PBi(t)表示分段开关之间的分支的负荷,k表示分段开关的位置,[t1,t2]表示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区域完成修复且馈线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时间窗口。
CN201610908294.7A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Active CN106356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8294.7A CN106356847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8294.7A CN106356847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6847A CN106356847A (zh) 2017-01-25
CN106356847B true CN106356847B (zh) 2019-03-19

Family

ID=5786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8294.7A Active CN106356847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6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629B (zh) * 2017-05-16 2019-08-2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 一种配网富裕容量动态分析系统
CN109301825B (zh) * 2018-12-03 2022-05-17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网的负荷转供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8816A (zh) * 2018-12-08 2019-04-1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一种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CN110148934B (zh) * 2019-03-27 2022-10-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考虑二次转供的配电网负荷转供方法
CN110350511B (zh) * 2019-05-23 2023-04-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转供电亲和度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CN110212539A (zh) * 2019-05-27 2019-09-0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负荷转供方法及装置
CN111585283A (zh) * 2020-07-03 2020-08-25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基于数据预判的智慧化备自投装置在线投退方法
CN112257923B (zh) * 2020-10-21 2023-02-03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重过载预警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258342B (zh) * 2020-10-21 2023-02-03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重过载预警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49920B (zh) * 2021-01-29 2023-05-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故障区域供电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65212B (zh) * 2022-02-18 2024-07-30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配电网保护及自愈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293816B (zh) * 2023-10-10 2024-07-0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高互联高自愈的智慧配电网构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721A (zh) * 2011-03-08 2011-07-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计及多目标优化的供电恢复推理搜索方法
CN102290798A (zh) * 2011-08-11 2011-12-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配电网接线方式的快速供电恢复规则
CN103414173A (zh) * 2013-09-02 2013-11-2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JP2014054041A (ja) * 2012-09-06 2014-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負荷予測装置及び負荷予測方法
CN104753067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海量历史数据的配网负荷均衡重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721A (zh) * 2011-03-08 2011-07-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计及多目标优化的供电恢复推理搜索方法
CN102290798A (zh) * 2011-08-11 2011-12-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配电网接线方式的快速供电恢复规则
JP2014054041A (ja) * 2012-09-06 2014-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負荷予測装置及び負荷予測方法
CN103414173A (zh) * 2013-09-02 2013-11-2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CN104753067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海量历史数据的配网负荷均衡重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6847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6847B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CN104518564B (zh) 一种具有区域自投功能的备自投装置及备自投方法
US11616390B2 (en) Micro-grid re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micro-grid protection control cent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594002B (zh) 城市电网运行的自愈控制方法
CN102088209B (zh) 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
CN100557918C (zh) 基于协调约束实时更新的电厂与变电站协调电压控制方法
CN101621217B (zh) 一种区域电网数据共享的保护系统
CN108879706A (zh) 一种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CN102769278A (zh) 层次化保护系统
CN102136721A (zh) 一种计及多目标优化的供电恢复推理搜索方法
CN111555266B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约束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综合规划方法
CN102157923A (zh) 配电网自愈的分层递阶控制方法
CN105429297A (zh) 微电网多运行模式控制及切换方法
CN106059085B (zh) 一种广域电网层次化保护与控制系统
CN103779955A (zh) 基于n-1准则的备自投投退控制方法
CN107134808B (zh) 台变群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87131B (zh) 一种两层级区域备自投系统及备自投控制方法
CN107959286A (zh) 一种基于3/2接线方式的输电网动态重构方法
CN105337314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黑启动技术的多源协调控制故障处理方法
CN106300339A (zh) 一种基于单元制配电网的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方法
CN204156594U (zh) 一种区域备自投装置
CN106505576B (zh) 一种基于Link-path的城市高压配电网负载转供方法
CN106026047A (zh) 一种基于多源协调配合的高可靠配电自动化的优化控制方法
CN208874316U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蓄电池组串直流汇流及组串均衡管控装置
CN104319779B (zh) 一种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