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4815B -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4815B
CN106354815B CN201610765197.7A CN201610765197A CN106354815B CN 106354815 B CN106354815 B CN 106354815B CN 201610765197 A CN201610765197 A CN 201610765197A CN 106354815 B CN106354815 B CN 106354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ic
interaction
current
response
conver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65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4815A (zh
Inventor
栗安
包强
邱模武
徐振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angnian Wu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angnian Wu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angnian Wu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angnian Wu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651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4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4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4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4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2Query formulation
    • G06F16/3329Natural language query formulation or dialogu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以及对话系统。方法包括: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结合所述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综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及系统可以自主的转变话题从而避免长时间持续单一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用户体验得到大大提升,用户黏着度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对话系统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在自动对话系统与交互对象(用户)进行交互时,通常采用的交互方式是交互对象发起话题(提问),由对话系统针对该话题讨论(回答)。这种单纯的问答模式受限与用户本身的提问欲望以及对话系统自身的应答能力。当用户自身不再有提问的欲望或者是对话系统无法针对用户提出的话题做准确回应时,整个对话就不得不中断。
进一步的,因为整个对话交互的内容受限于用户所提出的话题,使得对话交互的内容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对话系统自身的信息储备并不能很好的支持用户所提出的话题时,对话系统的应答就会显得敷衍了事,很容易让用户失去交互兴趣。
因此,为了提高对话系统的应用体验,激发用户的交谈欲望,需要一种应用于对话系统的话题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
结合所述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其中:
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目标话题与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所述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其中:
根据所述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
根据所述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
当所述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所述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所述交互输出;
当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生成所述交互输出。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话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当前话题解析模块,其配置为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话题生成模块,其配置为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
交互输出模块,其配置为结合所述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前话题解析模块配置为:
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话题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话题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目标话题与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输出模块配置为:
根据所述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
根据所述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
当所述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所述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所述交互输出;
当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生成所述交互输出。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主的转变话题从而避免长时间持续单一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用户体验得到大大提升,用户黏着度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或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本发明的部分特征或优点将通过说明书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被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部分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步骤来实现或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需要进行话题转换的情况罗列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部分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本发明的实施人员可以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并依据上述实现过程具体实施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对话系统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在自动对话系统与交互对象(用户)进行交互时,通常采用的交互方式是交互对象发起话题(提问),由对话系统针对该话题讨论(回答)。这种单纯的问答模式受限与用户本身的提问欲望以及对话系统自身的应答能力。当用户自身不再有提问的欲望或者是对话系统无法针对用户提出的话题做准确回应时,整个对话就不得不中断。
进一步的,因为整个对话交互的内容受限于用户所提出的话题,使得对话交互的内容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对话系统自身的信息储备并不能很好的支持用户所提出的话题时,对话系统的应答就会显得敷衍了事,很容易让用户失去交互兴趣。
由于对话系统智能程度的限制,通常,人机交互过程主要是由人所发起的。一般的,由用户发起一个话题(提问),对话系统围绕该话题讨论(针对该提问应答)。进一步的,当用户发觉当前话题已没必要深入时(提问已经得到回答或是用户没有兴趣对该提问的话题再作讨论),会发起新的提问(提出新话题)。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在发觉当前话题已没必要深入时并不会发起新的话题,而是直接中断谈话。此时,为了继续延续谈话,就需要对话系统担任发起新话题的角色。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提高对话系统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着度(延长人机交互的持续时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下面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执行过程。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包含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各步骤的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1所示,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对话系统首先会获取交互输入(步骤S100),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交互输入包括用户的交互信息以及当前的交互环境信息;在现有技术中,当对话系统获取到交互输入后,会直接根据交互输入生成并输出与交互输入匹配对应的交互输入,以完成对用户的交互应答。
但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话系统获取到交互输入后,并不是直接生成匹配对应的交互输出,而是先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步骤S110)。
当对话系统判断不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对话系统按照现有的流程,基于交互输入生成并输出匹配对应的普通的交互输出(步骤S140)。
当对话系统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对话系统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步骤S120);并接着结合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交互输入)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步骤S130)。
这样,对话系统就可以在需要转移话题(用户开始厌倦谈话或者存在更优的谈话话题)时及时转变话题,从而维持或提升用户的谈话兴趣,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大大的提高了用户黏着度。
在图1所示的步骤中,关键点之一首先是步骤S110,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中,对话系统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具体的,当前对话内容主要包括用户的当前回应信息、历史回应信息,当前交互需求包括用户的交互需求(目地)以及对话系统的交互目地设定。
话题转移需求指的是需要建立新的话题,在一实施例中:
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或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需要转移话题的情况包含:
(1)用户已经失去谈论当前的话题的兴趣,继续讨论下去,势必会降低用户体验,使得用户终止谈话。
(2)对话系统已经不能继续深入谈论当前话题,继续讨论,会出现对话系统无法应答、应答错误或是敷衍应答等情况,降低用户体验,使得用户终止谈话。
具体的,其包含:
对话系统因知识储备限制不能继续深入谈论当前话题,例如针对用户的提问超出对话系统的知识范围或是对话系统不能完全理解用户的问题,或是对话系统的权限设定限制);
或者,对话系统因权限问题,不能继续深入谈论当前话题,例如针对当前用户的权限对话系统不能透露用户问题的完整答案。
(3)当前话题已经偏离用户的需求,存在更匹配用户需求的话题(更优的话题),基于新话题会提高用户的谈话兴趣。例如发生突发事件(例如降雨概率增大),该突发事件更能引起用户注意。
(4)基于对话系统的设定,存在比当前话题更优的话题。例如对话系统当前被设定为推荐某公益活动,那么在判断用户会同样感兴趣的前提下,谈论该公益活动就更优与谈论当前话题。
在一实施例中,对话系统基于用户的回应信息判断用户是否还针对当前的话题维持谈话兴趣。例如,在一应用场景中,当用户的回应内容逐渐变少、出现较为敷衍的回应甚至不回应,回应速度放缓即可判断用户的谈话兴趣在逐渐降低。又例如,用户的回应内容含有的拒绝谈论的意思,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对当前话题的回应方式计算用户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当用户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可以确定需要转移话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话系统还基于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更优的话题。
图1中另一个关键步骤在于步骤S12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具体的,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在步骤S120中,生成的目标话题与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例如,假设当前对话内容是谈论一周前的一场球赛,那么昨天的一场球赛就可以作为新话题的备选内容;又例如,当前的交互环境是在某展览馆,那么展览馆展品的相关信息就可以作为新话题的备选内容。
在图1所示的步骤中,和现有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步骤之一是步骤S130,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其对应现有技术的生成普通的交互输出(步骤S14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采用新话题和老话题对比结合的方式生成交互输出。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生成交互输出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步骤S301);同时,根据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步骤S302);接着判断第一交互回应是否优于第二交互回应(步骤S310)。具体的,基于对话内容和/或交互需求判断第一交互回应以及第二交互回应哪一个可以带来更好的对话体验。
当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交互输出(步骤S322);
当第二交互回应优于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第二交互回应生成交互输出(步骤S321)。
这样,在保证话题转变的前提下,既能避免某些场合下突兀的转化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又能避免某些场合下原有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主的转变话题从而避免长时间持续单一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用户体验得到大大提升。
基于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话系统。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话系统包括:
当前话题解析模块410,其配置为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话题生成模块420,其配置为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
交互输出模块430,其配置为结合目标话题以及当前对话内容生成并输出包含话题转移内容的交互输出。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话题解析模块配置为: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或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话题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进一步的,目标话题与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交互输出模块配置为:
根据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
根据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
当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交互输出;
当第二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第二交互回应生成交互输出。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自主的转变话题从而避免长时间持续单一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在保证话题转变的前提下,既避免某些场合下突兀的转化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又避免某些场合下原有话题带来的对话体验下降。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用户体验得到大大提升。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或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或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
根据所述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根据所述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判断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是否优于第二交互回应,其中,
当所述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所述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交互输出;
当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生成交互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其中:
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目标话题与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5.一种对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当前话题解析模块,其配置为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或当前交互需求判断是否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话题生成模块,其配置为当存在话题转移需求时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
交互输出模块,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当前对话内容生成第一交互回应,根据所述目标话题生成第二交互回应,判断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是否优于第二交互回应,其中,当所述第一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时,在所述第一交互回应基础上追加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以生成交互输出,当所述第二交互回应优于所述第一交互回应时,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回应生成交互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话题解析模块配置为:
当对话系统基于当前话题无法回应交互对象的对话请求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当交互对象针对当前话题的谈话兴趣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判断存在话题转移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当前对话内容、当前交互环境信息、交互对象属性信息以及历史对话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当前对话过程中的多模态交互信息生成目标话题,其中,所述目标话题与所述多模态交互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关联/匹配。
CN201610765197.7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354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5197.7A CN10635481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5197.7A CN10635481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4815A CN106354815A (zh) 2017-01-25
CN106354815B true CN106354815B (zh) 2019-12-24

Family

ID=5785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65197.7A Active CN10635481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4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724B (zh) * 2017-08-25 2021-11-05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引导聊天的方法、设备、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7189B (zh) * 2017-12-26 2020-07-28 上海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046160A (zh) * 2019-12-16 2020-04-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交互装置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12989014A (zh) * 2021-04-30 2021-06-18 武汉龙津科技有限公司 对话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09483A (zh) * 2024-03-19 2024-04-19 巽风科技(贵州)有限公司 个性化对话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271A (zh) * 1999-12-28 2001-08-01 索尼公司 会话处理设备、方法及其记录介质
CN101799849A (zh) * 2010-03-17 2010-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采用计算机实现的非障碍性自动心理咨询方法
WO2014103645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話題提供システム、会話制御端末装置、及び保守装置
CN105798918A (zh) * 2016-04-29 2016-07-27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271A (zh) * 1999-12-28 2001-08-01 索尼公司 会话处理设备、方法及其记录介质
CN101799849A (zh) * 2010-03-17 2010-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采用计算机实现的非障碍性自动心理咨询方法
WO2014103645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話題提供システム、会話制御端末装置、及び保守装置
CN105798918A (zh) * 2016-04-29 2016-07-27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4815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4815B (zh) 一种对话系统中话题处理方法
US20220122607A1 (en) Controlling an engagement state of an agent during a human-machine dialog
CN113779378B (zh) 基于用户状态形成聊天机器人输出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JP7386878B2 (ja) アシスタントの応答を動的に適応させること
CN110459221B (zh) 多设备协同语音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1964A1 (zh) 一种会话信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200777A1 (en) Context-based user agent
CN108037905B (zh) 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输出方法及智能机器人
KR101984320B1 (ko) 로봇과 사용자 상호작용을 위한 다중 상태 모델
CN113168304A (zh) 有条件地将各种自动助理功能分配给与外围助理控制设备的交互
CN107704169B (zh) 虚拟人的状态管理方法和系统
WO2020125457A1 (zh) 多轮交互的语义理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33492A (zh) 为自动化助手提供命令束建议
CN105704013A (zh) 基于上下文的话题更新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508338B1 (ko) 제2 세션 인터럽트 중단시 제1 자동화 어시스턴트 세션 자동 재개 여부 결정
CN108763494A (zh) 对话系统间的知识分享方法、对话方法及装置
Lahoual et al. When users assist the voice assistants: From supervision to failure resolution
WO2022089483A1 (zh)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088926A (ko) 온-디바이스 기계 학습 모델 트레이닝을 위한 자동화된 어시스턴트 기능의 수정 사용
CN113678133A (zh) 用于对话中断检测的具有全局和局部编码的上下文丰富的注意记忆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Ya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interruptions and resumptions in multi-tasking dialogues
TW201909166A (zh) 主動聊天裝置
CN108055617A (zh) 一种麦克风的唤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3606A (zh) 为自动助理扩展物理运动手势词典
JP2022539674A (ja) 特定話者スピーチモデルを使用した話者認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