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4287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4287A
CN106354287A CN201510409670.3A CN201510409670A CN106354287A CN 106354287 A CN106354287 A CN 106354287A CN 201510409670 A CN201510409670 A CN 201510409670A CN 106354287 A CN106354287 A CN 106354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vent
screen
coordinate
pre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9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96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42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4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机交互的方式也越来越方便、自然、友好。目前,大多数的移动终端都支持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可以完成各种操作,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然而,由于现有的移动终端一般只在正面设置有触摸屏,显示屏幕内容和进行触摸操作均在正面,模式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听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由于触摸事件发生后在置触摸板上,即用户可在终端的背面的后置触摸板上进行点击、滑动等触控操作,同时在前置触摸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如此,模式比较灵活,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方案中,在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
若判断是轻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若判断是重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由于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既可以在正面进行操作,也可直接在终端的背面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增加了可操作的模式,丰富了用户的体验。另外,在背面使用时操作体不会遮挡正面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又能显示操作的位置,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方案中,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
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根据触摸事件的不同,所述触摸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以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形为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能使用户更加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为:
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这里,实际应用时,由于所述前置触摸屏与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点的坐标与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为:
判断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的大小,若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大于等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确定所述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
若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小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确定所述触摸事件是重触事件。其中,所述触摸压力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设置。
上述方案中,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
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操作系统,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控操作为以下操作中的任意一种:
点击、上滑动、下滑动、左滑动、右滑动、放大、缩小、旋转、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操作体一般是手指。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一坐标;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二坐标;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横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或右滑动操作;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纵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上滑动或下滑动操作。这里,实际应用时,识别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或右滑动操作时的预设阈值与识别触控操作为上滑动或下滑动操作时的预设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大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缩小操作;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小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放大操作。其中,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以及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以及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确定第二图形相对于第一图形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一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
当旋转角度大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顺时针旋转操作;
当旋转角度小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前,判断显示屏是打开或是关闭,
显示屏打开时,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所述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如此,能有效地降低终端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集成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所述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所述终端包括:监听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由于触摸事件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即用户可在终端的背面的后置触摸板上进行点击、滑动等触控操作,同时在前置触摸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如此,模式比较灵活,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判断模块及操作模块;其中,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若判断是轻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若判断是重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触发所述操作模块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由于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可直接在终端的背面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如此,在使用时操作体不会遮挡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坐标转换模块及绘制模块;其中,
所述坐标转换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并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所述绘制模块,用于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根据触摸事件的不同,所述触摸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以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及操作系统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操作系统模块,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监听模块,还用于在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前,判断显示屏是打开或是关闭,显示屏打开时,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所述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如此,能有效地降低终端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监听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由于触摸事件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即用户可在终端的背面的后置触摸板上进行点击、滑动等触控操作,同时在前置触摸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如此,模式比较灵活,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确定是重触事件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由于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可直接在终端的背面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如此,在使用时操作体时不会遮挡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信息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正面前置触摸屏的显示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背面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终端操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设置在正面的集成有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以及设在背面的后置触摸板;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设置在正面的集成有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以及设在背面的后置触摸板,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这里,所述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显示屏打开后,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终端的能耗。
步骤102: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具体地,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
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其中,实际应用时,根据触摸事件的不同,所述触摸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以上。
所述图形可以为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等其他形状。
实际应用时,由于所述前置触摸屏与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点的坐标与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基于此,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具体为:
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
更具体地,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中相应维度的坐标值,和所述相应维度上所述前置触摸屏与所述后置触摸板分辨率的比值求积,得到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维度的坐标值。
用公式表达如何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则为:
设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为Rta x Rtb;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各触摸点的坐标为Zti(x,y);所述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为Rsa x Rsb;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为Zsi(x,y);则
Zsi(x)=Rsa×Zti(x)/Rta
Zsi(y)=Rsb×Zti(y)/Rtb
其中,Rta表示宽,Rtb表示高,Rsa表示宽,Rsb表示高,i的取值为整数,且范围为1~n,n表示触摸点的个数。
所述正面是指:用户在使用所述终端时,面向所述用户的一面;相应地,所述背面是指:背向所述用户的一面。
在一实施例中,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
若判断是轻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若判断是重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换句话说,当确定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时,只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即可;当确定触摸事件是重触事件时,不仅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而且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轻触事件是指:轻轻触摸所述后置触摸板;相应地,所述重触事件是指:用力触摸所述后置触摸板,比如:用力按下所述后置触摸板;或者,判断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的大小,当触摸压力大于等于触摸压力阈值时,认为触摸事件为重触事件;当触摸压力小于所述触摸压力阈值时,认为触摸事件为轻触事件。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合理的触摸压力阈值。
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
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操作系统,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这里,所述触控操作可以为以下操作中的任意一种:
点击、上滑动、下滑动、左滑动、右滑动、放大、缩小、旋转、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操作体一般是手指。相应地,所述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是指:手写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监听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由于触摸事件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即用户可在终端的背面的后置触摸板上进行点击、滑动等触控操作,同时在前置触摸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如此,模式比较灵活,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确定是重触事件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由于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可直接在终端的背面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如此,在使用时操作体不会遮挡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图形方式比如通过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等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能使用户更加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
除此以外,所述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如此,能有效地降低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二
为实现实施例一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的的正面设置有集成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所述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如图2所示,该终端还包括:监听模块21以及显示模块22;其中,
所述监听模块21,用于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所述显示模块22,用于在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监听模块21,还用于在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前,判断显示屏是打开或是关闭,显示屏打开时,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终端的能耗。
所述显示模块22还可以包括:坐标转换模块及绘制模块;其中,
所述坐标转换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并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所述绘制模块,用于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实际应用时,根据触摸事件的不同,所述触摸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以上。
所述图形可以为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等其他形状。
实际应用时,由于所述前置触摸屏与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点的坐标与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基于此,所述坐标转换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
更具体地,所述坐标转换模块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中相应维度的坐标值,和所述相应维度上所述前置触摸屏与所述后置触摸板分辨率的比值求积,得到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维度的坐标值。
用公式表达如何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则为:
设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为Rta x Rtb;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各触摸点的坐标为Zti(x,y);所述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为Rsa x Rsb;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为Zsi(x,y);则
Zsi(x)=Rsa×Zti(x)/Rta
Zsi(y)=Rsb×Zti(y)/Rtb
其中,Rta表示宽,Rtb表示高,Rsa表示宽,Rsb表示高,i的取值为整数,且范围为1~n,n表示触摸点的个数。
其中,所述正面是指:用户在使用所述终端时,面向所述用户的一面;相应地,所述背面是指:背向所述用户的一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及操作模块;其中,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若判断是轻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若判断是重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触发所述操作模块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换句话说,当确定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时,只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即可;当确定触摸事件是重触事件时,不仅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而且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轻触事件是指:轻轻触摸所述后置触摸板;相应地,所述重触事件是指:用力触摸所述后置触摸板,比如:用力按下所述后置触摸板,或者,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的大小,当触摸压力大于等于触摸压力阈值时,认为触摸事件为重触事件;当触摸压力小于所述触摸压力阈值时,认为触摸事件为轻触事件。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合理的触摸压力阈值。
所述操作模块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及操作系统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操作系统模块,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这里,所述触控操作可以为以下操作中的任意一种:
点击、上滑动、下滑动、左滑动、右滑动、放大、缩小、旋转、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操作体一般是手指。相应地,所述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是指:手写输入信息。
实际应用时,所述监听模块21、显示模块22、坐标转换模块、绘制模块、判断模块、操作模块、控制模块、操作系统模块可由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终端的正面设置有集成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所述监听模块21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所述显示模块22在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由于触摸事件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即用户可在终端的背面的后置触摸板上进行点击、滑动等触控操作,同时在前置触摸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如此,模式比较灵活,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是重触事件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由于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可直接在终端的背面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如此,在使用时操作体不会遮挡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图形方式比如通过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等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能使用户更加直观地看到触摸点的位置。
除此以外,所述显示屏关闭时,所述监听模块21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如此,能有效地降低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本实施详细描述具有后置触摸板的终端操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终端是装备了后置触摸板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就是传统的移动终端,只是在移动终端的背面加装了后置触摸板,方便用户手持终端时,直接通过在后置触摸板上完成类似现有触摸屏的各种输入操作。如此配置的优点就是手指(操作体)不会遮挡屏幕内容,不会影响用户的视线,同时,还可以带来与传统的触摸屏一样的操作体验。
如图4所示,具有后置触摸板和前置触摸屏的终端操作过程大概包括:终端的监听模块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轻触或重触事件)后(如图3b所示),所述终端的坐标转换模块将触摸事件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再由所述终端的绘制模块在所述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绘制触摸点(如图3a所示);并在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重触事件(由所述终端的判断模块来确定是重触事件,图4中未示出)后,由所述终端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生成触控指令,并发送给操作系统,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从而实现基于后置触摸板的、类似触摸屏的、不会遮挡屏幕内容的终端操作方法。
下面结合图5详细描述具有后置触摸板和前置触摸屏的终端操作过程。
具有后置触摸板和前置触摸屏的终端操作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0:终端的显示屏关闭的时候,所述终端的监听模块不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后执行步骤501;
步骤501:当所述显示屏打开(点亮)时,所述监听模块开始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
这里,所述触摸事件包括轻触事件和重触事件两种。
其中,实际应用时,轻触事件就是指轻轻触摸所述后置触摸板。相应地,所述重触事件就是用力按下所述后置触摸板,与Macbook或者Thinkpad的触摸板按下类似。
实际应用时,还有一种触摸板,不能按下,但是可以测量出触摸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合理的触摸压力阈值Tp。当测量出的触摸压力小于Tp时,认为是轻触事件;当测量出的触摸压力大于等于Tp时,认为是重触事件。
步骤503: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所述终端的坐标转换模块记录各手指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坐标;
这里,所述后置触摸板坐标是指:手指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各触摸点的坐标。
所述后置触摸板是支持多点触控的,假设各手指的后置触摸板坐标定义为Zti(x,y),i=1~n。
步骤504:所述坐标转换模块将所述后置触摸板坐标转换为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并将这些坐标送入所述终端的绘制模块;
这里,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是指:手指所对应的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各触摸点的坐标。
假设各手指的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Zsi(x,y),i=1~n。
实际应用时,由于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和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后置触摸板坐标Zti(x,y)和前置触摸屏坐标Zsi(x,y)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具体地,设所述后置触摸板的分辨率为Rta×Rtb(Rta为宽,Rtb为高),所述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为Rsa×Rsb(Rsa为宽,Rsb为高),则坐标转换公式如下:
Zsi(x)=Rsa×Zti(x)/Rta
Zsi(y)=Rsb×Zti(y)/Rtb
步骤505:所述绘制模块在所述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绘制不同颜色的半透明小圆圈(或其他形状)以标识各触摸点的位置;
也就是说,所述绘制模块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这里,由于是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进行操作,为了使用户直观看到触摸点的位置,因此,可以在所述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绘制不同颜色的半透明小圆圈(或其他形状)以标识各个触摸点的位置。
步骤506: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监听到的触摸事件为重触事件后,所述坐标转换模块将转换后的各手指的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并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控制模块;
步骤507: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
也就是说,所述控制模块将后置触摸板传过来的所述后置触摸板坐标和所述前置触摸屏坐标进行了同等的处理,识别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并转换成上下左右滑动、手写输入、图片的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各种触控指令;
其中,所述进行同等的处理是指:手指可以在所述前置触摸屏上进行的操作,同样也可以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进行。
识别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点击操作的识别
当只有一个触摸点时,可以识别为点击操作,具体识别过程如下:
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1,Ys1);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终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1,Ys1);
当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则识别为点击操作:
|P2(Xs1)-P1(Xs1)|<Tc;
|P2(Ys1)-P1(Ys1)|<Tc;
其中,Tc为点击操作的防抖动阈值,用于处理点击操作的抖动情况。该值不宜设置过大,如设为10。
(2)上下左右滑动操作的识别
具体地,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一坐标;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二坐标;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横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或右滑动操作;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纵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上滑动或下滑动操作。
这里,实际应用时,识别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或右滑动操作时的预设阈值与识别触控操作为上滑动或下滑动操作时的预设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下面具体描述如何进行滑动操作的识别。
当只有一个触摸点时,可以识别上下左右滑动操作,具体识别过程如下:
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1,Ys1);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终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1,Ys1);
利用P1(Xs1,Ys1)、P2(Xs1,Ys1)以及滑动检测阈值,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操作、或为右滑动操作、或为上滑动操作、或为下滑动操作。
具体地,当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识别为左滑动操作:
P2(Xs1)-P1(Xs1)<-Tm;
|P2(Xs1)-P1(Xs1)|>|P2(Ys1)-P1(Ys1)|。
当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识别为右滑动操作:
P2(Xs1)-P1(Xs1)>Tm;
|P2(Xs1)-P1(Xs1)|>|P2(Ys1)-P1(Ys1)|。
当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识别为上滑动操作。
P2(Ys1)-P1(Ys1)<-Tm;
|P2(Ys1)-P1(Ys1)|>|P2(Xs1)-P1(Xs1)|。
当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识别为下滑动操作:
P2(Ys1)-P1(Ys1)>Tm;
|P2(Ys1)-P1(Ys1)|>|P2(Xs1)-P1(Xs1)|。
其中,Tm为上下左右滑动操作的滑动检测阈值,只有当滑动距离大于该阈值时,才会触发上下左右滑动操作。该值不宜设置过大,也不易过小,如设为30。
(3)放大、缩小操作的识别
具体地,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大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缩小操作;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小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放大操作。
其中,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以及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举个例子来说,当有两个触摸点时,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是两个触摸点所形成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相应地,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是两个触摸点所形成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当有三个以上触摸点时,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是三个以上触摸点形成的外接多边形的重心;相应地,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的预设基准点可以是三个以上触摸点形成的外接多边形的重心。
下面根据触摸点个数的不同,具体描述如何进行放大、缩小操作的识别。
(a)两个触摸点放大、缩小操作的识别
当有两个触摸点时,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两个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i,Ysi),并利用这两个点的坐标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第一距离Dis1,即两个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两个终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i,Ysi),并利用这两个点的坐标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第二距离Dis2,即两个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利用所述第一距离Dis1及所述第二距离Dis2,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为放大操作、或为缩小操作。
具体地,当Dis2>Dis1时,识别为放大操作;
当Dis2<Dis1时,识别为缩小操作。
(b)三个以上触摸点放大、缩小操作的识别
当有三个以上触摸点时,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i,Ysi),并利用各起点的坐标,计算出各起点至它们的外接多边形重心的第一距离和Sum1,即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此时,预设基准点为各起点的外接多边形的重心;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i,Ysi),并利用各终点的坐标,计算出各终点至它们的外接多边形重心的第二距离和Sum2,即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此时,预设基准点为各终点的外接多边形的重心;
利用所述第一距离和Sum1及所述第二距离和Sum2,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为放大操作、或为缩小操作。
具体地,当Sum2>Sum1时,识别为放大操作;
当Sum2<Sum1时,识别为缩小操作。
(4)旋转操作的识别
具体地,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以及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确定第二图形相对于第一图形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一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
当旋转角度大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顺时针旋转操作;
当旋转角度小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下面根据触摸点个数的不同,具体描述如何进行旋转操作的识别。
(a)两个触摸点旋转操作的识别
当有两个触摸点时,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两个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i,Ysi),连接这两个点则可以形成第一直线Line1;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两个终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i,Ysi),连接这两个点则可以形成第二直线Line2;
利用P1(Xsi,Ysi)及P2(Xsi,Ysi),确定所述第二直线Line2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Line1的旋转角度,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为顺时针旋转操作、或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具体地,旋转角度大于0时,识别为顺时针旋转操作;
旋转角度小于0时,识别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b)三个以上点的旋转操作的识别
当有三个以上触摸点时,设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1(Xsi,Ysi),连接各起点,则可以形成其外接多边形,称之为第一外接多边形Poly1;
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坐标为P2(Xsi,Ysi),连接各终点,则可以形成其外接多边形,称之为第二外接多边形Poly2;
利用P1(Xsi,Ysi)及P2(Xsi,Ysi),确定述第二外接多边形Poly2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接多边形Poly1的旋转角度,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为顺时针旋转操作、或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具体地,当旋转角度大于0时,识别为顺时针旋转操作;
当旋转角度小于0时,识别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步骤508:将这些触控指令发送给操作系统,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是:为传统的移动终端配置了后置触摸板(位于移动终端背面的触摸板),这个后置触摸板就是类似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如苹果Macbook、联想Thinkpad的触摸板。实际上,终端的控制模块将后置触摸板传过来的后置触摸板坐标和前置触摸屏自己的前置触摸屏坐标进行了同等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相当于一个屏幕具有两个触摸板,一个在正面,一个在背面,这两个触摸板都可以同样地控制显示屏幕,实现上下左右滑动、手写输入、图片的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各种触摸操作。从而可以在终端的后置触摸板上实现类似前置触摸屏的各种操作,在给用户带来与前置触摸屏一样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解决手指遮挡屏幕内容的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听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
若判断是轻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若判断是重触事件,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
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为半透明带颜色的圆圈、方框或动态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为:
根据所述后置触摸板及前置触摸屏的分辨率,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对应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为:
判断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的大小,若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大于等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确定所述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
若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压力小于设置的触摸压力阈值,确定所述触摸事件是重触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
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操作系统,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为以下操作中的任意一种:
点击、上滑动、下滑动、左滑动、右滑动、放大、缩小、旋转、利用操作体输入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一坐标;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为第二坐标;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横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左滑动或右滑动操作;
当根据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确定纵坐标方向的位移绝对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识别触控操作为上滑动或下滑动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及预设基准点坐标,得到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大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缩小操作;
当各起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小于各终点到预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时,识别触控操作为放大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以及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确定第二图形相对于第一图形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一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起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形为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滑动轨迹中各终点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图形;
当旋转角度大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顺时针旋转操作;
当旋转角度小于0时,识别触控操作为逆时针旋转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前,判断显示屏是打开或是关闭,
显示屏打开时,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集成显示屏的前置触摸屏,所述终端的背面设置有后置触摸板,所述终端还包括:监听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监听到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判断模块及操作模块;其中,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监听到发生在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后,判断触摸事件是轻触事件或是重触事件,若判断是轻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若判断是重触事件,触发所述显示模块在前置触摸屏的显示屏上显示触摸事件对应触摸点位置的同时,触发所述操作模块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坐标转换模块及绘制模块;其中,
所述坐标转换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触摸事件所对应的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并将所述后置触摸板上触摸点的坐标转换成所述前置触摸屏上对应的坐标;
所述绘制模块,用于利用转换后的坐标,通过图形方式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及操作系统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前置触摸屏上的坐标,识别所述重触事件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识别的触控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操作系统模块,以将对后置触摸板的触控操作转化为显示屏的相应触控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模块,还用于在监听后置触摸板的触摸事件之前,判断显示屏是打开或是关闭,显示屏打开时,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显示屏关闭时,不监听发生在所述后置触摸板上的触摸事件。
CN201510409670.3A 2015-07-13 2015-07-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63542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9670.3A CN106354287A (zh) 2015-07-13 2015-07-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9670.3A CN106354287A (zh) 2015-07-13 2015-07-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4287A true CN106354287A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4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9670.3A Pending CN106354287A (zh) 2015-07-13 2015-07-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42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959A (zh) * 2018-04-10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0032326A (zh) * 2019-03-29 2019-07-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354A (zh) * 2007-12-04 2009-06-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输入方法、内容显示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84384A (zh) * 2010-10-27 2011-03-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控技术的设计方法
US20110273387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985903A (zh) * 2010-04-19 2013-03-20 电子触控产品解决方案公司 用于确定用户的触摸手势的方法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354A (zh) * 2007-12-04 2009-06-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输入方法、内容显示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85903A (zh) * 2010-04-19 2013-03-20 电子触控产品解决方案公司 用于确定用户的触摸手势的方法与设备
US20110273387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984384A (zh) * 2010-10-27 2011-03-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控技术的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959A (zh) * 2018-04-10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0032326A (zh) * 2019-03-29 2019-07-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93544B2 (en) 2019-03-29 2023-07-04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picture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37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60019B (zh)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触摸操作方法及其系统
TWI585672B (zh) 電子顯示裝置及圖標控制方法
CN105117056B (zh) 一种操作触摸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50400B (zh) 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3513817B (zh) 一种触控设备及控制其配置操作模式的方法、装置
CN103530050A (zh) 显示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US20140210742A1 (en) Emulating pressure sensitivity on multi-touch devices
CN103218044B (zh) 一种基于物理回馈的触摸装置及其触摸处理方法
KR20140030379A (ko) 단말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565307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3301578U (zh) 一种带有辅助式触控器的手机
TWI518580B (zh) 可攜式裝置與其操作方法
CN105094440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触摸屏防抖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487689A (zh) 一种指环鼠标及利用指环鼠标操控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2768597B (zh) 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82799A (zh) 通过触摸式屏幕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760005A (zh)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5428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5511774A (zh) 显示终端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714643B (zh) 一种利用传感器实现模拟触摸屏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257724B (zh) 一种非接触式鼠标及其操作方法
CN107092433A (zh) 触控一体机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677616A (zh) 一种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
CN202075711U (zh) 触控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