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8232B - 套装漏斗结构 - Google Patents

套装漏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8232B
CN106348232B CN201610949801.1A CN201610949801A CN106348232B CN 106348232 B CN106348232 B CN 106348232B CN 201610949801 A CN201610949801 A CN 201610949801A CN 106348232 B CN106348232 B CN 106348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funnel
desktop
panel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98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8232A (zh
Inventor
左招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uahang Special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Vitr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Vitr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Vitr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98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8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8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8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8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8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67C3/02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 B67C3/04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without applying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11/00Funnels, e.g. for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67C3/02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 B67C3/22Details
    • B67C3/24Device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bottl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套装漏斗结构,包括桌板、支撑架、安装板、漏斗及倾斜限位件。支撑架,支撑架与桌板连接。安装板设置于桌板的边缘位置处。漏斗包括斗体及漏管,漏管的第一端穿设安装板,且漏管的第二端露置于外部,漏管的第二端与斗体连通。倾斜限位件包括倾斜坡及两个挡板。上述套装漏斗结构,在进行倒液时,安装板能够对漏斗起到固定作用,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在此过程中,漏斗不会发生摇晃,提高了倒液的精确度,减少了液体溅出的问题发生。此外,只需将大容器放置在倾斜坡的倾斜面上,并且大容器的开口卡在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隔内,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能够更好地承托大容器,以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

Description

套装漏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套装漏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家庭或者作坊内,通过会使用漏斗用于将大容器中的液体倒入至小容器中,例如,将大酒罐中的酒通过漏斗倒入至酒瓶中,又如,将大油罐中的油通过漏斗倒入至油瓶中。
一般的,操作人员需要一手拿稳漏斗,另一手拿取大容器,并将大容器中的液体倒入至漏斗中,进而由漏斗流至小容器中;或者,需要双人协作,一人抓取漏斗,另一人拿取并倾斜大容器,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操作人员在拿取漏斗时,都容易发生漏斗摇晃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摇晃的套装漏斗结构。
一种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桌板,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桌板连接;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桌板的边缘位置处;
漏斗,所述漏斗包括斗体及漏管,所述漏管的第一端穿设所述安装板,且所述漏管的第二端露置于外部,所述漏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斗体连通;
倾斜限位件,所述倾斜限位件包括倾斜坡及两个挡板,所述倾斜坡设置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倾斜坡远离所述桌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面,两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倾斜面上,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隔,且各所述挡板分别朝向所述斗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桌板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上述套装漏斗结构通过设置桌板、支撑架、安装板及漏斗,在进行倒液时,安装板能够对漏斗起到固定作用,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在此过程中,漏斗不会发生摇晃,提高了倒液的精确度,减少了液体溅出的问题发生。此外,上述套装漏斗结构还包括倾斜限位件,这样,只需将大容器放置在倾斜坡的倾斜面上,并且大容器的开口卡在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隔内,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能够更好地承托大容器,以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套装漏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套装漏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套装漏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套装漏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桌板,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桌板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桌板的边缘位置处;漏斗,所述漏斗包括斗体及漏管,所述漏管的第一端穿设所述安装板,且所述漏管的第二端露置于外部,所述漏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斗体连通;倾斜限位件,所述倾斜限位件包括倾斜坡及两个挡板,所述倾斜坡设置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倾斜坡远离所述桌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面,两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倾斜面上,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隔,且各所述挡板分别朝向所述斗体设置。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套装漏斗结构,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套装漏斗结构10包括:桌板100、支撑架200、安装板300及漏斗400,支撑架200及安装板300均设置于桌板100上,漏斗400设置于安装板300上。
请参阅图1,支撑架200与桌板100连接,支撑架200用于对桌板100起到支撑作用。
请参阅图1,安装板300设置于桌板100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板300用于安装固定漏斗400。
请参阅图1,漏斗400包括斗体410及漏管420,漏管420的第一端穿设安装板300,且漏管420的第二端露置于外部,漏管420的第二端与斗体410连通,这样,在进行倒液时,即将大容器中的液体倒入至小容器中时,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将大容器放置在所述桌板上,并将大容器的开口朝向斗体410倾斜即可将大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漏斗400流至放在漏管420下的小容器中,从而完成倒液操作,且在此过程中,漏斗400不会发生摇晃问题,提高了倒液的精确度,减少了液体溅出的问题发生。
上述套装漏斗结构10通过设置桌板100、支撑架200、安装板300及漏斗400,在进行倒液时,安装板300能够对漏斗400起到固定作用,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在此过程中,漏斗400不会发生摇晃,提高了倒液的精确度,减少了液体溅出的问题发生。
为了更好地对所述漏斗下的小容器进行承托,例如,请参阅图2,所述套装漏斗结构还包括承托件500,所述承托件500包括承托底座510及承托柱520,所述承托底座邻近所述支撑架设置,所述承托柱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承托底座上,所述承托柱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漏管的第一端设置,这样,通过设置承托底座510及承托柱520,能够更好地对所述漏斗下的小容器进行承托。
例如,所述底座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承托柱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承托柱的第二端开设有承托槽;又如,所述桌板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斗体具有中空锥体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减少倒液时发生液体溅出的问题,例如,请参阅图3,所述套装漏斗结构还包括罩斗600,所述罩斗600包括安装环610及安装筒620,所述斗体远离所述漏管的端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壁与所述漏管的所述开口边缘位置处连接,所述安装筒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筒的端部围绕所述安装环的外侧壁设置,并且所述斗体与所述安装筒连通,安装筒620口径大于所述斗体的口径,这样,在倒液时,将大容器的开口朝向安装筒620倾斜,并倒出液体即可,如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倒液时发生液体溅出的问题。
例如,所述斗体具有中空锥体结构;又如,所述斗体具有中空圆锥体结构;又如,所述漏管具有中空管体结构;又如,所述漏管具有中空圆管状结构;又如,所述安装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
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托大容器,以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套装漏斗结构还包括倾斜限位件700,所述倾斜限位件700包括倾斜坡710及两个挡板720,所述倾斜坡设置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倾斜坡710远离所述桌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面711,两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倾斜面上,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隔,且各所述挡板分别朝向所述斗体设置,这样,只需将大容器放置在倾斜坡710的倾斜面711上,并且大容器的开口卡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间隔内,即可完成倒液操作,且能够更好地承托大容器,以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
例如,所述挡板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安装板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桌板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漏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桌板相垂直;又如,所述倾斜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可以理解,由于天气和温度的影响,以及对于所述桌板的使用温度的需要,如,在炎热的夏天,需要所述桌板的使用温度较低,即更加凉爽,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与所述桌板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桌板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性;又如,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所述桌板的使用温度较高,即更加温暖,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于所述桌板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桌板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度,也就是说,所述桌板需要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时的舒适度。
为了使得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所述桌板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时的舒适度,例如,一实施方式的套装漏斗结构中,所述桌板包括玻璃面板、隔热板体、硅橡胶加热带、硅胶外圈、导热板体、木质面板、硅胶面板及锁紧件;所述隔热板体贴合于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贴合于所述隔热板体远离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硅胶外圈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隔热板体远离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所述硅胶外圈围绕所述隔热板体的侧边边缘设置,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容置于所述硅胶外圈内,所述硅胶外圈的厚度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厚度相同;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硅胶外圈的第二端及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远离所述隔热板体的一侧面贴合;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导热板体远离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一侧面贴合,所述木质面板朝向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开设有传热卡槽,所述导热板体朝向所述木质面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传热卡块,所述传热卡块嵌置于所述传热卡槽内,且所述传热卡块与所述传热卡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硅胶面板与所述木质面板远离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贴合;所述锁紧件包括弹性形变板、第一咬合钩、第二咬合钩及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咬合钩,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钩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钩包括第一延伸块及第一咬合块,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硅胶面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木质面板开设有第一咬合槽,所述滑动孔与所述第一咬合槽对齐,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槽内;所述第二咬合钩包括第二延伸块及第二咬合块,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玻璃面板开设有第二咬合槽,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二咬合槽内;所述弹性垫圈开设有避位孔,所述第一咬合钩的第二端穿设所述避位孔,且所述弹性垫圈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硅胶面板及所述第一延伸块紧密接触;所述玻璃面板内开设有冷水容置腔体,所述冷水容置腔体用于容置冷水,所述玻璃面板还开设有进水孔及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出水孔分别与所述冷水容置腔体连通,所述进水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口塞,所述第一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口塞,所述第二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出水孔。
为了进一步对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所述桌板进行说明,例如,请参阅图5,桌板100包括玻璃面板110、隔热板体120、硅橡胶加热带130、硅胶外圈140、导热板体150、木质面板160、硅胶面板170及锁紧件180,玻璃面板110、隔热板体120、硅橡胶加热带130、导热板体150、木质面板160及硅胶面板170顺序叠加设置。
请参阅图5,隔热板体120贴合于玻璃面板110的一侧面,隔热板体120用于阻隔硅橡胶加热带130产生的热量,用于减少硅橡胶加热带130传递至玻璃面板110上热量,从而可以使更多的热量汇集至导热板体150上,进而传递至木质面板160上,更好地弥补木质面板160由于材质的原因,导热性差的缺陷。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时,将玻璃面板110作为顶层结构,使用者在与所述玻璃面板110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玻璃面板110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性,即能够让使用者更加凉爽;在炎热的夏天时,将木质面板160及硅胶面板170作为顶层结构,例如,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比例为1:(0.0.5~0.1),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所述木质面板的厚度,所述硅胶面板用于起到缓冲作用,其对所述木质面板的温度的阻隔影响较小,同时,控制硅橡胶加热带130工作,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体150上,进而传递至木质面板160上,使用者在与所述硅胶面板170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硅胶面板170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性,即能够让使用者更加温暖,且利用木质面板160的特性,且受热较慢,升温较温和,同时,其释放温度也较温和,如此,能够使所述桌板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时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5,硅胶外圈140的第一端设置于隔热板体120远离玻璃面板110的一侧面上,例如,所述硅胶外圈具有中空结构,如,所述硅胶外圈具有方形环体结构。硅胶外圈140围绕隔热板体120的侧边边缘设置,硅胶外圈140围绕隔热板体120的侧边边缘设置,硅橡胶加热带130容置于硅胶外圈140内。其中,所述硅胶外圈的厚度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厚度相同。
例如,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包括硅橡胶加热带及导线,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贴合于所述隔热板体远离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又如,所述硅胶外圈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穿设所述过线孔,且所述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性连接。例如,所述电源组件为外接电源或者蓄电池提供的电源。
例如,硅橡胶加热带(Silicone Rubber Heaters,SCS)主要包括硅橡胶与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的薄片状结构;又如,硅胶加热片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又如,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发热元件用镍合金的合金箔进行加工而成的;又如,其加热功率可达到1.2W/cm2,加热更加均匀,如此,利于热量的传递。
请参阅图5,导热板体150的一侧面分别与硅胶外圈140的第二端及硅橡胶加热带131远离隔热板体120的一侧面贴合,也就是说,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容置于所述导热板体及所述隔热板体与所述硅胶外圈围成的空腔内,利于热量的聚集。
请参阅图5,木质面板160与导热板体150远离硅橡胶加热带130的一侧面贴合,木质面板160朝向导热板体150的一侧面开设有传热卡槽161,导热板体150朝向木质面板160的一侧面设置有传热卡块151,所述传热卡块嵌置于所述传热卡槽内,且所述传热卡块与所述传热卡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这样,能够增强所述导热板体150与所述木质面板16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弥补木质面板160由于材质原因导热性差的缺陷,用于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导热板体远离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一侧面贴合,所述木质面板朝向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开设有传热卡槽,所述传热卡槽具有第一螺旋形结构,所述导热板体朝向所述木质面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传热卡块,所述传热卡块具有第二螺旋形结构,所述传热卡块嵌置于所述传热卡槽内,第一螺旋形结构及所述第二螺旋形结构相同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传热接触面积。
请参阅图5,硅胶面板170与木质面板160远离导热板体150的一侧面贴合,硅胶面板170用于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用户直接与所述木质面板接触,舒适度更高。例如,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比例为1:(0.0.5~0.1),如,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比例为1:0.1;这样,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所述木质面板的厚度,所述硅胶面板在起到缓冲作用,其对所述木质面板的温度的阻隔影响较小。
上述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所述桌板具有两个使用状态,在炎热的夏天时,将玻璃面板110作为顶层结构,使用者在与所述玻璃面板110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玻璃面板110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性,即能够让使用者更加凉爽;在炎热的夏天时,将木质面板160及硅胶面板170作为顶层结构,例如,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比例为1:(0.0.5~0.1),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所述木质面板的厚度,所述硅胶面板用于起到缓冲作用,其对所述木质面板的温度的阻隔影响较小,同时,控制硅橡胶加热带130工作,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体150上,进而传递至木质面板160上,使用者在与所述硅胶面板170接触时或者靠近所述硅胶面板170时,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的舒适性,即能够让使用者更加温暖,且利用木质面板160的特性,且受热较慢,升温较温和,同时,其释放温度也较温和,如此,能够使所述桌板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用于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套装漏斗结构时的舒适度。
例如,所述硅胶外圈的厚度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提高平整度,减少所述硅胶外圈与所述导热板体之间的间隙,用于在湿气较重的夏天时,起到较好的防潮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处于自身发热状态下时,其自身的体积会发生一定膨胀,即热胀冷缩,进一步的,由于硅橡胶加热带的热胀冷缩会对其两侧的其他层结构产生挤压,导致其他层结构变形,甚至会导致其他层结构产生受压开裂的问题出现,因此,有必要在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自身发热状态下时,减少其两侧的其他层结构的受压变形问题,例如,请参阅图5,锁紧件180包括弹性形变板181、第一咬合钩182、第二咬合钩183及弹性垫圈184,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咬合钩,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钩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钩包括第一延伸块及第一咬合块,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硅胶面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木质面板开设有第一咬合槽,所述滑动孔与所述第一咬合槽对齐,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槽内;所述第二咬合钩包括第二延伸块及第二咬合块,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玻璃面板开设有第二咬合槽,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二咬合槽内;所述弹性垫圈开设有避位孔,所述第一咬合钩的第二端穿设所述避位孔,且所述弹性垫圈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硅胶面板及所述第一延伸块紧密接触;
这样,当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受热膨胀时,并且挤压其他层结构时,其他层结构,如,所述木质面板可以将一部分来自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挤压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咬合钩182上,所述玻璃面板可以将一部分来自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挤压力传递至第二咬合钩183上,基于所述弹性形变板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够用于缓冲由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膨胀时所产生的挤压力,从而能够在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自身发热状态下时,减少其两侧的其他层结构的受压变形问题,所述弹性形变板基于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还能够给各层之间施加合适的挤压力,使各层之间结合地比较牢靠,减少各层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用于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弹性垫圈184能够使所述硅胶面板更好地贴合在所述木质面板上,这是由于所述硅胶面板质地较柔软,需要一定的挤压力,才能够使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硅胶面板贴合地更紧密,但是直接让所述第一咬合钩的所述第一延伸块与所述硅胶面板直接与所述硅胶面板紧密接触,则会减弱所述弹性形变板的弹性形变力,即在起始状态下,需要减少所述第一咬合钩对所述弹性形变板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弹性垫圈正好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同时,其还能够起到压持所述硅胶面板,使其与所述木质面板紧密接触的作用。
例如,所述硅胶外圈的厚度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提高平整度,减少所述硅胶外圈与所述导热板体之间的间隙,用于在湿气较重的夏天时,起到较好的防潮效果,即在夏天,未使硅橡胶加热带发热时,所述硅胶外圈与所述导热板体之间的间隙减少甚至为零,即两者紧密接触,用于提高防潮性能,但是,当在冬天时,由于空气较为干燥,即使由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发热膨胀,使得所述硅胶外圈与所述导热板体之间的间隙加大,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受潮问题。
请参阅图5,玻璃面板110内开设有冷水容置腔体111,所述冷水容置腔体用于容置冷水,所述玻璃面板还开设有进水孔及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出水孔分别与所述冷水容置腔体连通,所述进水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口塞,所述第一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口塞,所述第二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出水孔,这样,当天气较炎热时,还能够通过所述进水孔向所述冷水容置腔体111注入冷水,用于起到降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例如,所述桌板还包括多个阻燃囊体,所述木质面板内部开设有多个容置腔体,每一所述阻燃囊体一一对应容置于一所述容置腔体内部,所述所述阻燃囊体包括囊壳及防火填充部,所述防火填充部容置于所述囊壳内。例如,所述囊壳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其受热易熔化,所述防火填充部为水。这样,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引入所述硅橡胶加热带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即在所述木质面板引燃时,如,温度较高使所述囊壳熔化时,所述防火填充部会流出并渗入至所述木质面板体,用于起到灭火阻燃的效果,用于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套装漏斗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桌板,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桌板连接;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桌板的边缘位置处;
漏斗,所述漏斗包括斗体及漏管,所述漏管的第一端穿设所述安装板,且所述漏管的第二端露置于外部,所述漏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斗体连通;
倾斜限位件,所述倾斜限位件包括倾斜坡及两个挡板,所述倾斜坡设置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倾斜坡远离所述桌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面,两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倾斜面上,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隔,且各所述挡板分别朝向所述斗体设置;
所述桌板包括玻璃面板、隔热板体、硅橡胶加热带、硅胶外圈、导热板体、木质面板、硅胶面板及锁紧件;所述隔热板体贴合于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贴合于所述隔热板体远离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硅胶外圈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隔热板体远离所述玻璃面板的一侧面,所述硅胶外圈围绕所述隔热板体的侧边边缘设置,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容置于所述硅胶外圈内,所述硅胶外圈的厚度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厚度相同;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硅胶外圈的第二端及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远离所述隔热板体的一侧面贴合;所述木质面板与所述导热板体远离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一侧面贴合,所述木质面板朝向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开设有传热卡槽,所述导热板体朝向所述木质面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传热卡块,所述传热卡块嵌置于所述传热卡槽内,且所述传热卡块与所述传热卡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硅胶面板与所述木质面板远离所述导热板体的一侧面贴合;所述锁紧件包括弹性形变板、第一咬合钩、第二咬合钩及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咬合钩,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钩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钩包括第一延伸块及第一咬合块,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硅胶面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木质面板开设有第一咬合槽,所述滑动孔与所述第一咬合槽对齐,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一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槽内;所述第二咬合钩包括第二延伸块及第二咬合块,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形变板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延伸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具有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玻璃面板开设有第二咬合槽,所述第二咬合块的第二端嵌置于所述第二咬合槽内;所述弹性垫圈开设有避位孔,所述第一咬合钩的第二端穿设所述避位孔,且所述弹性垫圈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硅胶面板及所述第一延伸块紧密接触;所述玻璃面板内开设有冷水容置腔体,所述冷水容置腔体用于容置冷水,所述玻璃面板还开设有进水孔及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出水孔分别与所述冷水容置腔体连通,所述进水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口塞,所述第一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口塞,所述第二封口塞用于封闭所述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桌板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CN201610949801.1A 2016-10-25 2016-10-25 套装漏斗结构 Active CN106348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9801.1A CN106348232B (zh) 2016-10-25 2016-10-25 套装漏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9801.1A CN106348232B (zh) 2016-10-25 2016-10-25 套装漏斗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8232A CN106348232A (zh) 2017-01-25
CN106348232B true CN106348232B (zh) 2018-09-28

Family

ID=5786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9801.1A Active CN106348232B (zh) 2016-10-25 2016-10-25 套装漏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82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5993A (ja) * 1990-12-10 1992-08-06 Tatsuno Co Ltd じょうご
IT1394320B1 (it) * 2009-05-07 2012-06-06 Mbf Spa Macchina per trattare contenitori, in particolare in un impianto di imbottigliamento di prodotti alimentari
CN202697642U (zh) * 2012-05-21 2013-01-30 颍上县天好食品有限公司 粉丝料的调厚下料装置
CN202860587U (zh) * 2012-11-07 2013-04-10 余莉琳 扩展漏斗架
CN204072955U (zh) * 2014-10-27 2015-01-07 周庆良 一种吊瓶支架
CN205442600U (zh) * 2016-03-24 2016-08-10 山东远联化工有限公司 移动式防漏液灌装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8232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9885C (zh) 用于冷却身体的设备
CN106348232B (zh) 套装漏斗结构
CN106379855B (zh) 漏斗组合件
CN106564845B (zh) 组合倒液装置
CN106515286B (zh) 收纳筒组合件
CN106427330B (zh) 书写笔容置筒结构
CN106427329B (zh) 笔筒组装套件
CN106492483B (zh) 积木组合结构
CN106567483B (zh) 复合幕墙装置
CN106562652B (zh) 锅垫套装件
CN106422366B (zh) 积木玩具套件
CN106492485B (zh) 组合拼装玩具
CN106562620B (zh) 观赏花瓶装置
CN106361109B (zh) 拼接式锅垫组合结构
CN106419420B (zh) 防烫锅垫复合装置
CN205569446U (zh) 静脉输液加温器
CN201175507Y (zh) 输液加热保温装置
CN106333568B (zh) 艺术花瓶套件
CN203815066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密封结构的恒温恒湿展柜
CN106562585B (zh) 会议桌
CN106377120B (zh) 具有花瓶的观赏结构
CN106343715B (zh) 桌子
CN206536857U (zh) 光纤激光焊接线冷却装置
CN106567515B (zh) 幕墙结构
CN208567104U (zh) 一种脚部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0 10 A 10 section of 2 section of Commercial Plaza, Guangdong, Huizhou, Huicheng.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QIB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10 A 10 section of 2 section of Commercial Plaza, Guangdong, Huizhou, Huicheng.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YINGDIL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3

Address after: 314016 No. 271 Nanyang Road, Wang Jiang Jing development area,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JIAXING VTEL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10 A 10 section of 2 section of Commercial Plaza, Guangdong, Huizhou, Huicheng.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QIBEI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5

Address after: Room 412, block B, national advertising industrial park, Beijing East Road, Jiu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Patentee after: Song Qinggang

Address before: 314016 No. 271 Nanyang Road, Wang Jing Jing Development Zone, Xiuzhou District, Zhejiang, Jiaxing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VTEL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9

Address after: 225200 Sanjiang Avenue, Yan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du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HUAHANG SPECIAL STEEL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room 412, block B, national advertising industrial park, East Beijing Road, Jiu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ng Qingg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