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5222A -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45222A CN106345222A CN201610866783.0A CN201610866783A CN106345222A CN 106345222 A CN106345222 A CN 106345222A CN 201610866783 A CN201610866783 A CN 201610866783A CN 106345222 A CN106345222 A CN 106345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
- reaction tower
- changing adsorption
- heat
- carbon tra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62—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01D53/0423—Beds in colum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01D2253/108—Zeoli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所述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储油罐和导热油泵等;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包括气体增压泵、电控阀、四通换向阀、工质泵和至少一组双吸附反应塔结构等。太阳能集热单元能够为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的解吸过程提供全部热量,且其中储热装置的添加可以保证提供解吸热量的稳定性;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采用双反应塔的循环模式能够确保变温吸附碳捕集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产气速率;变温吸附碳捕集的解吸能耗显著低于化学吸收碳捕集,对于太阳能的应用更加具有普适性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以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和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为核心,满足低能耗下捕集二氧化碳的需求。
背景技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5次评估报告显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了40%,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故控制大型二氧化碳排放源如电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利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对烟气进行脱碳,现有的碳捕集技术可分为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燃烧后捕集,即利用化学吸收或物理吸附等方法对燃烧生成的烟气进行二氧化碳捕集。
一方面,传统碳捕集技术较为关注捕集工艺或者系统的可行性,造成相关技术的开发面临商业化应用困境。例如许多研究关注在比较成熟的化学吸收法,但是其解吸过程需要潜热、显热和吸收热三部分能量来完成化学解吸,故捕集能耗较高,约为3-4GJ/ton。相比之下,吸附法碳捕集在单位捕捉能力、固体解吸能量要求等方面比吸收法更加具有优势。吸附法碳捕集有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和变电吸附三种方式,其中变温吸附过程简单,适合分布式碳捕集系统,变温过程所需的热量通常由中低温热源提供。
另一方面,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发展迅猛,常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平板集热器、槽式集热器、碟式集热器、复合抛物线集热器、塔式集热器等。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条件的约束,难以做到全天候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因此利用大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储热装置来实现热量的充分储存和稳定输出。熔融盐作为相变储热材料具有热容量大、稳定、导热性能好、易于运行控制和管理等特点,适合作为太阳能集热模块的储热装置。
如果利用太阳能集热模块对碳捕集系统进行热能供应,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又能满足对大型排放源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的要求。
因此,从全新的降低能耗的出发点,开发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并且捕集能耗较低的碳捕集系统,是有效缓解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理想技术方案。
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的相关专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一些发明者尝试在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角度进行创新。例如,公开号为CN103861557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剂,首次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来降低二氧化碳在固态胺吸附剂内的扩散阻力,提高胺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材料的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公开号为CN103203220A的专利利用苯胺与Y型分子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进行碳化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该材料合成简单,性能优于活性炭。公开号为CN103120931A的专利提出一种笼形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蒙脱石的酸化改性以及笼形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合成,该复合材料中有机胺有效负载量在10~60%之间,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脱附能力,且稳定性良好。类似的吸附合成材料的国内外专利还有申请号为WO2013US60721的专利、申请号为WO2008US84237专利、专利号为US07288136、公开号为CN104437383A专利和公开号为CN102500324A专利等。但是,以上专利只是在新型材料角度的创新,并没有涉及具体的二氧化碳捕集过程、循环和系统。此外,对低能耗材料的盲目追求,容易导致对捕集工艺能耗的错误理解,出现材料能耗降低,工艺能耗却上升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发明者尝试在二氧化碳吸附塔结构上进行创新。例如公告号为CN203990246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变压吸附塔,采用了矩形结构的气体吸附通道,并用过折流板隔开,形成折流式固定吸附塔。该结构具有气体均匀性好、气体流程长、吸附剂利用率高和床层稳定等优势。公开号为CN105749696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品位热能的二氧化碳变温吸脱附系统,其新型的吸附塔结构以烟气中的低品位热能作为能量来源,并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申请号为AU20070902503的专利(中国公开号CN101795750A)提出一种独立式结构的吸附塔和汽提塔,其适于从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站的废气流中捕获二氧化碳。但是,这些专利仅是在吸附塔结构上进行创新,过多追求吸附捕集装置结构的优化,但实际市场化的产品很难做到理想的优化加工要求,同时该类发明的特征很难在降低捕集能耗方面有所突破。
此外,还有一些发明者从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例如:申请号为US2010/0005966A1的专利提出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直接供给燃煤电厂吸收法(乙醇胺)碳捕集系统的再沸器,代替汽轮机低温低压抽汽。公开号为CN103372371A的专利提出一种太阳能辅助燃煤电厂碳捕集的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能,先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发电量供给碳捕集系统的泵、压缩机等,再利用冷凝器的凝结热为碳捕集系统的再沸器供能。公开号为CN103752142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太阳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的集成系统,将太阳能集热子系统与发电子系统及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之间相关部件的能量需求品位的高低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及集成,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公开号为CN104307308A的专利提出一种利用光伏辅助燃煤机组脱碳的工艺系统,由光伏系统加热吸收碳捕集系统减少汽轮机抽汽。但是,以上专利多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吸收法碳捕集的结合,然而吸收法碳捕集本身的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此外,太阳能光伏辅助碳捕集技术会面临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和寿命问题,且光伏电池板的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现有相关专利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上文所述的降低碳捕集能耗并有效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理想目标,目前亟需开发一种通过利用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由太阳能光热辅助变温吸附碳捕集所需的热耗,同时太阳能储热装置和双塔(或多塔)循环模式能够确保变温吸附捕集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所述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的储热装置,所述储热装置通过管道依次与一储油罐和一导热油泵相连,所述储油罐与所述导热油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阀门;所述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包括与气体增压泵、四通换向阀、工质泵和多组双反应塔结构,所述气体增压泵的进气口与经过预处理的含二氧化碳混合气的管道入口相连,所述气体增压泵的排气口连接有输气总管路;所述输气总管路上通过管件并联有多条支管路;多组双反应塔的结构相同,每组双反应塔结构设置在每条支管路的末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之间;所述双反应塔结构包括与每条支管路末端并联的两条输气管道,两条输气管道分别连接有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每组双反应塔结构中,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的上部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两个进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一个出口通向大气出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另一个出口通向高浓度二氧化碳管道出口;所述储热装置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工质泵的进口,所述工质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的工质进口相连,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的工质出口均连接至所述储热装置的进口,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的进气口、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处均分别设有电控阀。
本发明中,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中填充的吸附材料为沸石13X。所述储热装置中的储热材料为相变储热材料熔融盐。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中的解吸温度范围均为80℃-1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太阳能集热单元能够为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提供解吸过程所需的热量,且变温吸附碳捕集的解吸能耗显著低于吸收法碳捕集,对于太阳能的应用更加具有普适性意义;
(2)太阳能集热单元添加储热装置可以保证为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提供解吸热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采用两个(或多个)反应塔的循环模式能够确保变温吸附碳捕集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二氧化碳捕集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示意图。
图中:
1-太阳能集热器 2-储热装置 3-储油罐
4-阀门 5-导热油泵 6-管道入口
7-气体增压泵 8-电控阀 9-电控阀
10-变温吸附反应塔A 11-变温吸附反应塔B 12-四通换向阀
13-电控阀 14-电控阀 15-电控阀
16-电控阀 17-大气出口 18-高浓度二氧化碳出口
19-工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是以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和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为核心,并满足捕集二氧化碳的需求。该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所述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装置2通过管道依次与一储油罐3和一导热油泵5相连,所述储油罐3与所述导热油泵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阀门4。所述储热装置2中的储热材料为相变储热材料熔融盐。
所述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包括与气体增压泵7、四通换向阀12、工质泵19和多组双反应塔结构,所述气体增压泵7的进气口与经过预处理的含二氧化碳混合气的管道入口6相连,所述气体增压泵7的排气口连接有输气总管路;所述输气总管路上通过管件并联有多条支管路;多组双反应塔的结构相同,每组双反应塔结构设置在每条支管路的末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2之间;所述双反应塔结构包括与每条支管路末端并联的两条输气管道,两条输气管道分别连接有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填充的吸附材料为沸石13X。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的解吸温度范围均为80℃-150℃。
每条输气管道上分别设有一个电控阀,如图1中所示,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的进气口处设有电控阀8,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进气口处设有电控阀9;每组双反应塔结构中的每个反应塔(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进气口都由电控阀控制;各组双反应塔结构中并联的两个反应塔(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其中一个反应塔的出口并联集中成一路,另外一个反应塔的出口并联集中成另一路后在分别进入四通换向阀12的两个进口,如图1所示,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上部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12的两个进口;所述四通换向阀12的一个出口通向大气出口17,所述四通换向阀12的另一个出口通向高浓度二氧化碳管道出口18。
所述储热装置2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工质泵19的进口,所述工质泵19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工质进口相连,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工质出口均连接至所述储热装置2的进口,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的工质进口处设有电控阀13、工质出口处设有电控阀15,同理,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工质进口处设有电控阀14,工质出口处设有电控阀16。
本发明中太阳能集热单元的工作流程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能集热器1完成对太阳能热量的收集,收集的热量由导热油输送到储热装置2,释放出热量的导热油继续回到太阳能集热器1进行太阳能热量的收集,储油罐3保证了太阳能集热单元中导热油循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导热油泵5为导热油循环的运行提供了动力。储热装置2中的热量通过加热工质在管道中循环输运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可以全天候供应解吸过程所需的热量,工质泵19为工质循环的运行提供动力。
本发明中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的工作流程是:经过预处理的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从管道入口6后经过气体增压泵7输送到系统内。通过气体增压泵7的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被输气总管路上的多条支管路分散输送,此时,通过与每条支管路末端相连的输气管道上位于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进气口处的电控阀8和9设定,两个电控阀8和9交替打开,如:当电控阀8处于打开状态时,电控阀9处于关闭状态,经过增压的烟气进入变温吸附反应塔A10进行二氧化碳捕集,余下的烟气经过四通换向阀12从管道的大气出口17排放到大气中,此时四通换向阀12的状态如图1中的状态1所示。假设变温吸附反应塔B11在上一个循环完成了二氧化碳的捕集过程,则在此次循环中,变温吸附反应塔A10进行二氧化碳的捕集,位于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工质进口处的电控阀14和电控阀16打开,加热工质利用储热装置2中的热量使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的二氧化碳解吸,并释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四通换向阀12,从高浓度二氧化碳出口18排出,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通过外界控制电控阀8和9、电控阀13和14、电控阀15和16与四通换向阀12完成切换,此时,电控阀8、14和16变为关闭状态,电控阀9、13和15变为打开状态,四通换向阀12顺时针转90度,如图1中示出的四通换向阀12的状态2,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开始进行解吸过程,释放二氧化碳,变温吸附反应塔B11则进行二氧化碳吸附过程,实现双塔吸收解吸的运行切换。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B11的周期性吸收解吸实现了从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中持续性的分离二氧化碳。
若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包括多组并联的双反应塔结构,则在每个反应塔的进气口处均安装一个电控阀,多反应塔并联结构对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解吸,下游管路分两条管路集中后再通向四通换向阀12。
本发明中,太阳能集热器的占地面积和储热装置的容量取决于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中解吸所需热量、当地太阳能辐射资源和相应的运行策略要求等。
采用双反应塔(或多组双反应塔)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和添加储热装置的措施可以持续有效地分离二氧化碳。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用于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的解吸过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和变温吸附碳捕集过程的二次碳排放,实现了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降低碳捕集系统能耗的目标,此外,还能够获得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产品。本发明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非常适合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二氧化碳捕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意义。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所述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装置(2)通过管道依次与一储油罐(3)和一导热油泵(5)相连,所述储油罐(3)与所述导热油泵(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阀门(4);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吸附碳捕集单元包括气体增压泵(7)、四通换向阀(12)、工质泵(19)和多组双反应塔结构,所述气体增压泵(7)的进气口与经过预处理的含二氧化碳混合气的管道入口(6)相连,所述气体增压泵(7)的排气口连接有输气总管路;所述输气总管路上通过管件并联有多条支管路;多组双反应塔的结构相同,每组双反应塔结构设置在每条支管路的末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2)之间;所述双反应塔结构包括与每条支管路末端并联的两条输气管道,两条输气管道分别连接有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每组双反应塔结构中,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上部出气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12)的两个进口;所述四通换向阀(12)的一个出口通向大气出口(17),所述四通换向阀(9)的另一个出口通向高浓度二氧化碳管道出口(18);
所述储热装置(2)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工质泵(19)的进口,所述工质泵(19)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工质进口相连,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工质出口均连接至所述储热装置(2)的进口,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的进气口、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处均分别设有电控阀。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填充的吸附材料为沸石13X。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2)中的储热材料为相变储热材料熔融盐。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吸附反应塔A(10)和变温吸附反应塔B(11)中的解吸温度范围均为80℃-1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66783.0A CN106345222A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66783.0A CN106345222A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45222A true CN106345222A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786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66783.0A Pending CN106345222A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45222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4382A (zh) * | 2019-04-12 | 2019-07-02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界面蒸发直接解吸式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43392A (zh) * | 2021-03-22 | 2021-06-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高温热传输泵与有机朗肯循环的储能系统的储电方法 |
CN113694686A (zh) * | 2021-08-18 | 2021-11-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通过辐射制冷和太阳能制热调控吸脱附过程的方法 |
CN114452768A (zh) * | 2022-03-03 | 2022-05-10 | 霖和气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湿法再生吸附材料的co2直接空气捕集系统及方法 |
CN114504925A (zh) * | 2021-12-31 | 2022-05-1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清洁能源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的系统及方法 |
CN115364615A (zh) * | 2022-08-25 | 2022-11-22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一种采用变温吸附法的火星表面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2358A (zh) * | 2008-10-23 | 2009-03-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再吸附技术的热化学变温器循环系统 |
CN101541396A (zh) * | 2005-04-19 | 2009-09-23 | 肯特·S·内布尔 | 变温吸附系统 |
WO2009126607A2 (en) * | 2008-04-06 | 2009-10-15 | Innosepra Llc |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
CN102235772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太阳能中高温利用的冷热多联供系统 |
CN102292282A (zh) * | 2008-12-16 | 2011-12-21 |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用于金属氢化物的绝热罐 |
CN102374809A (zh) * | 2010-08-09 | 2012-03-14 | 刘阳 | 一种储热装置 |
CN103047778A (zh) * | 2013-01-27 | 2013-04-17 |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光太阳热能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CN103079671A (zh) * | 2010-04-30 | 2013-05-01 | 彼得·艾森伯格尔 | 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 |
CN103157342A (zh) * | 2012-11-09 | 2013-06-19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带强制换热结构的天然气/煤层气吸附净化方法及装置 |
CN103808066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槽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联产系统 |
US20140251136A1 (en) * | 2012-09-26 | 2014-09-11 |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Carbon dioxide capture systems |
CN104174273A (zh) * | 2014-08-12 | 2014-12-03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直接驱动二氧化碳闪蒸解吸的集成系统及方法 |
CN104596150A (zh) * | 2015-01-26 | 2015-05-06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
CN204563877U (zh) * | 2015-01-13 | 2015-08-19 | 宁波瑞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梯级相变蓄热间接蒸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CN105258141A (zh) * | 2015-10-26 | 2016-01-20 | 天津大学 | 独立太阳能相变梯级蓄热间接热力驱动脱除co2的系统 |
CN105582782A (zh) * | 2015-12-28 | 2016-05-18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变电吸附空气碳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9-29 CN CN201610866783.0A patent/CN1063452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1396A (zh) * | 2005-04-19 | 2009-09-23 | 肯特·S·内布尔 | 变温吸附系统 |
WO2009126607A2 (en) * | 2008-04-06 | 2009-10-15 | Innosepra Llc |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
CN101382358A (zh) * | 2008-10-23 | 2009-03-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再吸附技术的热化学变温器循环系统 |
CN102292282A (zh) * | 2008-12-16 | 2011-12-21 |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用于金属氢化物的绝热罐 |
CN102235772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太阳能中高温利用的冷热多联供系统 |
CN103079671A (zh) * | 2010-04-30 | 2013-05-01 | 彼得·艾森伯格尔 | 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374809A (zh) * | 2010-08-09 | 2012-03-14 | 刘阳 | 一种储热装置 |
US20140251136A1 (en) * | 2012-09-26 | 2014-09-11 |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Carbon dioxide capture systems |
CN103808066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槽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联产系统 |
CN103157342A (zh) * | 2012-11-09 | 2013-06-19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带强制换热结构的天然气/煤层气吸附净化方法及装置 |
CN103047778A (zh) * | 2013-01-27 | 2013-04-17 |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光太阳热能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CN104174273A (zh) * | 2014-08-12 | 2014-12-03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直接驱动二氧化碳闪蒸解吸的集成系统及方法 |
CN204563877U (zh) * | 2015-01-13 | 2015-08-19 | 宁波瑞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梯级相变蓄热间接蒸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CN104596150A (zh) * | 2015-01-26 | 2015-05-06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
CN105258141A (zh) * | 2015-10-26 | 2016-01-20 | 天津大学 | 独立太阳能相变梯级蓄热间接热力驱动脱除co2的系统 |
CN105582782A (zh) * | 2015-12-28 | 2016-05-18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变电吸附空气碳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ORDORICA-GARCIA, G; DELGADO, AV AND GARCIA, AF: "Novel integration options of concentrating solar thermal technology with fossil-fuelled and CO2 capture processes", 《ENERGY PROCEDIA》 * |
赵睿恺: "太阳能辅助碳捕集:适用技术、性能比较和发展趋势", 《化工进展》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4382A (zh) * | 2019-04-12 | 2019-07-02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界面蒸发直接解吸式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954382B (zh) * | 2019-04-12 | 2023-09-08 | 天津大学 | 一种太阳能界面蒸发直接解吸式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43392A (zh) * | 2021-03-22 | 2021-06-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高温热传输泵与有机朗肯循环的储能系统的储电方法 |
CN113694686A (zh) * | 2021-08-18 | 2021-11-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通过辐射制冷和太阳能制热调控吸脱附过程的方法 |
CN114504925A (zh) * | 2021-12-31 | 2022-05-1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清洁能源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的系统及方法 |
CN114504925B (zh) * | 2021-12-31 | 2023-09-0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清洁能源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的系统及方法 |
CN114452768A (zh) * | 2022-03-03 | 2022-05-10 | 霖和气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湿法再生吸附材料的co2直接空气捕集系统及方法 |
CN115364615A (zh) * | 2022-08-25 | 2022-11-22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一种采用变温吸附法的火星表面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CN115364615B (zh) * | 2022-08-25 | 2024-02-09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一种采用变温吸附法的火星表面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45222A (zh) | 一种太阳能光热辅助的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 | |
CN103752142B (zh) | 一种太阳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集成系统 | |
CN203049680U (zh) | 一种利用相变材料的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 | |
CN104613654B (zh) |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系统辅助电厂给水与co2捕集的集成系统 | |
CN207598304U (zh) | 一种带有碳捕集功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装置 | |
CN105435581A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变压吸附空气碳捕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6837439A (zh) |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的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碳捕集系统 | |
CN104307308B (zh) | 一种利用光伏辅助燃煤机组脱碳的工艺系统 | |
CN105582782A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变电吸附空气碳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4574529U (zh) |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系统辅助电厂给水与co2捕集的集成系统 | |
CN107859539A (zh) | 一种集成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7115776A (zh) | 一种适用于水泥窑烟气中co2连续捕集的装备系统 | |
CN203803335U (zh) | 一种多级分流再生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110711463A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lng冷能的燃气电厂co2捕集系统 | |
CN111412686B (zh) | 一种热管耦合的太阳能空气制水设备 | |
CN206492366U (zh) | 氨‑水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的紧凑型氨法碳捕集系统 | |
CN108926964A (zh) | 一种热力发电厂分时二氧化碳捕集存储系统 | |
CN204563877U (zh) | 太阳能梯级相变蓄热间接蒸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105258141B (zh) | 独立太阳能相变梯级蓄热间接热力驱动脱除co2的系统 | |
CN202485229U (zh) | 天然气燃烧供热系统 | |
CN205760478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的水合物法碳捕集系统 | |
CN106824094A (zh) | 一种利用改性煤矸石脱除电厂烟气co2的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 |
CN206495697U (zh) |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的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碳捕集系统 | |
CN105797541B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的水合物法碳捕集系统 | |
CN105561742B (zh) |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