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1281A -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1281A
CN106331281A CN201610657867.3A CN201610657867A CN106331281A CN 106331281 A CN106331281 A CN 106331281A CN 201610657867 A CN201610657867 A CN 201610657867A CN 106331281 A CN106331281 A CN 106331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active user
mobile terminal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78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湛江
李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578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1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1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04W4/185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by embedding added-value information into content, e.g. geo-ta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们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以移动终端最常用的功能“收发信息”为例,现在考虑以下场景:用户A的手机接收到一条用户B发送的短信息,但是当前使用手机的不是用户A本人,而是用户C,若用户C查看到该短信息并进行了回复,用户B在接收到用户C回复的短信息时,将误认为是用户A回复的,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户C为非法分子,并回复了诈骗信息,就有可能导致用户A和用户B的权益受到损害。现有技术中,存在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旨在提升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
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不一致时,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一致,或者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一致,或者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一致时,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时,将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所述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所述提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
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可选地,所述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的步骤包括:
步骤A,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B;
步骤B,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C;
步骤C,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E;
步骤D,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步骤E,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可选地,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
在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时,将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所述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输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显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发送方不为预设发送方的提示信息的步骤包括:
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所述提示信息。
本发明提出的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该用户的回复信息中添加表征其身份的预设标志符,从而使得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在接收到回复信息时,能够根据接收到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表征回复信息者身份的提示信息,从而使得该发送端的用户能够根据提示信息确认回复信息的回复者是否为期望的回复者,达到提升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中用户A的手机显示接收短信以及提示信息的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结合。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移动通信模块111、无线互联网模块112和短距无线通信模块113中的至少一个。
移动通信模块111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2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距无线通信模块113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WLAN(无线LAN)(Wi-Fi)、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以及近场通讯(NFC)等等。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显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例如,可以存储实现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软件程序,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2,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
添加模块20,用于添加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旨在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该用户的回复信息中添加表征其身份的预设标志符,从而使得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在接收到回复信息时,能够根据接收到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避免收发信息所导致的误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实时对接收的用户操作进行侦测,当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容易理解的是,当前用户即当前触发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的用户,通俗的说,也即是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包括任何自然人。其中,接收信息包括除确定模块10所在移动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所发送的信息。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为B用户的手机1为例,手机1接收到A用户通过手机2发送的短信“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吗?”(即前述接收信息)。手机1响应当前用户基于前述短信的查看操作(如基于该短信的预览信息的显示区域所触发的点击触摸操作),显示前述短信。在接收到当前用户基于短信显示界面的输入框所输入的第一回复信息,且侦测到当前用户基于短信显示界面的回复控件触发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以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
确定模块10在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时,具体调用图1所示的用户输入单元130进行生物信息识别,以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其中,采用的生物信息识别方法可以是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眼纹识别、面部识别、静脉识别以及耳纹识别等多种方法之一种或组合,相应的,确定模块10能够获取到的用户生物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眼纹信息、面部信息、静脉信息以及耳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采用何种生物信息识别方法可按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确定模块10调用用户输入单元130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识别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
在获取到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基于获取的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其中,确定模块10具体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生物信息,基于该用户生物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生物识别技术,相应确定该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的当前用户的身份。例如,确定模块10获取到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在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时,具体将获取到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预设指纹识别服务器,并接收该预设指纹识别服务器在完成指纹识别操作后返回的身份信息,作为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获取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传输至添加模块20。
添加模块20在接收到确定模块10传输的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基于预设的身份信息与预设标志符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在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之后,添加模块20将确定的预设标志符添加至侦测到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待发送。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回复信息即当前用户基于前述接收信息所输入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发送模块(图2未示出),用于在侦测到发送指令时,将添加有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的第一回复信息,发送至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
由于前述添加模块20在第一回复信息中添加了表征当前用户身份信息的预设标志符,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即前述其他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回复信息时,将解析出其中携带的预设标志符,根据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表征前述当前用户身份的提示信息,从而使得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方能够得知回复信息者的身份,避免误会产生。
本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该用户的回复信息中添加表征其身份的预设标志符,从而使得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在接收到回复信息时,能够根据接收到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表征回复信息者身份的提示信息,从而使得该发送端的用户能够根据提示信息确认回复信息的回复者是否为期望的回复者,达到提升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的目的。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添加模块20还用于在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添加预设标志符的操作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回复信息的接收端能(即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够识别出第一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添加模块10在向第一回复信息中添加预设标志符时,按如下格式进行:
回复信息+预设分隔符+预设标志符;
例如,本实施例设置的预设分隔符为<IDENTIFY>,在第一回复信息为“今天晚上要加班。”时,添加模块20首先在“今天晚上要加班。”的尾部加上<IDENTIFY>,再加上预设标志符Flag(Flag的值用于表征前述当前用户的身份),其内容如下:
今天晚上要加班。<IDENTIFY>Flag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回复信息的接收端在接收到添加模块20处理之后的第一回复信息时,可根据其中的预设分隔符识别出前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进而相应输出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前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不一致时,识别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还用于在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一致,或者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一致,或者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一致时,识别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操作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是,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回复信息时,通常是面向移动终端的屏幕正面使用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调用图1中前置的相机121进行拍摄,此时将拍摄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
在拍摄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之后,确定模块10首先提取出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所携带的虹膜信息,将提取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即确定模块10所在移动终端的机主)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进一步提取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眼纹信息。
在提取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眼纹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提取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进一步提取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面部信息。
在提取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面部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提取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虹膜信息是指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的特征,通常具备几百个特征点;眼纹信息主要指分布在白眼球上的静脉血管特征,通常具备几十到上百的特征点;面部信息是指人脸的眼睛、鼻子以及嘴巴的轮廓特征等。其中,各特征信息的提取以及识别准确度对相机121的图像采集精度以及环境光照的需求不同。本实施例通过拍摄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不会影响当前用户的使用,而且,依序从拍摄的人脸图像中提取虹膜信息、眼纹信息、面部信息进行识别,能够确保准确的识别出当前用户的身份。
基于前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和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标志符Flag=0时表征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预设标志符Flag=1时表征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进一步地,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预设分隔符;还用于在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预设分隔符时,将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收到其他终端回复信息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显示模块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识别该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预设分隔符;若识别到第二回复信息中存在预设分隔符,则将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判断该预设标志符的值是否为预设值;若该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则说明该第二回复信息并不是由期望回复者所回复的,此时,显示模块进行提示信息的显示。
具体的,显示模块将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也即是该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实际输入的内容)作为第二回复信息的有效数据,进行显示,同时,显示模块输出提示该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以避免误会的产生。
结合参照图3,以下以移动终端为手机对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做进一步应用说明。
当用户A通过其手机(后续简称为用户A)向用户B的手机(后续简称为用户B)发送了短消息(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吗?),用户B回复用户A短信息(今天晚上要加班。);当用户B在回复信息后,首先通过用户B记录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发现不是用户B本人在回复信息,就会在发送的信息后加上预设分隔符和预设标识符,其内容如下:
今天晚上要加班。<IDENTIFY>1
当用户A收到用户B回复的信息后,短信会获取回复的信息字符串,然后通过<IDENTIFY>分离字符串,获取末尾的预设标识符,发现该预设标识符值为1,则代表不是用户B本人回复的信息,如图3所示,在显示短信时提示用户A不是用户B本人回复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突出显示实际的回复信息以及提示信息,显示模块还用于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提示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结合参照图2和图4,对应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
步骤S20,添加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由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执行,该移动终端旨在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该用户的回复信息中添加表征其身份的预设标志符,从而使得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在接收到回复信息时,能够根据接收到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避免收发信息所导致的误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实时对接收的用户操作进行侦测,当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容易理解的是,当前用户即当前触发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的用户,通俗的说,也即是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包括任何自然人。其中,接收信息包括除确定模块10所在移动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所发送的信息。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为B用户的手机1为例,手机1接收到A用户通过手机2发送的短信“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吗?”(即前述接收信息)。手机1响应当前用户基于前述短信的查看操作(如基于该短信的预览信息的显示区域所触发的点击触摸操作),显示前述短信。在接收到当前用户基于短信显示界面的输入框所输入的第一回复信息,且侦测到当前用户基于短信显示界面的回复控件触发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以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
确定模块10在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时,具体调用图1所示的用户输入单元130进行生物信息识别,以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其中,采用的生物信息识别方法可以是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眼纹识别、面部识别、静脉识别以及耳纹识别等多种方法之一种或组合,相应的,确定模块10能够获取到的用户生物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眼纹信息、面部信息、静脉信息以及耳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采用何种生物信息识别方法可按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确定模块10调用用户输入单元130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识别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
在获取到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基于获取的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其中,确定模块10具体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生物信息,基于该用户生物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生物识别技术,相应确定该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的当前用户的身份。例如,确定模块10获取到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在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时,具体将获取到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预设指纹识别服务器,并接收该预设指纹识别服务器在完成指纹识别操作后返回的身份信息,作为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获取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传输至添加模块20。
添加模块20在接收到确定模块10传输的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基于预设的身份信息与预设标志符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在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之后,添加模块20将确定的预设标志符添加至侦测到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待发送。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回复信息即当前用户基于前述接收信息所输入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发送模块(图2未示出),用于在侦测到发送指令时,将添加有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的第一回复信息,发送至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
由于前述添加模块20在第一回复信息中添加了表征当前用户身份信息的预设标志符,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即前述其他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回复信息时,将解析出其中携带的预设标志符,根据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表征前述当前用户身份的提示信息,从而使得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方能够得知回复信息者的身份,避免误会产生。
本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回复接收信息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该用户的回复信息中添加表征其身份的预设标志符,从而使得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在接收到回复信息时,能够根据接收到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表征回复信息者身份的提示信息,从而使得该发送端的用户能够根据提示信息确认回复信息的回复者是否为期望的回复者,达到提升移动终端收发信息的安全性的目的。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对应于前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在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添加预设标志符的操作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回复信息的接收端能(即前述接收信息的发送端)够识别出第一回复信息所携带的预设标志符,添加模块10在向第一回复信息中添加预设标志符时,按如下格式进行:
回复信息+预设分隔符+预设标志符;
例如,本实施例设置的预设分隔符为<IDENTIFY>,在第一回复信息为“今天晚上要加班。”时,添加模块20首先在“今天晚上要加班。”的尾部加上<IDENTIFY>,再加上预设标志符Flag(Flag的值用于表征前述当前用户的身份),其内容如下:
今天晚上要加班。<IDENTIFY>Flag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回复信息的接收端在接收到添加模块20处理之后的第一回复信息时,可根据其中的预设分隔符识别出前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进而相应输出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前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对应于前述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4,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2,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4,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获取并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4,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识别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步骤S105,识别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操作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是,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回复信息时,通常是面向移动终端的屏幕正面使用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调用图1中前置的相机121进行拍摄,此时将拍摄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
在拍摄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之后,确定模块10首先提取出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所携带的虹膜信息,将提取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即确定模块10所在移动终端的机主)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进一步提取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眼纹信息。
在提取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眼纹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提取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进一步提取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面部信息。
在提取到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所携带的面部信息之后,确定模块10将提取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若比对不一致则确定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虹膜信息是指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的特征,通常具备几百个特征点;眼纹信息主要指分布在白眼球上的静脉血管特征,通常具备几十到上百的特征点;面部信息是指人脸的眼睛、鼻子以及嘴巴的轮廓特征等。其中,各特征信息的提取以及识别准确度对相机121的图像采集精度以及环境光照的需求不同。本实施例通过拍摄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不会影响当前用户的使用,而且,依序从拍摄的人脸图像中提取虹膜信息、眼纹信息、面部信息进行识别,能够确保准确的识别出当前用户的身份。
基于前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和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标志符Flag=0时表征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预设标志符Flag=1时表征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进一步地,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对应于前述移动终端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预设分隔符;
在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预设分隔符时,将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收到其他终端回复信息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其他可参照前述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显示模块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识别该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预设分隔符;若识别到第二回复信息中存在预设分隔符,则将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判断该预设标志符的值是否为预设值;若该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则说明该第二回复信息并不是由期望回复者所回复的,此时,显示模块进行提示信息的显示。
具体的,显示模块将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也即是该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实际输入的内容)作为第二回复信息的有效数据,进行显示,同时,显示模块输出提示该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以避免误会的产生。
结合参照图3,以下以移动终端为手机对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做进一步应用说明。
当用户A通过其手机(后续简称为用户A)向用户B的手机(后续简称为用户B)发送了短消息(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吗?),用户B回复用户A短信息(今天晚上要加班。);当用户B在回复信息后,首先通过用户B记录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发现不是用户B本人在回复信息,就会在发送的信息后加上预设分隔符和预设标识符,其内容如下:
今天晚上要加班。<IDENTIFY>1
当用户A收到用户B回复的信息后,短信会获取回复的信息字符串,然后通过<IDENTIFY>分离字符串,获取末尾的预设标识符,发现该预设标识符值为1,则代表不是用户B本人回复的信息,如图3所示,在显示短信时提示用户A不是用户B本人回复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突出显示实际的回复信息以及提示信息,显示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的步骤包括:
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提示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出于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实践本发明并不需要具体的细节。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前述描述是为了图示和说明的目的而呈现。它们并不意在详尽的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准确形式。鉴于上面的教义,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示出并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和具有适于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意在本发明的范围由随后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
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不一致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不一致时,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一致,或者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一致,或者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一致时,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时,将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所述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所述提示信息。
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
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以供其他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回复信息携带的预设标志符输出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至回复操作的第一回复信息中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回复信息的尾部添加预设分隔符,并在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添加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标志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并基于当前用户的用户生物信息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的步骤包括:
步骤A,在侦测到基于接收信息的回复操作时,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虹膜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虹膜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B;
步骤B,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眼纹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眼纹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C;
步骤C,获取并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储存的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D,在比对不一致时,转入执行步骤E;
步骤D,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
步骤E,识别所述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二回复信息时,对接收的第二回复信息进行解析,并识别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
在所述第二回复信息中携带有所述预设分隔符时,将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后的字符作为预设标志符,并在所述预设标志符的值为预设值时,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输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回复者不为期望回复者的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显示提示所述第二回复信息的发送方不为预设发送方的提示信息的步骤包括:
按照不同的颜色属性显示所述预设分隔符之前的字符以及所述提示信息。
CN201610657867.3A 2016-08-11 2016-08-11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6331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7867.3A CN106331281A (zh) 2016-08-11 2016-08-11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7867.3A CN106331281A (zh) 2016-08-11 2016-08-11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1281A true CN106331281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4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7867.3A Pending CN106331281A (zh) 2016-08-11 2016-08-11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128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517A (zh) * 2017-11-13 2018-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769410A (zh) * 2018-05-29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62168A (zh) * 2019-01-24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650912A (zh) * 2020-12-21 2021-04-13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052A (zh) * 2010-09-21 2011-02-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信息发送终端
CN103020503A (zh) * 2012-12-19 2013-04-0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
CN103200301A (zh) * 2012-01-10 2013-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短信的信息保存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30196629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data sending/receiving system
CN104994225A (zh) * 2015-06-04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息发送控制方法和短信息发送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052A (zh) * 2010-09-21 2011-02-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信息发送终端
CN103200301A (zh) * 2012-01-10 2013-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短信的信息保存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30196629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data sending/receiving system
CN103020503A (zh) * 2012-12-19 2013-04-0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
CN104994225A (zh) * 2015-06-04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息发送控制方法和短信息发送控制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517A (zh) * 2017-11-13 2018-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769410A (zh) * 2018-05-29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769410B (zh) * 2018-05-29 2021-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62168A (zh) * 2019-01-24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62168B (zh) * 2019-01-24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650912A (zh) * 2020-12-21 2021-04-13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0828B (zh) 人物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529339A (zh) 图片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11346A (zh) 手表型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90509B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23778B (zh) 来电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31549B (zh) 移动终端
CN105263126B (zh) 短信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1281A (zh) 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8206892B (zh) 联系人隐私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335348B2 (en) Input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587319A (zh)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32887A (zh) 一种图片隐私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1890B (zh) 一种提醒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01376A (zh) 一种消息推送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12370A (zh) 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95161B (zh) 移动终端及触摸屏校准方法
CN106572230A (zh) 一种通话记录装置及其方法
CN112287317B (zh) 一种用户信息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96158A (zh) 移动终端及支付方法
CN108124055A (zh) 消息提醒控制方法、柔性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70105B (zh) 搜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48240B (zh) 一种信息安全防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4242B (zh) 一种生物识别功能禁用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896277B (zh) 设定闹钟提醒方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6418A (zh) 基于图片的字体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