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0243A -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0243A
CN106330243A CN201610688651.3A CN201610688651A CN106330243A CN 106330243 A CN106330243 A CN 106330243A CN 201610688651 A CN201610688651 A CN 201610688651A CN 106330243 A CN106330243 A CN 106330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module
signal
insertion loss
switch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86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0243B (zh
Inventor
王国涛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886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0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0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终端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以使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获取带外杂波的频谱能量,以及通过前端滤波模块和接收电路获取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通过处理器比较带外杂波信号与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大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太大,则维持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高抑制正常模式,否则控制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更小,不会对带内信号造成可靠性的影响,则控制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所以功率检测电路可以检测不同环境中接收的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杂波的频谱能量,进而切换前端滤波模块的工作模式,以改善终端从复杂环境移至安静环境中整机的接收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采用的工作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即接收和发射在同一频率信道上。基于信道使用的载波的不同时隙,终端分时进行接收或者发射工作,以避免终端的发射和接收互相干扰。为了保护终端的发射功率放大器和发射机功耗,发射机通路上都有电路功率检测电路,用以检测发射功率,反向控制并限制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在终端设计时,一般要求终端接收时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而接收灵敏度一般由整个通路的噪声系数Nf决定,而噪声系数主要由终端中的前置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决定。如果降低终端中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会影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前置滤波器通过抑制带外频谱提升终端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前端滤波器的设计要保证足够的带外抑制的同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带内有用信号的插损。
然而带外杂波频谱能量和终端的使用环境有关,在不同的环境中带外杂波差异很大,现有的接收机只能使用高抑制、高插损的前端滤波器,进而保证在复杂环境下,前端滤波器也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如果终端移动到较安静的环境中,相较于复杂环境,整机的接收灵敏度不会有任何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高抑制、高插损的前端滤波器导致整机的噪声系数大,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并不能自适应地适配于不同的噪声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终端从复杂环境移至安静环境,或者处于安静环境中,整机的接收灵敏度不能改善的问题。
本公开中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通过功率检测电路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以及,对所述接收信号的带外杂波进行滤波,输出带内信号;
以及对所述带内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处理信号;
以及获得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通过处理器比较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
当所述差值大于第一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所述正常模式为高插损模式;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本公开中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包括:
带阻滤波器,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
功率检测电路,连接至所述带阻滤波器,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前端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接收信号在带外的杂波,输出带内信号;
接收电路,连接至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所述接收电路用于处理所述带内信号,输出处理信号,并获得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比较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大于第一特定值的比较结果,维持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所述正常模式为高插损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和装置中,带阻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使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获取带外杂波的频谱能量,以及通过前端滤波模块和接收电路获取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进而通过处理器比较带外杂波信号与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大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太大,则维持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即高抑制模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较小,则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更小,不会对带内信号造成可靠性的影响,则可以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所以功率检测电路可以检测不同环境中接收的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杂波的频谱能量,通过对频谱能量的比较检测接收信号当时的环境,进而调整整机的前端滤波模块的工作模式,以调整终端从复杂环境移至安静环境中或者终端从安静环境移至复杂环境时,接收信号在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处理,进而调整整机的接收灵敏度。本公开提供的各项实施方式保证终端处于特殊的复杂环境的正常工作,还可以改善在日常普通环境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接收的可靠性。
另外,本公开提供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里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即接收和发射是在同一频率信道上的载波的不同时隙进行接收和发射工作,以避免发射和接收的互相干扰,同时利用了发射电路所适用的功率检测电路,则利用同一信道资源实现了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下的环境频谱能量的检测,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物理资源,不用额外增加检测电路,提高了整机的安装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对应实施例的280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9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9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和装置中,带阻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使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获取带外杂波的频谱能量,以及通过前端滤波模块和接收电路获取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进而通过处理器比较带外杂波信号与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大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太大,则维持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即高抑制模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较小,则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如果带外杂波信号频谱能量更小,不会对带内信号造成可靠性的影响,则可以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所以功率检测电路可以检测不同环境中接收的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杂波的频谱能量,进而调整整机的前端滤波模块的工作模式,以改善终端从复杂环境移至安静环境中,整机的接收灵敏度。
本公开提供的各项实施方式保证终端处于特殊的复杂环境的正常工作,还可以改善在日常普通环境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接收的可靠性。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环境包括:带阻滤波器110、功率检测电路120、前端滤波模块130、接收电路140和处理器150,其中带阻滤波器110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获得带外杂波,功率检测电路120用于检测带外杂波的频谱能量,前端滤波模块130用于获得选频信号(即带内信号),接收电路140用于对选频信号做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处理器150用于检测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并比较带外杂波的频谱能量和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以对前端滤波模块130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在本实施环境中,接收信号由天线160获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模块或者无线收发模块获得,具体接收信号的获取方式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见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包括:
210、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通过功率检测电路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以及,通过前端滤波模块滤除接收信号在带外的杂波后,输出带内信号,并通过接收电路对带内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处理信号,并获得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220、通过处理器比较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获得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M;
230、判断差值M与第一特定值N1的大小;当差值M大于第一特定值N1时,执行下述步骤240,当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时,执行下述步骤250;
240、处理器维持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
250、处理器控制前端滤波模块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前端滤波模块130主要用于抑制带外频谱,防止带外杂波将低噪声放大器饱和或多个杂波在低噪声放大器处产生交调频率落入接收频段,即前端滤波模块130通过抑制带外频谱提升整机的抗干扰能力;前端滤波模块130在设计时,必须尽可能减少插损,同时保证足够的带外抑制,而带外抑制一般在-30dB,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该实施方式中将判断中的标准值,即将第一特定值N1赋值为-20dB。如果差值M大于-20dB,则不降低前端滤波模块130的插损,继续维持正常模式下的带外杂波高抑制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定值N1也可赋值为任意数,具体不受本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数值限制。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210中,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是指将接收信号中的有用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内的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将有用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外的大多数频率分量(即带外杂波)进行保留输出,作为检测信号。功率检测电路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主要是检测获得杂波的频谱能量。以及,通过前端滤波模块滤除接收信号在带外的杂波后输出的带内信号即为接收信号中的有用信号,然后通过接收电路对带内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处理信号,并获得该有用信号的频谱能量,而带内信号为正常工作模式下的有用信号。一般终端的正常工作模式为高抑制高插损模式,当电路正常工作时,本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前端滤波模块获得有用信号的同时,检测带外杂波信号的频谱能量。如果终端所处环境的噪音大且复杂,则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很大,如果终端所处环境的噪音小且单一,则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较小。如果信号接收正常,则正常接收状态下的杂波(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要小于有用信号(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否则完全接收不到有用信号,即属于非正常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220中,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M主要是用来判断终端所处环境是复杂还是单一,以及判断终端所处环境的噪音是大还是小。如果信号接收正常,则正常接收状态下的杂波(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要小于有用信号(带内信号)的频谱能量,因此该差值M是个负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30中,如果带外杂波能量较大,则维持正常模式或者进行较多的带外抑制,如果带外杂波能量较小,则控制前端滤波模块不需要进行较多的带外抑制。一般终端的带外抑制值设计为-30dB,在步骤240和步骤250中,如果差值M大于第一特定值N1,比如有用信号的频谱能量为-50dBm,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为-85dBm,则M为-35dB,小于-20dB,则表明带外杂波较少,不需要正常模式下的前端滤波模块进行高抑制高插损性能的工作,则执行步骤250,即处理器控制前端滤波模块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如果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比如有用信号的频谱能量为-50dBm,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为-65dBm,则M为-15dB,大于-20dB,则表明带外杂波较多,需要前端滤波模块进行高抑制高插损性能的工作,进行较多的带外杂波抑制,则维持前端滤波模块进行正常模式下的高抑制高插损性能的工作,则执行步骤240,即处理器维持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
请参见图3,图3是图2对应实施例的280步骤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方法中,步骤250,即当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时,处理器控制前端滤波模块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290、判断差值M是否小于第一特定值N1,且大于第二特定值;当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且差值M大于第二特定值N2时,执行下述步骤291,当差值M小于第二特定值N2时,执行下述步骤292;
291、处理器控制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292、处理器控制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零插损模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91中,降低后的插损值大于零,以及第一特定值N1大于第二特定值N2;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92中,前端滤波模块在旁路模式下的插损值趋于零。
前端滤波模块130在设计时,必须尽可能减少插损,同时保证足够的带外抑制,而带外抑制一般在-30dB,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特定值N1赋值为-20dB,第二特定值N2赋值为-30dB。如果差值M小于-20dB,则降低前端滤波模块130的插损,将正常模式下的前端滤波模块130的带外杂波高抑制性能转变成低插损模式。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步骤290决定进入低插损模式下的两个状态中的哪个状态,具体的将第二特定值N2设定为-30dB,即如果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为-75dBm,则差值M为-25dB,小于第一特定值N1(-20dB),但是大于第二特定值N2(-30dB),表明接收信号中的带外杂波对于需要的频谱信号的影响较小,则执行步骤291,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的高抑制性能转换成低抑制低插损性能,进而提升整机的接收灵敏度。
如果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为-85dBm,则差值M为-35dB,不仅小于第一特定值N1(-20dB),还小于第二特定值N2(-30dB),则表明接收信号中的带外杂波对于需要的频谱信号的影响几乎没有,前端滤波模块130的投入使用与否并不能明显提高需要的频谱信号的质量,所以执行步骤292,处理器150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工作在旁路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升信号的传输速度的同时,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带内频谱能量的检测来评估相对于杂波,接收信号的质量情况,进而提升整机的接收灵敏度,保证终端的使用不受环境的限制,造成低灵敏被动式的接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定值N1和第二特定值N2也可赋值为任意数,具体不受本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数值限制。
具体的,处理器维持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正常模式,包括:
处理器维持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工作在高抑制滤波的正常模式;其中,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包含于前端滤波模块130中。
具体的,处理器控制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包括:
处理器控制前端滤波模块断开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在电路中的连接,切换连接至前端低插损滤波器,以降低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其中,前端低插损滤波器包含于前端滤波模块13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低插损滤波器相对于前端高抑制滤波器,更适用于杂波频谱能量较小的接收信号。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包括:
功率检测电路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在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中,发射和接收时分工作,避免了终端自身发射电平干扰到接收信号的带外杂波频谱的检测。以及本实施方式利用同一信道资源实现了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下的环境频谱能量的检测,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物理资源,不用额外增加功率检测电路,提高了整机的安装性能。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功率检测电路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发射状态时,检测发射功率,以限制发射电路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即接收和发射是在同一频率信道上的载波的不同时隙进行接收和发射工作,以避免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互相干扰,同时利用了发射电路所适用的功率检测电路,则利用同一信道资源实现了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下的环境频谱能量的检测,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物理资源,不用额外增加功率检测电路,提高了整机的安装性能。
请参见图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410,包括带阻滤波器110、功率检测电路120、前端滤波模块130、接收电路140和处理器150,功率检测电路120连接至带阻滤波器110,接收电路140连接至前端滤波模块130,处理器150分别连接功率检测电路120和接收电路140。具体的,该装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如下描述:
带阻滤波器110用于在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功率检测电路120用于在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前端滤波模块130用于滤除接收信号在带外的杂波,输出带内信号;接收电路140用于处理带内信号,输出处理信号,并获得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处理器150用于比较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获得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M;处理器150还用于根据差值M大于第一特定值N1的比较结果,维持前端滤波模块130工作在正常模式;处理器150还用于根据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的比较结果,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降低前端滤波模块130的插损,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通过功率检测电路120可以检测不同环境中接收的需要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杂波的频谱能量,进而调整整机的前端滤波模块的工作模式,以改善终端从复杂环境移至安静环境中,整机的接收灵敏度。本公开提供的各项实施方式保证终端处于特殊的复杂环境的正常工作,还可以改善在日常普通环境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接收的可靠性。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可参照上述图2所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5,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前端滤波模块130包括前端高抑制滤波器510,处理器150还用于根据差值M大于第一特定值N1的比较结果,维持前端高抑制滤波器510工作在高抑制滤波的正常模式;在正常模式下,前端滤波模块130通过前端高抑制滤波器510与接收电路140连接。
请参见图6,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基于图5所示的前端滤波模块130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前端滤波模块130还包括前端低插损滤波器610,处理器150还用于根据差值M小于第一特定值N1,且差值M大于第二特定值N2的比较结果,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断开前端高抑制滤波器510在电路中的连接,切换连接至前端低插损滤波器610,以降低前端滤波模块130的插损;前端低插损滤波器610工作时,前端滤波模块130通过前端低插损滤波器610与接收电路140连接。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可参照上述图3所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7,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基于图6所示的前端滤波模块130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器150还用于根据差值M小于第二特定值N2的比较结果,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断开前端高抑制滤波器510或者前端低插损滤波器610在电路中的连接,以控制前端滤波模块130工作在旁路模式,使接收电路140直接获取接收信号,以及前端滤波模块130在旁路模式下的插损值趋于零。
请参见图8,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基于图7所示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中的接收电路140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41、变频装置142和采样模块143。其中,低噪声放大器141连接前端滤波模块130,变频装置142连接低噪声放大器141,采样模块143连接变频装置142,处理器150连接采样模块143。具体的,该装置的低噪声放大器141、变频装置142和采样模块143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如下进行分别描述:
低噪声放大器141用于输出放大信号;变频装置142用于对放大信号进行变频,输出变频信号;采样模块143用于对变频信号进行采样,输出数字信号;处理器150还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基带处理,获取基带信号。
优选的,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功率检测电路120还用于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在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中,发射和接收时分工作,避免了终端自身发射电平干扰到接收信号的带外杂波频谱的检测。以及本实施方式利用同一信道资源实现了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下的环境频谱能量的检测,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物理资源,不用额外增加检测电路,提高了整机的安装性能。
具体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9a,图9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9a所示,基于图8所示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器(天线160)、定向耦合器910、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其中,定向耦合器910包括输入端In和第一输出端O1,第一开关S1包括第一端Sa和第二端Sb,第二开关S2包括第一端La和第二端Lb。其中,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连接信号接收器(天线160),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Sa连接至前端滤波模块130,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Sb连接至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La连接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一输出端O1,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连接带阻滤波器110。具体的,该装置的信号接收器(天线160)、定向耦合器910、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如下进行分别描述:
信号接收器(天线160)用于接收和输出接收信号。
定向耦合器910用于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接收上述接收信号。
第一开关S1用于在接收状态时,连通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Sa和第二端Sb,使前端滤波模块130获取接收信号。
第二开关S2,用于在接收状态时,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La和第二端Lb,使得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一输出端O1耦合输出接收信号,以使带阻滤波器110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具体的,功率检测电路120还用于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发射状态时,检测发射功率,以限制发射电路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具体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9b,图9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的框图。如图9b所示,基于图9a所示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调整终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S3和发射电路930,第二开关S2包括第三端Lc和第四端Ld,第一开关S1包括第三端Sc,定向耦合器910包括第二输出端O2。其中,第三开关S3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功率检测电路120,发射电路930连接第一开关S1的第三端Sc,处理器150连接发射电路930,第二开关S2的第四端Ld通过串接通路特征阻抗R1接地,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S2的第三端Lc连接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二输出端O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关S3用于在闭合通路状态时旁路带阻滤波器110;发射电路930用于处理待发射信号。在接收状态时,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一端La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三端Lc和第四端Ld连接,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一输出端O1正常输出;在发射状态时,第一开关S1的第三端Sc和第二端Sb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三端Lc连接,使得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连通发射电路930,使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二输出端O2耦合输出发射信号,第三开关S3闭合,以旁路带阻滤波器110,使功率检测电路120检测发射功率,以控制限制发射电路930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发射状态时,断开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Sa和第二端Sb,连通第一开关S1的第三端Sc和第二端Sb,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获取到发射电路930输出的发射信号,以及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三端Lc,断开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一端La,同时闭合第三开关S3,使得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二输出端O2耦合输出发射电路930输出的发射信号,以使功率检测电路120检测发射功率,以控制限制发射电路930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中,第二开关S2的第四端Ld通过串接通路特征阻抗R1接地,当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一端La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三端Lc和第四端Ld连接,以保证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一输出端O1O1正常输出。当终端处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发射状态时,如图9b所示,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三端Lc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四端Ld通过串接通路特征阻抗R1接地,该通路特征阻抗R1的特征阻抗一般为50欧或75欧。以及,第二开关S2的第四端Ld和第一端La连接,以保证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二输出端O2正常输出。
本公开涉及的装置从接收状态转换至发射状态时,断开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Sa和第二端Sb,连通第一开关S1的第三端Sc和第二端Sb,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获取到发射电路930输出的发射信号,以及断开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一端La,同时断开第二开关S2的第三端Lc和第四端Ld,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三端Lc,同时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La和第四端Ld,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二输出端O2正常耦合输出发射电路930输出的发射信号;以及同时闭合第三开关S3旁路带阻滤波器110,使功率检测电路120检测发射功率,限制发射电路930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本公开涉及的装置从发射状态转换至接收状态时,断开第一开关S1的第三端Sc和第二端Sb,连通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Sa和第二端Sb,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输入端In获取到信号接收器(天线160)输出的接收信号;以及断开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三端Lc,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Lb和第一端La,同时断开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La和第四端Ld,连通第二开关S2的第三端Lc和第四端Ld,以使定向耦合器910的第一输出端O1正常耦合输出信号接收器(天线160)输出的接收信号;以及同时断开第三开关S3,使旁路带阻滤波器110对耦合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带外杂波,以使功率检测电路120检测带外杂波的功率。具体的功率检测电路和处理器的工作原理请参照上图2至图3所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副接收天线,每个副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同样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或者基于本实施方式公开的额外增加的带阻滤波器110、功率检测电路120、前端滤波模块130、接收电路140和处理器150实现带外杂波信号和带内有用信号的功率频谱获取和比较,进而输出调整接收灵敏度后的经过接收电路的基带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通过功率检测电路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以及,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带外杂波的滤波,输出带内信号,对所述带内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处理信号,获得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通过处理器比较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
当所述差值大于第一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高插损模式;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包括: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且所述差值大于第二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其中,降低后的插损值大于零,以及所述第一特定值大于所述第二特定值;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零插损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且所述差值大于第二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包括: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且所述差值大于第二特定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断开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在电路中的连接,切换连接至前端低插损滤波器,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其中,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和所述前端低插损滤波器包含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通过功率检测电路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包括:
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通过带阻滤波器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在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5.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阻滤波器,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检测信号;
功率检测电路,连接至所述带阻滤波器,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前端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接收信号在带外的杂波,输出带内信号;
接收电路,连接至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所述接收电路用于处理所述带内信号,输出处理信号,并获得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比较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和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的差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大于第一特定值的比较结果,维持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高插损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降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的插损,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包括前端高抑制滤波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特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工作在高抑制滤波的正常模式;在所述正常模式下,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通过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与所述接收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滤波模块还包括前端低插损滤波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特定值,且所述差值大于第二特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断开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在电路中的连接,切换连接至所述前端低插损滤波器,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低插损模式;所述前端低插损滤波器工作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通过所述前端低插损滤波器与所述接收电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断开所述前端高抑制滤波器或者所述前端低插损滤波器在电路中的连接,以控制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工作在旁路模式,所述接收电路,还用于直接获取所述接收信号,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在旁路模式下的插损值趋于零,工作在零插损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路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连接所述前端滤波模块,用于输出放大信号;
变频装置,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对所述放大信号进行变频,输出变频信号;
采样分析模块,连接所述变频装置,用于对所述变频信号进行采样,输出所述处理信号,并获得所述处理信号的频谱能量;
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采样模块,还用于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数字基带处理,获取基带信号。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收发工作模式适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功率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检测获取所述检测信号的频谱能量;
所述功率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发射状态时,检测发射功率,以限制发射电路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和输出所述接收信号;
定向耦合器,所述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接收状态时,所述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接收所述接收信号;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端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用于在所述接收状态时,连通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使所述前端滤波模块获取所述接收信号;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向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带阻滤波器,用于在所述接收状态时,连通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使得所述定向耦合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耦合输出所述接收信号,以使所述带阻滤波器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第三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用于在闭合通路状态时旁路所述带阻滤波器;
发射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
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定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四端通过串接通路特征阻抗接地,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发射电路;
在所述接收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连接,以使所述定向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正常耦合输出所述接收信号;
在所述发射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使所述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发射电路,从所述定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耦合输出发射信号,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旁路所述带阻滤波器,使所述功率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发射电路的发射功率,以控制限制所述发射电路在发射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CN201610688651.3A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30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8651.3A CN10633024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8651.3A CN10633024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0243A true CN106330243A (zh) 2017-01-11
CN106330243B CN106330243B (zh) 2019-03-15

Family

ID=5774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8651.3A Active CN10633024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02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233A (zh) * 2017-04-01 2017-08-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内频段杂散消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17916A (zh) * 2017-04-01 2017-08-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内频段杂散消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24546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365A (zh) * 2004-04-13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装置
JP2006013898A (ja) * 2004-06-25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受信フィルタ回路、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32314A (zh) * 2008-01-22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智能天线系统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JP2011254390A (ja) * 2010-06-03 2011-12-15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デジタル放送用受信装置
JP2013005122A (ja) * 2011-06-15 2013-01-07 Nec Corp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スケルチ制御方法
CN105743519A (zh) * 2016-04-07 2016-07-06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发射电路、双向耦合器及定向耦合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365A (zh) * 2004-04-13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装置
JP2006013898A (ja) * 2004-06-25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受信フィルタ回路、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32314A (zh) * 2008-01-22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智能天线系统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JP2011254390A (ja) * 2010-06-03 2011-12-15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デジタル放送用受信装置
JP2013005122A (ja) * 2011-06-15 2013-01-07 Nec Corp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スケルチ制御方法
CN105743519A (zh) * 2016-04-07 2016-07-06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发射电路、双向耦合器及定向耦合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233A (zh) * 2017-04-01 2017-08-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内频段杂散消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17916A (zh) * 2017-04-01 2017-08-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内频段杂散消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24546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0243B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721B (zh) 无线通信电路及其阻抗调整方法
CN201360254Y (zh) 干扰抑制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6877892B (zh) 一种抗干扰接收电路结构,方法及设备
CN108322237B (zh) 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12114202A (zh) 一种检测sar的装置、降低sar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10453A (zh) 一种高增益窄带射频接收机
CN106100648A (zh) 双频段双天线收发前端电路系统
CN106330243A (zh) 一种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3472A (zh)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CN108365863A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抵消无线收发系统中接收带外干扰的装置及抵消方法
CN106685425A (zh)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及其模拟前端电路
CN102170305A (zh) 天线特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975772B (zh) 一种多体制雷达干扰性能检测系统
CN111525901A (zh) 射频电路、射频信号发射和接收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6199526A (zh) 一种二次雷达接收机抗干扰装置
CN106877886A (zh) 多系统接入平台电压驻波比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017917B (zh) 一种td-lte三频自动识别的功放方法和装置
CN109962721A (zh) 一种用于软件无线电收发机的射频前端电路
CN100521557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检测
CN106165305A (zh) 高频前端电路
CN106374964A (zh) 无线通信模块及其降低辐射杂散的方法
CN101150339B (zh) 采用包络检波同步方式的td-scdma干线放大器
CN203933628U (zh) 卫星信号中继器
CN100568773C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覆盖系统
CN104242966B (zh) 噪声消除方法及噪声消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