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4921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4921B
CN106324921B CN201610515892.8A CN201610515892A CN106324921B CN 106324921 B CN106324921 B CN 106324921B CN 201610515892 A CN201610515892 A CN 201610515892A CN 106324921 B CN106324921 B CN 106324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bending section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58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4921A (zh
Inventor
梅田博嗣
岩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24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4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4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4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向错的发生,并且抑制由光泄漏所导致的对比度下降。在阵列基板(10)形成的相对电极(15)在1个像素内具有长度不同的多个狭缝(1L、1S)。在较短的短狭缝(1S)设置有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2S)。较长的长狭缝(1L)没有使前端弯曲。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已知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模式(也称为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即,通过在对液晶进行夹持的2片基板中的一个配置用于产生对液晶进行驱动的电场的2个电极双方,从而利用横向(相对于基板,为大致水平方向)的电场对液晶进行驱动。对于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TN(Twisted Nematic)方式相比视野角度特性优异,但由于位于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正上方的液晶几乎无助于显示,因此与TN方式相比还存在光透过率小的缺点。
作为改善了该缺点后的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存在边缘场开关(FringeField Switching;FF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FF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产生横向电场的2个电极中的一个成为具有狭缝的格子状或者梳齿状,通过在与另一个电极之间产生的横向的边缘电场,从而对液晶进行驱动(严密地说,在按照FFS方式产生的边缘电场中,横向的电场和接近于横向的方向的电场混杂,但主要成分是横向的电场)。
在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果对液晶面板施加外压,则向错(液晶取向异常区域)沿格子状或梳齿状电极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伸展,有时由于该向错不恢复原状而发生显示不均匀(称为“加重痕迹”或“波纹”)。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格子状电极的狭缝的前端部弯曲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7236号公报
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使格子状电极的狭缝的前端部弯曲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产生对比度下降这一问题。该问题是由于在狭缝的弯曲后的前端部处光泄漏增大而产生的,具体地说,其原因在于,在该区域的V-T曲线(电压-透过率的特性曲线)中,低电压侧的透过率的上升变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向错的发生,并且抑制光泄漏所导致的对比度下降。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该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形成于对液晶进行夹持的2片基板中的一个,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相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狭缝或者电极,仅在所述多个狭缝或者电极中的长度较短者设置有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针对容易发生向错的较短的狭缝或电极实施基于前端弯曲部的向错对策,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向错的发生。另外,通过在较长的狭缝或电极不设置前端弯曲部,从而抑制光泄漏,抑制对比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相对电极的狭缝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相对电极的狭缝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相对电极的狭缝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是液晶面板的概略图,其中,该液晶面板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表示该液晶面板整体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A-B线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本发明应用于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面板、特别是FFS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的例子,其中,该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面板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作为各像素的开关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液晶面板100具有:TFT阵列基板10(以下称为“阵列基板10”)及滤色片基板20;以及在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之间使用密封材料30封装的液晶层40。
密封材料30是以使液晶层40填充于液晶面板100的配置像素的显示区域110整体的方式包围显示区域110而形成的。即,密封材料30配置于显示区域110外侧的区域、即外框区域120。在本说明书中,假设显示区域110及外框区域120不仅定义于组装后的液晶面板100之上,还分别定义于阵列基板10之上、滤色片基板20之上、液晶层40。
阵列基板10及滤色片基板20的外形为矩形状,阵列基板10比滤色片基板20大。因此,阵列基板10的外框区域120的一部分从滤色片基板20的端部凸出。另外,在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之间,将其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的柱状衬垫(未图示)被大量地配置在显示区域110内。
在阵列基板10的显示区域110,如图1所示,包含TFT 12(开关元件)、像素电极14及相对电极15(共通电极)在内的像素被配置为阵列状(矩阵状)。在阵列基板10的显示区域110,还配置有与各TFT 12的栅极电极连接的多个栅极配线16、和与各TFT 12的源极电极连接的多个源极配线17。多个栅极配线16分别沿像素的行方向(X方向)延伸,多个源极配线17分别沿像素的列方向(Y方向)延伸。多个栅极配线16和多个源极配线17彼此相交叉,在由2条栅极配线16和2条源极配线17包围的各个区域(像素区域)形成像素。
在各像素处,像素电极14与TFT 12的漏极电极连接,相对电极15在像素电极14的上方与该像素电极14相对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FFS方式的上部电极是相对电极15,下部电极是像素电极14。像素电极14是平板状的透明电极,相对电极15是具有狭缝(细长的开口部)的格子状的透明电极。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电压通过TFT 12而被供给至像素电极14,恒定的电压(共通电压)通过共通配线18而被供给至相对电极15。其结果,在各像素的像素电极14和相对电极15之间产生与图像信号相应的横向(与阵列基板10平行的方向)的边缘电场,液晶层40由该边缘电场进行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共通配线18与栅极配线16平行地延伸,该共通配线18是以与栅极配线16相同的数量设置的。
在实施方式1中,像素电极14成为在像素区域的上下的中央部处弯曲后的形状。另外,源极配线17沿像素电极14的弯曲后的边曲折地弯曲。因此,由2条栅极配线16和2条源极配线17所包围的像素区域并非是矩形,而是成为在像素区域的上下的中央部处弯曲后的形状。
另外,如图2所示,TFT 12、像素电极14以及相对电极15形成于玻璃基板11(透明基板)之上,在TFT 12和像素电极14之间、以及像素电极14和相对电极15之间隔有透明的绝缘膜13。因此,TFT 12的漏极电极和像素电极14之间的连接、以及共通配线18和相对电极15之间的连接是经由形成于绝缘膜13的接触孔(未图示)而进行的。在图2中,为了简化图示而一体地示出TFT 12和像素电极14之间的绝缘膜13、以及像素电极14和相对电极15之间的绝缘膜13,但实际上二者是通过不同的工序形成的。
在这里,设为在平板状的像素电极14之上配置具有狭缝的相对电极15的结构,但像素电极14及相对电极15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平板状的相对电极15之上配置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14。即,也可以将上部电极设为像素电极14、将下部电极设为相对电极15。
另一方面,滤色片基板20具有:黑矩阵22,其形成于玻璃基板21(透明基板)之上;滤色片23,其形成于黑矩阵22的开口部内;以及覆盖它们的保护膜(overcoat)层24。
黑矩阵22是对各像素的区域进行了开口的遮光膜,对各像素之间(各滤色片23之间)的区域、外框区域120进行遮光。作为黑矩阵22的材料,能够选择使用了氧化铬等的金属类材料、使黑色颗粒分散于树脂中的树脂类材料等。滤色片23是使颜料等分散于树脂中的颜色材料层,作为使红、绿、蓝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选择性地透过的滤光器起作用。各种颜色的颜色材料层规则地排列于滤色片基板20的显示区域110。保护膜层24是为了对滤色片23及黑矩阵22的表面进行平坦化而设置的透明树脂膜。
在阵列基板10及滤色片基板20的液晶层40侧的面分别设置有使液晶进行取向的取向膜51a、51b。取向膜51a、51b具有沿相对电极15所具有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的液晶取向方向。液晶取向方向与取向膜51a、51b的摩擦(rubbing)处理的方向一致。如后述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相对电极15的狭缝沿像素的列方向(Y方向)延伸,因此液晶取向方向也为Y方向。
另外,在滤色片基板20的前表面侧(显示面侧)设置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防静电膜52。防静电膜52覆盖玻璃基板21的至少显示区域110,被接地连接,从而抑制由静电所导致的带电、由外部电场引起的显示缺陷。并且,在阵列基板10的背面侧、以及滤色片基板20的前表面侧(防静电膜52之上)以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10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偏光板53a、53b。
此外,关于在滤色片基板20处设置的防静电膜52和接地电位的连接,考虑如下方法,即,例如,在阵列基板10的从滤色片基板20的端部凸出的部分(以下称为“凸出部”)设置被供给接地电位的焊盘(接地焊盘),使用导电带将防静电膜52和接地焊盘连接。在该情况下,在滤色片基板20的端部残留防静电膜52未被偏光板53a覆盖的区域,将该区域预留作为用于粘贴导电带的区域即可。
另外,在阵列基板10的凸出部搭载有将信号输出至栅极配线16及源极配线17的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61,并且,在该凸出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控制信号输入至驱动IC芯片61的信号端子19。控制基板63经由作为连接配线的FFC(Flexible FlatCable)62而连接至信号端子19,其中,在该控制基板63安装了生成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IC芯片等。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下述方式制造的,即,在液晶面板100的背面侧配置作为光源的背光单元、对从该背光单元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进行调整的光学片材等,并且将它们收容于具有与显示区域110相对应的开口的框体。
在这里,对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如果驱动IC芯片61按照来自控制基板63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则TFT 12的驱动信号被供给至栅极配线16,并且图像信号被供给至源极配线17。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电压通过TFT 12而被施加于各像素的像素电极14,在像素电极14和相对电极15之间产生与图像信号相应的边缘电场。由此,各像素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变化,来自背光的光所透过的量以每个像素为单位而受到控制。基于由此产生的各像素的亮度之差而将图像显示于显示区域110。
下面,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分、即像素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图。图3是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重叠的状态下的1个像素的俯视图,主要示出滤色片基板20侧的黑矩阵22、和阵列基板10侧的像素电极14以及相对电极15。图4是仅阵列基板10的状态下的1个像素的俯视图,主要示出阵列基板10侧的像素电极14、相对电极15、TFT 12、栅极配线16以及源极配线17,但还示出阵列基板10侧的像素电极14的开口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重叠的状态下,在像素电极14及相对电极15之上配置黑矩阵22,黑矩阵22的开口部成为像素区域。另外,在相对电极15,在像素区域内平行地设置有多个狭缝1。并且,在相对电极15,如图4所示,在与TFT 12重叠的部分也设置有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像素区域的上半部分配置的狭缝1、和在下半部分配置的狭缝1,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不同。如上所述,通过将各像素分为相对电极15的狭缝1的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区域,从而能够使各像素多域(multi-domain)化,降低彩色显示用液晶显示面板的颜色的视野角依赖性。被多域化后的像素的2个区域的边界(域边界DL)成为像素区域的上下的中央部(从域边界DL观察,将TFT 12侧定义为“上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下侧”)。另外,如图4所示,像素电极14及源极配线17成为与相对电极15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应地在域边界DL处弯曲的形状。
在图3及图4中,隔着域边界DL排列的2个狭缝1相连,看起来构成了弯曲后的1个狭缝,但由于在域边界DL的上侧和下侧动作不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它们作为彼此独立的2个狭缝1进行处理。也可以设为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狭缝1和下侧的狭缝1分离的结构。
由于多域化使2个区域的着色彼此抵消,因此,基本上来说,狭缝1是以域边界DL为轴而线对称地配置的。但是,由于例如TFT 12上方的区域、使得像素电极14与TFT 12连接的接触孔12c(TFT接触孔)上方的区域等难以进行有效的显示动作,因此未形成狭缝1。因此,配置于该区域附近的狭缝1比其他狭缝1形成得短。
图5是表示在相对电极15设置的多个狭缝1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相对电极15的大致整个面形成有较长的狭缝1(长狭缝1L),在接近于TFT 12的位置形成有较短的狭缝1(短狭缝1S)。在实施方式1中,在短狭缝1S设置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2S。前端弯曲部2S设置于短狭缝1S的两端(2个部位)。长狭缝1L未设置前端弯曲部而成为直线形状。
参照图5,对长狭缝1L的延伸方向、以及短狭缝1S及其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长狭缝1L的延伸方向、和同样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短狭缝1S(除前端弯曲部2S的部分以外)的延伸方向是同一方向d1。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的延伸方向是与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方向d1和方向d2被设定为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锐角)彼此相等。在这里,将方向d1及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设为80度左右(优选大于或等于75度且小于90度)。
在短狭缝1S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d3被设定为,该方向d3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1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小。
此外,如果狭缝1(包含长狭缝1L、短狭缝1S以及前端弯曲部2S)的宽度均匀,则狭缝1的延伸方向与该狭缝1的两侧的边的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在狭缝1的宽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将该狭缝1的两端的边的某一个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狭缝1的延伸方向即可。
对液晶面板施加外压时所产生的向错(液晶取向异常区域)在长度短的短狭缝1S的前端部易于伸展,成为产生加重痕迹、波纹的原因。因此,在短狭缝1S配置了用于防止向错发生的前端弯曲部2S。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将狭缝1的延伸方向设为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或者像素电极14的宽度方向)时等,能够充分地确保长狭缝1L的长度的情况下,长狭缝1L几乎不会产生加重痕迹、波纹。因此,未在长狭缝1L设置前端弯曲部。通过不在长狭缝1L设置前端弯曲部,从而能够使长狭缝1L的前端部处的光泄漏少,能够抑制对比度的下降。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针对容易产生向错的短狭缝1S重点地实施向错的对策,从而能够将该对策的缺点、即对比度的下降抑制为最小限度,同时防止由加重痕迹、波纹的发生所导致的显示不均匀。
[变形例]
图6及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变形例的图。图6是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重叠的状态下的1个像素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相对电极15设置的多个狭缝1(长狭缝1L及短狭缝1S)的结构的俯视图。
根据长狭缝1L的长度、其他条件的不同,长狭缝1L也可能发生向错。在该情况下,如图6及图7所示,不仅在短狭缝1S设置前端弯曲部2S、还在长狭缝1L设置前端弯曲部2L即可。但是,为了将对比度的下降抑制为最小限度,使在长狭缝1L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L与在短狭缝1S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S相比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较小。前端弯曲部2S设置于短狭缝1S的两端(2个部位),前端弯曲部2L设置于长狭缝1L的两端(2个部位)。
参照图7,对长狭缝1L及其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以及短狭缝1S及其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长狭缝1L以及短狭缝1S的延伸方向均为方向d1。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的延伸方向是与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方向d1和方向d2被设定为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锐角)彼此相等。在这里,将方向d1及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设为80度左右(优选大于或等于75度且小于90度)。
在短狭缝1S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d3被设定为,该方向d3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1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小。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长狭缝1L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d4也被设定为,该方向d4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1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小。但是,方向d4相对于方向d1的角度被设定为比方向d3相对于方向d1的角度小。即,前端弯曲部2L自长狭缝1L起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比前端弯曲部2S自短狭缝1S起的弯曲角度小。
另外,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d5被设定为,该方向d5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小。但是,方向d5相对于方向d2的角度被设定为比方向d3相对于方向d1的角度小。即,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前端弯曲部2L自长狭缝1L起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也比前端弯曲部2S自短狭缝1S起的弯曲角度小。
如果增大在狭缝1设置的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则能够增大防止向错的效果,但光泄漏的程度增大。反之,如果减小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则防止向错的效果降低,但能够降低光泄漏的程度。即,防止向错、和抑制光泄漏之间存在折衷关系。
对于长狭缝1L,由于与短狭缝1S相比发生向错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即使利用弯曲角度小的长狭缝1L,也能够充分地防止向错。另外,通过将长狭缝1L的前端弯曲部2L的弯曲角度抑制得较小,从而还将光泄漏抑制为最小限度。
即,在本变形例中,针对各个狭缝1(长狭缝1L及短狭缝1S)设置与向错的发生容易程度相应的适当的弯曲角度的前端弯曲部,能够有效地抑制加重痕迹、波纹的发生,同时抑制由光泄漏所导致的对比度下降。
<实施方式2>
图8是液晶面板的概略图,其中,该液晶面板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在相对电极15设置的狭缝1的延伸方向是像素的行方向(X方向)。如前所述,由于将取向膜51a、51b(图2)的液晶取向方向(摩擦处理的方向)设为沿相对电极15的狭缝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X方向成为液晶取向方向。
图9及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图。图9是阵列基板10和滤色片基板20重叠的状态下的1个像素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在相对电极15设置的多个狭缝1(长狭缝1L及短狭缝1S)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相对电极15成为如下结构,即,多个狭缝1的延伸方向沿着黑矩阵22的开口部、即像素区域的宽度方向(或者像素电极14的宽度方向)。在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那样使狭缝1沿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狭缝1的长度整体上较短。
如图10所示,在相对电极15的大致整个面形成有较长的狭缝1(长狭缝1L),较短的狭缝1(短狭缝1S)分别形成于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区域处的上下端部、和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区域处的上下端部(即,短狭缝1S在1个像素处设置有4个)。另外,在各短狭缝1S,在两端(2个部位)设置前端弯曲部2S,在各长狭缝1L,也在两端(2个部位)设置前端弯曲部2L。
参照图10,对长狭缝1L及其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以及短狭缝1S及其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长狭缝1L(除前端弯曲部2L的部分以外)的延伸方向、和同样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短狭缝1S(除前端弯曲部2S的部分以外)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d1。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及短狭缝1S的延伸方向是与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方向d1和方向d2被设定为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锐角)彼此相等。在这里,将方向d1及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设为10度左右(优选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
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短狭缝1S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d3被设定为,该方向d3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1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大。另外,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长狭缝1L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d5也被设定为,该方向d5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1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大。但是,方向d5相对于方向d1的角度被设定为比方向d3相对于方向d1的角度小。即,前端弯曲部2L自长狭缝1L起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比前端弯曲部2S自短狭缝1S起的弯曲角度小。
另一方面,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短狭缝1S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d4被设定为,该方向d4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大。另外,在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长狭缝1L设置的前端弯曲部2L的延伸方向d6也被设定为,该方向d6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比方向d2相对于域边界DL的角度大。但是,方向d6相对于方向d2的角度被设定为比方向d4相对于方向d2的角度小。即,前端弯曲部2L自长狭缝1L起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比前端弯曲部2S自短狭缝1S起的弯曲角度小。
对于长狭缝1L,由于与短狭缝1S相比发生向错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即使利用弯曲角度小的长狭缝1L,也能够充分地防止向错。另外,在长狭缝1L处,通过减小前端弯曲部2L的弯曲角度,从而还将光泄漏抑制为最小限度。
即,在实施方式2中,针对各个狭缝1(长狭缝1L及短狭缝1S)设置与向错的发生容易程度相应的适当的弯曲角度的前端弯曲部,能够有效地抑制加重痕迹、波纹的发生,同时抑制由光泄漏所导致的对比度下降。特别地,在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使狭缝1沿像素区域的宽度方向延伸时等,长狭缝1L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将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上侧的2个短狭缝1S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设为同一方向d3,将与域边界DL相比位于下侧的2个短狭缝1S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设为同一方向d4,但短狭缝1S的前端弯曲部2S的延伸方向也可以针对每个短狭缝1S而不同。例如,在多个短狭缝1S的长度差别显著的情况下,短狭缝1S的长度越短,使前端弯曲部2S自短狭缝1S起的弯曲角度越大即可。在图9及图10的例子中,针对位于域边界DL下侧且最靠近域边界DL的、最短的短狭缝1S,将前端弯曲部2S的弯曲角度设为最大即可。如上所述,通过与各个狭缝1的长度(向错的发生容易程度)相应地对在该狭缝1设置的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进行设定,从而能够将防止向错的程度以及抑制光泄漏的程度设定得更细而进行最优化。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液晶面板的例子,即,在1个像素内将相对电极的狭缝的延伸方向设为对称而进行了多域化。但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例如以多个像素为单位(例如以2个像素为单位)将狭缝的延伸方向设为对称而进行多域化后的液晶面板、未进行多域化的单域(在各像素内或者全部像素间,相对电极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液晶面板。
并且,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作为横向电场方式的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模式。在该情况下,取代在格子状的电极的狭缝设置前端弯曲部,而在构成梳齿状电极(分支为多个电极的电极)的多个电极的各前端部设置前端弯曲部即可。在作为横向电场方式的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模式的液晶面板中,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共通电极)双方成为梳齿状的电极,但通过仅在构成梳齿状电极的多个电极中的较短者设置前端弯曲部,或者在较短的电极设置弯曲角度(弯曲的程度)大的前端弯曲部并在较长的电极设置弯曲角度小的前端弯曲部,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各实施方式自由地进行组合,或者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省略。

Claims (4)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该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形成于对液晶进行夹持的2片基板中的一个,
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相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狭缝或者电极,
仅在所述多个狭缝或者电极中的长度较短者设置有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
所述前端弯曲部设置于长度较短的狭缝的各端部。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该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形成于对液晶进行夹持的2片基板中的一个,
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相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狭缝或者电极,
仅在所述多个狭缝或者电极中的长度较短者设置有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
设置了该前端弯曲部的狭缝或者电极的长度越短,则所述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越大。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该像素电极及相对电极形成于对液晶进行夹持的2片基板中的一个,
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相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狭缝或者电极,
在所述多个狭缝或者电极的每一个设置有使前端弯曲后的前端弯曲部,
在所述多个狭缝或者电极中的长度较长者设置的所述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比在长度较短者设置的所述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设置了该前端弯曲部的狭缝或者电极的长度越短,则所述前端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越大。
CN201610515892.8A 2015-07-01 2016-07-01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324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2414A JP6541474B2 (ja) 2015-07-01 2015-07-01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132414 2015-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4921A CN106324921A (zh) 2017-01-11
CN106324921B true CN106324921B (zh) 2019-08-16

Family

ID=57582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5892.8A Active CN106324921B (zh) 2015-07-01 2016-07-0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69909B2 (zh)
JP (1) JP6541474B2 (zh)
CN (1) CN106324921B (zh)
DE (1) DE10201621186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177A (zh) * 2016-02-02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287441A (zh) * 2018-02-08 2018-07-17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594501B (zh) * 2018-02-26 2021-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888039B2 (ja) * 2019-02-27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14077077A (zh) * 2020-08-11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7642692A (zh) * 2022-06-30 2024-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6592A (zh) * 2006-06-06 2007-12-12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3473B2 (ja) * 2007-08-27 2009-11-11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258345B2 (ja) 2008-03-27 2013-08-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075718B2 (ja) * 2008-04-08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348521B2 (ja) * 2008-06-27 2013-1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5103494B2 (ja) * 2010-03-05 2012-1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44015B1 (ko) * 2011-02-24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105285B1 (ko) * 2013-09-03 2020-06-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4503161B (zh) * 2014-12-24 2017-11-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6592A (zh) * 2006-06-06 2007-12-12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69909B2 (en) 2018-01-16
US20170003555A1 (en) 2017-01-05
JP6541474B2 (ja) 2019-07-10
DE102016211868B4 (de) 2019-10-31
DE102016211868A1 (de) 2017-01-05
CN106324921A (zh) 2017-01-11
JP2017015923A (ja)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492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614779B2 (en) Lateral electric field type active-matrix addres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26087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09475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1763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497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839104B2 (en) Common electrode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946135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10025147B2 (en)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386731B (zh) 液晶顯示元件
US93894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0286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5278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first and second pixel electrode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ource lines
KR1998004225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7817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681269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2009020145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01396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des with openings therein
US20160216565A1 (en) Pixel un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KR2013004224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010782B1 (ko) 에프에프에스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1951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pixel electrode that includes one uniformly planar electrode region and one or more finely patterned electrode regions
JP519787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977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7974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