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2470A -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2470A
CN106322470A CN201510405667.4A CN201510405667A CN106322470A CN 106322470 A CN106322470 A CN 106322470A CN 201510405667 A CN201510405667 A CN 201510405667A CN 106322470 A CN106322470 A CN 10632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heat
homoiothermic
pressure stab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56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希成
王定远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56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2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2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吸入环境空间中的空气并将其朝第一方向吹送的风机、换热单元、反向弯管和出风机构。换热单元配置成接收风机吹送的空气,与空气进行换热,并允许换热后的空气继续沿第一方向流出。反向弯管配置成接收并引导从换热单元流出的换热后的部分空气,使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出风机构配置成接收从反向弯管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将至少部分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第二方向且背离换热单元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由此调温送风系统的结构布局紧凑、合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烟道和调温送风系统,以向室内的预定区域吹送调温后的空气。

Description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做饭过程中需要使用灶具等,厨房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整个厨房的空间温度升高,使得环境的舒适性下降。大部分家庭采用临时增加风扇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种方法不仅不方便,还占用厨房面积。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油烟机上添加调温送风系统,其具有制冷模块,以实现向厨房输送冷风、提高环境舒适性的目的。现有产品的制冷模块,或者采用半导体制冷,或者采用由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产生的冷风通过通道输送至厨房内部空间。然而,无论是那种方式,调温送风系统的布局均不合理,占用的体积较大,仍然占用了厨房大量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调温送风系统,其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减少了调温送风系统占用的空间体积。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使调温送风系统的出风更加均匀。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又一个目的是提高调温送风系统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烟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送风系统,包括:
风机,配置成吸入环境空间中的空气并将其朝第一方向吹送;
换热单元,配置成接收所述风机吹送的空气,并在所述空气沿所述第一方向流经所述换热单元时与所述空气进行换热,并允许换热后的空气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出所述换热单元;
反向弯管,配置成接收从所述换热单元流出的换热后的部分空气,并引导所述换热后的部分空气,使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所述反向弯管;和
出风机构,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反向弯管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将至少部分所述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背离所述换热单元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
可选地,所述出风机构包括:
稳压腔,其与所述反向弯管的末端连接,以接收从所述反向弯管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和
出风罩,配置成接收从所述稳压腔吹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送回环境空间;且
所述稳压腔配置成使得其内部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以使得经由所述稳压腔的换热后的空气均匀地流动至所述出风罩。
可选地,所述出风罩、所述稳压腔和所述换热单元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所述反向弯管连通所述稳压腔和所述换热单元的同侧端部。
可选地,所述稳压腔的空气流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限定:
所述稳压腔的腔体壁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的高度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或
所述稳压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条,所述导风条与所述稳压腔的腔体壁之间或多个所述导风条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可选地,所述换热单元包括:
换热腔室,配置成接收所述风机吹送的空气;
半导体调温装置,其具有朝向所述换热腔室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换热腔室的第二表面;
第一换热装置,其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一表面热连接,以利用来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冷量或热量与所述换热腔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和
第二换热装置,其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二表面热连接,以将来自所述第二表面的热量或冷量散失到预定的环境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调温送风系统还包括:
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腔室的吸风风道和连接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反向弯管的出风风道;且
所述吸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可选地,所述吸风风道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所述出风风道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涂覆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热硅脂和向所述换热腔室内延伸的第一换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换热腔室为保温腔,限定所述换热腔室的至少部分腔体壁由保温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用于向室外排放油烟的烟道和上述任意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以向室内的预定区域吹送调温后的空气。
本发明的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中,通过反向弯管将风机沿第一方向吹送的经换热单元换热后继续沿第一方向流动的空气反向引导,使换热后的空气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反向弯管进入出风机构,且通过出风机构使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第二方向且背离换热单元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由此,出风机构和换热单元可紧靠相邻设置,反向弯管可位于出风机构和换热单元的同侧端部,且风机和反向弯管分别位于换热单元的两侧,从而使调温送风系统的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中,由于出风机构包括稳压腔和出风罩,稳压腔内部的空气流动截面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从而可使经过稳压腔的换热后的空气均匀地流动至出风罩,进而使得调温送风系统的送风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调温送风系统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中,由于换热单元包括至少由部分保温材料限定的换热腔室和位于换热腔室内的第一换热装置,因此,换热腔室内的热量无法或极少地散失到换热腔室的外部,第一换热装置的热量可最大限度地与换热腔室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提高了换热单元的换热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温送风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温送风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去除烟道外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温送风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温送风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2,调温送风系统10包括风机11、换热单元12、反向弯管13和出风机构14。风机11配置成吸入环境空间中的空气并将其朝第一方向吹送。风机11可包括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或贯流风扇等,且风机11的风扇优选为静音风扇,以减低调温送风系统10运行时的噪音。换热单元12配置成接收风机11吹送的空气,并在该空气沿第一方向流经换热单元12时与该空气进行换热,并允许换热后的空气继续沿第一方向流出换热单元12。反向弯管13配置成接收从换热单元12流出的换热后的部分空气,并引导换热后的部分空气,使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反向弯管13,即反向弯管13可将空气的流动方向改变180度。出风机构14配置成接收从反向弯管13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将至少部分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第二方向且背离换热单元12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在横向上的两个相反的方向,出风方向为在纵向上的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且背离换热单元12的方向。具体地,第一方向可为图1中直线箭头A所示,第二方向可为图1中直线箭头B所示,出风方向可为图1中直线箭头C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所称的“纵”和“横”是以出风机构14的出风口所在的一侧为调温送风系统10的前侧、背离出风口的一侧为调温送风系统10的后侧为基准而言的。也即是直线箭头C所指的方向为前侧,与直线箭头C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侧,在该基准下,直线箭头A和B均位于横向方向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送风系统10通过反向弯管13将风机11沿第一方向吹送的经换热单元12换热后继续沿第一方向流动的空气反向引导,使换热后的空气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反向弯管13进入出风机构14,且通过出风机构14使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第二方向且背离换热单元12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由此,出风机构14和换热单元12可紧靠相邻设置,反向弯管13可位于出风机构14和换热单元12的同侧端部,且风机11和反向弯管13分别位于换热单元12的两侧,从而使调温送风系统10的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占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机构14包括稳压腔141和出风罩142。稳压腔141与反向弯管13的末端连接,以接收从反向弯管13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反向弯管13的末端即为反向弯管13自身的空气出口端,相应地,其首端即为其自身的空气入口端,反向弯管13的首端与换热单元12连接,以接受从换热单元12中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出风罩142配置成接收从稳压腔141吹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送回环境空间。具体地,出风罩142可将换热后的空气送回环境空间的预定区域,例如出风罩142的出风口正对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进一步地,出风罩142具有狭长形的出风口,出风罩142的横截面呈喇叭形,以使出风罩142的内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从而扩大出风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罩142、稳压腔141和换热单元12可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反向弯管13连通稳压腔141和换热单元12的同侧端部。也就是说,出风罩142、稳压腔141和换热单元12可依次相邻设置,反向弯管13位于出风罩142、稳压腔141和换热单元12的侧面,既改变了空气的流动方向,又不占用调温送风系统10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结构布局紧凑、合理。
特别地,稳压腔141配置成使得其内部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以使得经由稳压腔141的换热后的空气均匀地流动至出风罩142,进而使得调温送风系统10的送风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调温送风系统10的舒适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出风罩142的出风均匀意指其出风口的每一处的出风量和/或出风速度大致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稳压腔141内的空气流动空间可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限定:稳压腔141的腔体壁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的高度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或稳压腔14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条,导风条与稳压腔141的腔体壁之间或多个导风条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也就是说,可通过稳压腔141腔体壁的厚薄来限定稳压腔141内部空气流动空间的形状。例如将其腔体壁的厚度设置为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厚,从而使腔体壁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越来越小。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稳压腔141的多个腔体壁中的至少两个壁面(例如底壁和顶壁)来实现以上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导风条可由反向弯管13的末端向稳压腔141内延伸。导风条可为一个或多个,当稳压腔141内仅设置一个导风条时,该导风条可与稳压腔141的腔体壁之间限定出横截面积渐缩的空气流动空间,该渐缩的空气流动空间可通过腔体壁的厚度和/或导风条的弯曲来实现。当稳压腔141内设置有多个导风条时,该多个导风条之间可形成横截面积渐缩的空气流动空间,该渐缩的空气流动空间可通过该多个导风条的弯曲和/或倒喇叭状结构来实现。
进一步地,稳压腔141内任意处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反向弯管13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以适当地减小例如稳压腔141的空气流动速度,便于空气经过稳压腔141后在出风罩142处获得更加均匀的流速和流量。反向弯管13内的每一处的内径大致相同,即反向弯管13内的空气流动空间横截面面积大致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以上所称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也就是空气流动的截面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2包括换热腔室121、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第一换热装置123和第二换热装置124。换热腔室121配置成接收风机11吹送的空气。半导体调温装置122具有朝向换热腔室121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换热腔室121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为利用电控变温的相背设置的表面,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分别为电控的制冷面和制热面,或分别为电控的制热面和制冷面。优选地,半导体调温装置122可为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换热装置123与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的第一表面热连接,以利用来自第一表面的冷量或热量与换热腔室12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第二换热装置124与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的第二表面热连接,以将来自第二表面的热量或冷量散失到预定的环境区域中。
进一步地,半导体调温装置122和第二换热装置124可位于换热腔室121的外部,第一换热装置123可位于换热腔室121的内部,从而将用于换热的空气与第二换热装置124隔离,并使第一换热装置123的热量或冷量尽可能充分地与换热腔室12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避免能量散失。更进一步地,换热腔室121可为保温腔,限定换热腔室121的至少部分腔体壁可由保温材料制成,以进一步避免能量散失,使换热腔室121内的热量无法或极少地散失到换热腔室121的外部,第一换热装置123的热量可最大限度地与换热腔室121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提高了换热单元12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温送风系统10还包括连接风机11和换热腔室121的吸风风道15和连接换热腔室121和反向弯管13的出风风道16。吸风风道15和出风风道16分别位于换热腔室121的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也就是说,该进口端和出口端可位于换热腔室121的左右两端或上下两端,即吸风风道15和出风风道16并不占用调温送风系统10前后方向上的空间,进一步使调温送风系统1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吸风风道15可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一方面可减小进入换热腔室121的空气流速,使空气与换热腔室121内的第一换热装置123的换热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可扩大进入换热腔室121的空气流动面积,使空气更加充分均匀地与第一换热装置123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换热单元12的换热效率。出风风道16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从而使由换热腔室121送出的经过换热后的空气以较大的流速进入反向弯管13,一方面可保证整个调温送风系统10的送风速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反向弯管13内的能量损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换热装置123可包括涂覆于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热硅脂1231和向换热腔室121内延伸的第一换热翅片1232。第一导热硅脂1231将第一表面上的冷量或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翅片1232,第一换热翅片1232与换热腔室12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将冷量或热量传递至空气,以改变该空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装置124可包括涂覆于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热硅脂1241、贴设于第二导热硅脂1241外表面的导热基板1242、由导热基板1242的后端面引出的热管1243、与热管1243的延伸端热连接的传热板1244和由传热板1244的表面延伸而出的第二换热翅片1245(参考图1)。
具体地,换热腔室121可具有底部开口,第一导热硅脂1231、第一换热翅片1232、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第二导热硅脂1241、导热基板1242可通过螺丝或其他固定部件安装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安装至换热腔室121的底部开口,并封闭该开口,且使得第一导热硅脂1231和第一换热翅片1232位于换热腔室121内,使得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第二导热硅脂1241、导热基板1242位于换热腔室121外。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装置123、半导体调温装置122和第二换热装置124中的第二导热硅脂1241、导热基板1242可均位于换热腔室121内,热管1243从换热腔室121的底部穿出,同时利用隔板将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产生的冷量和热量、或热量和冷量隔开以避免热传递即可。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是实施例的油烟机1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一个是实施例的油烟机1去除其烟道外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1的示意性俯视图,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调温送风系统10在油烟机1内的位置,在图5中省去了油烟机1的部分壳体。本发明的油烟机1包括用于向室外排放油烟的烟道20和上述任意的调温送风系统10,以向室内的预定区域吹送调温后的空气。烟道20可包括内壁20a和外壁20b,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烟道20的结构,图4中省去了烟道20的外壁20b。烟道20内可设置用于抽油烟的风机(图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油烟机1还包括具有出风口31的模块壳体30,至少部分调温送风系统10设置在模块壳体30内,以使得调温送风系统10通过出风口31向周围环境的预定区域吹送调温后的气流。模块壳体30可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方形壳体,出风口31位于模块壳体30的前侧面,调温送风系统10的出风罩142与出风口31相对。出风口31处还可以设置有可转动的导风栅格,以便于根据需要调节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模块壳体30的前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开关和/或调节油烟机1运行状态的主控面板32。模块壳体30的上端面设置有进风口33,以向调温送风系统10输送环境空间的空气。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温送风系统10的风机11、反向弯管13和稳压腔141均位于模块壳体30中,换热单元12的换热腔室121、半导体调温装置122、第一换热装置123和热管1243的部分区段也位于模块壳体30中,从而使油烟机1的整体外形更加美观和整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1244可拆卸地安装于烟道20的内壁20a上,第二换热翅片1245从传热板1244的内侧表面延伸至烟道20中,从而与烟道20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具体地,传热板1244的边缘可开设有多个螺丝孔,通过螺丝可将传热板1244可拆卸地安装于烟道20的内壁20a上。烟道20的内壁20a上可开设有一窗口,传热板1244封闭该窗口,并固定在烟道20的内壁20a外侧,使传热板1244位于烟道20内壁20a和外壁20b之间的夹层中、且使第二换热翅片1245伸入烟道20内。第二换热翅片1245可扩大第二换热装置12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二换热装置124的换热效率、提升其换热效果。由于传热板1244可拆卸,在油烟机1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拆卸传热板1244来清洁烟道20内的第二换热翅片1245和风机等部件,使油烟机1的烟道清洁更加方便。具体地,第二换热翅片1245和传热板1244可一体成型或第二换热翅片1245焊接或粘贴在传热板1244上。
在油烟机1正常使用时,其调温送风系统10可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运行模式,可通过模块壳体30上的主控面板32选择油烟机1中调温送风系统10的运行模式。一般情况下,厨房室内环境较热,油烟机1使用制冷模式较多。在极端情况下,厨房室内环境较冷时,油烟机1还可以使用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半导体调温装置122通电启动工作,其第一表面为制冷面,第二表面为制热面。制冷面产生的冷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脂1231传递至第一换热翅片1232。同时,风机11启动,通过模块壳体30的进风口33吸入环境空间中的部分空气,并通过吸风风道15送入换热腔室121。在换热腔室121内,第一换热翅片1232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将冷量传递至空气,空气的温度降低成为凉风,该凉风依次通过出风风道16、反向弯管13、稳压腔141、出风罩142和模块壳体30的出风口31送回至环境空间的预定区域(例如正对出风口31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从而创造出一个令人舒适的局部空间。半导体调温装置122通电后,其第二表面为制热面,该制热面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第二导热硅脂1241、导热基板1242、热管1243和传热板1244传递至第二换热翅片1245,第二换热翅片1245与烟道20内的油烟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量传递至油烟空气,进而被排出室外。在制热模式下,半导体调温装置122通电后,其第一表面为制热面,第二表面为制冷面,调温送风系统10的工作原理与制冷模式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均是以油烟机1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其正对用户的一侧,即模块壳体30的出风口31所在的一侧为前侧,以前侧相对的一侧为后侧。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2)

1.一种调温送风系统,包括:
风机,配置成吸入环境空间中的空气并将其朝第一方向吹送;
换热单元,配置成接收所述风机吹送的空气,并在所述空气沿所述第一方向流经所述换热单元时与所述空气进行换热,并允许换热后的空气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出所述换热单元;
反向弯管,配置成接收从所述换热单元流出的换热后的部分空气,并引导所述换热后的部分空气,使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出所述反向弯管;和
出风机构,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反向弯管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将至少部分所述换热后的空气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背离所述换热单元的出风方向吹送至环境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所述出风机构包括:
稳压腔,其与所述反向弯管的末端连接,以接收从所述反向弯管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和
出风罩,配置成接收从所述稳压腔吹送出的换热后的空气并送回环境空间;且
所述稳压腔配置成使得其内部的空气流动空间的横截面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以使得经由所述稳压腔的换热后的空气均匀地流动至所述出风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出风罩、所述稳压腔和所述换热单元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所述反向弯管连通所述稳压腔和所述换热单元的同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稳压腔的空气流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限定:
所述稳压腔的腔体壁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的高度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或
所述稳压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条,所述导风条与所述稳压腔的腔体壁之间或多个所述导风条之间限定的空气流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单元包括:
换热腔室,配置成接收所述风机吹送的空气;
半导体调温装置,其具有朝向所述换热腔室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换热腔室的第二表面;
第一换热装置,其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一表面热连接,以利用来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冷量或热量与所述换热腔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和
第二换热装置,其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二表面热连接,以将来自所述第二表面的热量或冷量散失到预定的环境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还包括:
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腔室的吸风风道和连接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反向弯管的出风风道;且
所述吸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腔室的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吸风风道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所述出风风道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涂覆于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热硅脂和向所述换热腔室内延伸的第一换热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换热腔室为保温腔,限定所述换热腔室的至少部分腔体壁由保温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其中
所述半导体调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
12.一种油烟机,包括用于向室外排放油烟的烟道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调温送风系统,以向室内的预定区域吹送调温后的空气。
CN201510405667.4A 2015-07-10 2015-07-10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Pending CN106322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667.4A CN106322470A (zh) 2015-07-10 2015-07-10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667.4A CN106322470A (zh) 2015-07-10 2015-07-10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2470A true CN106322470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2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5667.4A Pending CN106322470A (zh) 2015-07-10 2015-07-10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247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034A (zh) * 1999-12-03 2001-06-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制冷功能的抽油烟机
CN202452553U (zh) * 2011-12-29 2012-09-26 海尔集团公司 油烟机
CN204141662U (zh) * 2014-09-15 2015-02-0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抽油烟机外置式变温模块及抽油烟机
CN104566585A (zh) * 2014-12-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吸油烟机
CN204830092U (zh) * 2015-07-10 2015-12-02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034A (zh) * 1999-12-03 2001-06-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制冷功能的抽油烟机
CN202452553U (zh) * 2011-12-29 2012-09-26 海尔集团公司 油烟机
CN204141662U (zh) * 2014-09-15 2015-02-0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抽油烟机外置式变温模块及抽油烟机
CN104566585A (zh) * 2014-12-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吸油烟机
CN204830092U (zh) * 2015-07-10 2015-12-02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3609U (zh) 一种油烟机
KR101213655B1 (ko) 스탠드형 공기 조화기
CN108426315B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以及壁挂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8312576U (zh) 基于半导体制冷的集成吊顶冷风扇
CN201706641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06595175A (zh) 立式冷柜
CN103512176B (zh) 空调器面板
CN109890181A (zh) 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顶置式制冷系统
CN206269253U (zh) 一种侧回上送的地板送风风机盘管机组
CN208475458U (zh) 空调壁挂机
CN106322469A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N204830092U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N204830093U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WO2023087669A1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04853608U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N206094264U (zh) 一种集成吊顶取暖器
CN105115067A (zh) 空调系统
CN103512175B (zh) 空调器面板
CN106322470A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N205807640U (zh) 一种地板空气调节系统
CN205717540U (zh) 室内空调器
CN2072685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6322468A (zh) 油烟机及其调温送风系统
CN206817622U (zh) 一种热泵用风机盘管机组及机组组合装置
CN208108351U (zh) 可用于卫生间或厨房调节温度的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